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国列强是如何退出中国的?
当然没有,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英、法、美、日、俄等国列强不但没有因此退出中国,反而变本加厉的加强对中国的掠夺,他们大量扶持主动或被动投靠他们的军阀,一次次支持军阀们掀起混战,利用特权肆意横行,残酷盘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辛亥革命
在许多人看来,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的民国,代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样想固然不错。但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并不像许多革命党人想象的那样一劳永逸,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不意味着新兴的民国就能够带领中国一夜间崛起,更不意味着从此之后,列强面对没有皇帝的中国,就能够平等相待。而四分五裂的民国,也远远不可能像1949年的新中国那样,有能力彻底扫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盘踞的势力。
事实与大家想的恰恰相反。推翻清王朝以后,当时四分五裂、军阀割据、混战不断的民国,不但没有迎来许多人幻想中的独立、自主、自由、富强的中国,中国国内反而更加混乱,列强更是趁火打劫,开始扶持各支军阀,进一步加紧了对于中国的掠夺。
军阀割据的民国
整个中华民国的历史阶段内,无论是北洋军阀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绝大部分军阀,主动或被动的,都必须投靠一方列强,也只有有了列强的支持,他们才有可能在军阀混战的中国立足乃至于发展。没有列强的支持,军阀们尤其是大军阀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
例如北洋政府时期,最著名的军阀莫过于北洋三大派系:段祺瑞的皖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和东北王张作霖的奉系。而无一例外的,这三大派系军阀背后都有列强的支持。
张作霖就不用说了,从始至终,一直与日本纠缠不清,日本的势力深入了东北的方方面面。张作霖能够在东北一步步崛起,也与日本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开始时,日本为了扶持张作霖,可以说不遗余力,无论是著名的奉天兵工厂,还是东北一系列的建设,都与日本有密切的关系。
张作霖
关键时刻,日本为了扶持张作霖,甚至不惜赤膊上阵。例如1925年郭松龄举兵反奉之后,经过反复权衡,日本最终选择了支持张作霖,因此,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甚至专门划分了所谓的非交战区,阻挡势如破竹的反奉军对张作霖的进攻。
长期把持北洋政府的段祺瑞,背后也站着日本人的身影,至于吴佩孚领导的直系,背后则有英美的身影。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当时中国的诸多军阀依然有列强的支持,例如大名鼎鼎的基督将军冯玉祥,能够在遭遇直系、奉系等大军阀的联合进攻之后,再次崛起,与苏联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广州国民政府能够建立黄埔军校,并最终誓师北伐,也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援助。当然,北伐成功之后,蒋介石抛弃了苏联,选择了投入英美的怀抱。
黄埔军校而列强选择支持军阀们,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大公无私,他们最终谋求的,依然是在中国的各种特权和利益。自然,支持军阀,并通过军阀取得更多的特权,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成为列强在中国的最大所求。
因此,民国期间与清末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民国政府和军阀们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最著名的,莫过于袁世凯时期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他的,包括二战末期大名鼎鼎的《雅尔塔协定》,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当时苏联出兵的前提是,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因此,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列强不但没有从中国推出去,反而变本加厉的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同时,由于各列强扶持的军阀各据一地不断混战,中国的工业建设几乎完全停止,国力和工业实力比之清朝更加糟糕,中国也因此一步步沦落深渊。
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国列强是如何退出中国的?
列强从来没有主动离开中国,中华民国也没有能力将他们赶出中国。
近代中国的耻辱始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英国人用一场鸦片战争一脚踹开了近代中国的国门,谈及鸦片战争又不得不说说道光皇帝和林则徐。
林则徐为什么会主张硝烟?
他曾经对道光皇帝说:“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林则徐口中的“此祸”说的便是国人吸食鸦片之事,如果任凭鸦片继续荼毒下去的话,不加以控制的话,时日一久,别说百姓没有钱了,即便是清政府想要收税和筹集军饷也没戏了,人人成了烟鬼,清政府恐怕也无可用之兵了。
林则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鸦片经过洋人的包装之后,吸食鸦片成了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人人争而食之。
所以,中国必须得有人去打破洋人的这个谎言。
道光皇帝虽然很废,但是也被林则徐的这一番话所触动,清史稿中还记载道光这老货为了这事专门召见了林则徐十九次,可见他虽然心动,却也很谨慎,很怕触怒洋人。
不过,道光为了作出一点成绩,好在日后去见列祖列宗,最终还是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去广东查销鸦片去了。
林则徐的硝烟,最终促使英国人冒着挑衅清朝这只“纸老虎”的风险扛起枪打了过来,开始时道光还意气风发地说“不可再示柔弱”,不怕你们打,只怕你们不敢打!
可是,打着打着,道光便认怂了,打着“朕以民命为重”、“朕因亿万生灵所系”的旗号软趴趴地找洋人求和去了。
于是,《南京条约》一签,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洋人也从此踹开了清朝国门,也从此看清了清朝的本质——“赔钱货”!
英国人的成功,让更多的洋人看到了好处,他们仿佛尝到了甜头,一个又一个争先恐后地闯了进来,然后伸手向清政府索取好处。
清政府不给?打到你给!
1842年,清政府和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拉开了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序幕,也揭开了洋人侵略中国的历史帷幕。
1844年,清政府和美国人签订了《望厦条约》。
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
1858年,清政府和英、法、美、俄各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1901年,清政府和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清政府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清朝几经狼烟,国力本便已经衰弱不堪,又被洋人压榨了七八十年,更是积贫积弱到了极点。可是,统治者们对内却仍然实行高压政策,对百姓极尽剥削之能事,以致于民力凋敝,以致于民怨沸腾。
最终在1911年10月,武昌城里的一声枪响,摧枯拉朽般地揭开了推翻清朝的序幕。
载沣早在1908年上台之时便已经为了将军权收回皇室手中,罢免了袁世凯,同时又花了3年的时间专门训练了一支听命于皇室的禁卫军,为的便是用军队维护和巩固清朝的统治。
只是,让载沣没想到的是他空有军队,却没有可用之将领。
辛亥之事一起,载沣便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
后来,载沣的胞弟载涛被袁世凯一吓唬,便乖乖地将禁卫军的军权交了出来,从而让袁世凯掌控了清政府最后的精锐部队。
袁世凯掌控了清朝最后的精锐之师以后,可不会老老实实地帮清朝打革命党,载沣先对他不仁,也不能怪他对清政府不义了,所以他一边领着清政府的高官厚禄和任命去打革命党,一边却又悄悄地和革命党暗通曲款。
此时的局势,可谓是系于袁世凯一人之身.
只要他继续效忠于清朝,那么革命党将无立锥之地;反之,如果他倒向了革命党,那么清朝国祚便走到了尽头。
最终,袁世凯被革命党的一句“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归来”所打动,从而加入了革命党一方,迫使清帝逊位。
清帝的逊位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也意味着民国时代的正式开启。
那么,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曾经侵略和压榨中国的洋人列强退出中国了吗?显然没有。
北洋政府历经袁世凯、皖系、直系和奉系四代领导集体,始终没有能够将洋人驱逐出中国,中国仍然笼罩在列强的阴影之下。
此外,北洋政府的领导集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还不得不向列强妥协,甚至是许以好处,从而获得列强的支持,尤以日本为最,日本人对北洋政府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随着日本的崛起,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脚步的加快,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渗透也逐渐陷入了劣势,尤其是一战爆发之后,洋人无暇东顾,更是让日本得以趁机迅速扩张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洋人想的是瓜分,可是,日本人想的却是独吞,这便注定了日本和洋人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后,俄国在东三省的势力弱了。
日本侵占我华北后,各国在华北的势力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了。
日本向华南继续推进的时候,德国闪击波兰掀开了二战的序幕,欧美列强不得不再一次将重心转回西方,同时,为了在中国战场抵御日本,洋人也不得不选择和中国合作,既然是“平等”合作,那么有些他们曾经抢走的东西自然便得还回来。
所以,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力之所以逐渐被削弱,实际上是受到了日本人不断地压缩,这也产生了一个错觉——欧美列强在逐渐退出中国。
可是,列强对中国的影响实际上一直存在,此时则以美国为最,蒋在撇开了苏联和德国之后,便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即便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仍然在干涉中国事务,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1949年之后,几乎所有的列强已经基本退出了中国,只有少数几个负隅顽抗者,如美、苏、英、葡。
后来,英国人退了,葡萄牙退了,如今山姆却仍然不肯退,和毛熊则暂得当前之和平。
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国列强是如何退出中国的?
中央政府及媒体都在呼吁我们对西方死强曾经给中国人民的屈辱不要记仇。但这三个国家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这就是英国、俄罗斯和日本。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五十多个”藩属国”。以后历朝历代,周边国家既羡慕富裕的中华文明,又畏惧中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宗主国”。得到中国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保护。条件是必须臣服于中国,服从中国政治模式的影响和管理,以求得中国对他们的保护领土完整。到清朝时,中国还有四十多个“藩属国”。
曾几何时,轮到西方列强跑到中国的领土上来撒野了?这其中,还有中国的曾经“藩篱国”:小日本!
情况的转变是1840年的一声炮响,英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炸开了中国的南大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政府于1842年被逼签下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税款协商。
此后,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侵略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弱肉强食的大戏一台接一台,各路鬼魅魍魉接踵而至,逼迫中国政府割地、赔款、划出租界、开放口岸及海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关税权等等一系列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特权。
尤其以公元1900年的“八国联军”(英、美、法、德、日、俄、意、奥)武装侵略中国,进行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大有“蚕食”中国之势。下图是当时的“五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图”
意大利强租浙江的三门湾,把浙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美国当时还没有一战和二战时的强大国力,又正值美西战争(与西班牙),无力与“五强”虎口夺食,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但美国在各国势力范围内,享有同等贸易权利。而当时的奥地利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惨败,无力对外扩张和殖民,只要求加大赔款力度。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先后先英、法、美、瑞典、丹麦、比利时等十八个国家签订了近八百个不平等条约。
直至1911年孙中山通过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自1912年始,北洋军阀和KMT(中国国民党)(kuo min tang)(既然这拼音是外国人发明的,就按他们的读吧!也好象我们初学英语时,读得比较生硬,就在下面注中文读音一样)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修约运动”。
由国务院议定:”①嗣后对于满清遗留之不平等条约不得延续,亦不得再定相似之约②北京外交部与外国谈判订约时,坚持平等互惠,不愿再给予领事裁判权及协定关税等不平等的片面特权”。
中国最初与古巴、智利、瑞士等国签订了平等互惠的条约。
后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德、奥合约中应列条件说帖》。其中⑧中国政府认为,从前德奥两国以恐吓手段或是威胁从中国攫取的领土和特殊权益,理应归还中国,而且要剔除其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的限制。⑨中国和德奥两国从前订立的各种条约作废,以对等的地位签订新约,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一律取消。
于是,德奥两国首先从中国撤出。
对于“协约国”,尤其是以英、法、美、日、意为首的17个“有约国”,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希望条件说帖》。
其中⑩破除势力范围,若干年内撤销领事裁判权、关税自由、撤退外国军队警察、停付庚子赔款等。
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中国与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于1924年放弃了在中国所拥有的特权。以后各国陆续退出中国。
以下是主要租界及收回时间表:
1919:德奥租界、汉口(法)
1927:汉口、九江(英)
1930:厦门(英)
1934:天津(英)、
上海与厦门(英、美公共租界)
1946:上海、天津、汉口、广州、
厦门(法)
1947:天津、上海、厦门(意)
各国相继撤出后,只有日本在中国驻军,且“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又武装侵略我国东北,扶持傀儡政府汪精卫。至“芦沟桥事变” ,进行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于是彻底撤出了中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1999年12月28日:葡萄牙撤出澳门。这是中国最后一块被殖民的国土回到中国的怀抱。
所以,自中华民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反抗列强欺凌与压榨的情绪日益高涨,由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开始的,并继续由国民党政府接棒的“修约运动”,是反对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斗争的一个重要一环,是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最后回到开首,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英、日、俄。①是英国带着个头,第一个用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的大门。②日本野心最大,企图把整个中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对中国人民的伤害最深重。③俄国自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到1944年的唐努乌梁海,侵占了中国的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至今未还。又于1945年胁迫中国承认所谓的“外蒙独立”(156.6万平方公里)。
同胞们,“从林法则”是生存法则。“落后就会挨打”是真理。屈辱不能遗忘,我们还要告诉下一代、下下一代……
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国列强是如何退出中国的?
怎么说呢?
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列强大致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因为时代背景的原因,不得不退出了中国。而另一部分则恰恰相反,它们不但没有退出中国,反而变本加厉的开始侵略中国,以近似癫狂的状态试图彻底吞噬、控制中国。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列强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退出了。
民国之前的列强其实,纵观我国近代史,实际上是一部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奴役的历史。而这段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其被控制、奴役、剥削的程度是在一步步加深的。
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各列强取得的权益。
从鸦片战争开始,清王朝的大门首次被英国打开,接下来,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清朝相继和列强签订了无数不平等条约,而这些条约伴随着列强侵华的逐步加深。
《南京条约》之后,除了割地赔款,以及五口通商之外,还有协定关税,废除清王朝设定的公行制度等等。这两条,一条让中国失去了海关自主权,一条让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在华贸易,以此让中国成为了英国人的商品倾销地。
而《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又和英国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这两个条约可以看做是《南京条约》的补充和追加,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后来建立“租界”的权力。
而美国通过《望厦条约》在华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领事裁判权使得中国人和美国人发生诉讼问题时,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如欲变更关税,必须经过美国同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各国列强再一次获得了大量特权,且继英国之后,法国和俄国也加入了侵华行列。
法国获得了兵船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自由停泊权、以及清政府与各国协定关税后享受同等待遇的权力。
英国更进一步,除了要求增开了大量通商口岸外,英国人还获得了商船、军舰在长江的自由航行权(这一权力直到紫石英号事件之后才算彻底终结)。
另外,这两个列强还强迫清政府允许了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这使得英法等国开始在华从事抢掠人口、贩卖为奴的勾当。
英法之外,北方的俄国趁火打劫,不仅乘机割占了我国外东北、外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还效仿法国,获得了通商口岸停兵权。
接下来,列强在一步步的试图深入控制中国。典型的事件,中法战争之后,除了越南正式被法国吞并外,法国迫使清政府同意在中越边境撤兵,以后中方在广西、云南修建铁路时,必须征得法国同意。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区区东洋小国,瞬间战胜当时世界眼中的“东亚霸主”清朝。日本完成了逆袭,而留给清朝的是落魄,这也致使列强对华掀起了瓜分狂潮。
通过《马关条约》,日本不仅获得了天价的战争赔款,更是获得了台、澎列岛,以及辽东半岛(后被清政府赎回)。此后,日本人也站在了列强行列,获得了轮船、军舰在华停泊于通商口岸的特权,还得到了购买中国土地的特权。
为了应对日本,清政府被迫在东北地区引入了俄国。俄国也不是省油的灯,强迫清政府同意俄国军舰必要时可以驶入所有中国港口。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必须建造铁路以达海参崴,而修建事宜必须由俄国控制下专门掠夺中国的金融机构华俄道胜银行经办。
这让俄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其后,俄国更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始驻扎部队,并试图向南扩张。
而德国呢,在这一时期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占领了胶州湾,并将青岛变成了德国的殖民地。此后,德国还修建了胶济铁路,并且规定仅德国拥有铁路沿线的开矿权。这使得整个山东地区成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看到各个列强侵华如此简单,美国提出了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一瞬之间,所有列强共享了在华特权,任何国家都可以随意在华投资发展,外国商品关税全部按最低标准,中国不得干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再一次踩碎了清政府仅有的尊严。
严重刺激国人自尊的事情比如;1、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2、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拆除,天津周围20里不得驻扎中国军队。3、所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必须处死。4、清政府必须派遣大臣赴德国、日本谢罪。
民国后的列强1912年,清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中华民国。
按理说,改朝换代了,和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实就是一句话,说它有效就有效,说它无效就无效。
但是,由于民国政府毕竟无法凝聚广大底层人民,统治基础不牢靠,因此,为了政权的延续,民国政府选择了妥协,承认了所有列强的在华特权。就连意大利这种货色,在八国联军侵华后于天津建立的租界都予以承认了。
与此同时,列强依旧没有停下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步伐。
先说北面的俄国。
俄国在清朝时期就对我国外蒙地区抱有强烈的野心,曾致力于策动外蒙“独立”。民国成立前夕,沙俄曾策动外蒙封建王公宣布“独立”。民国建立后,袁世凯为了得到沙俄的承认,同时避免沙俄在东北地区挑衅,被迫选择了妥协,和俄国签订了《中俄蒙协约》。条约中规定,中华民国承认外蒙自治,不得干涉其内政制度,外蒙仅承认民国宗主权。
这份条约让外蒙成为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接着,一战爆发了。
一战时,欧洲地区狗咬狗,确实让我们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但是,压力小的不仅仅是我们,更有东边的日本。因此,一战时期,日本加紧了谋划控制,甚至吞并中国,为此还向民国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
该条约使得日本人可以随意在中国开矿、办厂,居住、从事工商业等等。除此之外,该条约规定民国政府需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另外,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包括其占领我国的山东地区。但山东地区的权益我们依然没有收回来,全部由日本取得。
当时,眼看德国要失败,日本作为侵华的急先锋,率先对德国宣战,随后,日本没有派兵去欧洲和德国开战,而是选择出兵我国山东,驱逐德国势力,之后强占了山东半岛。
这……,唉!
这件事之后,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所有特权。
巴黎和会的时候,民国政府曾严正提出了抗议,要求日本归还山东半岛,毕竟我们也是一战的战胜国,何况山东本就是我们的领土。但列强有意袒护日本,日本也因此并没有归还山东半岛,这件事最终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华盛顿会议时,美、英等国为了自身利益迫使日本将山东半岛吐了出来。但是,作为交换条件,胶州湾成了“门户开放”政策的产物,胶州成为商埠,各个列强均有权进入。
另外,胶济铁路周围的产业,民国政府需要花钱从日本人手中赎买,而且部分产业必须中日合营。
此时,可谓走了一只饿狼(德国),又来了一群虎豹(日、英、美等等)。
而北方的沙俄呢,由于十月革命,沙俄帝国被苏联取而代之,苏联则全部继承了沙俄的政策。之后,苏联继续谋划让外蒙脱离民国管辖,然后再次将势力深入我国东北地区,另外,苏联的野心和行动相比沙俄更大,它还试图染指我国新疆地区。
接下来,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在华的激烈角逐。这一时期,民国也在丧失的权力和领土,再加上清朝原本丧失的权力并没有收回来,因此,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实际上侵华程度是比清朝更深的。
国民政府北伐之后,发动了一次改订新约运动,但雷声大,雨点小。
国民政府上台后,曾大力宣传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但动真格的时候,压根就不敢动手。面对丧权辱国中最严重的两项;关税自主和领事裁判权,国民政府倒是出台了文件,但形同废纸,压根不敢真的对外国人动手。
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成立,国民政府依旧在向日本赔偿《庚子赔款》,直到七七事变一年后,国民政府才停止赔付。
另外,1933年,国民政府还和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进而又签订了《塘沽停战协议》。这件事标志国民政府默认了整个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整个河北也成为了日本的控制范围。
时间来到二战期间
日本从苏联手中购买了中东铁路,表面上交给了“伪满洲国”。随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扶持了汪伪政权,将租界“返还”给了汪伪政权。另外,意大利在天津的租界由于二战末期投降盟国而被日军占领。
看到日本名义上取消了在华特权,重庆国民政府也积极奔走。此时,美国、英国为了获得舆论上的支持,也选择废除了部分在华的特权,包括领事裁判权。不过英国强硬的表示;不包括香港!
至于法国,由于维希法国的存在,戴高乐压根没有多大权威,因此,戴高乐紧随英美之后,宣布放弃特权。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败,彻底退出中国,法国正式宣布放弃特权。
但是,紧接着就是美、苏博弈。
国民政府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该条规定中国领土均向美国开放,一时间,美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我国,致使仅有的一点民族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工业体系被几乎被瓦解,进而让普通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很多人评论《中美商约》比《二十一条》更为丧权辱国。
而苏联呢,在日本投降前一天,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使得外蒙古独立成为事实,长春铁路也有苏联经营三十年,旅顺和大连也让苏联的海军自由航行、停靠。
通过以上两个条约,美国基本上控制了我国长城以南的工商业,彻底把我国变成了美国实际上的殖民地。而苏联则对我国东北实现了军事上完全掌控。
直到1949年10月1日以后,由于新中国奉行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在接客,美国被迫退出了我国,这才使得我国的工商业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而朝鲜战争后,我们又逐渐收回了大连、旅顺。
最终,在97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被彻底赶出了华夏大地。
综合来说,中华民国成立后,各列强并没有去民国政府所愿而退出中国,他们实际上依旧在不断加强侵略。但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狗咬狗的问题,德国最先被咬伤而率先退出,接着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由于二战再次退出。
不过,这些国家的退出,美苏两国迅速几乎填补了它们留下的空白,试图完全控制民国,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彻底失败了。
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国列强是如何退出中国的?
1945年僵介尸篡夺抗战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反对,把大连旅顺割给苏联,把山东青岛送给美国。1949年僵介尸丢失南京一个月后,美国逃出青岛,1955年抗美援朝的结束后,中国收回旅顺。
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国列强是如何退出中国的?
中华民国成立,让列强退出中国了吗?
没有!事实上有些列强因为自身的原因退出中国,有些列强则是变本加厉。
1900年清朝灭亡前夕,慈禧老太太向当时进入中国的11国宣战,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这其中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奥匈帝国组成的八国联军,先后攻破天津、北京,慈禧西逃,最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朝签订《辛丑条约》,这其中的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三国早已就沦落为二流国家,已经算不上列强。
八国联军的组成
而八国联军的八国列强在民国时期的表现:英国:清末明初在香港、广东以及长江流域依然拥有较大势力,民国时期,孙中山在广州组建革命政府,英国曾经支持广州的商团军武装对抗孙中山,1927年北伐军时,在南京附近英美军舰曾炮击北伐军及南京军民,造成严重损失,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期间,英国的军舰在长江上游弋与解放军发生炮战,直到全国解放后,英国势力才彻底退出中国,但是总体在20世纪后,英国由于在布尔战争中遭遇严重损失,对外扩张采取了战略收缩的态势,中国已经不像19世纪那样咄咄逼人,特别是一战后,英国在欧洲遭到重创,国力已将江河日下。
二战中被中国军队在仁安羌战役解救出来的英军
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在国力暴涨之下,对外扩张情绪加剧,他们在1897年强占了胶州湾,青岛就与德国的渊源颇深,民国建立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无暇顾及中国,一战后德国战败,已经处于任人宰的地位,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德国与中国建立的亲密关系,中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德制武器,比如国军中的德械师,德国很多顾问也出现在国军部队中,但是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最终抛弃了中国,选择了日本。
占领青岛期间的德军
法国:法国作为八国联军之一,将中国的藩属国越南占领为殖民地,并将侵略势力向云南,广西境内渗透,民国时期广西军队中著名的法式头盔就非常普遍,清朝末年的1899年法国占领广州湾,也就是今天的湛江市,一直到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才被中国政府收回,但是总体来说,20世纪以来法国受到宿敌德国的压力,将主要力量都放在了欧洲,一战爆发后,法国虽然最终与英国一起战胜德国,但是作为一战的主战场,损失最为惨重,甚至超过一战的战败者德国,所以总体法国在中国也是呈现战略收缩的状态,到二战结束后,法国更是丢失亚洲所有的殖民地。
法国统治广州湾(湛江)时的情形
美国:美国是西方列强的后起之秀,1900年通过美西战争干掉没落的西班牙,才算被西方承认为列强,此时的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是显然政治军事实力不强,他为了中国有一席之地,提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防止西方列强独占中国,虽然动机不纯,但是客观上对中国有力,民国以后,美国继续返还《辛丑条约》的中国赔款,并资助成立清华大学,一战结束后,还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帮助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青岛,二战爆发后,中国和美国成为盟国对付日本,中国接受了美国大量的军事援助,支援了中国对日本的作战,但是美国也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将中国的外蒙古出卖给了苏联,解放战争结束后,美国退出中国。
二战期间在华作战的飞虎队
意大利:意大利虽然属于列强,但是只是列强中打酱油的,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才勉强趁着德国的机会完成了统一,而后虽然也曾试图强租浙江的三门湾,但是就连慈禧老太太都将其直接的无视,而后意大利虽然参加了八国联军,但是顶多是混场子的。
奥匈帝国:奥地利在普奥战争被普鲁士击败后,被排除出统一的德国,而后组建了奥匈帝国(二元制帝国),奥匈帝国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东欧地区与巴尔干半岛地区与沙俄的势力争夺,在中国势力很弱。
沙俄/苏联:沙俄与日本是近现代历史上与中国渊源最多的国家,沙俄在民国成立之前,在日俄战争中败于日本,但是还占有北满铁路,并在外蒙古地区有着很强的势力,民国成立不久,沙俄参加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争还未结束,沙俄就发生革命,此后大批的白俄窜入外蒙,而后苏俄趁机进入外蒙,并控制外蒙,而且还接收了沙俄在东北的北满铁路,1929年张学良为了收复北满铁路与苏俄爆发战争,结果战败。日本侵华战争初期,为了让中国牵制日本,苏联对于中国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但是苏德战争前,苏联撤回援华军事人员,1945年二战末期,苏军对日本宣战,攻入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但是也造成了外蒙最终丢失。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
日本:民国成立之前,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地区,并占据南满铁路,一战爆发后日本占领胶州湾(德国的租借地),并曾出兵济南,威胁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将青岛等地有德国转入日本统治,直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才收回,1928年北伐军北伐途径济南,日本制造济南惨案,中国军民死伤近万人,1931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大肆发动侵华战争,曾经占领大半个中国,但是中国人民集体努力之下,最终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将日本逐出中国。
1945年日本投降彻底撤出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