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果断接受撤藩,康熙帝会怎么样对待他呢?会杀吗?
吴三桂如果接受撤藩,康熙或许不会杀他,但结局不会太好却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满清统治者从骨子里是看不起那些投降他们的前明汉臣的,所以才会专门编撰《贰臣传》来羞辱他们,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洪承畴。洪承畴为满清入主中原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满清攻入江南时,多尔衮颁布残酷的“剃头令”,激起了汉民的激烈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满清的血腥镇压并没能吓倒英勇的江南百姓,反抗从未停止,让满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多尔衮束手无策,只能起用洪承畴,洪承畴采取怀柔政策才慢慢平息了江南百姓的反抗。后来他又辗转甘陕、云贵、湖南、福建等地,采用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分化瓦解各路反清复明势力,才让满清在短短数年时间就统一了中国。他也因此被誉为“开清第一功臣”,可是当洪承畴年老致仕,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时候,康熙却只给了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衔,最后只能在羞辱中郁郁而终。
连“开清第一功臣”洪承畴都落得如此下场,吴三桂如果接受撤藩下场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失去了自保的武装力量,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云南根据地,吴三桂就如同一只离开森林被关入动物园牢笼的狮子,会不会被杀全得看满清“主子”的脸色,这样屈辱的活着只怕比死了还难受,吴三桂正是非常清楚这一点,才会拼死一搏,决然反叛。如果不是他名声实在太臭,如果真能团结各路反清复明力量,未尝没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吴三桂果断接受撤藩,康熙帝会怎么样对待他呢?会杀吗?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原意应该是:吴三桂接受了康熙的撤藩,康熙会不会杀他,我个人认为康熙一样会杀掉他。至于为什么会杀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1、什么是“籓”、2、吴三桂当时的处境、3、康熙为什么杀、吴三桂为什么要反。
吴三桂的“藩”到底是什么吴三桂的藩就相当于一个独立于中央以外的小国家一样。
一、藩的由来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才出现这个概念的,以前周朝主要实行的是分封制。那个时候没有藩这一说基本都是分封制,把一块地方分给诸侯然后让诸侯自己管理。这种制度发展于周朝,结束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时候,刘邦封了很多王,这时候才有藩邦的概念,不过刘邦的规定异姓不能为王。
二、藩的危害
从刘邦开始封王以后,这种制度安排,就带来了无数的战争和灾难。汉朝的七王之乱、明朝的朱棣靖难之役,以及中间的无数次军阀割据混战等等。因为权力是不能和别人分享的,就像老婆一样。
三、藩的行政权力
我国的藩分为:内藩和外藩。
内藩在行政上由中央政府统辖;内藩在称号上将不再是某国,而是大中华帝国某行省或地区;例如:后来明朝的封王、吴三桂基本也属于内藩。
外藩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只有当主国受到攻击时,外藩有义务出兵帮助。外藩每年需要朝贡一次、换届后需要报备中央。例如:朝鲜、越南。
小结:“藩”的发展与由来都是为了分配利益才出现的,往往也伴随着危险和叛乱。
吴三桂当时处境已经很不好了,他的发展和壮大,已经严重阻碍了康熙的战略、也引起了康熙的疑虑。
一、吴三桂这个藩王是怎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吴三桂是帮助清廷剿灭明朝和李自成有功被封的平西王。吴三桂本来是山海关的守将,后来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一开始吴三桂是准备投降李自成的。据传后来由于李自成把他家人以及爱妾陈圆圆玷污,导致其降了清朝,后来封的平西王。
二、吴三桂对于汉人是汉奸
因为吴三桂投降了外邦清朝,并对南明的覆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汉人都认为吴三桂是一个民族大汉奸。康熙朝时候又擒杀桂王有功,晋爵亲王,兼辖贵州。
三、康熙对藩王一定要裁撤
吴三桂开藩设府,坐镇云南后权力和声势都达到顶点,后来由于权力问题与清廷矛盾重重。康熙对撤藩早在心中就做了部署和打算。
小结:吴三桂由于投降清朝后基本与汉人势不两立,当他权力、欲望、声势过大时康熙也一定要撤掉这个藩王,所以吴三桂基本上是两面不讨好了,处境艰难。
康熙为什么必须杀他、吴三桂为什么要反不管吴三桂接不接受撤藩,康熙是一定会杀他的,因为康熙是一个雄主,吴三桂是一个悍将,自古功成名就之后雄主基本都会杀悍将,这是历史规律决定的,不以康熙和吴三桂的意志为转移。
一、吴三桂当时已经尾大不掉了
吴三桂在康熙朝除了镇守云南以外还管辖贵州。吴三桂的实力在当时已经很强大了,而且他多次不听中央安排、私自募兵、私自设立官员,基本上已经独立于中央之外了。据许旭的《闽中纪略》中载:“时王府额计有万余,而旗下所蓄养甚众。”
二、历史教训使然
康熙是一代雄主,他一定熟知历史上的事情。就在前朝刚发生的朱棣叛乱,康熙一定是知道的。大家想一想,康熙会留下吴三桂这个隐患吗。
三、康熙要撤的是三藩,吴三桂首当其冲
当时汉人总共有三个藩王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吴三桂是他们当中实力最强的,只有把最强的先解决掉,后面两个才能快速解决。
四、吴三桂为什么要反
其实吴三桂反的时候已经61岁了,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回到京城不是更好。我相信吴三桂也深知历史上的事件,他有兵、有粮、有实力的时候,康熙还忌惮他几分。如果他接受建议回到京城,那就是砧板上的肉了,康熙随时都可以杀了他。他也许深知康熙是一个雄主,一定不会留他这个隐患在身边的。
本文总结:我认为即使吴三桂接受撤藩回到京城,也不会是安想晚年的,康熙一定会杀了他,吴三桂也许死的会更快一点。我们历史上有这么一句话:斩草要除根,余毒一定要清除的并被反复实践着。
引用文献:《闽中纪略》《吴三桂传》
如果吴三桂果断接受撤藩,康熙帝会怎么样对待他呢?会杀吗?
会,杀掉那是必然的,自家人都在杀,何况外族王爷,又是被迫封王的。
吴三桂从政治大局来说,反清是他唯一的出路。可惜反的太晚,若是早些时候与南明联手,或许能够成功。
吴三桂就是接受削藩,清朝下一步必然是对他的手下进行清洗,因为吴三桂在其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况且,吴三桂是关宁集团的代表,他若接受削藩,必然损害关宁集团的利益,其部下必然要将他除掉,换个新的代理人。
这些实际出自明朝,屡次叛变的骄兵悍将会甘心被清洗?哪怕他们甘心,满清会放心的认为他们甘心。如果他们真是毫无野心,怎么不早点自解兵权,等着削藩。
那么一旦这些人不甘心,清廷甚至会暗中帮上一把,故意弄出点事端来,然后再以此为借口,一举屠灭,进而牵连到吴三桂身上。
要知道,同意削藩的吴三桂对于清廷而言,既没有利用价值,也没有实力防身,杀他就是一念之间。
如果吴三桂果断接受撤藩,康熙帝会怎么样对待他呢?会杀吗?
1、我们先来看看康熙皇帝撤三藩的过程:
清军八旗进入关内,大清逐鹿中原,一直都是利用明朝降将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耿精忠等做先锋平定各方反清势力,这些人战功赫赫,大清皇帝在清朝初期迫于形势对他们加官进爵,其中在广东、福建、云贵封了三个异性王爷,帮助他们镇守边疆,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他们三人都手握重兵,这其中尤其吴三桂,在他的势力范围内甚至还有人事任免权,不受朝廷约束,他选的官员被称为“西选”,横征暴敛,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然而每年三藩都还要向朝廷索要大量的钱粮,清廷是不堪其苦。
康熙二十年,三藩迫于形势向康熙帝上书自行撤藩,康熙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认为能够借此裁撤三藩,重新让三番之地重回他的掌握之中,遂答应三藩给与他们择地安置,并给钱粮、稻种。三藩的消息之后,焦虑不安,尤其是吴三桂,他在云贵暗中集结兵马,与蒙、藏结交,早有不臣之心,遂想借此机会举事,以光复大明为借口复叛清廷。
最初三藩军队从清廷手中夺得大片疆土,但康熙通过选用周培公、图海等年轻将领,经过一番苦战,扭转了不利局面,取得了最后胜利。
2、三藩之乱”是朝廷与地方、皇帝与臣子矛盾引发的战争。年少自负的康熙是要负主要责任,是他错误的撤藩策略逼反了吴三桂等人。康熙的决策失误,造就的清廷的一场浩劫。倘若他能听取意见有步骤地撤或者再等等,等三藩老死之后再动手,付出的成本就会低的多。
3、所以就是吴三桂果断接收撤藩,只要他们和康熙之间的矛盾存在,在以后的时间里康熙也会找借口杀了他们。不过那时刀就在康熙手中,三藩只是砧板上的鱼肉,康熙想什么时间来剁他就什么时间来剁三藩,他们更没有反抗之力了。
(文中配图均来源与网络)
如果吴三桂果断接受撤藩,康熙帝会怎么样对待他呢?会杀吗?
谢谢您的邀请。
个人认为,吴三桂即便果断接受撤藩,康熙照样会杀他。
吴三挂,1612—1678年,字长伯,辽宁人。明朝时为辽东总兵,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与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为“三藩王”。
一、康熙要统一南方。康熙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初期,由于兵力不足等原因,清朝对南方诸省鞭长莫及,只能用明朝降将追剿明朝余部和治理南方。设立藩王,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权宜之计。清朝名义上统治了南方,实际上由藩王管理。康熙即位后,社会逐渐稳定,永历帝已亡,农民起义余部已肃清,康熙要想统一南方,建立中央集权,首先就必须解决“三藩”,因此,撤藩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国家统治。“三藩”在建立之初,清朝賦予了很多特权:如军队、税赋、官员选拔等,犹如一个独立王国。清朝下派的官员、皇帝的旨意都很难在这些地区执行,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打着“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以及明朝降官,与吴三桂或多或少都有联系。“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吴三桂作为“三藩”之首,擒贼先擒王、斩草除根的道理,康熙是明白的。无论吴三桂接不接受撤藩,康熙都不会容忍吴三桂活在世上。
如果吴三桂果断接受撤藩,康熙帝会怎么样对待他呢?会杀吗?
小编个人认为会,吴三桂还是会死。因为当时康熙皇帝虽然年轻,但是也是意识到了三藩的势力太大,而且各个手握重兵,再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到时候就可以直接和朝廷对着干了。其次三藩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大量的库银,这对朝廷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削藩是必然的。
其次,就算吴三桂接受了削藩,遣散所有的士兵,那么吴三桂就像拔了牙的老虎,对朝廷没有一点威慑力了。但是拔了牙的老虎终归也是老虎,康熙皇帝肯定不会养虎为患的,吴三桂是必死。
这点吴三桂心里也是十分明白的,所以他选择拼死一搏,起兵反叛,全盛的时候直接拿下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终归因为人老了,雄心壮志已不在,最终延误了最佳的战机,在内忧外患中病逝。
总结:就算吴三桂接受撤藩,最终的下场也是死路一条,因为他毕竟是平西王,号召力还是有的,康熙肯定不会养虎为患,所以吴三桂才选择拼死一搏。
以上就是小编自己的见解了,喜欢小编的可以点点关注,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