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战役看似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是,经过一些人的布局,却赢得了胜利?
1932年底,随着新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的彻底结束,老蒋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再次围剿江西苏区了。与前三次都是以杂牌军为主的进攻不同,这一回老蒋可谓是下了血本,在动用的近50万大军中,光嫡系部队就有12个师16万人之多。
此番蒋军的阵容堪称“豪华”,黄埔二号人物何应钦出任总指挥,所有的嫡系中央军则由“中路军司令”陈诚直接指挥,编成三个纵队。另有蔡廷锴的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粤系陈济棠的主力余汉谋所部为右路军,1933年1月初,老蒋干脆亲自到南昌督战指挥这次“围剿”。
敌人采取各路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在黎川、建宁地区合围红一方面军,而此时的红军,主力部队连同地方部队全部加起来只有不足70000人,与敌人的兵力比接近1:7,形势是非常危险的,乍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取胜的战役。如何打破敌人的围剿,进而保卫红色根据地,是当时压倒一切的任务。
敌人大兵压境,苏区形势危急,而不幸的是,毛委员当时又已经被迫离开领导岗位。在严酷的敌情面前,红一方面军朱总司令和周总政委也感觉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一时没有良好的破敌之策,遂联袂拜访毛委员,希望听一听他的意见。
毛委员听罢情况介绍,点燃一支烟对着地图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抬起头冷静地说道:“敌人虽有20多个师近50万人马分三路进犯,其实只有3个师,4万人马”!大家都听糊涂了,纷纷问此话怎讲?
毛委员继续分析说:敌人的三路军马中,右路余汉谋是陈济棠的部队,陈与蒋一向不和,出兵助战,只是不想红军进入广东,一定不肯卖力。而左路第19路军刚在上海对日作战,一定不愿全力进攻红军,这两路交给红军地方部队去应付就行了。
“中路军是敌人围剿的主力,然而总指挥陈诚仗着自己是亲信,为人骄狂,排斥异已,已经吞并了43师和52师,其他各纵队各师,都害怕被陈诚吞并,一定不肯卖力。因此只有第一纵队的3个师:第11师、第52师、第59师才真正听命于陈诚,可利用敌人派系矛盾,设法消灭陈诚这3个师,那么敌人的50万大军,就会自行瓦解,所以我才说敌人只能当有4万人”。
朱总司令有些疑惑:“如果先打陈诚的3个师,不就犯了先打强敌的兵家之大忌吗?孙子兵法,讲究避实击虚,在所有敌军部队中,以第11师、第52师和第59师战斗力最强,其中以第11师居冠,也是陈诚的起家本钱,据说在中原大战中表现很是强悍”。
毛委员笑了:“自古用兵,并无常法,皆因情势而定,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第11师就是这几十万敌人的七寸,打败第11师便摧垮了陈诚的意志,敌人自然再无斗志了。”本来是非常凶险的军事形势,经过这一番冷静的分析,局面一下子简单清晰起来,总司令和总政委对击破敌人围剿信心大增。
于是红一方面军主力按此布局在黄陂设伏,一战全歼罗卓英第一纵队的第52师,再挥兵重创第59师,生俘两名师长李明和陈时骥,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战例“黄陂大捷”。敌军两个主力师被红军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被迫调整其中路军部署,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以6个师分成前后两个纵队寻求决战。
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前纵队南进,而主力则秘密向北机动,当敌人前后两纵队脱节相距100里时,红军主力于3月21日,在草台冈突然向敌后纵队第11师发起进攻,歼敌大部,重伤敌师长萧乾。红军因此三战三捷,彻底打垮了陈诚的3个主力师,俘敌10000余缴枪10000余,其他各路敌人闻讯纷纷后撤,第四次反围剿至此胜利结束。
哪些战役看似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是,经过一些人的布局,却赢得了胜利?
谢谢邀请,看到此条问答我有些疑问,寻找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合适的题材,我来讲下圣纳泽尔突袭,此次突袭是发生在二战之中,也就是二战中最为耀眼的战例,圣纳泽尔突袭成为勋章数量最多的战例,共有5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被称为最高荣誉的勋章,俺认为相当我们的一等功吧。(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他们的盖世奇功,堪称二战之最,但是,我认为我国有些战例也是奇迹般的存在,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样的,这次袭击有601名勇士参与其中,利用一艘破旧的美国产的驱逐舰,去干掉纳粹德国的海军旗舰,可以说,以小利益去换取更大的利益,德国的提尔皮茨号,以当时的科技来衡量,它的属于超级战舰,具备最快速最先进的战舰,提尔皮茨号吃水线相比普通战舰大很多,以二战科技的水平,能承受它的泊系唯有诺曼底干船坞,它的位于圣纳泽尔,可以讲是唯一母港,纳粹德国失去了诺曼底干船坞和最大的战舰提尔皮茨号,就等于丢失对大西洋的控制权,对于盟国的战胜于法西斯,占重要的作用。(提尔皮茨号)
英国军方开始策划摧毁于德国海军基地,是圣纳泽尔的诺曼底干船坞,船坞如此巨大,并不是想摧毁就容易得手,经过他们的详细看图思考,终于决定在闸门的位置下手,摧毁闸口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诺曼底干船坞)
英国军方刚开始从海陆空三方下手,都是行不通的,下面分析:潜艇在海底攻击或者是战舰攻打,未进入射程的范围,就可能被德国的潜艇干掉了,而且他们有强大的反潜网。从陆地攻击,更是没任何机会深入敌后,以当时整个法国是德国的天下,贸然进入,相当于送羊入虎口。利用空军是没可能到达船坞的上空,德军善长于狼群战术,英国出动多少架飞机,德国空军肯定会多对方一倍的飞机,还没有对地面的防空炮进行评估呢。
组织突击队,丘吉尔的很赞成,但是英国军方并不看好突袭队的能成功,之所以,突袭队担任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此可见,英国军方三大军种都不希望为其的打掩饰。1952年3月28日,突袭队开始出发到目的地,该队的人员共有265人,英国海军人数有346人,英军能通过德国的检查,原因是英军破解了德国的密码本,此是成功摧毁目标的重要条件,要是没有破解对方的密码,一切都是空谈。(丘吉尔)
在参与战斗的601名英军,214人被活捉,168人阵亡。在复杂的环境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袭击成功给盟国打了一支强心针。个人认为他们的能成功,是对德军的仇恨太深,想尽一切办法把目标干掉,就算是牺牲了也在所不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