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是两败俱伤,苏联就是势如破竹?

虽然我们很讨厌日本人,但不得不说二战中的日本人血性十足,和中国开战,和苏联开战,和美国开战,和东南亚各国开战。

其中,美国和日本在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虽然美国最后占了便宜,但日本人还是震撼了美国人,特别是太平洋战争前段,美国吃了大亏,麦克阿瑟都狼狈地进行了撤离。

而观苏联和日本在二战后期的战争,可谓是摧古拉朽般,日军就被打败。

美国和苏联都是强国,日本面对美国时更能打,面对苏联时却不能打,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面对美国时候能打的原因。

1、日本人士气正旺。

和美国开战,日本人是下了很大勇气的,毕竟,美国不好惹。在日本的精心策划下,先是偷袭了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和空军受到了大影响。

接着,日本40万大军一轮南下,趁气势正旺,拿下了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在菲律宾战场,把美国和英国揍得投降无数,连麦克阿瑟都被迫撤离。

2、日本人武器充足。

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日本虽然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封锁,但还有半年的物资储备。因为钢铁、石油、橡胶等还有库存,再加上伪满洲国的武器等供应,日军的武器和装备还是较为充足的。

当然,如果半年内拿不下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物资就会跟不上,日本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在武器还算充足情况下,当时的日本很猛。

3、日本当时的单兵素质都不错。

1941年前后,上了战场的日本军人,单兵素质还是不错的,毕竟老兵多,就算是新兵,训练的时间也很充分,因此,在对抗美国的时候,在士兵层面并不怎么吃亏。

正是因为上面的三个原因,日本敢于和美国掰掰手腕,打得非常勇猛,虽然后来胜利的天平偏向了美国,但日本爆发出来的战力完全不能忽视。

(二)面对苏联为何不能打?

这个不能打,主要指的是二战末期的日苏战争,战争开始于8月8日,日本人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为何?

1、日本国家投降了,信心没了。

1945年年初,日本人制定了“玉碎”的计划,将各种武器开始运回日本本岛,包括伪满洲国的武器也大量运往日本本土,这就造就了日本本土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其它地方就显得虚弱。

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扔了一颗原子弹,直接将日本打懵了。而8月9日,又在长崎扔了颗原子弹,这下,日本人彻底被打坏了,信心全无。

此时,苏联启动了“八月风暴”,从8月8日开始,全面进攻日军。先是进攻伪满洲国,因为苏联的巨大优势兵力,加上装备充足,伪满洲国被俄国从三个方向进攻,很快,战局就一边倒了。

而在8月15日,日本投降了,这对军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国家层面的投降,让日军毫无斗志,所过之处,很多投降的。

2、日本人的军事物资、武器太缺了。

从1941年开始,日本就被美英等国家进行封锁,物资开始奇缺。如此情况下,通过侵略和占领,日本还是获得了一定的补充。即使如此,支撑日本全面的战争,缺口还是很大。

所以,到了战争后期,不多的武器都运到了日本本土,而伪满洲国、朝鲜、库页岛、千叶群岛等日本占领地军用装备是缺的。

如此,造就了苏联红军的高歌猛进。

3、苏联是复仇而来,所以打得猛,很拼命。

苏联人的前身是俄国,而俄国曾经被日本干败,并为此丢了库页岛和千叶群岛,也丢了我国东北的控制权。

这仇恨是在民族血液里的。此时苏联人有着巨大优势,又带着复仇之火,这是来收复失地的,因为美国承诺过,日本战败后库页岛和千叶群岛都属于苏联,因此,苏联人无比的勇猛。

伪满洲国、朝鲜半岛北部、库页岛、千叶群岛就此被苏联摧古拉朽般给攻克了。

可以说,苏联的八月风暴,时间点非常好,在日本信心全无,装备又缺的情况下,苏联人带着满腔的复仇之火,轻易把日军打败,并且俘虏了60万日军。这些日军在西伯利亚进行了艰苦的的劳动改造,等后来回到日本时,只有40万左右了。

综合来说,日本面对美国和面对苏联时,情况完全不同,所以才造就了日本和美国拼的很勇猛,很有效,而和苏联对战时,大面积失败,大面积投降。

一句话,面临的情况不同,才造就了结果的不同。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是两败俱伤,苏联就是势如破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美国打的日军才是主力,苏军打的关东军就是垃圾。

对抗战史有所研究的,应该都知道。

在1941年珍珠港事变以后,侵华日军的甲种师团,除了第13师团等少数师团,其余大多南下进入太平洋或者东南亚地区。

其中号称全日本战斗力第2的第6师团,也进入布干维尔岛,开始和美军作战一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为止,还在坚持。

我们比较熟悉的第5师团,也就是当年被称为板垣师团的部队,也是转战东南亚和太平洋。最后,第5师团是在印尼的塞兰岛投降。

同样,之前关东军曾有60万规模,拥有很多精锐部队。

比如冲绳战役时期,日军有2个师团和1个旅团。其中主力为第24师团,就是关东军的主力师团,1944年才调入冲绳准备和美军作战。

另1个师团是第62师团,也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师团。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什么?

在1945年100多万苏军进攻的时候,60多万的关东军基本都是垃圾。

在同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以后,关东军主力部队早已南下了。

德国投降以后,苏联开始向远东调动部队。

此时日本知道,苏军很可能会进攻东北了。但此时关东军早已经没有战斗力,只剩下12个师团。其中2个师团是不到1年内的1944年刚刚组建的,另外8个师团是2个月前的1945年2月刚组建的。

也就说是,12个师团中有10个师团基本没有战斗力。

自知兵力不足,战斗力低下。

在苏军发动进攻前1个月,关东军强行征召25万东北男性侨民入伍,编组了9个师团和10个旅团,另外还从中国关内抽掉了3个师团。

然而,除了从关内抽调的3师团还有些战斗力,这9个师团和10个旅团根本就是乌合之众,有的部队连步枪和弹药都没有下发。

所以,到了170万苏军进攻时,关东军仅有5个师团不到10万人算是真正的作战部队,其他都是不堪一击的垃圾,只是壮声势吓唬苏军的。

所以,关东军当时根本不算是什么强大部队,他是否被消灭也无关大局。

苏军进攻东北对日本投降并没有什么意义,而更多的是强占在东北的势力,再说通俗点就是抢地盘而已。

苏军进攻东北的意义其实也是有的,而且非常巨大。

苏军占领东北以后,用武力制止国军进入,却让八路军和新四军先行进入。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是两败俱伤,苏联就是势如破竹?

这个要讲道理,苏联对日本宣战的时候,此时的日本已经成了垂死挣扎的落水狗,自然好打。而且苏军只打了陆战,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1945年8月8日午夜11点,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上对美国的承诺,正式对日宣战。一小时后,150万从三个方向同时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

面对苏军的猛烈攻势,除了部分要塞外,关东军几乎没有形成像样的抵抗,在短时间内就被苏军击溃,苏军长驱直入。实际上对于苏军来说,日军的抵抗所造成的麻烦,还没有因为进展速度太快,导致后勤跟不上这个麻烦大。

到9月2日远东战役结束时,70万关东军被击毙8万多人,另有近60万人被俘。而苏军的死伤只有区区32000人,双方战损比超过了1:3,完全是一边倒。

而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此时的关东军早就不是当年的精锐之师了。

关东军原本是日本为用来侵略中国东北的急先锋,早期只有一个步兵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队的兵力。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夺取了中国东北全境,关东军的兵力开始增加。关东军司令部也成为了日本用来统治东北的最高权力机构。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关东军的侵略目标逐步转变成了苏联的远东地区,并先后和苏军爆发了张鼓峰、诺门罕两次战斗。由于苏军在远东兵力雄厚,日本自然也是不遗余力地加强关东军的实力。鼎盛时,关东军总兵力几乎有百万之众,并且集中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堪称日军精华所在。

不过随着日本后来把下一个侵略目标改成东南亚,并挑起了太平洋战争以后。关东军就转变成了日军的预备队。

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行,日军在各条战线上日益败退,到远东战役爆发前,日本先后从关东军抽调了11个步兵师团、1个旅团和1个战车师团去太平洋战场,3个步兵师团、1个战车师团和差不多1/3的战略物资回日本本土。

此后随着苏联态度日益强硬,日本为了防止苏军进攻,又征召了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新组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加强给关东军,关东军的兵力达到了70万左右。

不过这个只是数量上的增长,实际上这些新组成的部队战斗力低下,武器也严重不足。关东军甚至不得不将伪满军的武器收缴上来。这样的部队遇到经过苏德战场磨炼的苏军,自然是不堪一击。

其次来说,日军也不适合远东战役这种大规模的陆战。

在抗战中,抗日武装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时,在火力上非常吃亏,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日本很强大。不过日本的工业水平在列强中属于中等偏下,加上它需要维持庞大的海军,因此陆军的装备和列强差距也是很大。

比如说日军的火炮有不少还是一战时的老货色。而日军装备的坦克按照欧洲标准来说,都是些轻型坦克,数量也和美苏德英等国差距巨大。甚至连最基本的子弹,日本的产量也只有其他强国的1/10,在欧洲战场上只够一两次战役所用。

也正是因为武器产量有限,所以即使是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发起的战役规模也很有限。而且一旦离开铁路和河流,那么后勤补给就会非常困难。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和美军进行的主要是岛屿争夺战,参战兵力有限。这种情况下日军武器性能落后、产量不足的问题并不严重。但是远东战役这样几十上百万规模的战役中,日本的问题就彻底暴露无遗。

所以如果把苏军换成同样数量的美军,远东战役由美军来打,一样可以秒杀关东军,并非苏军比美军强太多。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是两败俱伤,苏联就是势如破竹?

因为日本真打不过。

当苏联出兵的时候,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啦。还有一个原因是以前日本跟苏联打过一次,结果被苏联狠狠的按地上摩擦,那个人就是朱可夫,没错就是还没有回到欧洲之前的朱可夫。

我们先说下苏联出兵的时候,日本把主力部队已经大部分抽走,去打美国,也就是太平洋战争,空有几十万的部队,可是大部分是刚刚组建,基本都是战斗力为五的渣渣,只有从关内调去的三个师团有点战斗力。

苏联出兵之前,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关东军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120万人,这也是关东军的极盛时期。

等到苏联出兵的时候,关东军已经没什么精锐啦,只有70万人左右,苏联出兵150万,整个战役历时24天,共击毙日军8.3万人,俘虏59.4万人,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

当时的关东军也知道德国和意大利战败,又腹背受敌,士气底下,也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就是装备,尤其是陆军作战,日本人连装备都不全,有的连枪都没有,而苏联挟欧洲之胜利,武器装备之强大,胜利也就是时间问题。

而这里其实可以延伸出一个问题,就是当时日本占领东北后,为什么没有入侵苏联反而去惹美国,而且德国也一起让他夹攻苏联,为什么日本没去?这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日本在强盛的时候跟苏联打过,结果没打赢。

在武汉会战前夕,日本陆军本部和海军本部,外相大臣一起研究过,是向苏联进攻还是太平洋,而德国跟苏联战争开始爆发,希特勒也要求日本参战,诺门罕战役就此打响。

诺门罕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这场战役对后来动不动就上百万的大战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日本一直摇摆不定是北上还是南下,因为以前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赢过俄国,所以大部分人倾向北上,而美国还没有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更没有参战。

于是日本其实是试探性的进攻,而最后苏联惨胜,苏联和日本签订停战协议。这个惨胜有多惨?

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就是,一个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消耗掉几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弹药量,才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弹药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最后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还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而在诺门坎战役,苏军的后勤能力实际上也已经到达了极限,诺门坎战场的消耗极其惊人,导致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集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来维持这场战斗。

所以2年后日本人把目光投向了太平洋,投向了东南亚,所以等到苏军出兵东北,日本不管是从人员,武器,经济等等已经是崩溃的边缘。苏军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呗,我是爱胡说历史的小毛驴。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是两败俱伤,苏联就是势如破竹?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苏联出兵我国东北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已节节败退,东北军的士气已大大下降。在中国,不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都已转入攻势,日军兵员不足,四处告急。作为在华日军大本营的关东军,已是左支右绌,无力招架。更何况此时的关东军,已不是当日称雄的关东军。它的主力已分散调往南洋前线。新补充的兵员未经特殊训练,而且不少是童子军。所以在苏军强大攻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当然也不排除,苏军仗西线战胜希特勒之余威,一鼓作气,强驱直入,让关东军无力抵挡。所以,苏军轻取日军,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是两败俱伤,苏联就是势如破竹?

首先美苏对日作战的战争环境不一样,美军主要是与小日本海上作战,和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尽管美国的火力和武器装备要强于小日本,但美军在登陆吋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又由于美军是远离本土作战,后勤保障又远,都需要从本土送来,加上小日本在这些岛屿上经营了多年,建造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自然作战要比陆上作战难打。

而苏联与中国的陆地相连,有长远的边境线,可适合大兵团作战,就可全面推进对小日本的打击,在加上苏军的空军就可从苏联边境上的机场起飞作战,强大的装甲机械化兵团可直接从边境线上全面推进,后面还有上百万多的苏联红军,所以苏军是以绝对的实力优势, 对小日本发动打击,另关东军非原来的关东军了,新兵多,还有老弱病残和娃娃兵,战力和战斗素质自然弱,所以苏军自然就会赢得轻松,伤亡自然就会小。

若苏美换对换战场,苏联在太平洋与小日本作战,而美军与关东军作战,相信苏军在太平洋战争,伤亡比美军还要多,为什么呢?因苏联的海军没有美国强大,也没有美军强大的军工业强大,海军陆战队也没有美国强大。而美军强大的陆上火力装备不输苏联,空军更比苏军和小日本强,武器装备弹药比苏军和小日本更多,同祥可以用小的伤亡代价,快速战胜小日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