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什么?

我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谈点心得。第一是怕单独执行任务,冲锋也好,遭遇正面之敌也罢,被敌炮击地雷阻碍等等,那是整体行为,战友在一起胆子大,有从众心理、正气豪情,而在敌国单独执行任务,四面皆敌防不胜放,还恐友军误伤,提心吊胆。第二是怕掉队等原因和本部队分开,失去战友失去直接领导,敌情不明,牺牲了都无从收尸,吃饭没有保障,我打仗时和本部队失散,3天没吃的,精疲力尽,头昏眼花。第三是转移阵地站岗时,怕通迅员通知不到,把自己扔在山头。在撤回国时,部队是你守我撤我守你撤,互相掩护交替后撤,临近国境时,我前出阵地最远站最后一班岗(越南境内),突然命令全部回国,人喊马嘶车轮滚滚,我部通迅员通知了其他岗哨最后去通知我时,被撤退的人众顶住过不来(最后入境人多路少路窄),他急忙从野地里跑到我岗哨对面(隔条小河),使轻喊叫,我听不清,但看见人影,他又不能鸣枪,拚命原地往上蹦跳老高老高的,我也蹦跳示意他,然后我俩隔着河朝公路跑去汇合追赶本部。(这是我们的暗号,来不及接近就隔着障碍原地蹦跳示意)

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什么?

我父亲当年有好几个关系密切的同事都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个问题当年还是学生的我也问过叔叔们,所以我大概可以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士兵在战场上怕的东西分三样:死、残、熬。

新兵怕死

我父亲两位上过战场的同事当时都是新兵,两位叔叔都告诉我,当时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自己被打死了家里父母接到自己阵亡通知书时昏过去的场景;还有就是满脑子都是血肉横飞的画面,一夜一夜的睡不好觉,反复失眠。

其中有一位叔叔真的是一夜之间学会了抽烟。

老兵怕伤

等实战之后,两位叔叔虽然一位在广西、一位在云南,都发现战场上真要想被打死还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我军在战场态势占优的时候,过了新兵适应期后就没有那么害怕死了。

注意,这里所谓的没有那么害怕不等于不害怕,害怕还是害怕,只是没有新兵当时一听到要参战满脑子都是战死后家人悲伤的画面。

两位叔叔也都说了,进攻战看到的伤兵比牺牲战友多,他们看到好多战友负伤,尤其是踩到地雷会导致缺胳膊断腿那种战友,他们也就更担心受伤。

因为当时战争进展顺利,两位叔叔在不同战场都认为自己活着甚至立功复员机会很大,自然不想缺胳膊断腿的复员。

这个时候主要的压力就是想的尽量不要受伤,谁谁谁牺牲了对两个叔叔来说刺激性还比不上谁谁谁不小心踩中地雷,一条腿被炸飞了。

精兵怕熬

本来想说兵油子的,但是觉得还是精兵更贴切,大家知道我们后来进入十年老山轮战,两位叔叔中有一位立功提干,后来还参加了老山轮战,守过猫耳洞。

按照这位叔叔的说法,那洞就不是人待的地方,潮湿闷热简直令人窒息;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要是踩中地雷丢一条腿能躺在医院铺着干燥的充斥着消毒液芳香的病床上也值得了。

有时候他受不了闷热和潮湿,都想过拿着冲锋枪就冲着对面冲过去,哪怕被打死也比在猫耳洞熬着强。

不开玩笑,那位叔叔告诉我,他很多次都想干脆被打一枪,然后就能不在猫耳洞里受罪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死、残、熬”可以代表真实战场上一个士兵蜕变过程,新兵时害怕死,到了老兵阶段知道战死其实并不多,反而负伤是牺牲战士好多倍的时候,就害怕自己受伤;到了精兵(兵油子)阶段,对于生死和缺胳膊断腿都麻木了,不怕死不怕受伤,就怕熬着受罪。

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什么?

这个问题,我可以作出真实的回答,因为我曾经参加过,老山对越防御作战。

真正上了战场,士兵怕的不是敌人,也不是枪炮声,而是脚下的地雷。因为在老山前线,有些地段路面很窄,甚至有的路面只能放下一只脚。况且老山前线片区,到处却布满了压伐雷(此雷只有拳头大小),只要山体滑坡(经常性),或者涨一次大水,压伐雷就被泥水冲到路面上,被泥沙覆盖。执行任务时,稍微不慎,只要踩上地雷脚一松,地雷就被引爆,脚掌一节被炸断。后来换成钢板鞋(鞋底里夹层钢板)才好一点。

我们县去了103名战友,就因为地雷,其中有一名战友双眼被炸瞎,另有两名战友,一个炸断双腿,另一个被炸断单腿。现场不言而喻,肯定是惨不忍睹。

还有就是,只要没被雷炸死而是炸残,当时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只有在原地用简易急救包止血,等待救援。对于一名冲锋的士兵来说,这样子倒下,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所以在战场上最怕的就是,在冲锋之时,被地雷无情的炸残或者致死。

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什么?

听参与过战争的人讲,什么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弹,那都是老生常谈了,真的上了战场,步枪、机枪等火力全开时,炮弹炸起时,人都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肉块,血淋淋的肠子挂在树上,似破烂的灵幡随风飘荡,见了各式各样的死人,其实,也就不会怕了。

潜入敌阵前,当兵的心理最紧张,既怕暴露目标,但最怕的却是地雷,一旦踩上地雷,即便不被立马炸死,也会被炸成缺胳膊少腿的,其惨状无比,真的生不如死。

战争时,有许多人被地雷炸伤,很少会有人去救,在遍布地雷的区域,即便有工兵,探雷和排雷都是非常耗时费力的,扫雷速度非常慢,一个士兵触雷了,如果其他士兵贸然去救,搞不好就炸成一大片,战争是非常残酷的,绝非打电玩那么轻松。

由于地雷的杀伤力,步兵在作战时,最怕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地雷,特别是那种小型的反步兵地雷,设计时爆炸当量就是将其腿炸断炸烂,还不一定有生命之忧,但一名负伤缺腿的士兵,最起码要得有两个正常的士兵用担架将其抬离战场,等于炸伤一名步兵,顿时折损了至少三个有战斗力的士兵,因此,地雷的生产和埋设,不会是亏本买卖。

地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防御武器,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特别是最早由俄国人发明的防步兵地雷,通过压力、引线或遥控方式引爆,可以杀死敌人或使其失去 战斗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给军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

现在,地雷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强悍,威慑力也越来越大,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般,故而得其名“蝴蝶雷”,越战时期,美军曾经大量投放使用,给北越军队和南方游击队包括无辜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蝴蝶雷”,造价成本低廉,内部的爆炸物装填量很小,为此杀伤威力较弱,爆炸的时候不会致命,但却会让人残疾,让被炸者痛苦不堪,这种地雷可以说是非常残忍。

和平年代,也不断有人被地雷炸死,原因是地雷具有持续性,安置后的地雷通常在50年内都有效,如果不及时排雷,将对平民造成巨大的伤害。

1999年,全球许多国家都签署了禁止生产、发展、使用、储存及买卖反人员地雷的《渥太华条约》,但美、俄等大国却没有签署该条约。

对于某大国为什么不加入该条约,此国给出了让人无话可说的理由,地雷,是一种防御性武器,其他国家士兵和人员,只要不进入我国境内就不会受到威胁。

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什么?

我的家族,代代都有当兵打仗的军人!因此,我知道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的三件事:

1,军人打仗的时候,最怕缺少武器、弹药。

2,军人打仗的时候,最怕没有食物!

3,军人干的就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活,上了战场的军人,其实都不怕死,也不怕受伤。但是,军人却害怕战场上受伤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很多军人就因在战场上受伤后,得知自己无法得到救治,而选择自尽!

士兵在真实的战场上最怕什么?

1936年2月,单独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川康地区遭到严重挫折,敌中央军薛岳部七个师和川军主力疯狂进攻紧追不舍,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央红军北上的正确性。无奈之下,四方面军主力只好折返再次北上,并且从一开始就遭遇最困难的行程:重新翻越大雪山(夹金山)。

空气稀薄气温极低的大雪山,体力稍弱的正常人都难以逾越,那么红四方面军当时携带的几百名重伤员,是无论如何也抬不过去的。总部只好忍痛下令,所有重伤员分发银圆留在山下,而这将意味着什么大家心知肚明,大雪山下哭声一片,这些重伤员后来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远超我们的想像。

读出味道来了吧?战场上英勇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真正害怕的其实是负伤尤其是重伤,轻伤员基本可以不掉队,而重伤员的安置和救治都非常困难。尤其是我军在长征等机动作战行动中,没有后方,缺医少药,重伤员实在无力携行,只能就地安置在百姓家中,一旦敌人追至,后果可想而知。

陈毅之所以成为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就是因为在广昌战斗中大腿重伤,最终被留下来领导游击战争,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多少次死里逃生。而在红军主力出发之后,留在苏区各地养伤的重伤员多达数千名,在敌人疯狂的搜捕和屠杀下,幸存者寥寥无几,失去行动能力的重伤,确实让每个战士都会心存恐惧。

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红军通过桂北继续前进,一心保存实力的桂军不再与红军主力正面作战,但是专门尾击或者侧击红军落在后面的辎重人员和重伤员,其中一次性抓获和杀害重伤员400余名,而这些指战员已经失去了作战和反抗能力,殊为可惜可叹。电视剧《突围,突围》中关于桂军集中屠杀红军伤员的描绘,绝非言过其实。

包括后来西路军的重伤员,下场也都非常悲惨,就不细说了。总之,身负重伤对任何情况下任何国家军队的士兵来说,都是件令人后背发冷的事情,一方面,是在复杂的战场形势下,重伤员经常会掉队,面对敌人又没有抵抗能力,只能眼睁睁被屠戮。另一方面,在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重伤员确实对死亡的恐惧感受得更加直接。

前者最直接的例子,是二战日军在战场失败的情况下,基本会杀死全部重伤员或者逼破重伤员自杀,以免他们被俘虏影响所谓“皇军形象”。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第10师团濑谷支队在决定逃跑之前,派遣一名中佐率兵前往战地救护所,话说得虽然很场面很委婉,中心思想就一个:要求重伤兵全部自杀,方式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分发一枚手榴弹,不死不行。

后者最直接的感观,不妨回忆下美国二战片《血战钢锯岭》,在惨烈的太平洋战场上,医护兵道斯抢救的重伤员,无一例外都在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其实伤口的疼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那种濒临死亡的绝望和恐惧心理,这是人性,没有任何解决办法。道斯所能做的,也仅仅是给打上一针“马匪”(这个词不知道是否禁用),让他们减轻点痛苦再死去。

要知道,当场阵亡那是一下子就过去了,轻伤还可以有机会活下来,所以重伤才是士兵最害怕的事情,解决好重伤员的转运和救治问题,对部队作战的士气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新一军在缅北反攻时,廖耀湘新22师第65团奉命穿插索卡道日军敌后,到达指定位置后,配属的工兵营即刻在密林中开辟临时机场以供轻型飞机起降,远征军士兵纷纷感慨:

“饿了有飞机送吃的,伤了病了还能坐飞机回后方医院,仗这么打,俺们要再不玩命,对得起谁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