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历史上在发动对外战争之前总是要寻找各种借口?
美国200年多年历史中发动多次战争,为了粉饰自己的“正义”,都会在战争前找到各种借口,主要就是为了拉着盟友一起上阵,自己坐收渔利。
一、德克萨斯事件
1835年,墨西哥“废奴”政策引起国内德克萨斯的奴隶主不满。于是美国便挑唆墨西哥奴隶主叛乱,导致德克萨斯独立。墨西哥出兵镇压德克萨斯叛乱,结果与前来干涉的美军暴发冲突。美国便以此为借口发动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使美国获得230万平方公里的墨西哥领土,成为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领土大国,经济和国际地位都得到发展。而墨西哥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二流国家。
二、缅因号事件
1898年1月24号,当时停靠在西班牙殖民地古巴的美国军舰“缅因号”巡洋舰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64人死亡,100人受伤。美国宣称军舰爆炸是西班牙水雷造成的,并以此为借口向西班牙开战。西班牙要求上缅因号调查,当时被美国拒绝,事件成为“迷局”,不过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收获很大,从此走上世界霸权道路。
三、北部湾事件
1964年8月2号,美国海军称“马多克斯”号驱逐舰在北部湾公海遭遇北越鱼雷艇的猛烈攻击,这就是“北部湾事件”。
8月7号,美国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案》,美国就此介入越南战争。但事实上“马多克斯”号已经侵入北越领海,并且美舰首先向维护主权的北越鱼雷艇开火。
四、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3年,美国足以威胁世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责伊拉克萨达姆政府拥有违反条约、足以威胁世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最终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但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十几年,美国一直没有找到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在联大会议上,美国代表出示的是一小瓶“洗衣粉”。
纵观美国历史就是野蛮和侵略的历史,美国西进运动中有一百万印第安人被屠杀,美国的在帝国道路上充满暴虐和血腥。
今天美国的新冠肺炎病毒大爆发,应该不是偶然因素。只是受到伤害的是人民而不是那些掌管美国命运的资本大鳄。在贪婪的资本大鳄眼里,百姓的生命永远不是重要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们每一个毛孔里都装着“血腥”。
总之,永远不要相信美国政客们的谎言。他们为了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包括伤害本国百姓。至今911事件还是一个谜,也许是推进阿富汗战争的借口。针对疫情泛滥成灾的美国,不排除他们铤而走险。中国要小心,也许特朗普政府甩锅中国也是找借口。
为何美国历史上在发动对外战争之前总是要寻找各种借口?
他要造舆论,打你他有理。
为何美国历史上在发动对外战争之前总是要寻找各种借口?
好听点叫“师出有名”,难听点就是“彪子立牌坊”。
自美国建国以来,不知发动了多少次的对外战争,才有了今天美国的版图。可以说,美国的建国史、光荣史,就是一部沾满鲜血、不断制造别人痛苦的“黑暗史”,充满了血腥与暴力。所谓的“美利坚合众国”,真是一点也不美啊!
唯一有点“美”的,或许就是二战后期美国参战了吧!携手与世界人民一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尽早结束了战争带给世界人民的伤痛。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吧!二战后美国在国际上变得嚣张跋扈、不可一世,走到哪战争就蔓延到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公然发动“朝鲜战争”挑衅中国,不料被中国军队狠狠收拾了一顿,打回了三八线,消停了好一阵子。接着,美国入侵越南打响了“越南战争”,其结果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倒是成就了越南的“世界第一梦想”。到了九十年代,又是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进入21世纪后,美国单方面以伊拉克有“化学武器”为由,进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辗转在世界各地,“难民潮”的伤痕到如今也抹之不去。
- “一将功成万骨枯”,发动了这么多的对外战争,掠夺了数之不尽的资源财富,成就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不得不说,美国给世界人民带来的伤痛,是“罄竹难书”的。
为何美国历史上在发动对外战争之前总是要寻找各种借口?
松林法则,弱肉强食,先造谣,才能拉帮结派,然后抢占道义最高点。
为何美国历史上在发动对外战争之前总是要寻找各种借口?
发动对外战争找借口,这貌似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操作了”,用中国古话来说就是要“师出有名”。不管你是正义之战还是非正义的“侵略”,都需要一个至少在表面上看得过去的“理由”。从这点来说,任何战争(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相似的。当然,道理倒是简单,不过既然时代不同了,那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美国是诞生在近代历史之中的,一出生就处在一个“新的时代”。那自然美国所从事的战争所用的“借口”就带有了近代因素的色彩。
一、 近代以来确立的一些国际规范的“制约”近代国际社会和之前的社会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存在着一个国际体系和与之相关的一套国际规范。这套规范的起点就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
这个体系它之所以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确立了一套国际规范。比如它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立起近代外交的一些原则等等。
有了这个开端,历来的国际体系都会确立一些国际规范。在有关战争方面,咱们就聊聊最重要的一些原则来说明一下。比如1928年的《非战公约》,虽然它实际上没啥大用,但毕竟作为一条当时众多国家都公认的国际法规范,因此它所定义的一切战争为非法的准则即使不现实,也极端了一点,但是它作为第一份把战争当作非法的国际法,使得任何国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以前或许可以随便发动战争不管三七二十一,现在多多少少要尽可能的找一个能站得住脚的理由才行了。
更重要的是二战后确立的联合国明确规定了各国主权一律平等的核心原则,也明确规定没有安理会的授权,任何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都是非法的。这样的规定是写在宪章里面的,至少大家都是承认的。
当然,或许很多人说这就是笑话。没错,美国也曾经多次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发动战争。但是很明显,就像题主说的这样,这样的战争美国往往就会找一套完美的“理论和事实”来为自己的战争做解释,哪怕法理上美国明白是不合法的,因为它绕开了安理会,但它也明白,要在道德上站住脚。2001年的伊拉克战争和后来的阿富汗战争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在国际公认的机制和国际法制约下,侵略战争已经是被公认为非法的,不道德的。美国即使再强大也不能说完全不顾这些约束和谴责而无所顾忌。因此它就需要找到能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以此来说明我虽然没有按规矩来走程序进行战争,但是我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和平,更安全,为了大家好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哪怕美国的实力强大到在某些时候可以为所欲为,别人拿他也没有办法,但也不想被全世界人骂是战争贩子,好战国家。
二、制造舆论,调动民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美国好歹也是所谓的民主国家,虽然说普通民众不能左右战争。但是美国政府当局还是需要尽可能的获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至少不能出现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和抗议活动的出现。否则一旦出现不但会造成总统连任的危机,还可能由于大规模的反对运动导致国会对政府的质询,乃至反对拨款和弹劾总统。
历史上一般来说,如果民众出现对某一政策的强大反对的话,国会都不太会不顾这种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在一场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会导致较多人死亡、可能会花费很多美元的战争进行前,美国政府都会尽可能的说服民众获得支持,这样哪怕出现上面的情况也是民众的选择和支持,政府不会有太大风险,而且一般来说如果民意得以调动起来的话,政府很快就能在国会中得到支持。
就像当年日本突袭美国太平洋珍珠港基地的消息传入国内后,美国人立马炸锅了,很快街头的游行和示威活动就要求政府即可同日本开战。这样原来国会里面的所谓“孤立主义”势力就没有了任何市场和支持。所以我们看见的是美国国会很快就以高票通过了政法案,要求对日本宣战。
因此,在战争前利用口号做宣传,找各种名义的理由来宣传美国发动战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而就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样美国政府和军队就站在了道德最高点,他们就可以代表整个美国人民行使权力。同样,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也不会完全承担责任了。
三、 在美国眼里或许这真的不是“借口”外界看来,美国历史上的很多战争都是以冠冕堂皇的借口来忽悠别人,瞒天过海。实际上也是。但是,美国人或许真的就以为它不是侵略别人,而是在拯救别国。时间长了,美国人自己都信了。根源就在于其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制度傲慢和文化偏见。
美国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山巅之城”的国家,是上帝派来拯救这个黑暗的世界的。美国把别国的战争和斗争看作是黑暗政治,自己则是光明世界的代表,本身就自带文明的光环。所以它把自己的行动,包括战争当作是代表全人类利益的行动,时间已久,很多美国精英包括一些普通民众都信以为真了。他们坚信,我这样做不但不是不道德的。反而是很道德的,美国是在拯救世界,那些人也期盼着美国去拯救他们。因此美国在战争前的那些“理由”之所以说的这么冠冕堂皇,说的好有道理,或许真的就是这样想的。
比如1900年美国总统麦金利就说美西战争不是为了攫取更多的领土,而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利益。
1917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就参加一战说明美国的政策时,说:
我们没有私心。我们不追求征服别国,也不追求占有领土。我们不为自己索求赔偿,对于我们自愿做出的牺牲,也不追求物质上的赔偿。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从后来他提出的带有非常理想的超时代主义,即威尔逊十四点和平计划来看,威尔逊还真的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因此可以看出,他的政府真的就相信自己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利益的。你要是说他这只是你的借口和理由,他恐怕还会说你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此,美国的借口在某些时候由于其制度和傲慢和文化上的偏见,在他们自己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样子。他真的不以为这是借口和理由,而是真理。所以当他们说出这些话来的时候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也不会丝毫脸红。
为何美国历史上在发动对外战争之前总是要寻找各种借口?
自古以来,发动战争。总得找借口,这叫师出有名,代表是为正义而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