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步兵营为870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谁更厉害?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用一个德国营去扫一个日本大队?哎!您这是看不起德国空军,德国炮兵,以及德国坦克了。

说真格的,战场上较量那是一个综合性的赛场,你单独拿出步兵来做比较,这确实有点过分。

当然也不是不能比,估计比较完了之后,德国人的营长就得带着自己一帮子兄弟,扛着铁拳就得去找他们家装甲步兵:“有病吧?你们!说好的闪电战呢?就算我们一个?”

好了咱不扯这个闲篇了,入正题。

咱就单独拿出德国一个营去扫日本人一个大队,瞅瞅到底能扫的动吗?

咋说呢?说这事的时候,估计大部分的小伙伴心里都会有答案。

日本人就算是多个二百来人,也就多一个步兵连的人数,就这么丢过去,他也不是德国一个步兵营的对手,吭哧吭哧转眼就能给他啃秃噜皮了,哭都没地哭去。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会不乐意:“装备都差不多,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炮的数量日本人可比德国人有一个大跨度的落差,别瞧不起人?”

你快拉倒吧,你也别和咱说日本人的三八大盖比德国人的毛瑟射程远,日本人的掷弹筒比德国人的迫击炮要轻便,转移起来那是撒欢的跑。

行了,这么说比较乱,咱先装备都划拉出来亮亮场子,毕竟是骡子是马你得拉出来溜溜才成不是?

首先拿日本人来说事,他们一个大队满编一千一百来人,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这可是老李的最爱,啥炮楼一炮就能给他崩塌了。

就这日本一个大队,还得来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再来二十七挺歪把子,最后拉出您说的掷弹筒,这玩意有二十七具。

就这装备,算是日本人最好的时候了,您要知道打到后期,日本人的物资供应都勒裤腰带了,造东西都快造的不利索了,什么轻机枪,什么掷弹筒都得砍一半下去。

好了,咱也不纠结这个,就按上边这个数据来说事吧,日本人一个大队的装备就齐活了,至于他们家三八大盖,不提也罢!

那么德国人是啥呢?

咋说呢?德国人前后也不一致,后期的装备你还装备铁拳,装备喷火枪呢,外加枪榴弹咱还没说呢,这咱也搁一边,就拿他们1939年的装备说事。

轻机枪三十六挺主要还是两脚丫子的MG34,接着是十二挺重机枪,其实就是三个脚丫子的MG34,没法子谁让人家叫通用机枪呢?

接着是九门轻型迫击炮,六门重型迫击炮。

您要是拿这几个数据做对比的话,感觉德国人的轻机枪比日本人的要多一点,重机枪一样,所以枪这块,咱就算扯平了。

咋说呢?说道这里小编有点纠结,因为在1941年的时候,德国人的班长会配备冲锋枪的。

要算冲锋枪的话,这就得是四十八把冲锋枪了。

1941年德国人的装备,看近战火力似乎日本人就被压制了,就他们那三八大盖?你是开枪呀?还是挺刺刀呀?

德国人不和你玩这个,直接拿冲锋枪给你突突了,近战似乎日本人就占不到多大便宜了。

另外德国人还有一百三十二把手枪,这玩意可要比日本人那王.八盒子要好很多吧,至少不至于开枪开着,弹匣掉了,开枪开着卡壳了,而且这王.八盒子丢到日本一个大队里头他也没有几把。

炮这块的出入似乎就大了,德国人加起来才有十五门迫击炮,日本人虽然叫掷弹筒,他也是一种超轻型迫击炮足足二十七门,这还没算上日本人的两门九二步兵炮,这似乎就差点了。

近战德国人占便宜,这要是往炮上说的话,火力方面似乎德国人要弱一点。

但您别忘记了,德国人那可是横扫整个欧洲,更是单挑苏联,后打美国人的国家。

这点火力,显然不够啃的。

但咱把这事揉碎了,刨开来说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咱拿一个班的火力再做一次比较。

日本他一个分队和德国一个班是一个级别的。

但您要说日本分队的火力,这还得扯他们的小队,一个小队有三个分队。

那么日本人的分队有十三个人,轻机枪这块是一个小队两挺,所以一个分队摊不到一挺轻机枪,至于掷弹筒,他也是一个小队两具,分摊下去的话,一个分队也摊不到一具。

而德国人呢?他们的作战通常都是以一挺班用机枪为骨干建立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营一级别咱看轻机枪的时候,德国人的会比日本人要多一些,原因就在这里。

接着咱来看看武器性能。

至于三八大盖和毛瑟咱就把他看成是一个水平就完事了,不做太多的比较。

轻机枪这东西咱先瞅瞅日本人的,他们用的是大正十一式机枪,其实就是歪把子,这东西说好的一分钟五百发子弹,但实际效果,太差劲了,射击的时候,副射手还得蹲在一边不停的给子弹摸油,一分钟整个一百二十发就不错了。

回头您瞅瞅德国人的MG34通用机枪,你个歪把子想把这哥们压制住,是不是想多了。

而且你日本一个分队才两挺,德国人一个班就一挺,转不开吧!

接着是重机枪,小编都不好意思说日本人那重机枪是个垃圾,就他们家九二式重机枪,枪重就不说了,打个三百发子弹这就发热了,你就算是想换一根枪管,那太费时间了。

而德国人的MG34三百发子弹这都不带发热的,就算是这机枪打的红热,能烫个烟头了,换根枪管那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所以论重机枪的火力,日本人还是压制不住。

那么这么算下来,日本人唯一靠谱的就是他们家的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毕竟这东西单从数量上来说就碾压了德国人的火炮支援。

但您别忘记了,掷弹筒虽然说是一门炮,但最好的掷弹筒射程也就八百米,而德国人的GrW34迫击炮,一炮打出去这就得能飞二千四百米。

都是曲射火力,你丫一个掷弹筒还没进入到射程范围内,人家就可以揍你了,你还想说个啥?

而且就你这个掷弹筒跑出来要开打,德国人边上MG34可没有闲着,毕竟你这距离他也在人家这机枪的射击范围之内,俩物件打你一个,还压不住你吗?

这就剩下日本人那九二式步兵炮了,这货确实可以和德国人的迫击炮比上一比,但问题是人家的口径比他也大,数量也比他多,你就两门。

没得比吧!你就是个掷弹筒的数量优势没啥可比的,您要是把时间线往后推的话,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火力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什么铁拳,什么半自动步枪啥的,日本人有吗?

所以单从装备上来说,德国人对于日本人营级单位可以做到碾压,这要是打个配合,坦克拉过来,飞机整过来,日本人基本就没戏,洗洗睡吧,他们只能感觉这就是个噩梦,压根就活不到梦结束的时候。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德军步兵营为870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谁更厉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德军的步兵营有很多种编制,区别很大。

我们就看看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德国步兵营的情况。

德国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1个火力连(机枪和迫击炮)、1个工兵排、1个通讯连、1个后勤小组。

德国步兵营是基本作战单位,可以独立作战,独当一面,所以编制非常的大。

一个营有14名军官和846名士兵,一共870人。

而日军的大队人数要多一些。

战争初期的常备师团(四单位制)步兵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连)、1个火力连、1个大队炮小队,共1091人。

人数相差了100多人,主要就是1个步兵连。

我们看看他们的火力。

我们先看看两军的步兵连,都有什么装备。

德军步兵连,装备16支冲锋枪、12挺轻机枪、130支步枪、3支反坦克枪、3门轻型迫击炮。

日军的甲种中队,装备步枪105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12个。自然,必要时中队会加配备一个重装小队,包括重机枪2挺,20毫米反坦克枪2支。

对比一下,双方步枪、轻机枪、反坦克枪数量都相差不大。就重机枪上,由于德军的MG34是通用机枪,必要时候可以作为重机枪进行火力支援,所以数量差别也不大。

两军主要的差距,在于冲锋枪和掷弹筒。

德军有16支冲锋枪,日军则是0,近距离火力德军有绝对优势。

但德军只有3门50毫米轻型迫击炮,而日军则有高达12个掷弹筒。

50毫米掷弹筒其实就是超轻型迫击炮,只是射程较近,精度较差。

即便如此,日军显然在曲射面杀伤火力上,占优绝对的优势。

如果双方都没有营一级火力支持,就火力来说旗鼓相当,日军只要不陷入近战,就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曲射面杀伤火力还有优势。

我们再看看营一级的重火力方面。

德军营级别重火力,主要是火力连,有177人。

火力连分为3个机枪排,装备12挺重机枪。另外还有1个迫击炮排,装备6门81毫米迫击炮。

而日军呢?大队下辖1个139人的机枪中队,装备8到12挺重机枪,1个56人的大队炮小队,装备2门70毫米步兵炮。

就重机枪数量来看,德日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迫击炮和步兵炮的数量。

日军的70毫米步兵炮,是很特殊的武器。它不但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曲射,也可以像普通榴弹炮一样直瞄炮击,击毁敌人的坚固工事。

自然,步兵炮曲射时候,射速无法同迫击炮相比,导致曲射火力较差。

但是,德军迫击炮只能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不能用于攻坚。作战时,德军步兵营是不能独立攻打敌人坚固阵地的,必须得到团级火炮的支援。

相反,日军作战就灵活得多,大队自己有步兵炮,可以进攻攻坚作战。

况且,日军步兵中队装备大量掷弹筒,虽射程无法和81迫击炮相比,也是一线的曲射火力,可以弥补不足。

而德军直到战争后期,才给步兵营配备步兵炮和反坦克炮。

有意思的是,日军在战争中后期,也开始给步兵大队装备迫击炮。

看来,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所以,在当时就火力来说,德日仍然是差不多,各有所强。

说来说去,让大家失望了,德军步兵营的火力,并没有明显强于日军步兵大队。

而且日军步兵大队多了1个步兵连,兵力上更为雄厚,综合战斗力大为增强。

其实,德军真正强大的火力,主要是在步兵师。

德军步兵师有1万7000人,大体相当于日军中后期的三个联队师团。

德军步兵师重武器很多,比如炮兵团一般装备36门105榴弹炮、12门150榴弹炮,共有48门之多。

而日军三联队师团大约1万8000人,下辖的炮兵联队有24到36门75毫米山炮或野炮,只有少数部队会换装部分150毫米重炮。

大家可以看到,日军师团的炮兵,无论数量和口径都弱于德军步兵师,这才是真正的差距。

当然,这不是日军没有火炮可以装备,而是对付中国以及太平洋同美军缠斗,一般来说75毫米火炮就足够了,也便于机动作战。

德军步兵营为870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谁更厉害?

直接丢表吧

上边这个是日军一个步兵团,红框区域是营(大队)的装备和人员。其中每个营配备37挺轻机枪,36具轻迫击炮、12挺重机枪,2门70mm九二步兵炮

再是德国的,主要武器为36挺轻机枪(两脚架MG),12挺重机枪(三脚架MG),9门反坦克炮,9门5cm轻迫,6门8cm重迫。

反正我是没看出德国在营一级火力上能胜过日军。无非是大口径步兵炮(8cm对标92式)德国比日军多。不知道其他答主是怎么认为德军步兵营吊打日军大队的

再看师级,这个是德军的

下边这个是日军的

德军火力优势在师团一级的火力,他们150步兵炮、105轻榴、150重榴,而日军只有75mm级别的,这才是德军的火力优势,尤其是远程火力。

另外,这里日军的掷弹筒还没算进去,每个连6具。德国人的枪榴弹得倒1942年之后才出现,这时候只能靠5cm轻迫。所以说,存粹冲营级火力而言,我至少是得不出德军比日军强的结论

德军步兵营为870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谁更厉害?

茶馆回答,喜欢的点点关注。

日本陆军编制一开始是完全照搬一战前的旧德国陆军编制(17000人),并仿效了美军师的火力及人数,别出心裁地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因此日军的大队编制就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营级单位的人员编制多很多。

日军大队的编制

日军大队:下辖30人的大队部;110人的运输中队(主要运输工具为大车和骡马);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1个55人的炮小队。

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3个54人的小队。日军的步兵中队一共181人,139支步枪,9挺轻机枪,9具掷弹筒。

机枪中队:包括有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和1个弹药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共12挺,174人。

炮小队:包括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分队,两个15人的炮分队各装备1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

四个步兵中队人数为724,总计步枪556支,36挺轻机枪,36具掷弹筒。因此日军大队的武器配置为大于556支的步枪,36挺轻机枪,12挺重机枪,36具掷弹筒,2门70毫米的九二式步兵炮。

德军步兵营的编制

我们以1944年为例。1944年的步兵营下辖1个营部、3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武器连,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全营总人数708人。就以题目为准,为870人。

营部:共有人数77人,军官6名,军士13名,士兵58名,装备步枪58支,手枪8支,冲锋枪14支,轻机枪1挺,轮式车辆1辆,摩托2辆,马车16辆,拖车4辆,马33匹,自行车6辆。

步兵连:军官2名,军士21名,士兵119名,装备步枪96支,手枪22支,冲锋枪28支,轻机枪13挺,重机枪2挺,马车15辆,拖车11辆,马27匹,自行车3辆,总人数142人。

步兵排:1排:总人数33人,装备步枪22支,手枪5支,冲锋枪7支,轻机枪4挺,马车2辆,拖车2辆,马3匹。

重武器排:装备步枪11支,手枪4支,冲锋枪3支,重机枪2挺,马车3辆,拖车2辆,马4匹,总人数18人。

重武器连:军官3名,军士37名,士兵165名,装备步枪131支,手枪48支,冲锋枪29支,轻机枪3挺,重机枪6挺,81毫米迫击炮6门,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7辆,摩托3辆,马车51辆。

重机枪排:装备步枪31支,手枪15支,冲锋枪10支,重机枪6挺,马车8辆,拖车6辆,马11匹,总人数55人。

81排:装备步枪37支,手枪23支,冲锋枪6支,81毫米迫击炮6门,马车15辆,拖车12辆,马19匹,总人数66人。

120排:装备步枪36支,手枪5支,冲锋枪7支,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7辆,摩托2辆,总人数47人。

一个步兵连配有3144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13800发机枪子弹、6120发步枪子弹、150发迫击炮弹和180颗手榴弹。

那么德国步兵营的武器装备为装备步枪400-500支,手枪130支,冲锋枪104支,轻机枪21挺,重机枪16挺,81毫米迫击炮6门,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15辆,摩托7辆,马车110辆,拖车37辆,自行车9辆。

单兵装备

日军步兵标准制式装备包括步枪1支,刺刀1把,前后盒弹匣(子弹120发),手榴弹4颗,钢盔1顶,略帽1顶,军服1套,皮鞋1双,水壶1只,饭盒1个,寝具1套,3至10日口粮1份,急救包1个,全套装备重15至20公斤。

德军步兵用陆军野战服,上衣灰绿、裤子铁灰色,黑色中长靴。携带短望远镜,毛瑟98K步枪及黑皮弹盒,后来军士多装备MP40冲锋枪,40型钢盔,胸前的皮包内装有无袖斗篷(雨衣)。

武器比较

步枪比较:日军装备使用的是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简称“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具有精度好、射程远和枪身长利用于白刃格斗的优点;三八大盖真正的缺陷是动能不足带来的侵彻力不足,对拥有防护(头盔)的士兵杀伤力低下。

德军装备使用的是7.92毫米口径的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步枪,简称98K。Kar 98k步枪射击精度高,经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枪投入使用。优势是杀伤力高,有效射程远。

在步枪上,Kar 98k步枪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远优于三八大盖。主要表现在杀伤力和有效射程。

手枪比较:日本装备使用的是南部十四式手枪,简称为“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

德国装备使用的是鲁格P08和瓦尔特P38手枪,这两款手枪是半自动手枪。

南部式的杀伤效果实在太低,连自杀都成问题

冲锋枪:日本步兵大队并不装备,所以德军冲锋枪胜出。

轻机枪比较:日军装备使用的是大正十一年式,简称“歪把子”。优点是射击准确,但供弹不畅,只能一次5发的短射,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弹杀伤力不足

德军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武器被严格限制,所以生产的是MG34和MG42通用型机枪。德军装备使用的是通用的7.92毫米MG34通用型机枪和MG42通用型机枪。MG42通用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射速极快,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有着相当出色的压制能力,由于其射程和各国机枪基本相当,加上其高得多的射速,一般机枪是根本无法在机枪的对射中占MG42的上风的。即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MG42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射击速度。

在轻机枪上,日军装备36挺轻机枪,德军为轻机枪21挺。但是在火力压制和杀伤效果上,日军轻机枪不如德军。德军的轻机枪胜出。

重机枪比较:日军装备使用的是“九二“式,使用 7.7毫米口径子弹,耐寒性好,远距离命中精度相当高。缺点是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

德军依旧装备使用的是MG42通用型机枪。

即使日军装备使用“九二”式重机枪,但是在威力和射速上依旧逊色于德军。且日军装备12挺重机枪,德军装备16挺重机枪.德军在重机枪上胜出。

火炮比较:日军装备使用的是70毫米的九二式步兵炮。优点是重量轻,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而且它任务范围广,几乎能包干所有步兵营需要的火力支援种类。再加上结构简单,不但方便战时生产,相应的,使用和维护也都很容易。炮弹初速低了点,但是92式步兵炮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来弥补其在射程、精度、威力上的不足。

另外日军装备使用的还有掷弹筒。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

德军这里使用的是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和M120式120毫米迫击炮或索尔塔姆120毫米或L-16式迫击炮。

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射速和射程都颇为优秀。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射程较近,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安全性更高。

在火炮上,日军的火炮趋于近战,而德军的火炮则偏向于射程更远,但是杀伤力更大。因此,火炮方面,日德双方为平手。

运输工具:在运输工具上,不用多说,德军胜出。

日军的火力配置并不先进,日本步兵的单兵装备,在抗战初中期要强于中国军队,但与德国陆军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日军主要步兵轻武器还是三八式步枪,自动武器很少,而德军大量配备了冲锋枪、突击步枪,是日军无法相比的。即使在人员上,德军的兵力少于日军,相当于德军两个连的兵力。但是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兵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以人数多寡就可以决定战争取胜的因素的话,那我们也不会八年抗战了。所以说,武器装备和火力上的优势比兵力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德军步兵营为870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谁更厉害?

抛开变化的编制不谈,就以德军标准的步兵营编制,对战日本标准的大队编制,在不同战场效果是不一样的。

正常来说,没有其他火力干扰的话,德军一个步兵营想要进攻日军一个大队,那绝对是去送死。

但是如果短兵相接的话,德军对日军就是屠杀。

在好多人的眼里,德军明显是要比日军更强大的,不论是军工还是机械化水平,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德军那里步兵也是要分个三六九等的。

从团一级的编制上,德军主要有步兵团、师属炮兵团、装甲团、以及机械化步兵团,正常来说,哪个类型的团都比步兵团要强一点,炮兵团和装甲团就不说了,就是机械化步兵团的火力也得是步兵团的二倍。

可以说,步兵团是德军中最拉胯的一个团,在步兵团下设的步兵营,自然是拉胯中的拉胯。

扔数据,一个德国步兵营,主要武器包括:

火炮:6门80毫米口径迫击炮,9门50毫米口径迫击炮,9门75毫米迫击炮。

机枪:是拥有36挺轻机枪,12挺重机枪;

普通枪械:390把毛瑟98K步枪,48把冲锋枪,132把手枪。

应该说,德军的步兵营基本就是三个步兵连的叠加,然后营部有几门破炮就完事了,完全没有综合性作战的实力,在德军里的定义应该就是炮灰的意思。

再来看日本的,主要武器包括:

火炮:2门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25具50毫米掷弹筒(可以看作超轻型迫击炮);

机枪:27挺歪把子轻机枪,12挺92式重机枪;

普通枪械:686支三八大盖,很少配备手枪。

应该说,在不同时期,编制有一定变化,武器比重也存在误差,但是总体上相差不多。

通过这个数据,大多数同学能够简单的看出来,无论是火炮打击力度,还是枪械火力覆盖,德军都优于日军。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问题就是,日军虽然火力不如德军猛,尤其是在射速上吃亏,却也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是人数占优的日军,步枪持有量是德军1.75倍,这就有点吓人了;

另一方面,日军的枪械在射击距离上,要比德军更远一点,尤其是日军的三八大盖,虽然威力没有98K大,但是胜在有效射击距离远,尤其是日军的步兵炮,更是朝着射击距离远的方向研发的。

总体上来说,日军的武器研发思路是,一寸长一寸强,通过拉开距离,然实现狙击的目的;而德军的武器研发思路就是短兵相接,走近了打你。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器研发思想,其实跟一战是有着巨大的关系,整体来说,日本走的是法国的堡垒战老路,而德军走的是攻克堡垒战的新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由于机枪大行其道,一战时的排队枪毙战术彻底失灵,战争双方都开始学着“狗”到战壕里面,修筑堡垒在抵御进攻的一方。

一战后期,由于俄国十月革命退出战场,而美国选择加入英法一方,德国将最后的希望放到对法国战线的冲击上,于是就有了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死伤人数超过七十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法国最后利用壕堑战的优势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作为二战后的战胜国,法国理所当然的认为,壕堑战是抵挡德国的最佳战术,因此一战后,花了大价钱构筑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马奇诺防线”。

日本人在一战后曾到法国去学习参观壕堑战,并且已经意识到,在未来的东亚战场,壕堑战必然是主流,于是我们看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亚洲构筑的防御阵地,简直是太完美了。

应该说,日本就是法国最好的学生,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壕堑战在亚洲好不好使,至少被日军玩出了花,在抗战期间的关家垴战役中,八路军上万的兵力未能全歼日军一个临时拼凑的大队。

对于防御的一方来说,固然轻重机枪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远距离精准射击也是必要的,所以日军的枪械从来就是要打的远,打得稳,打得准,三八大盖应该说是最好的“狙击步枪”。

以德军的一个营的火力,想要突破日军一个大队的构筑阵地,基本是不可能的。

当然,德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在德国人的战术字典里,就研究了一条作战理念,那就是如何突破法国的战壕。

在一战的时候,德国采取的建立“暴风突击队”,渗透到敌人的防线中,切断敌军的交通线,干扰对方的支援,最终实现正面战场的冲击。

也就是说,在战壕里近距离搏杀是胜利的一大关键,近距离拼刺刀当然是冷兵器向热兵器发展不彻底的产物,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依靠手枪和冲锋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最后才是工兵铲。

所以,德军的思路就是近距离的火力王者输出,直接打的你招架不住,你想想德军的步兵营如果突进到日军的战壕里面,48把冲锋枪,外加132把手枪,那不就是屠杀嘛!

一战时期的德国暴风突击队又被称为堑壕内的“死神”,是法军最害怕的兵种。

在二战的时候,德军对付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直接用坦克冲出一道口子,剩下就是步兵的活了,你想要打壕堑战,没人从正面跟你冲了,所以,近距离火力输出才是王道。

总结起来,德国和日本是以不同的假想敌发展的武器,如果真正日德爆发战争的话,德国绝对能打的日本连北都找不到,毕竟德国研究的战法就是为了突破壕堑战的,而日本还是学习的法国,高下立判了。

但是光是营一级的对抗,尤其是拿德军最拉胯的步兵营,没有任何坦克,和重火炮的支援下,冲击敌人的防线,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冲不了日本一个大队构筑的壕堑也正常。

德军步兵营为870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谁更厉害?

德国的步兵营绝不是日军一个大队的敌手。

德国的步兵营,在火力上对日军的一个大队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在人数上,却远远少于日军的大队。考虑到日军武士道精神,虽然德军也很勇敢,但总体上日军更不怕死。因此,德军一个营,应该不是日军一个大队的敌手。

二战时期,德军的步兵营往往并达不到800多人。作为德军基础的战术集群,9个步兵营可以组成一个德军步兵师。

战争初期德军步兵营往往齐装满员,最多一个营能达到800多人,一个德军师大都有9个营3个团。

战争进入1944年,一个德军步兵师往往只能配备6个步兵营,一个步兵营有500多人。

残酷的战争导致了德军兵员锐减,士兵伤亡达到数百万。

当时的一个德军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每连有178人,编为3个步兵排,每个排有4个班。

一个连拥有3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12挺MG-34/42通用机枪,16把MP38/40冲锋枪,130把毛瑟98K步枪,44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毛瑟C96冲锋手枪,3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3144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13800发机枪子弹、6120发步枪子弹、150发迫击炮弹和180颗手榴弹。

全连标准配备有19匹马、八辆自行车、一辆双轮摩托车、一辆边三轮摩托车、三辆卡车。

营部有6门80毫米迫击炮,并配备有75毫米步兵炮、75毫米反坦克炮。

一个日军步兵大队,兵力大概1100余人,配备有2门70毫米92式步兵炮,12挺7.7毫米92式重机枪,27挺6.5毫米歪把子轻机枪,27具89式50毫米掷弹筒。

日军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有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另配有20毫米反坦克枪二挺。

德军一个营有36挺MG-34/42通用机枪,日军装备12挺92式重机枪和27挺歪把子轻机枪,共39挺机枪,机枪数量上比德军多了3挺,但作战性能比不上德军的机枪。总体上差不多。德军略占优。

日军士兵装备5发栓动步枪,而德军装备了30发弹匣供弹的突击步枪,火力上德军占优势,人数上日军占优势。德军单兵火力强,但弹药消耗大,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反而可能成为劣势。

双方火炮,德军明显占优势,但是日军配备了大量的掷弹筒,机动灵活,真的打起来,鹿死谁手很难讲。

因此,德军一个营的火力并不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面对人数几乎双倍于自己的日军大队,要想取胜真的非常困难。

如果是在平原上,双方都没有坚固的工事,德军可能取胜。

如果是德军进行攻坚作战,一个营的德军向一个大队的日军进攻,日军如果事先修有工事,德军绝无胜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