东德数以万计海外间谍,1990年德国统一后,他们最终命运如何?

看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的人应该对赫赫有名的斯塔西印象深刻,说他是东德版的“克格勃”一点都不为过。斯塔西把德国人的严谨与苏联对国际斗争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口号就是“我们无处不在”,而且说到做到,真正把自己的口号兢兢业业的落到了实处。

据两德统一后陆续揭露的资料显示,在只有区区1600万人的东德,短短40年间,斯塔西发展了各行各业的线人17.6万人,对东德600万人进行了监视,对650万东德人建立了特务档案。地下+明面的特工人员的数量,按比例算的话,正好每50个人就有一名斯塔西。这密度,估计大名鼎鼎的盖世太保也得跪了。

斯塔西秉承搞苏联那套,就是相互举报制度,你不举报别人,别人就要举报你,通过线人的检举,揭发,搜集情报,筛选对象,打入各行各业的内部等等。

你的老师同学、老板同事,甚至父母、兄弟姐妹,两口子之间,表面上看一片祥和,背地里说不准就是监视与被监视、举报与被举报的关系。

在国内折腾还不算过瘾,鉴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输出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斯塔西还在海外安插了大量间谍,不遗余力的搞事情,西柏林和西德的量最大,除了欧洲,甚至亚非拉美的犄角旮旯也一个都没放过。

比如,德剧《83年》、《86》年,还有《同样的天空》说的都是这些海外斯塔西的经历。

电视剧《同样的天空》演绎的是斯塔西的“罗密欧计划”。东德斯塔西选拔培养又红又专的英俊、有魅力的男间谍去色诱西德女秘书们,来搜集情报。

(在课堂上一本正经的传授“色情”经验)

为了让男主抵御来自资本主义的诱惑,坚定革命信念。在接受任务离家前,父亲还特地提醒他说,外面的世界诱惑多,你要忍住,你看的那些繁华,都是虚的、是马歇尔计划用美元堆起来的。

实际上,一个政权,只有对自身的极端不自信,才会发展出如极端的间谍组织。在全民洗脑下,大规模的告密、揭发、举报和出卖,竟然让人不会感到羞愧或者可耻,反而还认为很光荣,甚至破天荒的成了美德;每一个告密者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最大义然的理由,让自己安心;甚至,每一个出卖过其他人的,也都能在事后多年把往事推给那个时代的道德错乱。

然而,东欧剧变始料不及的扑来,两德迅速统一,联邦德国那边掌握了绝对主动性和话语权。

此情此景下,曾经神气无比,令人惊恐的斯塔西瞬间成了民众唾弃、迁怒的对象。斯塔西最后一任掌门——米尔克,在1990年两德统一后不久就被逮捕了,给判刑判了几十年徒刑。不过,因为老病复发 ,只关到了1995年,就被特赦出狱,2000年去世。

两德统一之初,联邦德国对斯塔西整个机构的所有成员,实行了大规模的“除垢行动”。德国政府用了传统形式,让所有受害者都来揭发这群无恶不作的斯塔西。这下好了,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不说,连很多吃瓜群众都来参与了,在“法不责众”的非常态环境中,也学了斯塔西的手法,开始胡乱报复,乱给这群特务,甚至“疑似特务”们扣帽子。

联邦德国政府对于雇佣的线人、官兵进行筛查、处理,对于有罪的直接起诉审判,因此,不少人被捕入狱,甚至被处死。而其他人员基本解散,去自谋职业了。一些人凭借自己在斯塔西练就的一身本领,当了私家侦探,过的还算可以。

毕竟,这些前东德特工们即使再有本领,但名声不行,联邦德国的国安机构是绝不会信任、接纳他们的。

经历类似遭遇的还有名声赫赫的东德人民军,其下级军官和士兵一部分被吸纳进了联邦德国国防军,而上级军官往往不被信任,随便给打发了。等他们老了以后,连基本的退休金待遇都得不到及时保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不少二战中的党卫军外籍志愿军(比如强悍的武装党卫队维京师、战斗力渣渣的党卫队乌克兰解放军等等)都能领到联邦德国定期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每笔养老金计算的特别认真——比利时籍的党卫军战后以叛国罪被关进了本国的监狱,德国社保机构还把他们在监狱里被监禁的年头折算进了退休前的工龄......

最终,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对斯塔西搜集的650万档案,无数的文件和照片、录像带进行了分批的开放,这就是1991年12月29日,德国国会通过的《斯塔西档案法》。

自1992年正式公开档案起,德国联邦国家安全档案委员会已经收到了650万份申请,其中个人申请者高达170万人。人们都在试图探寻真相:当年斯塔西对我做了什么?当年又是谁在出卖我?我的亲人、朋友对自己是真情还是假意?

结果,一时间,引起了大量社会矛盾和家庭悲剧。据说,有一对夫妻因为发现彼此都向斯塔西出卖过对方,愤恨之中,双双自杀。

不过,鉴于人数太多,申请者必须是直接关系人,而且一般会等上5-10年才能看到结果。多年等待之后,人们已从复仇的激情中退却,正在经历全面社会转型的他们努力使生活走上正轨,这段阴影也就逐渐消退了。

不过,虽然斯塔西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仍在发挥“余热”。除了给冷战题材的影视剧提供了诸多真实素材和巨大想象空间外,曾经辉煌一时斯塔西大楼(“东德国家安全部”)也被开发成了“斯塔西博物馆”。进入参观要买门票,拍照需要再加钱,每年的收入还算相当可观。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东德数以万计海外间谍,1990年德国统一后,他们最终命运如何?

由于在德国统一前斯塔西把所有重要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销毁,所以那些真正的特工和潜伏人员大多就此失踪在了人海之中,底层人员因为数量太多也无法进行追究,只有少部分公开的领导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东德国家安全部斯塔西(Stasi,国内也有翻译为史塔西的)成立于1950年2月8日,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效率的情报机构之一。据说斯塔西巅峰时期有20多万成员,在国内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监视、检举网络,每个人的父母、子女、妻子、好友都可能是斯塔西的成员或是线人(据说默克尔都曾经是斯塔西的外线),让每个东德人都生活在斯塔西的阴影之下。

而斯塔西在国外的活动也是非常活跃,光潜伏在西德的就有两万多人。靠着“华沙之跪”出名的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也因为被西德情报机构发现身边最信任的私人顾问君特·纪尧姆是斯塔西派来的间谍而不得不辞职。

维利·勃兰特一跪成名,然而最后还是黯然退场

不过随着东欧阵营的逐步衰落,斯塔西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而在东西德合并之前,斯塔西最终被正式解散。在解散前夕为了避免潜伏人员受到清算,斯塔西有预谋地对档案、资料进行了系统的销毁,能烧的烧,能碎的碎。最后等到西德人员来接手的时候,最关键的秘密已经大多付之一炬,相关人员只找到了大约3000麻袋的碎片。

这些碎片的拼接工作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碎片全部扫描以后再通过程序自动拼接,才完成了大部分。不过此时时过境迁,很多当事人或者死了或者老了,政治上德国也没什么兴趣翻老账加剧对立。

1995年,德国最高法院裁定原斯塔西的间谍行为是特殊时期下的国家行为,因此可以不被起诉。所以因此至今都没什么太劲爆的新闻被披露。

这位也曾经被斯塔西招募过,当然她本人说拒绝了……

另外据说斯塔西当初为了保密,很多潜伏人员并没有建立统一的人员档案,很多潜伏人员的真实身份只有他的上司知道。只要他们的上司不开口揭发,那么这些人员就根本不会发现。

这个说法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两德统一以后,原斯塔西潜伏在外的人员暴露以后被清算的事例相对其庞大的人员来说极少,因此大部分人员应该是平安落地了。

斯塔西中真正被清算的,主要是一些公开身份的负责人。比如说长期执掌斯塔西的埃里希·梅尔克就被判处了6年徒刑,还被冻结了所有资产。好在他早年参加过反纳粹活动,因此作为纳粹受害者可以领取1000马克的退休金。

埃里希·梅尔克

还有斯塔西第二号人物,对外情报局局长马库斯·沃尔夫两次被审判。第一次是1993年,马库斯·沃尔夫被以叛国罪的名义起诉,杜塞尔多夫高等法院对判处他六年有期徒刑,缓期两年执行。

沃尔夫不服提起上诉。沃尔夫第二次受审时以“剥夺他人自由、肉体伤害”等罪名被判处两年监禁,缓期执行,基本也等于是直接放过了。

不甘寂寞的沃尔夫后来写了很多回忆录,倒是研究斯塔西历史的好材料。而他本人因此获利丰厚,日子过得比梅尔克好得多。

马库斯·沃尔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斯塔西中大部分的职业特工其实都是没有受到直接冲击,最大的影响可能也就是他们的退休金了。

但是很多外围人员特别是那些线人相对就没那么幸运。由于他们的资料保密度没那么高,没有销毁,因此后来有相当部分被披露,因此造成了一些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家庭悲剧,也只能说是时代带来的创伤吧。

东德数以万计海外间谍,1990年德国统一后,他们最终命运如何?

“我自己都烧毁了巨量的资料。我们烧的太多了,把火炉都烧坏了。”普京后来曾公开承认——这是苏联克格勃驻德累斯顿的联络站撤离东德前的真实写照!他阻止了示威人群冲击特工站却无法阻止苏联的撤离;

1989年初,"斯塔西"领导人在两德统一之前访问苏联:希望苏联挽救崩溃的东德——戈尔巴乔夫拒绝了;斯塔西负责人下令系统销毁文件:挽救了诸多为东德效力的间谍!

"党的剑与盾"是"斯塔西"的座右铭:为了维持运作经费,“斯塔西”也向西德“出售”政治犯。数十年间,被西德赎走的犯人约3.3万名,为东德换回近340亿西德马克。

1989年11月,"斯塔西"开始着手销毁其他文件:碎纸机都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不得不亲自用手撕毁文件。在这些碎片被彻底销毁之前,它们被市民委员会幸运地抢下——关键文本已经全部销毁——斯塔西领导人很有先见之明!

德国联邦国家安全档案委员会(BStU)收存的“斯塔西”档案,书写材料112公里,转作胶片的材料47公里,图片、幻灯片140万张,影像资料16.9万份,碎片材料1.55万袋。

留下的文本就让资本主义的同事慢慢消化吧:两德统一后,为了了解前东德政治内幕图景,不少德国情报工作人员从1995年开始,采用手工拼凑这些档案碎片:碎片常常是一张8开的纸先被撕成8到30条,然后,再横着撕4到12次;最细碎的纸屑是16开的纸张被撕成了98片,每片只有指甲大小。直到2012年10月,已经有近一百万张文件纸页被德国人用手工拼集起来。估计还有4千5百万页文件需要拼集,按这样的速度,还得要700多年才能处理完毕。

1998年,德国情报机构找到前东德"斯塔西"18万份绝密数字编码情报,这些情报如果与中情局窃走的间谍代码对照,就能知道真正的间谍身份,使潜伏在西方国家的东德间谍原形毕露——德国政府反对提供资料给其他西方国家:只是找到100多名东德间谍就作罢——前东德至少在西德、欧洲、美国、前苏联等布署数万名间谍。

虽然"斯塔西"总负责人被德国政府关进监狱多年,但是,他也没有向外泄露原东德间谍的情报:许多潜伏者就是他亲自安排、单线联络——他的忠诚保护了许多东德间谍!

自1968-1989年,按斯塔西现存档案记载,潜伏在西德的间谍共送回189725份科技方面的情报,平均每年8624份。有记载的间谍共有2968位,平均每人送回52.3份,但中位数只有4份。最优秀的一位,代号是FROEBEL,他(她)以一己之力在7年间送回东德5344份科技情报!

所以,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东德间谍们逐渐老去、离世,他们的真正身份随之飘散——西方国家既然无法获得德国情报机构的协助:它也无法寻找前东德间谍的踪迹了——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们所知,但是他(她)们的功勋无人不知!

东德数以万计海外间谍,1990年德国统一后,他们最终命运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发生在中国北京的一个国民党保密局(军统)特务传奇一生。故事名字姑且叫“断了线的风筝”。

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四野即将攻破北平城,国民党保密局安排了数以千百计的特务潜伏下来。其中就有一个隐藏在北平前门大栅栏杂货店的利用伙计身份掩护的特务,名字叫刘一鸣。

刘一鸣当年20多岁,是保密局所属北平站的一个第三层次的潜伏小组的成员。他的潜伏小组共有五人,组长一人,报务员两人,保卫人员两人,刘一鸣属于报务员。

北平解放后,他们小组暂时蛰伏,电台也保持静默。到了1950年国内开始肃反的时候,他们潜伏小组出事了,一名负责保卫的特务因为解放前有劣迹被人民政府羁押。特务为了保命供出来潜伏小组全体人员。

北京市公安局准备抓获其他四人。谁知潜伏小组组长很有经验,发现小组一位成员不知去向,也没有消息,立刻通知小组其他成员撤退。

等到公安人员敢到潜伏小组成员家,特务们都跑了。但巧的是刘一鸣当天出门进货,组长来不及通知他就急急忙忙跑了,扔下刘一鸣和他保管的电台。

公安局发现刘一鸣回京后想马上逮捕他,但怕人抓了,电台搜不到,保密局再派人来使用电台。最后决定放长线,钓大鱼,秘密派一个姓马的侦查员暗中监视刘一鸣。

马侦查员化妆成一个普通干部,住进了刘一鸣居住的四合院,做了邻居。就这样,马侦查员暗中观察刘一鸣的活动和电台隐藏情况。

刘一鸣回来后发现潜伏小组人员联系不上,各个联络通道都没有信息,认为很可能出事了。本来他也想跑,后来一想,以不变应万变,先不跑,观察观察再说。由于组长跑了,上级也没有人来联系他,他就不展开如何行动,电台他也隐藏的很好,估计没人能够发现。

时间就这么耗下去了。十几年过去了,马侦查员每天都在观察刘一鸣,刘一鸣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双方安然无事。这期间,特务一边工作一边结婚生孩子过日子,连自己的真实身份都淡忘了。马侦查员也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由于是邻居,侦查员和潜伏特务还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吃饭。

特务像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晃晃没人管了。公安由于找不到特务电台和来人联络,也就没有逮捕。

这一晃到了“文革”。天下大乱,砸烂公检法。很多档案材料丢失,年纪大的也逐渐退休。到了本世纪初,两人都七八十岁了。

终于有一天,两人居住的四合院要拆迁了。一天晚上,刘一鸣邀请马侦查员喝酒,喝点醉醺醺之时,刘一鸣突然对马侦查员说,你这些年非常辛苦,暗中监视我几十年了吧!马侦查员大吃一惊,原来特务早已知道自己是公安机关派来监视他的。就问,你怎么知道的?刘一鸣说,当年我们小组出事了,你刚刚好搬过来,这些年来,你主动接近我,暗中观察我,我都非常清楚。马侦查员顿时非常沮丧。

刘一鸣接着说,其实电台就藏在我的房间里的夹墙里,不过早已锈蚀了,电池也腐烂了,废铁一堆了。四合院马上要拆,电台也藏不住了,我索性坦白吧!

就这样,一个国民党保密局特务,空潜伏50多年,国民党特务机关早就把他弃置不用了,他自己还在忧心忡忡地害怕上级有一天会找到他,结果没人来找他和他负责的已经不能用的电台了。

故事讲完了。

我想,东德的很多间谍的结局,也许和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个结局吧!

东德数以万计海外间谍,1990年德国统一后,他们最终命运如何?

世界上最厉害的色情间谍,不在中情局,不在克格勃,而在前东德情报机构史塔西。从1960年代开始,东德国家安全部实施的“罗密欧计划”,让西方国家损失惨重。连西德总理阿登纳,也栽在他们手上。

单是1978这一年,“罗密欧”们用这一招,就让53位西德妇女为他们获取情报。阿登纳总理办公室主任的女秘书,被一个“罗密欧”拿下,将最机要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出。她出狱后,还到处找她的“罗密欧”,可见其魅力。

东德先后往西德派过共1600名“罗密欧”,在西德的东德间谍,总数高达6000多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君特·纪尧姆。纪尧姆于1950年代潜回西德,加入社会民主党后,在党内快速上升,并成为总理勃兰特的办公室主任、与西德情报机构的联系人。

这个勃兰特,就是那个访问华沙时,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前惊天一跪、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勃兰特。但他最后不得不黯然辞职,结束了他的总理生涯,原因就是他身边的纪尧姆,是东德在西德的头号大间谍。

“罗密欧计划”是让经过特殊训练的年轻男子,潜入西德等欧美国家,专攻总理、部长、商界大佬、外交官的女秘书、女翻译、女助手,或者他们的女儿。与其他色情间谍不同的是,“罗密欧”们几乎从来不和他们的目标进行一次性性交易,也不实施性敲诈。

他们注重和目标发展长期关系。“罗密欧”有两个基本特质:帅气可爱,善于倾听,迷倒了许多工作忙碌又孤寂的女人。“罗密欧”和自己的目标,往往先是朋友或者恋人,然后会向对方求婚有的还会结婚,哪怕他们在东德早已有妻有子。

然后“罗密欧”们会不着痕迹地指导自己的妻子女友,将情报偷出来。恋爱或者结婚几年后,“罗密欧”会向妻子坦白,自己原来是间谍。只不过他们往往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与西德友好国家的间谍,如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

他会向妻子说,现在,国家决定召他回去,他们不得不痛苦地离别了。在妻子或者女友万分不舍痛哭流涕时,“罗密欧”会补充到,除非他能搞到有价值的情报,让老板相信留他在这里才是最好的选择。女人们为了留住男人,纷纷偷情报回家。

两德统一后,根据西德法律,史塔西被解散,但是史塔西成员没有被追究。1990年,史塔西在德累斯顿的最高指挥官赫伯特,试图转移1.7亿马克到列支敦士登银行。史塔西的末任局长,则创建了几个法律、历史研究机构,以此为幌子,继续收集情报。

一些史塔西成员,象其他东德人那样,重新找工作。有的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比如,一个叫瓦尔尼格的史塔西间谍,担任著名的天然气管道公司“北溪企业”总经理多年。默克尔和梅德韦杰夫,都曾为这家公司站过台。

东德数以万计海外间谍,1990年德国统一后,他们最终命运如何?

东德的情报机构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史塔西,估计当时很多东德人一听这三个字就瑟瑟发抖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史塔西存在期间,有60万人曾为史塔西服务。这个组织的口号也很霸气叫做——我们无处不在。据两德统一后揭露的资料显示,在只有区区1600万人口的东德,,史塔西对600万人进行了监视,并且还建立了档案。这密度,估计连二战时期德国大名鼎鼎的盖世太保也得跪了。

那么史塔西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这个组织是1950年2月8日成立的,也翻译成“斯塔西”。大家应该知道,二战后东德已经归苏联人管辖和驻军了。

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一定要挫败反抗东德和苏联势力的人。

说到底这个组织就是:东德时期的“国家安全部”了。其实一开始成立这个组织也没啥问题,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部门、维护国家安全还是很重要的。

可是越往后这个史塔西就变味了,这其实也不能怪苏联以及东德方面,毕竟所谓的威胁越来越大、自己也越来越害怕了。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威胁:

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东德人对苏联以及东德当局不满意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西德跑路,柏林墙就是为这个而建设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苏联方面和东德当局的恐慌,不断地加大监视、控制群众的力度。

二是,一般像苏联、东德当局这样的国家特点还是很明显的,例如:不自信、害怕别人想干嘛、得了被害妄想症等等。

于是乎,史塔西开始按照苏联那套搞起来了,规模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搞相互举报模式,你不举报别人,别人就要举报你;一般通过线人的检举,揭发,搜集情报,筛选对象,打入各行各业的内部等等。

斯塔西搞到后来,在东德发现人人都有可能是举报者,例如:你的老师同学、老板同事,甚至父母、兄弟姐妹,两口子之间,表面上看一片祥和,背地里说不准就是监视与被监视、举报与被举报的关系。

其实这种搞法说到根子上还是苏联和东德当局不自信、极度恐惧的表现而已。他们害怕别人不服从自己、害怕东德人反对自己,然后最大限度地控制他们。

史塔西训练班

从1950年至1989年之间,史塔西管辖有十七个监狱,约九万一千名正式聘用的探员,十七万五千名位在东德国内的正式的通报合作者。

一共有超过60万人为史塔西服务过或者提供过所谓的情报。其中还选拔很多帅哥跑去套取西德美女秘书、女性官员的情报。

很多人会问:这些人有工资拿吗?正式聘用的员工肯定是有工资发的,可是大部分合作者、举报者其实仅仅只能得到一点很少的、象征性的奖励而已。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很多人的举报热情,很多人都是义务干这个活的。

其实出现义务举报这个事情很简单:

一是,在全民被“X脑”下,大规模的告密、揭发、举报和出卖,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干这个事情是很光荣的,甚至破天荒的成了美德;

二是,每一个举报者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无比大义凛然的理由,我举报是为了大局着想而已。即使举报错了也没事,这叫防患于未然。

苏联人和东德当局不光在东德国内这么干,还把这种模式推广到了国外。当时有大量的史塔西是在外部工作、刺探情报的,当然了,西德的数量肯定是最多了。

史塔西除了在欧洲有,甚至连亚非拉美也没有放过,真的发展成了——我们无处不在了。

那么如此不招人喜欢的组织史塔西在两德合并以后面临着什么结局呢?

其实关于两德要合并这个事情,最先知道的就是:海外的史塔西们了。没办法,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所以整个史塔西内部核心成员们早就知道了——两德一定会合并的。于是乎,他们开始提前规划了起来。

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以前——史塔西的高层们就已经销毁了大量对自己不利的材料了。柏林墙倒塌之后,史塔西几乎把所有的材料都销毁了。单单是人工双手撕毁的资料竟装满16000个麻袋包。

统一后的德国本来准备把这些资料恢复的,但估计至少要400年才能完成。如今已经恢复了一部分了,放在史塔西档案馆里面,大概有:书写材料112公里,转作胶片的材料47公里,图片、幻灯片140万张,影像资料16.9万份,碎片材料1.55万袋。

现如今很多以前的东德人都想去看看:当年有谁举报了自己、自己又有哪些言行被举报。可是由于申请的人太多了,所以需要排队查阅,有些队一排甚至需要好几年时间。

那么这些两德合并以后留下来的史塔西们,德国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也很简单:

1、如果以前犯了罪或者干了很多违法的事情,不好意思的该起诉就起诉、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例如:斯塔西最后一任掌门米尔克,在1990年两德统一后不久就被抓了,给判刑判了几十年徒刑。后来因为老病复发 ,只关到了1995年,就被特赦出狱,2000年去世。

2、德国对史塔西成员进行了“除垢行动”,说白了就是用史塔西的手段来对付史塔西。一时间大家都在揭发谁是史塔西、检举史塔西的问题,甚至连吃瓜群众们都赤膊上阵了。后来出现了胡乱报复、乱扣帽子的现象。

3、一些没有犯罪的或者没啥大问题的史塔西成员也就解散了,开始自谋生路去了。不过很多史塔西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很多人后来变成了私家侦探、保镖等等这日子也还不错。

4、以前的一些史塔西骨干成员尽管能力很强、水平很高,可是由于历史问题也并没有被继续留用,大部分还是被遣散了。

可是随着公开的资料越来越多、查阅的范围越来越大,给德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矛盾。很多人发现举报自己的是自己的老师、朋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举报了自己。一时间造成了德国社会矛盾重重,很多人不堪面对选择了自杀。

往后随着时间的慢慢流失,德国人的情绪也慢慢地平复了下来,过去的毕竟过去了、未来还是会到来。曾经的斯塔西大楼被开发成了“斯塔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景点了,据说生意还不错。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话,但愿这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愿这段历史从此远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