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坚持这么多天,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电影八佰最近火爆上映,引爆了整个网络,抗日英雄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镇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勇士后继无援,援军在哪儿?  

孤军没有后援

 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悲催的事实,那就是根本没有后援,这支部队被称为孤军,正是因为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在他们的四周三面都是日军,还有一面是苏州河,而当时国军早已经撤退,这支部队注定是被牺牲的。

  战争态势

淞沪抗战国军的决心非常大,蒋介石认识到,必须扭转日军由北向南,逐渐蚕食中国的战略动态,于是中国统帅部决定在上海展开攻势,国民政府精锐尽出。

为了打好这一仗,蒋介石不惜血本,把刚刚编练成军的德械师全部派上了战场,四行仓库孤军,就是88师的一部分,别看各路军阀,平时和蒋介石不对付听调不听宣,但是面对外敌,他们还是基本做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桂系,滇军,川军,湘军,纷纷派出精锐部队前来助战,上海被打成了一个血肉磨坊。国军士兵们有的甚至使用者清朝时期的武器,用自己的血肉之驱迟滞阻止日军坦克的前进,这一战无论结果如何,都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平时咱们中国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兄弟阋墙,但是一旦外敌欺侮,亮剑并不是李云龙的一个人的特质,那些拿着落后的武器誓死保卫国土的国军弟兄们,也有着自己的亮剑情节。   只可惜日军的技术兵种实在优势太大,尽管中国空军殊死奋战,但依然不敌日军,淞沪抗战时期,我国会开飞机的,只有1000多人,合格的飞行员只有600多人,损失一个飞行员就少一份战力,根本无从补充,这怎么能和在诺门坎战役中连端三个苏军机场,一度压制苏联空军的日本精锐相比,更何况日军还有庞大的海军,靠着航母上的战机以及舰炮,中国军队逐渐不支,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不得不放弃阵地进入第二线防线,而著名影星秦汉的爸比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所在的中央作战集群也获准后撤。

得有人留下来

  当撤退的命令下达之后,蒋介石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情报,九国公约即将开会,这让急于结束战争的蒋介石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认为,只要中国军人展现出足够的勇气,有可能感化老外,他可以在外交上做些努力,毕竟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独家经营,这就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最大的区别,在很多事情上,国民党不是不努力,只是他们在努力之后,看不到效果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依靠外力,就像著名球星詹姆斯一样,在独自带队拿不到总冠军的情况下,他会选择和韦德波什抱团,组成三巨头冲击总冠军,蒋介石也是如此,国军在淞沪战场上打得不可谓不英勇,但是所取得的进展远低于国军统帅部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就会选择抱大腿,借助外力,而我们党则不同,我们向来就是不畏艰苦,排除万难,朝着胜利,坚定不移地进发,就是因为这种差距,最终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蒋介石想借外援,就不得不在淞沪战场上打出一点东西来,越惨烈越好,越催泪越好,蒋介石下定决心花血本将自己的嫡系王牌88师留在闸北,继续抗日。在国民党的计划中,此时的扎被已无其他中国军队,88师将面临日军的汪洋大海,后援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的中国军队都在朝反方向运动,88师将成为一只被统帅部抛弃的军队。   孙元良将军之所以是一个名将,它的著名在于他的腿长,是个著名的长跑冠军,孙跑跑这个绰号不是白叫的,当他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味之后,跳开了自己的直接领导朱绍良,直接联系老领导顾祝同,在她的理念里,国民党当局无非就是想在上海留下一点抗战的痕迹,那么留下一个师和留下一个团差别并不大,毕竟88师这种精锐部队是可遇不可求的。  

 顾祝同对于这个88师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他把秦汉爸比的话告诉了蒋介石,说实话,蒋介石对于88师也是非常的不舍得,德械师,可是他的心头肉,能不全部损失,自然最好,于是蒋介石同意了孙跑跑的意见。

  

就决定是你了

可是孙元良颇有几分得寸进尺,他把一个团改成了一个营,留下了400多号人马在原来师部所在四行仓库之后,便率领主力部队扬长而去,开始了孙跑跑的生涯。

  所以此时的谢晋元所率领的400多勇士就是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情况,日本人其实也没有太重视这支部队,只派了一个大队的兵力,继续围攻,不过88师的兄弟们打的确实非常顽强,他们依托四行仓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节节抗击日军,而日本鬼子有些投石忌器因为日本此时并未和西方列强宣战,孤军所在的四行仓库背后隔着苏州河就是英美列强的租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日本鬼子不敢使用重炮进行轰击,双方的较量,其实就是轻武器间的比拼,国军的德械师在这一点上并不比日本鬼子差,所以双方激战四天,谁都没有太大的战果,但是四行仓库抗战的新闻,通过在租界的西方媒体的镜头与笔触传到了全世界,有人都为中国军人这种不畏艰险,孤军奋战的精神所感动。在精神上,孤军并不孤独,但是这些西方佬由于担心战火会波及他们的租界,向蒋介石施压,最终谢晋元带领400勇士退入租界,四行仓库战斗结束,在租界,他们没有国旗,就是孤军一人,每天朝着心目中的国旗敬礼,这只部队虽然被缴了械,但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国人,直至最后的胜利。   

八佰坚持这么多天,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说起这个问题,四行仓库的守军首先不可能有增援,也没必要增援。

谢晋元和4位连长的合影

首先守四行仓库本来就是一个送死的任务,自然不可能有增援。

淞沪会战进行到10月25日时,随着日军投入日益增加,在闸北区我军已经难以抵抗,因此决定放弃闸北,主力退到南翔和苏州河南岸继续抵抗。不过国际联盟在11月初将召开会议,为了显示抗战决心,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援,闸北不可完全放弃。于是蒋介石决定留下88师在闸北坚持到最后。

88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命令以后,知道这个任务有死无生,坚决反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蒋介石让步,同意只留下88师一个团。孙元良在执行任务时又打了一个折扣,只留下了一个营。最后88师524团第1营接受了这个任务。

所以守卫四行仓库并非这个位置有多重要,而只是一个政治需要。守军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将其牺牲,更何况我军从闸北撤退以后,四行仓库已经是一座孤岛,自然不可能再加以增援,否则还不如多留下一些部队。

其次来说,四行仓库也没有增援的必要。

524团第1营选择驻守四行仓库,主要是因为四行仓库是钢筋水泥建筑物,比较坚固,易于防御。而且四行仓库和公共租界只隔了一条苏州河,附近又有煤气公司的储气罐,日军无法使用重武器攻击,因此易守难攻。

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四行仓库既没有战略价值也没有战术价值,加上闸北其他守军都已经撤退,日军忙着扩大战果,对于四行仓库这个不会影响下一步军事行动又难啃的骨头自然没兴趣用重兵攻击。因此日军也只派出了一个大队兵力监视守军,并进行了规模有限的攻击。

另一方面蒋介石原本是希望通过在坚守闸北换取国际同情,但是英法等过担心战事波及租界,于是通过外交途径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立即从四行仓库撤军。因此没等九国公约会议召开,524团第1营进驻四行仓库只有4天就被迫撤军。

在这4天里,524团第1营的423名官兵实际伤亡只有25人(后来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军偷袭,又有部分人员损失,实际抵达租界是355人)。从第1营伤亡人数来看,也根本没必要增援。

所以在4天时间里,四行仓库守军没有得到增援也就不奇怪了。

八佰坚持这么多天,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四行仓库战斗实际上只进行了四天,从10月26日开始,31日就撤进租界了,时间很短,而且战斗本身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也并不算什么特别激烈的战斗。

虽然谢晋元给孙元良的报告里说毙伤敌二百多人,但是按照日军方面的报告,只死了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当然,因为国军有夸大战果的传统,日军有缩小战损的传统,所以这两个数据的可信度都不算太大。但在经历四天战斗以后,原本420人的国军,退进租界的还有37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在最后过桥时被日军扫射中枪的,也可见战斗本身并不是十分激烈。

在大部队转移的时候,留一支部队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大部队撤退,这在战争中人非常常见的情况。且不说八路军这边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为了掩护根据地的机关和老百姓转转而留下来阻击敌人的,即使是在淞沪会战期间,四行仓库战斗也不是第一个在大部队主力转移的时候被留下来阻击敌人的。

在此之前,国军第一次战线后撤过程中,就留下了一个营坚守宝山县城,营长叫姚子青。宝山当时还是郊区,又是日军追击国军的必经之路,该远离租界,日军进公司来无所顾忌,完全可以以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进行全力攻击。所以,姚子青营在连续苦战之后,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日军才攻陷宝山县城。这也是淞沪会战期间最著名的战斗之一。

因为留下来阻击敌人,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在完成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之后,自己也落在了敌人的后面,再要经过敌人已经占领的地区,回归本队,就非常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再完成任务之后还能回归本队,不仅需要自己的部队素质极高,而且还要求对手够蠢,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绝大多数被留下来阻击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部队都是玩做好全部牺牲的准备的。

国军在淞沪战场坚持到十月中旬其实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最后的反击希望寄托在桂系地六个师身上,而桂系部队的表现却让国军高层大失所望,不仅未能反击日军,反而自己被打得在战后缩编成了一个师,损失惨重,白崇禧本人也被气的吐血不止。到十月二十四号,以大场镇失守为标志,国军在淞沪战场就败局已定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撤退的问题。

孙元良所率领的八十八师此前一直在闸北地区作战,处于国军战线的核心位置上。所以,在国军决心撤退的时候,六决心留下八十八师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撤退。统帅部在征求孙元良意见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之后,八十八师就留在敌人打游击战了。孙元良当然知道这是死路一条,所以坚决反对,理由是八十八师已经经过了五次补充,七八成士兵都是后来补充的新兵,根本不可能留在敌后打游击战。

最后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顾祝同和委员长同意,八十八师不是全师留下阻击日军,而是留下一个团。但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孙元良自作主张,擅自改变原命令,只留下了一个营,由中校团副谢晋元率领,对外虚张声势,号称八百人,留在苏州河以北阻击敌人。因为四行仓库是师部所在地,粮食,弹药和水储备充裕,建筑本身则足够坚固,所以八百壮士也就被留在这里坚守,阻击敌人。

但四行仓库除了有这些优势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和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只要日军要全力攻击,想要拔掉这个钉子,就必须要使用重武器,这就难免回出现枪炮无眼,炮弹落到租界的情况,就有可能引发国际干预。所以说,四行仓库之战虽然在军事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它本身就是一场政治仗,是为了争取国际干预而放出来钓鱼的一个鱼饵。

国军和日军乒乒乓乓的在四行仓库打了四天,上海租界的各国媒体也直播可四天,确实是达到了打给列强看的目的。但是打了四天之后,列强表示他们看够了,不想再看了,所以必须要结束这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战斗。于是委员长期待的国际干预真的来了,甚至租界的妇女组织斗找到了委员长夫人说情,要求尽快结束这场再租界鼻子底下地战斗,确保租界的安全。

但是让委员长始料未及的是,姗姗来迟的列强干预并不是像他期望的那样,制止日军侵略中国,像一二八淞沪抗战那样调停,而是要求中国军队马上放弃抵抗,停止战斗,来确保租界的安全,以及租界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受叮叮咚咚的战争的影响。国民政府软弱无能,仰人鼻息,最终只能同意列强的要求,要求谢晋元和孤军营停止战斗,退入租界,由租界保证他们的安全。

与电影中那些溃兵和逃兵贪生怕死完全不同的是,谢晋元和八百勇士留下来坚守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其实就已经知道自己被置之死地了,不会有人来增援他们了,他们要么投降,要么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而再当时的情况下,因为有之前姚子青营坚守宝山县城的前车之鉴,所以他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做好了为国捐躯,杀身成仁的心理准备的。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最后会是如此屈辱的结果。

八佰坚持这么多天,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首先请允许我向所有的抗日英雄们致敬,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巨龙崛起。八佰这部电影是我国电影史上少有的描写正面战场抗战的作品,也是我们少有的抗日影视力作。

电影的主角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800壮士,其实是不可能有援军的,这支部队就是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吸引国际舆论而存在的。

中日之间爆发大战,国军可谓是用尽浑身解数,蒋介石也算是把兜底的部队都拿出来用了。各大军阀也是鼎力相助,所有能打的军队,善战的将领都被拉到了上海战场,淞沪成为了血肉磨盘,往往一个师填补到阵地上,仅仅一天就打的失去了战斗力。

国民政府在上海投入了60万军队,分为三个战场集群,小委员长陈诚负责左翼集团的作战,这也是整个淞沪战场最激烈的作战区域,中国军人用生命与鲜血诠释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日寇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军人靠着瘦弱的身体,拿着落后的武器,正面硬刚巅峰时期的日本侵略者,场面可歌可泣。所有向日本侵略者亮剑的中国军人在我的心里都是英雄,无论他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无论他是土匪还是正规军,面对侵略者敢于亮剑,此时此刻,他就是英雄!

可是日本人的技术兵种优势实在太大,日本的空军实力强劲,这支部队在后来的诺门坎之战中,连续端了苏联三个机场,一度在天空中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用苏联统帅的话说,日本空军的表现比他们的陆军好太多了。

再加上日本还有强大的海军,在海军的航母以及重炮帮助之下,中国军人的阵地被逐渐蚕食,国军终于挡不住了,蒋介石同意陈诚将军率军西撤。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的原闸北区的四行仓库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岛,在仓库以北的数十公里的地方内都已经落入了敌手。

守卫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部,是蒋介石依为心膂的德械师第88师的部队,这只德械部队的作战区域在蕴藻浜以南,老北站等地区,打的异常顽强,损失也很大,补充补充,再补充。

整个淞沪抗战期间,88师经历了数次补充,打到37年的10月下旬,人员的素质和装备早已不能和刚投入战斗时相提并论。

10月21日,以桂军为主的大规模反击遭到失败之后,88师所在的中央集团军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整个部队不得不撤退。朱绍良率领的中央集团军退至虹桥地区和与陈诚军队构建第二道防线继续抵抗日军。

但是如此一来,闸北等地老上海的核心区域相继落入贼手,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部其实已经面临三面楚歌的不利局面,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已经被日军控制,而西面则是苏州河,这种三面临敌,一面临河的形势可谓是军事意义上的死地,完全没有固守的必要。

可是蒋介石不这么想,这位中国的最高统帅已经得知九国公约即将开会,在这场国际会议上,欧美列强绝不会坐视日本一家在中国做大,如果上海此时能够打出大动静,能够博得欧美列强的同情,他们肯定会向日本政府施压,迫使日本政府停战。

所以蒋介石痛下决心,决定牺牲掉他的心头肉88师,强令88师留在苏州河以北,在陈诚以及朱绍良的主力撤离之后,88师将作为孤胆英雄,留在上海城区孤军奋战,打的越惨烈越好。

也就是说88师四周除了日军就没有友军,国军的部队都在朝反方向集结,所以四行仓库的守卫军队不可能有援军。孤胆英雄这个角色并不是人人都想当的,至少88师的师长孙元良还不想当这个英雄。

他越级向战区副总指挥顾祝同求援,他认为反正只是要弄一点动静给西方人看,部队留多留少,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与其牺牲一个师,还不如留下一个团。

顾祝同被说动了,他去游说蒋介石,88师,可是王牌,是蒋介石的心头肉,如果可以的话,蒋介石是不愿意看到88师覆灭的。在顾祝同的勾兑之下,蒋介石同意了孙元良的请求,88师的主力随朱绍良撤退,留一个团继续抗敌。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元良把这个命令又进行了缩水,把一个团变成了一个营,命令524团一营守卫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谢晋元的部下就是那些悲催的被最高统帅和长官牺牲的人。

他们陷入了日军的汪洋大海之中,400vs20万,等待这支部队的,要么就是被全歼,要么就是过河进入租界,回归建制是不可能的。

不过由于日本人和欧美列强并没有撕破脸,四行仓库的孤军背靠租界使得日军也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火力进行攻击。

而四行仓库作为银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在当时也没有豆腐渣工程一说,工程质量绝对没有问题,没有重炮加成,日军根本就没有办法摧毁这个仓库。光拼轻火力中国军队,尤其是88师并不占劣势,而且我军防守日寇进攻,谢晋元的部队还是占了一定的便宜的。

四行仓库坚持了四天,首先撑不住的不是国军,也不是日军,而是租界的洋人们,正所谓枪炮无眼,租借和四行仓库隔着一条不宽的苏州河遥遥相对,炮弹一不留神就横渡了苏州河,打到了租界之内。

租界高层做不通日本人的工作,转而向蒋介石施压,蒋介石见四行仓库保卫战一方面宣示了中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反响,做锈的效果已经达到,不再坚持了。

于是这只孤军撤到了租界之内,尽管他们被租界当局缴了械,但是他们仍然不忘自己中国军人的身份,尽管他们不能升起国旗,但是他们依然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向着心中的国旗敬礼,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军魂!

八佰坚持这么多天,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八百壮士守四行,800vs300000,为何始终没能等来援军?

带着《集结号》的遗憾,我们又迎来了《八佰》。

《集结号》里面,最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有没有集合号吹响,或者说谷子地他们一开始就是一个弃子?当谷子地最终找到答案的时候,也最终释然了。毕竟,相对于大部队的保全,谷子地一个班打光了又算什么?

同样是阻击敌军,牵制敌军,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得实在是太憋屈了。

看完电影的同学,一定在想,为何这场众寡悬殊的战斗,始终没能等来援军?

《八佰》电影主创人员,一直都有“为观众普及历史知识”的野心,可惜,能力上还是有些欠缺。

四行仓库保卫战一开始被设计,800壮士就被当成弃子看待,根本没打算让他们活着归建。

当然,你甚至可以看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423名战士,伤亡率远低于其他撤退的军队。

10月25日,淞沪会战已经进入后期,日军兵力越来越多,国军的赛克特防线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闸北地区,到底该如何牵制敌军?

最高统帅的意见是,留下一支军队,打游击,最大限度牵制敌人。可是,他竟然选了孙元良,这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帅哥,更是一个擅长逃跑的飞将军。孙元良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浪费在闸北抗战中,于是找上了副团长谢晋元,让他带了一个营守四行仓库。

不得不说,孙元良对最高统帅军令的理解,相当到位。整个淞沪会战,本来就是打给英美列强看的,让他们看到中国的抗战决心,让他们看到日本的残暴行径。留下400多人守四行仓库,公共租界的洋大人们隔着苏州河就能看现场直播,没有比这更为精彩的表演了。

我们用一句大白话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那就是

英国、美国,我的友邦!你们就忍心看我们死吗?那么我们就死给你们看!

四行仓库保卫战,一开始就是一场杀戮和死亡的表演。最高统帅就是想让这423条生命,在列强眼皮子底下战死,然后索要战略资源的支持。

这种卖惨求打赏的套路,你在哪个直播平台见过?欢迎评论区发言。

只可惜,日本人这个对手并不配合这场直播,英美列强也不喜欢看这个直播,毕竟这个直播太危险,太血腥,太少儿不宜。

英美列强表示,四行仓库守军,必须撤离,不能在这里开战!

最高统帅说,好啊,谢晋元部已经被三面包围,撤退路线只能走新垃圾桥。

英美列强说,好啊,可以撤入公共租界!

日本人插了一句:如果谢晋元部有权撤入公共租界,我们就有权利继续追击!

英美列强表示,日本人咱惹不起,谢晋元部全体缴械,解除武装后进入租界!

这场虎头蛇尾的直播,就在杀戮者和观众的合谋下匆匆结束了。

谢晋元部进入四行仓库时,有423人,最后进入租界当俘虏时,还有355人。

反观那些撤退的军队,大都超过一半死在了路上。数据显示,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间,在后撤途中伤亡约为10万人。而在前期的攻坚战和添油战中,也不过伤亡了18万人。

谢晋元部没有挡住侵略者,30万日军根本不理这些拿自己生命作秀的国军小股士兵,而是忙于对京沪线上疯狂溃逃的国军大部队。

孙元良在撤退中丢弃军队,独自逃到了南京城,以至于88师伤亡过半。而谢晋元所带的400多人,反而成了伤亡率最低的部队。

当然,撤入租界成为俘虏的孤军营,虽然没有死,可也都如行尸走肉一般。日伪当局收买孤军营内部兵痞,杀害了谢晋元,等到日本对英美宣战,孤军营被押送到其他地方做苦工,最后活到抗战胜利的,更是只有少数几个人。

在我看来,不仅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一场作秀,淞沪会战也是。有人援引陈诚说法,说淞沪会战让日本军队从北到南的攻击变成了从东到西,战役上的失败换取了战略上的胜利。

这才是真正的精神胜利法。观察国军正面战场的22场战役,除了淞沪会战和广州会战,始终都是从北到南的过程,所谓的战略胜利,根本不存在!

八佰坚持这么多天,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八佰》拍的严重脱离事实,怪不得一直不过审不让上映,真实四行仓库周围都是民房建筑和英美租界,日本人没有打塌过一座房子,电影里却是一片废墟的当中耸立着千疮百孔的仓库,这简直就是柏林“帝国总理府保卫战”啊……为了怕误伤租界,日本人都是用最基础的轻武器,而影片中居然日本飞机在闹市区低空扫射……日本兵出场还用白布蒙脸,简直怀疑回到了《斯巴达300勇士》温泉关大战中,不死军出场了……45年前,台湾的《八百壮士》虽然还有点夸张,但还是要比《八佰》真实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