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大家好,谈一下个人观点,我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老百姓一个,个人感言。
我是从1998年开始看《环球时报》的,那会儿都是纸刊。那个年代了解国际形势的窗口和媒介很少,没有网络,我通常是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
我1989年就出过国,跑了不少国家,在新加坡也待了四年。所以对以前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跟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了解的。
我出国那会,大部分汉奸公知卖国党。估计还在种地。[大笑][大笑]
好,说多了,下边继续聊聊《环球时报》和胡锡进。
《环球时报》的百科是这样写的,《环球时报》(Global Times)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报刊,创刊于1993年1月。原名《环球文萃》,1997年改名为《环球时报》。
注意一下,《环球时报》是国际新闻报刊,就是说它是侧重于国际新闻的,这也跟我当年喜欢看《环球时报》是相一致的。
胡锡进目前是《环球时报》总编辑,也是知名的网络自媒体人,大家都称他为老胡。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会听到有不同声音,老胡也不例外。鲜花和臭鸡蛋同时奔向他。
有不少人说,老胡是坚定的爱国者,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媒体人的责任。这其中就包括我,我是支持老胡的!
也有人说,老胡没有立场,老胡的文章都是迎合,经常在和稀泥,墙头草。每天只去怼美国,不对国内的民生发声。
我想说的是,责难甚至谩骂老胡的分两种,一种是,人民内部矛盾,确实也是爱国,也看到了社会有些方面的问题,爱之切。
这些人还是朋友,说的也没错,但是大家要理解老胡是《环球时报》的总编辑,他的职责主要是对内报道国际新闻,对外代表国家媒体发声。
老胡很忙,推特也有账号,也在用英文怼外面不友好的势力,很不容易。老胡按级别论应该是厅局级,年龄也不年轻了,60出头了。
看到2月10晚,鼠年最后一期《环球时报》完稿时老胡跟年轻编辑们的合影。这不容易啊,已经是凌晨了。估计这个点,大多数厅局级都已经安睡了。
再说反对老胡的另一个群体基本就是吃老美饭或者向往美国的汉奸公知卖国党了。
这部分人是看不得有人说美国不好的,宁肯人家说自己的爹妈不好,也不能容许说自己心中的灯塔美国不好。
那颗小玻璃心可脆弱了,一听到有说自己的心中灯塔美国不好,马上如疯狗般扑咬而上。
说说这部分东西都是些什么货色。
这部分东西里边有高知识阶层,但尽管读了不少书,也都是读进狗肚子里去了,读到了忘本,忘记自己是哪里人,忘记自己的出发地,忘记了自己的生养地。还美其名曰自己是有“独立思考的人儿”。哈哈[大笑],与众不同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
然后还有一部分在现实中是失意的人,把失败的原因从自己的无能转嫁给了社会,我记得儿时就有句话,点儿背不能怨社会。说实话,其实我也挺点背的但我就不怨社会。
对这部分人,我还是比较同情,建议大家多想想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过错,重整旗鼓,再战江湖!
还有一部分其实是我最鄙视的,就是原来就在体制内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因为种种私利没有被满足,就开始仇视社会,仇视国家。
这部分人其实是享受国家福利和政策最多的,反而掉过头来仇视国家,真是令我所不齿。
说几个身边的小例子,某人曾经国资公司经理,可能没能再进步,但住着国家给买的房子,享受着退休工资,国家的医保,每天还吐槽着社会。
某人,家人曾因犯罪被国家处理过,所以从此以后仇视国家,美国的都是好的,自己国家都是恶的。
当今这个世界还是以国家区分的,一定要分得清里外,分得清好赖,分得清时代。
我是70后,经历过一段国家比较困难落后的时期。对比自己的以前,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也出过国,也看到过我们国家以前跟国外先进国家的巨大差别。但现在,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甚至在很多方面,我们国家已经超越了它们,走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让我更加坚定信念的是这次疫情,我想任何一个不带有色眼镜,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能看得到我们国家在阻挡疫情,保护国民方面的超强责任感。
我感觉我们国家像老胡这样的媒体人太少了,对外捍卫国家利益,勇敢为国发声的媒体人太少了。
希望媒体中以后会有更多的老胡出现,我支持你,胡锡进![加油]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和点赞支持,牛年大吉![加油]
胡锡进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我认为胡总的评论和话题要站在弱势群体上说些公道话……!学点康有为和周树人的风格……!
胡锡进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我认为胡锡进之所以引起争议,其实是因为可能是他刷头条的原因。他的作品产出率很高,很多观点是自相矛盾。他将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试图转变为快餐文化,将其政治观点世俗化,以博得粉丝热捧。这将失去作为一个新闻作者应该具备的严谨性。在网络平台里,胡锡进试图把自己从一个战士的身份中挣脱出来,而成为一个流传于民间,成为家长里短,人人议论的一个“网红”。
胡锡进先生引起争论的更主要原因,是他的很多言论,已经悖离了当年主席在革命战争时期,关于媒体舆论战的几点指导精神。
在湘潭边界县长的第2次代表大会提案中,主席曾经提出:“共产党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这是中国解放军能够迅速长大,并击败以美国先进武器,全副武装到爪牙的蒋介石统治集团的主要法宝。
主席带领一无所有的中国穷困的民众,走向革命道路,以他们决绝的态度,和顽强的反抗,最终实现了,推翻压迫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民因此获得解放。在革命战争时期,主席能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推翻旧中国压迫人民的大山,也是世界上所有被压迫阶级,一直想要模仿的对象。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斗志,并给他们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然而,事实上模仿主席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很少。其中的原因很多,在这里咱们就不再一一陈述。
我们一提到革命成功,就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英雄战士,过长征,浴血奋战,打击敌人,英勇杀敌的故事。这无可置疑是革命胜利的关键。其实革命获得胜利,还有一个因素,却往往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那就是很多模仿者当中,他们只看到了过程,并没有看到本质,正是他们总是学不到主席的真实原因。其实在主席带领的革命队伍里,不仅仅有一个个手持钢枪的人民子弟兵,还有一个当时以“新华社”为主的“舆论大炮”。
为什么我用大炮这个词语,来比喻我们从事舆论职业的战士呢。
大炮并不是我个人发明,而是主席首先提出的。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主席刻意在机场,以及尼克松专车经过的街道两旁,都树立起反美标语的广告牌。标语横幅都非常的大,恐怕美国到访人员看不到。以至于美方向主席抗议。主席听到后却笑了起来,他安慰美方:“那是发空炮,不用理他。”
由此可以看出,在主席的眼里,中国媒体在与美方的斗争中,对新闻舆论的重视。然而不知何时,我们的新闻媒体,却沦落为转载外国新闻的平台。他们选择新闻,不分青红皂白,不去调查事实依据,也不管是不是假新闻。远离主席要求新闻,“宣传上要以我为主”,“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的媒体担当。
主席曾说:“共产党员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主席的这段讲话实际在告诉我们,如何把我国的观点和立场,转化为刺向敌人子弹的过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研究西方阅读者的心理,咱们的新闻内容,是不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喜欢接受的?我们的新闻观点,能否引起西方读者的兴趣,充分研究西方读者的心理,是一关键。
胡锡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记者之一。他80年代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曾任《人民日报》记者,现为《环球时报》的总编。我年轻的时曾是他的一个粉丝。今年我入驻头条,同样关注了他。
今天有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胡锡进写的一篇骂蓬佩奥是“疯狗”的头条。阅读之后,我对胡锡进先生感到了一点点的失望。主席曾经革命时期,关于舆论所做的讲话,依然不绝于耳,犹如警钟长鸣。他说:“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细心的人可以追溯到去年疫情初期之前。特朗普有关中国的言论,以及态度的转变,其过程是清晰可见的。作为普通人,因为不专业,不专注,就很难发现特朗普态度转变的玄机。胡锡进是国家级报纸的一名主编,新闻就是他的职业。他不应该,也没有发现,或者去思考特朗普态度变化的意义。
美国的灾难,其实是美国制度的内部原因。特朗普如今成为美国制度的背锅侠,一直向他人甩锅的特朗普,如今的悲剧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美国的著名精英,一向反中国的女士,佩洛西所主导的美国众议院,再次通过弹劾特朗普的法案。除了弹劾,代表资本阶级精英的大型社交平台,多个也封锁了特朗普的账户。纽约市政府,以及美国的部分银行,也宣布断绝与特朗普的交易。
美国所有的精英都站立到特朗普的对立面!
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让我很怀疑,中国真正的敌人是特朗普吗?关于舆论宣传,主席说写文章就像打枪,“射箭要看靶子”。胡锡进先生选队,与美国的精英人士坚决地站到了一起。胡锡进先生对特朗普政府的攻击,是真的击中美国靶心了吗?另外作为国家的一个正厅级干部,国家的舆论传话筒之一,在头条大骂蓬佩奥是“疯狗”。“疯狗”这个用词,真的能体现出我们的底气,骨气、硬气和霸气吗?
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获得武力和新闻的双重胜利,这与主席关于舆论战的相关讲话是分不开的。解放战争我们所积累的舆论经验,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放空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手段,但是乱开枪,完全悖离了主席的观点。包括胡锡进在内的各位新闻记者,都应该牢记主席关于舆论战的几点谈话,弄清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担当,把自己变成一个个钢枪战士,而不是成为一个涂粉抹红的“网红”。(左担道)
大家好,我是@左担道 ,坚持原创,坚持自己的想法。您能【免费关注】,帮助【转发】推广一下吗?您的付出是咱坚持下去的动力!
胡锡进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因为不知民间疾苦吧!
他长期都处于高高在上的阶层,完全脱离了群众,所以一发言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啊、付出所有牺牲啊,这样的话随口而出。怼天怼地,听着很爽,可是仔细想来:这些牺牲和代价始终都不会由他来付出。他属于旱涝保收的,而群众却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朝不保夕。
文人一张嘴,百姓跑断腿。如果我可以旱涝保收,我的经济地位像他这么高,我也可以说出很多漂亮话,天天骂特朗普,变着花样骂也行。可是,我得上班打工赚钱养家,我的经济地位太差,也就不敢发言了。
看了他很多的发言,他今天是这样的观点,明天就可以180度大转弯发表另一种观点。你很难知道他内心真实的观点是什么,这种人如果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们会觉得他不太可靠。我们喜欢诚实的人、观点前后一致的人,不喜欢非常油,观点滑来滑去的人。我们喜欢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发言的人,喜欢说说民生的人,而不是天天怼美国怼特朗普的人,那真的与我们每个人有大关系吗?我表示怀疑。
无论如何,他有非常多的粉丝。当他代表每个爱国者而发表言论时,大家是认可他的,但是当他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时,自然而然,就有一些看到的人对他表示质疑,这是无可厚非的。当他经济生活无忧而说些空话大话时,人民群众就会说你完全不顾及我们的疾苦,就会不喜欢他。
我猜,这就是这个人的言论有如此多的争议性的原因。
胡锡进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有争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正确与错误集于一身,或者按江湖话说“亦正亦邪”。
我们不能否认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的主编在国内国际舆论界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在国际舆论界敢于发声,在国内舆论界勇于批评,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写的一些文章所暴露出的自身弱点。
比如,他在2020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发了一篇纪念毛主席的微博,就存在两个让人不能解释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纪念毛主席诞辰日的纪念文章,为什么要花两个段落写毛主席的错误呢?
不管胡锡进如何回答,但事出一理是不能改变的。
这个事出一理就是大家在纪念自己的先人时,能在纪念的同时指出先人活着的时候犯的错误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够,因为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表达的只能是深深的思怀之情。第二个问题是进“老胡上微博十年,每次写毛泽东我都要提这样一笔”,为什么要每次提一笔呢?
我们经常听中央领导的讲话,在他们的讲话中也讲毛主席,但我们从未听到过他们提毛主席的错误。
给人的感觉是:每次提一笔毛主席的错误是胡锡进的职责。要不然全国的老百姓都会忘了毛主席还犯过错误。
另外,“老胡上微博十年,每次写毛泽东我都要提这样一笔”,这句话的语气和态度都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不能忘了,你写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以说,胡锡进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不能毫无原则的追捧,也不能毫无原则的诋毁。胡锡进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一,胡锡进是我关注的对象之一,听过他与香港示威者的对话录音,看过他写的很多帖子。
二,胡锡进很爱国、很正义,说话条理清楚,分析问题透彻。
三,胡锡进没有争议,就是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