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第二炮兵原来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特殊兵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升格为火箭军之后才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军种,也是继陆军、海军、空军之后的第四大军种。那么“二炮”为何更名为“火箭军”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国家领导人对火箭军的训词: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 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可谓是一段话,将火箭军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目标说的清清楚楚,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火箭军”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二炮与火箭军

“火箭军”之名的诞生

虽然现如今的火箭军是在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但在60多年前,“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就曾提议建设中国的火箭军。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新中国“报效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其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领导国内的火箭武器研制。在这里还有一件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实际上“导弹”这个词就是钱学森提出来的,在这之前国内是没有“导弹”这个词的。据专家学者分析“导弹”一词表达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代表这个武器是可控、具备导向能力的;一层含义表明这个武器的本质是一个炸弹,因此是迄今为止对“火箭武器”的最佳表达并沿用到今天。

▲“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

1956年元旦下午三点,钱学森给军队高层干部讲授“火箭武器的作用”,据参加听课的时任总参谋作战部副处长、后来的第二炮兵司令员李旭阁将军回忆“当时贺、陈、叶、聂四位元帅也特意赶来听课,钱先生的授课规格之高,国家对火箭武器之重视,可见一斑”,“在授课时,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大字并说道,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及其重要的后起之秀”。

▲“DF-5”我国第一代陆基液体燃料远程导弹

钱学森在课堂上将到兴奋之处,更是大声疾呼:“我们中国人安全有能力,自力更生研制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军种,可以叫做的火箭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火箭军”之名由此就在60多年前于华夏大地上鸣起。当1966年7月1日这支设想中的火箭部队真的成立时,出于保密考虑,周总理亲自为其命名为“第二炮兵”,导弹作为“我国两弹事业”中的关键一环,老一辈政治家和科学家可谓是呕心沥血,从此“导弹和核弹”成为我们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石。

▲各种导弹射程示意(仅做参考)

“二炮”为何更名“火箭军”

这里“二炮改为火箭军”看似只是改了个名字,但其中的意义和透露的信息却非常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是向世界表明,我国的军事透明化非常干脆;其次,也显示了我们军事自信的提升;最后,就是为我国进行更为“合理、科学、高效”的军事改革铺平道路。

▲DF系列弹道导弹

虽然从名称上来看,我国的火箭军似乎与苏/俄在1960年成立的战略火箭部队差不多,但是具体来看还有诸多不同。苏联的战略火箭部队在一开始主要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是冷战时期对抗美国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后来美苏《中导条约》,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销毁了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自次苏/俄的战略火箭部队没有再装备能够进行常规打击的中程武器系统;美国也基本上削减了当时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能搭载核弹头的中远程巡航导弹。而我国并没有参与中导条约,因此中程导弹力量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火箭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以DF-21/DF-26为代表的中程弹道导弹,所以在中等射程方面的作战能力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同时由于中程导弹的发展,我们的火箭军还是一支“核常兼备、攻防兼备”的高科技军种。

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第二炮兵部队改火箭军部队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没那么多复杂的因素,军改后正规化和现代化的成果之一。

第二炮兵部队的名字倒是挺光荣的,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毛泽东主席首肯的。20世纪50到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我国自己的导弹与航天计划时,也曾经就导弹部队的名称发生过讨论。当时的钱学森同志在1956年给中央军委诸位老帅授课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火箭军”的名称。但是后来一方面是出于保密的需求,一方面也是显得低调,火箭军的名称被放弃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导弹部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将导弹称为“战神二世”的用意。第二炮兵部队的命名与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66年7月1日,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第二炮兵虽然在名头上属于带有战役与战术意义的“兵种”,但是却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性军种,长期承担着我军向敌方战略纵深的重要目标实施首轮火力投送,以及尤其是对敌国本土实施战略核反击的神圣任务。本轮军改以来,出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革命化的建设要求,也是出于对我国国家力量的一种宣示,将含义不甚明确的“第二炮兵”重新改为钱学森曾经命名过的“火箭军”是相对合适的。由于我军的战略与战术导弹部队同俄军不同,还装备有大量中-短程常规弹头的战术导弹,因此我们的导弹部队并未学习俄军命名为“战略火箭军”而是统称“火箭军”是很准确的。

当然,第二炮兵部队命名为“火箭军”之后也有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军种军歌有点难听了,楚兴元写的《第二炮兵进行曲》可谓是解放军各军种歌曲里气势最雄壮的——“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我们是光荣的第二炮兵”,现在给改成了“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唱起来有点不押韵了倒是真的。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2015年12月31日,火箭军的正式成立,是解放军发展的重要时刻,更是战略导弹部队发展的历史性时刻,从此成为与陆军、海军、空军并列的兵种。一、前世今生:从“二炮”到“火箭军”

火箭军的实质是战略导弹部队,而它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二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

1966年7月1日,二炮成立。

建国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数次对新中国进行核威胁、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也三番五次游说美国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

同时,苏联也阻扰中国发展核武器,诡辩“只需要苏联提供核保护伞”就够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把建设一支战略导弹部队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1年1月15日,毛主席亲自拍板:发展中国自己自己的原子能;

1956年3月14日,中央决定由聂荣臻牵头负责弹道导弹的研发;

1956年10月8日,导弹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度,成立导弹训练大队;

1966年7月,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成立,向守志任司令员。

2、为什么叫“二炮”?有“一炮”吗?

这个真没有。

“二炮”的名字,是周总理亲自命名的,之所以不叫“战略导弹部队”或者“炮兵特种部队”以及“第一炮兵部队”,一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不宜把部队的职责范围公开化;二是用“二炮”而不是“一炮”,也可以起到迷惑敌军的作用,虚虚实实,让他们谈不清我军的战略导弹部队的真实情况。

3、为什么改名“火箭军”?

首先,“二炮”实际上担负着独立军种的职责。

在解放军历史上,一直只有海陆空三个军种,“二炮”隶属于陆军;但实际上“二炮”一直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在军事战略发展变化的今天,十分有必要把战略导弹部队独立出来,单独成立统领核打击力量和战略导弹力量,甚至是空天军事力量;

其次,也是理顺海陆空军种体系、丰富军种的需要;

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炮”率属于陆军,在行政关系和行政级别上,只类似于各大战区,不利于全军核力量和战略导弹力量的统一部署。

因此,“火箭军”的成立势在必行。

二、“火箭军”的“国之重器”

1、“二炮”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

这一时期使用的主要是苏制Р-2 近程弹道导弹和国产仿制近程弹道导弹;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配国产中程弹道导弹

初步形成了作战能力,“二炮”也开始成为初具规模的独立兵种。

20世纪80、90年代:

在20世纪80十年代,“二炮”80 年代初开始装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二炮”在1984年国庆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东风-4 和东风-5 弹道导弹等主战装备。

1999年国庆阅兵上,“二炮”核导弹部队公开亮相,再次震惊了世人。

21世纪:

2005年国庆阅兵式上,“二炮”重点展示东风-31A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表明我国战略导弹力量在信息化、精确化以及作战能力上再上新台阶。

2015年9月,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上,东风-31A 和东风-5B 亮相,而“明星”首推东风-5B 洲际弹道导弹。

2、“火箭军”时期

“火箭军”已经具备核军事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的双重打击力量,兵器库里个个都是“国之重器”,其中当属“东风”系列和“长剑”系列最为出名。

三、“火箭军”之父——钱学森

“火箭军”(战略导弹部队)的成立,离不开一个人——钱学森。

钱学森1955年回到新中国后,一直主导着我国火箭武器的研制。

1956年,钱学森专门给军队高级将领讲授课程,就连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元帅也亲自前往。

在课上,钱学森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支新军种,这支部队要不同于现有的海陆空部队,是一只能够超长距离作战、高准备命中目标的部队,主要武器就是弹道导弹;钱学森还建议这只新的军种“火箭军”.

这就是“火箭军”名字的最初来历。

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我国的武装部队共有七大军种部队,分别是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外加一个武警部队。

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火箭军,因为火箭军掌握着我国最重要的武器——核武器,是中国实施战略核威慑的核心力量、是震慑敌人最有力的杀手锏、更是祖国和人民安全的最坚实后盾,其地位是另外任何一支军种部队都无法比拟的。

说起火箭军,其实广大军迷更钟爱“二炮”这个称呼,这是因为火箭军的前身就是“第二炮兵”,简称二炮,于1966年成立。虽然二炮作为军种部队成立较晚,是共和国第四大军种部队,但它始终处于中国所有军种部队的核心位置。

那么为何在50年后,国家突然改“二炮”名称为“火箭军”呢?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呢?其中主要有三大考量:

第一:“二炮”由弱到强完成了时代使命,改变“兵种”部队的错觉;

从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1967年爆炸第一颗氢弹,使得我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中最后一个研发成功核武器的国家,“二炮”也正是在原子弹试爆成功之际应运而生,尽管当时毛主席、钱学森有意把“二炮”打造成一个单独的军种,但以它的力量还达不到一个军种部队的规模。

成立之初,“二炮”部队还没有一个军的兵力多,原子弹、氢弹还处于试验阶段,其他的东风系列导弹,也就研发成功了东风-1弹道导弹、东风-2弹道导弹、东风-3弹道导弹,属于中近程导弹类型,也没有做到大规模服役,同样是在试验阶段。

因此,周总理亲自起名为“第二炮兵”来命名这支战略部队,某种程度上是把他看作是陆军普通炮兵的升级版,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我国发展战略核力量用“第二炮兵”能起到掩护作用。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界都以为“第二炮兵”仅仅是我国陆军的一个兵种部队,殊不知“二炮”才是共和国藏龙卧虎的核心军种部队。

到了新世纪后,“二炮”部队由弱到强实现迅猛发展,外界也广为人知,也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把它改为“火箭军”不仅是实至名归,更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二炮”是兵种部队的错觉。

第二:我国的战略核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有必要展现大国核威慑;

火箭军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核力量,仅次于俄罗斯、美国。论核弹头数量,我国拥有320枚核弹头,少于俄罗斯的6275枚和美国的5800枚,高于法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朝鲜等拥核国。

论洲际导弹,我国有海基的“巨浪-3”潜射导弹和陆基的东风-41、东风-5导弹,可对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地区实现全覆盖核打击,具备强大的威慑作用。

论高超音速导弹,我国有东风-17中近程导弹,威力仅次于俄罗斯,连美国都还没有服役。东风-17导弹号称航母杀手,可对西太平洋地区、南海地区覆盖保护,一旦到了战时,任何舰船或战机胆敢闯入相关范围,都是活靶子,可谓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除了有能搭载核弹头的战略导弹之外,还有东风系列的常规战术导弹,从而保证了火箭军无论是在核战环境下,还是常规战环境下,都能给予敌人沉重导弹打击的能力。

我国战略部队如此强大的实力,更名为“火箭军”显示出了解放军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形象,更是对那些潜在威慑我国的敌对国家的一种反威慑,在新世纪战争环境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强调自己的核威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二炮”改名“火箭军”可以更加清晰地向外界展示它的定位。

第三:“二炮”改名火箭军是顺应国防体制改革的潮流,时机恰当;

为了明确各军兵种部队的职能任务,强化遂行复杂多变任务的能力,在2015年-2016年之际,我国展开了国防体制改革,这其中“二炮”部队也在改革范畴。

比如解放军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更加明确了自己所属的战略防务范围;原18个陆军集团军缩编为13个集团军,这是精简部队、打造更具战斗力部队的重要一步。

同时,陆军首次设立自南昌起义以来较为模糊的指挥机构——陆军司令部,而“二炮”军种部队也时隔50年改称为“火箭军”,体现与陆军、海军、空军等军种部队名称的一致性。

因此,“二炮”改名“火箭军”实则是顺应国防体制改革潮流,从而打造一支更加规范、更加具有战斗力的武装部队。

而且,火箭军相比二炮的名称,听起来更霸气、更具威严。

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叫做第二炮兵,正式成立于 1966年7月1日,由当时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的,是咱中国实施战略威慑地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 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这支新生力量掌握着“倚天神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我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大可观天下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 力而言,中国的“第二炮兵”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潜在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和防御盾。

但是,在2015年12月31日,在堪称中国史上“最牛军改”的新一轮军事改革中,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部队也由原来的独立兵种,升格为独立军种。 从“第二炮兵”到“火箭军”,这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二炮“”改名为火箭军。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二炮为何改名火箭军?改名前后又有何区别?大可观天下就这个问题,为大家进行一番解读,了解一下中国第二炮兵部队的前世今生!,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咱中国刚刚爆炸成功了原子弹,而氢弹尚未成功。由于中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像当时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那样狂造核武器;而且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以自己的核武器的威慑力抵消潜在敌人的核威慑力,因此呢,当时中国核武器建造数量也十分有限。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将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特意命名为第二炮兵,也是有多方面考虑和衡量的。第一,当时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诞生之初,就属于绝对保密单位,不能轻易对外公开,周总理特意取名为第二炮兵,也是为了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第二,周恩来总理有感于当时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倘若直接取名为“战略导弹部队”,势必会引起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关注和诽谤,而如果用“”第二炮兵“”这一没有明确意义的部队称呼,则更能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

大家心中肯定有疑问?既然有了“”二炮“”这一说,那么“”一炮“”又是干什么的呢?大可观天下告诉大家“第一炮兵”自然就是咱中国的特牛掰的陆军炮兵部队了。大可观天下可以想象当时咱中国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个什么样子(国内刚刚度过连续三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印自卫反击战刚结束不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中国虎视眈眈),即便排除当时为了保密的原因,咱中国当时贫弱的核力量也很难搭起一个庞大的军种构架来。大可观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大家敬爱的周总理当时为中国导弹部队特意提名的“第二炮兵”真可谓是神来之笔!太佩服周总理了!

帅气的周总理,年轻时的军装照

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风度翩翩的照片

大可观天下认为当时无论从隐蔽性考虑还是战略威慑能力,中国军队独特的第二炮兵无疑成为了中国最神秘的力量。第二炮兵部队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据说当时二炮的《保密条例》规定:凡是在第二炮兵服役的官兵无论是谁,都不能告诉身边的人包括家里人,自己真实的服役身份和工作单位及驻地位置。但是,伴随着中美“乒乓外交”和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我第二炮兵部队也在建国35周年大阅兵上露了一下脸,1984年10月1日的世界各国新闻头条上,都是长篇的报道中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惊艳亮相。从此以后,中国二炮,威名远扬!

据大可观天下了解到在1987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签订了《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美苏两国同时削减射程为500到5500公里的地对地弹道导弹,从此,美国著名的潘兴II、陆基战斧、苏联著名的SS-4、SS-12、SS-20、SS-23等中近程导弹被尽数销毁。到如今,美军已无任何战术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俄罗斯两种短程战术导弹都划归陆军的编制内。

由于咱中国未签订类似条约,因此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弹道导弹打击体系,核常兼备、射程近、中、远、洲际相衔接,尤其是在高精度中程弹道导弹方面中国在全球独树一帜。比如在9·3大阅兵中出现的东风-26中程反舰弹道导弹就是典型代表。像在陆基战略导弹方面上,已经亮相的东风-31AG、东风-5B以及最拉风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都说明了中国核导弹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像最典型的东风-26中程反舰弹道导弹,它的4000公里的射程直抵美国关岛军事基地,它还核常兼备,居然可以消灭游弋于海上的航空母舰和大型军舰等目标。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被众多网友们戏称为“关岛快递!”厉害了,我的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国家战略核遏制层面要为14亿中国人的“中国梦”保驾护航,那么就需要一支架构体系乃至名义上更符合“强军梦”要求的战略导弹部队的支撑了。也因如此,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过,大可观天下要说明一点,大家不要小看这名称之变,它也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早在1956年,火箭军之父——钱学森当时就提出过建立火箭军的设想。他说这一称呼是相当专业的,能够体现咱中国的大国风范。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火箭军的称呼一直没有正式被采用。好在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了,现在我军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深不可测,再也不需要遮遮掩掩得了,正式采用火箭军的正式名称也是咱们中国大国自信的体现。还有就是,中国正式采用火箭军的称呼也有向火箭军之父——钱学森,致敬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在这世界上能“合法”地拥有核武器的只有中美俄法英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其中法英两个国家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根本就没有陆基的战略核导弹力量,这两国几乎完全依赖海中的核潜艇,英国甚至没有空基核武器。而美国虽然拥有大量的陆基战略导弹,但是管理者却是美国空军。只有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战略火箭军”。

俄罗斯前总理多戈津与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当年送给北约的圣诞礼物!

咱中国的导弹部队叫“火箭军”,俄罗斯的导弹部队叫“战略火箭军”。从技术上衡量,弹道导弹和火箭实际上是一回事,因此从名称上外界都会明白这两支部队都是导弹部队。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加上“战略”二字,这里面是不是有啥说道? 俄罗斯之所以叫“战略火箭军”,是因为其掌握着俄罗斯全部的陆基战略核打击力量,包括46枚发射井部署的SS-18“撒旦”洲际导弹,60枚发射井部署的SS-19洲际导弹,60枚发射井部署的“白杨-M”SS-27洲际导弹,72枚移动式部署“白杨”SS-25洲际导弹、18枚移动式部署“白杨-M”洲际导弹和58枚“亚尔斯”SS-29洲际导弹,总共有305枚洲际弹道导弹,携带1166枚核弹头。这两个数字都超过美军陆基导弹和弹头数量,但美国总体和战略核导弹和弹头数量要超过俄罗斯,因为美军的“大头”在水下战略核力量,生存性和打击效果远超俄罗斯。

咱们中国火箭军作为原来“第二炮兵”的继承者,不但拥有原来的战略导弹部队,而且还有着众多先进的战术常规导弹部队。后者明显不担负国家战略核威慑的功能,反而是我军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高精度“杀手锏”武器,甚至担负着首波打击的突击作用。相比之下,美国没有了战术弹道导弹,而俄罗斯的两种战术导弹都是陆军在使用。因此中国只有“火箭军”而不加“战略”二字,体现了中国火箭军的装备特色。

那么问题来了?以前的第二炮兵与现在火箭军有何区别?大可观天下认为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以前叫做二炮的时期,二炮是独立于陆海空的兵种,改名为火箭军之后,二炮就变成了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大军种。兵种与军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形成我国全面的国防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可观天下的解读,大家应该能感受到,这里边不仅仅是名称之变,也是中国国防理念的转变,更是这次堪称“史上最牛”军改成果的直观体现,二炮与火箭军的名称更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火箭军的新时期任务使命: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 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包邮不要小钱钱!

中国火箭军的武器装备代表:中国对外核威慑的“超级大棒”——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发的第四代战略导弹,也是目前最新的一代。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公开亮相曾让外界一片哗然,被外媒称为是地球上最强的导弹。

中国对外核威慑的“大棒”——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在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首次亮相。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群首次亮相。从总体性能上来说,‘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性能与发达国家的第六代,如美国的‘民兵-3’井射式洲际弹道导弹和俄罗斯同样是公路机动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基本相当,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部分技术上甚至已经超过它们。

毕竟,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国一直扮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板砖,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狠角色!”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从而实现了运载火箭及分弹头自适应变轨。该技术并非是简单地在一枚导弹上装载多枚分弹头,而是让每个分弹头都有独立的飞行弹道,可调整轨迹攻击不同目标。这技术让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成为过时产品!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突破了1.5万公里,攻击具体目标时的偏差大约只有100米,并且还可以携带10枚分导式热核弹头,任凭世界上再强的导弹防御系统也很难拦截的住。"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集中体现了颠覆性的创新和革命性的跨越。"东风-41"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5万公里,火力可以覆盖全球战略目标,这是火箭军历史上射程最远的武器。另外,它的机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它的基本火力单元规模精干灵活,它的命中精度比其他型号的洲际导弹更高,它的隐蔽和生存能力也明显提升,完全适应中国"后发制人"的基本核战略。

核弹攻击爆炸想象图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弹全长16.5米,弹径为2.78米,整体重量达到了60余吨,它采用了三级固体燃料推进技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很厉害的一点是,它同时可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机动和发射。在发射方式和生存力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偶遇大杀器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不仅打得远,可实现我国对敌的打击战略构想;而且还打得狠,可携带多达十枚核弹头。大可观天下认为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不管谁胆敢对中国贸然发动核攻击,都会遭到我们有效的报复性反击。

很显然东风-41的问世,不仅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与此同时也是那些多我国有敌意国家的噩梦。

铁路机动版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以大可观观天下对中国的了解,像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大杀器,在网络上的报道和资料都很少。那是中国一贯的做事手法,让你知道它的存在,摸不着,猜不透,心里干着急还没底!因为像这类大杀器隐藏的越深,知名度越低,意味着其重要性,保密程度和杀伤威力就越强!

大可观天下认为虽然咱中国核武器的数量没有美俄两国多,但是地球上爆发真正的核大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地球不存在了,意味着人类就灭亡了,无论是谁都会化为灰烬,这也是有核武器的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再者说,使用核武器讲究先发制人,一举击溃,让对方没有还手之力。一旦给了对方核反击的机会,也就意味着同归于尽,大家都“烟消云散吧”。

据大可观天下所知,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周恩来总理就向外界宣告:“把敌人杀死一千次和一次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在未来战争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这一举动,在当时震惊了全世界!中国在获得核武器之后,首先放弃率先使用核武器,从而占领了,人类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达到了“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大可观天下的观点:核武器这东西,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吓唬人的!无论美俄拥有多少数量的核武器,都是“烫手的山芋”,另外,核武器还是一把双刃剑,即能杀敌,又能杀己!这玩意,核大国之间,不用则已,只要一用,全部玩完!所以说,在核威慑方面,中美俄三个核大国是平级!

在这里,大可观天下,特别向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广大中国国防科研工作者致敬!谢谢你们!

没有火箭军之父——钱学森 这样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刻苦工作的广大国防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哪有现在中国如此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没有这些为国为民的科研工作者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这些亿万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就失去了安全的保证,我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唇亡齿寒”这样的道理,大家懂得!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厉害了!我的国!”祝我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我是大可观天下,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及关注!

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无论你躲在哪里,我们总能找着你;无论你是谁,东风快递,总有一款适合你。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战略轰炸机,没有那么多的隐身飞机,没有那么大的核潜艇,但是我们拥有东风,远中近早就实现了全覆盖。不论哪一个,都够得着,打得准,防不住,足够用,可以令任何强大的敌人都害怕,这便是我们的火箭军。以前49年,我们称为二炮,没有那么强,也远没有那么大,今天已经不然,就在2015,我们有了地球快递,有了关岛快递,有了航母快递,成为重器与利器,因此我们成立火箭军,就是要威慑敌人,除此而外,没有任何解释,这便是火箭军成为军种的唯一原因。任何军种里放不下,它卓异而立,不再藏着掖着,有的为了随时能用,也为的建设的更加强大,无人不对它害怕,这就对了,此前嚣张,猖狂的敌人,常拿几样家伙什耀武扬威,今天不一样,我们有了火箭军,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战略重拳。核心力量,重要基石,琢磨一下这些词吧,它的职能,全域慑战,可信可靠,它的使命任务,非常强大,强大到强大的敌人,睡觉要睁着一只眼睛,乃至草木皆兵。有它,我们挺直了腰杆,不惧无畏使一切敌人胆寒心颤。它是这样的剑,一步必杀,剑阵雄壮,剑形威猛,剑锋锐利,它是核常兼备的,是固液并存的,是精确打击的,是防不胜防的,是雷霆万钧的,就是叫敌人害怕到死的。没有这个,我们鸣不得不平事,干不了任何事,终日有魔头们带着大鬼小妖,黑云压城,鬼哭狼嚎,什么事也干了,有了它,可以惊天纬地,画出最美的图画。

★点穴之功。从点目标,到面杀伤,外媒称我们的火箭军,即具点穴之功,指哪打哪,可以在最复杂的作战环境下发射,可以多弹并发,可以随时发射,不怕拦截。在深山大漠练过,在南国密林,各种地形,各种气象,随处听从召唤。出动即可勾魂夺魄,发射即可掏出他们的牛黄狗宝,有东方第一旅为证明。不秘核弹,核常皆可以,功夫一流,功夫上乘,大多数国家望之喜,少数极小撮,望之忧虑,能叫个别人知道个害怕,这就对了。练就硬功报国家,随时发射就是明证,其表现已臻出神入化之境,这便是火箭军矢志不移的追求。

★我们是强大的火箭军。从1966年到现在,打造了数款重器,科技创新装备精良,不负人民期望,主权绝不容侵犯,热血男儿一身是胆作风硬,他们唱着歌,我们是现代化的火箭军,作为安全基石铁骨脊梁,绝对忠诚忠诚可靠是他们加入此军的庄严誓言,为了民族复兴,以战略伟力决胜天疆,勇于担当几十年如一日,铸剑在天地四方,为了军旗飞艳,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为了能打胜仗,铮铮男儿势不可挡。把火箭军军歌唱一遍,你会感到责任的力量,任务神圣而光荣,要向他们致以满满敬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