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东京是不是有什么令美国忌惮,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弹?
因为东京有座皇宫,皇宫里住着一个戴眼镜的家伙,他的名字叫裕仁。美国人在是否应该炸死裕仁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很长时间,然而战争形势的发展成为了权衡利弊的关键。换句话说,如果1942年美国人能够研究出来大杀器,那就会毫不犹豫地扔到东京市中心,但1945年不行。
原子弹可以投入实战的1945年8月,德国已经投降近三个月,傻子都知道日本战败已成定局,当然也包括日本人自己。日本政府和军部之所以还硬撑着不投降,就是在幻想争取一个较为体面的“终战”条件,意思是不能无条件投降,而是通过谈判退出战争。这三个月里日本人求过苏联、求过若干中立国说情,希望美国同意谈判。
实际上以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代表的一批将领,从一开始就反对使用原子弹,因为到了1945年7月蛋蛋试爆成功之时,从军事角度来看日本已经铁定战败,既然如此,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核袭日本,似无必要。但是杜鲁门听从了另外一派的建议:为了减小美军伤亡,以及敦促日本尽快投降,以便美军能够抢在苏联之前彻底控制日本,坚决扔。
扔可是扔,美国人还必须考虑让日本“顺利”投降的问题,以及战后的占领和重建秩序问题。当时的日本军部势力仍然非常顽固,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等人都是主战派,日军内部也有一大批狂热的昭和军阀,历史事实是,即便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这帮家伙仍然没有投降的意思。那么唯一能够压服这帮人的,还真只有裕仁。
二战结束之前的日本天皇,在国内那是“神一般的存在”,是日本军民的精神领袖,无论多么疯狂的军队将领,如果对天皇有所不敬,也得立马下台。所以,若想让将近700万日本陆海军集体投降,只有裕仁具备这个权威。如果核武轰炸东京,直接把这个家伙搞死了,日本必然陷入权力四分五裂的状态,日军就很难统一放下武器,不利于美军登陆日本。
事实也是如此,比如狂热的主战派阿南惟几,同样也是裕仁的死忠分子,大本营联席会议上仍然在叫嚣抵抗到底,然而当裕仁决定投降后,他立即选择了服从,随即自杀。“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曾经不服,但是面对裕仁的广播讲话和正式命令,也只能宣布“谨遵圣命”,所以留下裕仁一条性命,确实对日本尽快地、整体地缴械投降,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
同样还必须考虑日本基层民众的态度,美国人是要把战后的日本弄成自己的亚太基地的,所以顺利控制它至关重要,如果把裕仁一家伙搞死了,美国担心日本民众会疯狂地进行报复和反抗,甚至会在各地出现抗拒美军占领的“起义”事件,对美军占领日本和维持治安都是非常不利的。
日本也有个电影《最长的一天》,大概描述了裕仁决定投降之后24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即便是高级将领们表示了服从,一帮狂热的少壮派军官仍然不死心,杀死近卫师团长冲进皇宫准备抢夺投降广播的录音带,可见当时的日本内部分裂有多么严重。设若干掉了裕仁,再加上不肯认输的高级军官们,那事情更是乱七八糟。
怎么说呢,回过头去看,笔者内心倒是真心希望大小鬼子们顽抗到底,后果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其实在选定广岛和长崎这俩目标之前,美军还曾经考虑过另外一个目标:旧日本国都“京都” ,这座城市比东京的历史还悠久,但是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强烈反对。
史汀生的意见代表了一批美国政客的态度:我们是要让日本投降,进而占领它和控制它,但是不能过分地“拉仇恨”,否则不利于长久统治日本。所以史汀生认为,毁掉一个毫无军事价值的日本古都,很可能引发日本人长久的仇恨,为战后留下难以排解的敌对情绪,杜鲁门采纳了这一建议,最终把京都这个目标修改为长崎,因为那是日本海军的重要基地。
所以说,美国扔蛋选择广岛是为了震慑日本陆军,选择长崎是威胁日本海军,但是考虑到自身在战后的利益,却必须要放东京一马,因为留下防空洞里裕仁的性命作用很大。当然不是害怕什么,而是投鼠忌器,所以提问中“忌惮”一词用得非常准确,东京也不是不敢扔蛋,前面特别说明过,如果裕仁在1945年也是强硬的“不投降派” ,或者1942年美国就研制出来了蛋蛋。
那么东京肯定也逃不掉被核爆的命运,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二战时日本东京是不是有什么令美国忌惮,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弹?
东京并没有令美国忌惮的东西!
那时,对于已取得战争主导权的美国、苏联来说,胜利唾手可得,三个法西斯轴心国,意大利早在1943年9月8日就已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也无条件投降,剩下日本在负隅顽抗,但日本的战败已成定局,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国当局使用了两颗原子弹,轰炸了长崎、广岛两座日本城市,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核弹打击。
大家的疑问来了,发动邪恶法西斯战争的天皇及其内阁,就住在日本东京,为何不直接一颗原子弹送他们上西天呢?
原来美国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要不要使用,在哪里使用,他们高层是有专门召开过会议讨论过的,其中原因听笔者慢慢道来。
一,造出原子弹后用不用?1942年8月11日,美国政府在爱因斯坦的建议下,制定了“曼哈顿计划”,此举有2个目的:1,造出能够结束战争的原子弹供军队直接使用;2,一定要抢在德国人之前造出。
1943年8月,英美两国在魁北克会议上达成了共同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合作,并成立了联合委员会,12月,英国派出詹姆斯·查德威克为首的28位科学家,加入美国的“曼哈顿计划”。
到1945年7月1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附近50公里的一片沙漠里试爆成功。
那时候,德国已投降2个多月,战争后期,资源贫乏、且败势已定的小日本,却喊出“一亿玉碎”的本土作战计划,那么为使战争尽快结束,美国当局考虑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为此,在于用不用原子弹的问题上,美国高层的意见并不一致, 目睹了原子弹试爆的美军总参谋长、海军上将莱希,和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认为,仅依靠常规武器甚至炸弹就能结束战争,日本已经败了,完全没有必要投掷原子弹,否则,原子弹的巨大破坏杀伤力会引起“全世界舆论谴责,美国将负历史的罪责。”
但遭遇“丹巴死亡行军”失败阴影的麦克阿瑟,则力主使用原子弹,理由是,他在菲律宾战场战败后,副手威恩莱特与13万美军的俘虏中,有9000多名士兵被日寇凶残虐杀,他表示要用原子弹狠狠地教训这些狗娘养的日本人。
(主张使用原子弹的麦克阿瑟)
同样主张使用原子弹的还有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起初他也不愿使用原子弹,但日本虽穷途末路,仍企图依靠尚有的400万军队,以及本土动员的2800万多人的“国民义勇战斗队”,继续负隅顽抗,甚至日军大本营叫嚣,要与各国进行本土决战,执行一亿玉碎计划。
1945年初,美军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在硫磺岛,22万美军苦战一个多月,死伤了21000多人;冲绳岛,登陆战役长达96天,死伤美军75000多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0多艘,就连美国第十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也在日寇的反击中阵亡。惨烈的战争及巨大的损失,使得马歇尔也不得不赞同使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
(冲绳岛战役)
杜鲁门总统为了防止,刚结束东北战场战争的苏联军,介入日本本土战争,抢夺战争胜利果实,遂决定对日投掷原子弹,并起到对苏联露獠牙的作用。而且,“曼哈顿计划”动用了50万人,花费23亿美元,不扔个响,美国佬决不甘心。
7月26日,美国向日本发出最后一次警告:日本必须执行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全日本本土将毁灭。
二,原子弹投哪里好?1945年7月28日,日本拒绝美英中三国的《波茨坦公告》,并宣布把战争进行到底,美国高层一听,哦豁,看来日本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想尝尝原子弹的滋味了。
杜鲁门总统下令对日本进行核打击,大家研究下打击哪里好,于是又有了一轮新的讨论,投掷原子弹要达成2个目标:一是该目标具有完整的军事设施;二是能有效展示原子弹的杀伤破坏效果,对日本起到震胁作用。
(杜鲁门)
经投弹“临时委员会”研究,认为京都、小仓、广岛、新潟,这四个目标最合适,前两座为首选,后两座为备选。此投掷计划由格罗夫斯提交后,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强烈反对,他指出,虽然京都有近百万人口,且因战后大量人口和设备前往京都,还未像其他城市一样受到美军轰炸,是最佳轰炸对象;但史汀生在担任菲律宾总督期间,经常造访日本京都,为它深深着迷过,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筑,对日本人有着巨大的感情价值和宗教意义,轰炸它,不利于后期管理。他的反对得到了杜鲁门的肯定。
后来,拟定长崎为京都的替代品。
8月6号,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闪耀出惊天动地的美丽火花,轰的一声,整个广岛被淹没于蘑菇云中被抹平了,真是大快人心。
广岛当时有34.3万罪恶的日本生命,他们在工厂里,长期为前线输出各种军事物资,包括射进中国老弱妇孺身体的子弹,这些日本生命当场死了78150个,51408个负伤或失踪。
广岛被炸后,日本政府只派了些人来观看破坏程度,虽然震惊于原子弹的杀伤力,但是依然执着他们变态的武士道精神,没有投降。
(日本政府派人查看破坏程度)
8月9日,美军又准备在小仓投放第二枚原子弹,谁知道由于天气原因,烟雾笼罩,美军飞行员无法找到瞄准点,要命的是,飞机油料竟然告急了,在申请了上级后,得到临时更换目标的允许,美军飞行员改道长崎,投下了代号为“大胖子”的原子弹,轰的一声,又一朵美丽的蘑菇云绽放在城市上空。
当时,长崎有日本生命约27万,当初死掉23753个,受伤43020个,真是犹如夏天饮雪水。
三,不炸东京的个人分析为何不丢一颗到东京,干掉天皇及内阁等一干战争恶首?
根据当时的资料,1945年3月9日夜间,美军航空指挥官柯蒂斯·李梅,集结了334架B-29轰炸机,从关岛基地直扑东京,这些经过改装的轰炸机,每架载弹量超过7吨,全部装备燃烧弹,他们对东京进行轮番低空地毯式轰炸,疯狂向东京倾泻了超过2000吨的燃烧弹,大量日式传统木质房屋被烈焰吞噬,数十架改装的B-29直接洒下几十吨汽油,不到半小时,整个东京上空,笼罩在一片火海中,核心火海温度接近1000°,连金属都无法幸存。
(东京大轰炸)
这场空袭被称为东京大轰炸,摧毁了东京63%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22个兵工厂被焚毁,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死了8万多日本生命,整个东京成了一片废墟。
有意思的是,大轰炸有意避开了富人别墅区,以及天皇皇宫,根据美军的说法,富人区是为了方便战后美军的入住。
而不轰炸皇宫是为了避免把日本炸成无政府状态,那样战争将被拉得更加漫长。
笔者个人认为:
其一,美军不在东京投掷原子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避免让日本变成无政府状态,天皇及内阁,如果被轰炸致死,那么短时间内,零散的日本人根本无法没有效被领导,投降也就无从说起,那么就会演变成每个日本人自杀式抵抗,当时的日本人几乎全民皆兵,除非把他们统统杀光,不然难以占领日本本土。
其二,因为日本东京在3月份已被大轰炸过,早成一片废墟,根本无法达成投掷原子弹的那2个目标,没有了轰炸价值。
(废墟东京)
其三,美军当时只研制出了三枚原子弹,还有一枚成了臭蛋,一同落下长崎没响,被日本人捡到,后来交给了苏联,苏联因此在1949年快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有限的原子弹,当然得轰炸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了,而东京已成一片废墟,轰炸价值不大,没必要浪费一枚原子弹。
其四,来自苏联的压力,苏联在我国东北打扫完战场后,在8月9日准备介入日本本土作战,要让日本人尽快投降,不给苏联人染指战争果实的机会,因为不能用原子弹轰炸东京,炸死了天皇,爽倒是爽了,没人领导投降,战争时间被拉长,美国担心苏联因此介入,从而抢夺战争果实。
(日本投降)
最后,笔者说句良心话,要是当时中国人捡到了那颗没爆的原子弹就好了,可以把它投在东京,然后一直对日作战,把它打回原始社会,当然这是纯属臆想,当不得真。
参考《美国投掷原子弹轶事》、《美国为何决定对日投放原子弹》、《东京大轰炸》、《美国投掷原子弹与日本投降》
文:梁生
二战时日本东京是不是有什么令美国忌惮,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弹?
东京人口密度太大,投射原子弹的目地是震慑日本好战分子,催毁其战争意志,达到日本投降的目的就行。
二战时日本东京是不是有什么令美国忌惮,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弹?
有选择性的
二战时日本东京是不是有什么令美国忌惮,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弹?
并非是美国忌惮东京不敢投放原子弹,而是当时的美国需要与时间赛跑,目的是为了赶在苏联之前迫使日本投降。
在整个二战时期,日本不知天高地厚的四处开战,但是唯独没有与苏联开战,因此苏联也就没有理由进入日本。
但是随着欧洲的的德国战败后,日本也难以支撑大局,战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日本又不想无条件的投降,所以日本就还在硬撑着想要与美国人谈条件。
但是美国人不乐意啊,日本就这样的情况还有资格我美国谈条件,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况且当时美国也怕苏联找借口介入到战争中。
所以基于以上等等因素,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考虑到加快战争的进程,并且减少美军的伤亡和损失,拍板投了两颗原子弹给日本的两座城市。
至于为什么不是投给东京?
那是因为这与美国人的作战目的不符。
美国是要加快战争进程,减少损失和伤亡。
但是东京有一个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如果投给了东京,相信整个日本都会发狂的,而且当时日本的军方都是好战的少壮派,所以搞不好美国人真的会陷入到人民战争洪流中去。
况且,当时还真的只有天皇才能够压制住这些无畏好战的少壮派军官。
二战时日本东京是不是有什么令美国忌惮,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弹?
提起原子弹,人们记忆最深刻的,还是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的那两颗原子弹。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发生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粉碎了日本的“一亿玉碎”的计划,彻底摧毁了日本人的抵抗意志,提前结束了反法西斯战争。
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个疑问:当时美军为什么没有在日本首都东京投放原子弹;那样的话,对日本人产生的心理震慑不是更大吗?原子弹是个杀伤力无比的武器,但是美国人手里只有两颗,所以投放到什么地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45年4月,为了确定轰炸的城市,美国“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与陆军航空兵的专家组成目标选定委员会,按照总统杜鲁门的指示,委员会要从日本城市中挑出4座,2座为首要轰炸目标,2座作为备选目标。
最初的候选名单由美国陆军航空兵战略航空参谋长诺斯塔德准将拟出, 将17个日本城市列在名单中,它们依次为:东京、川崎、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广岛、吴、下关、山口、八幡、小仓、熊本、福冈、长崎、佐世保。
由此可见,起初东京也在原子弹轰炸候选城市之列,长崎和广岛榜上有名。不过5月份美国的目标选定委员会最终敲定目标的时候,东京被划掉,也并没有长崎这个城市。
他们确定的目标城市有四个,他们分别是:京都、广岛、横滨,小仓;其中京都和广岛是首选目标城市,横滨和小仓为备选目标城市。
为什么广岛被大家一致看好,是投放原子弹的理想城市?
广岛是日本的陆军之城,是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那里还有很多军营,驻扎有很多日军;所有前往中国、朝鲜、东南亚、南洋诸岛的日本陆军均从广岛起航。
不仅如此,广岛还有规模较大大的军需品、军火仓库,还有军用码头等设施,城东则有铁路中枢和军火制造工厂,以及船舶维修等重工业设施。
为什么将京都从目标上抹去?京都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是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地。
京都是根据日本传统审美观建造的,而且历史比东京都悠久。
日本历代军阀都有底线,战争中很少对古城、古建筑进行破坏,不像中国历来帝王,你建我烧,你烧我建。
京都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这里有数不胜数的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
所以曾经到访过京都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坚决反对轰炸京都,他觉得毁坏千年文物这个罪名美国担当不起;原子弹轰炸京都,会引起日本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弹,为美国战后管理日本增加很大阻力。
在史汀生的据理力争下,杜鲁门成功说服了美国军方大佬;7月4日,杜鲁门将京都从原子弹袭击的名单上划掉。
这样一来,广岛就“有幸”排在第一,长崎也就补了上去,成为备选轰炸城市。在最后确定的名单中,广岛和小仓是主选城市,新泻、长崎则是备选城市,长崎排在最后,是最不被看好的城市;可是出乎意料,原子弹还是在长崎上空爆炸。
为什么最后长崎那么不幸?
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美国军方决定在9日向小仓投放第二颗,也就是最后一颗原子弹。
可是美军飞行员。斯威尼驾机到了小仓上空的时候,发现那里气象条件很差,不但空中布满了厚厚的云层,地面也浓烟滚滚,看不清地面上的情况。
正因如此,飞机在小仓上空盘旋转了好几圈,一直没有找到预定目标——-5号军火库。这时小仓的地面防空部队发现了美军飞机,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并向其发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提高飞行高度,掉头远走。
斯威尼根据形势作出判断,不能再按计划对小仓进行轰炸,因为在防空炮火之后,日军可能会随后出动战斗机升空拦截。一旦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形势万分危急,斯威尼来不及与基地联系,便调转机头向西南方向,也就是长崎的方向飞去。
长崎,不幸成为原子弹的受害城市。
东京为什么幸免于难?东京是日本政治、文化中心,日本政府高层人士都居住于此,如果他们被炸,那些血债累累的战犯就不能在国际法庭受审,没有审判就将其炸死,程序不合法,正义就不能伸张。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一个人,这人不是别人,而是日本天皇。
1868年江户幕府倒台,江户改称为东京之后,天皇就从京都迁到这里,东京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本首都。
而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地位无比崇高,远非中国的皇帝可以比。
中国的皇帝被称为天子,日本的皇帝却是神道教最高领袖;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朝代25个;日本的天皇从来没有改朝换代,经过了126代,真正“万世一系”。
所以中国每个朝代灭亡的时候,老百姓已经司空见惯,且不说大家有没有拍手叫好,至少没有多少人为之殉葬。
而天皇是日本国家象征,如果原子弹在东京爆炸,万一天皇被炸死,日本百姓就会绝望,他们会誓死抵抗美军,美军将来面对的反抗,将会超乎想象。
可以说,美军只要不是想将日本从地图上抹去,必须让天皇活着。
而1945年7月美国签署的《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已经明确表明,各国“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
所以说天皇必须活着,不仅要让他活着,还要让他屈服。
所以日本在宣布投降的时候,不是大家所说的无条件投降,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保留日本国体,保留天皇制。
美国之所以做出如此让步,那就是日本投降的命令,只有天皇下达才管用;不然的话,日本国民还是要跟盟军拼命;日本军人也不会放下武器,他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天皇救了东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