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

今年寒露不一般,农村谚语总结3大特征,都是什么呢?早看早知道

时间过得真快,10月8日将正式迎来今年的寒露节气,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10月7日-9日之间交节。此时,太阳刚好到达黄经195度。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都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所以,白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深秋的节令。

古人为什么要设立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从事农事劳作的过程中发现,作物生长和太阳的角度变化息息相关,并且,太阳角度的变化,也带来寒来暑往。为了让人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也就是我们说的冬至,日影最短定为“日短至”,也就是夏至。把“春秋”两季各有昼夜时间长短相等的一天定为“春分”和“秋分”。

经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当太阳直射点到达冬至的时候就开始往北回来了。所以,古代历法家就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作为一年的长度。

现行列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300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将黄道等分成24份,每份之间相隔15度。由于,是等分了24份,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国际通用的公历日期上几乎是固定的,每年相差不超过3天,从这点上来看,二十四节气又属于阳历。

二十四节气设立完之后,人们就可以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可以在两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

古代历法学家可能感觉,二十四节气还不能够完全体现一年中的气候变化情况。所以,又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了七十二候。把一个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就是四季,岁指的是年。

寒露节气的三候分别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意思是说,从寒露节气开始的第一个五天,北方的天气开始变得寒冷,鸿雁列队大举南迁;寒露节气的第二个五天,深秋天气寒冷,雀鸟都销声匿迹了,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的蛤蜊;寒露节气的最后一个五天,菊花已普遍开放了。老话“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也是说,都有菊花因阴气而开放。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农民不怕寒冷,但是怕降温太快,霜来得太早。因为,温度降得太快,霜来得太早,作物还没来得及成熟,植株就枯萎了,给农民带来损失!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呢?

一、寒露逢甲日

今年寒露是农历九月十三号,壬寅年,庚戌月,甲午日。所以,今年寒露逢甲日。

什么是甲日?

“甲日”是干支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第一位带有“甲”的日子,是旧历每旬的第一天。

今年寒露和农历九月十三是同一天,老话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甲日有雨,十天难晴”,“六甲无云,十天少雨”的说法。意思是说,九月十三这天通常会下,如果不下雨,当年的整个冬天也会干燥少雪。

但是,今年比较特别,九月十三不仅是寒露节气,还逢甲日。由于,寒露节气也是三秋大忙的季节,农民不仅要忙于收割玉米,还要播种三麦。并且,寒露时节也南方晚稻抽穗灌浆的时期。所以,这个时候刮风下雨不仅影响收割,还影响下茬作物播种以及后期收成。老话“寒露雨,烂谷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早寒露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是戌月的起始。古人认为,寒露节气在戌时交节为最好,也就是晚上19点左右。并把在19点之前交节称为早寒露,之后称为晚寒露。今年白露的交节的具体时间是公历10月8日15点22分16秒,很明显今年是早寒露。

戌之前火气不尽,金气不藏,戌之后水气逐渐强旺,寒气盛行。今年是在戌时之前早寒露,意味着火不尽,就是白天和晚上温差比较大。

当然,这只是古人的一种说法而已,现在气候条件和过去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就拿今年来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冷空气都要比去年来得早。

三、九月寒露

节气在公历上比较固定,但是在农历上就相差很大了,有的年份落在八月份里,有的年份落在九月份里。老话有“九月寒露兆丰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寒露节气如果在农历八月份交节,意味着节气到了,月份还没到,到了。如果,在九月份里交节,就是节气和月份都到了。节气按规律正常到来,冬小麦等越冬作物也能正常生长,意味着是丰收之年。

当然,农谚不是预言,不能够预测明年到底是啥样,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安排。

明年的年景如何呢?古书《地母经》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参考:

写到最后:

分享农谚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人是如何和自然相处的,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能够流传这么久,还是有定的道理在里面的。

还是哪那句话:农谚只是古人通过经验进行的总结,不是预言,不要用农谚来预测后来的天气。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

农谚有句天气谚語:九月九至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农历)。意指;九月九至十三,如果不下雨,那么以后的冬季就很少下雨。又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也就是天气随着下雨,就会冷的更快,今年寒露又逢谚语之中甲日,天气会更快进入寒冷。也说明今年的冬天会比往年更冷。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

今年寒露不一般,恰逢农历九月十三,“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呢?

明天就是寒露到来的日子,恰逢农历九月十三。寒露是我国24节气的第17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是太阳运行的黄经195度处时令交界的时刻,一般在阳历的10月7~9日到来。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说明了寒露节气到来,气温下降非常厉害,炎热的天气不再显现,要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

因寒凝露,古称之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节气共计15天,一候为5天。意思是到了寒露节气,大雁南飞迁徙过冬,鸟类少见,海边哈唎多了起来,菊花盛开。

1、早寒露

寒露分为早寒露和晚寒露。

(1)按照月份来分的话,农历八月寒露到,为早寒露;农历九月寒露到,为晚寒露。

寒露到来,气温下降得非常厉害,北方平均气温在5度左右,南方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北方可以说是万里铺霜,千里雪飘;南方也进入了秋天,落叶纷飞,草木渐黄。

所以寒露来的早了也就是冷空气来的早所以寒露来的早了,也就是冷空气来的早一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冷空气会带来,霜冻天气就比如今年我国北方已经迎来了大范围的降温、雨雪和霜冻天气,尤其是晚稻伤害最大,还有树上的水果、叶类的蔬菜都被冻伤冻死。

今年寒露到来的日子为农历九月十三,在农历9月份到来,应该属于晚寒露。我国北方今年风调雨顺,尤其东北大粮仓粮食大丰收,所以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2)按照寒露来的时辰划分。一般是以一天中午时为界限,午时之前寒露到来称之为早寒露,午时之后寒露到来称之为晚寒露。

在古代,把一天的时间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分别用地支来标注,共有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在中午11点到下午一点这个时间段被称之为午时,也就是太阳正中午的时候。今年寒露到来的时刻为15点,也就是在申时,所以今年从寒露到来的时辰来看,也是晚寒露。

2、九月寒露

九月寒露顾名思义就是寒露在农历的九月到来,称之为晚寒露。

今年寒露到来的具体时间为:2022年10月8日15:22:16,农历九月十三日。

3、寒露逢甲日

按照我国的农历纪年法来看,年月日都是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而形成的。我国共有十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2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如甲子日、乙丑、丙寅日等,按照组合来排序,每轮到一个甲子日就是60天的时间,每天天干为甲,被称之为逢甲日。天干共计10个,所以每一个甲日就是10天的时间。

今年寒露到来之日是农历九月十三日,壬寅年,庚戌月,甲午日。所以,今年寒露逢甲日。

4、农历九月十三日是什么日子?

俗话说“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不怕重阳连阴雨,就怕十三一天晴”等,都表明了,农历九月十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是一个下雨的好日子。

传说中农历九月十三是孟婆诞辰之日、天水圣母飞升之日、关公磨刀之日。神话传说都表明了是下雨的好日子。

“九月十三下了雨,一冬雨鞋穿到底”,意思是说农历九月十三下了雨,一个冬天雨雪都比较多,要穿着雨鞋过冬天。这就预示着冬天雨雪多,对于农作物生长越冬是极其有利的,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预兆来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5、寒露节气下雨好不好?

“晴天寒露冬雪少,春雨多”,意思是说寒露当天是晴天,预示着冬季雨雪比较少,而春季雨水比较多。冬天雨雪比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会形成干冬的现象。

“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意思是说寒露节气这一天遇到了下雨天,预示着来年的正月和二月阴雨连绵天气,春雨比较多,利于农作物的春季生长,毕竟春雨贵如油。

所以寒露节气到来下雨好,预示着冬天和春季雨水都比较多,水是植物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所以也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综上所述,明日寒露恰逢农历九月十三,所以今年寒露不一般。今年的寒露来的晚了一些,但对于农作物成熟生长是极其有利的。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天寒露,我国迎来了大范围的降雨、降雪、降温过程,也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

明天就是寒露了,今年寒露可不一般啊,今年的寒露拥有哪些特点呢?农谚: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预兆呢?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后日夜温差较大,这个季节也会比较干燥。寒露节气的南北差异在于,南方秋意渐浓,秋高气爽,转而少雨干燥;而北方广大地区却是呈现冬天气象了。寒露是寒气出现的开始,「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说得就是寒露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导致晚稻受损。因此寒露凉气转寒气的过程最好的是循序渐进,而不是突然一夜之间变冷。

而到了寒露民间也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传统习俗。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以下就是三个不一般了:

第一、干支历法里寒露节的划分则在傍晚七点左右,而今年寒露是农历九月十三,所以属于「早寒露」。

第二、而寒露节气由太阳运行长短的因素影响,会出现在农历八月或者九月,而今年的寒露是在农历九月十三,所以是「九月寒露」。

第三、今年的寒露在九月十三,也正好为农历的甲日,所以又称「寒露逢甲日」。有句话叫「九月寒露兆丰年」,希望来年是个大丰收。

古人农谚是他们的经验总结,但随着时代变迁,很多东西都在改变,大家可以参考,但不可一味信之,随时留意天气预报,注意墒情。

感谢读者朋友的支持,喜欢的朋友欢点个赞吧!(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寒露啊,是非同一般的。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寒露节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的寒露出现在10月8号,也就是在夏历的9月13。这是什么日子呢?9月13日说实话就是农历的甲日。什么叫甲日?甲日是干支历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第1位带有甲的日子。有一句古语说,甲日有雨时天难晴,甲日的阴晴决定着后期降水多寡。

而且今年又恰逢壬寅年庚戌月,甲午日。而今年的寒露和农历9月13日是同一天。所以说呀,这一次是不同的。

无论是寒露还是重阳,都是老祖宗收获的时节,而今年的寒露啊,就在重阳之后,民间有句古话,说是寒露九月九杂七杂八收到手的说法,那么也就是说在民间的这几天丰收的盛景。

所以寒露之日也是丰收的日子。

今年寒露不一般,“早寒露、九月寒露、寒露逢甲日”,是什么意思?

小时候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而时至寒露,便是露水已寒,将要结冰的了。

秋分之后,寒露,顾名思义,是比白露时寒意更盛的露水。秋分之后,气温继续降低,进入农历九月,太阳黄经角度再移15°到达195°时,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时间一般在公历的10月7日至9日之间,2022年寒露是10月8日。

今年寒露是农历的九月十三号,壬寅年庚戌月甲午日。所以

今年寒露逢甲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