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瞧不起诸葛亮?
无论是从《三国志》等史料看,还是从《三国演义》看,关羽并没有瞧不起诸葛亮,有的只是妒嫉敬服。
从史料上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就向刘备献上隆中对策,很合刘备的口味,于是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本是很早就跟随刘备闯天下的人,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常追随刘备左右,不畏艰险,甘苦与共,忠心耿耿。想当年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很是优待,高官厚禄,但依然不能阻止关羽追随刘备之心,当得知刘备所在时,依然挂印封金,投奔了刘备。现在来了一个小年轻,刘备竟撇开多年的兄弟感情于不顾,与诸葛亮整日搅缠在一起,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却把多年的兄弟晾在了一边,这岂能让关羽忍受得了?于是“关羽、张飞等不悦。”刘备赶忙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刘备的意思很明了,你们跟着我还不就是想成就一翻事业吗?孔明能帮我们成就大事,我不和他好行吗?关羽、张飞听了刘备这话,理解了刘备的一片苦心,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关羽很听刘备的话,由于多年的追随,也深解刘备之心。既然刘备都这样说了,那诸葛亮自然不会差了,因此心里也是很尊重诸葛亮的,对诸葛亮自然不会太傲慢了。这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就可看出,关羽是敬重诸葛亮的。马超归降刘备后,鉴于马超高贵的身世和高超武功,蜀中人都很高看马超,就是刘备也高封马超,甚至职位超过了关羽、张飞。关羽这时正在镇守荆州,听到传来的关于对马超的一些夸赞之言,心里很是不舒服。他马超一个败军之将,穷途末路来投,有何能为?如此夸赞,岂不显得我们太没人了?关羽一向以刘备阵营的第一武将而自居,现在竟听到这么多夸赞马超威武的话,关羽岂能心甘?但自己镇守着荆州,干系重大,那么如何才能在众人面前仍然显示出自己比马超能力更强呢?这需要一个在刘备阵营普遍受众人敬服的人出面为自己说话才行,那谁能担得起最受众人敬服的人呢?关羽觉得非诸葛亮莫属,因此他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问马超可以和谁相提并论。诸葛亮一看来信,马上就明白了关羽的意思,就回信说:“马孟起文武兼备,雄烈过人,可称得上是当世豪杰,与以前的黥布、彭越一类的人物相类,与张飞应该并驾齐驱不分先后,但仍然没有你美髯公关羽超群绝伦啊!”关羽接到诸葛亮的书信,自尊心得到了很大满足,十分高兴,把书信遍示众人,意思是你们看看,诸葛亮都说我比马超强多了。由此也可看出,关羽还是很敬服诸葛亮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整部书的第一智者,关羽自然是很敬服诸葛亮的。只有三顾茅庐到火烧博望期间,关羽表现出了对诸葛亮才能的怀疑不服,但自从火烧博望坡后,关羽、张飞,都是很拜服诸葛亮的。华容道一节关羽与诸葛亮签下军令状,结果后来发展的形势完全和诸葛亮预测的一样,关羽对诸葛亮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自己以私废公,放走了曹操,没按军令状办事,事后自己也只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因此,现在的《新三国》电视剧,因刘备按诸葛亮之计到东吴相亲,久日未归,关羽、张飞竟把诸葛亮逼得欲哭,刘备归来后,诸葛亮竟然要离开归隐,可见关羽、张飞在诸葛亮面前是多么的嚣张跋扈了。其实这样的改编,是完全背离了作者罗贯中的意旨的。
因此,关羽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看不起那些士宦起家的人,甚至把孙权也不放在眼里,对江东使者咤喝道:“吾虎女安能嫁犬子!”但他对刘备是绝对的忠诚,对诸葛亮也是十分敬服的,至今还没有发现相关关羽瞧不起诸葛亮的史料记载。
关羽为何瞧不起诸葛亮?
在整个蜀汉政权中,关羽是一个很难伺候的角色。基本上除了刘备,很少有人能指使的动关羽。而作为后来者的诸葛亮,每次都是对关羽先奉承一番,然后再说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是很看不起诸葛亮的。那么关羽为什么会看不起诸葛亮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
- 1)诸葛亮的年龄。
要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只有二十七岁。看看现在二十七岁的小伙子们还在干嘛,大部分是大学毕业没多久,还在基层扫地擦桌子呢。
而27岁的诸葛亮在卧龙岗种地,虽然在荆州小有名气。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农夫而已。而关羽已经官职已经是汉寿亭侯。并且已经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杀文丑,名满天下。
要这样的一个名满天下的人物去佩服毛头小伙子诸葛亮,不要说关羽,就是任何一个小有成就的人都不会愿意的。
所以这一点上关羽没错,关羽看不起诸葛亮也是人之常情。
- 2)诸葛亮的后来居上!
刘备是一个创业者,刘备的眼睛盯着目标,想的是如何成功。但关羽不是,关羽是一个跟随着。这就有了重大分别。刘备无论如何都是老大。但诸葛亮来了之后和刘备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睡觉。关系和刘备格外亲。原来处于第二位的关羽自然就降级了。
所以关羽特别不满。诸葛亮来了之后抢了他的位置。原来刘备和关羽张飞在一起,现在和诸葛亮在一起,关羽备受冷落,感觉诸葛亮抢了他的位置,所以自然不满,对诸葛亮有敌意。
俗话说江山是大家的,利益是自己的。诸葛亮来了之后至少动了关羽的位置。所以诸葛亮也知道,就处处讨好关羽,毕竟人家才是结拜兄弟。
而诸葛亮的低头和讨好,反而使关羽更加骄傲。更看不起诸葛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关羽更不会尊重诸葛亮。
- 3)关羽是一个骄傲的人!
关羽最后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从他的这个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太骄傲了。他看不起三国时的三巨头孙权。要知道连曹操都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惜短视的关羽根本看不到孙权的厉害。
孙权求亲的时候他竟然说:“虎女怎能嫁犬子!”人家孙权好歹也是江东之主,而诸侯联姻是维护和平的基本手段。关羽竟然看不起孙权的儿子,可见眼光多么的差!
马超投降之后,关羽要和马超比试武功。马梦起武功名满天下。关羽非常不服气。听说马超投降了,非要争个高低。马超没投降时怎么不去比?
这说明关羽很在意马超的武功,所以当马超投降的时候就有点以势压人。马超新降,肯定不好意思赢关羽。所以关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天下第一了。
最后只有诸葛亮出马,对关羽一顿猛夸,这样关羽才消停一会儿。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所以我们综合三点来看,关羽其实水平不高,他看不出诸葛亮的才能有多高。所以对诸葛亮一直很轻视,但诸葛亮一直让着他,哄着他,像哄一个孩子。主要是关羽是仅次于刘备的第二号人物。这样有利于团队团结。
关羽的武功或许比较高,但作战水平很平常。所以在攻城拔寨方面很差。战长沙的时候还是多亏黄忠人好,才保了一命。后来水淹七军之后很快败落,说明关羽在打仗方面根本不能独当一面,大局观特别差。
这样的人看不起诸葛亮也是应该的,因为诸葛军师神机妙算,和关羽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所以军师压根就没有把关羽当回事,只当哄孩子玩了!
关羽为何瞧不起诸葛亮?
关羽在演义上并没有张飞等不及了要一把火烧了茅庐,逼诸葛亮显身。但最初对诸葛亮也是将信将疑。
关羽虽然浪迹天涯,但却不是一介武夫,他熟读春秋,文武全才,之前温酒斩华雄丶三英战吕布丶刀劈颜良与文丑,连曹操都十分器重。在刘备集团中当惯了关二爷,如今村野诸葛先生一跃而为首席大军师,发号施令,关羽还真不习惯。
但刘备再三关照关张:我等如鱼得水,对诸葛先生要敬重有加。这才让关张不得无礼。
火烧博望坡,诸葛亮首仗就大获全胜,张飞一反常态,首先跪拜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众人皆恭贺诸葛先生。唯独关羽从不会跪拜,当年曹操上马金丶下马银丶赠赤兔丶封汉亭侯丶送曹娥,关羽都无动于衷,不曾跪谢。
直到华容道前后,关羽不堪被冷藏,跳将起来,与诸葛大声争辩,尔后立下"军令状",直至关羽捉放曹,刹羽而归,诸葛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了时,张丶赵等跪请刀下留下,刘备也建议"留军察看,以观后效",这才免了"军令状"。从那个时候,关于这才感受到了诸葛威严不二的权势,也为网开一面而深受感动,从此关二爷不再,在留守荆州日子里,关于就已十分敬重诸葛了。
无奈时间太短,厐统命丧落凤坡,刘备急招诸葛入川,否则诸葛和关于再磨合好一点,将关于傲气再削弱一些,或许日后不会出现关于被曹孙两家前后夹攻,而刘封丶孟达等竟不愿出兵驰援的状况。
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身首三分,头枕洛阳丶身伏江南丶衣冠汉川!
关羽为何瞧不起诸葛亮?
关羽瞧不起诸葛亮的原因
当 年,刘备三顾茅庐求得当世英才诸葛亮时。刘备如获至宝,但关羽却不买诸葛亮的帐呢?原因是关羽太傲,看不起诸葛亮。
为什么关羽看不起诸葛亮,重要原因是地位。刘备给关羽的地位有关,在刘备心里,关羽无人能比,他给了关羽很高的地位,首先要说的是,刘备当汉中王时,就给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这是刘备集团唯一的一个。而张飞和马超都只是“假节”,诸葛亮当时还没“假节”。
假为“借”的意思,代表短期代理,比如,假司马就是代理司马,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钺为斧钺,一种刑具,专属于君王,象征权力。“假节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武将 “假节”,在战时状态就不用这也请示、那也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者。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非常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甚至可以斩杀节将。
可见,关羽的权力之高!而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假节的呢?是刘备称帝之后。在刘备当汉中王时,关羽已经“假节钺”了,而在关羽死后,刘备称帝时,诸葛亮才“假节”,可见,关羽的地位在刘备心中的位置,非常之高。关羽可以代表刘备,而诸葛亮能代表刘备吗?显然不能。如果这一件事不能说明,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证明关羽的地位,那就是刘备去取益州的时候,在临走的人事安排上。
《 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去去益州,留下诸葛亮和关羽共同镇守荆州,注意,是共同镇守,不是说诸葛亮镇守,关羽协助,或者说诸葛亮一个人镇守。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关羽是平级的,不是镇守荆州是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也就是说,关羽可以不受诸葛亮指挥。以关羽和刘备的关系,还有关羽的性格,关羽不会屈于诸葛亮之下,我们都是平级的,凭什么我听你的?
正是因为关羽的地位之高,所以,关羽才有底气和资格不买诸葛亮的账。当然,在关羽心情好的时候,或者刘备明确交代之后,关羽也许会听诸葛亮的。
关羽看不起诸葛亮,实际上从骨子里看不起。从刘备第一次把诸葛亮从隆中那一所破房子里请出来的那一瞬间。关羽就感到大哥变了,变得不再像以前对自己贴心贴肺了。
其一,诸葛亮没有资历。当关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刀杀敌的时候,诸葛亮还在隆中呢。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如何能参议国政,关羽不相信这个年轻人能够知道什么是国家大事,因此对诸葛亮十分的不感冒。
其二,诸葛亮是个裸官。诸葛亮自己没有后台老板,诸葛亮不是高富帅,家里没有什么地位,他甚至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自己的哥哥也跟自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上江东跑官。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关羽亲眼目睹诸葛亮的境况。
其三,诸葛亮自己留一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临走时吩咐弟弟,要小心看守庄园,并且出山时没带着自己的妻子。如此,让关羽耿耿于怀,我们大伙拼命跟着刘头干革命,你却如此躲躲藏藏,真的留有二心。
其四,诸葛亮从没轮过大刀上前线。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勾勒了美好的政治前景,比如东和孙权,北据曹操,收复荆益二州,然后挥师中原。关羽是读过几天书的人,尤其是一本春秋,因此骨子里对诸葛亮这个文化人很反感。
其五,尽管后来关羽领教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关羽还是看不起诸葛亮,或者因为自己没读过几天书,又愣充文化人,骨子里很反感诸葛亮,因此对诸葛亮阳奉阴违。比如华容道,比如攻打襄樊曹仁处,最后损兵折将,兵败麦城,身首异处,让人叹惋。
关羽不是个文化人,尽管一直以读书人自居,天天拿着本《春秋》,他不是刘备,胸怀大志,也不是张飞,咋咋呼呼的心里啥事都没有。而是对刘备的用人制度始终存疑,关羽希望刘备的事业做大做强,但有一点那必须给自己留个地位,诸葛亮的到来让刘备从新梳理了政治改革,因此关羽的心存芥蒂。这里似乎有妒忌的成分。
关羽为何瞧不起诸葛亮?
关羽看不起诸葛亮是从根上来说的,是在第一次还没见面就对他心生厌恶了!见面后也没什么好感!
这要从三顾茅庐开始说起,故事背景是刘备投奔刘表,实力很小,前期经过了一次一次的失败,但整个团队经历多年大大小小的征战,团队的凝聚力很高,特别是兄弟三人亲密无间,看电视剧古城相会,能把你看哭了!
刘备分析失败原因,是缺乏智囊团的原因,开始着手发展智囊团队,在荆州吸取人才,诸葛孔明名声在外,刘备一连去了两次都没见到,要知道刘备这时候虽然实力不大,但公司发展前景很高,又有皇叔头衔加持,大有上市可能!公司的二爷,三爷看到这样早就心存不满,他们对诸葛亮一点也不感兴趣,认为他是躲在深山里的沽名钓誉之人!(同时代的大儒,很多这样的,文人讲究气节)。
在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孔明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又这么年轻,还带着胡子伴老,二爷更是不屑一顾,估计刘皇叔也有几分失落,但刘皇叔演技好,没有表现出来!
其后诸葛与刘皇叔促膝长谈,取出地图,大饼一画,定鼎三分,刘备对其佩服的五体投!连打亲情牌把诸葛请出山!估计二爷,三爷都不知道屋里发生了什么!
诸葛亮出山后与刘备可谓如鱼得水一般亲密,同吃,同饮!对关羽,张飞冷落许多,他们心里很不痛快,自然都诸葛不满,以为他是光会耍嘴皮子的白面书生!
要不现在第一形象很重要,是刻在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样子,后面做很多努力,都很难改变,二爷本身性格又是极为固执的人(请参考刮骨疗伤)认定的事很难改变!所以后期诸葛亮在厉害,关羽都看不上他,这是二爷性格使然!
人无完人!
关羽为何瞧不起诸葛亮?
关羽何时看不起诸葛亮?难道诸葛亮是白痴?
寻章觅句老雕虫,史书,须逐字逐字的读,不然,就谬之千里,且会得出更加荒谬的结论。如果关羽真的瞧不起诸葛亮,那继续推导下去,只能得出一个答案:诸葛亮是白痴。
一、关羽瞧不起的是“士大夫”,请分清“士”和“士大夫”!
《三国志》之《张飞传》记载“(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后世的说书艺人或小说家,演绎出关羽看不起读书人的说法。
请分清,关羽是“骄於士大夫”,尤其是“士大夫”三个字,关羽是骄於“士大夫”而不是骄於“士”。
“士”和“士大夫”之间,差别太大了,一般的普通读书人(良家子弟),也许能称为“士”,但是,那只能算“士”而已,要成为“士大夫”,那还差得太远了。士,最多好比是个学历而已,而士大夫,却是官职等级。就好比个大学毕业生(相当于“士”吧)和局级干部的差异,“士大夫”相当于(文职)局级干部。
二、在中国古代,士大夫是(文职)中高级官员的统称。
在中国古代的朝廷体制上,主要有文官和武官的区别。其中,中、高级文职官员,往往统称为“士大夫”。在和平年代,士大夫的地位高,而在战争或战斗时间,武官的地位就会抬高,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三、战争时期,看不起的,是行政官员。
在东汉末年,包括三国时期,由于动荡或战乱,武官的地位和知名度都大副上升,而行政官员,其地位和知名度都大副下降。夺天下,靠的是武官,而行政官员,主要是起辅助作用,犹如老黄牛或奶牛。
故在汉朝初建之时,刘邦准备论功行赏(帐下之人),群臣首推陈平为第一人,只有刘邦,慧眼如炬,力排众议,把从事行政工作的萧何排在“功臣第一”。武官或武将,在战斗战争状态下,容易脱颖而出,并为众人注目,而文职官员,尤其是行政官员,则是不太容易。
不论古代,包括近代,亦如此,可以对照近代史上“军”、“政”之间的排位关系。王树增先生在《长征》一书中,曾写到某位伟人,当上了苏埃主席,这段时间,却成为这位伟人最苦闷的时期了。
四、关羽看不起的,是(文职)行政官员。
关羽作为武将(荡寇将军、前将军),他没有刘备、曹操等人的视觉,故习惯性的看不起行政官员。在战斗时间,行政官员只是辅助人员,而不是在第一线的,他们都是为战争作辅助或后勤工作,因此,关羽是习惯性的看不起行政官员,尤其是纯文职的行政官员。
比如,糜芳,是荊州南阳郡太守,那就是纯文职的行政官员,连个将军称号都没有。故而被关羽习惯性的看不起。
五、诸葛亮是武官或武将,而不是士大夫。
在关羽生前,诸葛亮先后担任过“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两个官职。这两个官职,都是纯武官或纯武将的官职,且诸葛亮并没有担任过任何行政官衔(在关羽生前)。
其中,“军师中郎将”是武官,中郎将,原本就是朝廷设立的武官官职,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皇帝的衣食住行等,按保护的场合不同,分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保护皇帝出巡)、虎贲中郎将等。后来,那些豪强也设立中郎将,成为保护自己安全的贴身武官。刘备的首任中郎将,就是张飞,“(刘备)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
诸葛亮的军师将军,那就是武将了。
关羽瞧不起的,是“士大夫”,而诸葛亮,是纯武官或纯武将,根本不是“士大夫”,如何会瞧不起?
六、如果关羽瞧不起诸葛亮,那诸葛亮可能是白痴了?
如果关羽瞧不起诸葛亮,那历史上诸葛亮对关羽是什么态度呢?
1、两人相互写信。“(关)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关羽写信给诸葛亮,诸葛亮屁颠屁颠屁颠的回了一封信。若关羽瞧不起诸葛亮,诸葛亮这么快回信,除非孔明是白痴。
2、为关羽考虑,两人一唱一和。刘备当汉中王后,准备任命征西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就向刘备建议,“关(羽)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这是诸葛亮为关羽考虑,而远在荆州的关羽,和诸葛亮遥相呼应,一唱一和,“(关)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瞧瞧这两人,多热乎,哪里有瞧不起?如果关羽真的瞧不起孔明,那孔明就不是孔明,只能算“灯下黑”了,或者,就是白痴,拿自己的热脸倒贴上了关羽的肥臀了。
就此打住了。
参考书目与引文来源:
《三国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