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只有四野的部队能不能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第四野战军的番号正式出现,是1949年3月11日,也就是平津战役结束以后的一个多月以后,此时由东野改称的四野下辖两个兵团、十三个军(不计入第50军)、一个特种兵司令部、一个铁道纵队的总体建制。另外,野司还直辖相当数量的部队,包括一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两个整训师和六个后勤分部,总兵力有多少呢?88万余人。
也就是说,即便第50军也入关纳入作战序列,第四野战军的总兵力也不过在90万人左右,并且野战军主力尚集结在平津地区进行整训,因为补充了相当数量的傅作义起义部队,其中不少还是中央军,如果没有完成改造、消化的基本任务,南下作战是要出问题的。为了配合渡江战役的发起,在军委严令下,四野只动员了肖劲光指挥的“先遣兵团”12万人提前南下,以牵制华中的白崇禧集团。
确实,这个时间点上,由于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东北、华北和华东的近200万蒋军精锐已经灰飞烟灭,所以才有人感觉,以四野一己之力就可以横扫所有残敌解放全中国了,这是错得离谱的错觉。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绝不能低估蒋军当时的残存力量和解放全中国的作战难度,兵强马壮的第四野战军可以纵横天下,但是不可能“包打天下”,其中有几个困难是单凭四野自身难已克服的。
一、第四野战军来不及在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
作为中国第一大江,长江下游江面最宽处达到10余公里,并且水位在每年4、5月间开始上涨,特别是5月汛期不仅水位猛涨,而且风大浪高江面更宽,极大影响航渡。这也是二野、三野百万大军必须在4月以内实施渡江战役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无论北平和谈成功与否,百万雄师一定要在5月来临之前过大江,否则就将被迫推迟强渡时间,因为自然条件不再允许。
老蒋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把李宗仁推到前台搞和谈,就是在玩弄争取时间的“缓兵之计”,以加固江防和编练新军,三大战役结束后,老蒋命令脱逃的胡琏、李弥、孙元良等将领,纷纷到各地编练新部队,一口气成立了十四个“编练司令部”,比如胡琏后来新建的第十二兵团,就是以位于江西的第2编练司令部改编的,已经扩充到40000余人。
如果我军不能在4月渡江,给敌人几个月的喘息时间,大批新编部队开到沿江防线,那就不光是汤恩伯的45万兵了,则渡江作战将面临极大困难。
而根据第四野战军的实际情况,军委曾于1948年底明确指示:“东野我军协同华北主力,于明年一二月完成夺取平、津、张的任务,三四两月休整,五月沿平汉(线)南下,六七两月执行江汉战役,并完成渡江准备工作,八月渡江”。看见了吧,按照四野的休整时间,只能计划在1949年8月渡过长江,那么蒋军和桂军将获得三个月以上的整补时间,这还了得?兵贵神速啊。
因为四野南下的道路上还有不少敌人,比如在河南、湖北北部的江汉平原等等,从平津地区一路推进,即便是不经战斗的徒步行军,80多万大军也得走上两个月,何况还需要消灭沿途许多敌人。事实上,即便是张轸起义、宋希濂西逃,四野主力渡江的时间也仅仅是1949年7月中旬,给了白崇禧三个月的时间调整部署和扩充部队,如果再给汤恩伯这些时间,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因为如果渡江战役由四野包打,白、汤两部能在三个月内从70万人扩充到100万人左右!并且装备、士气和后勤都将有所恢复,而4月间的蒋军,那完全是惊弓之鸟。只有刚刚结束淮海战役的二野和三野,由于距离很近,才能在3月份就饮马长江北岸,然后用一个月时间做好渡江准备。
那么多船只要搜集、那么多战士需要练习、那么多物资需要筹备,光靠四野来得及在4月中旬完成战役准备吗?
二、第四野战军干部战士并不适应江南地区作战。
众所周知,四野的前身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时,调出关外的八路军、新四军老部队只有11万人,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也肯定伤亡不小,那么东野出关的70多万大军中,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战士都是东北人了,收编的傅部也多为华北和绥远籍贯,这些指战员在东北和华北的平原上作战轻车熟路,然而一踏上江南山地和水网地带,作战环境、气候和饮食是极不习惯的,也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四野前委、华中军区曾经于1949年9月专门致电军委:“此次进军江南,正值江南雨季与酷热季节和粮食青黄不接的时期,雨具蚊帐俱未发,药品无足够准备,中下级干部对防暑防病均缺乏经验,部队到江南后即大批生病,七月份野战军发病数达52800人。。。北方指战员对于南方天热、多雨、多山、不懂话、缺少面食、蚊子咬人,很不习惯,加上病的威胁,使部队情绪一时波动很大”。
鲜为人知的是,报告同时说明:“在上述情况下,逃亡剧增,七月份全军减员23000余人,其中战斗牺牲仅1200,掉队及失去联络的约9000,逃亡亦占9000,八月份全军减员14000,内逃亡达9400人,以上两个月共减员37000,为一项重大损失”。不用过多解释,这份报告已经说明了一切,说明了第四野战军在进军中南和江南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敌人的威胁,自然条件的威胁尤甚。
如果是华东和西南地区,这些自然条件的困难恐怕只会更多,所以三野进军华东沿海地区,二野经略大西南,那都是有全方位考虑的,这两大野战军的基层干部战士,有不少是长江沿岸省份的子弟,对江南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要远远超过四野官兵。许多历史爱好者,在研究解放战争史的时候,无疑忽略了这一点。
三、老蒋在江南和西南残存的军事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结束后,蒋军的总兵力仍有204万人,除了空军的10万余人和海军的3万余人外,陆军正规军仍然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128万人,另有非正规军175000余人,以及后方勤务部队、机关军校45万人,其中可以用于作战的不低于150万人,在兵力上还是要超过单一的第四野战军。比如盘踞在山西的阎锡山部队就还有将近10万人,若非有华北军区部队,四野要不要分兵攻打?
汤恩伯的京沪杭警总有45万人,白崇禧的华中剿总还有25万人,西安绥署胡宗南还有18万人,广东余汉谋、四川张群、广西李品仙、西北马家军都保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在如此广袤的战场上,第四野战军显然是分身乏术的。那么如果没有一野、二野、三野的配合作战,消灭大陆上的所有敌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四野固然在战争中会继续壮大,比如发展到1950年的150万大军,难道敌人就不会利用这个机会扩充军队吗?
再退一步,即便第四野战军依靠自身的力量,再经过两到三年的作战,全部解决了大陆上的蒋军,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也已经被严重延迟,那么拖到1950年半岛战争爆发以后,国际形势巨变,谁能预料战争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个人感觉,几乎是不堪设想,我们一直高度评价韩先楚将军在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意义在哪里大家难道不清楚吗?
所以说,我们可以赞美林总和四野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地位,但是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夸大四野的作用,也不是辨证的历史观。
如果当时只有四野的部队能不能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辽沈战役结束后,杜聿明逃回北平。傅作义问他,东北共军如何?杜聿明胆战心惊的说:东北共军无论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和战力远胜关内共军,从理论上讲,共产党将在一年内统一中国。
当然,解放战争是由全体解放军共同打赢的,这一点没法假设,也没有如果。但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对国民党的打击是巨大的。纵观淮海战役中,除了黄维这个书呆子主动求战外,国民党军队剩下的就是跑路,从信心上看,已经打输了。
当时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在围攻黄伯韬时,在一次战斗中,因为解放军换了东北生产的军装,戴上了狗皮帽子,就被国民党军队认为是林彪的部队上来了,战斗的信心立即崩溃。
至于有人问单靠林彪的四野,能不能打胜国民党。我认为也要想办法赢,只不过,打得比较艰难些罢了,取得胜利的时间更长些罢了。为什么?因为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战斗意志远胜国民党军。
如果当时只有四野的部队能不能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纯军事观点毛主席早就批评过!要没有当年的土改,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当时只有四野的部队能不能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历史反复证明:只要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伟大的战略决策,不管是哪个野战军,都可以解放全中国。这是一定的,也是必然的!
如果当时只有四野的部队能不能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咱不要口嗨,四野的兵源从哪来的,从哪个野战军分出来的补充的,还他么的一下补充好几万指战员,是谁在四平被陈明仁一顿摩擦,要不是兄弟部队帮忙拖着,四野在东北能那么顺利,正视历史不要口嗨!
如果当时只有四野的部队能不能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完全可以,但新中国的建立会延迟半年左右。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嫡系精锐大部分被消灭。此时,蒋介石已经感到大势已去,并已派陈诚去经营台湾,做好最坏的打算。平津战役之后,蒋介石已然绝望。
四野从祖国最北端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最南端的海南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可谓是横扫千军如卷席……
当时,国民党军最害怕的就是“狗皮帽子”(四野军官的标配)。他们的军情人员一见“狗皮帽子”,国军立马乱作一团,四处溃逃,败不成军。需要补充的是,淮海战役四野也派出二十万大军参战,并提供近500门大炮和大量美式及日式武器弹药……因此,说三大战役四野打了“两个半”是有根据的。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决定了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彻底消亡。
补记:四野为何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最大?
一、人的因素。占领东北期间,林彪选定其任红军军团长时的旧部随之入关。这些旧部都是身经百战敢打敢冲的军事骁将,抗日战争时这些骨干多分散于河北、山东等地。
二、粮食因素。四野为何发展神速?沾了地域之光乃一大因素。东北黑土地是粮食丰产之地,当兵得吃粮,有粮才谈得上有兵。而其他野战军所在地缺粮,缺粮就阻滞了兵源的扩容。
三、武器因素。四野原在东北接收了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库及日军的武装,武器战力远远强于其他野战军。当时其他野战军的武器以清代落后的“汉阳造”为主,很多部队连炮兵都没有,更没有坦克和装甲车。关键是其他野战军没有兵工厂,而四野接收了日军五十多个兵工厂和修理厂。其他野战军士兵的子弹标配时常只有三发五发,太少!子弹打完了怎么办?只能等四野的援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