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坦克枪打步兵,步兵身上得多大窟窿?

前段热播谍战剧《叛逆者》当中出现过反坦克枪的身影,军统上海区特工林楠笙奉命刺杀汉奸陈默群,为了对付陈逆所乘坐的防弹轿车,顾慎言给林楠笙弄来了一把反坦克枪,关于这支枪是什么型号的,网络上很有些争议,有说苏联的、有说德国的、有说英国的。总之林楠笙的刺杀没有成功,自己还被巨大的后座力震了一个大跟头,那么这里面有哪些说道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抗战时期苏联提供了总共九批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但其中确实没有反坦克步枪一项,一方面是国民政府的军火采购人员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熟知的PTRD-41反坦克枪定型于卫国战争爆发的1941年,而这一时期日本和苏联已经签定了中立条约,苏联不再援助武器了,所以时间对不上。别看苏联战争电影中反坦克枪很普及,实际没有舶来中国。

而英制的博斯反坦克步枪在中国的出现,则是在1943年以后,也就是主要装备了中国远征军的各部队,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军的主流装备,口径13.9毫米,在机身上方插入五发的弹匣,而林楠笙用的则是单发装填的反坦克枪,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模样,都对不上。况且1943年以后,大批汪伪汉奸已经开始暗中向重庆方面抛媚眼,没有干掉的必要了,王世安不就要求中止什么“奉业计划”嘛!

所以最大的可能,林楠笙所使用的是德造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虽然在德械师的装备采购清单中没有这款武器,也就是国军德械部队没有大规模列装,但是以抗战爆发前中德两国的关系和贸易情况,军火贩子或者特务机构弄来几把,还是没有问题的。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绰号“大象枪”,口径13.2毫米,枪长168厘米,重量15.8公斤,有效穿甲距离100到150米,单发装填,基本符合剧中道具的模样。

不过对照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的照片,你会发现道具枪还是跟原枪不太一样,尤其是枪口多了一个硕大的枪口制退器,所以吧这事不能较真,其实电视剧中的道具是一把“魔改反坦克枪”,可以说是以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为原型,但是也有些出入。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该枪后座力极大,因为定型时间较早,技术上还不那么成熟,传说中经验不足的射手有被震碎锁骨的、有被震得脱臼的,相比之下,林楠笙只是震坐在那里,根本是小意思。

为什么后座力如此之大呢?道理很简单,若想让反坦克枪的子弹能够穿透装甲,那就必须有非常大的出膛速度和动能,也就要求子弹的装药量要大大增加,所以枪响的瞬间,对后面的冲击力远远超过普通的步机枪,如果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老百姓,步机枪的后座力就够喝一壶的了。所以在使用“大象枪”时,流传着“左肩打一枪,右肩打一枪,然后直接去野战医院”的恐怖说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洞穿20厘米厚的坦克或装甲车的钢板。

那么反坦克枪的杀伤原理是什么呢?子弹穿透装甲后,一方面是自身会在狭窄的坦克舱里来回弹射,对坦克乘员形成伤害,因为这时候子弹的动能仍然不小,又无力完成第二次穿透,可不就在封闭的坦克舱里来会折腾么?反正碰到哪个乘员哪个倒霉。另一方面,是子弹穿透装甲的瞬间,也会击碎一块钢板,这些钢板的高温碎片飞进坦克舱里,也足以对乘员形成致命伤害,挨上的基本是非死即伤。

所以顾慎言在把枪送给林楠笙时特别交代,这种枪的子弹会在防弹车内来会折射,陈默群肯定难逃一死。结果林楠笙自做聪明,为了能够一击而中,私自加大了子弹的药量,结果就是子弹穿透防弹车的钢板后,击毙了驾驶员,又从车体的另外一侧穿了出去(防弹车的钢板毕竟不如坦克结实),没有形成子弹在车内的环跳,陈默群因此躲过一劫。等到林楠笙冲上去用手枪乱打时,已经没什么卵用了,人家那是防弹车。

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使用的是13.2*92mm的半凸缘瓶型弹,你可以想像成为一个贼小的啤酒瓶子状态,子弹为中心发火方式。理论上说,它是不会用来打击步兵的,一把反坦克枪携带的子弹数量有限,肯定应该用于对付特定的战场目标,比如坦克、装甲车、汽车、坚固工事等等,属于步兵支援武器,用来打击步兵明显大材小用了。而且反坦克步枪的射程近、射速慢等一些技术特点,也不合适对付步兵的集团冲锋。

(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

既然是假设,既然是非得要揍步兵,许多军事爱好者都认为能够直接把人体打成碎片,或者至少拦腰打折,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二战以及之前的反坦克枪,主要使用的是钢芯的穿甲弹,它追求的是穿透装甲的能力而非爆炸的威力,而相比于装甲钢板,人体组织要柔软的多,穿甲弹一定会高速穿过人体,肯定会形成一个弹窟窿,却肯定不会把人体撕碎或者拦腰打折,因为它根本不会在人的身体上爆炸。

换句话说,如果反坦克枪的子弹能够在人体内部形成较大的杀伤,那也就意味着,它肯定无法穿透坦克装甲了,这个道理你得品,你细品。为什么国际上禁用“达姆弹”?因为达姆弹又俗称“开花弹”、“入身变形子弹”,是一种不具备贯穿力、但是具有极高浅层杀伤力的“扩张型”子弹,因此所造成的伤口与口径成倍数相差,并且与口径成正比,对人体杀伤力巨大。

(苏军的PTRD-41)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好像日军三八大盖的6.5毫米有坂子弹,由于初速高穿透力强,一旦在近距离射入人体,弹头多半会穿过人体组织形成“贯穿伤”(中远距离可不是这样子了),形成的伤口和伤害反而较小。相比之下,中国军队的79毫米步枪虽然射程和射速略逊,打进人体缺会形成翻滚和二次伤害,对步兵的杀伤力反而更大,关于这一点,抗战文学和影视多有说明。

反坦克步枪的射击要领,讲究的是在近距离上的精准射击,如果距离太远比如超过300米,那么子弹将不足以穿透钢板,进而失去了穿甲作用;如果不能准确射中坦克或者装甲车的前甲板,则会形成跳弹,也无法形成穿甲以及杀伤坦克乘员,所以在二战电影比如《潘捷洛夫28勇士》中,苏军反坦克枪手都会把坦克放到很近,然后再开枪射击,即便如此,也做不到每一枪都有效果。

(英制博斯反坦克步枪)

那么如果在近距离上、击中一个伴随坦克冲锋的倒霉的步兵的话,子弹大概率会穿出一个血窟窿,然后继续飞行,这个兵即便没有当场挂掉,也基本活不成了,因为子弹口径太大,对人体组织造成的伤害创面太大,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但是仅就对步兵的杀伤效果而言,反坦克步枪还真不如12。7毫米的重机枪或者高射机枪,射速快,侵彻力足够又不大会贯穿,这样的子弹挨上一发,才是步兵的噩梦。

非要问能够形成多大的窟窿?这就有点BT思想了,找不到相关的战例,就那么嗖的一下子,窟窿还真未必大于口径,始终要记得,它是穿甲弹!

(中国远征军训练)

用反坦克枪打步兵,步兵身上得多大窟窿?

描述啥的就不说了,我们只说一下动能吧。我这有一张手枪弹打人的图,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直接看最后一个,这个是.357马格南子弹打出的效果,也就是9×33mm子弹打出的效果。可以看到,这一枪下去人也就基本了。一般来说.357马格南的枪口动能也就960焦耳,而且这东西只是个手枪弹。

反坦克枪的话,我们就拿巴雷特使用的子弹来举例子吧。它使用的是12.7×99mm大口径子弹。看一下,这个东西的壳长和口径都是完全大于.357马格南的,还是个尖头弹。

第一个就是它,AK的7.62 M43子弹和5.56NATO和它比简直弟弟。这种子弹的枪口动能一般都在16000焦耳以上,这个动能几乎是.357马格南的16被还多了。虽然有这东西打人的图,但我估计放出来就看不到这篇回答了。所以自行脑补一下毁伤吧。

用反坦克枪打步兵,步兵身上得多大窟窿?

现在打坦克可以说是花样繁多了,不仅有专门对付坦克的反坦克导弹,还有一些诸如反坦克火箭筒等等武器呢!但是,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了二战时候或者或者更早的一战时,那打坦克的武器可就少了很多了,除了巴族卡火箭筒和大炮以外,步兵里面的打坦克武器就只剩下反坦克枪,这个玩意了!

提到反坦克枪,那不得不说道最早发明反坦克枪的国家:德国,德国早在一战时期就发展了自己的第一款反坦克枪了,叫做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该枪采用了13.2mm口径半凸缘瓶型子弹,300米左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5毫米的钢板。

这也因为一战时的坦克刚诞生,坦克的防护能力基本上很薄,近距离射击坦克驾驶员就能够让坦克失去操作员。

发展到了二战时期,坦克的装甲防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普通的反坦克枪基本上已经淘汰出各国的部队,但是,仍有一些国家装备这样的反坦克枪,这就是我很久前说的苏联PTRD反坦克枪了,这款反坦克采用了14.5mm口径的子弹,一把枪足足有一个人那么高。

不过,有个小伙伴脑洞打开,问了小编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反坦克枪击中人体的话,会怎么样呢?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话,其实反坦克步枪打人这个还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规定,但是,在历史当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二战时,苏军一士兵用反坦克步枪没击中坦克,却打中了坦克旁边伴随的步兵。

而这个被击中的士兵在一瞬间就被撕成两半倒在血泊当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被反坦克步枪击中的话,基本上整个人都会撕成两半的,而如果击中的是头部的话,那这个人整个头部都会没掉,因此,从这些点上面来看,反坦克步枪的杀伤力也是相当的大的!

有人就会说了,为什么反坦克枪对人体的破坏力那么惊人呢?如果问这个问题的话,就比如我们都熟知的AK47的7.62mm口径的子弹对人体杀伤力都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巴掌大的伤口了,而反坦克步枪这种专门打坦克的武器,直接撕裂人这也是属于很正常的事情嘛!

虽然,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强大,反坦克步枪逐渐被一些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取代,但是,以这种大口径步枪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却依旧活跃在我们的视线中。

用反坦克枪打步兵,步兵身上得多大窟窿?

坦克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经常可以在电影以及游戏里看到。虽然坦克被称为陆军之王,但想要对付它的话并不难,像在游戏中打击坦克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反坦克枪,这种武器也经常被称为“狙击炮”。那么如果在现实中用反坦克枪去攻击士兵的话,士兵的身上会被打出一个窟窿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很多人知道反坦克枪是因为巴雷特狙击步枪,但事实上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枪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诞生了,当时的德国为了能够让步兵也能拥有击杀坦克的能力,就研制了名为: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别以为一战时期的武器性能不行,这把武器采用了13.2毫米口径子弹,如果士兵在300米左右的距离对坦克开枪的话,可以直接击穿15毫米的钢板,这个威力在当时可以轻松击中坦克内部的操作人员。

到了二战时期,反坦克步枪的性能也进一步地提高,只不过二战时期的坦克装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般的反坦克步枪已经无法击穿钢板,因此子弹的口径又升级到了14.5毫米子弹,而且反坦克步枪的体积也变大了,一把枪与一个人的身高相差无几。

其实这种口径的子弹在重型机枪上也可以看到,只不过机枪的穿透力没有反坦克步枪强,不过如果你看过《第一滴血4》的话,你就应该能想象到14.2毫米子弹的威力有多么恐怖,虽然达不到瞬间变成血雾,但只要被子弹击中躯干,那么身体瞬间就变成两半。

据说二战时期的苏军为了阻挡德军的坦克,也使用了反坦克步枪,但由于射手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干扰,子弹在打中坦克的瞬间有弹射到了另一个士兵身上,而那个士兵整个人被撕裂成了两半,可见反坦克步枪的威力十分惊人。

要知道子弹口径决定了人体伤口的大小,电影里那种被AK-47击中头部,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弹孔,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知道留下小弹孔的一般都是9毫米手枪子弹,像AK-47这种步枪子弹,达到人的身体上就是一个碗大的窟窿,而像马格南那种过于夸张的武器,子弹打到人体上甚至会让身体直接炸裂。

很多人听到反坦克步枪威力这么惊人,一定会以为只要带着他参战,一定可以干掉任何目标,甚至可以说所向披靡。但事实恰恰相反,反坦克步枪这玩意非常地笨重,而且想要消灭现代坦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反坦克步枪一次只能击发一发子弹,如果想要继续射击的话就得转移,不然的话反坦克步枪射击的瞬间动静太大,你不跑敌人就会围上来打你,所以说反坦克步枪这东西既没有狙击步枪好用,也不存在什么便携性,更重要的是打击现代坦克并不用。

虽然二战类游戏中的反坦克步枪很强悍,一发就能击杀坦克,但事实上二战时期的坦克装甲都加厚了,更重要的是就算近距离射击坦克,一发也未必能够穿透钢板,因此反坦克步枪只要在特殊场景下才会使用。

更重要的是反坦克步枪这玩意打击步兵还不如狙击枪效率高,而且狙击枪的隐蔽性是反坦克步枪无法比拟的,而且真实战场上的士兵谁也不会关心什么武器会把敌军身上打出多么大的窟窿,只要能将敌人一枪毙命,那么就是好武器,至于敌人身上有没有窟窿,谁也不会在意,毕竟战场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个未知数。

目前反坦克武器的种类繁多,但效率最高的还是反坦克导弹,这玩意可比反坦克步枪好用多了,导弹的弹头可以随意更换,而且速度以及穿透力都非常强悍,不仅一发就能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击杀坦克内部的操作人员,非常地高效。

用反坦克枪打步兵,步兵身上得多大窟窿?

反坦克枪打人什么效果不好说,但有个例子可以比较,伊拉克战争时美军用12.7毫米的狙击步枪射击烟囱顶上的观察哨位,结果是这个倒霉蛋上半截身体直接掉下来了。

用反坦克枪打步兵,步兵身上得多大窟窿?

反坦克枪打轿车,那是没有一点点军事常识的表现。反坦克子弹只有打进坦克里面,才能形成多次反弹的效果,打轿车肯定一打就穿。《叛逆者》这部片子bug太多,作为谍战片精细度太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