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哪位将军指挥很厉害?

林彪在东北没有消灭的蒋军主要有两部分,一拨是从营口登船逃跑的刘玉章第52军,大约溜掉14000余人,另外一拨是位于锦西和葫芦岛的“东进兵团”,大约10余万人从葫芦岛港经海路撤退,比如“土木系”阙汉骞的第54军就在其中,尽管塔山战役中该军伤亡不小,但是建制还算完整。

第52军和第54军后来都成为蒋军防守上海的主力,也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手下“第一流”的作战部队,因为汤司令在长江防线的45万人马,大部分都是重建的部队,连李延年和刘汝明都成为了骨干力量,可见经营之惨淡。没办法,有作战经验的嫡系部队都在三大战役中被歼灭了,那么第52和第54军这样有一定战力的部队,可不就成为了头牌。

这两个军最后从上海也整建制溜掉了,是汤恩伯优先考虑撤退的嫡系部队,也成为老蒋逃台之初所依靠的骨干军事力量。而策划这两个军逃出东北的,正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东进兵团”最后一任指挥官杜聿明。如果不是廖耀湘犹豫不决,在杜聿明指挥下从营口逃跑的敌人数量会更多,新一军和新六军要是撤到江南,麻烦更大了。

葫芦岛的敌人逃掉,东北野战军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主力尚在沈阳地区,来不及挥师南下,但是刘玉章从营口溜掉,林彪确实是百密一疏,西柏坡电文中特别指出:“是一个不小的失着”。也就是说,当蒋军在东北败亡之际,杜聿明还算有点作为,毕竟跟林彪过招将近二年,对东野的战术习惯有一定了解。

在此之前的1948年9月,济南战役王耀武全军覆灭以后,华东蒋军的局势已是非常不利,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深知被动防御的后果之可怕,曾经拟定了集中华东蒋军主力,主动与华东野战军交战的计划。客观来说,以蒋军当时的战斗力和战术协同,杜聿明咋折腾也是打不赢的,但是这事有一个挺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华东蒋军会提早完成战役集结。

换句话说,如果杜聿明的计划真的得以实施,则黄百韬、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四个兵团将在1948年10月间全部集中在徐州周围,形成一支兵力多达40余万人的重兵集团。也就不会有淮海战役打响后,粟裕集中兵力截杀黄百韬兵团的战机。因为按杜聿明的计划,黄百韬早就该到达徐州了,几十万敌人猬集在一起,华野是很难一口吃掉的。

所幸杜聿明的计划还未及实施,就被老蒋调回东北“救火”去了,而总司令刘峙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杜聿明的作战计划束之高阁,徐州战区的蒋军仍然分散布置,直到11月初才决定向徐州集结。然而已经晚了,经过休整补充的华野大军,从北向南掩杀而来,第一箭就钉住了从新安镇西撤的黄百韬,从而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大幕。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第七兵团灰飞烟灭,第二阶段黄维第十二兵团全军覆灭,此时徐州城内的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兵团主力犹在,加上剿总直属部队和特种兵杂七杂八仍有30万之众。杜聿明心知蒋军的“徐蚌会战”已经彻底失败,他唯一能够做的,就像之前在东北一样,带着这30万残兵败将安全脱逃,保存有生力量。

为此杜聿明专程飞回南京请示老蒋,获准,同时又因为怀疑作战厅长郭汝瑰的身份,跟“国防部”玩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就是表面上同意“国防部”的撤退计划和行军路线,向徐州东南的两淮地区“转进”,而实际拟定秘密率军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徐州西南方向跑路。结果就是,郭汝瑰给西柏坡传递了一份错误的“绝密情报”。

杜聿明赶回徐州以后,再玩了个“声东击西”的把戏,也就是先安排邱清泉、李弥向徐州以东的华野主动发起攻击,佯攻一日后突然放弃徐州南逃,使华野上下对杜聿明弃城逃跑的迅速性估计不足,再加上错误情报的一些影响,差点就追不上这一大坨敌人。因为华野在南线只有三个纵队可以用来拦截,对付疯狂逃窜的敌人三个兵团,显然是力量相差悬殊的。

好在粟裕将军坚持自己的判断,没有把全部兵力置于徐州东南,再加上老蒋出尔反尔的“神助攻”,华野十一个纵队不顾疲劳穷追四天,终于截住了杜聿明。关于这些细节,电视剧《大决战》有大致的呈现,可以看出,杜聿明行事之小心和指挥之狡猾,虽然算不上如何高明,但绝非菜鸟级别,在当时的蒋军高级将领中,可谓屈指可数了。

如果杜聿明这30万人逃到江南,麻烦不是一般的大,到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前,汤恩伯拼凑起来的只有45万兵力,自然挡不住华野和中野的百万大军。而如果敌人的兵力上升到75万人,其中还包括比较精锐的邱清泉兵团,那么加上已有的海空优势,利用长江天堑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困难一定增大。

陈官庄包围圈里面是有临时机场的,所以杜聿明确实有机会在危急深刻只身逃回南京,那么以老蒋对他的信任程度,也不会因此怪罪于他,像李弥、孙元良这样的败军之将,逃回去以后仍然重掌兵权,何况杜聿明呢?但是他最终选择跟所属部队呆在一起,直至兵败被俘,就这一层来说,杜聿明还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这一年不过44岁的杜聿明,却身患不少于四种疾病,期间还摘掉了一个肾;为官也算清廉,《大决战》中杜聿明曾经对顾祝同说郭汝瑰比他还要清廉,言外之意,自己也是个不喝兵血的军官;妻子曾经是我党党员,也没有改变他的政治信仰;就军事才能来说,之前曾有过“中等偏上”的评价,至少在黄埔一期生中得算是佼佼者。

总体而言,杜聿明应该视为另外一个阵营里比较合格的军人,出于对老蒋的愚忠,三大战役期间堪称呕心沥血满场救火,也是极其卖力的。可惜的是,他上有一个乱插手瞎指挥的校长,下有腐败成风的黄埔同僚和士气低糜的军队,在大厦将倾的时刻,个人的努力根本改变不了大局,只能是螳臂挡车,最后被碾个粉身碎骨。

电视剧《大决战》有个细节错误,淮海战役期间,正值杜母七十大寿,老蒋派小蒋专程到上海拜寿,还带去了“十万大洋”的贺仪,这是通过刘峙之口说出来的,其实小蒋带去的是十万元“金圆券”。不过也可以了,陈诚去台北草山静养,老蒋也才特批了五万元,那会金圆券还没有疯狂贬值呢。老蒋很会江湖上的这一套,于是杜聿明就“感恩戴德”继续卖命。

纵观整个大决战剧情,杜聿明作为主要角色,被描绘成一个企图力挽狂澜的“悲情将军”,比如痛心疾首苦劝卫立煌的桥段,比如在葫芦岛阻止军队炸电厂的桥段,比如央求刘峙千万不要走漏消息的桥段等等。然而实际上,在蒋家王朝和蒋军彻底失去民心、高级将领集体丧失斗志和腐败无能的情况下,杜聿明的作用真心没有剧大表现的那么大。

但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在老蒋焦头烂额的1948年,杜聿明应该还算是个厉害角色,比其他一帮废物的表现要好得多,事实如此。

国民党中哪位将军指挥很厉害?

第一档:白崇禧 李宗仁 张治中

第二档:薛岳 傅作义 杜聿明 罗卓英 卫立煌 王耀武 孙连仲 张自忠

第三档:胡琏 孙立人 陈明仁 廖耀湘 邱清泉 关麟征

国民党中哪位将军指挥很厉害?

白崇禧,胡琏,孙立人,黄耀武,杜律明,陈明仁。

国民党中哪位将军指挥很厉害?

《无出其右孙立人》

无出其右者当推美国西点军校高材生孙立人。幸好其非老蒋的黄埔军校嫡系,受蒋排挤,不予重用。否则,林彪在东北的局面就很难打开了。可以说,孙立人是国民党军中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最强的一个。下面几个例子可以对这个结论予以有力佐证:

一、指挥十万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解救被围英军,取得了之前杜律明第一次入缅作战未能取得的缅甸战场的胜利。

二、解放战争初期指挥在东北与林彪的四野东北解放军作战,完全不居下风,甚至一度让林彪指挥的四野被迫在东北作战略撤退。

三、孙不但熟谙战场指挥,还善于训练部队。1948年被蒋派往台湾,短时间内严格训练出十万国军新兵的才干广受世界军界瞩目。

尊重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孙立人是国民党军中首屈一指的难得的军事将才,却不受老蒋待见,又没有及时觉悟站到人民一边,最后在台湾落得个倍受屈辱,压抑而终的结果,这是历史的必然。

国民党中哪位将军指挥很厉害?

孙立人哪,国军中的霍去病。只是霍去病因爆疾而亡,孙立人因人际关系而被束之高阁。两人都是性情中人,战场上猛冲猛打,若依孙任意发挥,林帅也只能到苏联避难去了。

国民党中哪位将军指挥很厉害?

其实,国民党众将领中有很多确实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杜聿明、李宗仁、张自忠、孙立人、卫立煌等等,都有过不错的战绩,但我还是觉得从战争的规模和影响力,击毙敌人的数量,以及战争的危急形势和指挥军团的数量,我还是首先推荐薛岳将军,  薛岳将军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