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第一野战军与宿敌“马家军”之间的大决战,既不在青马的老巢青海,也不在宁马的老窝宁夏,而是在甘肃的省会城市兰州。为什么爆发在兰州呢?因为在张治中辞任后,以及胡宗南逃进川北以后,马步芳挤掉马鸿逵,争得了“西北军政长官”的名头,理论上成为西北地区敌人的最高指挥官,而兰州正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

(第一野战军战士照片)

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浴血奋战,彭总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不仅将胡宗南从陕北逐出,还于1948年5月解放了胡宗南的老巢西安。而之前为了给自己竞争“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增加筹码,马步芳主动提出与胡宗南联合反扑西安,老蒋大喜之下照准,逼迫不愿意出战的胡宗南动用主力反攻,结果扶眉一战,胡马二匪全线溃败,所谓的联合作战至此寿终正寝。

扶眉战役兵败后,胡宗南残部10万人退至汉中,企图依托川北天险负隅顽抗,死活不再冒头。而损失不大的马步芳匪军一路向西撤退,很有缩回西宁老巢的态势。此时,西野番号已经改为第一野战军,同时由华北军区转隶而来的两个兵团也已经入列,总兵力已升至345000余人,具备了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

1949年7月21日起,随着彭总一声令下,第一野战军除18兵团两个军留守西安和宝鸡一线外,主力第1、第2、第19兵团全体出动,向西奋起直追。期间在固关曾遭遇“青马”短暂抵抗,然敌人很快败退,以其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全速撤往兰州,此时此刻,彭老总最担心的并非敌人如何顽抗,而是青马不顾一切继续逃窜。

彭总在高级军事会议上指出:“我们不是怕他守,而是怕他跑掉,我们绝不能再让马家军跑了,让它跑回青海老巢去,那里是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就会增大我们进军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将拖延解放大西北的进程和时间”!确实,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敌人不大会死守重镇兰州,毕竟马家军长于野战而不善守城。

(一野首长们)

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在马步芳的严令下,敌前线总指挥“马驹子”马继援决意坚守兰州,企图凭借有利地形与我军决战,进而扼守进入青海、宁夏、新疆的门户所在,因此兰州一战势在必行。

闻知马继援停下来准备在兰州与我决战,彭总反而放下心来,尽管他知道解放兰州必然是一场苦战,但是如果能够在兰州歼灭“青马”主力,则可以“基本上解决了西北问题”。所以说,兰州战役的结果确有“一战定乾坤”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祖国六分之一领土的顺利解放。

(我军攻坚战斗照片)

兰州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环山,抗战时期就构筑了比较坚固的国防工事,被称为“不可攻破的铁城”。而为了准备所谓的兰州决战,“青马”拿出了全部家底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以其主力“秦陇兵团”第82军、第129军和2个骑兵师、3个地方保安团约5万人据守兰州城区和南山各要点;以中央军第91、第120军和马鸿逵部第81军共3万余人掩护兰州左翼,以新组建的骑兵军掩护兰州右翼。

因此沿黄河一线和兰州城区,“秦陇兵团”司令官马继援整整摆出了10万大军,而第一野战军又需要分出第1兵团迂回青还,因此用于攻击兰州的部队仅有第2、第19兵团5个军近15万人,在兵力上并不占多少优势。然而一野将士满怀着为西路军复仇的满腔怒火,历经14天苦战,终于在8月26日解放兰州,马家军和中央军残部四散而逃。

兰州战役,第一野战军以伤亡12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42360人(其中俘敌24630人,毙伤13480人,起义1250人,投诚3000人),注意被消灭的主要是顽抗的“青马”部队,所以马家军基本被打断了脊梁骨。而兰州战役的伟大胜利,使西北敌军彻底陷入分散和孤立的境地,从而打开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乃至于新疆的门户,意义非常重大。

马家军的老本在兰州输光以后,青海的残敌干脆一触即溃,我第1兵团以摧枯拉朽之势直取西宁,9月5日西宁解放,马步芳、马继援父子乘飞机仓惶逃往重庆。9月2日起我第19兵团主力挺进宁夏,马鸿逵、马敦静父子先后逃离银川,所部7万余人大部被歼一部投诚,盘踞西北20多年的“马家军“宣告彻底覆灭。是故兰州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敌人最凶悍的“青马”大部,也为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堪称一战定乾坤!

(一野战士攻城)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解放战争中,能起到一战定乾坤作用的战役,毫无疑问是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结果是,国民党军队再也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甚至,国民党军队从一致对外转为内讧为主,自此,解放战争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胜利。

为何说淮海战役一战定乾坤,这要从解放战争中国军的活动规律说起了。

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军队最害怕的是解放军的运动战。如果那个解放军部队要和国军打阵地战,国军一定回拍着手叫好。毕竟,国军一旦发生阵地战和消耗战,国军血条比较厚,头比较铁,像金刚狼一样能再生。而解放军却越打越少,那就麻烦大了。

实际上,红军时期,国军就以这种方式欺负红军,红军只能努力发展根据地,奈何工业实力不济,外来援助也没有,实在经不起消耗。

运动战中,最典型的战例便是苏中战役。当时还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中野战军以3万军队对抗10万国民党军队,经过七战七捷,取得了歼灭敌人5.3万人。这样的战绩,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见的。

这场战役告诉国军将领,少于五六千人一个旅的军队,不要跑来跑去。两三个团出击,如果是杂牌军,被解放军逮住直接就是全军覆没;如果是黄埔系主力,多半要损失一半左右。

七战七捷中的第一次战斗宣泰战斗,被打的是李天霞整编83师的19旅,三个团被干掉一个半,损失3000多人。

东北战场上,运动战的典型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华北战场则是晋中战役。都是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从那时起,国军就制订了密集推进的战术。国军战术专家陈诚把这一战术归纳为“烂葡萄里面夹着铁核桃”。事实上,74师作为铁核桃,带着几个烂葡萄确实把苏中和苏北祸害的够呛。

所以,当国军推进到山东沂蒙山区时,挖出几个铁核桃并且砸碎,就成了我军的必然选择。

于是就有了孟良崮战役。

同样的道理,山西战场陈赓歼灭天下第一旅,东北战场歼灭新五军都是一样的操作。

为了应对解放军一次能消灭一个整编师的新情况,国军开始组建两个整编师的兵团。

然而,很快就发生了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中,6万大军的河南省会开封被一鼓而下。随后,两个野战兵团前来救援,一个师邱清泉一个师欧寿年,都是两个整编师组成的小兵团。

一次打两个兵团有难度,打一个总行了吧!

于是欧寿年兵团全军覆没,前来救援的黄百韬兵团也损失过半,只剩下两三个团。

两个整编师不行,那就三个军四个军组织更大规模的兵团,这次总不会被全歼了吧?

用当年国军著名战术家薛岳的原话来说,就是豆腐渣,也要把敌人胀死!

他们没想到的是,解放军胃口特别好。

淮海战役,本来就是要歼灭黄百韬手里的三个军或者四个军,结果国军上赶着来送人头,那咱们只能短时间撑一撑,给他们全部收下了。

淮海战役,国军参战的80万军队中,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维兵团、孙元良兵团和李弥兵团五个兵团全部被歼灭,只有两个兵团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逃脱。这些兵团,大都是三个军,有的是四个军或者五个军。

后期,解放军甚至一口气包围了国军30万大军,并且将它们全歼。

所以,当淮海战役杜聿明集团被全歼时,国民党军队实际上已经无法阻止起任何一场战斗来挽回颓势。

渡江战役后,国军也曾多次组织起10万人以上的大兵团,可是这些兵团,往往还没等解放军发起攻击,就已经先起义投诚逃跑一大半了。

这就是解放战争的基本趋势,淮海战役证明,10万国军精锐也会被全歼,剩下的国军,就只能等待和平改编了。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逐鹿中原,一战摧毁了蒋介石赖以起家打内战的嫡系部队,自此役之后长江以北再无堪与解放军一战的国军,堪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政治影响最大的战役。

1948年10月,国民党统帅部在策划徐蚌会战之初,原定由白崇禧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但白崇禧认为徐蚌会战是必败之局坚辞不赴,而杜聿明又被调东北监视卫立煌,蒋介石不得不以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

在国军选将换帅混乱不堪之际,毛主席以天纵之才,大胆决策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并授予粟裕便宜行事的大权,使淮海战役一开始解放军就取得了主动权。

于是,1948年11月初,粟裕大将指挥华野四十多万大军从山东突然南下,穿过何基沣张克侠第3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一举包围黄百韬第7兵团于碾庄,经12昼夜激战全歼黄兵团。迫使原定解黄兵团之围的邱清泉第2兵团及李弥第13兵团仓皇向徐州方向撤退。

不料,华野在歼灭黄兵团后转兵向西,以10个纵队包围被中野迟滞在双堆集一线的黄维第12兵团,其余主力包围从徐州西撤救援黄维的的杜聿明3个兵团,将两敌分割包围在相距不到50公里的区域内,中野于12月12日歼灭黄维兵团,又于1949年1月10日歼灭杜聿明集团。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部署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惧怕被歼,始终未敢加入淮海战场。

淮海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的55万多人,创下了中国战争史的记录,打得蒋介石的精锐部队灰飞烟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至此全部被歼。

淮海战役结束后11天,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发表公告宣布下野,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全面瓦解。淮海战役结束后3个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红旗插上总统府,淮海战役结束后不到9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战的政治意义,不亚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李世民的洛阳之战,刘秀的昆阳之战,足以彪炳史册。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答:一战定乾坤,这个问题主要是围绕战略决战尔说的。

在商代周的牧野之战,奠定了商朝。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将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有和秦国一战的赵国打残,秦统一六国就成了时间问题。

秦帝国章邯和项羽的巨鹿之战,彻底将秦帝国延续国祚的企图打破,秦帝国灭亡。

楚汉之争的亥下之之战,奠定了汉朝建立的基础。

汉朝和匈奴的争霸战,以河西会战、漠北会战,代表着公元前500年之至公元500年的1000年的时间段内,农耕文明战胜游牧文明,匈奴游牧文明,推出历史舞台。

隋朝南征陈朝的渡江南征,结束了中华近300年的大分裂状态。奠定隋朝大一统的格局。

唐朝的北伐突厥,再一次打败了第二个草原游牧部落——突厥游牧军事帝国,开创了盛唐格局。

元朝南征南宋,崖山海战,南宋水军全被歼灭,南宋灭亡,中原政权第一次落入少数民族的掌控之中。

明朝的北伐元大都,元朝溃败,退往蒙古高原,明朝建立。

清朝和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明朝被击败,全军覆没,明和后金的战争,明朝转入战略防守之势,明朝在内外忧患中走向灭亡。

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后金的山海关之战,以吴三桂的投降,拉开了清朝建国,统一中华的序幕。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朝的丧钟。

南昌起义,拉开了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正式宣告了国民党建立的中华民国,被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文|玉之溪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一战定乾坤,打出了900年的和平。

公元663年8月,在今天的韩国锦江入海口附近,唐朝、新罗、百济、日本4个国家六万多水陆大军在此云集。

陆地上,旌旗招展人喊马嘶;远处上千艘战船扯地连天平铺在海面上。

这是一场大唐军队没有想到的战役,公元660年7月,百济王城被唐朝、新罗联军占领,郎将刘仁愿等驻守百济王城,唐军主力则撤回国内。

此时,百济国内虽然仍然有抵抗力量继续与唐军作战,但已经不成气候,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完全被唐军,百济将军鬼室福信只得向日本求援。

日本和百济之间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此时日本依靠百济已经逐渐形成对东亚大陆的影响力,甚至已经和高句丽取得了联系。

如果坐视百济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彻底灭亡,日本将会再一次退缩日本列岛。

所以,决定出兵帮助百济复国。

对东亚大陆上的中原王朝日本并不陌生,早在东汉光武帝时期日本就派遣使节前往洛阳觐见。

那个时候日本列岛小国林立,还远远没有统一。

到了隋文帝时期,日本已经取得了对日本列岛的大部分统治权,整个国家看上去欣欣向荣,当时的日本天皇面对隋文帝是以平等的心态在打交道。

使节小野妹子带来的国书是以日出之处皇帝向日落之处皇帝致敬的语气。

隋文帝非常生气,但日本列岛远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他也无可奈何。

日本和中原王朝此时的交流并不和谐,隋朝灭亡之后唐朝建立,公元630年日本第1次派使节前往唐朝,之后一直到白村江口之战前,日本分别于653年,654年,659年向唐朝派遣使节。

虽然大唐繁华似锦,但没有引起日本对唐朝的仰慕和敬畏。

日本频频向大唐派遣使节,更多的是想了解这个国家,大唐的繁华似锦最多会引起他们贪婪的窥视。

而在此期间,日本正在处于上升期,除了在岛上继续兼并其他势力之外,也有心借助百济为跳板联络高句丽和大唐争霸。

这是日本第1次有成为东亚霸主的野心,但同时他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

不过,在日本人的眼里,此时的大唐王朝不足为惧。

假如双方爆发战争,正给他教训唐人的机会,是他实现东亚霸权的必由之路。

日本方面于是日本应百济之邀,派出数万大军越过对马海峡登上了朝鲜半岛。

这是日本最精锐的军队,他们承载着日本天皇殷殷厚望。

一开始,日军没有和唐军交锋,他们只是占领了沙鼻岐和奴江两座城市,威胁到了新罗和唐军的联系。

此时,唐军远征军主力正在和高勾丽、新罗联军作战,还没顾上对付日本人。

日军占领这两座城市之后坐壁上观,也没着急投入战场。

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眼瞅着高勾丽和百济联军顶不住了,高句丽政府看日军没怎么行动,赶紧派人去日本会见日本天皇,希望日军赶紧投入战场挽回败势。

日军长期驻扎在百济,对唐军已经多多少少有点了解,并且和新罗军队有过战斗,新罗军战斗力不如日军。

在日军看来,他们是影响战争走势的决定力量,虽然此时高勾丽和百济联军面对唐军、新罗军处于劣势,一旦日军精锐投入到战场中一定能成功将唐军和新罗联军击败。

公园663年8月,日本方面再次向百济增兵,登陆地点就是白江口。

加上当地留守的日军,日军在白江口的总兵力已经高达4.2万人,还有5000百济军精锐负责接应,总兵力高达4.7万,并且拥有800多艘战船。

就在日军向白江口集结的时候,唐朝和新罗联军也从水、陆两个方向向白江口推进。

唐朝和新罗联军的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唐军共有兵力1.3万人,战船170艘,新罗军大约5000人,总兵力1.8万人。

公元663年8月27号上午,日军800艘战船向唐军发动攻击,白江口之战爆发,双方兵力对比1:2.6!

唐朝的战船虽少,但高大坚固,对日本的小船有绝对优势,所以海战开始之后反而形成了唐朝海军围攻日本海军的态势,日军很快陷入被动,队形陷入混乱,被唐军彻底击败。

岸上的日军吓得赶紧从百济各地撤回国,百济也彻底失去对抗唐军的野心!

战败的消息传回日本,日本天皇也吓坏了,为了防备唐朝军队对日本列岛的攻击,日本在对马和九州北部建造水城防御唐军,并在濑户内海沿岸建造城堡和烽火台,随时准备抵抗唐军。

这场战争也让日本上下认识到了和大唐的差距,开始虚心向大唐学习,派出遣唐使将大唐的制度、文化复制到国内。

白江口之战打掉了日本人在唐朝面前的信心,开始以极为谦卑的态度对待大唐,从此以后,在日本人的眼里海外的所有好东西都要加个“唐”字。

比如,大海时代开始之后,日本看到来自欧洲的精美洋玩意儿,在发出赞叹的时候,都把它们归类为唐物。

之后900多年的时间,日本也不敢有图谋东亚大陆的野心了。

直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才再一次挑起了和中原王朝的战争。

白江口之战绝对称得上是一战定乾坤的典范!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谢谢邀请啊!

我简单列决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一战定乾坤意义的各类战役:

商周牧野之战,周军击溃商朝主力。

长平之战,秦军消灭赵国40万。

项羽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军20余万。

官渡之战,曹操消灭袁绍军10万。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溃曹军20余万。

淮南三叛寿春之战,司马昭消灭诸葛诞军十余万。

石勒对刘曜洛阳之战,一举扫平关中。

王猛邺城之战,灭亡前燕。

淝水之战,东晋北府军击溃前秦军70多万。

刘裕灭后秦之战,消灭后秦。

刘裕灭南燕之战,消灭南燕。

侯景攻石头城之战。

周齐晋阳之战,一举灭亡北齐。

杨坚平尉迟炯之战。

王世充李密洛阳之战。

李世民洛阳平王世充窦建德之战。

李靖平突厥之战。

唐新罗联军破日本百济白沟河之战。

安史之乱潼关之战

讨伐吴元济淮西之战

黄巢陈州之战

梁晋胡柳坡之战

后唐灭梁大梁之战

宋平十国系列战役

宋辽幽州之战

宋辽岐沟关之战

宋辽君子馆之战

宋辽澶渊之战

宋夏好水川之战

宋朝五路伐夏之战

宋金开封之战

完颜亮南侵之战

宋元崖山之战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伐元和林之战

朱元璋伐元太原之战

朱元璋伐元捕鱼儿海之战

明清萨尔浒战役

明清松山之战

李自成与吴三桂清朝,一片石之战

李定国吴三桂磨盘山之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