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有7连,不是一个营只有三个连吗?
按正常编制,一个团编制是三个营,一个营编制两到三个连,除了正常作战编配的连队,还有团直属连、汽车连、勤务连等等,所以702团肯定不止7个连。
此外,一个团的的建制一般是按顺序制定番号,比如一营、二营,如果整个团有9个连队,那么也是按顺序总体排列,所以有一营一连,也有三营九连,并不是三营有九个连,而是番号顺序排到第九。
士兵突击里哪个连队战斗力最强?那么在《士兵突击》里,除了钢铁七连,红三连,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功六连。
红三连自然属于战力三流的连队,高成带出的新兵,红三连连长拿着中华烟来贿赂高成,想分几个好兵,说明红三连缺战斗力强的兵。其次,红三连有草原五班这种单位,说明连队下属单位过于分散,很难集中整个连队开展经常性训练。总的来说红三连作风优良、甘于奉献,却实在战力太弱。
钢七连应该是作为团侦察连来使,也是王牌连队,有着根红苗正的革命血液,在702团与老A大队的对抗中,只有钢七连能和老A打成9:1战损比例,普通连队的战损比是25:1,所以仅这一点就说明钢七连最强连队的地位。
那么除了钢七连,还有一个连队战力也不容小觑,那就是大功六连,剧中大功六连是钢七连高成经常提到的连队,两个连队似乎总是暗中较劲。
而在钢七连整编在即,团部张干事将孟良崮首战错误归为大功六连的功劳,这虽然是个错误,但也从一定程度说明大功六连有这个实力与钢七连争首战。
除此外,在702团与老A大队对抗时,702团的团指挥部里都是校官级别军官,有两个尉官显得很扎眼,一个是高成,另一个不出意外应该是大功六连连长,要打硬仗,王团长自然要把最得力的两个连队叫过来商量战法。
《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有7连,不是一个营只有三个连吗?
我是93年兵,我们团的三个营部下辖15个连。营部的存在感相当低,当兵三年,我好像就没见过我们营长,陪着营教导员出去打过一次猎。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连领导到营部去开会。一般有什么事都是直接到团里。所以我们那个时候,一个赢下面不只是三个连。
《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有7连,不是一个营只有三个连吗?
营这个级别很有意思,基本上待过部队里的人就知道提到7连就对应是三营的,2连肯定是一营的,5连肯定是二营的。除了个别情况除外,一般来说123连属一营,456连属二营,789连属三营,基本不会变。老美的《兄弟连》看过没有,506团二营E连,一个意思,老美用字母,一营ABC,二营DEF,三营GHL。以此类推。但这不是代表一个营就只有这3个连队,营里除了营部以外,还有其它的支援连或排级单位。比如重机枪连(排)。比方说,重机枪一连配属在一营,迫击炮三排配属在三营,他们的连排长直接归所配属的营管理。这只是种比方,也有除了营部里几个人连吃饭都要到下面连队去的(没有独立的炊事班)。以前部队里有独立营搞搞弄弄五六百人,现在有没有不知道了,毕竟离开几十年了。反正以前部队大小营一级别不可能少于3个连。现在都是旅下面直接是营了,营部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大了。
《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有7连,不是一个营只有三个连吗?
楼主军人的不是,编制的不懂,连队是以团的序列编制的。
一营:一、二、三连
机枪连、炮兵连
二营:四、五、六连
机枪连、炮兵连
三营:七、八、九连
机枪连、炮兵连
《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有7连,不是一个营只有三个连吗?
我是87年兵,当时部队是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再加团直属:
一营:一、二、三连、机一连、炮一连;
二营:四、五、六连、机二连、炮二连;
三营:七、八、九连、机三连、炮三连;
炮营:榴弹炮一、二、三连、高炮连、105炮连;
团直属:卫生队、汽车排、工兵连、特务连、通讯连
《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有7连,不是一个营只有三个连吗?
“硬骨头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些有名的连级番号总该听说过吧?而抗战时期最著名的英雄连队,则是新四军“刘老庄连”,也就是血搏日寇全部壮烈牺牲的刘老庄82烈士,这个连队的正式番号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之二营四连”,已经大致说明了部队番号的授予原则。但是你却绝难看见第七营、第七排的的建制番号,所以这个问题虽小,蕴含的军事知识却很丰富,需要系统性的理清。
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是如果讨论我军的部队番号标准,必须以1948年底和1949年以后为基准,因为直到是年11月1日,西柏坡才正式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四大野战军和几大军区的我军正规部队,终于形成了全军统一的部队序列和部队番号之正规体系。而在此之前,基本是各军区、各野战军自成体系,番号既有重叠也不那么正规,比如华东野战军有第四纵队,东野、中野和西野也同时存在第四纵队的番号。
第二是世界各国均有自己的部队番号授予规则,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特定进行讨论,比如二战期间德国人有“503重坦克营”,那就是给营级部队授予了统一数字序列番号,其支援部队的番号更是复杂得一塌糊涂。而美国军队在营以下多使用字母来命名连队番号,比如《兄弟连》的主角,就是美军第101空降师506团E连,所以外军的番号不在本文的说明范围之内,抬杠要不得。
根据《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的详细命令,我军的团级以上部队(包括团)方可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字样,也就是说,只有团级部队和它以上的师、军、兵团等编制单位,才是由军委统一授予的数字番号。这其实也是中国军队的习惯性作法,《士兵突击》中虚构的第702团如此,我们的对手其实也是如此,比如1939年昆仑关战役中,一马当先的就是杜聿明第五军第200师的第600团。
因此要特别注意,在部队的战术单位中,“团”和“连”是最重要的两级编制,团一般是各军队的最大战术单位,而连是最基本的编成单位,相比较而言,营和排的存在感就要弱得多。正因为如此,“团级”是军队数字统一番号的最小授予单位,一般也会授予军旗,而团以下的作战单位,其番号由团部自拟;也是因为连级的重要性,所以各团级单位的番号排序原则,基本是以“连队”为核心确定的。
包括部队番号以外需要使用的“部队代号”,也是编组到野战部队的“团”一级(或其他级别的保密单位),我军从1950年开始便统一使用数字部队代号,1962年全军统一使用四位数字或带字头的三位数字部队代号,到1975年再改用纯五位数字作为部队代号。所以前些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某某某部队”的代号,最低也是团一级,以下建制单位是既没有“统一番号”也没有“统一代号”的。
顺带以二战日军的编制和番号举例,日军的数字统一番号也只授予到“联队”级(编制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团),比如第116师团所辖的什么第120联队、第133联队等等,并且只有联队才拥有“联队旗”,这是因为联队是其编制的核心单位,也是单一兵种的最大编成单位,以上就都是混合编成单位了。同样,日军的“中队”(相当于连)也是基层部队最重要的基本编成,写家信可以不注明大队番号,但必须写明所属中队,这一点熟悉抗战史的都应该有所了解。
这就意味着,各团级单位在自拟番号时,一定要直接编组到“连”,以便团部在必要时候统一指挥和掌握到连。在1948年11月1日的命令中有“野战部队,自军、师、团直到营、连、排、班,地方部队自旅、团直到营、连、排、班,编制原则,一般地均采用三三制,特殊地亦得采用军辖两师”的规定,如此按三三制原则,每个满编步兵团肯定(至少)有9个步兵连,那么出现六连、七连或者九连的番号实属正常。
特别说明一下,团级自拟的数字番号只涵盖步兵连,团直属部队里面的警卫连、炮兵连或者可能编有的其他特种兵科连队,均不使用数字番号,否则就乱套了。在1948年全军大整编之前,可能会出现十一连、十二连的番号(八路军冀中军区就有过),但那都属于我军整编之前的无序时期,各部队、各师各旅各团的编制不尽相同,既未必实行了“三三制”,番号也是内部排序,不具备普遍性,具体要参照前文明确的问题一。
整编命令原文中还有“团分为大团小团的临时编制,游击部队则视情况自定编制,不受此一般编制约束”的说明,因此前文着重提到是“满编团”也就是大团才肯定有9个步兵连,而从抗战中期开始实施的“小团”临时编制,通常只下辖5个步兵连及直属连,干脆取消了“营”级单位。因此连队排序最多只能到“五连”,同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论证了,团级战斗单位中“连队”编制的重要性,可以没有营,但一定会有连。
仍然是根据这个原则,各步兵连对所辖各步兵班也是基本进行统一排序,以便在战斗中有效使用,在三三制原则的大前提下,一个步兵连就至少下辖9个步兵班,而非各排分别排序。比如辽沈战役中攻克锦州时著名的战斗英雄、烈士梁士英,牺牲时即是东野二纵第5师15团3营8连2排第五班的战斗组长,其所在部队的番号你得品,并且要细品才能理清楚。
再比如我们小时候就了解的董存瑞烈士,他牺牲时的职务,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32师96团第六连的六班班长。所以大整编之后,团级作战单位的自拟番号情况,是团部直接排到3个营9个连,而连以下的作战单位,是连部直接排到3个排9个班,那么可以出现七连或者七班的建制单位,却不会有七营或者七排的称谓出现,这是由三三制原则,以及团和连级单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决定的,作为习惯,我军也基本沿革了下来。
《亮剑》里面李云龙自吹独立团已经发展到八个营,真假无需去考证,因为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各军区各部队都有自己的编制和番号原则,还没有实现全军统一,除了未增加师级番号以外,各种教导旅、新编旅、新编团、纵队、支队的番号频出,堪称比较杂乱,而各部队内部的编制也没有一定之规,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期间国军还有“四四制”编组的团级单位,比如税警总团等等,那么出现第四营的番号也不意外。
之前曾经撰文介绍过,为什么许多战争类影视剧中,多以团或者连为展现的主要建制,比如什么铁血独立团、中国兄弟连等等,而绝少以营或者排为展现方式,就是因为“团”和“连”在基层作战部队中的重要地位。专业点说,步兵连属于“基本战术分队”,步兵团属于“基本战术部队”,而营、排、班则分别属于“高级战术分队”、“战术小分队”、“最基层一级组织”,应该注意到团和连都有“基本”两个字,其具体含义是非常关键的。
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铁杆军事爱好者,几乎看过所有目前已映的军事和战争类影视,而类似《士兵突击》这样的军旅剧,尽管云集了张国强、张译、王宝强、李晨等一众明星,看了几集就弃剧了。原因无外有二:其一是没有真实的战争环境,军事常识有太多漏洞(水平不一哈,别一棒子打死);其二是剧情发展肯定落入俗套,远没有这帮人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等抗战剧有看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