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老徐说现在的职工越来越沉默了,说起来有很多原因,我说这些观点听起来不顺耳,他非要让我讲出理由来。
在基层工作的老徐,老是会说起这个话题,他说现在的职工越来越沉默了,好多事情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经常说,他说得有点太玄乎,总是把事情说得那样绝对,现在都是民主管理,有什么不能说的?
老徐却说他非要说出几个现象,让我给他讲出理由,最好能够给他解释一个合理的说法。
都讲工作要落实,干就完了,领导最后要工作的结果,还有什么好说的。
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必须要在下面认真地落实,不管说什么都不能推托一点,说多了领导就会说讲客观,工作态度不积极。
没有人有愿意在领导面前留下不好的工作印象。
领导指挥到哪儿,自己就工作到哪儿,自己的责任就可在工作中落实了,既体现了自己的作为,也体现了自己的态度。
领导工作中只要结果,对工作中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对工作结果的想法,其它的话题,领导也不愿意听有人说三道四。
人心隔肚皮,这儿说的话,可能就会传到别人耳朵中,根本不能乱说。
现在的职工,大多都是圆滑之人,或者说都乖巧之人,都知道明哲保身,不愿意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索性少说话,没有什么想说的。
老徐自己也深有感触,他虽然是一个现场老师傅,现在心直口快的性格也收敛了不少。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工作方案有点不合适。
他在执行的过程中,直率地提了出来,这样确定的方案效率太低,程序太复杂,一看就是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制定的方案。
没有想到,第二天,就有领导来找他探讨问题,说到改变的地方,领导问他为什么不能能够创新。
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领导说他思想太保守,工作中的创新才是现在的发展趁势。
后来,那个方案用了几次后,还是对那个地方修正了,却没有一个领导来再和他说过这件事。
老徐也知道了,即使以后发现了,只要不触犯安全问题,他也不会提出,让大家在工作中自己去感受、修正。
人员之间有代沟,思想冲撞大,不好相互沟通,少说话,不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在职工之间,有年龄差距,就有思想代沟,没有相互沟通的话题。老职工对年轻人有许多看法,但是也没有办法相互沟通,索性装作看不见,省去许多的烦恼。
年轻人什么也不在乎,在职场了拿师傅们不当会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弱于别人,也没有什么可请教的。
有时候说话还没大没小,老徐们没有事情的时候,也不愿意招惹这些人,保持相安无事。
现在的人焦虑多,一说都是烦忧事,不愿意用自己的事情,感染别人的情绪。
年轻人在生活中,不是房子就是彩礼,稍大一点的还有孩子的培养问题。岁数大一点的不是父母生病照顾,就是自己儿女的矛盾,都是生活中有负担的话题。
说出来的家长里短,各有各的痛处,相互重叠,没有能够相互安慰的话题,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痛处摆在别人面前,引出别人的痛苦。
可在网络中,可以将自己的痛苦和心事和盘托出,但是,面对自己的熟人,却一点也不想诉说出来。
不要说职场,有时候有的家庭都是这样的状况。不是有许多的家庭,都是因此而出现矛盾,甚至引起感情不和、离婚的吗?
我听了老徐的说法,好像也是这样的道理,居然提不出直接反驳的理由。我还是向老徐提出了我的建议。
我觉得生活的琐事,自古都有,只是更换了不同的形式而已。
人还是要看开一点,在能够相互交流的时候,就应该赤诚交流,保持应有的人际关系,毕竟,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我还想给老徐说点啥,老徐已经拿起手机刷起了抖音,看来沉默的环境中养成的生活习惯,使老徐也越来越沉默了。
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在企业职工沉默分为两种:正沉默,负沉默。
正沉默:成熟稳重,积蓄能量。
这样的职工一般在职场摸爬滚打了数年,他们深诲职场生存之道,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懂得什么场合应该说,怎么说,说多少。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优秀的员工,也在为深耕晋升之路做持久努力。所以他们的沉默是在积蓄力量,准备合适时机一鸣惊人。
负沉默:能混且混,逆来顺受。
1、没有未来。
没有了晋升之路。即使再干五年,十年,甚至退休都是一个模样,混个工资保险而已。所以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多说无益。
2、没有公平。
说了也白说。表达不满,提意见建议,最后却发现,不但起不到一点作用,反而在别人眼里,你是挑刺,无理,自找无趣。所以闭嘴吧,你的企业没有公平的环境氛围。
3、自谋其它营生。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在积累财富。在一个企业如果赚取不了自己满意的薪酬,但又不想辞去现有的工作,只能开发副业。所以这样的职工会把其它的精力全部用在副业上。
写在最后:
在微信朋友圈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老领导就提醒过我,不要随意发朋友圈,尤其不要发和工作无关的朋友圈。那时候我正在单位混的顺风顺水,也没太在意。果不其然,后期发生的一些不好的流言蜚语还真是朋友圈出卖了我。所以,我现在转到了头条,并取消关注了我的领导们。
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社会向前发展,机械化代替了手工操作,互联网,支付宝代替了实体店与金融人工支付,又有配套物流运行的快递,好多企业就越来越难做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化,成了私有制的老扳与打工者的关系,老扳靠资本运行获取剩余价值,后再扩大生产滚雪球式的再生产。打工者,靠勤劳双手,出卖劳动力,挣取劳动所得,低廉的薪酬只能去养家糊口。形成了越有越富,越没有就越穷。两级分化扩大的贫富差钜。所以企业不景象的打工的生活就越艰难了,面临失业和生活来源问题沉默了。
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现在企业里,不是有些人而是绝大多数人沉默了。因企业职工失去了主任翁地位,没有发言权,不沉默咋的,说多了也不起什么作用,还可能引火烧身,所以只能得过切过,做天和尚撞天钟。
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企业职工曾经是企业主人,提倡以厂为家,职工有话语权,现在看看,开职代会时有几个正经工人代表,企业都是一言堂!敢说真话裁员下岗第一个!而且不管是什么企业都实行雇佣关系,在企业能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送的,能干的职工不得不越来越沉默,对企业失望,也怕失业!
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要我说,沉默是正常的,不沉默那才怪呢!
想起七八十年代,一个人要是能到一个工厂里干活,哪是一件很开心,也很满是的事情。待遇先不说,就说说工厂的氛围,从工厂上下,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都是相互平等的,大家相处也十分融洽,每个人的心思都是想把工作做好,都把工厂当做自己家一样,以厂为家以厂为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每个职工都觉得工厂既是国家的,也是我们大家的。所以干起活来特别认真,特别有干劲,觉得是在为自己家里干的。
时过境迁,现在的工厂,好像一夜之间又回到了解放前, 工厂已不再是国家的,也不再是大家的,而是个人的,领导与职工之间,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平等关系,职工更没有以前那种国家和集体意识,每个人进到工厂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觉得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是在为别人干,都是在为别人卖命,而自己所拿到的就是这点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你说不沉默才怪呢。
再看看老板,有几个不是身价过亿,工人创造的价值全到了他们手里,他们吃不完,花不尽,为他们创造财富的职工,倒是苦哈哈一个,这能不沉默吗?
当然,一个老板要开设一个工厂和企业,是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心血,多拿是应该的,但也应该想到,这些价值都是工人在为你创造的,在分配时,就要多考虑职工的利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得到的回报也是成正比的,这样职工才会有干劲、有决心,一心一意为你干下去,工厂也才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总之,工厂与职工,就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是一个企业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