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故居曾经是做什么的?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圆恩寺胡同7号的这座建筑,称为“蒋介石故居”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他的故居必然是在家乡浙江奉化县溪口镇的“丰镐房”,而当年北平的这座宅院,正确称谓是“国民政府主席北平临时行辕”,也就是国民政府一把手在首都南京以外的临时驻跸场所,并且你还不能称为“北平行辕”,因为那个机构另有地址。

(蒋在北平)

老蒋一生共四次到过北平,抗战爆发之前有两次,分别是1928年和1934年,但都没有固定住所。而且这个人挺封建的,为了显示其军事独裁的权力,1934年就设立了第一个南京之外的驻跸机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行营这个名词非常类似于古代皇帝外出时的“行宫”,只不过军事色彩更浓一些。

这个南昌行营当然是为了对付红军而建立的,老蒋经常会离开南京到江西南昌就近指挥作战。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老蒋已经放弃了国民政府主席一职(1932年初下野复出后,只复任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而由林森担任虚伪国家元首,所以还只能出现“行营”这样的军事机构名称。

从南昌行营开始,在对付红军和抗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又先后组建(或者撤销)了若干行营,比如桂林行营、天水行营、重庆行营、汉中行营等等。但这些行营所在地,未必每个地方老蒋都会去住一阵子,而只是一级军事指挥机构,级别在战区之上,以亲信或者大员为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即可。

1943年林森去世,老蒋又重任国府主席,因此在抗战胜利以后,各行营又纷纷改称“国民政府主席某地行辕”,比如李宗仁的北平行辕、熊式辉的东北行辕,都是这个意思。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的办公地点在中*海居仁堂,该行辕撤销后,那里也是傅作义华北“剿总”最后时光的所在地,其他行辕所在地老蒋并没有什么固定的住所,因为去的机会和时间太少。

但是北平不同,毕竟是原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古都,所以抗战胜利老蒋第一次正式“驾临”北平时,侍从室会同北平行辕费尽心机给老蒋选择了一个临时官邸,就是这个后圆恩寺胡同7号。当时不是所谓的和平了嘛,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都认为老蒋以后会经常来视个察什么的,而之前要么是北伐刚成、要么是日本人横行,不太安全。

这座宅子建于1875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原来属于满清庆亲王奕劻的次子载旉的宅第,这哥们是个家财万贯的浪荡公子哥,风传当年修建这座宅子时为了取悦一个名妓,特地弄成了“中不中洋不洋”风格,好听点就是中西合壁。结果没多久就因为败家输掉了,几经辗转易主,最后被国民政府给“接收”了,早年这里俗称“恩园”。

(1945年在北平)

由于“恩园”的院子地处北平中心城区,建筑面积也达到1800多平方米,方便随从们能够住下,同时也能让比较西化的蒋夫人满意,遂最终选定这里为老蒋的“国民政府主席临时行辕”。一番修整打扫后,194512月11日,老蒋以“慰问北方同胞”为名携宋美龄飞抵北平,然后就下榻圆恩寺临时行辕,也是在这里,跟傅作义、孙连仲、陈继承等高级将领进行密谈,部署北方的军事战略。

老蒋这一次在园恩寺临时行辕住了整整一周,直到12月18日才离开,所以它跟李宗仁的北平行辕还不是一回事。既然国民政府一把手住过了,而北平这么重要的城市,保不齐老蒋又什么时候过来,所以园恩寺7号也就被彻底征用了,没有再驻进其他机构。结果这一空就是两年多,直到1948年9月30日,东北和华北的局势堪忧,老蒋再次飞抵北平住进了园恩寺7号。

(西山碧云寺)

要注意的是,此时老蒋的职务已经变成了“总统”,所以园恩寺临时行辕就成为了“总统临时官邸”,文诌诌可以简称“行邸”,但是无论如何,后来称谓故居都是不合适的。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一方面老蒋要在这里就近督导东北战局,所以卫立煌、杜聿明等人都要从沈阳飞过来见面、

另一方面老蒋又督促傅作义派兵增援东北,傅不愿意抽兵出关,就以派部队偷袭西柏坡的计划来搪塞,把老蒋忽悠得非常有兴趣,10月初的一天还专门从园恩寺赶到西郊的傅作义总司令部,听取关于偷袭作战的详细部署。

(这就是在行邸拍的照片)

以圆恩寺行邸为据点,这一期间老蒋忙得够呛,先后两飞沈阳应对战局、一去葫芦岛(部署攻击塔山),一去上海(处理小蒋和孔令侃的纠纷),一直呆到了辽沈战役基本结束的1948年10月30日才离开北平回南京。根据杜聿明的回忆,这一天他在北平西苑机场刚刚降落,看见老蒋正准备乘专机离开,于是汇报了沈阳即将不守和需要救出卫立煌的事宜,之后老蒋才离开北平,从此再没有回来过。

北平和平解放后,华北局曾一度在恩园办公,如今属于友好宾馆所有。1984年5月后圆恩寺胡同7号作为“四合院”的典型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据说恩园好像不对外开放,只能就近看看外观,能够住一次看来笔者肯定是痴心妄想了。

蒋介石故居曾经是做什么的?

该宅

上海蒋介石故居院为中西合璧式宅院,坐北朝南,由中东西三部分组成。原大门已改建成宾馆大门,大门内有一字影壁。宅院中部为一幢西洋式楼房,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宋子文终于在今东平路9号买下一座较大的花园洋房,作为宋美龄的陪嫁之物。

这座英式花园别墅,现为音乐学院附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执政,经常来上海,这是蒋介石的行宫,提名为爱庐。

据说是庆亲王奕劻为其子1875年建。

砖混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半。门廊为爱奥尼柱式。楼体作过大规模抗震加固,外貌改动较大。楼前有一带喷泉的水池,池中叠石堆砌,池周点缀有移自圆明园的石刻。池东南侧有一混凝土结构的穹顶亭子,八根陶立克柱式柱子。亭与楼的东侧有一道南北向假山作为屏障。穿过假山即为东部花园区,面积宽阔。有北房五间,前出廊,南花厅三间,带周围廊。西侧廊西北为一勾连搭式敞轩。

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东南隅有六角攒尖亭,花园内游廊环绕。西部为一座中式二进四合院,一进院倒座房西五间、东四间,合瓦清水脊屋面,东路北房三间,勾连搭筒瓦悬山式。西路穿过一殿一卷式垂花门进入内宅,有北房三间前带廊,两侧有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各带南耳房二间,各房之间均有抄手游廊相连。垂花门两侧廊上有什锦窗,院东北开一随墙馒头门,门前八字影壁。各房均为硬山筒瓦过垄脊屋面。

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为清宗室载旉(fu)的宅第。载旉是庆亲王奕劻的次子,其父奕劻乃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当过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与袁世凯是姻亲。

载涛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说:"奕劻之无钱不要,为人所共知。""当革命事起。十月十七日北京报纸曾登载,奕劻私有的金银珠宝衣饰详单估计所值在现金万万两以上;其来源固无从深悉,恐亦不是随便捏造。"

奕劻是敛钱高手,其子载旉则堪称"风月场上魁首,赌博局中豪客",是名副其实的"散财真人"。

当年,载旉为讨京城名妓"红宝宝"的欢心,便按照"红宝宝"的意愿建造了这么一座"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豪宅。

载旉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且善于聚财,传说这座府第是他为名妓“小红宝”特意兴建的,后因赌博输给了他人,不久又被转卖,成为一家法国企业的办

岂料,不久载旉或因赌运欠佳,或因赌技不精,就把全部家当连同这座豪宅输与他人。后来,此宅转手成为一家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蒋介石在北平的行辕

蒋介石故居曾经是做什么的?

做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人是蒋介石。

蒋介石故居曾经是做什么的?

位于南锣鼓巷中北部,南依前圆恩寺胡同,北靠菊儿胡同。此院建于清代后期,原为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府,因赌博输给他人,后被一法国人购得,并在此建立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曾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现归友好宾馆使用。位于南锣鼓巷地区中北部,南依前圆恩寺胡同,北靠菊儿胡同。此院建于清代后期,原为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府,因赌博输给他人,后被一法国人购得,并在此建立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曾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现归友好宾馆使用。

蒋介石故居曾经是做什么的?

我猜是做采石场的,要不他能起名叫讲价石吗?

蒋介石故居曾经是做什么的?

蒋介石收到这个问答都得从土里钻出来给你说到说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