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有些朝代是人们不太愿意提及的,比如宋朝和清朝末年,为何不愿意提及呢?主要就是这些朝代充满了屈辱,让人看了之后内心十分忧郁且感觉到耻辱,偌大一个中国,为何就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呢?说白了其实还是因为权力。
毫无疑问,清朝晚期是如此,宋朝更是如此,尤其是南宋的赵构,更是把这一切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为了自己的权力,宁愿牺牲岳飞等大将,来达到暂时的自我利益最大化,但也就是这样的举动,不仅没有了岳飞,最后还被蒙古灭了。
有人在研究赵构灭岳飞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明明赵构都已经把岳飞灭了,为何金兀术还不趁机加快速度灭了南宋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接下来我就结合当时实际情况与你一起分析一番。
岳飞的去世自从金人攻入北宋都城,将宋徽宗与宋钦宗二人俘虏之后,北宋就算是彻底灭亡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虽然金人俘虏了宋徽宗父子二人,却遗漏了宋徽宗的另外一个儿子赵构,赵构趁机捡了一个便宜,在诸位大臣的支持下建立了南宋政权。
其实南宋政权建立初期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灭掉金人,救回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从而一雪靖康之耻,然而这个政权建立不久,就出现了一些分歧,具体分歧是什么呢?也就是关于是否继续攻打金人的争议,当时南宋内部划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派系就是以赵构和秦桧等人为代表的求和派,另外一个派系则是以岳飞的岳家军和名将韩世忠等人为代表的主战派。
当时的主战派立场十分鲜明,就是继续完成南宋建立初期的夙愿,灭了金国救回宋徽宗与宋钦宗,雪靖康之耻的屈辱,要不然苟活于世显得没有任何意义。或许在很多朝代都会有这样的纠结,武将总是要多一些血性,容不得屈辱,而文官则更多是贪生怕死,比如明朝后期的东林党恰似南宋此时的秦桧等人。
当然秦桧之所以能够如此义无反顾坚持求和,一方面是他在暗地里与金人有来往,另外一方面是他更加明白皇帝赵构的想法,在赵构的内心深处,也是不愿意去灭掉金国的,为何这么说呢?
当初被俘虏的赵构母亲,在金国遭受屈辱之后,赵构就通过一些议和去把母亲弄回来了,可是自己的父亲宋徽宗和兄弟宋钦宗,一直托人回来求情,发誓回来之后不会和赵构争夺皇位,赵构依旧无动于衷,没有去拯救两人。
这些举动秦桧都看在眼里,他明白其实赵构才是最不愿意灭掉金国,尤其是不愿意去接回宋徽宗与宋钦宗,因为一旦两人回来,南宋的皇帝该谁当呢?恐怕这将会是一个难题,自己的皇位是否还能保得住呢?
想来想去,赵构最终的决定就是与金国议和,这样一来自己不管宋徽宗与宋钦宗,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你岳飞能干,非要去灭金国,就先把你灭掉,免得影响自己的好事。自古以来,面对皇权,别说是委曲求全,就算是杀了老子与兄弟,都是很正常的,毕竟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
所以对于赵构的行为,我们不难以理解,岳飞的岳家军,就是毁在不清楚赵构内心的想法,从而才会遭遇这样的毒手。在权力面前,很多时候已经没有理智可言,要和赵构讲什么正义与否,完全是对牛弹琴。
为何金兀术不继续攻打南宋?金人当时的格局,其实与后来明末的后金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因为宋朝时期的金人,实际上并没有想要直接灭掉宋朝自己建立新政权的意思,他们骚扰宋朝,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一些金钱方面的利益。
北宋之所以被金人进攻,就是因为在议和的时候有一些扯皮,双方对利益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协议,所以金人直接就给北宋致命一击,但是金人的实力,其实是不足以战胜整个宋朝的。当时的宋朝除了有岳飞的岳家军之外,还有韩世忠等名将,可以说论整体军事实力,南宋不比金人差,当时北宋时期,金人能够突袭成功,完全是因为宋钦宗没有做好防守,对军事布局一窍不通,宋徽宗更是成天只知道吟诗作画,眼看北宋就要不行了,才迅速甩锅给自己儿子宋钦宗,宋钦宗简直有苦难言。
如今南宋军队与金人经过长时间的战争,金人也被岳飞和韩世忠等挫败多次,内心是对南宋有些害怕了,所以此时他们态度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强硬,只是因为赵构内心的小九九,加上秦桧的甜言蜜语,才让赵构最终决定不再继续与金人决战到底。
赵构的这一决定,对于金人而言,无非就是一个最大的喜讯,所以当金人得知赵构想要议和的时候,最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灭掉岳飞,这足以说明金人对岳飞已经十分惧怕,金人自己都说,要是岳飞不死,想必过不了几年,金国就要亡了。
从议和之后,金国得到南宋每年一大笔的金银财宝作为朝贡品,这明显就是天下最好的事情了,狐假虎威,靠着声势吓坏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还让对方俯首称臣,自己不赶快停止作死脚步,干嘛还要再破坏眼前的好事呢?
这就是金兀术不继续攻打南宋的第一个原因,自己实力已经不支持自己攻打南宋,金兀术心知肚明。而第二个原因就是金兀术有所顾虑,当时的蒙古已经虎视眈眈,要是金兀术继续与南宋发生战争,倘若南宋结合蒙古,直接灭掉自己,那不是功亏一篑了,可惜赵构当时就是没有想到这种办法,足以说明赵构这个皇帝确实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后来赵构的后人还是想到了联合蒙古灭掉金国,奈何南宋那个时候实力已经严重不行,在贪官污吏的不断侵蚀下,南宋一天不如一天,即使战胜了金人,接下来又要迎来蒙古人这个强大对手,不管怎样都是死,南宋最后终于毁于赵家皇室手上,成吉思汗打败南宋,建立元朝政权。
结语金兀术的雄才大略以及格局已经远远超过了赵构,因此金兀术能够通过不断骚扰,来促使南宋害怕而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还俯首称臣,但凡赵构有一些军事政治才能,他一定会发现,其实金兀术早已无力对抗南宋,只要稍微坚持一些,胜利就在远方啊,到那个时候,就算接回来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又能怎么样呢?自己一个成就霸业的皇帝,难道还会比不过两个丧家之犬?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正所谓:“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看南宋的下层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又是如何令金兀术忌惮而不敢攻宋的?
被宋军打怕了1140年,颍昌之战后,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因接连失利曾哀叹:“吾起北方以为,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就连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并派密使向岳飞请降。
当时,由于大河南北频传捷报,岳飞曾豪迈地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同年七月,金兀术再次在朱仙镇之战中遭遇大败,宋军距离汴京(开封)仅有四十五里。
连续大败之下,金国元气大伤,金兀术再也无力与宋军对战,并打算放弃汴京,渡河北逃。
原本,宋军将迎来乘胜追击的大好形势。然而,突然出现的一个小人物的一句话,却改变了宋金两国的历史走向,更是改变了岳飞的历史命运。
就在这时,北宋时的一个太学生却对金兀术:“太师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 金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回道:“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最痛恨的就是内奸,因为内奸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内部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结果,果应太学生所言。
接着,金兀术采纳了太学生之言,果断放弃撤离汴京的打算,并派出使者暗中告知南宋宰相秦桧,有求和之意,但提出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于是,秦桧大喜,认为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而要想达成主和的目的,就势必将岳飞的主战派打压下去。
随后,秦桧串通张俊、杨沂中以及谏官罗汝楫等人上奏宋高宗赵构:“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本就对兵威日隆的岳飞有所忌惮的赵构,便顺水推舟,降诏岳飞班师。为促使岳飞尽快班师,还曾在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班师诏金牌,而且诏旨严厉:“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无奈之下,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最终,岳飞只能放弃大好的北伐战略优势,班师而回,并于1142年1月27日被宋高宗下令“赐死”,时年仅39岁,而他在临死前只留下了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闻知岳飞死讯,金国大臣们“酌酒庆贺”,并表示:“和议自此坚矣!”虽然,金国大臣们都在为岳飞的死“酌酒庆贺”,其实是在为能够达成“和议”而高兴。
可以想象,连续大败之下的金国有多么的怕宋军,这才盼着和议,那还敢再去打南宋。因此,才有后人说,和平是打出来的。
忌惮成长起来的南宋军队南宋军队的第一次成长
1127年,自从金国灭亡北宋后,金国先后与南宋在黄天荡、富平、和尚原、两淮等地展开激战,虽互有胜负,但南宋的军队却在血与火的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
1130年秋天,刘琦、赵哲、吴玠等良将在富平之战中崭露头角。
1131年正月,在和尚原之战中,吴玠、吴璘俩兄弟英勇作战,一举击溃金军,并造成金军死伤过半,甚至吓得金兀术“剃其须髯而去”,这也是金兀术从军以来遭遇最惨重的一次失败。直到1141年,宋高宗下令吴氏兄弟退兵,金兀术这才不战而胜,并得以控制川陕一带。
特别是1130年的牛首山大捷。当时,金军北返火焚建康城时,岳飞在牛首山设伏,岳家军就地取石,垒筑工事,伏击金军,金军损失惨重,宋军取得大捷,并驱逐金军过江,顺势收复建康。此战,也是岳家军崭露头角的一战。
此战后,金兀术曾主张不再南下攻宋。虽然,金兀术不再主张南下攻宋,但并不代表南宋不想收复失地。
1134年,岳家军一举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并成为南宋连结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而岳家军在此战中也得到了再次的成长。
1136年,岳家军誓师北伐,一路由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一战攻克颍昌府,生擒伪齐守将薛亨,随建北伐首功;另一路由王贵、郝晸、董先、杨再兴等人统领,西取虢略、东下伊阳,并迅速席卷商州全境。此战中,一大批岳家军将领得到了迅速成长,并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期间,杨再兴等将率领的300骑,曾遭遇金兀术大军,虽全军覆没,却杀死金军2000多人,其中包括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等100余人,给金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此战后,宋战对于战胜金军的信心和自信,都有了空前的提升。
最终,金军感到与宋军对战并讨不到好,随于1139年签订金、宋和议。
但是,到了1140年,金兀术似乎忘记了当初在牛首山、和尚原等地遭遇的惨痛教训,并杀害了金朝主和派大臣完颜昌等人,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却是屡遭大败,反而使南宋军队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再次得到了成长,并再次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良将。
南宋军队的第二次成长1140年,在颍昌之战中,金兀术集结12万大军再次南下,结果遭遇大败,被岳家军杀死5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
特别是金兀术引以为傲的主力重骑“铁浮图”和轻骑“拐子马”,在正面对战岳云率领的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时,却被大量杀伤,曾令金兀术心惊不已。自此,宋军的士气再次空前提升。
期间,张宪、傅选又大败金将韩常,并顺利收复颍昌(今河南许昌)。随后,牛皋、徐庆与张宪会师,再次收复陈州,而中军统制王贵也接连攻下郑州和西京河南府(今洛阳)。
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则收复海州(今江苏东海县)、张俊部将王德又收复亳州。
可以说,此战也是南宋新星将领涌现的较多的一战,更是宋军队战力全面提升的一战。
随后,岳家军全线进击,对汴京形成包围之势。
同年7月18日,暴发朱仙镇之战,也是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战。
当天,张宪、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并将路上遭遇的数千金军骑兵杀的“横尸遍野”。同时,王贵则从颍昌府出兵,牛皋又率领左军进军。
这时,三路大军离汴京仅有45里,眼看就将对汴京形成合围,吓得金兀术打算渡河北逃,并大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惜,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岳飞却收到了班师的圣旨。
虽然,岳飞遭到杀害,但岳家军却保存完好,战力未减,就算金兀术再次南下,也同样讨不了好,更何况多数宋军在与金军的对战中,战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过,北方义军纷纷响应岳飞的抗金号召,也是金兀术不敢再次兴兵南下的一大因素。
担心后院失火岳飞为了收复北方失地,曾实施“连接河朔”策略长达10年之久,而北方民间各路抗金武装也已纷纷响应,如:河北的李宝、孙彦、梁兴、董荣等太行山区义军,还有河东等路组织的当地忠义民兵等,都将在金军后方配合岳家军作战。
因此,北方许多州县的民间抗金力量也是纷纷揭竿响应。在岳飞班师时,曹、怀、卫、孟等州都被义军攻克,而各地组织的忠义民兵也对金兀术盘踞的东京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
眼看,岳飞的十年布局将要全面开花,进而实现直捣黄龙府的梦想。
可惜,岳飞的背后却有个“猪队友”。岳飞这才在班师前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所以,当岳飞死后,金兀术有了精力全力清剿后方的叛乱,以防后院失火,这才没有多余精力南下攻宋。同时,岳飞死后,金兀术仅仅多活了6年,也没有多余的命再去攻宋。
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金朝灭北宋的时候太顺利了导致消化不良。后面又被宋军揍得拿人肉当军粮,还出现了“燕山以南,号令不行”的情况。连金人自己都说岳飞再多活几年,大金药丸。
哪怕怂如赵构,在知道岳飞北伐态势良好后都下了一道《暂止班师诏》让岳飞暂停班师,会合其他将领继续北伐,只是因为时间差,岳飞和其他宋军都已经撤军,战机已经错失,没起到作用。
所以金朝其实也打不动了,全靠扮猪吃虎装作自己还能打,再加上秦桧这种内奸投降派的配合才让赵构最终决定议和。
这种情况下金朝哪还有余力反攻倒算,还不如自己休养生息缓过来,还可以麻痹赵构,坐实秦桧的议和之功,让秦桧在宋的位置更稳。秦桧主政的时候安排贪财的庸将守边,把南宋的军队都养废了。
金要是有能力灭宋,还议什么和?赵匡胤同意李煜议和了没?又是谁让金没有能力灭宋的?
如果杀岳飞苟安是对的,等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的时候,赵构你倒是用岁币把金军砸回去啊。
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我是仁者厚德载物,我来回答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金兀术即金朝名将完颜宗弼,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在宋高宗赵构杀害岳飞以后,金兀术不是不敢进攻南宋,而是觉得灭亡南宋的时机不成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岳飞虽然遇害,但南宋还有众多抗金名将,比如韩世忠、张俊、刘錡、吴璘、杨沂中等都还健在,金兀术与南宋这些抗金名将多次交战,知道有这些抗金名将在,金朝很难灭亡南宋,但这些名将都是防守型将领,不像提出“直捣黄龙府”口号的岳飞那样对金朝威胁大,因此金兀术如果不主动进攻南宋,南宋这些抗金名将的能力就发挥不出来。
其次,金朝与南宋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方面付出了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代价,金朝方面付出了放回赵构母亲韦太后作为代价,而杀害岳飞是金兀术主动向赵构、秦桧提出的条件,金兀术是通过南宋亲金派宰相秦桧提出的条件,为了给秦桧面子,金兀术也不可能轻易撕毁绍兴和议。
第三,绍兴和议对金朝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南宋对金朝割地称臣纳贡,南宋皇帝赵构向金朝自称“臣构”,金朝不仅获得了土地钱物方面的好处,而且南宋名义上成为了金朝的附属国,金朝等于不费一兵一卒征服了南宋。
第四,南宋大投降派赵构、秦桧当政对金朝更加有利。如果金朝背信弃义撕毁和约,对南宋穷追猛打,宋高宗赵构很可能被迫传位给主战派宋孝宗,宰相秦桧独揽大权的地位也会被削弱,南宋主战派很可能占据上风,这对金朝非常不利。
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赵构不是一个窝囊废!很多人以为,赵构害怕岳飞迎接回徽宗和钦宗后,自己的皇帝位置不保因此杀死了岳飞,与金国议和。
实际上,这都是误会。赵构的本意并不想杀死岳飞,金国最初囚禁二位皇帝,想以此要挟宋朝,使国民丧失意志,臣服于金国,作为金国的附庸。没想到宋朝很快就推出赵构,并且空前团结,誓死抵抗,这一下让金国很是被动,无奈之下,金国只得改变主意。
金兀术对皇帝说:皇帝已经成鸡肋,留着无用,不如放回去,让他们自己干起来。我们好从中趋利。皇帝却不答应,说好不容易把他们抓来了,就这么简单地放回去,实在没面子。
金兀术无奈,把秦桧叫来,让他回去协助赵构,并答应他,只要赵构用秦桧,金国便不再进攻宋朝。秦桧有了这个指示,回到宋朝,跟赵构商量,杀死岳飞,金国就不再发起战争。
赵构不傻,对秦桧道:有了岳飞,我朝才有保障,若是杀了他,金国来犯,谁能抵挡!那金兀术言而无信,朕怎能信他?
秦桧哈哈一笑:陛下不用怕,金兀术现在的位置也很尴尬,他身为皇子,又带兵在外,金国皇帝很怕他夺权,因此处处掣肘,他也不想再打,只是岳飞非要收复失地,给两国带来麻烦。若是岳飞死了,大局可定。赵构不答应,却被秦桧假传圣旨,把岳飞杀了。
果然,金兀术停止了战争,秦桧把持大权,赵构很害怕,每次见秦桧,靴子里总放着一把匕首,每次吃饭,总叫宫女先吃。如此十多年,终于把秦桧熬死,赵构长出一口气,把秦桧后人灭了们,自己退居二线做太上皇,让干儿子接班,给岳飞平了反。
为何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兀术反而不敢进攻南宋了?
因为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的骚操作,金人灭亡北宋打的太顺手,打出了睥睨天下的感觉,打出了不可一世的狂妄。
完颜兀术带着2500轻骑兵就敢于纵横江淮之间,而被打乱了指挥中枢的宋朝政府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甚至还上演了泥马渡康王的桥段。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在1129年十一月,完颜兀术带领10万大军深入江南,破建康,下临安、克明州、掠越州,连战皆捷,南宋朝廷赖以维持的皖南浙东基地被金人反复蹂躏。
这次,完颜兀术一直待到1130年2月,认为自己“搜山检海”抓赵构已毕,就安排撤兵北归了。金人这次南征,带给赵构的震撼是巨大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宋朝对金的国策。
在完颜兀术南征的前半年,赵构还经历了另一场的生死变故。赵构的这个皇位做的真不踏实,可谓是内忧外患,合法性很成问题。赵构对金策略,以及对岳飞事件的忌讳至深,与这一点也有很大关系。
原来赵构因为宠信宦官惹恼了带兵的苗傅和刘正彦,他们趁着朝廷统兵大将在外不及回援的条件发动兵变,废了赵构的帝位。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兵变就被平息,但是赵构这些天与叛军面对面谈判,也把他吓得不轻。想大宋朝自立国以来,哪位皇帝曾被武将如此逼宫?赵构这个皇位,实在是南宋各路军阀的妥协产物。
赵构的皇位做的不够稳当,完颜兀术那里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完颜兀术领兵北撤,在过江时被堵截在黄天荡,后来在建康城又被宋朝水军封锁。好不容易逃出来,却有被岳飞在伏牛山设伏,损失惨重。完颜兀术逃回汴梁,心下生出无限后怕之意,自此不再提南征之事。
作为金国的出名战将,完颜兀术很快就领到了新的任务,他要带领本部兵马出潼关,与宋朝的西北军作战。
原来是金太宗看到皇侄完颜兀术吃了大亏,就不再起意攻打南方,在淮南、中原一带设了一个齐国,以宋人攻宋人。然后主力西调,企图稳固西线战事。当时陕西五路仍然在宋军掌握之中,对金人占据的河东地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宋高宗看到完颜兀术退回江北,并不知道完颜兀术已经被调到洛阳,整个江北地区只有完颜昌的一支孤军。赵构还在担心完颜兀术再次南下,就命令陕西五路最高军政长官张浚反攻西北,以吸引金军注意力,分其兵势。
张浚在陕西五路集结了大兵18万人,准备与金人做一次决战。富平之战打响后,宋军人多势众,把金人围起来打,而且宋军的作战意志坚定,完颜兀术等人作为突出阵营的部门损失很大,关键是金人的其他部队也陷入苦战,不能前来支援。金人耐苦战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尽管死了很多大将,完颜兀术的队伍始终没有崩溃。最后,金人发现了宋军阵营背后观战的民夫队伍,立刻组织骑兵冲锋。溃散的民夫冲击到宋军军阵,局势立刻反转,宋师败绩。
虽然宋军在决战中失败,但是兵员损失并不大,而且宋军的善战程度也是完颜兀术没有想到的。金人在这次战争中损失了多远骁将,这是金人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在战后,虽然张浚处置不当导致部分宋军降金,但是张浚仍然收集了散兵十多万人,并且完颜兀术在陕西攻略土地时处处碰壁,再难出现以前那种摧枯拉朽的状态了。在和尚原,完颜兀术遭遇到了从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在陕西各地,也都出现了很多民间抗金组织,结连河朔,对金人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完颜兀术此时已经意识到,宋金开战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宋人并未失国,而且也已经适应了金人的打法,宋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与之相比,金人的战斗却因为招降纳叛,整体质量上出现了很大的滑坡。在与宋军在襄阳一带的拉锯战中,完颜兀术已经意识到了宋军军力的恢复,此时完颜兀术已有与宋以淮为界的想法。后来金太宗病危,完颜兀术回到五国城,出将入相,开始参与中枢决策。他始终没有放弃夺占宋人淮北土地的意图,在朝中屡次推动南征。不过,这些战争中,金人并没有获得想要的胜利,甚至在阜阳、郾城等地遭遇到失败。
在1140年,完颜兀术再次发动对南宋的战争,攻下了庐州城。南宋反击,金人也无法南侵,双方打成了僵持局面。完颜兀术此时提出许和条件,要求杀岳飞才可议和。赵构接受了条件,一桩政治交易就此达成。
完颜兀术已经通过威胁恐吓南宋朝廷拿到了他在战场上得不到的,比如淮北地和川北四州之地,完颜兀术打了很多年都拿不下来,现在宋朝皇帝直接宣布不要了,金人直接派人来交割就行了。完颜兀术已经成了大赢家,他想要的战略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此刻的金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在稳定了南部的战线后,蒙古人在北方日益活跃。他们攻下了金人的27座团寨,逼着金国皇帝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蒙古发家的地方就在大兴安岭以西,与金人的首都黄龙府没隔多远。蒙古人接连几次击败了金人的讨伐大军,让金人觉得蒙古人变生肘腋,睡觉都不踏实,于是金人主力都北调作战,与蒙古人打仗去了。
在南方,完颜兀术也早从战场勇猛的将领变成了睿智的政治家。在绍兴和议以后,金国在汴梁设置了大行台,完颜兀术以左丞相的身份在中原治事。由于当时金国开国元勋那辈人都已经凋零,完颜兀术此时已相当于副皇帝,中原地区完全决断于完颜兀术之手。在他任内,他大力推广汉治,改变此前的伪齐弊政,使得北方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至于南方,完颜兀术已经没有了当初“搜山检海”捉赵构的雄心壮志,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他也深知南宋朝廷不可能遽除,双方对峙是必然出现的战略态势。没过多久,他就病死了。他在生前举荐的汉人官员,一直到金世宗时,都是金国朝中的能臣。
赵构为什么会这么痛快答应完颜兀术的条件杀了岳飞呢?这里面也有一桩公案。原来岳飞上书请立皇太子之事。武将干预皇帝家事,这在苗刘之变时,已经让赵构长了记性了。岳飞此举让赵构疑心岳飞有僭越之心,不如杀了了事。
这样一来,完颜兀术已经达到了他的战略目标,而且金国已经在北国开战,南方采取守势是说的过去的。金人不南征,专事治理中原,在完颜兀术时已俨然是个传统中原王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