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即使德国发动的二战是一场令人痛恨的侵略战争,可隆美尔在这场战争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依然令人赞叹,可沙漠之狐如果尾巴过长,也必将折尾,沦为土灰!

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说起二战期间最让人佩服的将军那就是隆美尔了,他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死亡也是一个传奇。

隆美尔精于机动战和发现敌人弱点。二战爆发后,他在前线突破缪斯河防线,大败法军。此后他在非洲战场上夺下多场战役的胜利,成为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后来因为妻子参与军中人事,把反希特勒集团人员安置在隆美尔身边。反希特勒集团策划7.20事件谋杀希特勒,结果希特勒侥幸逃过。接着希特勒发起白色恐怖,抓捕了一些反希特勒集团的人员。严刑拷打下隆美尔被咬了出来,他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跳进黄河难洗清。如惊弓之鸟的希特勒,愤怒,恐惧,失望!自己一手提拔的爱将竟然要置自己于死地,隆美尔在劫难逃,他必须死。

隆美尔死前手握兵权,尽管如此他还是心甘情愿服毒自杀了。再厉害的人物都有软肋,希特勒了解隆美尔视妻子和儿子如自己的生命,提前谈好条件,只要隆美尔乖乖服毒,给他体面的国葬,而且他的妻儿将会安然无恙,隆美尔的部将也不会受牵连。希特勒在无硝烟中解决了隆美尔。

隆美尔别无选择。他自己也知道,如果出兵反抗,不但自己的士兵不能和希特勒的军队相抗衡,而且自己的妻、儿将难逃惨死的命运。

1944年10月14日12点,希特勒的士兵对隆美尔驻地全方位封锁。隆美尔的住处黑尔林根被围的水泄不通,一辆大卡车挡在路口。为了防止隆美尔外逃,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了。

53岁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有他生命的最后15分钟。

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和侍卫长梅塞尔向隆美尔谈了死亡条件。

谈判过程很短暂,只有几分钟;条件很残酷,隆美尔必须死。

隆美尔对自己的妻儿作最后的告别:

“我在一刻钟之内即将死去……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卖国罪,令我服毒自尽。两位将军已经把毒药带来了,只要三秒钟即可生效。如果我接受,他们不会像平时惯例那样诛连家属,也就是你们而言。他们也不会加害我的僚属。”

(隆美尔和妻儿)

关于隆美尔无法反抗的理由,其中一条在他和儿子的谈话中略知:

儿子:“难道我们不能自卫吗?”隆美尔:“那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宁可死一人,而不要大家在乱枪中丧生。况且,我们也没有充足的弹药。”

隆美尔套上褐色的非洲军团的制服,把小狗锁在书房,环视四周后,带走了他最后的荣誉——元帅权杖。

他坐在车后座的右边,车门被关上。奔驰车开动了,驶出500米后,他们停在一个有砾石坑的小树林里。布格多夫将军要求梅塞尔将军和司机多泽离开。估计设计这个场景应该是为了对外宣称隆美尔的死因制造合理的理由吧。

隆美尔服用的药物很毒,短短几秒钟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便一命呜呼。

后来司机回忆说:

“我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

希特勒对外公布的死因是:隆美尔途中中风。

一代名将,为了自己的家人和部将,他执行了自己最崇拜的人希特勒的最后命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小姐姐工作室——君墨

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隆美尔因为卷入推翻希特勒计划中,被迫服毒自杀的。

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作为希特勒的爱将,一战二战都参与过。最辉煌的当然是二战中北非战场的表现。当时北非战场是意大利指挥,结果是一败涂地,当1941年2月16日,也就是隆美尔正式接管前线指挥权之后。德军攻占了恩奴菲利亚。利用英军轻敌调防的有利时机,大胆进攻,给英军照成重大损失,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使得英军只剩下一只被围困的小部队。

1942年6月,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衔。

44年7月20日,暗杀希特勒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参与谋杀的同案犯。其实隆美尔并没有直接参与该行动,而是默许。不过,对希特勒来说,都一样的。10月14日,希特勒承诺隆美尔,如果服毒自杀,将为他举行国葬,亲属可领取元帅抚恤金。希特勒之所以如此做,一个是为了利用隆美尔殉国的名誉刺激帝国战斗,二一个是,隆美尔一直作为希特勒的左膀右臂,如果以叛国论处将会动摇希特勒的统治地位。毕竟,隆美尔声誉在外。

在二战的满天将星中,能够身前显赫,身后哀荣的,并且让敌对双方都承认的,只有隆美尔一人。不同于希特勒的残忍好杀,他的表现更像是一名职业军人。身为正规军的优秀将领,没有执行纳粹灭绝政策,没有参与屠杀行动,战场战俘,也按照战俘条例执行。因此没有受到死后清算。

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1944年7月17日清晨,隆美尔驱车视察诺曼底前线,分别会见了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施彭韦堡和党卫第1装甲军军长迪特里希,下午四点在返回司令部的路上遭遇盟军飞机轰炸,两架英军的飓风式战机扫射了陆军元帅的座车,隆美尔身负重伤当场不省人事,被紧急送回后方治疗。三天以后,震惊世界的二战著名爆炸案“720事件”爆发。

(克鲁格元帅)

事实上,在柏林等待消息的的反叛军官们干得很糟糕,当施道芬贝格上校从狼穴脱身返回柏林的后备军司令部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的战友们什么都没有做,处在一片迷惘和混乱中,所以很快就被戈培尔平息了事态。而真正下手比较快的,反倒是密谋集团远在法国巴黎的“同志们”。

1944年7月20日下午四点,施道芬贝格用电话通知了在巴黎的表弟霍法克中校,敦促他们立刻行动起来“起义”。于是密谋集团主要成员、德军驻法国军事总督施图尔纳格尔中将下令抓捕党卫队成员,到天黑之前,巴黎所有1200名党卫队保安处官兵全部被国防军缴械关押起来,堪称雷厉风行。

(隆美尔元帅)

深夜一点,希特勒通过广播发表演说,第一是证明自己还活着,第二是要求所有德军官兵要遵守效忠誓词,这也就意味着“720事件”彻底失败了。第二天,暂时接手“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克鲁格元帅终于表态了,他否认了解任何叛变计划,并要求施图尔格纳尔立即释放被捕的党卫军官。

后者只能照办,当晚陆军将领们在巴黎拉菲尔旅馆举办酒会,给刚刚获释的党卫队高级军官压惊,这事既悲哀又滑稽,因为党卫队马上就会按照命令逮捕涉事的国防军将领了,而一天前他们却差点被全部枪毙。酒会结束后施图尔格纳尔奉命去柏林报到,途中举枪自杀,结果却没有死成,双目失明后被党卫队押送柏林受审,霍法克中校也随即被捕。

(隆美尔)

所以把隆美尔送上黄泉路的,正是这个中将和那个中校:施图尔格纳尔自杀后被送到陆军医院,在抢救过程中神智已然不清的他喃喃地呼唤着隆美尔的名字。如今看来,他是认为假使隆美尔在位,绝不会像克鲁格那样背信弃义和冷酷绝情,西线德军说不定会真的“反水”与盟军溝和,所以甚是不甘和怀念,属于情不自禁的下意识行为。

那么假设隆美尔没有负伤,而是继续统率着西线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群,真的会支持叛乱和反抗希特勒吗?笔者个人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是隆美尔并不支持在肉体上消灭希特勒,另一方面,只要希特勒证明自己还活着,隆美尔也没有足够的威望说服西线德军跟他同进退。总而言之,施图尔格纳尔的呼唤,被秘密警察迅速而如实地上报。

(凯特尔元帅)

在野战医院里,隆美尔在获知720事件后曾写信给妻子露西“有人居然企图谋害元首,这使我感到极为震惊,感谢上帝,一切总算是平安无事”,这充分说明隆美尔对希特勒的复杂态度,他忠于希特勒而又无法忍受他,他想过推翻希特勒却从来没有想过杀死他。有理由相信,他对反希特勒密谋集团的活动是有所了解的,尽管他在没有亲自参与,因为在西线,是密谋集团活动的“重灾区”。

不就以后的9月7日,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被捕(他不冤枉),昏了头的隆美尔居然要求希特勒释放他,这就加重了小胡子的怀疑。而霍法克中校则在柏林的盖世太保总部遭到了残酷的刑讯,这帮家伙折磨人的手段是骇人听闻的。

(希特勒和隆美尔)

经过长时间的拷打后中校终于崩溃了,他招认隆美尔确实参与了720阴谋,并言之凿凿引用了隆美尔的原话:“告诉柏林的人,他们可以指望我”,这个话到底有没有说过,已经无法证实,因为隆美尔没有得到与霍法克对质的机会。

盖世太保整理的口供被火速送往腊斯登堡“狼穴”大本营,之前半信半疑的希特勒登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不过并没有马上下达处死隆美尔的命令。这个时候,纳粹党棍鲍曼给隆美尔的棺材板上钉上最后一颗钉子:就算隆美尔没有参与720阴谋,但也肯定是知情者,而知情不报与叛变无二,希特勒遂下定决心让隆美尔死去。

(鲍曼)

至于为什么采取逼迫隆美尔服毒自杀的办法,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后来在纽纶堡法庭上供述:“元首认识到,如果这个赫赫有名的元帅,德国最得人心的将军,被逮捕并押上人民法庭的话,这将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因此,希特勒经过与凯特尔商量,决定给隆美尔出示控告他的证据,然后给出选择:

要么被押上所谓的“人民法庭”受审,要么主动自杀,如果自杀的话,他死后将获得全副军人荣典的国葬,同时保全他的家属。1944年10月14日凌晨,两名“钦差”带着使命从狼穴出发,分别是元首大本营副官布格道夫将军和陆军人事处长迈赛尔将军,中午时分,他们抵达隆美尔在赫林根的家,此前,这里已经被当地党卫队的装甲车公开包围(最早是秘密监视)。

(隆美尔死去)

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隆美尔也别无选择,只经过短短五分钟的谈话,陆军元帅的自杀已成定局,他告别妻儿后跟随两名将军上了汽车,开出两里地之后服毒自尽。德国官方宣布隆美尔因7月17日的重伤不治身死,希特勒致露西的唁电第一时间就到了:“您丈夫的死给您带来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真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龙德施泰特元帅代表国防军出席了隆美尔的葬礼,极尽哀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隆美尔葬礼)

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隆美尔因《步兵攻击》一书被希特勒所赏识,并任命其为大本营卫队长。因为离高层较近,隆美尔的军事才能逐渐被希特勒渐渐注意,在闪电袭击波兰中,隆美尔因为其优秀的表现,希特勒满足了其成为装甲师师长的请求。

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被评为“魔鬼之师”,一度让敌人闻风丧胆。如此优秀的人才,希特勒自然不会吝啬对他的嘉奖。很快非洲战役战事的紧张,让隆美尔再次有了大显身手的地方,1941年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非洲军军长。

在那里,隆美尔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打的英军节节败退,而且还俘虏了奥康诺将军,这让隆美尔声名鹊起。

因为其狡猾的战术,隆美尔还被英军称之为“沙漠之狐”。

1942年隆美尔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不久之后,又成功率领军队夺回了“昔兰尼加”,被希特勒升为上将。当年六月再被授予元帅军衔。短短三年,隆美尔就从一个卫队长升为一个元帅。这与自身的才能并且和希特勒的赏识有着离不开的关系。

那这么受宠的一位名将,是如何被希特勒所逐渐厌恶,并最终要求其自杀的呢?

这就要从非洲战场说起了。

因为其弹药供应不足和粮食的紧缺,并且英军派来了他的大杀器“蒙哥马利”,在这场狮虎之争中,隆美尔最终还是因为后勤的问题,被接二两三地拿下好几城。希特勒虽然没有怪他,可是还是将他调到了意大利。德军最重要的苏德战场并没有派隆美尔过去,因此可以看出隆美尔已经失宠了。

被调离南非之后的隆美尔开始思考,到底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在盟军的东西两线的夹攻下,德军在他看来必然会失败。他觉得有必要做出一些决定,比如劝说希特勒和盟军进行谈和。1944年,隆美尔执意要和希特勒谈谈政治问题,比如停战事宜,最终却被希特勒轰出了门外。

这也不是隆美尔第一次惹希特勒生气了,早在之前希特勒虐杀犹太人的时候,隆美尔就提议不要滥杀无辜,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又从小出生于知识家庭,隆美尔受到的教育和从小良好的教养,使他数次和希特勒就此问题发生争执。

此事之后,隆美尔又被卷入刺杀希特勒的风潮之中。

虽然这次事件的主谋是施陶芬贝格上校,看起来与隆美尔没有太大关联。可是在盖世太保的事后调查中发现,隆美尔显然对这件事情是知情的。知情不报显然是大罪,隆美尔显然没有保护希特勒的意思。

在事后的报告中马丁鲍曼添油加醋,說此次“瓦尔基里”事变成功后隆美尔将引领新政府。其实这只是马丁鲍曼借机公报私仇而已。怒火中烧的希特勒已经顾不得考虑这件事情的真伪了,立即下令逮捕隆美尔。

此时的隆美尔因为不久前遭受了美军的轰炸,还在床上静养。醒来之后就看见了盖世太保和他带来的死亡请柬。为了以防万一,盖世太保还封锁了周遭的道路,并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

第一选择自杀,这样可以给予国葬待遇,并且不为难他的家人;第二,上军事法庭,辩证自己的清白。

隆美尔清楚地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可是为了不连累家人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在临死之前,隆美尔有五分钟的时间和家人告别。他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愤怒的说道:“我们不可以选择和他们拼命吗?”

“没有必要,我们的弹药并不充分,只会增加不必要的伤亡”。隆美尔淡定说到。

“只有这样,你们才能顺利地活下去,并且拿到元帅的抚恤金。”

说完这些,隆美尔便穿戴整齐,带着他的荣誉权杖缓缓地走向了在外等候多时的汽车。随着小车慢慢驶入密林,一代名将最终服毒自尽。一刻钟后,医院打来电话,宣称隆美尔因伤重不治,最终脑溢血过多而亡。

他死后,元首在乌尔姆为他举行了国葬,并且按照承诺的那样并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可以说隆美尔选择赴死,更多的是一种为家人的担忧。

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隆美尔曾经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将领,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官方宣传机构大肆宣扬隆美尔在北非的辉煌胜利,在德国民众眼里,隆美尔已经成为德国的战争之神、不败神话。隆美尔本人也和希特勒关系密切,隆美尔经常越级向希特勒反应前线的情况,希特勒也默许隆美尔这一特殊权利。随着“7.20”刺杀希特勒事件的发生,希特勒下令严查参与这一事件的人员,很快查到他的爱将隆美尔也涉及其中,虽然隆美尔没有参与谋划刺杀行动,但是隆美尔默许了这些反希特勒的行动,最终希特勒还是下令秘密处决隆美尔,考虑到隆美尔的公众影响力,对外宣称隆美尔是因病不治而亡。

在刺杀事件发生三天前,隆美尔在前线遭到盟军飞机的袭击,受了重伤,因而他的B集团军群司令一职也暂由克鲁格元帅代替,刺杀事件发生后,隆美尔正在后方的医院养伤,自然也就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因此当希特勒决定对隆美尔下手时,隆美尔并没有反抗的能力,他的住宅已经被秘密警察团团包围,而隆美尔身边只有一名副官和他的妻子儿子。希特勒以叛国罪的罪名让隆美尔服毒自尽,否则将牵连到隆美尔的家人和僚属,最终隆美尔选择了服毒自尽。

当时包括隆美尔在内的一大批国防军军官已经对德国的未来担忧不已,但是仍旧抱有一丝希望,直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德国再度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时,隆美尔等人才真正对希特勒失去希望,他们计划在希特勒死后,西线德军将直接和盟军展开谈判,结束和英、美的战争,集中全力对付东方的苏联。同时西线德军将开回柏林以掌控局势,阻止纳粹党和党卫军可能的叛乱行动。当时西线德军的主要指挥部就是西线总司令部和B集团军群司令部,而西线总司令克鲁格和B集团军群隆美尔都已经做好了和盟军和谈的准备,只等待希特勒被刺杀或者控制。事实上隆美尔更倾向于后者,想借希特勒来西线视察的机会将其控制,然后迫使希特勒承认这一既成事实,而不是直接杀死希特勒。

当然这些都无关紧要了,隆美尔试图拯救德国的希望破灭了,而代价是付出他自己的生命,这也恰恰证明隆美尔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他只忠于德国!而不是希特勒!

历史上,希特勒爱将,人称帝国之鹰的隆美尔,是怎么被希特勒逼杀的?

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

三人当中, 只有隆美尔是死于非命,而另外两人都属于善终,而且曼施坦因活了86岁,在1973年才去世。

隆美尔是被希特勒逼杀的,为什么隆美尔的命这么差,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隆美尔一生的三个重要阶段。

隆美尔的崛起,和希特勒有关

喜欢隆美尔的人非常多,因为他身上有着非比寻常的气质和魅力,既有绅士风度,也有快速决断的性格;既有高度的执行力,还有着无比的冷静。这一切和他的出生有关,当然,也和他的军旅生涯有关。

隆美尔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本来,隆美尔是计划当一个工程师的,后来,还是听了父亲的建议,参加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在当地的第124步兵团当军官候补生。

隆美尔参加了一战,战绩比起希特勒好得太多。曾经率领三个战士,阻挡了二十多名法军的进攻,这让他在一战中受到了关注。1917年,隆美尔担任了上尉连长,而那时的希特勒才是个上等兵。

一战后,隆美尔一直在军队里奋斗,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

隆美尔有一些经历,同时善于琢磨,于是,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步兵攻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隆美尔的命运。

1939年,希特勒看到了隆美尔的书,非常认可,然后点名让该书作者隆美尔担任他的大本营卫队长。和最高领导距离很近,机会能少吗?二战开始后,隆美尔调到了最高统帅部任职。此时,隆美尔已经48岁了。

当德国战车驶过波兰大地后,隆美尔的表现让希特勒非常欣赏。于是,满足了隆美尔当装甲师师长的请求。

1940年2月15日,隆美尔担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在其后的法国战役期间,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表现太过突出,被誉为“魔鬼之师”。这评价不低。

希特勒爱才,也愿意用才。很快,1941年二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在那片土地上,隆美尔表现实在出色,一系列的指挥,让英军难以招架,节节败退。而且,在和英国人对战过程中,俘虏了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这让隆美尔声名鹊起。

1942年1月,隆美尔获得了栎树叶双剑勋章,并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不得不说是个奇迹,短短三年时间,隆美尔就从一个卫队长变成了一个集团军司令,这成功来得太快。

不久之后,他率领部队夺回了非常重要的“昔兰尼加”,于是乎,被希特勒提升为上将,当年6月,被授予元帅军衔。此时,隆美尔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隆美尔的改变,导致灾难逐渐靠近

隆美尔在非洲战场大杀四方,英国人无奈之中派来了他们的大杀器蒙哥马利。这是一场狮虎之争,看谁能笑到最后。

不得不承认,蒙哥马利是有两手的,抓住机会,趁德军的补给出现问题的时候,快速果断地进攻,拿下了好几场胜利。那德军的补给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特别是弹药?

因为德军在苏联战役中处于了焦灼之中,各种材料消耗巨大,于是在非洲的德军缺少弹药、粮食的情况出现了。

对于隆美尔的失利,希特勒并没有怪罪。

在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了回去。7月,隆美尔被任命为驻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

看得出来,隆美尔已经“失宠”了。德军最主要的苏德战场,并没有派隆美尔过去。这也就少了隆美尔和朱可夫的当面对决。

可以说,隆美尔的生活变得轻松了,可以思考很多问题了。

其中,有些问题深深地困扰隆美尔,连年战争到底对不对?进攻苏联到底对不对?

1944年初,隆美尔执意要和元首希特勒谈谈政治问题,谈谈停战的问题,被希特勒轰了出来。

1944年的7月20日,发生了著名的720政变事件,那是一个刺杀希特勒的事件,政变的主谋之一是施陶芬贝格上校,其他参与政变的人包括维茨莱本元帅、贝克上将、赫普纳上将、格德勒(莱比锡市长)、基尔海姆上校、台尔普神父等。

而事后的调查得知,隆美尔竟然知道此事,这让希特勒大为恼火。这是知情不报罪,这说明隆美尔并没有想保护元首。

1944年9月末,马丁鲍曼在给希特勒汇报调查刺杀情况时,透露了一个文件内容:隆美尔曾经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就是这则消息,彻底让希特勒起了杀机。

事实上,马丁鲍曼和隆美尔有过节,这是栽赃陷害。

但激动的希特勒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于是,隆美尔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

隆美尔的死去

1944年10月14日12点,希特勒派出的盖世太保们,把隆美尔所在的庄园包围了起来。不仅如此,还封锁了周边的各条道路。这样的布置,隆美尔可谓是插翅难逃。

布置好一切,代表希特勒的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和侍卫长梅塞尔来了,他们和隆美尔进行了密探,之后,两人走了出去。

两人走了,隆美尔很沮丧,但真诚地告诉家人:“我在一刻钟之内将死亡,对方已经给了我自尽的毒药,死在自己人手里很不开心,但我没有办法。”

家里的人快疯了,儿子吼道:“难道我们不能反击吗?”

“可以反击,但我们已经包围了,反击意味着所有人都得死,而且我们的弹药并不充分。他们已经答应了我,给我体面的葬礼“国葬”,而且不为难我的任何一个家人。”说完,隆美尔走了出去。

在离房子500米左右的树林内,隆美尔吞下了氰化钾。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享年53岁。

也许,隆美尔死得不甘心,但如何选择?让儿子老婆和自己一起死吗?显然不好,隆美尔选择了自己承担,保全了老婆孩子,取得了一个体面的葬礼。

希特勒说话算话,没有为难隆美尔的家属,并在10月18日为隆美尔举行了国葬。不过,隆美尔不会太过孤单,因为半年之后,希特勒也开枪自杀了。

隆美尔的一生是成功的,但晚年的结局是悲哀的,一切来源于自己的选择,怪不得任何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