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战状态下,一个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
根据二战以来的作战经验,一名士兵连续48小时作战,如果期间没有睡眠和休息,那么这名士兵就会出现作战效能明显下降的状态。从诺曼底登陆战役美英联军的48小时作战,到1951年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的一周高强度作战,再到1991年海湾战争100小时地面作战。在这些作战中,都有官兵被剥夺休息和睡眠,连续作战的情况。
现在看,士兵能够忍受连续48小时的作战,然后彻底休息睡眠8~10小时,就会恢复体力和作战能力。如果连续作战超过48小时,感到精神疲惫、缺乏睡眠、警惕性下降,导致行动迟缓会,造成士兵体力、智力、行动能力、判断能力的严重下降,甚至导致各种事故或作战失败。
所以,各主要强国的军事医学部门都在研究如果让士兵长时间的连续作战,时间长达5天或一周,仍能保持作战能力。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军队就滥用安非他命和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冰毒,被广泛用于前线士兵抑制睡眠和疲劳,增加兴奋度。服用这些兴奋剂的官兵都普遍反映磕了药以后,能够连续长时间作战,飞行员长途飞行不累了,夜间飞行也不困了,陆军士兵的高频率作战也不觉得疲劳了。
美军也不例外,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军队至少为官兵发放了过200万片的甲基苯丙胺,作为缓解疲劳,抵御睡眠的药物。
从70年代开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军队就开始投入巨资研究睡眠控制药剂。其中法国拉丰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莫达非尼,具有异乎寻常的提神功能,能让士兵长期保持兴奋状态,而且副作用明显小于苯丙胺和利他林等精神药剂。在海湾战争中,美英法等军队从拉丰公司订购了大批的莫达非尼。士兵每天服用三次莫达非尼,就可以连续72小时不睡觉也不觉得疲倦。
不过,服用兴奋剂的副作用非常严重,兴奋剂使士兵出现高度亢奋的状态,无法冷静判断作战实情,例如美国空军曾发生向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市进行夜间实弹演习的加拿大部队误击惨案,造成4名加拿大军人死亡,8人受伤。事后两名飞行员在法庭自辩,他们当时因为连续作战,服用过苯丙胺兴奋剂,但服药是根据军令的,所以误击也是工作行为,没有过错。美国空军方面则坚决否认误伤惨案与服用苯丙胺有关。
临战状态下,一个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
睡眠不足会降低你的心理素质。如果有一个晚上没睡觉的话,你的记忆力就会开始下降。毫无疑问,这在战争中是非常糟糕的。
有一次我一个星期都没怎么休息,然后我就不记得我几分钟之前把反步兵地雷装在哪里了。幸运的是,我没有触发地雷,绊网把它从地底下拉出来了。当我终于意识到腿上有东西的时候,我向后一看,发现我正拖着一个反步兵地雷到处走。
最糟糕的是,你经常不能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状态。你喝完一杯咖啡后,觉得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并没有运转,真的没在正常工作。
虽然士兵们在克服身体疲劳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但是在心理疲劳方面他们会面临更多问题,如图,正在休息的加拿大士兵。
对于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限制,有些人也许可以做到72小时不睡觉,但是24小时之后他们的战备状态和效率就已经开始下降了。
一个优秀的军官可以接受他的士兵有一个晚上不能睡觉,这在野外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36个小时甚至48个小时都没有休息的话,你最好解散部队,让士兵去休息。
问题不是你的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而是什么时候他们的效率会下降到一个不适合战斗的水平,这时候他们的战斗价值低的十分有限,让他们继续战斗也只会失败。
临战状态下,一个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
梁兴初的第38军在第一次战役中打得不好,行动迟缓没有完成切断美军退路的任务,彭总是骂了娘的。为了加强前线指挥,在第二次战役打响前夕,彭总特派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坐镇38军指挥所,统一指挥和协调西线五个军的作战,他的指挥所代号叫作“韩指”。而为了打好翻身仗,梁兴初战前跟彭总立下了军令状:“德川38军包了,25日发起进攻,26日结束战斗”!
《跨过鸭绿江》里面有这个桥段,面对梁兴初提出的作战计划,韩先楚特别指出了一个要点,而“梁大牙”对此早已成竹在胸,即在第二次战役正式打响前,一定要炸掉敌军后方重要的交通要点:武陵公路大桥,既断敌退路又能阻敌增援,则当面之敌韩军第7师必然插翅难逃。为了完成这一秘密穿插任务,梁兴初调动了全军最优秀的侦察部队阻成了“侦察支队”。
侦察支队以军部侦察连、113师侦察连又两个工兵排共323人组成,以军部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1937年参军的老八路)为支队长兼政委、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为副支队长,携带足够的弹药和600公斤炸药,于1950年11月24日晚10点出发。他们按计划将在11月26日8点准时炸毁武陵桥,这玩意炸早了不行,敌人会判明我军的进攻意图,炸晚了更不行,敌人就逃过去了。
侦察支队还配备了13名朝鲜同志,负责带路和翻译,然后悄悄出发。在我军炮兵的佯轰掩护下,侦察支队从韩军阵地的缝隙中迅速钻入敌后,按军侦察连、师侦察连和工兵分队的战斗序列,隐蔽向100公里外的武陵桥奔袭.。许多网文把这次奔袭的距离写成180公里,也不知道数据是哪来的,一定要有军事常识,在到处是敌人不能走大路的情况下,30个小时急行军360华里山路那是不可能的。
侦察支队刚出发不久,志司就紧急来了电话,要求不准带电台和译电员随行,理由是敌后穿插,万一译电员被俘或者密电码被敌人缴去,那麻烦就大了。但是梁兴初认为没有电台就不能跟先遣队及时沟通,势必影响作战,只能冒险一搏,争论期间电话线被炸断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事后证明,侦察支队没有电台是真不行。
第一个夜间,侦察支队穿过敌人阵地、渡过大同江、然后翻上了一座大山的山顶,共前进30余公里,耗时10个小时,由于在渡江时战士们棉鞋棉裤全部湿透,队伍不得不在山顶休息和晒衣物,在阳光照射下大部分指战员都睡着了。此地距离目标武陵桥还有大约70公里的路程,直到下午2时侦察分队才继续出发,我们计算的“不睡觉”要从这里开始算起。
路上的小规模遭遇战略过,1950年11月26日凌晨5时,侦察支队强行军到达武陵里,经过必要的侦察和布置,于7点30分发起攻击,全歼守桥韩军两个排60余人,然后在武陵桥的桥墩上安放好炸药,7点50分顺利起爆,侦察支队准时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也奏响了抗美援朝战场第二次胜利的序曲。张魁印立即用电台向梁兴初报告::“军长,我已把武陵桥抹掉了,德川伪七师正向南逃来,我们正在阻击”!
武陵桥是德川去往顺川、平壤的咽喉所在,一旦大桥被炸并且被我侦察支队紧紧扼住制高点,南逃的和北援的敌人全部被切断,对38军顺利全歼当面之敌起到了重要作用。战至11月26日晚7时,韩军第7师5000余人基本就歼,“贡献”火炮156门和汽车218辆。韩先楚兴奋地向志司报告了38军在德川的战果,彭总得到报告高兴地对洪学智说::“这个38军还是很厉害嘛,奇袭武陵桥这一着棋妙不可言”。
然而侦察支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韩军第7师被消灭后,张魁印又接到了梁兴初的命令:取道龙源里,直插新安州以南地区,察明敌情,断敌退路!大家要注意,第二次战役要围歼的是韩军第二军团全部和美第八集团军大部,而不是吃掉一个韩第7师就拉倒了,所以38军和同一方向的第42军还须扩大战果,再干掉韩军第8师,从而迂回美第八集团军侧翼。
因此侦察支队奉命继续前插,根据张魁印的回忆:“率部前进4昼夜,炸桥两座,阻敌三次”,第二次战役是12月1日结束的,也就意味着侦察支队从11月26日的夜里,一直奋战到11月30日的夜里,这四个昼夜的90多个小时中,我英勇的侦察支队指战员们,仅仅是在第二天上午打盹了5个小时左右,其他时间根本没有机会好好睡一觉,累计连续行军、作战时间80个小时以上,也就是三整天还多,基本就是人类生理极限了。
美国人特别瞧不起“友军”,由于侦察支队成功断敌退路,并且第38军和第42军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就消灭了韩军两个师,美国广播公司11月27日播出新闻:“大韩民国第二军团被歼灭,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不到24小时第二军团已不复存在,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了”,其实该军团本来下辖三个师呢,就这样稀里糊涂被“说没了”。
战役结束后,美军认为第八集团军的溃败主要是因为韩军在右翼的崩溃,为了推脱责任,居然取消了韩军第二军团的番号,来助战的军队取消了韩国国军的番号,这都是世界奇闻了。而38军也因此一战彻底翻身,荣膺“万岁军”称号,侦察支队长张魁印因功获奖,不久晋升38军第114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抗美援朝结束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
这就是军事教学片《奇袭》的素材原型,志愿军的穿插和奔袭,也是美军最为头疼的战法和战场上的噩梦。
临战状态下,一个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
战场上能吃能睡的士兵往往战斗力都很强,战场上生存与作战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战场上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好的解决睡眠问题,很多士兵都是大眼瞪小眼,想睡睡不着。战场环境下对人的思想会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生理机能,多数士兵都会出现生理机能失调,吃饭,睡觉不能控制。为什么上过战场的士兵会出现战场综合征,就是生理机能受到了影响造成的,其中的睡眠对士兵影响最大。
一个人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判断力下降,进而影响到肢体行动。一个士兵如果不能适应战场环境,是很危险的,甚至是会丢掉性命。一个士兵如果在战场上不能学会利用战斗间隙眯一会,瞪着眼睛睡不着,如果发生战斗,他会立刻精神起来,看似不影响战斗,但对身体损害很严重。人缺觉,开始会很难受,头晕脑胀,继续坚持不睡,突然感觉越来越不困了,精神了,睡不着了,基本都是这样的生理反应,通常情况下是48小时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一天困,第二天更难受,第三天反而好多了,继续下去,一旦睡下去就可能再也不会醒来了。
所以,战场上的士兵一天一夜不合眼问题不大,两天两夜就迷糊了,如果还不睡觉,顶过这个时间段,就睡不着了,然后就危险了。战场上的士兵必须要学会利用战斗间隙眯一会,就是睡不着,眯一会也管用。有过熬夜工作经历的人都知道,困极了,抓时间眯两三分钟都管大用。我曾经连续工作三四十个小时,而且是长期性的连续工作,休息三四个小时又连续工作三十四个小时,有时超过五十个小时,走路能睡着,干着活睡着了,就是靠眯一会,眯一会的熬过来的,真管用,感觉眯了几分钟,能顶一个小时睡眠,后果是,十几年过去了,我半夜两点钟之前从来都睡不着觉,基本都是中午之前起床,后遗症。
战场上士兵们都尽量安排休息,如果战场环境复杂,就趴在阵地上眯一会,老兵们会提醒新兵,眯一会,睡不着也要闭上眼睛眯一会。如果持续作战几天,士兵睡着了,老兵们会把那些睡的死死的士兵叫醒,让他们吃几口东西,或者是喝口水在睡,防止醒不过来。其实,熬几天不睡,从睡姿就能看出危险来,脸会浮肿,睡着了跟死尸差不多。战场上相互之间都会时不时的把对方叫醒,虽然都不说话,但都明白啥意思,战场上士兵最忌讳死这个词。除了睡觉,吃饭也是有讲究的,饿几天不能吃饱,要少吃多餐,先稀后干。总之,战场上士兵不能长时间不睡觉,睡觉也是战场上士兵的生存之道。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临战状态下,一个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当兵那些年的一次野营拉练训练。
我们当时制定的目标距离是三百多公里,用六天的路程携带战时一个基数弹药,全副武装步行走完全部路程,夜间行军,每晚六十公里。
说起来可能有点丢人,当时天气很热,最高温度三十六度左右,黄昏的时候也有三十四度。虽然下午我们可以休息几个小时,但是没有营房也没有帐篷,蚊虫又多,基本休息不好。
前三天大家基本上都没有问题,就是一些经验不足的战士脚上打了不少血泡。
到第四个晚上凌晨的时候,有一半多战士开始感觉到睡眠不足了,十分钟的休息空间,很多人都会睡着。
第五天和最后一天晚上是最难熬的,睡意袭来,吃辣椒,用清凉油涂抹眼皮和太阳穴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十分钟的休息空间,还没有坐下就已经睡着了。时间到了,根本唤不醒,只好硬拉起来,一个拽着一个走,甚至把用不装实弹的枪口从背后盯着走。人变成没有思维的机械,机械的迈动双腿。
我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一天晚上的凌晨,我走着走着就进入了梦乡,迷迷糊糊看到一辆汽车从对面开了过来,我就开始躲闪,离开了队伍,独子一人走到了山间公路的边上。路边就是悬崖峭壁,当时我并不知道,也算是我命大,临近悬崖边上的时候,一脚踏空,醒了过来,望着脚下黑洞洞的山涧,明白自己刚才做梦了。惊出一身冷汗,睡意跑了大半,奔跑着追上了大部队。
后来,我问过同班的战友,为什么不把我拽住。他们说大家都迷迷糊糊的根本无暇顾及别人。
说完这个经历再说正题,临战状态下,就是激发身体部分潜能,也就是能坚持个四五天不睡觉。不过反应速度和体能都要大打折扣。如果还能坚持不睡,估计眼睛就是大睁着也看不到东西了。
临战状态下,一个士兵能够坚持多久不睡觉?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临战状态下,48个小时不睡觉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超过这个极限,身体就可能出现问题。当然,经过特殊训练的特殊人群除外,如特种兵、飞行员等。作为普通人,即使是低强度的工作,连续24个小时不睡觉都异常难受,更别提48小时不睡了。
临战状态下,士兵需要执行高强度、快节奏和多类型的任务,体力消耗很大。睡不了觉的时候,又累又困的感觉随之而来,精神也会变差,这对于一名临战士兵来而是非常不利的。红军长征时期,曾经创造一天奔袭160里的纪录。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靠的是不屈的精神和毅力。
在广州,至今矗立着著名的“九天九夜”雕塑,纪念2008年参加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4位连续奋战九天九夜而没有好好睡觉的9名士兵。因为太累,他们站着都能睡着。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的生理极限可以维持九天九夜不睡觉。在极度疲惫状态下,像这样站着打个盹,也能起到恢复体力的作用。
有位老兵说,他所在部队进行上千公里的机动演练时,两天两夜没睡觉。这么长的时间不吃东西还能忍受,不睡觉是不可能的。在徒步行军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前面的战友牵着后面的战友,一个战友牵一个战友。最后达到目的地,许多人装具未脱,就躺地上睡着了。
原创不易点个赞,喜欢“兵说”的朋友们关注一下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