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这“白菜”,10个人有9个人没见过,高约2米,外形似宝塔,经常去西藏的朋友都知道,该植物非常稀有,不能随意采摘,更不要轻易食用。

这奇特的高山植物,名叫“塔黄”,常见于海拔4000米的流石滩,不开花的时候,的确跟大白菜长得很像,但它的生长习性跟我们常见的白菜,相差十万八千里。

01:如果你知晓了它的生长习性后,一定会为之震撼

我也是几年前才知道,西藏有这样的神奇物种存在。

五年前搬新家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家里的老相册,其中有好多张是父亲年轻时去西藏时的留影,有两张就是跟塔黄的合影。

当时觉得特别神奇,塔黄的四周全是灰褐色的碎石,几乎没有任何植物。

我原本还以为是个道具,可父亲却严肃地告诉我,这是西藏特有的塔黄,傲立在碎石滩的神奇植物,长高1米多,只需10多天的时间,所以我对它印象特别深刻。

多年前,父亲去西藏探望一位当年的老战友,当时正值酷暑的七月份,南方已是炎炎夏日,可川藏线上的远山依旧是白雪皑皑。

这条川藏公路刚修建不久,父亲又是第一次去,所以有些高原反应,不像现在可以买个氧气罐放在身边,反正就是头疼、脖子酸胀,哪都不舒服。

停车休息的时候,看到附近的山丘上全是白色宝塔似的植物,要知道这里是四千米以上的海拔,绿色植物在这个地方大都已绝迹。

满眼都是灰褐色戈壁和山石,路的两边尽是黑压压的流石滩。

流石滩可不是普通的地貌,它是介于雪山与草甸之间的荒芜地带,这里常年零度以下,不仅有强紫外线照射,还有从雪山吹下来的凌冽寒风。

经过长年累月的冰冻和风蚀,逐渐演变成碎石滩,碎石下常有融化的雪水经过,也较易形成冻土层,所以极少有植物能在流石滩这个区域存活下来。

当时,正巧也有一路旅游车经过那里,原本父亲也以为这是西藏地区特有的一种白菜,后来从其他人口中才知道:

这种神奇的植物叫做塔黄,是西藏流石滩的特有植物。

4000米以上的海拔,很多的植被已经无法生存,而这些“白色宝塔”,在这几乎没有生机的地方拔地而起,蔚为壮观,与周围褐色的石块形成鲜明的对比。

塔黄底部的叶片确实跟白菜很像,上面则是奶黄色的叶片,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层层叠叠地包裹着中间的花杆。

这些塔黄有的长得比人还高,远远望去,就像建造在乱石丛中一座座特殊的宝塔。

02:有人说,塔黄在草甸区也很常见

其实这是认知的误区,在草甸区生长的其实并不是塔黄,而是塔黄的同科品种,名叫掌叶大黄,如果不仔细揣摩,还真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

两个品种咋一看长得还挺像,但通过图片一对比还是有很大区别。

  1. 塔黄只生长在4000米以上的流石滩,而大黄生长在3500~4500米的草甸(山坡草地);
  2. 除了生存的环境不同外,两者的高度也不一样。大黄的生长高度在40~80厘米,而塔黄则更加鹤立鸡群,普遍有1~2米的高度;
  3. 两者的叶片不一样,塔黄的叶片呈圆形,而大黄的叶片更像莴苣的叶子,偏细长形。
  • 不同时期的塔黄,叶子的颜色也复杂多变,还是嫩芽的时候,是紫色;再后来变成“白菜”颜色也就是绿色;
  • 六月份如果开花,苞片就会变成了黄色;九月份结果期时,苞片又变成了绚丽的红色,非常的神奇。

如果到这里,塔黄还没有打动你,那么就接着往下看。

03:塔黄的一生: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塔黄数年来的等待,只为了短短两个月的开花期,为了攒聚能量,它们需要短则七八载,长则数十年,只为以后能“开花结果,繁衍生息”。

从幼苗破土而出,就要提防被动物啃食,它们披着紫色外衣,一直匍匐在地面,非常低调。

这里没有肥沃的泥土,有的只是碎石和冰冷的雪水,还有冻土层。

在这样的恶劣生存环境下,积攒能量是多么地不容易,在它耗尽能量开花的时候,也是即将结束一生的时候。

在高海拔地区,没有蜜蜂传授花粉,塔黄靠什么来传授花粉的呢?

长此以往,在这人迹罕见的地方,塔黄都跟一种叫“蕈蚊”的昆虫共生共赢,一个传授花粉,一个为其提供住所和食物。

层层叠叠的黄色苞片里面,藏着密密麻麻的小花,从外观看:犹如南方的温室大棚。

蕈蚊可以无忧无虑地在里面饱餐一顿,不用担心外面的寒风刺骨,它们在这里繁衍后代,产下的卵包裹在塔黄的种子。

当蕈蚊由“卵变成幼虫”时,也正是塔黄种子成熟的时候,幼虫吃着种子越长越大。

当严冬来临的时候,枯黄的苞叶再也无法为它们遮风挡雨,幼虫们会钻到新的庇护场所,等待来年继续跟塔黄一起合作共赢,而塔黄的种子也会随风四处散落。

04:为什么不要随意采摘和破坏塔黄?

①塔黄一生80%的时间都匍匐在地面上,在满是碎石的贫瘠堆里吸收营养,只为在短短的10天后的华丽转身,最终长成1-2米高的花柱。

如果提前被破坏的话,只会让塔黄以前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多年来不屈不挠的风骨,也毁之一炬,多少让人于心不忍。

②在这样的高海拔高严寒地带,有这样的一种奇特物种,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奇迹,在它的生长历程中,每一次的蜕变,都让人震撼无比,这都是大自然的选择。

如果随意采摘,只会让塔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直至灭绝的边缘,进而影响流石滩独特的生态系统。

③塔黄的根部,在藏药中有十分珍贵的药用价值,有些山头已被当地的藏民承包,这里的塔黄有可能是有主人的,再加上如今的塔黄价值不菲,一株就要上千元。

你的随手一摘,不仅破坏了塔黄的“传代大计”,还将面临藏民的赔偿,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关西藏的纪录片很多,而塔黄几乎是它们的常客。

从《神奇的藏药——塔黄》中得知,因为塔黄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目前还没有人工培植,所有跟塔黄有关的实物都是从野外获得。

如今,塔黄的野外数量越来越少,共同保护当地的生态多样化,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塔黄,喜马拉雅山脉上的神奇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一次绽放,即是往生。

它如此不易,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伤害它呢?

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我去西藏旅游时,当时走的就是川藏线,因为好奇和朋友采摘了一棵像白菜一样的植物,结果被几个藏民围住,差点回不来了。

如果人的一生只能去一个地方旅游,我想那就一定是西藏吧,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和朋友(兼同事)小江于2015年自驾去西藏游玩了一次,整个旅途还算挺顺利的,但中途采摘了一颗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差点回不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接着往下看。

川藏线巧遇“大白菜”

川藏线的确风光无限,一路上我和小江轮流开车,轮流观赏西藏的美景,同时用手机把它记录下来。俗话说:“人有三急”,内急的时候必须是要解决的,因为川藏线路途遥远,路边的公共厕所不是到处都有的,所以我们内急的时候通常是在路边解决,为了避免其他路人看见,一般会走到比较偏僻的地方解决。

有一次我刚解决完准备回去时,突然被不远处的一株植物深深的吸引住了,它长得有一米多高,下面的叶子是绿色的,而上面的叶子却是嫩黄色的,若不是长那么高,跟大白菜就没什么区别了。

回到车子后,我把刚才看到的跟小江说了,他叫我带他去看一下,小江看完后说:“这不会是传说中的天山雪莲吧,不管是不是,我们先把它挖回去再说吧!”接着我们就把它挖了下来,准备带回去。

挖走“大白菜”后被几个藏民围住不让走,无奈报警处理

刚刚挖出“大白菜”准备回到车上时,不远处突然冒出几个藏民把我们喊住了,他们几个人把我和小江围住不让走,他们说的藏语跟我们无法沟通,我想会不会“大白菜”是他们种的呢?所以把“大白菜”拿给他们,可是他们还是不放我们走,无奈我只好选择报警。

警察来后,知道事情的原委后,让我们赔他们1000块钱的损失,说这是算少的了,一颗成熟的“大白菜”可以卖到三四千元呢,我们赔了他们钱后他们才渐渐离开。

警察告诉我们,这些“大白菜”不是什么天山雪莲,而是叫“塔黄”,虽然不是什么保护植物,但却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因为长得独特常常被游客挖走,或者被人专业盗去卖钱,使得“塔黄”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生态的平衡,就把这些区域的“塔黄”承包给当地人看管,也就是说这些“塔黄”是有主人的,你挖走它就相当于偷走它,被抓到受到惩罚那是理所当然的啦!

原来“大白菜”的真身是“塔黄”

塔黄下面的叶子为绿色,中间是圆柱形的杆,最高能长到2米,但普遍1米多,杆上面长满了黄色叶子,越下面的叶子就越大,所以长成后的“塔黄”像极了一座“宝塔”,加上是黄色的叶子,估计“塔黄”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塔黄”一般生长在西藏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砂石滩上,生命力十分的顽强,它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每隔三四年才会开花,所以价格十分昂贵,听说一斤可以卖到300到400元,大的一颗有10斤左右,那么一颗就价值三四千元了。

“塔黄”是一味十分珍贵的藏药,其入药部位主要以根部为主,“塔黄”在藏药中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平时服用的药丸很多就有“塔黄”的成分。原来“塔黄”是这么好的东西,难怪挖一颗都不让我们走。

最后:

我们出来旅游就是为了寻开心的,是来看风景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最好事先做足充分的旅游攻略,免得像我一样损失钱财还搞得有点不开心,这样就太不应该了。

大家如果在川藏线上遇到这“大白菜”时可千万别去随意采摘,因为这“大白菜”一点都不便宜。我是话事三哥,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对你有帮助,看完记得给个赞哟!

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虽然没有去过西藏,但我从前特别喜欢看央视第九套节目,尤其有关人与自然的纪录片,知道这种白菜一样植物叫塔黄。

塔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被子植物,又名高山大黄,曲玛孜,为喜马拉雅山地身材最高的草。

它生长在海拔4~5千米的气候寒冷且土质贫瘠的高原上,一生只开一次花,却需要至少5年以上积蓄足够的营养后,才能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在严寒的高原,生长极为缓慢的塔黄,为招揽珍稀的昆虫来帮忙完成授粉,使出了浑身解数:得耗尽大半生的积蓄,瞅准风和日丽的日子,从软塌塌的大白菜样,两三天之内迅速崛起成一座近两米的花塔——毕竟广漠的高原上,稀稀拉拉的植物,只有这样虚张声势,才能引来昆虫游客们的关注。

塔黄的花不大,外面黄色的苞片其色是褪化叶子,没有叶绿素无法为它提供营养,只为滥竽充数假作花瓣吸引昆虫:快点来啊,我的旅馆开张了,好吃好喝好好玩的统统都有,在等着你们来啊!

塔黄的花苞加上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其实是为吸引老顾客,一种叫迟眼蕈蚊的小虫注意。塔黄花的香味,也许就像妈妈做的红烧肉一样,唤醒了外面世界打拼的游子,塔黄家是它们的出生地,山迢迢水迢迢地尽快赶回来:免费吃喝住有时间的哦!

蕈蚊在塔黄苞片上谈恋爱,风雨来了躲在下面歇息,饿了吃花蜜,还可以放心地将卵产进塔黄花的子房内,放心地托管长大。而它们所做的不过顺便粘点花粉,就为塔黄完成了媒人的责任。

蕈蚊和塔黄两种物种,就这样互惠互利,互相依存了上亿年,成为高原薄弱生态链中重要一环。

虽然塔黄目前尚未列入珍稀动植物保护名录,其根茎也是常用的藏药品种,但风起于青萍之末,"太平洋西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许会引发一场海啸”,这句话其实不仅适用政治经济,用于生态链上其实也非常贴切的。

想想亿年进化,艰难生存到现代的多少野生动植物已消湮了踪迹,人不应该只敬畏金钱权势等,对自然也应该有敬畏之心。

因为野生塔黄对于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平衡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千万不要一时兴起去乱摘:一来摘了,水土不服也养不活,;二来会破坏生态平衡,毕竟保护野生植物人人有责;三呢,如果属于藏民的承包地内,摘了会被罚得心疼哦。

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一位资深的旅游博主告诉我:如果你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千万别乱摘,因为一旦摘了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仅仅是损失金钱这么简单,严重一点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更有可能会引起藏民与神的共愤。

川藏线奇怪的事情特别多,只是大家一直没有注意到,而西藏又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也是距离天空最近的位置,可以说去一趟可以让整个人都清醒,觉得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妙。

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对于旅行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在旅行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需要注意,因为一小心就会给你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就好比川藏线上类似白菜一样的植物千万别乱摘,马路边上废弃的车千万不要想走拖走,只要你动了这个念头,那麻烦自然就会找上你了。

川藏线上像白菜一样的食物是什么

据说2019年7月份,有一位男子“手撕”川藏线上的白菜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当时就引起了热议和社会关注,虽然没有构成违法,但事后该男子做出了道歉。而且当地的林业局和公安局也对其进行教育和批评。

川藏线上像白菜一样的东西按照当地说法就是“塔黄”,虽然不怎么出名,也不是属于国家保护的植物,但是在当地却是非常的受欢迎和尊敬。

为什么会叫做“塔黄”呢,是因为生长的和一座塔一样,非常高的,据说可以达到1-2米左右,同时外部是黄色的,有点类似白菜一样,只不过他是比较白菜长得更高。

这种“塔黄”一般是生长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地方,其生命力是非常的顽强,有点类似沙漠中的仙人掌。但是其生长的速度是非常慢的,而其价值也是非常高的,通常一斤“塔黄”可以卖到400-500元,如果大一点大概有100斤左右,那就是5000-6000元。

为什么可以卖得这么高的价值,因为“塔黄”是可以当作药引之用的,在当地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中药资源。具有泻热、闭经、湿热、痢疾、便秘消肿之功效。而主要有价值的就是地下生长的部分。

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上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根据我这位朋友(进藏、出藏十次左右)告诉我的情况来看,这个“塔黄”只要你摘了,那麻烦事可以说非常多。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损失金钱

很多人出于好奇,在川藏线上看到这种奇怪的植物,自然就想要上去摸一摸,或者说想要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其实不知道这个时候就相当是破坏他们的生长了。上面也说这种是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如果你在他还没有生长成熟的时候就摘了,那对于当地人来说就是一种损失。

这种情况的话你是需要承担责任,按照上面说的一颗这种大白菜大约是十斤左右,那你就可能需要面临5000-6000元的赔偿,如果多摘了两颗那就是上万元的赔偿,可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

如果说你不在乎这个钱,或者说觉得无所谓,那自然是没有关系,但是此时肯定多少会影响你的心情,如果你的态度不是很好,很有可能会遭到当地人的为难。这个时候就是给自己惹祸上身。

二、面对批评和教育,情况严重的有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这种“塔黄”虽然说不是属于国家保护植物,但是在当地那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幸去采摘了,那肯定是需要你承担责任的,就算你报警了,最后也是需要接受赔偿的,同时还有可能接受批评和教育。

毕竟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习俗和规矩,不能说你是游客就能肆意妄为,如果情况严重一点,或者说你大面积去采摘,那真有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这个时候你损失的不仅是金钱,同时还会给自己人生搽上一个不光彩的事情。可以说到哪都会让人嫌弃。

三、惹怒当地人,不再欢迎你来

“塔黄”对于当地来说那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虽然说量不是很大,采摘也会比较困难,但是这项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生长习性来看,一年就长这么一次,但其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对于一个普通人家里来说,那就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

假如一个人可以收十颗这种大白菜,那每颗按十斤计算,一颗的价值就是5000-6000元,十颗就是5-6万元,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笔不错收入。

如果这个时候你不懂事,就觉得好奇,把这些都给破坏了,或者说提前采摘了,那你就会成为当地一个的罪人,甚至会惹怒当地人,这个时候你想要解决这个事情,只能是请公安来解决,那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再一个就是甚至你都不能再次到这个地方来旅游了。可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千万别乱摘,因为一旦摘了就会给自己惹上麻烦,那也会影响你的旅游心情,可以说真是得不偿失。

最后:

川藏线上可以说有很多东西都比较新奇,也有很多的植物和动物比较珍重,再这也想告诉大家,旅游的路途上最好不要去沾惹这些东西,也不要让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惹上麻烦。

好好的欣赏景色,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一步步到达旅游的目的地,这样才是最安全的,也是最开心的。很多事情只需要自己好好想一想就能明白,有些东西还是不能碰的。

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川藏线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其实是一种草本植物,一个星期可以长到两米多高。游人遇见了,是你的幸运,但是千万要控制住自己的手,千万不要随便摘,否则会有一堆麻烦事。

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美丽的西藏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一看那个蓝的像水晶一样的天空,感受一下一天四季的独特气候,见识独有特色的民族风情。

到西藏旅游的人,有的坐火车,有的徒步,有的自驾游,大家通常走两条路线,一条是川藏线,另一条是青藏线,成长线是从四川成都开始,沿途有2140公里,最终到达拉萨。

川藏线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途经风光优美的理塘、左贡、林芝等出名的地点。相比于青藏线,川藏线的风光更加优美,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川藏线上的独特风景

行走在漫长的川藏线上,在蓝天白云下,在高山峻岭间,偶尔会看见一种有着碧绿颜色叶子的植物,像极了一株高高长起的白菜。第一次撞见的时候,许多人还误以为它是传说中的天山雪莲。

有人也会惊诧在崇山峻岭间怎么会长出白菜呢?其实它不是蔬菜,是一种蓼科草本植物,由于它的叶子跟大白菜很像,只是形态上像柱子,柱子上外面包着一些淡黄色的绿叶,远远看上去就如一座小塔,因此被称为“塔黄”。

许多人见其有靓丽的形态,冲动的时候忍不住要去摸一摸,甚至撕一下叶子,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弹簧要长到两米多高,很不容易,如果你了解它悲壮的一生,你一定会对它保持敬畏心。

塔黄独特的生长环境

塔黄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主要生长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以及中国云南的西北部,扎根在海拔4000到4800米的高山石砾间,那是灰褐色的山石组成的流石滩。流石滩处于雪山和草地之间的荒芜地带,常年受到强烈紫外线的照射。

每年平均温度在0度以下,从雪山上吹来的凛冽的寒风,时常侵蚀着这片土地,这样恶劣的环境就是塔黄的生长之地。高处不胜寒,它是高山冰原地带特有的植物。

一般在高海拔的寒冷地带,植物的植株很小,塔黄的一生极不容易,它们要面对着风雪和严寒的摧残,大多数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植株变得矮小,甚至贴在地上。然而,成年期的塔黄高度可以达到1到2米。

塔黄壮烈的一生

塔黄的一生比较漫长,它的生长十分缓慢,从种子发芽长到像白菜一样的塔状需要历经5到7年的时间。幼年期的塔黄植株并不高,它只是一根直立的晶状物,叶子呈红绿色,看起来有点营养不良,在沙砾之间十分不起眼。

我们可不要小看此时的塔黄,它正在努力的吸收营养,积蓄能量,仿佛是在吸收天地的日月精华,深深地扎根,慢慢地生长,历经沧桑,变得越来越强大,根系扎到了两米深的地底下。

塔黄正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突变的机会,春来冬往,5到7年后的6到7月份,它已经慢慢成熟了,柱子上开始长出了花苞,可此时塔黄的颜色还是暗红色。几年的努力,就为了一朝的绽放。

当花苞越来越成熟,当体内的能量积攒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原本低矮的塔黄会在几天之内突然爆发,短短几十几天就长出了两米多高的花序。所以我们看到的像白菜一样的塔黄,是成年期塔黄的样子。

此时,暗红的叶子变得嫩绿,晶莹剔透,就如白玉般靓丽,那些看起来像菜叶一样的是它的苞片,底座的叶子像座莲一样绽放。

这时候,如果靠近它,细心观察,会看到花苞下有一些小昆虫在活动,那些昆虫名叫迟眼蕈蚊,是与塔黄相依为命的一种动物,塔黄为迟眼蕈蚊提供舒适的生存场所,而迟眼蕈蚊为塔黄传播花粉。

迟眼蕈蚊在塔黄的苞片上来来回回地活动,身体上沾了花粉,在运动的时候会把这些花粉携带到塔黄的柱头上,为塔黄传播花粉,为它延续新生命。短暂灿烂了十几天,弹簧的苞片开始慢慢枯萎脱落。

随后的两个月是塔黄果子成熟的时期,苞片就这样坚守着它的下一代,纵然是枯萎的苞片,我们也不要随意去破坏它。

为什么不能随便摘塔黄?

1、塔黄的苞片对它极为重要

我们看到的那些像白菜一样的叶子是不能随便撕掉的,那是塔黄的苞片,为传播花粉和长出果子做了很好的保护。有科学家只会研究发现,如果把塔黄的苞片撕掉后,95%的花粉暴露在外面会失去了活力,前来传播花粉的昆虫会减少。

因此,如果在川藏线上遇到了塔黄,不要随手去摘叶子。这对它是致命的伤害,高原上的生命来之不易,塔黄的一生如此壮烈,为了开花结果,它用了几年的努力,仅仅绽放了十几天。

这让我们想起了动物界中的蝉,蛰伏了十几年,只是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面对这样的生命,我们除了敬畏,怎能随手破坏呢?

2、塔黄的价值不菲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觉保护好这种珍贵的野生植物。曾经有一个男子到川藏线上旅游,有幸遇到了塔黄,他随手把塔黄拔起来,还撕下了它的苞片,放在嘴里吃,并把这过程拍成视频放到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他的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虽然塔黄目前不属于国家保护植物,但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塔黄的数量越来越少,特别是由于塔黄有重要的药物价值,让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

成年的塔黄和雪莲、红景天,并称为高原的吉祥三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能够起到消肿散瘀、治疗便秘,积食,湿热,目赤头痛等病,是不少藏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成分。

正是由于它有重要的药物价值,当地人为了增加收入,会把它连根拔起,经过处理后,卖给药物收购商,一个塔黄大约30到50斤,一斤大约100多块,因此,一个塔黄可以卖到3千到5千元。

3、私自撕塔黄会带来一些麻烦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人不顾当地的管理,私自偷采塔黄,使塔黄的数量急剧下降。正因为这样,那位私自撕下塔黄的男子才被众人谴责。甚至受到有关部门的口头批评。

曾经有游客在路上拔了塔黄,走了一段路,就遇到了一群藏民,藏民们把他通通围了起来,这些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之一,也是他们当地重要的植物,藏民们怎么会允许游客随意采摘的?

独自在川藏线上行走,还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民,不管是敬畏塔黄,还是为了保护野生珍贵植物,或是为了自身的安全,遇见了塔黄,我们都不要随手去摘它,否则会毁了塔黄的一生,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写在最后:

有人说,在西藏的草地上,时常可以看到塔黄,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许多人看到的貌似塔黄的植物,其实不叫塔黄,那叫大黄。

从外观上看,如果不仔细分辨,还真的会误以为就是塔黄。塔黄的叶子是圆形的,整体形态像一座塔,而大黄的叶子细长,更像我们常见的莴苣叶。

从植株的高度上来看,塔黄最高时候可以高达两米,而大黄的高度却在一米以下,显得更加矮小,像一株普通的蔬菜。

塔黄只生长在高山石砾间,而大黄更钟情于山坡草地,因此,塔黄的生长高度在海拔四千米以上,而大黄只生长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

知道了,两者的区别之后,不管是哪一种植物,我们都需要好好保护。这些年,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低海拔的草甸会逐渐向高海拔迁移,这样势必会对塔黄的生长造成威胁。

主要破坏者是那些牦牛、居民、游客,为此,当地有关部已经加强宣传,进行保护,希望游客们也能够敬而远之。

为什么有人说在川藏线看见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别乱摘,摘了会怎样?

一位在西藏生活20年的朋友告诉我:川藏线上像白菜一样的植物千万不要乱碰,更不要摘了拿回家去,否则你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甚至还可能会被直接扣留。

川藏线上像白菜一样的植物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去青藏高原,那么一定会注意到川藏线上有一种类似大白菜的高大植物,这种植物格外醒目,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所以被当地人便称呼这种植物为塔黄。

塔黄生于海拔4000米山地上,和人参一样都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不过塔黄的身躯极为高大,最高可以长到2米,普通人站在塔黄面前,会感觉十分的娇小。塔黄的苞片是淡黄色的,而且根茎粗壮,可达8厘米,下部呈绿色,整体被一层层的叶子包围着,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大白菜。

塔黄5年才开一次花,而且开完花就会死去,也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悲壮”的植物。塔黄几乎都是独自生长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山地上,而且相比于身边的矮小植物,塔黄显得孤傲而壮丽。

尤其是在阳光的映衬下,让苍茫的大地显得勃勃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塔黄的根茎是可以食用的,而且还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藏药,能治疗很多种疾病。

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川藏线上随意乱摘塔黄呢

川藏线是所有旅游者的必经之路,路上会看到许多当塔黄,不过可千万不要乱摘,因为塔黄是一种“价值千金”的植物,珍贵异常。

1.随意乱摘很可能导致塔黄的死亡

塔黄之所以不能乱摘并不是因为它有毒,而是因为塔黄实在太珍贵了,而且在青藏高原这种高海拔地区,塔黄的生长极为不易,要很久才能长大。塔黄还是一种生长很慢的植物,想要长到2米,最快也得需要5年的时间,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一旦被当地的动物破坏,塔黄就会停止生长,甚至直接枯萎。

而且别看塔黄的叶子很粗壮,可生长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最稀奇的是,塔黄一辈子只开一次花,花期只有一次,所以如果在青藏高原看到塔黄开花,就把它的花给采摘了,那就相当于破坏了塔黄的授粉,影响塔黄的繁殖。毕竟,塔黄在西藏是非常稀少的植物,是一种不能轻易成长的植物,所以遇见它们千万不要随意采摘。

2.在塔黄没成熟时就摘下,会降低它的药效

古人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庄家只有在合适的季节收割,才能保证谷物的高质量。与之相比,中草药也是这个道理。在采摘时,一旦将时间提前或者延长,都会严重的损害药材的质量,甚至还会降低药材的药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而塔黄也是同理,毕竟去游玩的人对塔黄缺乏一定的了解,一旦在它们未成熟时就将其随意采摘,会大大降低塔黄的品质,进而影响塔黄的药效,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塔黄体型大,就觉得摘一块没什么大碍。

毕竟,成熟后的塔黄是可以很多种疾病的,如果没让塔黄成长到能发挥出药效的时间就采摘了,那么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浪费了。值得一提的是,根茎类药材一般的采摘时间在秋、冬季节。

3.塔黄只能在高原生活,就算摘下也无法移植

塔黄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只能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存活,而且它们的存活条件也极其特殊,一般的土壤根本无法让它们存活。这样的生长条件促使塔黄只能生长在青藏高原里,一旦被人类任意采摘,并移植到别的地方,只会导致它们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最后失去活力、慢慢灭亡。

除此之外,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塔黄的生长周期就是为青藏高原而设置的,一旦被采摘速度过快,甚至会导致这种珍贵的植物直接灭绝,而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情况。

4.随意的采摘塔黄,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有一种叫做蕈蚊的昆虫,这种昆虫是许多小型动物的主食,而且它们还是塔黄花粉的主要传播者,甚至为了觅食,还在塔黄的叶子里面安了家,并组成了一道简单的生物链。

不过,如果塔黄被人类大量采摘的话,很可能威胁到蕈蚊的生存,导致蕈蚊的数量锐减,进而破坏以蕈蚊为中心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说实话,塔黄虽然可以在青藏高原生存,但它们其实也是一种脆弱的植物,而且作为当地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还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一旦被破坏,后果将极其严重。

那么,如果将塔黄摘了会怎么样

其实,塔黄的数量非常少,都是以野生的为主,而且在西藏所有人都会规劝游客,千万不要伤害塔黄,因为一旦偷摘塔黄,可是要赔偿大量金钱的。

1.偷摘塔黄会被当地牧民阻止,并支付赔款

塔黄因为经济价值极高,所以当地牧民制定了一套默认的领地划分制度,可以说每一个塔黄都是有主儿的,恶意采摘塔黄和偷取钱财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所以私下采摘塔黄是一种违法行为。

而且就算是当地牧民,采摘塔黄也必须要经过正当手续才可以顺利采摘,而外地游客想随意采摘,一定会被当地牧民阻止,一旦不听劝甚至还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毕竟塔黄的价格实在太贵了,一斤就能卖到上千元。

据说2019年的时候,就有一位中年男子手撕了一颗塔黄,并引起当地人的不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直到将损失全部赔偿后,事情才告一段落。

2.塔黄被很多人当成了路标,而且生长环境特殊,贸然采摘很可能会引发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塔黄生长的地方地形也比较复杂,加上塔黄高大的身材,因此被很多人都当成了路标,一旦被人胡乱采摘,很可能导致其他人迷路,而且救援的难度也很大。此外,有塔黄生长的地方,海拔都比较高,贸然去采摘,很可能出现高原反应,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

总之:

塔黄之所以不能随意采摘,是因为塔黄本身就是一种珍贵异常的植物,而且采摘早了还会影响塔黄的药性。

最要要的是,随意采摘塔黄,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环境,也无法移植到别的地方,更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甚至还有可能在采摘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影响自身安全。

那么,你对塔黄这种植物是怎么看的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