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时,日本上下并没有慌。
因为同等杀伤的轰炸,日本已经不是第一次承受了。
早在3月10日的东京大轰炸中,日本就被美军的轰炸,炸死烧死了8.3万人,26.7万幢建筑物被摧毁。另外还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这几组杀伤数字,都比广岛核爆导致的损失要更高。
(东京方圆16里内被美军夷为平地)
而且日本陆军和海军,也都分头私下研究过原子弹,知道这玩意不好搞。都怀疑美国是不是真搞出了原子弹。认为美国是故意唬人。
所以广岛被核爆后,日本上下都没慌。
老百姓被炸麻木了,无所谓。躲得了原子弹也躲不了汽油弹。管它什么弹。
高层因为不相信美国搞出了原子弹,所以高调宣传,说美国没有原子弹。就算有,也只有一颗。米畜扔了一颗,已经没了。
比如当时的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就信誓旦旦:美国的原子弹,顶天也就一颗!
而也正是因此,不相信美国还有原子弹,所以广岛核爆后的8月7日和8日,日本内阁居然都没有开会,专门研究这件事。
直到广岛被炸三天后的8月9日,由于苏联突然出兵,对日本宣战了,日本内阁才慌忙召开会议,研究这件事。
也就是说,广岛核爆对日本高层的震撼,没有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来得大。
那么苏联对日宣战,为什么对日本高层的震撼会如此之大呢?
大到还要专门开会研究这件事。
因为早在德国投降时,日本天皇和内阁文官就有投降的打算。
只不过,当时日本高层更希望向盟军有条件投降。
也就是要求盟军满足他们的「战犯由日本自己处理」,「盟军不能进入日本本土」等条件后,他们才愿意投降。
而很显然,日本军方提出的条件,英美是不能接受的。
这跟没投降,有什么区别?
而又很显然,日本打一开始也本来没指望英美能接受。
所以,日本高层打一开始,就把希望瞄准了苏联。希望通过归还南库页岛为筹码,请斯大林出来做和事佬,让英美接受日本提出的有条件投降方案。
毕竟,苏联虽然是同盟国。但因为有《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所以苏联没有对日本宣战。
而斯大林为了最大程度攫取利益,他在对日宣战前,又故意待价而沽,在英美和日本之间来回横跳,故意忽悠日本,让日本高层认为苏联可以帮忙。(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已经秘密拿到了苏联在中国东北,南库页岛以及千叶群岛的利益。因此无论日本以什么方式投降,苏联都是赢者)
因此,当苏联对日宣战后,日本高层立马就炸锅了。
最后一点希望破碎,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所以为此,日本高层专门召开会议,开会讨论如何要应付新局面。
至于原子弹,在大家心里,毫无存在感。
在这场会议上,以首相为代表的文官,都主张必须马上停战,只要能保留天皇就行。
而以阿南惟几为代表的武官,则表示要最终决战,让苏联人看看大日本帝国的勇气。然后由咱们自己处理战犯,解除武装。
在文官看来,军方简直有病。现在都这般田地了,哪还有什么筹码与盟军讨价还价。现在还提这种要求,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果现在不立即向美军投降,等苏俄鬼畜登陆日本,那大家都要玩完!
由于双方分歧实在太大,屡屡争吵,所以会议就一直开到了次日凌晨。
就在文官、武将吵架期间,突然有人推门进来报告——长崎又挨了一颗原子弹。
事已至此,按理说,日本应该立即接受盟军的无条件投降敦促。不然日本就被核平了。
但不想,会议开到最后的投票表决时,居然还是3比3。
主战和主降的人,继续相持不下。
首相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米内光政等三人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只要保留天皇即可。
阿南惟几、梅津美治郎等三人,主张有条件投降,要求盟军答应他们提出的不占领日本领土等条件后,才同意投降。
首相铃木看到这个结果,简直要气炸了。
然后,阿南惟几发表一通讲话,把铃木更是气的要死。
阿南惟几说,自己得到情报,米国鬼畜有核弹百枚,足可夷平东京。但我大日本帝国陆军三百万大军就是不怂!如果盟国不答应有条件投降,他就与盟军刚到底。你们这些投降派,简直是日本耻辱,你们身上哪有大和民族该有的荣誉。你们要知耻,你们懂什么叫玉碎吗!(铃木是海军出身)
铃木见阿南惟几疯了,实在说不动,就去找天皇,请天皇出来圣裁。
天皇不是阿南惟几那种疯子,他自然是赞成文官决议的。所以圣裁的结果,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按理说,天皇已经决定了的事。内阁和军部照命令执行就好了。结果散会后,阿南惟几拉着梅津美治郎等人,继续与米内光政等主和派争吵不休。
这一吵,又是三天。
没办法,天皇在8月14日,只得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又再次裁定“终战”。(就是投降)
按理说,君无戏言,天皇都两次裁定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然而,天皇的决定又被阿南惟几等主战派直接无视了。这帮人就是不向下传达命令。
当天下午,天皇见争吵没个结果,就算自己第三次裁定,也不有结果。便只好让首相铃木起草《终战诏书》。
准备第二天直接发表,来个生米煮成熟饭的操作,造成既定事实。
8月15日凌晨,天皇拿着首相铃木起草的诏书去录音,录完后,让人保存,准备到中午12点再由电台广播宣布。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天皇决定投降的消息传出后,陆军军官竹下正彦等人杀死了近卫师团长森赳,并假借近卫师团长名义,发布军事动员令,起兵叛乱。叛军一度控制了皇宫,并四处寻找录音。
只不过,由于内大臣木户幸一提前知道了陆军有人策划叛乱的消息,并提前下令将录制好的天皇录音藏匿了起来。叛军搜了一夜,没找到。
天皇的《终战诏书》才得以在8月15的中午被播报了出来。
终战录音被广播后,参与叛乱的陆军军官全部自杀。阿南惟几等三十几名主战派高层也选择切腹自尽。
回头看日本投降的过程,不难发现,日本高层其实早就想投降了。只是高层在怎么投降的问题上,有分歧,谈不拢。
一开始,大家都主张有条件投降。
广岛挨了原子弹后,大家态度不变。
直到苏军出兵,戳破了日本高层最后一点希望后,高层才出现分裂。
分为无条件投降派和有条件投降派。
长崎挨了原子弹后,大家态度不变。
主张无条件投降的人,维持主张。
主张有条件投降的人,也维持主张。
甚至于,在天皇决定投降后,这些主战派还是维持主张。为了有条件投降,他们甚至还组织士兵叛乱,要抢夺天皇的终战录音。
所以,原子弹在日本投降的过程中,还真就不是投降的主要原因。
有没有证据能佐证呢?
其实是有的。
由日本宫内厅公布的《昭和天皇独白录·寺崎英成御用掛日記》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天皇宣布投降的当天,他的叔叔朝香宫鸠彦王问天皇,如果天皇不能保留,是否意味着战争将会继续进行。天皇表示:“当然”。
天皇为什么赞同投降,是因为他怕原子弹吓怕了吗?
其实不是。他愿意投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知道,美国不想让苏联染指日本,就一定会答应日本提出的保留天皇的条件。而美国愿意保留天皇,那他就没什么损失。
而既然他本人没什么损失,那他为什么不赞同投降呢?
要是像阿南惟几主张的那样,打到底,天皇反倒是大概率要完犊子。
当然,原子弹也有它的价值。那就是两颗原子弹,确实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
如果没有原子弹,缺乏让天皇说服军国主义分子投降的“台阶”,日本投降的时间,肯定至少要晚上半年。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美国用原子弹给天皇“台阶”下呢?
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投降是双向选择。就算日本愿意投降,投降也并不一定是会被美国接受。
美国之所以急着丢原子弹,也有目的,那就是赶在苏联之前,完整拿下日本。
日本就是因为签字晚了几天,千叶群岛就被苏联夺了去。日本要是再晚几天投降,北海道估计就得挂红旗了。
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裕仁在《终战诏书》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日本并没有投降的计划。
为什么日本不投降?
日本还期待本土决战,一举击溃盟军,从而体面谈判。
在之前的冲绳战役中,10万日军利用几个面积不大的岛,同24万美军鏖战了整整3个多月。
此战,日军虽全军覆没,而美军伤亡也高达近8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
如果说冲绳战役尚且能够给美军造成这么大的伤亡,本土决战更是可以。
早在1944年底,日军就开始计划本土决战。
除了开始将一些精锐部队有计划地调动回本土以外,还做了很多准备。
日本投降之前,本土的正规军就有354万人。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作战部队,不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除此以外,日军征发400万青壮年男人入伍,进行基本军事训练,随时作为补充兵力使用。
也就是说,日军可以使用的兵力高达700多万人。
另外,还有约千万的男性可以作为民兵或者后勤人员使用。
更夸张的是,日本还组织了“国民义勇战斗队”,所有15至60岁的男性和17至40岁的女性都必须加入,编组了2000多万的武装力量。虽然这些人的战斗力不值得一提,但终究会是很大的麻烦。
大家要知道,10万日军尚且能够造成美军8万伤亡,700多万人又是什么概念?
同时,日本在本土留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战略资源。
当时仅仅神风自杀机,日本本土就有5000架。而无论神风自杀机多么残酷,事实证明它对美军有很大威胁。
十次菊水作战出动的自杀机2423架次(其中一部分飞机因没有找到目标而返航),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共击沉美军军舰33艘,重伤360余艘,轻伤无数。
而日本本土还有大量的火炮、坦克、自杀舰船,库存的汽油也能支持本土半年左右作战。
所以说来说去,日本本土决战还是很有威力的。
美军认为,强行在日本本土登陆需要数百万兵力,战争会旷日持久,美军很可能付出超过百万的伤亡(120万)!
当时日本高层对本土决战有很大期望,认为必然会战胜美军。
所以,在波茨坦公告发布以后,日军高层几乎全部反对投降,只有外相东乡认为本土就算打赢了,日本国土也会完了,希望军方考虑投降。
军方不予理会,首相铃木也无法做出决策。
在美军投掷原子弹的一周前,首相铃木仍然表示日本不会投降。
但是,随着广岛原子弹的爆炸,一切都变了。
之前盟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轰炸,炸了好几个月,还是用了燃烧弹火攻,才炸毁了50.8%的城区。
然而,此次一枚原子弹就将广岛抹去:爆心500米以内的人98% ~ 99%死亡;500米 ~ 1千米范围内,90%的人死亡。从1945年8月到12月,总共有9 到12万人死亡,占广岛人口的一半左右。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日本高层的老官僚、高级现役军官、内阁大臣、皇族等开始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必须要投降。
事情很明确,本土决战的前提是维持目前的军事对峙局势。也就是日本本土虽然遭受美国轰炸和封锁,但还可以维持基本的作战条件。
然而,原子弹出现了,又不知道美国究竟有多少颗,就没有办法决战。
美军可以根本不需要登陆作战,而是挨个将日本大城市全部炸毁。
但是,日本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还是坚持,认为美军可能只有一枚原子弹,是单纯的恐吓。
然而,三天后8月9日,第二枚原子弹炸毁了重要的军港长崎,也就证明美军有多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
实际上,当时美军另外还有两颗原子弹的弹芯,现成就有两颗原子弹,还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
在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几乎所有日本高层都同意投降,唯一的要求是保留天皇制度。
而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虽仍然反对,但他们也明白本土决战是不可能了,况且同日苏军也向东北的日军发动猛攻。
面对英美法苏等世界主要列强的围攻,任何国家都是必败无疑,日本也一样。
所以,在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后,日本高层包括天皇本人,在8月10日凌晨,做出了投降的决定。随后,日本政府电告中立国瑞士和瑞典,宣布可以投降。
11日,美国做出回应,表示欢迎。
由于美国方面没有承诺保住天皇制度,所以日本高层又拖延了几天,在8月14日彻底决定投降,第二天对所有民众宣布日本投降。
所以,说来说去,原子弹就是日本投降最为重要的因素。
当时美国的态度很明确,前两颗原子弹炸的是广岛和长崎,是故意留一点余地。
如果日本继续顽抗,下面原子弹就会炸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对于日本来说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退一步说,就算日本能够保住本土,但大城市都被核灭了,这种胜利还有什么意义呢?
退回石器时代吗?
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关于日本投降的原因,一直有两种声音:一说,日本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投降的,二说,日本是因为苏军进攻才投降的。
到底,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捋一捋,看那一年多发生了什么,再得出结论。
1、日本在194411月--1945年8月间经历了什么先说一下背景:
二战时期,日本因为战线铺得太多,选择了全面开花,一边和中国大陆作战,一边在东南亚作战,还一边在太平洋和美国进行海战。
看起来挺威风,但是无论多么威风,犯了众怒,想要全身而退都不容易,特别是经济已经遭到全面封锁,日本需要的资源,越来越短缺,如此下去,因“却血”导致失败是大概率的。
但是,小日本骨子里有着深度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认输,他们想要坚持坚持,取得谈判的更多筹码。
于是,美国的第一波攻击来了。
1、东京大轰炸。
1944年11月,美国对日本的一个“大轰炸战略”开始了,涉及到了98个城市,从1944年的11月开始,断断续续到了1945年的8月。美国的目的很简单,最好能用轰炸解决问题,让日本人知难而退。
9个月当中,美国炸死了日本23万国民,受伤35万人,其中,东京是轰炸影响最大的城市,轰炸仅仅三次,死亡人数就超过了14万,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无法想象,如果是西欧的国家,估计人人都会摇白旗了,但日本人硬是抗住了,并且在1944年年底到1945年年初,还有了“全民玉碎计划”,号召全国人民为保卫国家而战,哪怕战斗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投降。
为此,日本把各战区的物资开始想法往日本本土运送,只为了做好最后的本土保卫战。
2、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
1945年的2月19日--3月16日,日本和美国爆发了硫磺岛战役,日本几乎全军覆没,但还是让美国大为震撼,因为美国伤亡人数比日本还多。
1945年的4月1日--6月21日,日本和美国爆发冲绳岛战役,日本伤亡达到了11万,美国达到了7.5万。至此,日本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几乎被灭完了。
在冲绳岛战役期间,5月,德国投降了,被分割成了东德和西德。
即使如此,日本人还是没有投降。
3、波斯坦公告。
说实话,谁都没能想到日本能一直不投降,一直会坚持。
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国和盟军必须登录日本本土作战,那么就算把日本彻底打败了,也得准备100万士兵的生命。(有美国专家推算过)
在美国人眼里,生命最昂贵了,如此的盲目登岛不可取。因此,美国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神器”的出现。1945年7月16日,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人心里稳了。
1945年7月17--8月2日,美苏英三国召开了波斯坦会议,很快,发布了“波斯坦公告”,让日本投降。
日本人嘴硬,继续不投降。
于是,最猛武器原子弹的出场进入了倒计时。
4、原子弹的轰炸。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的灾难来了,原子弹来了,那一天,就像是世界末日一样。
在原子弹这种超级武器之下,生命如草芥,被随意收割,人们欲哭无泪,而且一死就是一群,在原子弹附近的人群,无处逃生。
整个广岛,当日就死亡了8.8万人,受伤和失踪的至少5万人。日本人被打懵了。
此时不投降,还待何时?但日本天皇和内阁,不知道是要展示自己的硬气,还是被打懵了,总之,没有做出投降的举动。
8月8日,苏联的“八月风暴”计划启动,这是要给日本雪上加霜的节奏。
但,日本人意外的是,8月9日,日本长崎也迎来了一枚“超级糖果”,这次,当日又是8.6万人死亡。
面对两枚原子弹,再加上苏联人强大的进攻,日本人暂时还是没有投降,直到8月15日才投降。
为什么日本拖到8月15才投降,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分析:
1、美国对日本的大轰炸开始后,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此时,日本外围的海军力量还存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不服软,叫嚣着要“玉碎”。
可以这样说,这个阶段是日本政府绑架了民意,如果此时在“投降”和“继续抗争到死亡”做一选择,一定会有不少的人选择投降,这就是人性。
2、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结束后,日本外围彻底败了。5月,德国也投降了,此时,日本政府还在坚持,他们坚持的目的只有一个:期望通过战争和对抗,让盟军感觉到艰难,如此日本可以谈判得到好结果,比如把中国东北继续留住,比如把朝鲜半岛继续留住等等。
这个阶段,很多老百姓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想抗争到底的人数又会减少。
说到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在原子弹发射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虽然给日本上下造成了极大压力,但日本政府还能挺得住,一部分民众也能挺住。
如果后续不发生什么,靠常规作战,日本人是轻易不会认输和投降的。
3、原子弹的影响力。
放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又动手了,日本为什么还没有投降,而是等到了8月15?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人判断,美国没有原子弹了;二是日本人要看看,能不能抵挡得住苏联的进攻。
如果美国没有原子弹了,如果苏联的进攻抗住了,日本还是不会投降,所以说,8月9--8月15 ,就是日本在恐惧中等待着最好的结果出现。
6天时间内,苏联攻势迅猛,占据优势,但关东军并未大量歼灭,还有一战之力,且做好了和苏军在通化一带决战的架势,不过,朝鲜半岛的北部,被苏联的太平洋舰队登陆。而萨哈林岛还没有全面陷落,千岛群岛还在日本手中。
可以这样说,8月15日前,日本人还没有被打溃,为什么就蹦不住投降了呢?这不符合日本人的做法啊!
那我们看看,日本国内,在两颗原子弹后的情况:当时,日本全国处于恐慌之中,每个城市的人都猜测着第三颗原子弹会爆炸在哪里。人心彻底乱了,乱了的何止百姓,还有天皇等人。
1945年8月14日,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美国509大队,就是那个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飞机大队,飞过京都市,飞过爱知县,并沿路投下了七枚“核弹”,这不是真的核弹,就是普通的“南瓜”炸弹,外形、重量与原子弹极其相似。
这七枚“南瓜”炸弹,给日本人心里造成的冲击太大了,上面终于绷不住了,因为,他们也无法忍受美国再来一些原子弹,哪怕是一枚,他们也受不了。
常规战争,人们就算会死,生的概率还是不小。可是,面对原子弹,只要爆炸在附近,就是死路一条,那种无力的、无法抗争就死去的体验,日本人不想要,是人类都不想要。恐惧!
因此,日本天皇和政府综合考虑后决定:投降。
可以说,是前两个原子弹已经收了日本人的“魂”,他们怕再来一发。
至于,有人说是担心苏联攻占日本、分割日本,才投降,这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毕竟,苏联在15日,还没有取得全面胜利,也没有完全打溃日本。如果日本仅仅是担心苏联,那么还可以打一打再说。
19~24日,日本投降5天后,苏军才进占了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长春和旅顺,关东军才大范围投降。8月25日,萨哈林岛屿南部才丢。9月1日,日本丢了千岛群岛等岛屿。
可以这样说,因为日本天皇在8月15日投降,导致军人的信心完全崩溃了,才大范围投降。否则,苏联想轻松获胜,还远着呢。日本能够四面出击,能够三大战场同时开战,绝不是轻易就被苏联灭了的。
所以,无需质疑,日本投降就是因为原子弹,但不是哪两颗已经投放的原子弹把他们打服了,而是担心有第三颗、第四颗原子弹.....出现。
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说到日本投降这件事儿,最让人气愤的是叫嚣着一亿玉碎的日,日本军国主义者竟然只吃了两颗原子弹就投降了,你们的骨气呢?你们的豪横呢?才两颗原子弹,为什么就投降?应该再坚持一下,多挨几颗原子弹才好,为在战争中牺牲的死亡的中国军民多讨回一点点利息才对。
应该这么说,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并不是最终让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真正让日本人感到害怕下定决心投降的是在长崎升起的蘑菇云。美军在长崎投掷的核弹,让日本人对于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的幻想破灭,在原子弹这种大杀器无差别的杀戮之下,原本还牛皮轰轰的陆海军大佬们终于害怕了。
因为在原子弹核爆半径内,核辐射绝不会因为你是日本鬼子的高官,你是狗照大神的亲戚而放过你,原本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日本的天皇和高官们,终于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死亡如此的接近,所以不得不宣布投降。
在美军投掷原子弹之前,上到日本政府下到日本百姓虽然觉得战争形势愈发不利,但是他们仍然对于扭转乾坤充满了信心。日本上上下下盼望着进行本土决战,以1亿玉碎的精神,打败美军。
而在前不久进行的冲绳战役中,日本人更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在冲绳战役中,日本人依靠着10万人马就扛住了美军24万大军海陆空全方位的进攻长达三个月,尽管最终这些岛屿失守,岛上的日军全部嗝屁,但是无论是在兵力武器后勤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却也损兵折将,付出了8万人的伤亡。
尽管冲绳搞丢了,但是日本人的二杆子精神上头,让他们看到在本土决战决胜的希望。此时此刻的日本本土上拥有300多万实打实的作战部队,其中不少都是从海外地区调回来的精锐,有一定的作战经验,战斗是能力颇强。
而且日本国内也通过疯狂的武士道精神,又征发了400万男性参军,所以在日本本土等待美军登陆的将是700万日军。如果真的进行本土决战的话,这700万人想来也会对美军造成沉重的打击。
不仅如此,日本国内还有不少的武器装备和战争资源。其中就包括让美国人最为头痛的神风自杀飞机。神风自杀飞机臭名卓著,灭绝人性,但是由于它的存在,确实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所以由此看来,在美军看来,如果强行登陆日本本土,与日本人展开本土决战,美国人将付出伤亡超过7位数的代价。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牌,所以日本上上下下都热切的盼望着本土决战,没有把美国人打疼了,才能迫使美国人同意日本有条件的投降。
但是广岛之上空蘑菇云的升起,将日本人所有的美梦唤醒。广岛的原子弹造成了数10万人的伤亡,一发原子弹就把广岛这个日本第五大城市从地图上险些抹去,在核爆中心地区,无分老少,不分贵贱,一律死啦,死啦地。
然而核弹的杀伤力并不是让日本高层最为感到恐惧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拥有了这种超级武器之后,美军可以不实施登陆而直接摧毁日本。原子弹这种超级武器的出现直接摧毁了日本本土决战的根基。
在日本人本土决战的计划里,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的一点前提就是美国实施登陆作战,可是有了原子弹之后,美国人还需要登陆吗?所以随着广岛原子弹的爆炸,日本的皇族,海陆军的高级官员,内阁的大佬们,开始形成了统一意见,那就是必须投降。
但是面对美军原子弹赤裸裸的威胁,日本国内仍然有不少大聪明跳出来表示美国人可能只有一发原子弹,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岂不是太亏了?
在海陆军大臣这两位大聪明的忽悠之下,日本人仅剩的选择了以沉默来回应美军的核弹攻击。
然而平静维持了没有几天,第2个原子弹在长期的上空爆炸,美丽的蘑菇云再一次腾空而起,带走了数万日本人的生命,也彻底摧毁了日本人那仅存的一丢丢抵抗意志。
原来美国人不止有一颗原子弹,起初还叫嚣着一亿玉碎的海陆军高官们庆幸美国人没有把原子弹扔在东京,否则自己真的就要玉碎去见他们那个什么狗熊大神了,那还等什么,赶快投降,否则下一颗原子弹没准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届时想要找个全尸都找不到了。
别说日本的决策层在二战中做出来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错误判断,但是这次的判断出奇的准。那就是美国确实还有原子弹作为后手,而东京已经被美国人列为下一批核爆的目标。以当时的美国的国力以及原子弹的制备速度,美国可以一个月奖励日本人一颗原子弹,逐个点名日本的重要城市,把他们从地球上抹去。
所以在第2枚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所有的高层都倾向于投降,除了海陆军大臣那两个大聪明之外,但是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他们已无力回天,毕竟曾经作为他们精神上最后的支柱的本土决战已经不可能发生了。
长崎的原子弹摧毁了日本人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打断了日本人的脊梁,在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几天之后,日本天皇不得不以极其猥琐的声音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所以归根到底原子弹就是压垮日本人的最后的稻草,尤其是长期的那颗原子弹。美国人之所以选择广岛和长崎作为原子弹攻击的目标,也算是给日本人留有一点余地,故意留着东京没有轰炸,算是给日本人提个醒,让他们看清形势。
不过让人感到扼腕痛心的事,才两发原子弹,日本人就投降了,日本人你们不是很豪横吗?不是叫嚣着1亿玉碎吗?为什么不多坚持几天呢?反正已经挨了两枚原子弹,多挨几枚,挨着挨着也就习惯了,可惜啊,天不遂人愿。
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1945年7月16日5时29分45秒,美国人造出来的实验弹“大男孩”在新墨西哥州的荒漠里被引爆,当蘑菇云升起的时候,整个美国西部都能感觉到大地的颤抖,炸点方圆300公里内的门窗玻璃碎了一地。当时有人问“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犹太科学家奥本海默,怎么样评价他自己的工作成果?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的回答是有点“惊慌失措”,因为这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所表现出来的威力,让始作俑者也目瞪口呆。美国人当时已经造出三颗原子弹,除了用来实验的“大男孩”之外,另外的两颗当然准备投向日本,因为这个时间点意大利早退出了战争、纳粹德国也已经投降两个多月了,而在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美国军政高层一度出现撕裂。
以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首的一批将领,同时也包括奥本海默本人,都反对把“小男孩”和“胖子”扔到日本,理由是日本已经注定崩溃,没有必要再使用原子弹,而且可能让美国因此面临道义上和舆论上的谴责。有大杀器居然不愿意用,其实已经回答了如题所问,但凡日本还有一点点翻盘的可能,身为军人的五星上将马歇尔绝不会有丝毫犹豫。
换句话说,时间进入1945年7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是穷途末路,战败丝毫不可避免,美国人扔不扔原子弹,日本人都得投降,无非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罢了,用“苟延残喘”这四个字来形容非常贴切。那么日本为何如马歇尔所言注定崩溃呢?因为日本面临战争资源的枯竭、战时经济的破产和整体军事形势的绝望,无力把战争继续维持下去了。
当然,马歇尔、奥本海默等人毕竟不是美国的决策者,还有麦克阿瑟等一批人强烈建议使用原子弹,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其一是可以缩短战争进程从而减小美军的伤亡,其二也是对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一种报复心理,这场战争虽然最后将以美国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美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恼羞成怒肯定是有的,当时罗斯福总统已经逝世,换上来不那么稳重的杜鲁门,最终是他拍了板:干。
至于日本人注定崩溃的具体原因,可以参看以下的数据:
(罗斯福死得比较突然)
一、日本用以掠夺资源的运输船队80%已被击沉。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赖以维持战争的大部分重要战略物资都需要进口或者掠夺,从大米、煤炭、石油到重金属,方方面面都得从海外运来,1941年冒险发起对美国的战争,也是因为如此,因为美国的禁运卡住了它的脖子。那么从中国和东南亚掠夺的物资想运回本土,完全依赖海上运输船队,然而随着联合舰队的基本覆灭和制空权的丧失,没有一艘开回日本的轮船是安全的,大批美国舰机和潜艇,对日本列岛实现了严密的海上封锁。
到1945年春天,曾经庞大的日本船队已经有80%的总吨位被美军击沉,大批船员和物资葬身鱼腹,剩下的少数船只也被迫停航,因为出去就是个死。这样,日本输入战略物资的通道即被完全封堵,武器装备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的生产陷入绝境,钢材储备仅有26万吨,石油储备也只有40万吨(当年偷袭珍珠港一次用量就达15万吨),到了七月间,海空军连完成一次大规模出击的油料都不够了,大和号就是携带“单程油料”去送死的。
没有原料和燃料,日本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维持一场现代化战争的,此题无解。
二、日本国内的战时经济已经完全趋于崩溃。
由于连年战争的消耗,日本经济也彻底陷入了窘境,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1937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为14%,而到了1945年这个数值达到了惊人的99%,那就是完全不顾老百姓死活了。即便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也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无止境增加税收和在海外殖民地进行残酷掠夺来维持,而前两者到1945年已处于枯竭状态,并且随着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不断推进,海外殖民地也没剩什么了,即便有点什么也运不回来。
旧日元的通货膨胀率,到1945年已经飚升到1937年的350倍以上!日本的普通百姓基本快活不下去,成人每天的食物配给量,包括薯类等代用品在内,也不超过250克,日本政府不得不下令,挖掘一切自然界可以食用的东西,所有小学生接到了必须在年内收集500万担橡树子的任务。所以,当时的日本已经出现了相当范围的反战思潮,跟1931年和1937年的情况截然不同,稍有头脑的文官武将,都知道这场仗打不下去了。
三、美军的大轰炸基本摧毁了日本的工业能力。
美军的跳岛战术是非常成功的,夺取来的海空军基地位置越来越迫近日本本土,从1945年2月起,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空军基地,就可以出动B29重型轰炸机,对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和名古屋等城市进行高空密集轰炸,由于日本的制空权基本丧失,那只有干挨炸的份。从3月起美军又推出“李梅火攻”,轰炸机实施低空投掷燃烧弹,把日本若干大城市变成一片火海。比如5月23日,美军一次出动562架轰炸机空袭东京,几乎把这个城市的工业区、政府办公区和港口区炸成了一片废墟。
仅仅五个月时间,美国人在日本上空扔下了16万吨的炸弹和燃烧弹,主要目标就是日本的军事工业,其中炼油能力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能力下降75%,军用电子设备生产能力下降70%,有600多家日本军工企业遭到毁灭性轰炸。如果美军继续轰炸下去,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不剩什么了,而丧失了大部分工业能力后,一个国家的军队是支撑不了多久的,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连军统的经济专家都可以判断出来,日本人绝对撑不过1945年底。
四、日本的陆海军已经是外强中干的状态。
尽管经过不断的扩充,日本陆海军到1945年达到了600多万人的规模,但是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厉害,质量反而大不如前,因为打仗不是简单的数人头,因为日军有经验的士兵伤亡殆尽,这600多万人就是个架子。并且随着本土情况的不断恶化,这几百万军队很快将面临枪无弹、车没油、飞机上不了天、坦克开不动的局面。为什么苏军击溃70多万关东军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东北全境上空已经没有了日军作战飞机的踪影,缺机又缺油,地面部队只有被追着揍的份。
其实日本高层对此心知肚明,参谋本部在研究1945年作战要旨时报告说:“大本营陆海当局从年初起,连日反复讨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昭和二十年初秋之前,必须在本土动员多达240万的庞大部队,还必须从大陆方面抽调大量的兵力和军需用品转用于本土,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做好准备。然而在空袭日趋激烈、海空实力已经丧失和国力迅速衰微的情况下,要完成这项任务的确极为困难”。
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的综合国力到了1945年下降到谷底了,而战争拼得就是综合国力。
那么日本为什么还撑着不投降呢?主要还是部分军人的狂热和政府的面子问题,狂热是指一些极端法西斯分子明知不可为,也要搞“一亿人玉碎”,那就是把日本拼光了也在所不惜(其实这个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属于盲目的疯狂。所谓面子,是日本政府企图在盟军尚未登陆日本本土的情况下,求得“保留政体的停战”,也就是不能无条件投降,否则就是任人宰割搞不好就得“亡国灭种”,所以还想在军事和外交上垂死挣扎一番,以使盟国按它们的想法来实现谈判和停战。
因此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接受,幻想通过苏联以及中立国的外交斡旋,以及摆出本土决战的架势,让美军望而怯步。实际上,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美国无论付出多大的伤亡,都必须会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这是政治家们的唯一选择,有没有原子弹都不影响这个结局,所以日本人的幻想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那么原子弹的作用是什么呢?它是加速日本投降的“催化剂”,那就是在日本军政高层犹豫不决、还存有一点点幻想的情况下,给日本人当头棒喝:再不无条件投降东瀛列岛就会回到石器时代。不妨可以这样总结,到1945年日本的败局已定,投降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疯狂的陆军高层又绑架政府不许无条件投降,而苏军消灭关东军和美国人扔大杀器,终于让日本军政高层清醒了一些,尤其是皇宫里面的那个家伙。
而美国人也适时调整了政策,承诺保证日本皇室的安全,于是在裕仁的力主下,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某种意义上,这个承诺其实比原子弹还管用一些。
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二战日本投降,当然不是原子弹的作用了。这,只不过是美国自己宣传的战绩。在他们那里,似乎自己才是二战中的最主要力量。其实,谁都知道他们才是二战中,真正的投机家、生意人。
二战末期,日本面临就是投降一条道路。只是怎么投降?主要向谁投降?日本政界是希望尽早投降,并且主要向美国投降。在他们看来,美国可以保证他们国体平安,而不会如同苏联那样,被其“残暴”肢解和灭掉。但日本军界仍然是坚定战争到底的一派,认定不经过几场硬战,是不可能形成真正有利日本的投降局面。用他们自己的话是停战,不是投降。他们希望,日本本国大本营迁移到我国东北腹地,地方他们都选定好了,通化地带。因为东北地域和日本相比,十分宽广,有较大的战略回旋空间。通化地区处于中间地带,又是山区为主,便于隐蔽、防守。但在苏军凌厉攻势下,一线防线几乎瞬间全部陷落,日本军方也已经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底牌了。同时,美军陆续扔下两颗原子弹后,全面投降才成为定局。
假如苏军第一波攻势被日军成功瓦解。那么日本肯定不会马上投降,最低困兽犹斗几个月没有问题。那时,美国已经没有原子弹可扔,而攻击日本本土又十分艰难,他们自己处境将很尴尬。那样情形下,他们也就无法吹嘘自己的战绩了。在东北防线崩溃后,日军最后稻草失去了,他们也不得不接受投降于美国的路子。最后,美帝是捡到一个大便宜,自己独占了整个日本。
原子弹在二战后期使用后,被美国各界吹的神乎其神,似乎真的有扭转乾坤的战神作用。其实,不过是战争期间急于试验,主要轰炸的是平民及其设施的残暴行动,有什么好吹牛、自豪的呢?当然,从此后美国到处炫耀原子弹、核武器,似乎只要自己调动些,天下就是自己的。但如今二战已经过去七八十年,各种战争也经历很多,有一次是通过原子弹、核武器摆平的吗?说穿了,还是纸老虎,威吓胆小的人罢了。所以我们始终相信这样的真理,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美国不管哪 届政府,奉行什么主义,只要仍然如今这样,推行唯自己利益的霸权主义而发动战争,都是没有好下场,注定失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