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美国人在战场上是允许士兵投降的,不过也绝不是某些人想的那样:可以随便投降。这种投降是有各种各样的限制的,例如:弹尽粮绝、被敌人包围了毫无希望突围等等。一般在这些情况下,美国士兵才会被允许投降的。
美国人对按照所谓“规定”投降了以后的士兵或者将领,一般都是很宽容的。举个最直接的例子:
1942年美、日战争中,有一场战役美军的损失极其惨重——巴丹战役。这场战役中,美国人被日军完全包围了、突围也没啥希望了。当时的美军将领叫做:温莱特。
温莱特将军最后向华盛顿总部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后,直接率领1.5万美、菲盟军投降了日军。后面的事情很多人是知道的,巴丹死亡行军让美军损失惨重。
可是后来的事情有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温莱特的这种投降行为非但没有受到谴责和审判、还获得了美国人的高度认同。他们觉得:温莱特将军在关键时刻没有进行不必要的抵抗,保存了美国士兵宝贵的生命等等。
最后的最后,在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上,温莱特将军就站在负责签字的麦克阿瑟的旁边。老麦还把一支签署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的笔送给了温莱特将军,战后温莱特还变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了这是文化不同造成的结果了,如果温莱特将军出现在东方国家的话,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的。即使放出来了,不死也要脱层皮。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美国人既然允许士兵投降的话,会不会极大地降低美军的战斗力呢?前面分析过了,美国士兵的投降是有规定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搞无条件投降的。具体的规定很复杂,但是基本上就一个原则:当你被包围了而且无法有效地突围、选择抵抗除了牺牲自己以外毫无意义,这样的状态下可以选择自己去投降。
不过即使投降之后,美国人也是有规定的,例如:不能鼓动其他战友投降、不能出卖国家机密、不得主动与敌人合作、不能成为敌人的宣传工具等等。
这样看来,美军士兵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投降的了。假如你违反了“投降规定或者原则”的话,回来依然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其实美国人之所以让士兵可以选择投降,理由只有一个:不要做不必要的牺牲、保存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按我们的话说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那么既然美国人允许士兵选择投降的话,有没有极大地降低美军的战斗力呢?
我总体上感觉好像并没有极大地降低美军的战斗力,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一共才投降了15万人不到,对比一下苏联、德国以及我们,这点数字根本就不算个啥。
大家可以看看二战的资料,美国人在硫磺岛、冲绳战役中的表现还是挺勇猛的。这也许就是应了那句话: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么对待你了,士兵们也不傻。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伊拉克战争的时候,萨达姆通过了各种手段防止士兵投降,还建立了督战队的机制。可是事实情况却很无语:成批、成建制的伊拉克士兵纷纷选择投降了。
目前对美国人的战斗力的评价那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不过总体上来说:从二战以后开启算起的话,美军的战斗力那还是杠杠的存在。
多的我就不说了,说多了大家又要给我戴帽子了。不过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美国人从二战开始以后几乎所有的战争中,无论伤亡人数、投降人数好像都比对手少很多、很多。如果按照战损比算的话,美国人好像还没有彻底的失败过。
这个时候一般就会有人跳出来了,异口同声地说一句:美国人打仗都是欺负弱小、都是靠着武器优势碾压别国、靠群殴取胜的,这样一来战斗力当然就显得很强大了。
总结一下这些人的观点,就是说:美国人打仗就是不讲武德。
我来简单地反驳一下这种观点吧:
1、美国人打仗的对手并不都是小国,二战时候的日本和德国那都是军事大国。其实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实力也是不错的。美苏冷战的时候,苏联猛不猛、不还是照样倒下了。
2、至于说靠着武器优势碾压别国这个事,那就要看怎么看了。难道有武器优势不用、难道有武器优势还是个缺点了、难道还要回到古代用冷兵器厮杀吗?
不得不说,我们更应该研究的是:美国人为啥就能研发和装备出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呢?
3、至于美国人的群殴战术,我想说,战争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用最少的伤亡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已。试想一下,既然能群殴、何必去单挑呢?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愚见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认为,美军只要害怕,就会举手投降。
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美军没有明确制订投降的标准,但是也有一些默契。
第一,无法突围,武器弹药耗尽,无法补充。
第二,无法突围,粮食补给耗尽,无法补充。
第三,无法突围,通讯断绝,无法和友邻部队联络,己方实力又太弱。
第四,你是伤员,却无法跟随部队撤退,可以选择向敌人投降。
类似的。
美军也不允许随便就向敌人投降,严重的会认为是叛变,回来要上军事法庭。
即便是投降,也有几个要点:
第一,成建制投降,不得私自进行,必须军官带领;
第二,一旦被俘要想尽方法脱困,要尽量逃跑或者协助被俘战友逃跑;
第三,被俘后,不得主动和敌人合作,不得担任可能伤害战友的任何职务;
第四,被俘后,只能提供姓名、军衔、社会保险号码、出生日期,不得提供任何军事机密。当然,如果在严刑拷问下,可以提供一些不重要的情报,以求自保。
第五,不得成为敌人的宣传工具,不参加敌人任何心理战的行动。
其实,二战中美军投降被俘的都不算多。除了战争初期菲律宾、北非等地,因为被日军、德军突袭的溃败以外,美军成建制投降是很少的。
二战美国陆军投降被俘总数是11万人,这个数字远远少于任何一个大国的战俘数量,相比苏德的几百万战俘更是不值得一谈。
其实,从朝鲜战争我们也可以看到,志愿军虽然兵力很多,但并没有歼灭过美军团以上级别的单位。
而歼灭的美军北极熊团,美军步兵7师第31步兵团有3300人,最终由1000人(包括伤员)突围逃走。按照歼灭三分之二来看,北极熊团并不算被成建制歼灭,因为他的建制还存在。
另外,这个第31步兵团其实还有一个多步兵营的成建制部队,并没有在第一线作战,当然也谈不上被歼灭了。
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我认为不会,军人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无为的抵抗只能增加损失,造成更大的牺牲。
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允许投降这个事情,在西方来说并不是只有美军允许士兵投降,而是整个西方文化来说,自古以来就有允许投降的传统。
我在看古罗马史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一些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在罗马与皮洛士作战的时候,有一次一批罗马士兵被皮洛士俘虏,后来皮洛士感觉跟罗马作战太过于费力,便想与罗马谈判,为了表示诚意就现行把这批被俘的罗马士兵放回了罗马城。后来罗马元老院与皮洛士谈判破裂,这些回到了罗马城的士兵竟然与家人告别,又回到了皮洛士哪里继续当俘虏。
再比如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的有位名叫雷古鲁斯的统帅率军作战失败,被迦太基人俘虏。后来迦太基人想与罗马讲和,便带着雷古鲁斯来到罗马城与罗马人谈判,他们本想让雷古鲁斯劝说元老院接受迦太基人的谈和条件,不想雷古鲁斯到了元老院以后,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说,鼓励罗马继续与迦太基作战,最终罗马元老院接受了雷古鲁斯的建议,没有与迦太基人谈和,谈判就此破裂。可令我大跌眼镜的是,在谈判破裂以后,雷古鲁斯并没有留在罗马城,而是跟着迦太基人又回到了迦太基继续当俘虏去了。要知道当时跟着雷古鲁斯来到罗马城的也只是迦太基的一支外交谈判队伍而已,如果雷古鲁斯强行要留在罗马城,迦太基人也是毫无办法的。
▲路易九世
这至少说明在古罗马时代,战败被俘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西方历史上,不仅士兵或是统帅被俘不丢人,即便是国王被俘也不丢人。就拿西方史上著名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来说,人们一般称他为“圣路易”,一个国王能有这样的称号,拿到我们的文化中,就相当于“尧舜”这样的评价。而在路易九世组织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路易九世就曾战败被俘。在路易九世被俘后,当时的法国也是里里外外都搜刮了一遍才凑上了足够的赎金把他赎了回来。身为国王战败被俘虽然显得很“可耻”,但是这也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他“圣路易”的评价。
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所以美国这样的西方文明国家允许士兵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这样的文化,我们一般是很难理解的,我们甚至会认为允许士兵投降会导致军队士气下降,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容易一触即溃。但站在数千年人类战争史上来说,允许投降的军队其战斗力也往往非常强悍。
就拿美军来说,实际上的美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少爷兵”,个个贪生怕死的样子,在实际作战的时候美军往往都能表现出勇猛的作战风格。比如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就曾经认为美军都是“少爷兵”,只要日本人能发扬武士道不怕死的精神勇猛冲锋,美军就会被击溃,结果在这样的错误观念下,日军发动的自杀式冲锋不但没能击溃美军,或是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反而几乎每次造成重大伤亡的都是日军自己。
在我国的文化中,对于历史上战争的记载往往也只是寥寥几笔,即便是几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如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在《史记》上也只是二十几个字就一笔带过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一个完全的认识。战争环境下,作战的士兵时刻要面临生死的考验,从人性角度来说,怕死是一个人的正常心理,不过放在战争环境下,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如果能够获胜,通常也是不会投降的,哪怕被对方击败,只要有希望脱离战场,一般来说士兵也不会向对方投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向对方投降都是在获胜无望,且继续作战只能徒增伤亡且毫无意义的情况下才会投降,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允许投降的军队会在作战中一触即溃。
而真实战场的残酷,其实就如很多影视剧的描写一样:
在真实的战场上,生命随时会逝去,上一秒还在你面前生灵活现的战友,很可能下一秒就被一枪爆头,你甚至都来不及为战友的死去而伤悲,就要马上投入到残酷的战争之中。如今我们作为旁观者看这些影视剧或许感触不到什么,但是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你自己放在那样的环境中,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这样一个桥段,当军方通知瑞恩的母亲,她有三个儿子战死疆场的时候,这位母亲顿时瘫坐在了地上。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对于这样的场景并没有多少感触,直到我也有了孩子,当我也为人父的时候,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就会泛起一股莫名的伤悲。其实每个活生生的生命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尊重每一条生命,是任何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很多时候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个非常不好的传统,就是从来都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别人,而以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在网上敲下键盘,要他人去做牺牲是很容易的,但是轮到要自己牺牲的时候,却往往没人做到。
对于上了战场要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士兵来说,在国家允许他们投降的前提下,他们的内心反而会有一个底,那就是实在打不赢了可以投降保命,在有了这个底了以后,士兵们往往能够无所顾忌地投入到作战当中,而在没有顾忌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士兵们往往能发挥出更多的作战效能。就如国民党一位将领邱清泉临死前所说的一样“欧洲人多会打仗呀,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投降”。其实在战争的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允许士兵投降,在实在打不赢的情况下这样的命令往往会造成士气的崩溃,或是大量毫无意义的牺牲。
在美军的文化中,战败被俘并不是丢人的事情,甚至战败被俘的士兵当他们回国的时候,仍然会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因为在国人眼中他们已经为祖国尽力了,被俘是为国家受苦去了。
▲回国后的温莱特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当美军接受日本投降的时候,出席日军投降仪式的美军代表,就有一位是在菲律宾战役中被俘的温莱特将军,这位将军不但见证了美国的胜利,在回国后还被晋升为了上将,最终以四星级上将的军衔退役。在美国人看来,他的投降保护了7万美菲联军生命,仍不失为英雄。
当国家尊重士兵的生命,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士兵的所着想的时候,士兵们其实会对祖国有更深的感激之情。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军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荣誉感,他们都知道自己身肩的是保卫国家的重任,国家能够更加理解他们,民众能够更加宽容而理性地看待他们,他们又怎能不为国家,为人民尽力呢?我想或许这就是即便美军允许士兵投降,但美军的战斗力依然强悍的原因所在吧。
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我不是哈美的人,比如说我对现在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极度反感。我是个爱好体育的人,但我对没有中国球员的NBA从不感兴趣,我只关心CBA。但是,我对美国允许士兵投降却很佩服和赞赏。
尊重生命应该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素质之一,军队身处绝境之中,弹尽粮绝,抵抗是毫无意义,杀身成仁也不过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暂且投降,保全身命,是应该允许和受到谅解的。美国及西方社会是有这样的规定和传统的。这是不是会影响军队战斗力,在这方面,各方观点并不相同。但就一些事例上,答案却是否定的。
以二战中菲律宾战场上的美军为例。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占领菲律宾。被围困在半岛上的7万美军弹尽粮绝,猪食都被吃光了,抵抗已没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司令温莱特将军通过与日军谈判,有条件放下武器,投降日军。美军得到优待,伤员得到救治。在美军反攻后,救出被俘美军,7万美军重新投入战斗,成为打击日军的最坚强力量。战斗结束,温莱特将军回到美国,不但没受批评,反而由于保全7万美军性命,按功臣授勋。
再一例就是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登陆成功后,在军舰上发表著名的胜利宣言。但据后来美军解密的档案,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还曾准备了一份登陆失败后的投降宣言书。这放在别国岂不贻笑大方。但在西方就能登大雅之堂。但这些行为并没有使美军战力降低。
国民党军队曾恪守蒋介石的"不成功则成仁",但蒋军战力不堪一击。日军战败要剖腹谢罪,也没逃脱失败的命运。由此看来,允许投降与否,和军队战力关系不是很密切。
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美国允许士兵投降是出于以生命为第一的考虑,不要作无谓的牺牲,由于是这样美兵是非常爱国的,因为他们投降后能回国一样示他们为英雄,而美国也尽一切的方法让投降士兵回国,甚至出到很高的代价也换他们回国,所以美国人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美国人是出自内心去爱国的,而不只是挂在口头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国家做得比别国好很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