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谈秦说汉(354)
历史上秦国有六代秦王,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最后一个秦王就是嬴政,后来自称为始皇帝。其中最有作为的秦王应该是秦昭襄王嬴稷,这老头寿命特别长,大杀四方让列国怀疑人生。
对秦国的历史进程影响比较突出的君主,还有非子、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国正是在这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下,才有后来的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
- 非子
非子是三皇五帝之颛顼帝的后裔,居住在犬丘,喜欢养马和其他的牲口,为周孝王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马匹大量地繁殖。于是,周孝王将部分属于王室的土地秦邑赐给非子。从此,秦人也算是有了封地秦邑。
因为非子只是替天子养马的工人,是个技术工种,没进入周朝的管理人员序列,所以非子虽有封地但无爵位,而且秦邑的封地只有不足五十里见方,史书上称之为天子的附庸。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位。
- 秦襄公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与西戎作战而死,其子嬴开继位,也就是秦襄公。原本由其兄世父继君位,但世父一心想为父亲报仇,与西戎人作战,便把君位让给嬴开。当时,周王室因褒姒之烽火戏诸侯,发生了镐京之乱,周幽王被西戎人杀于骊山下。
申王后之子宜臼继位,也就是周平王。为躲避西戎之祸,周平王决定迁都到洛邑。秦襄公率军护从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赐予其岐山以西的土地。其实,当时岐山以西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西戎人占领,周平王也就给秦襄公填了一张空头支票。
秦襄公与西戎人经过数年血战,土地得到成倍的扩张以后,于是迁都汧邑,也就是现在的陇西县。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去世,葬于西陲,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襄公最大的成就是获得了正式的列侯之位,并在汧邑建立新都城。
- 秦穆公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嬴任好继位。经过秦国数代人的努力,秦国的领土已经很大了,秦穆公在位期间,渡过黄河占领了大行山以西的茅津,消灭滑国、梁国、芮国,关中之地尽归秦土。同时,发兵千里之外进远征郑国,具备东出之扩张能力。
秦穆公重用贤人不讲究出身,用五张羊皮从宛地换回奴隶百里奚封为五羖大夫。又依百里奚之言,从宋国迎来了蹇叔封为上大夫。从西戎部落里得到了由余,还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在贤人的辅佐下打败西戎,辟地千里,成为春秋之霸。
秦穆公为加强国家外交关系进行政治联姻,娶了晋献公的大儿女穆姬为妻;又将女儿怀嬴嫁给晋献公之孙、晋惠公夷吾之子公子圉,也就是晋怀公;后来又改嫁给晋献公之子重耳,也就是晋文公。关系看起来真有点乱,历史上称为“秦晋之好”。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秦穆公最大的成就,是“关中之地尽归秦土地”与“称霸西戎”,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春秋称霸的诸侯。
- 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嬴渠梁继位。自秦穆公到秦孝公时期,秦国因地处于西部,不利于参加中原的盟会,被视之为狄夷,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同期的魏国实施了“李悝变法”、楚国实施了“吴起变法”、韩国也推动了“申不害变法”而强大。
于是,秦孝公也重用了卫国人公孙鞅而发动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精髓是奖励织耕、奖励军功。也就是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同时又废除井田制、开通阡陌,将部分王公贵族的土地收归国家,租给百姓耕种,百姓向国家上交一定比例的租赋。
建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废除旧有的爵位世袭制,规定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杀敌数量来获取爵位。商鞅变法开始时推行相当困难,数年之后,成效显露出来了,国库充盈,国人尚武,军队所向披靡。可以说,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室举鼎身亡,其弟嬴稷在穰侯魏冉的支持下继位为王,也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继承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数代积累下来的综合强盛国力,一生致力于南征北战,在位五十六年,秦军东出征伐近百余次。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派向寿伐韩,占领了武始,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武安市南。同时,又派左更白起攻打新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伊川县西南。次年,左更白起率军在伊阙攻打公孙喜领导的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公孙喜,占领了五座城,韩、魏军队从此精锐尽失,史称伊阙之战。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派大将司马错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占领了楚国的黔中郡。次年,又派大良造白起率军伐楚,占领了鄢城、邓城。公元前279年,大良造白起又占领楚都郢城,将设为南郡。还一把火烧了楚夷陵,楚王被迫迁都到陈地,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史称鄢郢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因韩国的上党之争,引发了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派武安君白起率军大破赵军于长平,四十万降卒全部被杀。次年,韩国献出垣雍,赵国亦同意割让六个城邑,秦军方撤回,自此中原强国赵国国力大伤,史称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发动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的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的主要精锐,又合纵五国伐齐,使中国诸国国力严重衰减,为后世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秦国四面有高山隔阻,北有萧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秦军据四大关隘而守,关中安全无虞。而关中土地肥沃,又占有巴、蜀、汉中的沃野千里,粮食充足。而秦昭襄依靠国内充盈的粮食储备,不惧列国与之消耗国力。
同时,秦昭襄王又依范雎之策,确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军东出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公元前251年,76岁的秦昭襄王终于死了,这个在秦国执政最久的一代君王,若活多几年,估计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了。
- 写在最后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秦国各代人数百年努力的结果。从非子养马有功被封于秦邑开始,到秦襄公护送平王东周而获封诸侯,再到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霸主之一。虽然此后曾经有段时间没落,但到了秦献公时期,又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秦孝公因推动了商鞅变法,让秦国再次成为霸主。
秦孝公之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的南征北战,得到了粮食高产的天府之地,综合国力与军队战斗力更加增强,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基本上是大杀四方了。而经过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的征伐,六国已经疲惫、苟延残喘。
虽秦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无所作为,秦庄襄王在位三年之后,秦国的指挥棒交到了年轻有为的强人嬴政手里。嬴政在数代先人的积淀的基础上,励精图治、率军东出,十年磨一剑,荡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大秦王朝。
2020/12/27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秦国一共有6位秦王,分别是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以及秦始皇嬴政。
这里面成绩最好的,肯定是嬴政了,因为人家把一统六国的满分试卷交上去以后,老祖宗们都闭嘴了,心里都念叨着:还是这个瓜娃子给力啊!我们生前尽知道吃喝玩乐了!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秦庄襄王嬴子楚正拉着吕不韦,想要打架,为啥?因为他们搞不清楚嬴政到底是谁的儿子。
最淡定的还属秦昭襄王嬴稷,为啥?因为他自认为秦始皇能够有如此出色的成绩,全靠自己给他买了学区房,送到了好学校培养。毕竟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把六国中的五国都给打残了,这成绩里有他的一部分功劳。
不过要论最高兴的,当然还要属秦惠文王嬴驷了。因为嬴驷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也就是说秦国的王业是他这儿创建的。
所以我认为,除了秦始皇以外,成绩最好的,应该是秦昭襄王嬴稷。但是对秦国功绩最大的,应该是秦惠文王嬴驷。
一、嬴稷扫荡天下,差点提前完成帝业。秦惠文王死后,本来是秦武王嬴荡继位,可是嬴荡不给力啊,举大鼎把自己给砸死了。这就轮到了他的小弟弟嬴稷继位。
按理说,嬴稷上台的时候,也已经19岁,是可以亲政的了。是他的老妈芈八子死活不让,从此开启了芈八子执政的41年光景。
一直到嬴稷60岁的时候,芈八子才被他赶下台,从此嬴稷正式亲政了。此后亲政的15年里,嬴稷大杀四方,任用白起,打得诸侯们嗷嗷直叫。
最惹人注目的,便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开始的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为了上党之地,长期对峙。结果赵国把廉颇换成了赵括,而秦国也把王龁换成了白起。
最终白起在这里大败赵军,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几乎将赵国的有生力量全都给灭了。从此赵国再也无力和秦国一较高下。
此后秦国又各种欺负韩国、赵国、魏国,没人再敢跟秦国叫板。但是在秦昭襄王晚年,这场考试即将抵达终点的时候,他却掉链子了。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於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史记》
由于魏无忌窃符救赵,所以秦昭襄王没能灭了赵国。不光如此,他还因为听信了范雎的谗言,杀掉了名将白起。
晚年的秦昭襄王,遭遇了诸侯们的联合围攻,对方一路打到函谷关下,他这辈子辛苦打下的基业,差点毁于一旦。所以说由于秦昭襄王晚年掉链子,导致成绩优异的他,在收尾时出了差错。
二、秦惠文王嬴驷,开创了秦国的王业。秦惠文王的父亲是秦孝公,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所以才有了后来强大的秦国。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嬴驷,便在贵族们的怂恿下,杀掉了商鞅。
按照道理,秦惠文王如此痛恨商鞅,是绝对不会再实行商鞅变法了。可是事情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商鞅变法依旧在秦国实行,因为秦惠文王知道,这是强国之道。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索隐名驷。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正义为,于伪反。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贵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史记》
秦惠文王坚持变法,所以秦国的综合实力蒸蒸日上。这个时候秦惠文王出兵攻魏国,一举拿下了河西之地。此后又从魏国手里陆续拿下了河东汾阳、皮氏、焦、曲沃、蒲阳、上郡15县,从此以后,秦国不仅手握黄河以西的地盘,还在黄河以东建立了根据地。
这么一来秦惠文王便有了称王的基础,所以在他上台的14年后,便开始称王。秦国王业正式建立了。
由于秦国莫名其妙强大了起来,所以山东六国都很不服气。一直被秦国欺负的魏国,便联合起了赵韩燕楚四国一起攻打秦国。
结果秦惠文王派遣樗里疾在修鱼,将五国联军一举击败,并且斩杀了8万人。此后秦惠文王又任用司马错攻占了蜀地,扩大了秦国的军事后方。这个时候的秦国,不仅击败了山东吴国,而且还占领了蜀地,成为了诸侯中最强大的一个。
犀首联合六国对抗秦国的时候,秦惠文王又果断采用了张仪的连横对策,各个击破,瓦解了六国联盟,
三、秦惠文王迫使义渠称臣,占据了大片牧场,这很重要!秦国一统六国,骑兵和战车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秦国哪来的那么多战马呢?其实这还真的要多亏秦惠文王。
当时秦惠文王虽然灭了蜀国,可是秦国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义渠。义渠国一直在陕西北部、甘肃宁夏等地游走,他们主要依靠骑兵南下抢劫,所以秦国很难应对。
所以如果秦国打算东出,就必须要解决义渠的问题。而且秦国缺少战马,如果征服了义渠,就能够获得大量战马资源。
所以在公孙衍的建议下,秦惠文王不再欺负魏国,转而开始针对义渠。秦国对付义渠,主要采用烧荒的办法,把荒地上的草都烧光了,义渠的战马就没东西吃了,也就不能长途奔袭了。
等到义渠国发生内乱以后,秦惠文王果断出手,派大军平定了义渠。此后秦国在义渠设县,让义渠称臣。
这一行为对秦国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从此以后秦国便有了大片牧场,也就有了战马资源。为此后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结:所以我觉得还是秦惠文王成绩最好。攻占河西之地,灭蜀国,使得秦国扩张了领土,又有了大量粮食产地。攻占义渠,使得秦国有了圈养战马的基地。
这些都是秦昭襄王欺负六国、秦始皇荡平六国的坚实基础。所以除了秦始皇以外,我觉得真正对秦国有巨大贡献的,还要属秦惠文王。
参考资料:《史记》
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把战国时期诸位秦王对秦国的功劳列举如下,诸君各自评判。
1、秦献公嬴师隰,在位24年秦灵公之子,因宗室之乱10岁流亡魏国,此后在外流亡近30年。
他在魏国亲历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看着魏国逐渐强大,而此时的秦国国内政局混乱,秦简公夺位,秦出公被杀,河西之地也被魏国占领。彼时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
秦献公回国继位,拨乱反正,稳定政局,扩大生产,数次对魏发动战争,欲收回河西之地,未能成功,他让秦国回复到正确道路之上。
2、秦孝公嬴渠梁,在位24年秦献公之子,继位后励精图治,发布《求贤令》,引得商鞅入秦。
在位期间,顶住一切压力,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前后两次变法,改变了秦国的社会面貌,原来落后腐朽的边陲小国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秦孝公和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
3、秦惠文王嬴驷,在位28年秦孝公之子,第一位称王的秦王。
虽然杀了商鞅,但是他还是顶住宗族压力,继续施行商君之法,保住了秦国强大的本源。
嬴驷拥有雄心壮志,他任用张仪为相,频繁插手关东之事,伺机东出。
秦魏百年河西之争,终于由嬴驷宣布秦国获胜,秦国获得了东出的根据地。
嬴驷派遣司马错攻灭巴国、蜀国,为秦国获得了大粮仓,此后秦国东出再无粮草之忧。
嬴驷还削弱了秦国后方的义渠,义渠称臣,为后来秦昭襄王彻底抹掉义渠奠定基础。
秦惠文王定下了秦国东出的战略方向。
4、秦武王嬴荡,在位3年秦惠文王之子,勇猛好战,继位之后便欲问鼎中原,平定了蜀乱,攻下韩国宜阳,却在洛阳举鼎而亡,在位3年多并没有太多机会表现。
5、秦昭襄王嬴稷,在位56年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在位时间最长。
伊阙之战,全歼韩魏24万联军;
五国攻齐,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打得齐国只剩即墨、莒两座城池;
鄢郢之战,攻破楚国陪都鄢城,都城郢城,掘楚国王陵,杀军民百万;
华阳之战,灭赵魏联军15万人;
长平之战,灭赵国军队45万人;
杀义渠王,在义渠故地设郡县;
攻灭西周,将象征天下的九鼎搬回咸阳。
以上是秦昭襄王时期针对六国的重大军事行动,小规模的数不胜数。
秦昭襄王削弱了六国势力,为秦国统一六国扫平道路。
7、秦孝文王嬴柱,正式在位3天秦昭襄王之子,由于老爹超长待机,等到他继位的时候已经54岁了,由于在位时间太短,不做赘述。
8、秦庄襄王嬴异人,在位时间3年秦孝文王之子,因为吕不韦的运作,成为华阳夫人义子之后成功上位。
在位时间不长,仅有的功绩是灭亡西周国,周王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9、秦始皇嬴政,在位38年秦庄襄王之子,年少继位,吕不韦掌权,亲政之后平定嫪毐之乱,驱逐吕不韦,重用李斯,开始了统一六国之旅。
秦王十七年,秦国灭韩国;
秦王十八年,秦国灭赵国;
秦王二十二年,秦国灭魏国;
秦王二十五年,秦国灭楚国、燕国;
秦王二十六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
自献公始,共9位秦王,谁最有作为?个人排序秦始皇、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秦孝公、秦献公。
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秦国历史上共有六位秦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嬴政一统天下是在前六世打下的基础下才成功的,这六世就是秦始皇之前的五位秦王,加上一个秦孝公。在秦王中除了秦始皇外,最有作为的就要数秦昭襄王嬴稷了,他奠定了秦朝一统的基础。
秦惠文王嬴驷嬴驷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嬴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他统治时期,文有张仪,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嬴华、魏章等,开疆拓土,奠定了秦国的霸业。
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秦国国力大增。嬴驷即位后,虽然处死了商鞅,但变法依然进行了下去。嬴驷无疑是个有雄心的君主,他不拘一格任用了大量能臣,而对张仪的重用是他人生中的一个亮点。张仪是鬼谷子的弟子,精通纵横捭阖之术,一怒而诸侯惧,他创连横破合纵,游说六国入秦,瓦解了六国联盟。张仪的连横对秦国有着太重要的作用,秦国收到了切实的利益。
在武将上,嬴驷既能任用宗室樗里子、嬴华,又能任用出身他国的公孙衍、魏章。在一系列的战争中,秦国吞并了魏国的河西之地,伐灭了蜀国,占据了楚地汉中,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疆土大增,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嬴驷在位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他本来会有更大的作为的,但壮年就去世了。
秦武王嬴荡嬴荡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是一个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向。
嬴荡在位期间,驱逐了张仪,设置了丞相,甘茂、樗里疾分别为左右丞相。在外交上,联合越国限制楚国,结盟魏国;军事上攻克韩国宜阳,夺取武遂,平定蜀乱,攻打义渠;经济上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嬴荡是很有作为的一个君王,他驱逐张仪也是有原因的,张仪外交策略虽强,但声誉很差,各国都想杀他,并逐步恢复了合纵,驱逐他是当时的政治原因。
嬴荡在位仅四年,就作出了不俗的表现,他本来是有机会成为一代雄主的。可惜,嬴荡早早就去世了,死的比较奇葩。嬴荡天生神力,喜欢喜欢举重、角戏等力气活动,招揽了很多大力士,最终他因为争强好胜与孟说比赛举鼎被砸伤,重伤而死。
秦昭襄王嬴稷嬴稷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的异母兄弟。嬴稷在位56年,是秦国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在历史上也是时间较长的君主。嬴稷在位期间,重用范雎、白起等人,秦国疆域大增,就是相比于秦始皇也丝毫不逊色。
秦武王举鼎身死后,秦国因王权陷入内争。当时嬴稷还在燕国当人质,也没人拥护他,是赵武灵王插手秦国政事非要立他为秦王,迫于赵国的压力,秦国才不得已立他为王。赵武灵王虽然在赵国的继承人上没做好,却给燕国立了燕昭王,秦国立了秦昭王。嬴稷回到秦国,很多大臣都反对立他为君王,他在舅舅魏冉等人的支持下才成为秦王。
嬴稷即位的时候还年少,母亲宣太后听政,舅舅魏冉为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在嬴稷统治的前三十年中,穰侯魏冉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物。魏冉独揽大权,提拔了白起,大败韩魏,获得了三晋、楚大片领土,战功赫赫,为秦国的一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范雎入秦后,自荐于秦昭王,受到了重用。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先灭离的最近的韩赵,稳住楚魏,笼络离的最远的燕齐。同时,范雎提醒嬴稷秦国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嬴稷就废除了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了擅权的穰侯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此后,秦国积极推行远交近攻,这个策略破坏了六国合纵,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秦昭王时期最有名的大将就是白起了,一生从无一败。自魏冉提拔白起,白起担任秦将30年,伊阙之战大破魏韩,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为秦国攻城略地立下了重大功劳。秦昭王在位期间还灭亡了东周、西周,消灭了义渠,巩固了巴蜀,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周灭亡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已经表明了秦国一统天下,消灭六国的决心。赵、楚、韩、魏几次大败,元气大伤,秦国一统天下已是时间问题。
秦孝文王嬴柱嬴柱是秦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君王。在这三天中,嬴柱最大的成就就是下令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族亲属。
秦庄襄王嬴子楚赢子楚也叫异人,是秦孝文王嬴柱的儿子,秦始皇的父亲。
早年的异人一直在赵国都城邯郸当人质,由于秦国几次攻打赵国,异人很落魄。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时,遇见了异人,认为奇货可居,要做一笔大买卖,就结交了异人,达成合议。吕不韦去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太子嬴柱的夫人,但是没有儿子,吕不韦推动华阳夫人收下异人为嗣子。秦国再一次攻打赵国时,赵王想杀了异人,吕不韦密谋救出异人。异人跑回秦国后,被华阳夫人正式收为义子,改名为子楚,成为嬴柱的继承人。
秦昭襄王去世后,嬴柱即位,当了三天秦王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子楚在位期间,灭亡了东周残余势力,又派蒙骜攻下了赵国、韩国大片土地。自邯郸之战后,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一直在赵国,秦国趁此机会一直攻打魏国。魏王请回信陵君后,信陵君带领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一举追到函谷关。子楚在位时间只有三年,没能改变这次惨败,也没有实质性发展,最大的成就就是灭了东周国残余势力,占了三晋一些土地。
秦国一统天下,最重要的三个时间段就是秦孝公时代、秦昭王时代、秦王政时代,除了秦始皇,最有作为的就是秦孝公、秦昭王了,这两位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秦孝公并没有称王,除秦始皇外,最有作为的秦王就是秦昭王嬴稷了。
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花不尽第18条回答。
秦国的王,超过一半都是水货。
一号水货,秦三世子婴,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称秦王。他最大的作为就是除掉赵高。他所面临的局面,也许没人能翻盘,这就是命。
二号水货,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三天就嗝儿屁了。他最大的功劳可能就是把王位传给了儿孙,否则也没秦始皇什么事了。主要是老子太能活了,这也是命。
三号水货,秦庄襄王嬴子楚,也叫嬴异人,在位三年,最大的功劳是生了个儿子嬴政,还成全了吕不韦。
四号水货,秦武王嬴荡,在位四年,举鼎而亡,死时才23岁。本来是可以建立一番功业的,可惜年少成名,太飘了,最后便宜了弟弟。
后面三位那是实打实的大牛人。
一号牛人,当然是始皇帝嬴政。他的功绩彪炳史册,不用多说。没有他,我们以前不会大国,以后也无法成为大国。
二号牛人,秦昭襄王嬴稷。这哥们在位56年,论在位时间,甭说秦国历史,就是整个中华历史都能排到前几位。他在位期间,文有范睢,武有白起,实行远交近攻策略。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灭东周都发生在他当政期间。其杀人最多,占地最大,可以说是吊打了所有周边国家。
三号牛人,秦惠文王嬴驷。这哥们十九岁即位,在位27年,是第一位称王的秦国君主。他在位期间,文有张仪,武有司马错,实行合纵连横的策略。这哥们车裂了商鞅,干翻了老氏族,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其功绩不在任何人之下。
这么一看,除了秦始皇,要论谁最有作为。只有秦昭襄王嬴稷和秦惠文王嬴驷可以一较高下。谈论一个人的功绩,除了自身的成就,还应该看看他们的对手。
先说秦惠文王嬴驷,这哥们少年时期被流放,老子秦孝公快死了才被叫回来。他即位时,内有权臣商鞅功高盖主,老氏族时刻想着复辟,几乎没有自己的势力。外就更难了,西有义渠作乱,东边个个是强国,还几次联合攻秦,时刻想灭了秦国,最后一个个全被他干趴下了。就是这样的开局,还能够创建如此功业,实在是不简单。
再说秦昭襄王嬴稷,这哥们儿也被流放过,是到赵国做人质。但是他运气好,人质没当几天,秦武王嬴荡作死,连个儿子都没有,王位白白送给他了。即位早期由舅舅魏冉和老娘秦宣太后主政,当了几十年的傀儡秦王。直到启用范睢,才拿回实权。这个时候,内部没人敢闹事,外部早就平了义渠,收了巴蜀,打垮了韩魏。而齐楚又不爱搞事,真正的对手只有赵国一个。要是活的不够久,怕是做不出什么功业了。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发现除了秦始皇,最有作为的就只剩秦惠文王嬴驷了。
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除了秦始皇之外,秦国600多年的时间,30多代君王他们大部分都是明君,若是说最有作为的,肯定是秦襄公、秦穆公和秦孝公了(这是除了秦始皇之外的)!
为何是他们三个人呢?
秦襄公立国、秦穆公定国、秦孝公把秦国发扬光大了。具体他们有什么作为,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
秦襄公正是被周天子封为了诸侯王
我们都知道周幽王宠为逗褒姒一笑,利用烽火台调戏诸侯王的故事。他三番五次戏弄诸侯王,诸侯王都不信任他了。
到了犬戎族真的来侵犯周幽王的时候,他再次点燃烽火台召唤诸侯来救,这个时候就没有人相信了。可以说大部分诸侯王都是没有来救他的。
结果导致了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虏。之后,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为把都城迁到洛阳,东周就开始了。
那么,这和秦襄公有什么关系呢?
周幽王被犬戎进攻的时候,秦襄公有来救驾。周平王念在他有功的分上,就封了他为公,也就是说秦国是在东周的时候,才开始和燕国、齐国、晋国等周天子封的老牌国家平起平坐的。
同时,周平王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把犬戎占领的一部分地区,给到了秦襄王。
周幽王的意思就是说,若是秦襄公想要拥有自己的地盘,就必须要去攻打犬戎族,把他们赶出去,他们的地盘就是你的了。
不管怎么说,秦襄公有了自己的地盘(尽管当时被其它人占领),有了官方认可的头衔。这个时候只要他不怕死,就可以开疆拓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不过,很遗憾的是,秦襄公时期他们打不过犬戎,一直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封地,不仅仅是他这一代,之后经历87年8位君王,秦文公、秦靖公、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他们都没有实际的领地。
到了秦穆公之后,秦穆公就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领地,而且开辟土地达千里。
秦穆公定国,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是秦国第一个重视人才的君王,我们都听说过百里奚这个人,他就是秦穆公用了五张羊皮换来的。
百里奚帮助秦穆公打败了晋国,让秦穆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
秦穆公时期,他最大的对手就是西戎,秦国想要争夺地盘开疆拓土,必须要把强大的西戎给打败,要如何打败强大的西戎呢?
西戎有一个叫由于的人,他到秦国来拜访,秦穆公和他谈论了一番,觉得这个人是一个人才,想要留住他。
但是,由于怎么可能是秦穆公能够留下来的。当时的秦国根本没有办法和西戎相比。
秦穆公和谋士商量,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尽量让由于在秦国待一段时间,这样我们用美女去贿赂西戎的首领。
只要西戎的首领上套了,堕落了,由于回国后看到西戎没有希望了,他就会乖乖地来秦国侍奉秦孝公的。
之后,秦穆公就是这样执行的。
等几个月过后,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由于放回去了,由于回去之后,发现首领只知道享受,沉迷于酒色,不怎么治理国家了。他不管怎么劝谏,也没有任何用。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失望的离开了西戎。
离开西戎之后,他就投奔了秦穆公,秦穆公利用由于对西戎的熟悉度,制定攻打西戎的计划。最后他们彻底打败西戎,占领西戎的地盘。
同时,西戎被灭之后,秦穆公还灭了周围的昆戎、绵诸、翟、义渠、乌氏、朐衍等地之戎,开拓的土地有上千里之遥。
秦国混的终于像样了,再和晋国、齐国等国家开会的时候,也可以坐着了。
这都是穆公取得的成就。
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使秦国一家独大
秦孝公时期的事情,我们都比较熟悉,因为秦孝公用了一个叫商鞅的人,让他在秦国实行了变法。
商鞅的变法是十分的彻底的,他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最终让秦国的士兵,变成了虎狼之师。
杀人是可以记军工的,种地也是可以记功的......
秦国实行变法之后,逐渐的强大了起来,秦国的士兵在商鞅的带领下,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本来秦穆公变法之前,魏国最为强大。
但是,变法之后商鞅带领秦国的军队,打的魏国从安邑迁都到了大梁。这个时候最为强大的魏国,都被秦国给击败了,就不用说其它的国家了。
秦孝公时期的秦国,已经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秦孝公的儿子是就是秦惠文王,他一上台就把商鞅给杀了,但是,商鞅的变法已经深入人心了,这个时候商鞅被杀,对秦国也没有影响了。
六国意识到秦国的强大,开始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国用了张仪连横的计策破了苏秦的合纵。
秦国继续遥遥领先!
秦惠文王的儿子是秦武王,但是,秦武王当了三年多的国君,因为举鼎被砸死了。之后就是他的弟弟秦昭襄王时代。
秦昭襄王时期,他让白起和赵国打了长平之战,差点把赵国给灭了。打了魏国和楚国,秦国达到了有一个新的高峰。
秦昭襄王的儿子就是异人的爹安国君,安国君当了三天的秦王就驾崩了。之后就是异人当了秦王,三年之后异人驾崩,就这样嬴政秦始皇的时代了。
所以说要说最有作为的秦国国君,他们就是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和秦始皇。
参考资料:《史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