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蒙古,为何历史上没有吞并蒙古?
吞并蒙古?俄罗斯即使再贪得无厌,也不会不分良莠啥都要的!实际上别说蒙古了,在苏联中晚期(20世纪70年代左右),苏维埃高层的大佬们已经开始秘密讨论所谓的“抛弃亚洲”问题了。
▲诺门罕战役中的蒙古士兵
这一命题基本上基于这样几个前提:一是苏联的亚洲部分(主要是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中亚的几个斯坦)尽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农牧业资源,但是却消耗了大量的中央尤其是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的转移支付;二是苏联基于其强大的武装力量与在亚欧大陆腹心的优势陆权地位,从俄罗斯本部出发去对这些边远地区投送影响力实在是很方便的一件事;三是其它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暂时不会对中亚与西伯利亚造成显著影响以威胁到乌拉尔山以西的俄国精华部分。
出于以上三点考虑,苏联的领导人已经比较审慎地提出了抛弃苏联的亚洲部分,在亚洲方向重建一圈卫星国,也就是放任其财政自理把这部分转移支付砍掉,然后借助经互会体系继续享受这些卫星国的廉价能源资源这种想法。
这些想法主要集中在要把中亚的四个斯坦当包袱甩了,但是也有些喝多了伏特加脑子不清醒的货提出了连带着把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图瓦、萨哈林等等诸如此类的边疆地区都给甩了的激进想法。所以我们现在说苏联解体,解体的种子在70年代时已经埋下了。
▲驻扎在阿富汗的蒙古士兵
至于蒙古这块地方,论人口没有优势(全国人口也才几百万),论资源优势也不大(中亚那群斯坦的农牧业比蒙古这个停留在粗放型牧业阶段的国家要发达的多,何况人家的草场也比蒙古多得多),试问俄罗斯有什么兴趣去吞它?
当然如果俄罗斯想威胁北京的话吞并蒙古倒是挺有意义的,但是你以为中国会坐着看它吞吗?因此,蒙古这个地方一方面是真的没有什么东西让人能有吞它的兴趣,另一方面作为夹在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本身就是两国不撕破脸皮的一种默契。这种情况下,两国似乎都把它遗忘在世界的尽头了。
这个结论是不是很残酷?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蒙古,为何历史上没有吞并蒙古?
首先苏联玩的套路,是让外蒙古先独立,再建立战略缓冲区,最后再让外蒙玩公投加入俄罗斯。
只不过国民党败得太快,共产党夺权执政了,苏联还没有执行这个计划,又暴发朝鲜战争,再加上中国抗美援朝胜利,和导演外蒙古的斯大林以死了,为了利用中国对付美国,苏联当然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超强战力的战略伙伴,所以苏联当然不愿意并吞外蒙古来刺激中,所以并吞外蒙的计划,直到苏联解体破产,才并没有实现。
若苏联采用老套路公投来并吞外蒙古,首先西方国际社会不愿意承认,当然作为母国的中国更不愿意承认了,其结果就可能中苏爆发一场大战,中国得到西方国家借刀杀人的支持,中国虽然玩不死苏联,至少将苏联玩残,与中国玩得两败俱伤。这正是美和西方想看到的结果,而不是苏联想看到的结果,若中国倒向西方,苏联自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敌在身边,所以苏联权衡利弊,一直才没有对外蒙古采取行动。
也就是抗美援朝后,苏联看到了中国的战争潜在实力,所以才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进行援助,事实上这也是苏联的战略,将中苏捆绑在一个战车上,西方就难插手对中国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了。所以中苏关系分裂后,西方大哥美国感到改善中美关系的机会来了,并可联手对付共同潜在的对手和敌人,所以美主动打开自己的国门,尼克松才亲自来中国拜访毛主席。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从此融入了西方国家的社会,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蒙古,为何历史上没有吞并蒙古?
这个问题……比较脑残。
历史上美国实力远超墨西哥,为何没有吞并墨西哥?历史上我国实力远超东南亚,为何没有平推东南亚?
如果简单的军事实力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归属,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了。
历史上的俄罗斯噬土成性,且军事实力异常强大,尤其是苏联时代,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完全将蒙古收入囊中。
俄罗斯和蒙古的历史纠葛,有一系列国际因素和俄罗斯面对的内外因素的影响。
简单说来,在国际环境允许俄罗斯吞并蒙古的时机,俄罗斯实力不济;而在当时的苏联具备了吞并蒙古的实力,国际社会又不允许;而且一直以来,在蒙古问题上,吞并蒙古也不是俄罗斯的第一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国际社会并不允许
沙俄对蒙古的渗透,起源于清朝末年。在沙俄陆续吞并了外东北和外西北之后,蒙古的位置显得异常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沙俄不断派遣考察队、探险队等进入蒙古。
此时的清朝,为缓解财政危机。在蒙古高原推行一系列所谓的新政,由于罔顾蒙古的现实,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他们对清朝越来越不满。
而这时活跃在南方的革命党。以激进的排满排蒙为口号,这让蒙古上下人心惶惶。
面对这样的局势,沙皇尼古拉二世抛出“黄俄罗斯”计划,意图将包括新疆、蒙古高原及东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纳入沙俄的版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趁机煽动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沙比纳尔宣布独立,开启了沙俄控制蒙古的潘多拉魔盒。
但是沙俄的野蛮行径遭到了各国的一致抵制,尤其是宗主国民国。此时的民国虽然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但是在面对蒙古独立的问题上表现得异常坚决,就连袁世凯也力主蒙古的自治,各届政府均不承认蒙古的独立。
当然沙俄不可能考虑到孱弱的民国政府,他所真正忌惮的是各国列强,特别是英国和日本。
沙俄控制蒙古是其染指整个蒙古地区的前奏,这一点从蒙古疯狂进攻乌里雅苏台、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可以看出端倪。
在清朝时期,蒙古不仅包括蒙古高原,还包括新疆以及青藏高原地区,而青藏高原的南部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南亚次大陆。所以沙俄若吞并蒙古,首先反对沙俄的必将是英国。而落后孱弱的沙俄政府,是绝对难以和英国对抗的。
而对于日本而言,沙俄一旦吞并蒙古,势必严重威胁东北地区。而此时的日本已经完全吞并高丽半岛,和东北咫尺相隔。一旦沙俄吞并蒙古,日本和英国在亚洲联合对抗沙俄的局面将会出现,这是沙俄绝对难以应付的。
沙俄吞并蒙古是绝对作死的表现,很可能会将沙俄在整个远东的局面葬送,因此沙俄不会因小失大。
2、俄罗斯已实际控制蒙古
公开吞并蒙古的设想并不可取,因此沙俄也采取了退而求其次的方针,那就是:以独立之名,求吞并之实。
虽然沙俄没有公开吞并蒙古,但是蒙古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沙俄的附庸和殖民地。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争取民国的支持,列宁宣布1881年之后与我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全部作废,但是对蒙古问题列宁始终不置可否。
而随着沙俄国内局势的稳定,他们对我国的态度也变得消极起来,对于蒙古问题更是变本加厉。
按照列宁的设想,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应该遍地开花,在欧洲,在蒙古都应该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然后以加盟国的形式并入苏联,最后实现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
但随着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对列宁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斯大林比列宁更加务实。
斯大林认为应该先发展苏联本国的国民经济,在经济成熟时再向外输出革命。因此重点发展苏联,成为斯大林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开始迅速工业化,蒙古作为苏联的附庸,被苏联控制得更加严密。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通过在经济上驱逐第三方资本,完全控制蒙古的经济大权;在政治上掀起多次肃反运动,大量屠杀喇嘛和蒙古王公;在思想上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否定蒙古的辉煌历史;在文化上则废除蒙古的传统的回鹘蒙古文字,而推行带有苏联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字……
此时的民国内忧外患,军阀混战,又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蒙古问题鞭长莫及,苏联得以在二战后要挟民国政府承认蒙古独立。
可以说,除了公开吞并蒙古的国际程序,苏联已经在事实上吞并了蒙古。
3、蒙古的战略价值并不高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蒙古深受苏联影响,成为苏联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这种从内到外的影响持续至今,挥之不去。
但是无论对于苏联还是俄罗斯,蒙古始终不是其战略重点。
有人说吞并蒙古会改变俄罗斯在远东的民族结构,进而引发俄罗斯在远东的社会动荡。静夜史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俄罗斯在远东的人口确实不多,但是蒙古的人口相对更少,特别是在1911年蒙古宣布独立时,其境内人口也就50万左右,根本无力改变俄罗斯在远东的人口和民族结构。
再者,俄罗斯在扩张的过程中是极其野蛮的。今天的远东地区之所以稳定,就在于俄罗斯扩张的过程中,屠杀或驱逐了当地的土著居民,而将俄罗斯族大量向远东移民,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民族结构。
如果俄罗斯排除万难要吞并蒙古。那么在蒙古这片土地上,蒙古人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静夜史认为真正让俄罗斯止步的,是因为蒙古并不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1945年斯大林逼迫蒋经国签字承认蒙古独立时,曾说过,他看中的是蒙古的战略缓冲价值。但是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主动进攻咄咄逼人的国家,因此蒙古作为防御性的价值,对于俄罗斯国家战略而言并不十分重要,俄罗斯想要的是新疆和东北。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渴望拥有温暖的出海口,东北无疑是俄罗斯的最佳选择之一,如果在日俄战争中沙俄取胜,那么今天的东北将成为沙俄的领土。
而新疆虽然身处内陆,但是占据新疆可窥视中亚,威胁中原,并且可南下和英国展开争夺,打开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黄俄罗斯”计划从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划一条直线,其中包含了蒙古高原。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是顺带捎上蒙古的战略,毕竟它的重点是新疆和东北。
所以种种内外因素决定了俄罗斯不会吞并蒙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蒙古,为何历史上没有吞并蒙古?
俄罗斯是我们的邻国,蒙古也是。
不同的是,蒙古国曾经是我们华夏的一部分,只是到了1945年,在斯大林的威逼利诱下,蒙古国从国民党政府手里独立了出去,直到现在仍然是中俄之间的一大块缓冲地带。
蒙古国地盘不小,作为噬土成性的俄国为什么放过了蒙古?
(一)俄国(或苏联)一直没有踏上点子。
土地多点,终究不是什么大坏事,只是俄国错过了时机。
1、清朝以前,俄国实力还不行。
俄国的崛起也就是这三四百年的事情,从彼得大帝开始才发达了起来。之前的俄国,在世界上排不进强国之列。
想当初,元朝的蒙古人纵横欧亚的时候,俄罗斯人被打得只能俯首称臣,哪里还有和蒙古人对着干的实力?
慢慢地,俄罗斯公国的实力开始上升,战略方向也逐渐开始东移,西伯利亚大片的土地被俄罗斯人吃进了嘴中,但蒙古区域还不是远东的俄罗斯惹得起的存在。
2、清朝时期,康熙帝教会了俄国人如何做人。
在十七世纪中期,俄国人疯狂了起来,开始从远东南下频频骚扰大清领土。
十七世纪末,在雅克萨和大清发生了战争(前后两次)。结果显而易见,虽然俄国人很猛,但在离莫斯科较远,军人数量又不如清军的情况下,被康熙的清军痛揍,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有人说,这雅克萨之战和蒙古有关系吗?有啊,因为俄国人在此吃了憋,所以开始对大清忌惮三分。
1688年,准格尔部葛尔丹开始进攻喀尔喀蒙古(如今蒙古国区域),喀尔喀蒙古打不过,此时,俄国人伸来了橄榄枝,希望喀尔喀蒙古加入他们的怀抱。经过综合考量,喀尔喀蒙古加入了大清的怀抱,找了当时东亚真正的大佬。
当时的大清,远东的俄国人还是惹不起的,所以,喀尔喀蒙古在俄国贪婪的眼神中就此成了大清版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3、在中华最虚弱的时候,俄国人的机会又来了。
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蒙古乘机喊着要独立,要自治,这是中华大地非常虚弱的时候。
但是俄国还没来得及考虑蒙古的事呢,一战又开始了,一战结束的时候,俄国不叫俄国了,开始叫苏联了。
彼时,苏联作为新兴起的区域超级势力,碍于各方面的影响,做不出吞并蒙古的动作,毕竟要注意影响,总不能一边喊着支援中共、支援中国,一边直接吞并了蒙古,这完全不符合新时代下的做法。
于是,在1945年,斯大林威逼利诱下,和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让蒙古彻底独立了出去,从此,蒙古国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卫星国”,也成为了中苏之间一个缓冲地带。
一句话,曾经的俄国想要吞并蒙古,可惜实力不够。后来的苏联实力强了,但无法吞并了。
(二)俄国对蒙古国的贪婪程度还不够,后来就是当缓冲地带用。
虽然,历史上的俄国曾经表达过对蒙古的“喜欢”,但是程度有限。俄国人更看重靠近我东北,靠近海洋的土地,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东北那边的土地更肥沃,而且有出海口,这是俄国人做梦都向往的。
俄国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开始,在50年内,先后多次对东北区域下手,前后侵吞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吃掉了一个蒙古国的地盘。而蒙古区域,人家没有动。
一切说明,蒙古对俄国人的吸引力还是有限的,资源有限,人口也不多,离莫斯科距离又远,实在激不起俄国人想要为之拼命的激情。
就像1945年斯大林所说,他们更想有一个中俄之间的缓冲区域,仅此而已。
简单说,蒙古对俄国或苏联的吸引力不够。
喜欢不够,拼命就不够。
(三)从二十世纪开始,强大的国家影响其它国家的手段变了。
曾经,看哪个国家更强,是看哪个国家面积更大,殖民地更多。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后,一切都变了,特别是随着美国的崛起,他们完全改变了“影响世界”的方法。
美国的方法是,不搞殖民地(曾经也搞过,后期调整了),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成软性的控制。
比如,日本是美国的殖民地吗?不是,但日本的金融,日本的军事被美国严重影响,因此时时都以美国马首是瞻。
再比如加拿大,不是美国的领土,但这和美国伸长的胳膊没什么两样。
还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等,不是美国的领土,不是美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哪个不跟着美国屁股后面,摇旗呐喊,牵马坠蹬?
蒙古国从斯大林时候起,就以苏联马首是瞻。这就是一个卫星国,和苏联的“殖民地”差不了多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蒙古国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了,俄罗斯也没过多精力去控制它,蒙古也就开始伸展腰了,毕竟,大佬带来的压力小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得清楚,相比我们而言,蒙古更亲俄。
综合说来,历史上俄国或苏联没有吞并蒙古有这么三个原因,一是曾经的机会不够,够了的时候规则变了。二是对俄国来说,蒙古的重要性还不够。三是规则变了,吞并不如控制。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蒙古,为何历史上没有吞并蒙古?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俄国要的是中俄间的缓冲区,若吞并了蒙古,直接面对的就是中国了,一旦中国变强大了,对俄国不利。二是那时俄国还不知道蒙古有极其丰富的矿藏,只看到蒙古土地干旱贫瘠,除了放牧,没有别的油水可捞,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吞并了它不如作为缓冲区的作用大。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蒙古,为何历史上没有吞并蒙古?
近代俄国(苏联)对领土的需求是几近疯狂的。
可是,他们却一直没有吞并外蒙古。
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看不上”许多朋友提到:因为外蒙古贫瘠,俄国看不上。
这是低估了俄国对领土的“渴望”。
今天,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就是当年辛亥革命时,与外蒙古一起独立的。
该地与外蒙原为一体,1919年,北洋政府收复外蒙时,也一度收复了该地。
不过,与支持外蒙古独立一样,俄国怂恿、支持“图瓦共和国”独立。
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成了苏联的“图瓦自治州”。
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仍然属于俄罗斯联邦。
所以,还真不是俄国看不上外蒙古!
黄俄罗斯计划沙俄是动过心思的。
尼古拉二世时期,俄国曾退出“黄俄罗斯计划”:从乔戈里峰到海参崴划一条直线,此线以北全划入沙俄。
按此计划,则整个内外蒙古,与新疆、东北,皆成为俄国扩张的目标。
以此来看,俄国对蒙古是动过心思的。
而事实上,早在所谓“黄俄罗斯计划”之前,在清初时,俄国就曾经觊觎过蒙古。
可是,尽管他支持了外蒙古独立,却一直没有将蒙古直接纳入其直接领土,这是为何呢?
早年:为大清所阻早在俄国控制西伯利亚后,他们就试图染指大清领土,并采取了各种手段。
他们利用大清与准噶尔的战争,企图支持准噶尔,帮助其实现在长城以北的统治。先把火烧起来,再趁火打劫。
可是,当时大清尚强,沙俄未能得逞。
雍正年间,《恰克图条约》签订,明确外蒙古为大清领地,俄国对蒙古的企图暂时告一段落。
直到两次鸦片战争后,俄国才“重启”对大清的侵略。
俄国在远东扩张的重点俄国对大清的边界极为漫长,其中,外蒙古不是俄国扩张的重点。
这是由其地缘战略、经济意义决定的。
当时,俄国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大清,而是英国及后来崛起的日本。
因此,就地缘价值而言,东面抢先控制东北及朝鲜,遏制自海洋而来的英国(及后来的日本),西面在新疆遏制已控制印度、阿富汗的英国,外蒙古就是“顺手”的事情。
同时,既拥有丰富物产,良好农耕条件,又拥有良好港口的东北,其他经济价值都远远好于漠北蒙古。
因此,俄国对旧中国的侵略,重点在东北,其次是新疆,蒙古并非其重点。
计划受挫俄国对东北、新疆的入侵,掠夺了大片领土。
不过,英国为扼制俄国,日本为实现扩张,结成英日同盟,与俄国展开竞争。
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击败了俄国。
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挫,其通过直接入侵、割让手段直接控制蒙古的计划无法实现。
1911-1939:模棱两可的外交策略1911年,辛亥革命。蒙古趁机宣布独立。
沙俄立刻宣布对外蒙实施“保护”,并与北洋政府交涉。
一方面,沙俄(苏联)支持蒙古独立,宣布保护蒙古;另一方面,在1915年《中俄蒙协约》、1924年《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沙俄(苏联)又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
显然,这是其将蒙古作为缓冲地带。
沙俄末期、苏联初期,其面临革命、欧战、反干涉等威胁,在远东暂时无力实施大举扩张。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在朝鲜、东北地区势力的扩张,“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已将蒙古视为其“生命线”一部分。
在1919-1922年的反干涉作战中,苏俄既无力“保护”外蒙古,使北洋收复之,甚至在本国远东地区,很长时间内对日本干涉军采取“避战”策略。
因此,苏联要想稳定形势,抵御日本的扩张,就需要借助中国。
因此,他通过模棱两可的策略,既承认民国对外蒙主权,维系基本关系,又加强对外蒙的控制。
这段时间,日苏对蒙古战略是一样的。他们不愿直接攻占法理上属中国的蒙古,只希望通过控制蒙古政府,实际上控制蒙古。
为控制蒙古政府,日苏直接明争暗斗。最终,苏联取胜。
1939-1945:“缓冲国”战略诺门坎战役,苏联与“蒙古国”军队击败了日军。
此后,苏联与日本“和平”,双方承认蒙古国、“伪满洲国”现状。
由此,蒙古,成为苏联、日本两大强国之间的缓冲国。
1945年,斯大林向蒋经国即指出:自蒙古出击,可以迅速切断苏联东西联系,威胁最大。
因此,对斯大林来说,他并不畏惧日本从东北方向对西伯利亚攻击。他所畏惧的是日本从蒙古方向出击,切断苏联东西交通。
为避免两线作战,苏联不愿改变现状,只能尽力以蒙古为日苏之间的缓冲。
未赶得及这段时间,苏联与蒙古的关系是极为特殊的。
蒙古的政治、经济、军事皆为苏联所控制。蒙古不但参加了苏联对日作战,也参加了对德的卫国战争。
不过,苏联还无法使蒙古加入苏联。
这是因为:苏联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直到1940年时,圣彼得堡仍是边境城市。
苏芬战争后,卡累利阿地区加入苏联,圣彼得堡才相对安全。
此后,1940年,苏联又迫使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
可以说,苏联未使蒙古加入,也有“时间不够”的原因在。
二战后-冷战结束:充分利用,不吞并雅尔塔会议时期,美苏等国达成一致:维持蒙古现状。
随后,蒙古为各国承认,正式独立。
此后,美苏争霸,美苏以全球为棋盘展开竞争。他们不再以吞并领土为主要竞争方式,而是以控制关键资源、区域为加强竞争优势的手段。
他们频繁出兵,但通常只是在所在国“改朝换代”,以实际控制取代直接吞并。
这段时间,蒙古与苏联的关系依然非常特殊。
无论经济、政治、军事,蒙古皆为苏联所控制。
而苏联对蒙古可谓充分利用。
中苏交恶时期,苏联在北方“陈兵百万”。
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驻蒙苏军。
内外蒙古之间没有明显地理障碍,一旦开战,苏军从蒙古可以迅速横穿内蒙古,直接威胁华北!
蒙古的地缘特点,苏联已经可以利用。
同时,由于蒙古经济落后,国家收入的一半来自苏联及华约国家的经济援助(其中,40%来自于捷克斯洛伐克、东德等国)。
直接吞并蒙古,苏联需要独自承担相当的财政压力。
对于需要与美国全球争霸的苏联来说,其财力已极为紧张,还需重点照顾欧洲、中东等地,吞并蒙古并不划算。
因此,苏联的态度是:保持外蒙古独立并保持对其控制,以利用其地缘压力。
冷战后-今:值得警惕的“特洛伊木马”苏联解体后,蒙古摆脱了苏联的控制。
有朋友说蒙古很想回到中国,这大概是一厢情愿了。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一直在拉拢蒙古。
经济上:日本对蒙古的贷款,已经是蒙古借贷总额的40%。
军事上:蒙古虽然也是上合组织的观察员,但他与北约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十分紧密。
自2003年起,蒙古、美军每年都举办“可汗探索”的联合军演。(虽然我国也参加过)
2010年,蒙古派兵阿富汗,成为又一个与美军在阿富汗行动的国家。
美国战略专家称:“蒙古是五角大楼安插在中俄之间的特洛伊木马”。
显然,虽然俄国已不可能再吞并蒙古,但该区域仍然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俄罗斯人宣称:俄罗斯的边界,没有尽头。
俄(苏)当初没有吞并蒙古,并非其不愿,只是因为其时机未成熟。
如今,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是无法吞并蒙古了。
不管俄国当初是想吞并外蒙古还是想以之为缓冲,失去外蒙古的,是我们。
失去的地方,未必很快能拿回来。
但教训,永远不能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