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1941年6月,古不帅的第2装甲集群只辖有三个军十个师10余万人,这是他在前线带兵的最大兵力值,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在作战中其实还需受到克鲁格第4集团军的节制。1942年隆不在的非洲军扩编为“非洲装甲集团军时”,其实只下辖四个德国师,其他都是意大利军队,而1943年的第聂伯河战役中,曼不群的南方集团军群连同配属兵力已达124万余人,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就是在莫斯科城下转攻为守的,他也因此丢掉了兵权,从此再没有领兵作战,说他是朱可夫的手下败将一点不冤枉。而隆美尔干脆不够级别前往东线战场,他连跟朱可夫交手的资格都没有,苏军的顽强和玩命,不是二战英军可以比拟的,所以真正够重量也确实跟朱可夫互有胜败掰过手腕的只有一个:曼施坦因。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古德里安是陆军大将、装甲集群司令,隆美尔是装甲兵上将、装甲集团军司令,而曼施坦因不过是兵种上将、装甲军长,能够在一年多时间脱颖而出,绝非等闲之辈,并且其战功要比隆美尔对付英军踏实得多,1942年封帅,当年晋升集团军群总司令,比隆美尔还早了两年多。

古德里安下课离开战场时的职务大约等同于集团军司令,这仅仅是一支战役级的部队规模。他的长处是装甲兵突击,大纵深突破与合围,这都停留在战役和战术层面,他永远迈不进战略家的行列。1943年起复后,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期间还算有所作为,出任“代理总参谋长”时毫无建树,实在是小胡子无人可用罢了。

隆美尔虽然最后的职务是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1944),陆军元帅,但天下人都知道他属于戈培尔政治宣传和刻意包装的“明星” ,作为一个战术高手,他在战略上并不出众,他甚至没有正儿八经在陆军总参谋部工作过,短暂的“实习”是为了能当上装甲师长而已。这一点,不仅陆军军官团清楚,其实小胡子心里也清楚。

否则隆美尔称病回国的1943年,正是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分,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干嘛不派往东线作战?修大西洋壁垒和守株待兔坐等盟军进攻这个事,德军十个陆军元帅中有十一个都可以干。隆美尔至少存在着三个不足:在国防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不足,与苏军的作战经验不足(干脆没有)以及大兵团作战的指挥经验不足。

而朱可夫被称为二战苏军“名将中的名将”,不能小瞧他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综合素质,网文中对于朱可夫只会以多胜少的宣传是种误解,那是因为苏军的单兵素质和单位战斗力在1944年之前仍不及德军,质量的劣势只能用数量来弥补。但这不代表朱可夫的能力不够,他能够像“救火队员”一样被先后派往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显然是斯大林对其指挥能力的认可。

朱可夫有一个职务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难以望其项背的,那就是1941年1月出任过苏军总参谋长,具备了战略全局观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基辅战役进行中,他曾经强烈建议苏军西南方面军撤过第聂伯河暂避德军锋芒,以图再举。然而斯大林武断地拒绝了这个正确意见,并且把据理力争的朱可夫贬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而西南方面军最后几遭全军覆灭65万人被俘的惨败,其实证明了朱可夫战略眼光的清醒。

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听说过进攻西欧的《曼施坦因计划》,可有听过什么古德里安计划和隆美尔计划?至于古德里安1944年的代总参谋长,简直就是小胡子的传令兵,他根本不能胜任。

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以下几个战例就足以说明问题:第一次是救援保卢斯集团军的“冬季风暴”行动,曼施坦因居然指挥10几个师的德军,向朱可夫的83个师旅级作战单位发起反突击,一度接近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仅有48公里的地方,尽管功败垂成,也把苏军从上到下弄得非常紧张。然后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后,朱可夫挥军追杀,试图一战摧毁德军南部防线。

这就是第二次,最具说服力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3年2月2日—3月3日,朱可夫以最高副统帅的身份指挥四个方面军超过50万大军,攻击曼施坦因残缺的南方集团军群20多万人马,在至少2比1的优势兵力和战场局面下,被德军打得大败。德军以有限兵力转入反攻后,大约粉碎了苏军52个师,俘虏75000余人,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恐怕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不忍回顾的战役。

第三次的库尔斯克战役,严阵以待的朱可夫还是在南线被德军实现了突破,霍特的装甲集团军已经取得良好战果,那正是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所以也正是曼施坦因强烈反对中止战役,因为他的进展最为良好。第四次的“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中,朱可夫判断被合围的胡贝第4装甲集团军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却巧妙地命令胡贝从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呐。

也正是“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由于屡次顶撞小胡子而被解职,但是要注意,他是唯一一个并非因为抗命、或者作战失败给被解职的高级指挥官,甚至在被解职之前还得到了一枚勋章。这既是小胡子对其能力的不得不肯定,也使朱可夫再没有报仇雪耻的机会,之后德军的东线战场就趋于崩溃了。

所以,尽管曼不群在回忆录中有些甩锅的言语,但战场实践仍然证明,他的指挥能力和用兵的机动灵活性,还是要比朱可夫高明一些。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曼施坦因全面强于朱可夫,尤其是在战略上;古德里安的军事理论不是朱可夫能比的,战术稍强于朱可夫;隆美尔战术水平出色,善于出奇制胜,但战略上欠妥,如果指挥东线的大型集团军群不一定能打败朱可夫。

所以,战略方面: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朱可

夫、隆美尔;

战术方面: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

安、朱可夫;

军事理论;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

美尔、朱可夫。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元首不插手指挥的话,他们三个都能吊打朱可夫,德军的素质远远高于苏军,技术装备性能也碾压苏军,苏军唯一的优势只是数量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朱可夫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就是靠272号坚决不能后撤的命令,靠猛打猛冲!巨大的牺牲堆起来的胜利。二战前连芬兰都打不过。称不上军事家。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人的能力都不及朱可夫,而且是远远不及朱可夫!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个人的能力谁在朱可夫之上?

我来说一下吧,问题当中提到的4个人,在第2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都是大名鼎鼎的,除了朱可夫之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德国的将领,那么,德国的这三个将领谁能够在朱可夫之上呢?这个确实不好比对,也很难说,毕竟历史无法重演,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把他们4个人做一下对比吧。

1,官职方面。论官职,朱可夫是最大的,在第2次世界大战初期,朱可夫是除了斯大林以外,苏军将领当中官职最大的,而曼施坦因和隆美尔是德军的元帅,古德里安则连元帅都不是,从这方面讲,德军的这三个将领,恐怕都敌不上朱可夫。

2,拥有军队方面。古德里安是指挥坦克兵的隆美尔和曼斯坦因,虽然当过元帅,也指挥过方便军,但从人数上讲,没有朱可夫指挥的多,所以从这方面说,朱可夫依然要强于他们三人。

3,能力方面。在德军的三位将领当中,我觉得只有曼斯坦因可以和朱可夫相媲美,而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是无法比拟的,首先说古德里安被称为坦克兵之父,在坦克兵作战上是他的专长,但指挥大规模的军队,他却没有指挥过。再说一下隆美尔,说句实在话,隆美尔的军事才能确实不敢恭维,除了沙漠之狐的昙花一现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败仗,他是靠着给希特勒当保镖而破格提拔的,没有基层指挥军队的经验,他虽然有一定的战术经验,但却没有战略思维,北非战场上把德军拖入泥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而且这个人儿女情长,在诺曼底登陆之际,他居然离开军队回家给他老婆过生日,你说这种人能成大器吗?所以只有曼斯坦因可以和朱可夫一决高下,但从战场上的表现来看,朱可夫势如破竹,一直攻破柏林,从战功上说,他也列在曼施坦因之上。另外虽然他们两个的官衔都是元帅,但德国有20个元帅,而苏联才几个,从含金量上说,朱可夫也要强与曼斯坦因。

从以上几点对比来看,我个人觉得,德国的这三位将领都不是朱可夫的对手。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