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从1979年开始,先后打了十年之久,到1989年,苏联被迫撤出阿富汗,这场战争苏联算是失败了,因此阿富汗才有一个在世界军事历史响亮的外号——“帝国坟场”,意思是很多大帝国都在阿富汗这里折戟沉沙。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阿富汗人带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130万人的人员伤亡,500万人无家可归,对于总人口只有3000万人的阿富汗,损失是巨大的。
但苏联人也不好过,为了打这场阿富汗战争,苏联十年内先后累计派出150万军队,伤亡达5万人,共计军费花了450亿卢布(当时1卢布兑换0.65美元,因为卢布和美元不是自由兑换的,卢布价值可能虚,但450亿卢布也折合美元也差不多超过600亿美元),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
1979年的圣诞节之际,正当西方各国沉浸在节日狂欢的气氛之中时,苏联人悍然发动了武装入侵阿富汗的战争。12月27日,苏联出动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不宣而战,开启了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沼的艰苦历程。
战争开始时,强大的苏军凭借自己的钢铁洪流,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就迅速地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把苏联搞得狼狈不堪,在勉强支撑10年后,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宣布撤军。
这次战争对苏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苏联一个“不断向外渗血的伤口”,同时也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苏联在阿富汗伤亡有多大?苏联最终是不是被阿富汗给拖垮的呢?
一、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由于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于亚洲的“十字路口”, 占据欧亚大陆桥的枢纽位置,被誉为“世界岛”的中心,历来都是大国的博弈场所。谁掌控了阿富汗,谁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
同样,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对苏联也相当重要,它需要阿富汗的地缘政治空间。通过阿富汗这块跳板,苏联进可以一脚跨入印度洋,掌握其在印度洋上的出海口。退可以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把阿富汗作为缓冲区。
在1978年4月,阿富汗“四月革命”后,人民民主党人塔拉基上台执政。虽然国内政局仍然动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党内也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但塔拉基毕竟是苏联人扶植的,极度亲苏。这段时间,苏阿关系相对来说,还处在蜜月期。
1979年9月,阿明策动政变,执掌了阿富汗政权,并处死了塔拉基。苏阿关系因此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阿明急切地想摆脱苏联的控制,不让苏联染指阿富汗的军队和警察。而且在苏联几次邀请下,他都不愿出访苏联。这对苏联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即使不能控制阿富汗,也决不能坐视它倒向美国。
在这些背景下,苏联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意图重组阿富汗的亲苏政权。
二、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伤亡。至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正式宣布“我是最后一个撤离阿富汗的军人”截止,苏联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在整个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前后一共投入了150万军队,耗资450多亿卢布,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阿富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有130万人失去生命;2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500多万人逃亡海外,沦为难民。
而且,因为这场鏖战,间接催生了塔利班基地组织,为阿富汗的持续动乱,埋下了祸根。
虽然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来说,几万士兵的伤亡和数百亿卢布的经济损失根本算不得什么。不过,因为阿富汗战争,苏联也因此陷入了内忧外困的局面,得不偿失。
三、阿富汗战争确实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当初决定武力入侵阿富汗,被认为是苏联“老人政治”的错误决策,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已经重病缠身,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无法对整个阿富汗事件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主张对阿用兵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也对阿富汗的局势缺乏深入的调研。在美国的压力下,这个超级大国认为出兵阿富汗,不过是做个热身运动而已。
战争的初期确实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但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其它国家势力的介入,苏联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陷入了内忧外困之中。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当即拟定了一整套对付苏联的办法,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全面对抗苏联。据统计,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耗资60亿美元资助圣战组织,帮助他们修建训练营训练战士,购买武器,甚至直接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毒刺”防空导弹,给苏联飞机造成了很大威胁。
巴基斯坦也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庇护,成为游击队的大后方。不但为游击队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还允许他们越过国界,逃避苏军的打击。
同时,在中东地区,广大的伊斯兰国家把苏联的入侵行为,看成是对整个伊斯兰的挑战,很多穆斯林民众以“圣战”为名,加入了抵抗苏联的战斗中。赫赫有名的本 拉登,就是在这个时候羽翼渐丰的。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非正义行为,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上,多个国家拒绝参加。
苏联国内经济因受累于长年累月的阿富汗战争而持续低迷,让原本就遭遇发展瓶颈的集体经济,更加困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反战呼声日趋高涨。
一场战争把苏联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它尽情体会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甚至包括本国人民的众矢之的。
至于说这场阿富汗战争拖垮了苏联,认为并不成立,阿富汗战争只是导致苏联瓦解的一个因素,严重的透支了苏联的国力,起到催化剂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苏联解体原因十分复杂。要知道历史上相对于苏联遇到困哪很多,二战时期的苏德战争都没被把苏联压垮,阿富汗战争只不过是苏联的一个战略失误,但也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过苏联运气没有美国那么好,二战后美国也遇到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打了近20年的越南战争,这场战争比苏联的阿富汗战争时间更长,败得更惨,差点导致世界霸主地位不保,不过美国凭借强大恢复能力扛过去了,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而苏联只剩下一个残破不堪的俄罗斯在苦苦支撑,真是时也命也!
1991年,曾经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一夜解体。
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名苏军撤离阿富汗,近十年的战争中,苏联不仅没有征服这个中亚小国,反倒扔下了一万多具苏联士兵的尸体。
70年初初期,美军深陷越南战场,美苏争霸的天平就开始朝着苏联方面倾斜,而美国的CIA也预估苏联的GDP达到了自身的60%。伴随着此消彼长,美国从尼克松时代开启了战略收缩,苏联领导人却信心大增,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力量。
苏联一直梦想打通从陆地进入印度洋的通路,一旦这条通路完成,苏联可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石油美元根基。而苏联通往印度洋的路上,肯定是绕不开阿富汗这个国家的,他的北面跟苏联接壤,南面连接控制印度洋出口的美国盟友巴基斯坦。
阿富汗早年是英国和俄国的缓冲国,二战后的阿富汗虽然亲近苏联,但是国王查希尔采取了相对中立的态度,既不得罪苏联,也不得罪美国。到了1973年,阿富汗国内发生了政变,苏联借机渗透操控阿富汗的政局,并三次换下不听话的阿富汗领导人。
然而在1979年3月,苏联扶持的阿富汗领导人塔拉基被另一派的领袖阿明杀死,导致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受损。阿明在执政后,不仅与美国亲近,还进一步打击苏联在阿富汗部署的代理人,试图收回苏联对阿富汗情报机关和秘密警察的控制权。
伴随着局势的发展,苏联高层越来越担心阿富汗会脱离自己的控制,一旦这个战略要地被美国染指,苏联的腹地将会面临着直接的威胁。12月24日,苏联出动特种部队,很快控制了阿富汗的喀布尔机场,随后大批苏军被空运到阿富汗。
尽管阿富汗领导人阿明已经躲进了重兵防守的阿明宫,但是苏军还是得知了情报,并派出了精干的武装力量攻打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激战,到了12月27日,阿明连同自己的家人以及大多数的卫士,都被苏军打死,阿富汗的国防部和电台等地也被苏军控制了。
从27日晚开始,苏军陆续运来8万人,用来占领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此时阿富汗的政府军已经鲜有抵抗。仅仅一个星期时间,苏军就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苏联扶持的卡尔迈勒政权也开始运作,成为阿富汗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第一阶段的战役后,阿富汗境内的抵抗活动并没有停止,1980年的上半年,苏军发动了三次清剿行动,试图消灭反政府的游击队。但是阿富汗的地形多山地,苏军的先进装备并没有发挥全部作用,反倒是游击队越打越多。
几乎在美军入侵阿富汗的同时,美国已经开始运作起来,当时美国利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优势,一直在找机会扶持阿富汗的游击队与圣战者。圣战者不仅包括反感苏联的阿富汗人,也包括中东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志愿者,他们在美国的帮助下来到阿富汗。
除了直接给钱给枪以外,美军还给圣战者提供军事训练,在10年时间里,受训过的圣战者高达10万人,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本拉登。圣战者很少跟苏军直接作战,而是破坏苏军占领城市中的水电、机场和其他公共设施,以便给苏军制造麻烦。
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为了平衡苏联空军的优势,美国中情局还借由巴基斯坦之手,给这些反苏人员提供“刺针”导弹之类的重武器,并一度造成苏军作战飞机的大量损失。随着美国的加入,沙特和英国这些国家也加入了“坑”苏联的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到了1985年,圣战者每年发动的破坏行动就高达600次,而在靠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圣战者们还每天朝着阿富汗境内发射800枚火箭弹,打击亲苏的阿富汗政权。像阿富汗各地的政府机构,在80年代中后期,每年遭受的袭击就近万次之多。
尽管苏军经常出动大部队围剿农村地区的圣战者,但是这些游击人员神出鬼没,经常在苏军经过的地方安放地雷,搞得苏军士兵十分头痛。1985年底,苏军已经增兵到了12万人,但仍然无法控制阿富汗,反倒是圣战者和游击队越来越多,自身伤亡越来越大。
最惨的是苏联扶持的喀布尔政府,因为大量的士兵叛逃,政府军只剩下7万人,远少于圣战者的10万之众。为了补充兵员,喀布尔政府职能强征14岁以上的少年入伍,这导致政府军的战斗力更加弱,一旦离开苏联的扶持,根本就打不过圣战者们。
当然这些圣战者也并不是战无不胜,因为阿富汗各地有很多古老的部落,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一条心,而且不同的部落间有一定的敌对情绪,这导致他们无法形成统一战线。从1986年开始,苏军放弃了军事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开始跟圣战者们进入相持状态。
长时间的用兵,让本就陷入经济衰退的苏联更加难受,此时美国已经恢复了元气,在东欧方向对苏联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经过两年的谈判,苏联最终决定从1988年5月起开始撤兵,花9个月撤完,后期由美苏两国来共同保护这个缓冲国。
据统计,在10年的阿富汗战争,苏军一共阵亡1.4万人,受伤5.3万人,还有几百架飞机和坦克被击毁,其他武器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苏联在阿富汗期间,正好是其由盛转衰的时间段,苏军撤离后仅仅两年多,这个曾经能够跟美国硬扛的庞大帝国就解体了。
虽然表面上看,苏联在阿富汗花费了2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少于美苏争霸期间的7000亿美元花费,但是阿富汗战争对苏联确实是放血点。当苏联将精力集中在阿富汗时,其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被美国突破,导致后来的东欧剧变,自身的影响力也一落千丈。
不过苏联本来的经济结构就有问题,仅仅依靠军事装备的优势,忽略了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国内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做法迟早会出事。阿富汗的经历说明,即使再强大也不能穷兵黩武,只是后面的美国并没有吸取教训,恐怕已经走上了苏联的老路。
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不请自来!勿怪!
直奔主题。
题主的第一个问题:
我去查了一下资料:“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另有资料表明苏联方面的阵亡人数在14490人。
当然,这只是苏联方面的伤亡情况,而阿富汗方面的伤亡,粗略的统计在1000000人以上,其中大多数平民。
题主的第二个问题:
个人认为:不成立!
原因如下:
1、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只是苏联的一个对外政策的失误
阿富汗战争,在今天看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实际上在当时,这只是苏联的|“南向”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直接的原因是当时的阿富汗合法政府请求苏联出兵予以协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合法的,只是苏联的意图并不单纯罢了。
阿富汗战争最终结果是以苏联妥协结束,标志着苏联南向政策和路线失败。是苏联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中对外政策的失策。
(南向政策: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
苏联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
2、阿富汗战争中苏联的耗费对于苏联来说,最多是皮肉伤,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查阅资料: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约合近200亿美元)。
150万兵力,对于常备总兵力达五百余万的苏联来说,不过是牛刀小试,而五万左右的伤亡,不过兵力的百分之一,这点损失,对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没有什么影响。
对苏联有影响的而是450亿卢布的耗费。这个耗费对经济本就畸形的苏联来说,确实有着皮肉之痛,但是远远不至于伤筋动骨,或者说动摇苏联的根基和国本。
3、苏联的垮,有着内因和外因,但是主要的是内因
拖垮苏联的分为内因(主观)和外因(客观)。
内因:苏联之所以解体,有着多个方面的因素。
1、政治上
(1)苏共自身建设未能紧跟时代步伐;指导思想混乱,政治方向不够明确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全盘否定斯大林,自此开始,苏共的指导思想开始混乱,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从此苏共被领导人左右。
其后赫鲁晓夫被苏共高层联合撵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但是苏共的思想和政治方向一如既往的没有明确,并且在勃列日涅夫开始,苏共的自身建设开始大面积的退步,党内贪污腐化大量涌现。
(2)苏联中央政府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控制和影响力,在各种积弊下,逐渐减弱
咱们中国自古的传统就是:中央集权大一统。显然苏联后期是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其他方面的积弊影响,政治上的作为,被严重影响。苏联中央政府的集权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断削弱。各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从而逐渐形成藩镇割据似的局面。
(3)戈尔巴乔夫的整治改革和东欧剧变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政治经济思想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改革步伐和方向有些不足,使得越改革越混乱,不见成效。
同时,1989年和1990年期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东欧剧变”,使得苏联国内深受影响。
2、经济上
(1)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的弊端严重
高度集中的全盘化集体经济,在非特殊时期,严重的阻碍和挫败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经济生产和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使得经济生产成为政治指标,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2)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盲目的大搞军备竞赛,加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衡,过分追求重工业的发展和中心地位,忽视了轻工业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加剧苏联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使得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与错误的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
(3)经济贪腐严重
苏共及苏联在斯大林后期,开始明显出现贪腐情况。到后来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贪腐现象已经深入膏肓。各级官员,特别是把控经济方面的官员和从业人员,倒卖国家资产,中饱私囊,贪污腐败,极大的损伤了苏联普通民众的民心,使得人心日渐趋离。
3、思想上
(1)国内思想混轮
斯大林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斯大林被神化。其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使得国内思想开始出现混乱。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实行所谓的“新思想”,更是引发苏联国内思想的极大动荡。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思潮的涌入,使得苏联晚期的国内,各种思想遍地开花,极度混乱。
(2)分裂思潮、独立思潮兴起
苏联是由十余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而俄罗斯又是其中最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大沙文主义,一直是苏联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隐患。同时,苏联对于民族问题,从来都是一味的镇压和强制,基本不曾考虑改变政策,因而使得苏联的民族问题,始终尖锐,民族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在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潮下,民族分裂独立思想,迅速抬头,并不断壮大,最重形成势力。
4、军事上
放松对军队的领导和掌控。朱可夫元帅失势后,苏联领导人对苏联军队的影响力逐渐降低。而且军队对领导人的拥护也不如以往。加之官员的贪腐影响到军队的建设,使得政府和军队、高级官员与军队,愈发的离心离德,从而导致在“八一九事件”苏联军队临阵倒戈。
外因:
东欧剧变的巨大影响,同时,长期与美国的冷战较劲,拖垮了国力。再加上苏联对本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干涉和矛盾,加快了苏联解体的步伐。
所以,综上所述,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并不成立!
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苏联的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出兵~1989年2月撤离完成)伤亡倒不大,但是对于苏联这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学说根基的摧毁都是毁灭性的,对于苏联国内70年代就开始有大佬捣鼓的“抛弃亚洲”理论来讲更是一个极大的助力(这个在上周《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吞并蒙古?》一文中提过)。这些理由不能说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肯定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伤亡相比较卫国战争而言不算大,也就一万一千多人,还有三万多人受伤,军费花了不少,有统计说是二百二十多亿美元。其实在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国力空前膨胀,这点美元对于靠资源型经济度日的苏联来讲也不是个什么大事。至于死亡的一万一千多人……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卫国战争时期都死了三千多万人了,这一万一千多名士兵那也就是点小毛毛雨而已。
阿富汗战争真正在苏联的要害部位捅了一刀的,与其说是花了钱了死了人了,倒不如说是让它的国家学说与意识形态倒塌了。众所周知苏联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解读越到后期越有了教条的、机械的、形而上的趋势,比如对于阿富汗这种第三世界国家的劳苦大众、无产阶级,按理说在面对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苏军战士时不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吧,怎么着起码不能跟我们作对是吧。
但是苏军部队进入阿富汗以后没发现谁“箪食壶浆”,倒是跟苏军不对付的部落长老带着手下的部族老百姓拼命袭击苏军部队——这事儿在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人那里能说得通,但是苏联的意识形态极为机械和教条,这就很要命了——大头兵们不会想到“这里的社会基础跟苏联哪里哪里不一样”,而只能想到“这个解放全人类也不太靠谱嘛”。同时,阿富汗这群中亚人极为诡异和残酷的作战方式还进一步让苏联国内“抛弃亚洲”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有成为显学的趋势。这对苏联才是真致命的。
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过程,其实同样的过程目前在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身上同样在上演——2000年左右美国在建设“民主样板房”方面也是无比上心,一会儿嚷嚷着要在中亚建设“民主样板”,一会儿要在中东建设“民主样板”,一会儿要建立“民主国家联盟”取代联合国,本质上要靠西方的自由民主意识形态一统江湖。现在呢?阿富汗和伊拉克打成两场烂仗,两个民主样板房只剩下一地的建筑垃圾之后,美帝现在再也不提这茬了。
所以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苏联入侵阿富汗总共也就花了200多亿美元,根据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的说法,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
虽然阿富汗战争中苏联最终失败,但是这点钱、人的损失还拖不夸苏联,200亿让咱们看着多,但这是整个阿富汗战争的费用,平均到每年,这点费用对苏联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苏联垮完全是自己的原因,苏联的经济模式出了很大的问题。苏联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军工业,整个国家的经济模式是畸形的。在沙俄时期还能出口大量的粮食,然而到了苏联时期反而需要在国际上购买大量的粮食,不然苏联老百姓连吃的都没有。
再加上苏联的轻工业太差了,特别是民用方面,比如收音机、轿车等等,也就是说庞大的苏联,在国际市场上能卖出去的就是资源和武器,这对于一个几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根本就不够。
用于进口的钱太多,而出口挣得钱又太少,国内大部分资源又集中供应特权阶层,那底层民众就倒了血霉,连买个面包都要排几个小时的队,苏联的整个经济模式到了后期已经无法维持。
更何况后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各加盟共和国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那当日子好过的时候自然好说,现在日子不好过了,各加盟国自然就要分家了。
经济的崩溃再加上各加盟国的离心倾向,那苏联的解体就是必然了,与阿富汗战争关系其实不大。
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这种说法不对。
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而整整十年内苏军损失多少?
累计伤亡5万余人,死亡只有一万多人!
相比阿富汗死亡100万,双方死亡比为100:1!
也就是没死1个苏军士兵去,就要死100个阿富汗人。
苏军虽然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耗资450亿卢布。但阿富汗苏军始终只有10万规模,所以对苏军的压力并不大。
苏军之所以从阿富汗撤退,注意是因为苏联濒于解体。
事实证明,游击战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游击战的代价太大,不是所有国家可以承担的。
自然,苏联彻底掌控阿富汗也不容易:苏联虽然占领阿富汗只用了几天时间。但苏联的入侵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在苏联势力根本无法达到乡村和偏远山区地方,所有的阿富汗人参加了游击队,抵抗苏联的入侵。对苏军进行侵扰和袭击。阿富汗傀儡政权也根本无法对阿富汗进行有效的治理。政府里反战人员给游击队输送情报、给养、军火,所谓的阿富汗政府军甚至直接反水有的人甚至直接加入了抵抗。
说白了,苏军虽然占领阿富汗,却难以建立稳定的政权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