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二战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灾难,虽然是战争发起者,但也是德国和日本人民的灾难。

两国的统治者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害人害己,让两国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这些损失有财产方面的,也有生命损失。

那么二战给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到底是多少?

统计时间的起始日期不同,依据的史料不同,给出的数字也不尽相同。

日本政府的档案记载和日本史学家提供的数据说法不一,有185万、212万、232万这三个数字。

185万,是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也就是1937年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这八年侵略战争中战死的数字。

212万,是包括二战结束时,苏军百万大军出兵东北,将60万战俘带到苏联的西伯利亚劳改营中死亡的战俘的数字。因为那些战俘是在二战结束后死在苏联的,日期向后推了几年。

232万,则是除日军正规军人死亡外,加上死在亚洲各战场的日本籍的武装人员。

不管用哪一种说法,日本在二战时,伤亡的军人总数在185万,

其中陆军1439101人,海军419710,军人总伤亡是185.8811人——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

那么日本平民伤亡多少人?

根据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二战时日本平民死亡65.8595万人。其中包括1945年春天美军对日本进行的东京大轰炸和1945年8月上旬在广岛、长崎两地投放原子弹造成的平民死亡。

2001年日本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也称:“二战中日本死亡军人约186万,平民约66万,”这个数据是最新数据,也是比较权威的数据。

日本在19世纪末就进行了明治维新,一切都跟世界接轨,向西方看齐。二战时日本已经有了完整的户籍制度,日军的每一个士兵全部都有详细档案,在什么地方阵亡,都记录到了档案里。

而且一旦军人在战场死亡,必须及时通知家属,以便家属办理相应手续和领取政府发放的抚恤金。

如果有人瞒报和虚报军人在战斗中伤亡数字,日本军部有严格规定,对此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

那么日本宣布投降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我们知道,二战时期德国没有多少女人上前线;日本跟德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不提倡日本妇女上战场。即使有,也是从事后勤和后方医疗救护工作。等于说,即使日军一线卫生队里也不会有女兵。

据有关数据显示,1940年日本统计数据是7193.3万人,人,1937年不会相差10万人以上在7180万。

据日本有关方面的资料,二战时期1941年日本人口最多,为7220万人。

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日本人口为7214万左右,只比1941年少了6万人。这个数字远远少于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人口损失。

由于日本政府不提倡妇女参战,日本在二战中死亡的186万人,基本上都是日本男性。日本在战争中死去的平民有66万,应该有一半是男性。

这样计算,日本男性在战争中死亡人数为220万左右。如果按照日本战前总人口计算,等于是每35个男人,有一个死于战争。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正常的男女比例是是1:1,也就是说男女比例相等。

1945年,日本人口为7214万左右,日本女性男性分别应该有3607万,减去战争中死亡的220万男性,日本投降时国内还有3387万男性。

日本在二战时期,由于十分之一的成年男子应征入伍,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率也非常低。

1937年到1947年8年间人口每年增长都在50万左右。

战争结束后,日本人口增幅大幅度提高,1946年比1945年人口增加了356万,1947年比上一年增加了360万,超过了战前日本人口的增幅。

战前日本1920到1930年平均每年增加67万;1930到1940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75万。

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没有像苏联战后那样,出现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

网上说日本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由于政府将结婚年龄降低属于讹传,允许男子一夫多妻更是谣言。

 1898年即明治31年颁布的日本民法第765条规定,适婚年龄男子为17岁,女子为15岁。

1947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发布了修改后的民法,关于婚姻年龄的规定改为:男子18岁,女子16岁(民法第731条)。比明治31年的规定各增加1岁。

1947年统计日本的平均结婚年龄为:男子26.1岁,女子22.9岁。1948年为男子26.1岁,女子23岁。

日本政府不但没有处心积虑采取措施刺激人口增长,反而在1948年7月13日出台法律,将日本女性堕胎合法化。

在此情况下,日本人口增长再次下降,人口降幅达到17%;但1948年比上年人口还是增加了210万。

这一切都说明,在日本政府控制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日本人口增幅比战前大幅度提高,说明日本战后男女比例失调现象没有那么严重。

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二战时苏联伤亡惨重,战前人口约1.8亿,战后人口为1.52亿,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所以当时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另一主战国日本人口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看看相关数据。

1937年,日本的总人口是7063万人,其中役龄男性是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占役龄男子的56.2%,达到1000万人,当时日军国内加派遣军总兵力是108.4万。

1942年日本人口是7190万。役龄男性数目是1 779万,可供征兵的人数为1 000万人左右,由于各大现场战事吃紧,当年日军各军区总兵力达到了719.3万。

日本二战死亡人口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还有其他伤亡是朝鲜人、台湾人);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游击队杀死约20万。

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这其中又人口比例有影响的应该是日军死亡的男性士兵190万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其国内的总人口是7199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日本从发动侵略战争到投降,其总人口还上涨了130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日军战场都在国外,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国内的造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推算出,二战后日本男人人口大概在3500多万。其次,日本二战那190万死鬼只占日本投降后总人口的2.64%,所以对日本男女比例平衡影响不太大。

另外,日本战败后,1945年8月28日,首批美国海军陆战队15万美军占领了日本全境,开始以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占领日本。

接着从8月30日到9月6日,麦克阿瑟所率领的美军共46万人又陆续进驻日本,控制了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

由于美军的进驻,日本政府组织了大量的女性慰问团,还有日后的美国大兵各类情人、临时老婆等等,这样算起来,美军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本男女比例稍许失衡的问题。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我们先来说说日本战前的人口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17亿人口参战,这是涉及之广泛,时间之久,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的死亡数是最多的,其中日本在二战中的死亡数为300万左右,这个数字在其他国家中算比较小了。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就加紧备战,这个时期的日本加强了征兵,到了1936年日本人口突破了7000万大关,这个时候的日本男性有3600万,能上动员的男性的应该有60%所以就是1900万,并且这个时期的日本人口还是在增长的。

到了战争结束日本的人口比战前多了一百多万,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日本是岛国,许多战场都不在本土,虽然到了战争后期本土不断的被轰炸,而且还被两颗原子弹炸过,所以日本在本土居民死亡人数也只是在60多万(除军队外)战后日本在中国战场伤亡在200多万,其中死亡人数应该在90多万,其实在太平洋战场伤亡为90多万,死亡人数应该在30多万,还有在东南亚战场伤亡人数也就40多万,伤亡的人数为10万左右,这些总的加起来差不多死亡人数190多万(军队人数),这个数字对有着7000多万人口的日本来说并不算太大,虽然这些都是男性,但是这也并没有导致日本战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1945年日本总人口为7200万比1941年的7400万少了两百万,战后的日本男人占总人口的49.03%,,这个比例还不算是很严重。苏联战后男女比例达到了1:2.7这个是非常严重的。

在二战后美国做为战胜国需要向日本进行驻军,象征性的占领日本,在驻日的美军,日本组织大量的女性慰问团,其实美军的入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二战后日本为了快速恢复人口,实行了许多违背社会道德的政策,例如在结婚的年龄上,在1950年时日本把女性适合结婚的年龄调到了15岁,这是很违背伦理道德的,虽然这个政策一直被国际所反对,但是日本为了恢复人口,并没有理会国际的呼声,到了1968年日本人口突破一亿,在短短23年内人口增加了2700万这是很快的一个增速了,平均没年增加100多万人。

到了7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得到了腾飞,人们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变,早婚现象也比较少。从1968年到现今有50年人口才增长了2600万,这个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人们生活压力造成的。

在二战结束初期,虽然日本的男人有一定的减少,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日本战后造人进度。

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二战对日本人口的损失其实被过度放大了。根据日本政府在战后的统计,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军阵亡大约是174万。而如果将因战争相关死亡的军民计算在内,总计可能至少270万军民死于战争,由此可以推算日本平民因战争直接或饥饿疾病死亡约96万。若以1937年全面抗战后,日本的7036万人算起,其人口仅损失3.84%。

无论是死亡总数还是死亡率都是二战期间各大参战国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与日本在二战期间,战斗发生地都是在日本本土以外,战火并没有最大程度波及日本平民有很大关系,这和二战时期的美国是相似的情况。日本平民伤亡最大的主要来源是遭遇原子弹的袭击,广岛约有9万到16万人因核爆而死亡,长崎则有6万人到8万人死亡。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如果排除二鬼子不算,大约有540万名日本陆军和180万名日本海员向盟军投降,而关押在东北的6.8万名战俘,也在1950年代后被遣返回国,这些投降的普通日本士兵在战后并没有受到清算,被绞死的甲级战犯也只有7个,像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竟然在战后还能当上首相。这是由于美国在战后为了拉拢日本,对日本战犯进行宽待处理的结果。

根据日本老兵八儿雄三郎的回忆,二战时期,日本参军入伍的最低年龄是17岁。尽管后来日本军国主义份子曾提出一亿玉碎的口号,而出现了童子军和女兵的情况,但是由于美军实质并没有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因此以1931年为时间推算,1914年出生的日本男性为日军年纪最小的人群。

(日本老兵八儿雄三郎接受记者采访)

而日本1914年的人口为5203.9万,1931年为6545.7万,期间总人口数增加了1341.8万。按照新生人口男女比例五五开的情况下,在没有校正回归后,日本的男性在此期间增加了670.9万人。即使是把日本在二战期间损失的270万人口都视为男性,那么日本在此之前新增的男性数量,完全可以覆盖掉损失的数量。

而在1945年后,日本的复员士兵中接近450万被认定为伤病,但是只有30万人达到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门槛,可见日军在战争中并没有留下大规模留下重大伤残病史,因此也不可能在战后出现战争后遗症而大规模死去。这和日军在东亚和东南亚陆地并没有遭遇强劲的对手有关,甚至在东南亚日军被认为是赶走西方殖民者的解放者,这种颠覆性的认知确实对我们冲击很大。

而且如果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截止1945年,日本的人口从6545.7万增加到了7241万,总人口非但没有锐减,反而还增加了695.3万。而且在战后,日本从1946年开始就出现了婴儿潮,人口从7530万到达了如今的1.256亿人。

再从二战结束时,根据日军的官方数字,共部署900万陆军,200万海军。而投降和在被扣押的总计726.8万人,在7名战犯被绞死和伤残病死可以忽略不计后,总计有373.2万人战死或者失踪,扣掉日本承认的174万战死日军,则有199.2万人下落不明。这和日本在1946年9月,日本政府宣称有超过200万日本人仍在海外的数据基本吻合。

其中滞留在东北伪满洲国的日本平民有17.9万人,和6.6万人日军,在投降条约签订后的返国途中的骚乱和严寒中死亡,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来自在东北开拓团的成员。

1946年末,美国承认扣留了将近7万名战俘的日军做劳工,用于帮助修筑其在菲律宾,冲绳岛和太平洋海域的战时设施。

英军也扣留了大约75万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战俘,其中约11.35万战俘被在当地充当劳工,直到1947年。后来约有1.35万战俘被英军移交给荷兰,用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修复。在马来亚和缅甸的最后一批日军战俘,直到1947年的10月才被英军放行。

苏军在进入东北后,关东军在八月风暴中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战后,余下的59.4万名关东军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1949年春天,在盟军领导人的敦促下,苏军宣布将9.5万名战俘在当年底遣返回日本,40多年后,苏联透露约4.6万名战俘已经被埋葬在西伯利亚,其余至少约45.3万名关东军战俘仍在苏联,很可能已经在当地成家,融入当地生活,也有可能已经在劳作或者逃跑中死亡。

即便是算上以上后来已知行踪的人口,日本政府还宣称有约54万人口,直到战后几十年都下落不明。据日本1946年初的计算,日本战后损失了总体财富的三分之一,潜在收入减少33%-50%,日本农村生活水平只大体相当于战前水平的65%,日本城镇生活则降到了35%。但是日本总体人口即使是在战争也没有减少,吃饭的人多了,但是维持生活的物资供应不上,这些日本失踪人口很可能是成绝户般饿死了。

而由于朝鲜半岛在1910年8月22日被日本正式吞并后,朝鲜半岛实质沦为了殖民地。从那时起就有不少人从朝鲜半岛移民到日本,这部分人也算到日本本土人口户籍中。到日本投降时,约有135万朝鲜族人在日本生活。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也宣告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因此在1946年底,约有93万朝鲜族自愿或者被遣返回朝鲜半岛,其余的朝鲜族移民后代至今仍在日本生活。

(朝鲜籍的日本兵)

综上所述,1945年日本本土的户籍人口约7241万人,扣掉返回朝鲜半岛的93万朝鲜族后则为7148万人。日本从1914年到1931年在和平时期的新生儿男女比例,基本可以按照五五开,日本男性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弥补了因战争死去的日军男性,因此理论上的日本男性人口不存在女多男少,因此也就是3574万。

在此基础上,在战争期间因信息不完善,因战死没来得及销户的日军174万,冻死在东北的日军6.6万,以及滞留在海外的日军,包括被关押在东北的日军战俘6.8万,美军扣押的7万日军战俘,英军扣押的75万战俘,苏军的扣押59.4万战俘,总计328.8万日军。

日军在二战期间压根就没有女兵真正上过战场,因此日军几乎都可以按照全是男性来计算。也就是二战投降时,在日本国内的男性约3245.2万。若再用极端方式修正,因战争死亡的96万日本平民均为男性,450万复员伤兵回到日本不久后立即暴毙,约54万的失踪人口均为男性,扣掉这些人口后,日本男性则只有2645.2万。

(充当后勤服务的日本女兵)

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日本无数个家庭的惨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日本应该吸取二战时期的历史教训,不然相同的悲剧还会继续上演,当战争开打时,即使占据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幸存者。

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元芳您怎么看?您哪《猎鹰1949》整死的小鬼子没有八千,他也有一万吧。还有哪裤裆藏炸弹,石头砸飞机,骑个破自行车平地起飞能当飞机的使,抬个靠背大沙发怼小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怼死一个小鬼子,一个人怼七八十个小鬼子跟玩似的。

哎呦我去!小鬼子能在这帮人手里活下来,那也是奇迹啊!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送他们俩字——扯淡!

那么小鬼子死了多少,爬回他那破岛上的小鬼子又有多少呢?今天老梁就和大家伙掰扯掰扯这个事。

小鬼子有多少人

想当年,个头不足一米六的小鬼子先一步搞了改革,一个明治维新下去,那国力噌噌的往上涨,本来就是一帮子拿兜裆布当裤头使唤的进化体,这野心也跟着噌噌的往上涨。

挺着个三八大盖,学者希特勒的样子整个卫生胡,撅着个屁股满亚洲大陆上祸祸人。

咱就从卢沟桥事变来算这事,到小鬼子挨了美国佬那俩兄弟“胖子”和“小男孩”痛揍为止。

就这时间段里,小鬼子的人口达到了7200万,而能抗起三八大盖不至于被压趴下的小鬼子就有1600万,您把这身体有缺陷,脑壳不机敏的,有传染病,得肺痨快要死的划拉出去,他也有一千万适合去搞劫掠。

最后这就动员了九百万人下了场子和亚洲各国掰腕子,开头的时候大家伙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到了最后和咱大华夏掰扯成了对峙的局面,暴躁的小鬼子这就冷不丁和美国佬怼上了,接着就被揍了个稀里哗啦。

然后被大家伙合力搞死的雄性小鬼子有一百八十五万。就这点人数和小鬼子破岛子上的总人口7200万对比一下,您要有功夫拿这手指头挨个点一下,雄性小鬼子可有3500万。

3500万和185万这么一比,被消耗掉的小鬼子那就是九牛一毛啊,

当然这是在战场上被直接干掉的,还有一些战后被大家伙给俘虏的。

被俘虏的倒霉蛋

这帮俘虏最倒霉的就是被老毛子抓到西伯利亚搞基建的,每天黑面包整两片吃吃,刷锅稀饭灌两口,整的大腿根和脚腕子一样粗。

寒冷的西伯利亚小风那么一吹,跑肚拉稀,感冒放屁的,大鼻涕一拉能整出三公里。得,这波人也死了不少,有多少呢?老毛子送回去的数字和小鬼子自己个记录的数字两下一对比,这就少了快三十八万人。

有人就问了为毛死了这么多?太简单了。老毛子做了一百个人的饭,结果怼进来三百人,那好说啊,前边进去的一百人,有饭吃,后边来的二百人拉出去全毙了。其实少点也好,免的祸祸其他人。

大家伙自己个算算,前头185万加上这后边的38万,和他那破岛子上哪3500万对比一下,损失的也不算多。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了:“老梁,不对呀!战争后期不是老说小鬼子的兵力不足,兵力不足的,那比牛蛋那位置低的娃娃兵都被整上战场了,这又是咋回事?”

这事大体有俩原因,这第一,小鬼子人小,野心不小,整的摊子太大了,人手不足啊!

这第二,小鬼子死的年轻力壮的,这帮玩意消耗太快了。赶不上那破岛子上每年小鬼子的成长速度,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但是您要注意一点,这没长成的小鬼子,和这年老色衰的老鬼子,他也不影响传宗接代啊!

在这里老梁再插一句,当年端着三八大盖满世界祸祸人的小鬼子,不光是那纯种小鬼子,还有一些冒牌货。你比如说朝鲜半岛上那棒子国,换身小鬼子的军服,他也冒充小鬼子祸祸人。

还有咱宝岛台湾,这嘎达也有不少,要不然现在咋就出现脑瓜糊了那啥玩意的皇民那么多。一天天的整些不着调的话,也不知道想干啥。那蔡省长正事不干,一天天的举个小旗子扯犊子一样的喊——用爱发电。您这把核电厂关了,地头上没有电,不想办法,居然要用爱来发电。还有这几天要下台了,忙着和纹了一脑壳纹身的网红馆长大人玩自拍,还拍到了军营里,勾肩搭背的,这也是一省长该干的事?哎呦,就这智商,秀下限呢吧!

算了,这越扯越气愤,咱还是回到正题吧!

所以您把这波人七扣八扣的扣下来,真正死的小鬼子也就二百万左右吧!

所以这一对比小鬼子死的人还真不多,毕竟小鬼子在后期吼着要和美国佬在破岛子上玩玉碎,这货还是有资本的。

反观老毛子,战后总人口听起来有1.53亿,可架不住男女比例失衡,这就达到了1:2.7

所以战后,小鬼子又搞了支持生育的国策,这一家伙下去,过去了五年,到了1950年的时候,就那破岛子上,光雄性小鬼子就整出了4100多万,男女比例都快达到1:1的境界。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1936年,日本的人口首次突破了7000万大关,其中约有3600万名男性人口。这3600万人之中,又有1600万-1700万的服役适龄人口。

当时日本的总人口与德国相近,而且日本的人口结构相比起德国更为年轻化(当时德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人口结构已经向着“少子化”发展,德国的服役适龄人口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但日本征召动员的人口却是远少于德国的。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征召动员了超过1700万的军事人员,而日本仅征召了900万多人。并且日本大规模征兵也是在1943年之后的事情,在日本发动战争前几年,日军的规模并不庞大,而且新征召入伍的人员数量也非常有限。

举个例子,1941年的时候,日军的总人数约为250万,而到了1943年,日军海陆空三军总人数约为300万左右,也就是说这两年间日本政府征召了50万人入伍。而同样是1941年-1943年,德国却有超过280万人应征入伍,德军的规模超过了1000万人。

日本大规模征兵是在战争的最后一两年,日本节节败退但又不甘失败,于是乎就开始疯狂的动员国内的人员入伍。

直到战争结束,日军的规模达到了700万左右,但其中有400万人是在日本本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参与过战斗。随着日本宣布投降,这些人就地解散被遣送回了他们的家乡。此时还逗留海外的日军及其军属,除了少部分(被苏联俘虏的59万关东军)之外,大部分日军都是安稳的坐着美国的轮船回到了日本本土。

还有就是,日军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员是日本政府从当时控制下的殖民地台湾和朝鲜征召来的,这些来自台湾和朝鲜的“志愿者”共有45万人,其中有20万是和日本军人没大区别的正规作战人员。

比如说台湾的李登辉就曾应招入伍,1944年李登辉曾在日本千叶县的高射炮部队担任见习士官。还有韩国的前总统朴正熙,他也曾在日军之中服役过,而且朴正熙还因为清缴抗日武装卖力而到了上级的嘉奖,还被授予了中尉军衔。

高木正雄——朴正熙的日本名字

整个二战期间,这些台湾籍和朝鲜籍的日本兵一共阵亡了5万多人。

除去这些“外人”,日军在二战之中一共死亡了400万人,其中有262万人是军事人员(包括士兵、武装移民、军属及其他相关人员),余下的部分则是平民。

但因为战争前期日本优势很大,日本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征召(日本大规模征召动员是在战争后期)。而且再加上初期战场远离日本本土,那几年日本虽然在打仗,但国内的人口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可观的。直到1943年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征兵,日本的出生率这才开始逐年下降。

也因如此,虽然日本不断地对外输出人口发动战争,但直到战争结束日本国内的人口却从7000万多增长到了7500万左右。再加上战争结束后那数百万被遣送回国的日军,日本的男丁还是能够维持在3500万人左右。

被遣送回国的日本兵

也因以上这些原因,因为战争死的几百万人并未让日本“伤筋动骨”,日本的男女比例还是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日本并未出现德国、苏联那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人口增长依旧能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