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1947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19000余人在司令员王宏坤的率领下,奉命携带筹措来的粮食、银元和弹药以及2000名地方干部,从河北馆陶地区南下增援刘邓大军。历经月余转战,于11月27日在豫南光山县境内的文殊寺镇,与前来接应的陈再道第二纵队会师。

(十纵司令员王宏坤)

两个纵队都是冀南根据地出来的子弟兵,陈再道和王宏坤将军又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所以会师后部队上下都非常高兴。为了表示庆祝和欢迎,陈再道司令员特地于12月3日安排了两个纵队团以上干部聚餐,炊事班还杀了两头猪,地点选择在文殊寺附近的王下店村,然而大家刚刚拿起筷子准备开吃,村外的枪声就响了,发现敌情!

负责警戒的二纵部队迅速出击,击溃了敌先头部队,陈再道把抓住的俘虏一审,知道这饭肯定吃不成了,因为来敌正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大战来临。这是中野部队(称谓晋冀鲁豫野战军太麻烦了,从简)第一次跟胡琏的整11师交手,从此缠斗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双方互有胜负,可谓是一言难尽。

(二纵司令员陈再道)

彼时坐镇九江指挥的白崇禧,对“进剿”刘邓部队倒是认真和卖力的,因为大别山那是桂系的地盘,所以他第一期就集中了15个整编师30万人马,疯狂围攻中野进山的四个纵队。除了整编第7师、整师第10师、整编第85师等精锐外,老蒋还从山东给他调来了整编第9师、整编第11师等部队,当然,这里面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拥兵30000多人的整11师,人员和装备数量都超过了桂系王牌整7师。

于是从1947年底开始,整11师就成为了中野最凶恶的敌人,胡琏作战既有勇猛的一面也有狡猾的一面,确实不易对付。比如在1948年1月16日,胡琏所部就偷袭了肖永银的六纵18旅,致该旅损失不小,卫生队和担架队的300多人被俘,六纵司令员王近山火冒三丈,发誓要报仇雪恨。

(四纵司令员陈赓)

当然,作为陈诚“土木系”的嫡系中央军,在此期间胡琏对白崇禧的指挥也不是那么百依百顺,经常我行我素擅自行动,急眼了就直接请示南京,把白崇禧也气得死去活来,对胡琏一肚子意见。并且终于在组建第十二兵团时报了一箭之仇,坚决反对胡琏出任司令官,而该兵团又是在他“华中剿总”的作战序列之下,所以南京方面也没有办法,胡琏吃了回瘪,这是后话。

在整11师等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1948年的头两个月是中野最困难的时期,部队减员严重却得不到补充休整。从鲁西南出征千里跃进时,野司加四个纵队有124000余人,然而当1948年3月转出大别山时仅剩58000余人,重武器还剩机枪1518挺、山炮23门和迫击炮74门,损失非常严重,但是却吸引和调动了大批敌正规军,为中原战局的扭转作出了巨大贡献。

(胡琏)

而整11师则阴魂不散,从大别山内追到山外,始终咬着中野作战,仅仅三个月之后,双方再一次全面接战。这就是华野西兵团解放开封的豫东战役打响后,已经扩编为“整编第18军”的胡琏所部奉命北援,而中野也接到了西柏坡的命令,务必拖住整18军使其不能如期赶到豫东战场,于是中野以三个纵队42000余人开始“扭打”胡琏。

这次战役也很惨烈,严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无力正面阻拦整18军,就采取了揪尾巴引诱其回头来战的办法,将胡琏所部拖住了一周时间,不过由于各部实在虚弱,而胡琏在严令下又拼命增援,中野只好致电西柏坡:“我们原定部署是按粟陈请求,使胡琏在虞日(7日)不能超过太康,此着仍属可能。惟全部拉回胡琏,恐已困难,当尽力争取之”。这次交手,中野的阻击未竞全功,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

(黄维)

四个月后淮海战役打响,1948年11月8日,隶属于“华中剿总”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整18军扩编而成)自河南驻马店出动,浩浩荡荡增援淮海战场,而负责阻击这个兵团的,正是中原野战军主力,妥妥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啊。从整11师到整18军再到第十二兵团,这股敌人已经成为中野的宿敌,随着陈赓兵团的归建,中野跟敌人算总账的时候终于到了。

黄维用兵呆萌,在陈赓部队的节节阻击和引诱下,终于钻进了中野的口袋,自11月25日起被团团包围在双堆集地区东西长约2里,南北宽约15里的范围内。经过十天时间的战役准备,中野和华野增援部队于12月4日起发起总攻,至12月15日全歼敌精锐第十二兵团,内含已经恢复番号的第18军和第11师,司令官黄维被俘、副司令官胡琏脱逃,中原野战军终于完全彻底地消灭了这个“冤家”。

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许克祥是“马日事变”的刽子手,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在湘南宜章城外与许克祥作战,可谓是冤家相遇,仇人相见,这一仗打得许克祥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为牺牲的先烈报了仇、雪了耻。

许克祥是反共的急先锋,1927年5月12日,任国民党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率1000余名官兵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他们查封了工会、农会,逮捕共产党,一天之间,100多名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之中,300多人被逮捕,长沙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许克祥因反共有功,被任命为独立第二师师长。

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年关暴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慌,遂派许克祥率部6000前去进剿。

一听说和许克祥作战,部队官兵士气高涨,都要给这个刽子手以教训。朱德、陈毅决定把部队隐蔽在宜章城外的长岭,利用游击战、运动战,先后取得了坪石、岩水、粟源堡战斗的胜利,许部一个整师四个团大部分被歼灭,俘敌1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迫击炮、山炮30余门,许克祥吓得仓皇逃跑,这一战不仅狠狠地打击教训了许克祥,而且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和武装。

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一、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被迫害致残的孙膑用“围魏救赵”战法击败仇人庞涓。公元前341年,以孙膑为军师的齐国军队又在马陵设伏,将10余万魏军杀得溃不成军。是役,魏军主将庞涓被射杀,了结了这对师兄弟的一场恩怨。

二、潼关之战

唐朝玄宗时,大将哥舒翰素与安绿山不睦。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756年,安绿山大军进攻潼关,哥舒翰率军20万据险坚守。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谄言令哥舒翰反守为攻,导致唐军溃败,哥舒翰被俘成为安禄山的阶下囚。

三、济南战役

1948年9月,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口号是“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原来,1934年11月,粟裕任参谋长的红十军团曾在皖南谭家桥败于王耀武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是伇,曾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红十军团十九师师长、粟裕的老上级浔怀舟带头冲锋壮烈牺牲。济南战役最终大获全胜,粟裕率领部队真的做到了“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报了当年的一剑之仇。

四、兰州战役

解放战争后期,面对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青海马步芳、马鸿逵等“马家军”仍幻想取胜而负隅顽抗。当年红军曾与“马家军”结下了血海深仇。1937年,红军西路军21800人为打通通往新疆之路而西行,遭到“马家军”优势兵力的拦阻,经浴血奋战,西路军大部牺牲。为消灭这支反动武装,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总攻开始,仅用一天时间即歼灭敌军主力27000人,解放了兰州。

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实际最典型的是阎老西的学生徐向前元帅,在兵力,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连连击败老师,解放了晋南,晋中,包围了太原。阎老西曾说:文得薄一波,武得徐向前,山西百年太平。

可惜学生打败了老师。

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一提起“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就立马想起我军痛歼日军的胡康河谷战役。

为什么说这次交锋双方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呢?来看看中日双方的参战部队:中国是由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新22师组成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一军,新38师前身税警总团曾参与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多日,官兵参数都曾在战斗中负伤,因此,上下都对日军有入骨的痛恨;而日军方面的第18师团,则是曾经参加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元凶之一,是所有中国军人恨不得食肉寝皮的对象。因此,这场战役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战役具体过程网上已有详细记载,不再作搬运,简述下战役结果:

我勇猛王师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凌厉攻势,一举攻克沙杜渣,日军遗尸遍野,全线溃败。自此,缅北通往孟拱谷地的门户也被打开,胡康谷地战役遂告结束。

在这一次战役中,新1军南进150多公里,重创日军第18师团,先后毙伤1.2万日军,缴获大炮15门,机枪、步枪近800支,其它弹药装备则不计其数。昔日曾称雄缅北的所谓“亚热带丛林之王”——敌第18师团就此一蹶不振。

伟大的中国军人终于用自己的热血与铁拳令曾对中国人民欠下累累血债的恶魔血债血偿,他们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1947年春,解放战争山东战场,云集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三个,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胡琏的整编十一师以及邱清泉的第五军。“国军”付出了二十四个旅约三十万人的代价,占领了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控制了山东境内主要交通线和重要城镇,依旧保持了二十四个整编师六十个旅,约合四十五万人的庞大军团,继续压迫着解放军华中军区的生存空间。

解放军这边,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华中军区通过土地改革,进一步解放群众、吸纳革命力量,尽管前期作战形势不力,但华中解放军算上地方武装,兵力仍旧增长了12%,达到五十七万人,超过其他所有解放区。



国共双方在山东战场对垒,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国民党军意图效仿抗战时期冈村宁次的围堵策略,步步压缩解放区的活动区域,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山东解放区至关重要,绝对不能丢失,一场殊死的对决即将拉开。



率先发难的正是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这是国民党军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清一色美式武器,号称蒋介石手中的“王牌”。蒋介石企图把他的王牌用在刀尖上,以中间突破的方式直插华中解放军指挥中心坦埠,陈毅、粟裕老总就在此地。

不过老蒋的算盘早已被我军察觉,华东野战军主力按照毛泽东“要有极大忍耐力”的指示,主动后撤至莱芜、蒙阴一带,为的就是引蛇出动。果不其然,钓来的是整编七十四师这条大蛇。莱芜、蒙阴一带以岩石、山地地形为主,国民党军的重型装备难以在崎岖狭窄的山中小路快速通过,这样的地形却使善于穿插的我军如虎添翼。



经过研判,粟裕决定放弃打弱处、歼侧翼的一贯方针,而是见招拆招采用“猛虎掏心”大法,以一部穿插切断整编七十四师与其他国民党军的联系,然后集中主力消灭整编七十四师。这就意味着,需要一支部队冒死从数个国民党军的队形中偷偷迅速穿过,然后对整编七十四师进行夹击,需要极高的微操技术,否则部队分分钟陷入反包围的境地。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纵。任务当天,天降大雾,有如神助,尽管整编七十四师警觉地发现侧翼有大部队运动声响,但由于分辨不清,便想当然地把一纵当成了国民党二十五师。有了“友邻”部队的靠拢,整编七十四师继续按照许世友的九纵设下的诱饵,逐渐掉入口袋中。

时机一到,王必成的六纵先手开团,一举占领了整编七十四师的补给站垛庄,张灵甫这才意识到退路已断。不过张灵甫毕竟军事嗅觉敏锐,他非常清楚解放军在短时间内拿自己没办法,只要整编七十四师坚守住,吸引解放军火力,外围的国民党军搭把手,一场中间开花、四面包围的漂亮仗就打成了。

这个情形与《亮剑》中独立团对阵山崎大队如出一辙。老蒋发现爱将被围后,立刻命令整编十一师、六十五师、二十五师、八十三师、四十八师向张灵甫部靠拢,于是在孟良崮这一狭窄的区域,竟云集了国共数十万大军,敌我层层交错,真是打成一锅粥。



战机稍纵即逝,陈毅不断电令各纵队尽快把七十四师这个硬核桃给敲掉,强调“胜败在此一举”。由于孟良崮由石质坚硬的石山组成,张灵甫部根本无法挖掘战壕,只好躲在石块后边掩护射击,华东野战军从陡峭的岩壁仰攻,地形对双方都十分不力。波次进攻,防守反击,攻守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半天除了徒增伤亡,毫无进展。这场攻防战成了双方士兵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考验。

华东野战军阻击部队这边压力同样巨大,但他们不计代价地向来援的国民党军反击,竟然让国民党军误以为自己成了华东野战军的主攻点,还反过来请整编七十四师援助,这让深陷绝境的张灵甫哭笑不得。负责支援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由黄百韬率领,他用密集的人海战术突破了一纵的前沿阵地,眼看就要摸到整编七十四师了,但黄百韬到阵地一看,发现前边竟然还有一座天马山,张灵甫估计都后悔死了居然选在孟良崮这个鬼地方坚守待援。

华东野战军发动总攻已过去大半天,整编七十四师被压缩到不到六平方公里的区域,人员、马匹、辎重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火之下。绝望之下,又是孟良崮地区的奇葩地形给了张灵甫最后一击,当时正值夏天,孟良崮多石头山,无水,国民党空军的投放大多落在解放军阵地上,饥渴难耐的张灵甫部被迫主动进攻九纵控制的一个水源,付出惨重代价才得以喝到一口水。而到了晚上,张灵甫藏进了山洞中,第二天一早就遭到解放军的炮击,此时外围的国民党军仍然被死死地钉在原地,陈毅和粟裕告诉各纵队指挥员,“谁拿下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这个光荣的称号被六纵特务团一营摘得,官兵们冲破张灵甫卫队的最后顽抗,找到了已经自杀的张灵甫及整编七十四师军官们。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伤亡12189人,取得巨大胜利,国民党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伤亡一万三千余人,被俘一万九千余人,伤亡比几乎一样,可见战斗之残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