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一场历史战役是哪一役?
当然是东北野战军的雪耻之战“四战四平”,这个吉林省中部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承载了林彪和东野干部战士太多的愤怒和压力,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保卫四平失利,伤亡8000余战斗骨干,含泪撤往松花江北。1947年6月东北野战军卷土重来,历经两周血战仍然未能攻克四平,战斗伤亡超过5000人,四平街,已经成为林彪心头的一根刺。
到1948年3月,吉林省范围内的蒋军已经完全被压缩到长春和四平等几个城市,连吉林市都放弃了,尤其是原驻四平的第71军刚刚整补完成,其军部和第87师、第91师就被陈诚调往了沈阳附近的新民县,编入了廖耀湘兵团。因此四平守敌仅剩下第88师及其一堆保安团约18000余人,且大多为新兵战斗力不强,战机于我非常有利。
此时蒋军原第71军军长陈明仁已经被陈诚拿下,换上来的是黄埔三期的刘安祺,在奉调率部开往辽宁之前,他对四平的形势非常悲观:“现在的四平就是一个没有盖上盖的棺材,要特别提高警惕加强防卫,否则就要被林彪吃掉”,而留下来守城的第88师师长彭锷根本满不在乎,认为东野九个月前在四平吃过大亏,轻易不会再来进攻,即便来了,以四平坚固的工事也完全守的住。
为了给第88师官兵打气,彭锷特别在军事会议上妄言:“我们师守四平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的武器好工事坚固,万一情况不利时,长春的第一兵团和沈阳的第九兵团也会来帮助我们的”。就在彭锷大做白日梦的时候,东野一纵、三纵和七纵在李天佑的统一指挥下,于3月2日全线压来,迅即完成对四平的包围。
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是憋着一股劲来的,三战四平的失利让他始终不能释怀,所以在四战四平战役中,他从根本上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集中优势兵力和炮火,先扫外围,稳扎稳打,有的时候这种“慢”反而是一种快。经过四天的战斗,东野部队扫清了四平外围的所有阵地,于3月8日兵临四平城下,在大雪中准备开始对第88师核心防御的城区发起总攻。
为求一击而中,李天佑命令部队进行了长达四天的战前准备,同时对四平城防仔细侦察,最终确定了作战方案:以东野一纵在城北实施主攻,三纵和在西南方向进行突破,而七纵在东南角杀入。为了保证突破口的火力优势,李天佑在城北集中了50多门75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这也是三战四平得出来的教训:炮兵必须集中使用。
1948年3月12日清晨7点40分,雪后初晴,东北野战军三个纵队和一个独立师对四平发起总攻,各部奋勇向前,迅速突破城垣杀入纵深,敌人的阵地一个个被占领,战至傍晚,彭锷第88师就已经丢掉大部分城区,被压缩到四平东北角一线,只剩下晓东中学等两个据点。东野的这次复仇之战,果然非同反响,来的猛烈而准确,长春和沈阳之敌还未及出动,四平防御体系已然摇摇欲坠。
城市攻坚战,步炮有效结合是非常关键的战术,为此李天佑下令夜间停止进攻,部队转入战时休整以及调整炮兵位置,经过数小时准备,于3月13日天蒙蒙亮实施最后一击,在猛烈的火力支援下,东野一纵、三纵仅用两小时便结束战斗,至早上7时许,胜利攻克敌军最后两块阵地,四平宣告完全解放,第88师师长彭锷化装潜逃,所部完全就歼,这一战痛快淋漓,一雪前耻。
四战四平战役,东北野战军仅用23小时便结束战斗,全歼第71军88师和地方保安团等18000余人(毙伤4000余),缴获各种火炮197门和轻重机枪461挺,以及85辆汽车和大批军用物资。参战的东野各纵干部战士顿感扬眉吐气,因为他们曾经在这座城市倒下过许多战友、洒下无数鲜血,而今四平终于回到我军手中。更为关键的是,四平解放后,东北蒋军再不敢进行孤立防守,全部缩进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要点里面,为辽沈战役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你最喜欢的一场历史战役是哪一役?
四渡赤水之战。其计划之缜密,作战之灵活,指挥艺术之高超,不仅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让人叹为观止,而且毛主席本人也将这场战役当做自己生平“最得意之笔”。如果要用一句精炼的语言来概述它,那就是:“以巧妙而成功的掩护战术之下高度灵活的运动战。”
战役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不得不撤出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即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使得红军的行军速度被大大拖慢,最后在湘江被国民党军团团围住。虽然红军浴血奋战,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兵力由刚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到3万人。
但是红军的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不顾红军损失大半的事实,仍然坚持向湘西前进,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而国民党已经集结了40万重兵围追堵截,如果继续按计划向湘西前进,无异于主动往国民党枪口上撞,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这个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路线,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
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召开后,虽然红军暂时得以喘息,但是危机仍然没有解除。在遵义会议上,根据刘伯承和聂荣臻二人的建议,中央红军放弃了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改为北上四川,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从遵义一带出发,向黔西北的土城地区进军,准备西渡赤水河进抵泸州,再经泸州渡过长江北上四川。
由于朱徳和刘伯承两人早年都在泸州有关系,而且群众基础较好,因此红军高层认为从泸州渡江北上并不是什么难题,关键是要抢占赤水河。在川、黔边界处围堵的川军也看到了这一点,调集了二十多个团的兵力前往土城堵截,“土城战役”爆发。
由于此战川军是为了堵住红军,不让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因此作战决心很大。1月28日,红3军团、红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与川军郭勋祺和廖泽两个旅激战在一起。郭勋祺部号称是川军“模范师”,战斗力也十分强悍。过连续几个小时苦战,川军不但没有溃退,反而越来越多。毛泽东很快意识到出了问题,从抓获的俘虏番号中,他发现川军不是四个团六千多人,而是六个团一万多人,跟红军投入战斗的兵力相当,这和原来的预判不一样。
战斗一度打成交织态势,后来二师赶来增援,才暂时将川军击退。但是其余川军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毛泽东当即决定渡过赤水河,撤出战斗。
毛泽东料到川军郭勋祺部刚遭到重创,短时间内不敢再发起攻击,于是派出小股部队掩护,造成红军正在修整备战的假象。主力红军则于29日晨迅速从土城、淋滩、元厚三地顺利地渡过了赤水河。在此过程中,川军郭勋棋等部误以为中央红军29日仍将继续攻击,于是一心固守待援,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红军的三支掩护部队没费一枪一弹就完成了整个掩护撤离任务。
二渡赤水红军渡过赤水后,来到了扎西,这里是川、滇两省交界处,地脊民贫,补给困难。在西南三省中,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相对较弱,比较好打。
此时虽然国民党的中央军已经尾随红军进入贵州,但是和红军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后,同样疲惫不堪。因此,毛泽东决定,二渡赤水,打回遵义去,打中央军一个措手不及,夺取武器给养。
毛泽东利用五军团和九军团两个军团作为掩护撤离部队,向滇军猛烈进攻,造成中央红军要攻入云南腹地的错觉,主力则快速隐蔽地顺原路向贵州转移。国民党军为了堵截红军,在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大量的碉堡,为了打乱敌人的碉堡防御计划,毛泽东采用了“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的“曲线运动战战术”,行军路线飘忽不定,让国民党军根本防不胜防。
红军二渡赤水,回师东进,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蒋介石急忙令川军3个旅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1纵队2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在顺利渡过赤水后,毛泽东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少量兵力沿赤水河东岸向北快速猛烈出击,将驻守土城的黔军第三旅第五团击溃,并且一路穷追,造成中央红军要由赤水河北出四川之势。蒋介石果然上当,命令贵州王家烈部亲率黔军前往堵截。“声东击西”的战术取得了预期效果,黔军和川军都被调动起来了,黔北腹地敌人兵力空虚,战机出现了。
毛泽东令三军团五师的十三团猛攻娄山关,十三团是红七军张云逸的老部队,战斗力很强,善长于打山地攻坚战,是红军的主力部队,在土城战役中,毛泽东和彭德怀两人都舍不得动用十三团。这回东进,毛泽东决定动用十三团首战娄山关,夺下这个黔北军事重镇。
娄山关告急后,蒋介石和刘湘才发现上了当,急令川军郭勋祺指挥的三个旅南下增援娄山关,但为时已晚,娄山关已被攻克,红军继续向遵义挺近。遵义战役历时5天,红军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加8个团,俘敌约3000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最大的一次胜利。
三渡赤水遵义的失守,使蒋介石大受刺激。3月3日,蒋介石亲自坐镇贵阳,部署围歼红军的作战计划,命令郭勋祺等部三个旅由北向南,周浑元部三个师由西向东,吴奇伟部由南向北围歼中央红军。
当时驻守娄山关的是红军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由于川军一路由娄山关东面绕道向板桥进逼,准备切断九军团的退路,而红五军团又过早地撤离与九军团接应的防线,向遵义方向转移,致使九军团处于远距离孤军作战的不利境地。因此,罗炳辉发出急电,请求撤出娄山关,军委只得同意罗炳辉的请求,放弃娄山关。
娄山关失守后,遵义没有了屏障,也不得不放弃。但是,接下来是打黔军还是打中央军,对此红军内部经过激烈的商讨,最后以毛泽东的意见获胜,集中兵力打击中央军周浑元部。
此时薛岳也意识到了毛泽东的目标重点锁定的是周浑元部,并电告周浑元要特别小心。周浑元和吴奇伟两部也深知在运动战中不是中央红军的对手,因此在同红军周旋中总是保持一定距离,不敢和中央红军正面接触。由于连续失掉了娄山关、遵义等地,蒋介石断定红军西去已成必然之势,并且最有可能是朝北面大坝方向前往赤水,于是电令周浑元退到鲁班场,并派出一部分兵力占领大坝,准备向茅坝或大坝方面追剿。
毛泽东意识到这是个消灭周浑元部,打破包围圈的绝好时机,令红军向鲁班场发起攻击。但是由于临战前红军高层指挥员意见不统一,导致战场的指挥与配合不协调,致使鲁班场一仗未能消灭周浑元部。
虽然鲁班场一战未能全歼周浑元部,但其已遭到重创。既然蒋介石和薛岳都认为红军一定会向西去,于是毛泽东干脆将计就计,第三次渡过赤水,并且派出战斗力最强的一军团二师五团伪装中央红军主力向古蔺方向进攻,将防守的川军击溃,造成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进入四川的样子,而红军主力则隐蔽在赤水河西岸待机东渡。
毛泽东的这个计划,连红军内部很多人也不知情,蒋介石从俘获的红军士兵口中得知:毛泽东的目标是要西出长江,然后到川西北,于是坚信无疑,这回红军西进四川一定是动真格的了。
3月15日蒋介石通电:“是匪急西窜无疑…”为了彻底围歼红军,蒋介石调动了川军、滇军、黔军以及中央军围困堵截,企图在古蔺一带全歼红军,他本人则坐镇贵阳。一切布置停当后,蒋介石沾沾自喜的电令全军:“以如许大兵,包围该匪于(古蔺一带)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勉之勉之!”
四渡赤水就在蒋介石在贵阳静等捷报时,3月21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第四次东渡赤水,向南急进。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前锋逼近贵阳。这时,国民党军在贵阳及其周围地区只有4个团,兵力十分空虚。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分,一面急令各部火速增援贵阳,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准备随时逃跑。4月4日,红9军团击溃黔军5个团,歼其2000余人,自此,中央红军完全跳出了国民党包围圈,将几十万追兵甩在了身后。
四渡赤水,真正体现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指挥水平,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场亲自指挥的大规模战役,其展现出来的军事水平让国共两党都佩服万分。就连毛蒋介石都称赞和佩服毛泽东掩护战术的绝妙,蒋介石战后说道:“我看现在土匪唯一的长处,就是惯于运用掩护战术…他的掩护部队配置得非常之好,,,”在整个战役期间,蒋介石和他手下的高级将领陈诚、薛岳等几乎完全被红军牵着鼻子走,根本不知道红军下一步会去哪。这一仗也把薛岳打出阴影了,据蒋介石身边的高参李以劻说:“薛岳对毛泽东用兵,一向有所畏忌”。
而在党内,大家对毛主席的军事水平也有了一次重新认识,在遵义会议中毛主席取得军事指挥权后,其实党内的很多人对毛泽东的军事水平都有所怀疑,真正承认和佩服毛泽东的人只是少数。就连张闻天对毛泽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摇摆不定,还一度想罢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但是四渡赤水后,所有人都是打心里服了。遵义会议后,大家才开始知道毛主席懂军事,而四渡赤水后,才真正佩服他的军事天才。
你最喜欢的一场历史战役是哪一役?
战争意味着流血自然能免则免,但如果一定要让我喜欢一场战争,那当属汉武帝攻伐大宛之战。这一战虽劳民伤财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的确打出了大汉王朝的威风和精气神。
大宛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闻名于世的汗血宝马。汉武帝发动大宛之战,其初衷也的确是为了获得汗血宝马,毕竟马匹质量是影响骑兵战力的主要因素,汉武帝岂能不见猎心喜。只不过,汉武帝对于获取汗血宝马这件事,开始时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使者车令带着二十万两黄金和一匹纯金铸成的金马,出使大宛换取汗血宝马。谁料到当时的大宛国王毋寡同样是个爱马狂,根本不稀罕车令带来的黄金,不同意交换。话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使者,车令当时小脾气就受不了了,当面直接对着大宛国王骂骂咧咧,还打碎了金马扬长而去。
大宛国王好歹也是个王,岂能咽下这口窝囊气,当即命令手下的郁成王半路杀人夺宝,以致于事态从此一发不可收。汉武帝听到使者被杀当时勃然大怒:小小大宛国都欺负到我头上了,必须打得他跪下唱征服!
派谁去呢?因为当时汉朝有规定,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封侯,汉武帝一直想给自己的大舅哥李广利封侯,这大宛正是送上门的战功。李广利由此被封为贰师将军,带着数千军队和一帮自愿参军的流氓地痞(郡国恶少年),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李广利满怀雄心壮志,但路上的情况却令他很不爽,沿途的西域国家知道他去攻打大宛,都不愿意提供后勤保障,李广利没办法就一个一个地挨着打,结果一直打到大宛境内郁成城(杀汉使那个郁成王的领地)时,已经只剩下几千人的疲惫之兵了。这样的军队自然无法攻城致胜,李广利只能退回敦煌,同时上书汉武帝请求罢兵。
很显然,大舅哥一点也不了解自己这位皇帝妹夫,汉武帝岂能就此善罢甘休,他告诉李广利:你要是敢踏进玉门关一步,我就要了你的脑袋。同时,汉武帝这次认真起来,除了调集正规军之外,把监狱里的罪犯、各地的流氓无赖等都集合起来,更有不少希望建功立业的平民也纷纷加入进来,共同组成了数万人的远征军。
不仅如此,这次的后勤保障也十分到位,仅运送粮食和军械的牲口就有数十万头。汉武帝此次是志在必得,居然连大宛城破之后挑选汗血宝马的相马师傅都挑好了。
这次李广利兵精粮足,腰杆子也硬了很多,沿途国家见到汉军的威仪也纷纷俯首,敢于抗拒天威的轮台,也被李广利攻破屠城。汉军到了大宛之后,将其都城重重包围并且切断了水源,同时连续攻城40多天,并且打破了都城的外城。
城内的大宛贵族们面对毫无希望的战争,心中对国王毋寡的怨气日益严重:你说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最后把大家都拉下水了!贵族们一商量,干脆杀了毋寡投降,毋寡的脑袋就这样被送到了李广利面前,同时还把汗血宝马都牵出来,让汉军随便挑。
李广利眼见得大功告成,当即选了三千多匹宝马,又立了新的大宛国王,最后撤军而去。
打仗这件事,打的就是精气神!汉武帝时期,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战斗精神比较昂扬的时代!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你最喜欢的一场历史战役是哪一役?
要说最喜欢的战役,我认为是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因为这场战役,毫无悬念,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绝对优势,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经过辽沈、平津、淮海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达到400万,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政权如日落西山,已经摇摇欲坠,1949年蒋介石下野,但他仍牢牢掌握着国民党的军政大权。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其实李宗仁就是一个空壳子,他还妄图以长江天险据守,实现“划江而治”,提出和谈,派张治中北上北平,与我党谈判。张治中去和谈之前,还专门到浙江奉化请示蒋介石。
党中央毛主席做好了两种准备,一方面让周恩来与张治中进行谈判,一方面加紧渡江战役的组织筹划,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渡江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
当时,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蒋介石下野后,突然夜巡长江防线,发现防线司令李襄南和几名军官打牌,他帮李打牌赢钱后,说“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天险能否守住,全靠诸位仁兄了。”后来李襄南果然替蒋介石卖命到最后,在长江防线被突破之后自杀。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后,和谈协议送交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大骂“文白(张治中)无能,丧权辱国”,4月20日,国民党李宗仁政府拒绝在和谈文件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占领了南京,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上空。
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得知喜讯后,欣然挥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成为千古名句。
你最喜欢的一场历史战役是哪一役?
辽沈战役吧,重点说下辽西会战
1948.10.18,蒋介石亲自飞到沈阳,让西进兵团继续前进,配合东林兵团重新夺回扼守关内外的军事重镇-锦州,东北野战军集结10个纵队全歼西进兵团5个军10万余人,注意是全歼!生俘敌中将廖耀湘,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就是秋风扫落叶,解放全东北。
这一仗重创国民党的主力,是我军军队人数上超过国民党,也为解放平津,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
没有那场战役的胜利,可能晚几年跟大家在这吹牛了(开个玩笑)
你最喜欢的一场历史战役是哪一役?
当然是解放战争期间的孟良崮战役,这场战役对于粟裕和华野来说可谓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1947年,当时蒋介石制定的全面进攻计划失败,转而又对山东和延安进行重点进攻。当时进攻山东的是有45万国民党军,其中五大主力中的三支部队,胡琏整编11师,张灵甫整编74师,邱清泉第五军都在其中。
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编入汤恩伯的第一兵团,在张灵甫的左右两翼是黄百韬的整编25师和李天霞的整编83师。张灵甫很狂妄,看不上这两位同事,嫌弃黄百韬是杂牌军,李天霞虽然是他的老上级,但是却嫌弃他昏聩无能,还多次给他使绊子,在蒋介石那里告他的黑状。
国民党军对华东野战军所在的山东根据地发动重点进攻后,张灵甫率领的整编74师没有遵守战前约定的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而是一味的冒进。这支部队不愧是五大主力之首,蒋介石的御林军,华野一直都不敢和他交手,华东野战军被逼的一退再退,很多将领都感觉十分憋屈。
最后,粟裕终于下定决心打整编74师,命令一纵,六纵,二纵,四纵,九纵等部队切断了整编74师的所有退路。张灵甫狂妄至极,他早就察觉到华野的意图,但是不但不突围,还带着部队上了孟良崮,最后被华野主力团团围住,包围整编74师的也都是华野主力,叶飞一纵,陶勇四纵,王必成六纵,许世友九纵全来打整编74师,这也是给足了张灵甫面子。
其实当时粟裕还是很紧张的,因为在华野周围,有国民党军的45万大军,其中最近的距离孟良崮只有不到十公里,最远的也就一两天的路程就能赶来。整整三天的时间,粟裕都没敢睡觉,指挥各部加紧进攻,好在国民党军内部矛盾重重,大多数部队都是见死不救,就连顾祝同和汤恩伯都想看张灵甫的笑话,最后导致整编74师全军覆没。孟良崮战役虽然给华野造成了很大伤亡,但这场战役,解放军全歼国军头号主力整编74师,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支国民党军部队敢孤军深入解放军根据地腹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