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
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
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为何不去劫掠?这问题问的好像德国人有多绅士似的,苏联人不给,他也不掠夺,回头宁可把自己给冻死,说实话德国人可没那么高尚。
如果可以的话,德国人恨不得把对方的裤子扒拉下来,往自己个头上套,就怕把自己个头皮给冻掉了。
那么到底是咋回事呢?您就听咱给您聊上一聊。话说二战那会,苏德之间的战争,德国人一开始那可占老便宜了,玩了个瞒天过海,在苏联人眼皮底下整了一堆进攻部队,跟着趁着苏联不防备,操起家伙式开着他们家坦克,就把苏联人摆在边界上的部队给冲了个稀里哗啦。
后边您也别提了,嘛叫兵败如山倒,苏联一开头他就没有打赢过,不是被打崩溃了,就是被包了饺子给俘虏了,那家伙一俘虏好几十万的俘虏。
别人一个师一个师的丢那就算亏大发了,苏联弄不好一个集团军转眼就没了。
就这状况,初期您别说德国人了,就连苏联人自己对这场战争能赢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要不然斯大林在接到消息,德国人开着坦克快要到莫斯科了,会有从莫斯科撤出去的打算。
所以在当时来看,德国人打个苏联压根用不了多长时间,三个月就完事了。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一个想法,当时事实证明德国人太高估自己了。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德国人横扫欧洲的时候,通常也就几天,长了的话也就一个来月就完事了,打苏联给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可以了,那还是看在苏联人的面积够大的原因上瞅这事。
结果德国人就没有多准备,他们压根就没有打算打仗还遇到莫斯科下雪的情况。
再加上,意大利的骚操作,德国人看的都愁的慌,这不,打苏联打的就不打了,回头就处理意大利的事。
结果这家伙把进攻苏联的日子给耽误了几个月。
其实这也没什么,要是按照德国高层的主意,重拳出击绕过所有的障碍,直接攻打莫斯科也就完事了,也遇不到什么下雪不下雪的。
结果希特勒处于谨慎的态度,认为孤军深入这始终是军队的一个禁忌,也就没有同意。
顺路先把乌克兰给拿了下来,一个基辅战役,这家伙直接就捅到了九月底。
翻过十月份,那大雪片子可就要落下来了。
可希特勒眼睛里没有什么下雪不下雪的,不就是个莫斯科吗?他还当这是普通城市呢?这家伙直接撞铁板上了,一家伙把德国人撞的鼻青脸肿的。
啥闪电战不闪电战的,打这起就不灵光了,苏联人一家伙就把德国人的不败金身给捅露了。
这还不算,莫斯科的大雪片子可不饶人那,咔咔的往下砸,苏联人好说,他们已经习惯了,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咋保护自己,可德国人不行啊,他们家就算是最冷的天都没有莫斯科这天气冷。
题主的问题咋说呢?莫斯科的地理位置也特殊,什么大西洋暖流啦,什么高纬度啦,等等一切要素把这里的低温那可是拉到了最低,零下几十度都有。
这家伙把个没有准备的德国人直接就冻上了,手指头连枪的扳机也扣不动了,您就说吧,这事弄的尴尬。
其实您也不要说,德国人没有准备,他们准备的还算充分,什么棉衣棉被,什么皮靴手套,什么防冻液,润滑油的,这都全套大大的充分。
可是这些个东西他都在后方呆着呢?您要给处在前线的德国人用上,你不得跨越老鼻子长的距离给运上去吗?
于是在大雪片子掉下来的时候,德国人再想往上运可就不赶趟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啥不赶趟了,装汽车,拉火车,再不济靠飞机可劲的运不就完了吗?”
完了?您这想的太过天真了,咱就说公路运输。
说西欧这块,那道路是咔咔的爽,路宽,好走,您就算是走个坦克车这都没多大问题。
您要知道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在德国建造的,后来大家伙一瞅挺好用的,都跟风修建。
而苏联呢?他可没在这上头投资多少,一个原因是苏联太大了,这些个设施得花多少钱,而且他们地广人稀的,弄这个不是很实用。
再说苏联这一路走过来,从处理沙皇俄国遗留下来的问题,自己还遇到了不少问题,也没那功夫。
可这事现在落到德国人的头上,这就尬住了。
雪片子遇到大地,能上冻这没毛病,但你家汽车坦克往这上冻的路上开上几回,别问了,那路上的大坑比炮弹坑还大,还坑人,您别说四个轱辘的卡车了,他就是那种履带车陷进去也会爬不上了。
您这还不包括,苏联人撤退的时候,搞的破坏,什么拔铁路,弄桥梁的。
德国人运输部队一瞅漫漫长路,都快被折磨崩溃了。
至于飞机,别指望这个东西了,这就是临时急用凑活着用的东西,就飞机那肚子能装多少东西?
当然抓紧运输这还没啥,能运多少算多少。
可问题是,莫斯科保卫战叮呤咣啷的打的足够热闹,你这弹药也的运吧。
好吧,芝麻大一点运力,你到是运子弹炮弹呀,还是运棉衣棉被呀。
结果德国人只能选择前者了。
这家伙可把德国人冻着一根棍子了,毕竟你啥东西都没有,就穿着夏天秋天点的服装,这玩意坑啊!
所以面对死亡的危险,德国人不掠夺那都不可能,他恨不得用毛巾把自己裹里头去。
总之就一点,希特勒打这仗,还真是有点子贪心了,把德国人搁到冰库里头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就要说了:“既然已经掠夺了,咱还能看见德国人被冻成冰棍了?”掠夺?那他还得有地方掠夺才成呢?咱前头就说了,苏联那叫地广人稀,地皮足够的大,人口看起来很多,往苏联土地上这么一拨拉,他就看不到几个人。
而且苏联人还来了一个坚壁清野。
于是咱就看到了一个现象,德国人大老远的就瞅见有一个木房子,拼命的跑过去一瞅,这房子就一壳,啥都没有,甚至于主人临走的时候还烧了一把火。
咱就问您一声,这到哪里掠夺呀?他也得有个目标不是,苏联人连目标都没有给他们留下来。
您要知道那个时候苏联人可是恨透了德国人,毕竟一路上德国人走过来也没干啥好事,缺德事还干了不少。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把那树砍了,整点木头疙瘩烧也成啊!”
是啊!树木劈出来,这不就是木头嘛?过去人烧炉子,可不都烧的是木头嘎达取暖吗?貌似苏联人最不缺的就是森林。
小编只想说,你可拉倒吧!还森林?就那树木放到了之后,那木材都是湿的,你给点一个试试?压根点不着好不啦。
你就算是想点,没有引燃的东西,就别想了。
苏联人离开的时候,连块木头都没有给他们留下来过。
当然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把那汽油浇上!”
聪明,汽油那家伙一遇到火,咔咔的就着啊!
但您别忘记了,那会德国人啥都缺,尤其是汽油,你拿汽油点了火,回头你拿啥赶路呢?汽车坦克全趴窝了,用两条大长腿出去吗?冻不死你。
您别说这个,路上德国人把能看到的木头房子烧了取暖也撑不住。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德国人只能被冻死饿死了。
那么说到这里,估计有人就说了德国人的士兵,是因为严寒。
这说的没毛病,但也绝对不是主因。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有人声称,德国士兵军纪严明,即便是在皑皑白雪中被活活冻死,也不会跑去掳掠苏联人民。这个说法,或许只有希特勒看来才会高兴吧!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妨来聊聊这个问题。
二战中的素的战争,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交战区之一了。希特勒原本在西线扩张地十分迅猛,将英法及其盟国打得节节败退,可又突然间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向东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
战争初期,因苏联一方大批军事人才在“大清洗”中殒命,对德军的防备失当,致使大片土地沦陷,损失十分惨重。而德军则趁势一路东进,兵锋直指莫斯科,企图迫使苏联屈服。
与历史上的拿破仑极其相似,希特勒同样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轻视了另一个潜在的对手——酷寒。
对于德国人而言,苏联战场上的寒冬,完全是一场噩梦。德国的冬天虽然气温也不高,可比起苏联的寒冬,简直算得上是温室了。令人绝望的是,大批在前线拼杀的士兵们,至死都没有等来后方的一件棉衣。
由于德军在西线的军事行动进展地十分顺利,这让纳粹高层有些忘乎所以,以至于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在几个月内解决苏联。然而,所以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军民会誓死捍卫莫斯科,将德军的闪电战拖入了消耗战。
尽管德国占据了欧洲的大片疆土,可要筹集御寒物资,并将这些物资运往前线,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要知道,此前希特勒“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做法,已经使其国民经济呈现出了畸形发展,许多人力和物资都向军工生产倾斜,而此时要筹集过冬物资,已然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苏联的寒冬来得十分迅猛,这令围攻莫斯科的德军猝不及防。寒冷,造成了大量的冻伤,甚至有不少人被活活冻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酷寒成为了苏联军民的有利武器。
那么,作为侵略者的德军,为何不去纵兵掳掠呢?这真是因为他们军纪严明么?不可否认的是,二战中的德军无疑是军纪最为严明的。然而,在酷寒之中,处于死亡线上的德国战士,还真能顾得上那么多么?
但无奈的是,苏军高层实行了一项令德国人绝望的手段——坚壁清野。
军事上的坚壁清野,所指的就是面对敌方侵略时,将周围能够利用的物资全部收拢,拿不走的便就地毁坏,坚决不给敌人以战养战的机会。实行这一方案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
说的简单些,在寒冬到来之际,苏联军民已经将莫斯科周围的物资转移,这使得德军所面对的只有酷寒,伴随他们的也只有绝望。在等不到后方补给的情况下,他们要么在寒冬中默默忍受,要么顶着严寒发起进攻。
可是,这一切又谈何容易呢?当手指都无法扣动扳机时,这样的队伍又怎么能在攻城战中取得胜利呢?可以说,德军不是不想去掳掠,而是找不到掳掠的对象啊!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德军怎么可能不劫掠?
二战爆发以来,德国的闪击战成为无往不利的神器,巴巴罗萨计划成功发动,歼灭苏联250万大军以后,希特勒决定对莫斯科发动闪击战,计划在苏联的冬季来临之前将其从地球上抹掉。因此,在德军尚未补充完毕、后勤不足的前提下,1941年9月30号,希特勒亲自签订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
在希特勒及其将军们看来,对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发动闪击战并占领苏联首都之后,控制了莫斯科这个苏联的经济、政治、工业、交通中心,将极大的打击苏联军民的士气,这也将成为逼迫苏联投降的最好催化剂。
希特勒的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自从1918年成为苏联首都以后,莫斯科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它不但成为整个苏联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中心,同时,也是苏联最重要的水路港口。而且,莫斯科也是苏联最大的工业城市,仅仅一城之地,莫斯科的工业产值就占据了苏联全国的15%。
为了消灭苏联军队的主力,彻底占据莫斯科,在台风计划下达之后,德国军队集结了100多万人,1700多辆坦克和近2万门大炮,在数以千计的飞机掩护之下,对于莫斯科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战争初期,苏联德国军队一如既往的获得了胜利,德军的兵锋甚至已经抵达了莫斯科城30公里的郊外,用望远镜甚至已经能看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的红星,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似乎指日可待,希特勒在国内也迫不及待的向民众宣布:德国东方的敌人已被彻底打倒。
然而,德国太低估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最重要的是,1941年的冬天比苏联以往的冬天来得更早更猛烈,气温甚至下降到了零下40多度。苏德战场德军最大的敌人,而苏联军队最好的朋友,冬季严寒的气候提前来临了。它不但来得比之前早,也比之前更加猛烈。
由于德军原计划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彻底消灭苏军占领苏联,因此,他们根本没有冬季作战的打算,无论人员的棉衣等防寒衣物,还是坦克等武器装备的防寒措施,德国军队根本没有准备。
德国的士兵,甚至穿着单衣在零下40多度的寒冷气候内瑟瑟发抖,被冻毙的德军士兵比比皆是。最严重的是,在极端严寒之下,德军的坦克、装甲车等装备根本无法发动。仅靠寒冷的气候,德军的战斗力就被废了大半。
莫斯科的冬天对于德军的影响之大,在德军司令官冯博克元帅在报告里就能体现出来,他曾经说过,他的部队冻伤冻死超过一半。此时的德军面临的最大敌人,已不再是苏联军队的誓死抵抗,而是寒冷的冬季气候。
因此,为了御寒,为了活命,德军自然无所不用其极,搜刮劫掠敌人的棉衣,自然也在他们的选择范围之内。 更何况,被种族主义洗脑的德军,面对他们认为的“劣等人种”斯拉夫人,也从来没有心慈手软过,被屠杀劫掠的苏联人比比皆是,掳掠苏联人自然不会有丝毫心慈手软。
但是,问题是,不是德军下不了手,而是根本掳掠不了多少。德军从占领区内搜刮的棉衣,不过杯水车薪。原因也很简单,且不说遍布苏联全境的抵抗和坚壁清野,使得德军根本没有无法搜刮太多的衣服,更何况,一贯地广人稀的苏联境内居民点分布十分分散,德军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供劫掠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在苏联的号召之下,莫斯科整个城市已经完成了堡垒化,莫斯科城内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拿起了枪支,因此,德军想从苏联人的手中获得御寒衣物,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在击败后从尸体上获得。因此,真正搜刮获得防寒衣物的德军官兵,只占一小部分。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德军妄想同以往一样,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腹地,一举拿下莫斯科。随后德军用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快速推进,共分三个集团军同时进攻。北方集团军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向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推进,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
是役,德军以全部兵力的80%,4000辆坦克、装甲车,共计148个师、罗马尼亚的14个师、芬兰的20个师,发起对苏联全境的进攻。德军中央集团军推进很快,很快就推进到了莫斯科的城下。这时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莫斯科,然后德军和苏军就陷入了长时间的鏖战。
战斗一直持续到1941年12月。由于苏联红军在武器上面处于劣势,在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后,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别廖夫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使德军对着莫斯科始终难进一步,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苏联红军收复了卡卢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宁也被苏联红军收复。
东南方向,苏联红军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图拉的收复意味着,苏联红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同时也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
由于莫斯科战役的重大失利,纳粹头子希特勒大为震怒,导致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停职、博克元帅被取消中央集团军总司令的头衔、霍普纳被开除军籍、古德里安上将被停职。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在莫斯科战役中,后来已经进入了12月,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大炮因为大雪深陷雪地,燃油、油路也有一定程度的堵塞,导致机部队无法开动,德军无法发挥机动部队的灵活性,攻击力大幅下降。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为什么不去掳掠呢?
莫斯科战役当时的气温事实上,1941年未入冬之前,莫斯科近郊经常下雨倒是真的,雨水过多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对苏军、德军的行军都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个也不是借口,对双方都有影响,对德军影响大一点还是真的,毕竟他们是进攻的一方。
我们来看看温度。据相关报告指出,1941年11月的莫斯科,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大部分情况都是零下3~7度这样,这样的温度跟严寒沾不上边。
真正严寒是在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莫斯科战役在德军进攻的时候是没有多冷的。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德国和苏联的纬度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德国相比于苏联更靠近海洋,因此德国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身处内陆的苏联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受到大陆影响更大,因此温差也更大,冬天冷的时候 ,会冷到让你怀疑人生。总的来说,1941年在德国进攻莫斯科的时候,温度相差是不大,德国人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话虽如此,德军的坦克、火炮车、汽车等,由于当时是大雪纷飞,地面上很快就有了一米厚的积雪,给德军机动部队行推进造成的困扰还是存在的。这里是说的行军进度,天气没冷到连炮都开不了的程度。
斯大林的焦土计划由于德军之前定下的是闪电战计划,是想赶在冬天来临把苏联给收拾掉的,谁知道遇上了苏联红军的拼命抵抗,这下子战线过长,补给不足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战役中消耗过大,特别是进入11月12月冬季来临之后,德军毫无冬季条件下的作战准备。防寒保暖保暖,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变成了又冷、又明显的目标活靶子。
另一方面,斯大林为了鼓舞士气,在11月特别举行的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苏维埃土地和村庄”。斯大林豪迈地说:“德国法西斯军队并不是不可阻挡的。他下令,所有工厂连同机器、工人撤退到东部的乌拉尔山区,在离开你们的家、离开你们的房子时,烧毁一切,不把任何有用的东西留给法西斯纳粹侵略者”。
由此可以看到,并不是德军不想去掳掠,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苏联人真的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他们抢的。
反观苏联红军这边,一来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已适应习惯了西伯利亚的极寒天气, 最主要的就是,苏军的后备补给不成问题,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保暖,两相对比之下,德军战斗力所剩无几,进攻莫斯科失败是一定的了。
德军失败的其它原因1、由于希特勒坚持进攻莫斯科,必须先占领乌克兰的战略目标,德军的北、南、中三个集团军并没有绕过乌克兰,一鼓作气去进攻莫斯科,而是想着先把乌克兰占领下来,这实际上是变相为苏联赢得了时间,让莫斯科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战略准备,巩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
到了10月的时候,德军中央集团军终于空了手出来对付莫斯科了,可惜这时候天空又不作美,淅沥沥下起了雨,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最主要就是延缓了德军推进的进度,为后来11月天气变冷下大雪,为苏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让德军队陷入在寒冷天气下作战的节奏,由于他们的战略物资、后勤补给不足,这无疑就是作死的行为。
2、其实战争的最初几天,莫斯科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巴甫洛夫,这个是苏联“大清洗”后被被提拔上来的军事指挥官,足够年轻也足够爱国,但是没有经过什么战争的洗礼,缺乏临场指挥、应变能力,甚至一度为了了解军情,跑去听广播,把苏联红军扔在前前线自生自灭,没有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战线,让德军势如破竹乒临莫斯科,也让几十万苏联红军全军覆没。
这是斯大林不可以忍受的,随后,苏方军事法庭以背弃了军人誓言、反苏军事阴谋参与者等罪,判决剥夺巴甫洛夫军衔,判处枪决。
斯大林也是胆大,居然在莫斯科面临危机的时候,枪决了守卫莫斯科方面军的最高统帅 。其实他就是想把死守莫斯科的决心表达出来,任何临阵退缩,包括指挥官在内都没有好下场。之后斯大林他就任命朱可夫为新的指挥官,派到了莫斯科前线。
朱可夫上任就是苏联红军反击的开始。朱可夫先将已被冲垮而各自为战的西方面军各部集结起来,在莫斯科前面的沃洛科拉姆斯克、谢尔普霍夫等地区连成了一道防线,并且下了死命令:“不要想着莫斯科守不住了怎么办,莫斯科不能失守”。
朱可夫的上任,顽强抵抗了德军的突击,德军的进攻速度急剧下降。期间,由于苏军防线的坚固,让斯大林可以在列宁十月革命节举行阅兵式,莫斯科红场上的这次阅兵式,意义十分的重大,让苏军重新拾起了对抗德军、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
1942年4月,在莫斯科保卫战之中德军伤亡人数达到了50万人,苏军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德军被迫撤出了莫斯科三百里以外的地区,莫斯科保卫战以苏方的惨胜告终。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这个问题适合慢慢来聊!
为什么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的德军会被活活冻死大量德国士兵为什么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被活活冻死,难道他们没有穿棉衣?我们知道德国人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严谨的人了,在做事情上考虑十分周全。
前不久纵横一直在叨叨的油纸包,就是一个例子,德国人在租借青岛期间修建的下水道系统在时隔一百年出现问题后,在附近还能找到用油纸包包裹的崭新配件,虽然事后被证明是乌龙事件,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德国人对得起这份严谨。
在二战中,几乎每一个德国大兵都会背一个不算太轻的铁罐子,这个铁罐子里面装的其实就是一张防毒面具,在整个二战中都很少发生毒气战争,然而,德国士兵却没有一天将他们脱下来,这就是德国士兵的严谨!
尽管,德国人做事这么严谨,在入侵莫斯科的时候,还是因为没有携带棉衣导致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说起来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莫斯科没有眼泪,只有冻死的尸体,早在1812年拿破仑在巅峰时期入侵俄国的时候,就因为寒冷导致60万大军被打垮,按照道理来说,希特勒在入侵苏联的时候不应该不考虑这个问题。
希特勒的士兵打到莫斯科为什么会不穿棉衣?这个锅其实就应该让希特勒来背!当时希特勒错误的低估计了苏联红军的力量而过分高估了德军的战斗力。
在当时德国的士兵横扫西欧,无往不利,希特勒更是将闪电战发挥到极致,当时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势下不到两个月就投降了。
相比之下,苏联红军的战绩就有点差强人意了,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联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攻打弱小的芬兰,最后结果却是损失惨重,尽管获得胜利,但是并没有征服芬兰全境,相反还被芬兰军队造成重创;在苏德战争开始前的诺门坎战役中,强大的苏联对战二线的日本,虽然苏联也取得了胜利,然而胜的还不是那么明显,尤其是对手还是日本这样让希特勒瞧不起的国家。
总而言之,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军与苏军的战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都让希特勒错估了形势,认为苏联根本不堪一击。
在苏德战争前期的巴巴罗萨计划后,德军以风卷残云之势狂扫苏联红军,这一切都希特勒认为,拿下莫斯科易如反掌,所以并没有为士兵准备棉衣。
希特勒的台风计划没有抵得过莫斯科的寒冷1941年9月,德军实施“台风”计划,准备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莫斯科,苏德战争基本就可以告一段落,然而让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苏联红军爆发出极强的抵抗力,尤其是寒冷其实才是莫斯科最大的防卫保障。
这一点,估计当年的拿破仑一定深有体会,天要亡拿破仑,非战之罪也!所谓的天,就是莫斯科的冬天!
在台风行动实施后,天公不作美,在10月中旬就开始下起秋雨,部队间的供给就供不上了,希特勒的闪电战核心思想就是,以快打慢,用最快的速度置人于死地。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德国的台风也刮不起来了,攻打莫斯科的战争一直拖到了冬天,然而战争打的太急,苏联和德国的后勤补给都不充足,尤其是当年冬天天气极其恶劣,当然苏联人能喝伏特加驱寒。
德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时希特勒紧急让后勤准备170万套冬装,却已经来不及了,说到底,德军想要打的本来就不是持久战,即使德军能够生产出来,运输也是一个问题,当时直接运输根本没有可能,就连德国的坦克在冬天都打不着火;很多人认为可以空投棉衣,实际上当时空军在极端的恶劣天气下根本无法起飞,而在正常的空投中还无法避免苏军藏在雪地里的防空炮。
因此,这个冬天特别冷,尤其是对穿着单衣的德军士兵而言。
1941年的冬天,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至少有10万士兵冻死或者冻死,对于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极为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德军为何不去劫掠棉衣来御寒?德军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尽管德军规定不让士兵抢老百姓的东西,但是德国士兵绝对不是宁肯冻死也抢当地居民的棉衣。
德国要都是好人,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两次世界大战。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烧杀掠夺什么事干不出来,但是你要想抢苏联老百姓的东西就有点困难了,苏联本身就是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的地区,物资本身就不充足。
德军在波兰境内抢掠了大量的服装,但是到达苏联境内的时候,很多时候连个居民的影子都看不到。
在面对敌人入侵的时候,防守的一方往往会采取更加决绝的方式来对抗敌人,根本不会允许有任何物资去“资敌”,比如长沙大火,宁肯放火把房子烧了,也不让日本人去抢。
在德军到达莫斯科之前,苏联红军也采取了焦土抗战、坚壁清野的政策,将莫斯科附近能够资敌的物资该转移的转移,不能转移的就地销毁。
所以,德军根本就无法去抢苏联居民的东西,也抢不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