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师团装备多少迫击炮?

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的第5军缴获了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作战日记,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关口上的三木联队弹药将尽,正做垂死挣扎,其中迫击炮小队由于炮弹已经打光,只好把炮埋起来削竹枪作战。引据只想说明一个重要问题,日军精锐师团的步兵联队是编有迫击炮小队的。

(日军迫击炮)

作为军事作者,所看见过最流行的一篇网文,说是日军极少装备迫击炮的原因就一个字:“穷”,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早在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就对迫击炮的战场效能印象深刻,作为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的一支军队,怎么可能忽视迫击炮的研制和装备呢?“再穷不能穷杀人武器”嘛。

中国军队精锐师旅的轻武器并不输于日军,战场上最吃亏的其实就是炮兵火力,因为日本陆军形成了完善的火炮体系并且炮弹充足。比如军以上部队配属了野战重炮旅团,装备48门大口径榴弹炮或加农炮,师团属炮兵联队装备有36门山炮或者野炮,这都属于战役压制火力,还可以临时加强。

(九二步兵炮)

在战场支援火力层面,日军的步兵联队辖有炮兵中队(一般四门41式75mm山炮)、速射炮中队(四门37mm速射炮)和步兵炮中队(四门92式步兵炮)。而在近距离的步兵伴随火力中,日军每个步兵大队有27具掷弹筒和“大队炮小队”(两门92步兵炮,可直射可曲射),在近、中、远三个射击距离上均有特定的火炮种类。

也就是说,抗战初期日军的迫击炮在步兵联队编成内被“边缘化”了,一时没有合适的配备级别。尤其是早期装备(1936年列装)的“九四式”迫击炮重达159公斤,以及更早“十四年式”、“九零式”等重迫,让步兵携带起来非常笨重,所以联队级才没有普遍装备。但是不代表日本人就不用了,生产出来的450门九四式中型迫击炮全部编成了独立的迫击炮大队,每个大队24门。

(九零式重迫击炮)

因此在正面战场的大型战役中,日军旅团级单位就可以加强一个甚至数个迫击炮大队,师团更不用说了。另有700多公斤的九六式150mm迫击炮、九八式迫击炮(掷弹器)等型号,则装备了迫击炮联队、独立中队等等,都属于军以上司令部掌握的直属炮兵,在战役中再根据需要加强给师团、旅团或者步兵联队。

但是这种情况在1939年以后被改变了,主要是日军在战场上饱受中国军队迫击炮之苦(我方唯一大量装备的火炮),而又痛感掷弹筒威力不足射程太小、步兵炮又射速太慢,所以加紧研制和列装了“九七式”中型迫击炮。之所以大家在早期的日军师团、联队装备明细中没有发现迫击炮小队的存在,是因为九七式迫击炮1937年才开始研制。

该炮1938年完成测试,年底首批交付部队,直到1939年才开始大规模列装,并且第一期产量即达600门,日军的野战师团所属各步兵联队,都新编组加强了迫击炮小队(常设师团的联队编制6门,其它类师团4门)。该炮战斗全重67公斤,射程2800余米,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为了简化工艺以提高产量,日军兵器部门不久又推出九七式的简化版“九九式”轻型迫击炮,炮管被缩短,射程下降到650米,1940年以后的新建师团大多装备了该型迫击炮,仍然以联队迫击炮小队的编制存在。那么日军一个师团究竟装备多少门迫击炮呢?我们指的是额定编制,临时加强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日军九九式迫击炮)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常设师团、特设师团都为四单位制(两旅团四个步兵联队),所以常设师团就是编有24门迫击炮、特设师团16门,比如昆仑关战役中的第5师团,每联队的迫击炮小队就是6门炮。那么三单位的警备师团则编制有12门九七式迫击炮,数量确实不多,其中一个因素是九七式耗弹量很大,跟日军的战术理念不符,日本军部对其装备数量进行了限制。

到日军完成全部师团的三单位改制之后,中国战场上的甲级师团、关东军和太平洋战场上的“重装备师团”迫击炮标准配备数量为18门,而其它类型的师团则为12门。但是在战役中,各级作战单位仍然会得到独立迫击炮联队、大队的火力加强,只探讨师团额定编制数量的话,在实际作战中意义不大。

(联队属步兵炮中队)

日军师团装备多少迫击炮?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日军出现最多的火炮就是小巧玲珑的89式掷弹弹,一般装备到了日军小队;其实,就是一门口径50mm,射程数百米的曲射迫击炮。

此外,就是92式70mm步兵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是大队的支援火力,本身就是一门榴弹炮,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因此,是一门多功能的火炮。

侵华日军有自身的作战体系,近距离用89式掷弹筒来炸,中距离就用92式步兵炮来轰,远距离一般会呼叫联队的75mm山炮或更高层次的105mm榴弹炮来打击。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很少装备真正的迫击炮,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装备的迫击炮不仅数量多,而且有90mm、120mm、150mm等多种多样的口径等,可谓大规模装备。

由于日军旅团级以上规模作战,大都有战车和战机提高火力掩护,中国军队又缺乏远距离打击的火炮,因此,92步兵炮基本上能满足日军攻城拔寨了。

日本军部在日军枪炮的供应装备方面,思想历来比较保守,开发的百式冲锋枪、96/99式轻机枪都要求装上刺刀,说是便于肉搏拼刺刀,也算是枪坛的奇葩了。

此外,军方认为迫击炮只能曲射,对点目标效果不好,且发射速度太快,不符合其节约战争资源的传统,以至于动用行政力量阻止在军队中推广迫击炮。

侵华日军在江南水网地带作战时,发现带轮子的92式步兵炮包括75mm山炮等并不方便,于是,就装备了一批97式90mm口径的迫击炮,是94式90mm迫击炮的改造提升版本,取代92式步兵炮作为大队的支援火器。

在江南战场,97式90mm迫击炮对日军步兵联队的重要性,甚至比比联队的山炮或野炮还重要,毕竟不用轮子,只需要一根炮管,一个带击针的座钣,有时连脚架都不是必须的,装拆非常方便,便于在水网地带作战。

97式90mm迫击炮,装备驻驻江南的日军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联队装备有6门,用来对付对手的轻重机枪阵地与战壕内防御的士兵,并配合联队75mm山炮或75mm野炮进行战场压制。

日军的1个师团,有2个旅团;每个旅团,有2个联队;因此,一般日军1个师团,拥有4个步兵联队,综上驻江南日军野战师团拥有少量的97式90mm迫击炮,但数量并不多,大概也就24门左右的样子。

而且,这24门97式90mm迫击炮的数量,不一定非常准确,因为根据能查阅到的现有资料,有的日军步兵联队只装备了4门97式90mm迫击炮,只能说明侵华日军装备真正意义上的迫击炮数量很少。当然,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野战师团装备的迫击炮数量就另当别论了,有机会在别的文章中会点到。

日军师团装备多少迫击炮?

日军的师团装备有多种型号的迫击炮,如97式和99式81毫米迫击炮,94式和97式90毫米迫击炮,97式150毫米迫击炮。在日军大队一级都有装备。迫击炮更适合步兵作战,口径比掷弹筒(50毫米)大,携带比步兵炮容易。

日军师团装备多少迫击炮?

尽管横店抗日战场上日军迫击炮用的很遛,但实际上日本陆军很少配备迫击炮。按记载,只有日本海军陆战队列装又迫击炮,此外,华北方面军的山区治安师团这配备少量迫击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