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谢邀。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协议》,德国的军队总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并强迫废除了义务兵役制,不得有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更不能制造生化武器。但是希特勒上台不久,就公开宣布重整军备,并快速扩军。1938年,德军已有150万士兵可投入战争。二战最高峰时,包括轴心国编入德军的士兵,德国可以投入战场的军力达到1300万人,但不包括民兵。

德国国防军于1935年正式建制,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8月最后解散。所以,纳粹德国的正规军事力量,严格说来只存在了11年。二战期间德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是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直接听命于希特勒,如同他的参谋部,负责根据希特勒的要求,制订作战计划,将希特勒的命令下达到各个部队。作战部队的最高单位是集团军群,集团军群下面,才是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群的规模不一样,所辖多少个集团军,数量也大不一样。每个集团军下面,有相应数量但不完全相等的步兵师、坦克师、摩托化师、航空师,等等。

德国的军队编制、番号随时在调整,希特勒似乎也特别乐意干这事儿。难得有一支部队,从开始到结尾都使用相同的称谓。集团军和集团军群,总是在分分合合、不停命名,有时以字母作为番号,如A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有时又以地理方位或作战需要命名,如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非洲集团军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莱茵集团军群等等。以在东线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作战为例,德方投入的兵力主要有:主攻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主攻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团军群、主攻基辅的南方集团军群。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二战德军的军衔体系和勋章制度确实让人懵圈,实在是过于复杂了,但是在军队编制上,德军却是非常的简洁直观,作为中欧国家,其编制体系还得算是“欧美风”。我们不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参战主力第6集团军的作战序列,来说明一下德军当时的编制细节,在1942年5月“蓝色计划”发起时,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隶属于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

(第6集团军司令)

那就先说“集团军群”,顾名思义,集团军群就是由两个以上集团军组成的战略级兵团,它是二战德军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通常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担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在具体的编成中,“集团军群”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组成,一般还有一个航空队配合作战,总司令多为陆军元帅衔(战争后期才偶有大将衔)。

比如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当时就下辖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本来执行“蓝色计划”在苏德战场西南方向作战的应该是“南方集团军群”,也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的三个集团军群之一,但由于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赖歇瑙元帅意外身亡,而小胡子又一时没有特别信任的重将可以托付,遂人为地将该集团军群一拆为二。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这就是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辖两个野战集团军)和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如果不分拆的话,恐怕将是战争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虽然进攻目标有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地区,但是从后面战争进程来看,仍然是集中指挥最为有利,当然,也有可能是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还有仆从国军队的几个集团军)超过了原来的“集团军群”规模,遂有分拆之举,这个咱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了。

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由空军第4航空队负责支援,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由顿河地区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持,从集团军的编成数量、总司令军衔(集团军一般只称为司令)和配属空军来看,这两个集团军群还是非常标准的配置,因为这个时期的德军还算是比较正规的,仍然保有战略主动权。补充一点,战役进行期间,两位陆军元帅均遭解职,而以克莱斯特和魏克斯暂代。

(后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然后再说“集团军”,它是若干军级部队所组成的、能够在战场上独当一面的战役兵团,并且属于“诸兵种合成部队”,也就是说,野战集团军可以下辖步兵军、装甲军、山地军等多兵种军级单位,这个是没有绝对定式的,完全视战场和部队情况而定。集团军一般下辖3个军9到10个师左右,由于德军编制较大兵员充实,所以早期集团军兵力多在15万人以上。

作为南线作战的主力部队,精锐的第6集团军居然下辖第8步兵军、第11步兵军、第51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四个军级单位,共计20多个师以及庞大的集团军直属部队,高峰时兵力突破了24万人。一方面是该集团军得到了临时加强,另一方面,第6集团军的前身“第10集团军”原本就是德军最精锐的突击力量,属于底子就好的部队。

(后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鲁格)

集团军之下都是我们熟悉的通用编制:军、师、团、营、连、排、班等,在战争前期,德军的步兵连编制比较“丰满”,拥有三个步兵排、反坦克组和补给及军需单位,所以连队人数达到了201人(军官和士官23人,士兵178人)。如此造成了德军的营、团、师的兵员数量逐级增大,一个步兵师可达到17200人,那么以一个军辖3师计,可知德军的军级、集团军、集团军群的官兵数量。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德军节节败退和大量损失,从基层连队开始兵员就不足了,其后果就是上级作战单位也逐级兵员减少,集团军、集团军群的编制充实度严重下降,而小胡子为了虚张声势,也开始乱授集团军、集团军群的番号。举个例子,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南方、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总共才辖有7个野战集团军和4个装甲集群(后来的装甲集团军),而截止投降之前,德国人已经搞出来33个集团军的番号。

(党卫装甲集团军司令)

至于集团军群的番号,在二战爆发的波兰战役时,德军只有南方、北方两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而在战争期间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先后组建了19个以上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到后期集团军群的兵力肯定达不到标准了,并且其中若干番号是重复的,要根据具体时期加以区分,既有南方北方、也有英文字母排序的“A集团军群”,更有“维斯瓦集团军群”等以地域命名的番号。

之所以称为欧美风,是因为美英盟军的编制也跟德军类似,在师、军级作战单位之上,也是编成了更大的战役战略兵团,即集团军和集团军群,比如巴顿是第3集团军司令,而蒙哥马利则是“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集团军群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特大军队集团,一般是下辖2到5个集团军,兵力一般会有大几十万到上百万,集团军群不是常设编制,都是临时根据承担的作战任务组成,一个集团军群负责一个战略方向,集团军群这种超大规模的军队编制只是存在于一,二次世界大战中。

德军的集团军群可以和苏军的方面军级别是一样的,但是实际的作战中,德军的集团军群人数比苏军的方面军人多,苏军的方面军人数一般是相当于德军一个大的集团军,同时苏军的方面军中,是包含一个空军集团军,而德军中的集团军群中是没有空军部队的。

美英军队的集团军群和德军类似,规模也差不多。到了战后都没有再出现过这样的超大规模军队集团。

集团军一般下辖2到5个军,一般是3个军的时候多,德军的集团军兵力一般是有10到30万人。英美军队和德军差不多,苏军的人数明显偏少,苏军的集团军一般不会超过10万人,一般说来,二战中苏军的军人数相当于德军的满员的师或者稍多一些,集团军和德军的军人数差不多或多一些。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一、德军作战的基本编制

二战时期的德军,其基本编制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需要注意的是,师级作战单位和旅级作战单位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可以算是平行的关系,只是在编制规模上有所不同,且旅级单位在战争初期时较少,有些旅级单位出现的时间较晚,可能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或是德国国内总体人力资源情况组建的新编制。如1944年新编成的装甲旅,下辖1个战车营、1个装甲化装甲掷弹兵营、装甲化装甲工兵连、摩托化运输纵队,可见其规模基本上和团差不多;而德军的一个装甲师则由2个步兵团、装甲炮兵团、装甲团、侦察营、通信营、防空营、反坦克营、工兵营和师辎重队等编成(从侦察营开始,各营属于师直属),人数可达13000多人。如果是步兵师,则规模更大,由3个步兵团、炮兵团、侦察营、通信营、反坦克营、工兵营以及师辎重队编成,人数更是达到了17000余人。

各国军队在编成规模和称谓上略有不同(其中以日本尤为突出,师团、旅团等编制和称谓乃是其独有),但总体上均以军事旅团营连排为基本结构,且各级规模基本差不多(因为军队的战斗编成是有客观规律的,如连级单位最大规模通常在150人左右,超过这个规模,连队在管理和指挥上就会出现困难)。

二、德国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

二战时期,德国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可以顾名思义,包括苏联亦是如此,而有别于中国现在所称的集团军,现代中国的集团军指的是军级作战单位,而在二战时集团军则是若干个军级作战单位组成的规模庞大的作战单元,同时还下辖若干个直属师级单位,规模相当于我们说的兵团,而集团军群则由若干个集团军所编成,规模更为庞大。下面列举德军二战时期集团军群的编成:

1939年

(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第3 集团军:1个装甲旅,1个骑兵旅,8个步兵师;

第4 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摩化师,1个装甲师;

第1 航空队。

(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第8 集团军:5个步兵师;

第10集团军:6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摩化师;

第14集团军: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轻装师;

第4 航空队。

(三)德军C集团军群战时编制:第1 集团军;第5 集团军;第7集团军;第2航空队;第3航空队;

1940年:

(一)德军B集团军群战时编制(后为了进攻莫斯科,在该集团军群基础上建立了中央集团军群):

第18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2航空队。

(二)德军A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第4 集团军;第12集团军;第16集团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第3航空队。

(三)德军C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第1 集团军;第7集团军。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大作战单位是集团军群,集团军群下面是集团军,集团军又是由师组成,再下面是师、团、营、连的编制,一个师的人数在1万人以上人数不固定。集团军群下面多少集团军,集团军下面多少师也不固定。

集团军群

集团军群是德国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受各总司令部指挥。如德军西线司令部,指挥德国A、D集团军群;德国F、E集团军群则受德军东南司令部指挥,团军群司令多为元帅和大将担任。

德军二战期间一共6个总司令部,有A、B、C、D、E、F、G、H等多个集团军群。有的集团军群多次组建,名字也时有改变,如一团乱麻,就不一一列举。

苏德战争期间,负责进攻苏联的,是德军北方、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

集团军群下属的野战集团军、坦克集群均由3至5个军组成,个别情况下也可编6个军。

集团军群管辖集团军则时多时少,随着战局的变化和战争需要而调整。

集团军群所辖的集团军,少的时候2个军,多的时候3个军,所以集团军群人数不是一成不变的。

以德军规模最大的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为例,进攻波兰的时候,所辖的军队包括3个装甲师、25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总人数约50万人。(10月21日,B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波森,之后B集团军群被改称为中央集团军群。)

在德军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发动闪击战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第4、第9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群、第3坦克集群,共34个步兵师、9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旅,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145万。

但苏德战争初期,还不是中央集团军群兵力最多的时候,根据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8月8日工作日记记载,中央集团军群兵力已增加到60个师(含17个“装甲类型”师)。

苏德战争爆发3个月之后,该集团军群损失了23万兵力,但很快进行补充并扩大兵力。

1941年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登记在册的官兵达到1929406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一个战役集群所拥有兵力的最大规模。此时,中央集团军群所辖的师有76个,下辖3个集团军。

经过多次战役,特别是库尔斯克战役,中央集团军群遭受重创,兵力跌破100万,只有80余万人。到了1944年底,该集团军群兵力再次缩水,跌到50万,只有最初兵力的三分之一。

集团军

集团军群由集团军组成,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军组成,规模也不固定,集团军多的时候下辖5个军,少的时候下辖3个军,所以集团军兵力也不固定。

以规模最大的集团军——第六集团军为例,1941年的时候,下辖5个军,直辖一个步兵师,一个警卫师。

1943年1月,下辖第8、11、51步兵军,第14装甲军共4个军。

集团军兵力最多时,高30万人,兵力最少的只有几万人,通常在10万到20万之间。

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共编组了33个集团军的番号,有的多次组建,因此我们很难准确地说出德军共有多少个集团军。

德军集团军兵种分类也比较杂乱,理不出一个头绪。

大体上可以分为:普通的步兵(合成)集团军、党卫集团军、装甲集团军、党卫装甲集团军、伞兵集团军和山地集团军六大类。

其中国防军带有序列番号的集团军有20个,番号排到了数字第25,但缺编第5、第13、第20、第22、第23五个集团军的番号,另有驻扎在北欧的“挪威集团军”和战争后期在意大利北部驻防的“利古里亚”集团军,共计22个步兵(合成)集团军的番号(只能说番号)。

二战德国闪电战的主力装甲集群,也是集团军编制。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共组建了四个“装甲集群”,指挥官叫军长。

在二战题材的电影里,也被翻译成“军团”,这4个装甲集群在1942年被升级为“装甲集团军”。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德军在二战时的编制,根据战况的需要也在不停的变化,但核心意思是固定的。以1939年为例:

▲二战时德国东线士兵

一、集团军群

最高级别的作战单位是集团军群,即英文文献中的Army Group。

集团军群由多个集团军组成。比如A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非洲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等等。

指挥官基本都是教科书中的人物,比如A集团军群的首任指挥官,是二战期间纳粹最能打的指挥官伦德施泰特。

▲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失去的领土

二、集团军

集团军群的下一级作战单位是集团军,即英文文献中的Army。

德国的集团军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正常的集团军(Army);另一种是装甲集团军(Armor Army),在二战初期时,装甲集团军一般被称为装甲集群(Armor Group)。

▲装甲集群标志

三、军

集团军的下一级作战单位是军,即英文文献中的Corp。

除了正常的军之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军级单位:

机械化军(Motorized Army Corp),因为强大的装备水平,一般与装甲军一起,作为快速突击力量来使用。

▲一号坦克,20世纪30年代德国陆军装备的第一款坦克

装甲军(Armor Corp),很多德军的装甲军依靠虎式坦克威震二战,88毫米火炮与100毫米的前装甲,曾给对手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二战时德国山地部队

山地军(Mountain Corp),也是德军的精锐之一,极为骁勇,武器装备更轻便、更适合山地作战与运输。以雪绒花为标志。

预备军(Reserve Corp),后备力量。

▲德国的对外扩张

再下面就与其他国家基本类似,军之下设有师(Division)、旅(Brigade)、团(Regiment)、营(Battalion)等。

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