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山本五十六被逼到墙角,没有敢与不敢,只凭赌徒本性豪赌一场。

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国珍珠港美军基地士兵,还沉浸在周末休闲美梦中,突然大量炸弹从天而降,将美军炸了个晕头转向。

原来这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策划的Z计划,调动大量飞机与微型潜艇偷袭珍珠港。

毫无防备的珍珠港经过两轮轰炸,早已一片狼藉,数千名美军士兵丧命,大量舰艇战机被毁,这是美国本土从未经历过的惨重伤亡。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此愤怒异常,次日就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日”演讲,调动起美国民众狂热参战情绪,随后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加速了日本全盘崩溃的速度。

那山本五十六不知美国军事实力吗?为何敢偷袭珍珠港呢?

日本陷入战争泥潭进退失据

日本自卢沟桥事变发起全面侵华战争,本想速战速决,却未料陷入持久战。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多年战争消耗使其自觉已无力支撑战争,只得采取饮鸩止渴策略,妄想再掠夺别国资源以战养战。

日本原本策划了两条线,一是北上苏联,二是南下东南亚。他们先盯上苏联西伯利亚丰厚资源,可当其提前试探性与苏蒙联军交手时却遭惨败,遂自觉真的惹不起苏联硬汉,北上计划只得作废。

日本又瞄向东南亚,可东南亚又属英美势力范围,遂吓得未敢轻举妄动。但随着日本利益碰撞,美国就想杀杀日本人嚣张气焰,遂突然宣布对日石油禁运,并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

美国本是日本最大石油供应商,现欲掐断日本石油生命线,简直要了日本人的命。

原来日本人手中石油储备只能维持短期日常运转,国家机器将面临全面瘫痪境地。但是否与美国开战,日本又陷入两难抉择,终归日本心中底气不足。

随着软弱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被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取而代之后,日本高层对美宣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只是采取各种方式对美宣战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已。

日本高层原计划先打东南亚不打美国,只待美国太平洋舰队前来支援时,再围点打援。独有山本五十六提出偷袭珍珠港计划,并以辞职胁迫日本高层同意。

即便日本不打美国亦是死路一条,那日本就赌打美国也许会打出一线生机。于是日本高层同意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计划,并命其全权负责所有事宜。

山本五十六多方权衡豪赌奇袭珍珠港

不要觉得山本五十六疯掉了,他可是个心思缜密的美国通。

山本五十先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后又曾担任日本驻美武官,闲着没事时就借四处旅游之名,实地考察美国各方面实力,由此亲眼见证美国超强实力的山本五十六,自知日本与美国实力相差悬殊,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如果开战日本必败无疑。

山本五十六纵有自知之明不同意对美开战,可日本已被逼到悬崖边缘,又有日本高层疯狂叫嚣对美宣战,山本五十六身为军人唯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山本五十六深知必须一次勒死美国,不然等美国缓过神来根本没有日本活路,由此他极力反对日本先打东南亚再围点打援计划,转而寻求对美国如何一击毙命之法。

而山本在美国关岛、珍珠港等几个海军基地中,之所以选择偷袭珍珠港,首先因为珍珠港距离日本本土最远,可能美国不相信日本具有长途奔袭珍珠港能力,于是日本就可打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珍珠港地处美国夏威夷,不仅是美国海军在茫茫太平洋中必不可少的中转站,更是太平洋舰队精锐驻扎基地,关键是美国三艘航空母舰皆驻扎在此。

山本心中算盘打得很精,就想一举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短时间内无力恢复元气,尽量为日本多争取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抢占东南亚石油资源,如果能逼迫美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更佳。

山本五十六天性嗜赌如命,并赌技精湛堪称赌场常胜将军,遂深知赌场胜利不止靠运气,既要靠高明演技迷惑众人,同时还要具备高超判断能力。

山本将赌技施用于战场,偷袭珍珠港就是其一场军事豪赌。

日本在山本导演下,先派外交官赴美谈判以释放迷惑美国的烟雾弹。同时山本并未急于出战,而是耐心的一边大量搜集关于珍珠港的各种信息情报,一边推盘演练各种严密计划,如发现问题再一点点研究解决方法,譬如日本从未有长途奔袭经验,途中如何加油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山本确实心思缜密,其精准计算着每一个小细节,为减少日本航母在长途奔袭中被发现的几率,不但让每艘舰艇切断无线联络单独走,然后再分进合击,而且还要绕行天气寒冷鲜有船只经过的北方航线。

太平洋因赤道无风带而得名“太平”,可其部分海域天气瞬息万变并不太平,于是山本五十六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太平洋海域天气相对风平浪静的12月10日之前几天。其最终选择12月7日,是因那天是星期日,山本了解美国人没有周末仍旧工作的习惯,那天应是美国士兵狂欢最放松戒备的时间。

山本处心积虑准备大半年,赌博正式开场玩的就是心跳,他等待着好运气。

偷袭珍珠港未达到山本五十六最终目标,终成二战转折点。

山本五十六运气极佳,不但日本舰队神不知鬼不觉就到了夏威夷海域,而且那天天气晴朗,对日本战机有效轰炸颇多助力。

当偷袭珍珠港胜利消息传来,日本将士欢呼时,独有山本陷入了沉思。他偷袭珍珠港最想达成的目标,就是炸毁美国三艘航母。可那天美国三艘航母却神奇般未在珍珠港躲过一劫。

还有日本前线指挥南云忠大将,一听美国航母不在港内,生怕美国航母追击报复,遂不顾下属要求第三轮持续轰炸的请求,吓得连近在咫尺的美军油库都未炸毁,就提前结束战斗返航了。

山本深知南云忠这个猪队友给了美国迅速恢复元气的机会。还有日本驻美外交官延误时间,在日本偷袭之后才将宣战诏书送给美国政府。山本自知这短短几十分钟延误,就给日本贴上无耻偷袭标签,势必会激起美国民众强烈反日情绪。

只有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朝野欢呼声中看到了日本必败的未来,只说了一句“日本唤醒了一位巨人”。

赌博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么全赢,要么输的彻底,山本预感日本末路即将来临,也只有继续赌下去。

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实际上山本五十六只是命令的执行者,对美国开战的决定并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日本大本营做出的。山本五十六在接到了上级要对美国开战的命令后,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方案,可以说这个作战方案是最符合当时日本与美国的实际情况的。

山本五十六实际上对战争的前景看的非常悲观

我们都知道,战前日本与美国在国力上差距太大,当时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 7 倍 ,钢铁产量是日本的 5 倍 ,煤炭产量是日本的 7 倍,如果真的开战,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的工业潜力将会被激活,美国人各类武器的数量将会远超日本,日本最多也只能和美国打个平手,战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此,山本五十六的战略是:如果对美国开战,日本就必须要先发制人,先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施以沉重的打击,建立战争前期在海军上的优势,然后利用这个优势不断地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加以打击,逐步确立战略优势,在占领了夏威夷群岛后力图与美国谈和,让美国承认日本称霸太平洋的既定事实。

但对于这个战略的前景,山本五十六本人也很悲观,他毕竟担任过驻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于美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根据战后其好友掘涕吉整理的《五峰录》中,总结了山本当时的看法:不论是海军大学所进行的沙盘演习,还是军令部所提出的对美作战的战略计划,实际上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是主观主义的产物。

偷袭珍珠港计划的真正决定者

其实真正决定要偷袭珍珠港的,并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当时的首相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整个日本高层。当时整个日本社会上下弥漫着极端的民族主义,当时在日本只要说所谓的“爱国”就是绝对的正确,只要有一点点鸽派的想法,就会被认为是“卖国”行为,东条英机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不断地叫嚣战争从而逐渐上位的。

在东条英机担任首相之前,在担任日本陆相的时候便成天嚷嚷着要扩大战争,而东条英机是怎么上来的呢?其实就是通过煽动日本中低层的少壮派军官上来的,上来了以后自然要继续执行少壮派的政策,即不断地扩大战争。

▲实际上东条英机是当时日本最大的愤青

由于当时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越打越大,美国也开始对日本展开了种种限制措施,如贸易禁运和武器禁运等,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一旦失去了资源的进口,战争机器就无法开动。在当时日本的高层会议上,东条就整天叫嚷着要继续扩大战争,争取更多的外部利益,此时内阁成员便会说,资源不够怎么办?东条便说,去更多的地方抢呀。其他成员便说,继续扩大战争的话,就会与美国的矛盾日深,到时候可能会与美国开战,东条便毫无顾忌地说,对美国开战我大日本帝国皇军也是必胜的。由于当时东条还只是陆相,做决定的毕竟是天皇和首相,所以他可以这样说,如果决定错了,担责任的也不是他。

后来日本天皇也被东条英机搞得很烦了,就干脆让他当首相,让他来决定是不是要跟美国开战。当时日本天皇赌的是东条英机不敢跟美国开战。等到东条英机当了首相之后,他自己对比两国的国力和各方面的情况,他也知道对美国开战必败,但是他一路上也是一直以扩大战争为口号上的台,如果这个时候搞起鸽派的政策,就必然会被自己的支持者抛弃,对此他竟然还真的硬着头皮宣布要跟美国开战。

而此时日本的其他势力呢?其实当时日本高层都知道对美国开战是必败的结局,但是日本高层人员迫于当时社会的舆论氛围压力,也没人敢对东条英机的想法提出异议,对美国开战的决议竟然就通过了。

当然在开战之前还会有作战的推演,其实在战前,日本海军对战争的过程做过推演,结果是日本战败,但是当时日本的高层军官直接把结果改成了日本获胜,在他们眼里看来客观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日本帝国皇军是必胜的。

因此当时对美国开战,其实是日本国内当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狂热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国家,整个国家已经失去了理智,不顾任何客观事实而选择了对美国开战。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偷袭珍珠港是最佳作战方案

既然高层已经决定了对美国开战,那么作为舰队司令的山本五十六要做的就是制定并实施作战方案。

在太平洋战争刚刚开战的时候,日本海军的实力是要强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这也是因为日本为战争已经准备了很久,而美国还没有对战争进行准备。在美国强而日本弱的情况下,山本认为应当先对美国来一次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将美国太平洋舰队削弱,这样一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前期便能取得战略上的优势,然后再利用这种优势不断地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争取能逼美国讲和。

在具体的战术上,山本五十六采用了以航母为上的舰载机为主力的攻击手段,可以说偷袭珍珠港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以航母为主力进行的海战,山本的战术思想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他在战前就认识到了航母将成为二战中海战的绝对主力,这一预想在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也得到了证实。

于是一个从日本本土出发,横跨6000多公里的海洋偷袭对方海军基地的“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便应运而生了。这个计划制定的非常完美,日本海军在偷袭的途中也伪装的非常好,一直没被美军发现,以至于在12月7日日军突然出现在珍珠港轰炸美国的时候,美国人甚至一度还以为是在演习。

偷袭是非常成功的,此战一举击沉了美军4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击伤美军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辅助舰。击毁美军飞机188架,击伤159架。美军阵亡2403人,伤1178人,失踪255人,而日本仅损失了29架飞机和5艘潜艇,可以说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极大的胜利。

当然,偷袭珍珠港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此后美国便加入到了二战当中,日本也多了一个极为强劲的对手,虽然日本依靠偷袭的手段暂时赢了美国一把,但是在后来的海战中,尤其是在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海军便交出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权,此后日军节节败退,直到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在整个战争中基本处在了下风不利的局面。

战争的过程基本也如山本所料,美国在开动其战争潜力后,日本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因为,日本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民族,美国当时参战也是早晚的问题,由于日本在日俄,甲午等战役中,偷袭成功也尝到了甜头。这次也算是一种军事冒险吧,但是他显然低估美国人的能力,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是不同意的,德国不想过早把美国卷进来,等德军羽翼丰满,原子弹研制成功,美国未必打得过德国。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日本不进攻美国,中国英国有可能就沦陷了,最后的对决可能是日德联盟对抗美苏联盟,胜败很难说了。

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先纠正一个错误,许多人都知道山本五十六发动了“珍珠港偷袭”,甚至于在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现代编》也写的是山本五十六直接指挥了“珍珠港偷袭”,实际上这是个明显的错误。当时,实际指挥6艘日本航母偷袭珍珠港的是南云忠一,山本五十六则是“偷袭珍珠港”的幕后策划者、始作俑者。说来奇怪,山本五十六此人本来是日本军队内部反战派的代表,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省军务局长井上成美并称为反战的“三驾马车”,在日本军队内部是少数派。按道理来说,山本五十六这个人怎么会策划对美国海军的空袭?其实,山本五十六不愿意与美国开战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山本五十六曾参加过日俄战争,1914年进入日本海军大学学习,此后多次到美国进行考察交流,并担任驻美国的武官,尤其关心美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是日本国内少有的具有国际性军事眼光的军方高层。1939年8月,山本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获得海军大将军衔。作为日本海军的高层,他对于日美双方的海军力量一清二楚,他知道美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也知道日本海军的强项。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开战,但如果战争无可避免,他还是能够发挥自己军人的专长,找出美军的软肋来攻击。在当时的西太平洋地区,日本的海军较之于美国海军更占优势。美国的主要敌人是德国,所以把主要的军事力量调集到大西洋地区,太平洋尤其是西侧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日本还在此能形成局部优势。其次,山本考虑的是既然要战争不可避免,就要在一击之下尽可能摧毁美国的作战力量。他放弃了以战列舰为主的“大炮巨舰”策略,这种伤敌1000、自损800的方式,日本海军玩不起。他想要一方面尽可能打击美国的作战力量,一方面保护己方力量。1926年,山本任驻美武官的时候,就阅读了一本《太平洋战争》的书,提出了以舰载机袭击珍珠港的情节。1940年11月,英国海军在突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时,真就把利用舰载机搞突袭变成了现实。于是,山本五十六才敢酝酿“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最后,为什么利用航母编队来偷袭呢?要知道,日本其实现代航母的诞生地。1922年底,日本建成了世界第一艘现代航母“凤翔号”,排水量7000多吨,可搭载21架飞机。之后,日本又陆续建成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大型航母,建立起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母舰队。反观美国方面,对于航母重要性认识不够,一直将它视为一种辅助性(运送飞机)的水面舰艇,在航母这个单项武器方面,日本也占据优势。如此,在进行了敌我优势的对比之后,山本五十六才敢孤注一掷,让日本的航母主力长途奔袭3000多海里去美国海军的主要军港搞偷袭。要知道,万一中途被发现,这6艘航母还没见到珍珠港的影,可能就把美国海军在半道上围剿了。不得不说,战争有时还有运气的成分在。

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1919年,山本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1925年,开始任日本驻美武官,见证了美国的繁荣,亲眼目睹了美国的强大,日本与美国相比较,其综合国力远逊,两国实力差距太大。

战前,山本和前首相米内光正海军大将、海军航空本部部长井上成美中将组成了海军“反战铁三角”,与狂热好战的陆军,以及萨摩的海军“舰队派”主战将领进行了尖锐斗争。

尽管山本一派据理力争,但此时的日本已被军国主义狂热民意所席卷,不仅陆军,海军内部也是一片主战声,山本等人的“反战铁三角”,在开动的战争机器面前无疑是螳臂当车。

由于日本在华侵害到了英美的利益,美国对日本采取了贸易封锁,日本无法从美国获得战争所需的石油和橡胶等资源,国内储备的燃油仅能供海军半年之需,从皇室到内阁都感到压力非常大,在事关日本国运的背景下,是“北进”还是“南下”,天皇和内阁让日本军方必须做出明确选择。

陆军先怂了,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完败苏军,见识了苏军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所以不再坚持“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转而同意海军的“南下”战略。

所谓的“南下”战略,就是攫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橡胶以及锡矿等维持战争所需的战略资源,将西太平洋地区纳入“大东亚共荣圈”。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员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深知日本要侵占南洋,势必要和美海军开战,而美国的整体实力远在日本之上,所以强烈反对向美开战,但日本军部执意开战。

山本不得不制定了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军港珍珠港的计划,企图一举歼灭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等主力舰艇。

但山本预言,即便消灭了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日本也只能维持在太平洋上大半年的优势,最多能抵抗美军两年半时间,日本最终将战败。

历史竟然奇迹般地见证了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预言,毕竟在美国留过学,当过驻美武官,眼界确实要比军部的那帮大都是陆军出身的土包子开阔。

最终,日本大本营采纳了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建议,大胆地实施了偷袭珍珠港的行动,彻底与美国撕破脸,为进一步征服东南亚地区做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

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是个超级赌徒,不仅好赌,而且非常擅长赌博,这是摩纳哥赌场被禁止赌牌的第二位日本赌客,对于一个赌徒来说,有什么不敢的?

但,这位赌徒和一般的赌徒不一样,因为此人精于算计。敢发动“珍珠港偷袭计划”是山本五十六的惊天一赌。

为什么山本五十六敢于整这么大的赌博?

(一)日本有一个“南下”的伟大目标,美国是拦路虎。

山本五十六其实对进攻美国还是很有顾虑的,毕竟,他曾经在美国留学,还当过日本驻美国的武官,亲自见证了美国和日本的巨大差距。

从赌博角度来说,这是一场大概率会输的赌局。但山本五十六必须要这么做,没有退路,因为,袭击珍珠港符合日本的战略。

日本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国。因此,从甲午战争开始,占了朝鲜,后来又霸了东北,1937年展开大规模侵华。

此后,日本有了两个大的计划,一是北上和苏联开战,一是南下攻占东南亚地区。

北上的日本很不容易,在苏联朱可夫的指挥下,在诺门罕日本大败。碰了墙的日本知道此路不通,于是积极寻求南下。

但是,南下的计划,日本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因为美国是个拦路虎,人家是太平洋的霸主,而且东南亚地区有美国、英国和荷兰大量的殖民地国家。怎么办?

日本人的共识是:把拦路虎打退,至少要让美国海军在6个月内无法支援东南亚,无法阻挡日本的前进

这是一招险棋,也是一招大棋。

因为这事事关国家大的计划,山本五十六只有拿出浑身解数,打出漂亮的一仗,让美国先吃一憋。

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年底,而1941年1月7日,山本就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大谈自己偷袭珍珠港的设想:“如果日美之战无法避免,我们首先应采取的策略是:一开始就猛力击破敌主力舰队,置美国海军及美国国民于无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气沮丧。从而才能占据东亚之要障,确保不败之地步,以此来建设东亚共荣圈……

因此,可以这样说,和美国开战并不是山本五十六一个人的主意,这是日本高层的共识,但偷袭珍珠港是山本五十六为了国家计划的实现而策划的军事行动。

从战术层面来说,山本五十六和日本成功了一大部分,因为,在偷袭珍珠港后,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摧毁了188架飞机,另破坏了155架飞机,美军阵亡2000多人, 伤1000多人。

此后,美国海军确实在6个月内在太平洋海域没有大的建树,让日本人迅速在东南亚攻城略地。

(二)美国确实把日本人逼急了。

其实,日本就算订了计划,未必就能顺利实施,毕竟,美国这个巨无霸能不惹最好,一个搞不好就会把自己整趴下了。

因此,从1939年北上失败后,日本人迟迟无法南下,因为在对美国的开战上还是很犹豫的。

但是,美国先出招了。随着日本在中华大地和越南的侵略,美英等国开始对日本进行商业封锁,开始断供一些重要的资源,比如石油、橡胶、钢铁等。

要知道,日本对外开战所需资源是很大的,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是缺乏的。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本连中国战场的胜果都维持不住,只能撤回。这种结果不是日本想要的,那会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因此,日本再一次把南下侵占土地,抢夺资源放在了第一位。一句话,与其等着资源缺少而撤退,承认失败。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一架,自己寻找未来。

因此,日本人决定和美国开战了。

和美国开战,日本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让美国不再封锁日本,能正常贸易。这就是“以战谈和”,获得更多谈判筹码。二是美国如果不接受谈判,不愿意给日本开绿灯,那么就让美国海军多休息几个月,给日本以时间,好攻占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如此,才能解决日本的资源问题。

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美国不封锁日本的商业贸易还好,断供之后,直接让日本坚定了和美国开战。

(三)日本人很膨胀,膨胀到以为可以和美国掰掰手腕。

(甲午海战)

日本人从甲午战争后就开始膨胀了,帝国主义思想完全兴起,民族主义疯狂抬头,毕竟,日本把曾经所谓的天朝打得稀里哗啦。这给了日本一个启示,对手比自己强不要紧,如果操作够好,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照样会被干翻在地,使劲摩擦。

甲午战争后的第10年,在1904年,日本人这次又开战了,还是越级挑战,和大块头的沙俄开战。很幸运,日本人又胜了。这导致日本感觉天老大,他们就是老二。

1931年,日本人又派少量的人兵不血刃地把东北收了,还建立了伪满洲国,这就让日本更加膨胀。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虽说没有和他们想的一样,三个月把中国收了。但是,经过了三四年,日本还是取得了大量的胜利,还是侵占了超过日本本土10倍左右的土地。因此,在日本人这里,感觉自己总是能创造奇迹,因此有种迷之自信。

美国是又一个比日本强的国家,而以往屡次和大国挑战成功的经历,让日本人觉得美国也不是不能惹,说不上也能创造非同一般的奇迹,因此,1941年的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生了。

(偷袭珍珠港)

还是回到文中题目,为什么山本五十六敢偷袭珍珠港?原因有三个,一是美国挡了日本人前进的道路。二是美国“断供”逼急了日本人。三是日本人非常膨胀,以为还能创造奇迹。

是泡沫就会破裂,是“膨胀的心理”最终也会被现实教训的鼻青脸肿。日本人终于因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代价,偶尔战术的成功实在无法和战略的成功划等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