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8月19日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这既是苏军提前规划的一场军事行动,也是偶然间的一场巧合。
对日宣战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政府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声明,宣布从次日(8月9日)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苏联对日宣战,苏联方面的说法是根据雅尔塔会议忠于同盟国的会议决议,可实际目的是为了一雪1904年日俄战争战败之耻辱。随后,15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中、苏蒙、苏朝边境,向70万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日本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是日本最精锐的陆军部队。可由于对苏联突然宣战准备不足,加上当时日本已到了强弩之末,距离无条件投降也只有一周时间。更重要的是,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瞬间将一座中型城市夷为平地。这一幕极大的震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之心,关东军也受此影响,士气低落。苏军很快突破关东军设在边境的阵地防线,向纵深腹地挺进。
逃亡计划末代皇帝溥仪当时是关东军扶植的伪满洲国皇帝,关东军最后一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于8月10日到伪满皇宫面见溥仪,宣布国都从新京(长春)迁往中朝边境的通化,即刻动身。在溥仪的苦苦哀求下,总算给了三天的宽限期。可实际上,第二天(8月11日)晚上九点多,在“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的催促下,溥仪和皇后婉容、福贵人李玉琴赶赴车站,会合提前到达的亲属和随从,乘坐火车出逃。为了躲避空袭,原经沈阳直达通化的路线改为经吉林、梅河口,再到通化。火车开了两天两夜,路上只吃了两顿饭和一些饼干,8月13日在通化大栗子沟下车,投宿在栗子沟煤矿日本矿长家中。两天后(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也在众大臣、参议面前宣读了其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退位诏书”。
吉冈安直告诉他,关东军已经和东京联络好,决定送他去日本。溥仪双膝跪地,面朝东方磕了几个头,念叨着:“感谢上天,保佑天皇陛下平安!”。8月17日,溥仪准备前往日本,因飞机太小,只允许带几名随从,溥仪挑选了弟弟溥杰、两个妹妹、三个侄子、医生和几个仆人随行。福贵人李玉琴哭问:“我怎么办?”溥仪说:“飞机太小了,你们坐火车去吧!”李玉琴问:“火车能到日本吗?”溥仪答道:“当然能到!顶多过三天,你和皇后他们就见着我了。”溥仪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当时心乱如麻,反复思索着如何能逃脱死亡,哪还有心顾什么火车不火车呢?”溥仪和随从乘坐一辆小型飞机,准备前往沈阳换乘大型飞机。
机场被俘正当溥仪一行为逃亡日本做准备时,苏军方面为了迅速攻占东北,决定派出空降兵部队。派往沈阳的空降兵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占领伪满军事要地奉天,逼迫关东军无条件投降;寻找伪满皇帝溥仪。当时长春已被苏军占领,皇宫内的溥仪已经外逃,苏军把抓捕命令下达给了各级作战部队。8月19日,一个由225名空降兵和几十架战机组成的编队紧急升空,朝沈阳飞去,途中遇到暴雨,编队在乌兰浩特补充燃料后再度升空,顺利降落在沈阳机场。几乎未遭抵抗,苏军便控制了整个机场。溥仪乘坐的飞机于8月19日上午11点降落在沈阳东塔机场,在休息区候机。没想到,随着轰鸣的马达声降落的不是日军飞机,而是苏联的战斗机。溥仪一行就此成为俘虏,第二天被载往赤塔军用机场,后来又被转移到伯力45号特别监狱,度过了近5年的战犯生活。
在苏联,溥仪受到了特殊优待,不仅不用劳动,而且生活起居都由侄儿和随侍侍候,这使他萌生了留在苏联的想法。他先后多次口头并三次提交书面申请,结果都无下文。1950年8月1日,溥仪与伪满洲国263名“战犯”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回到北京。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揭秘一下“伪满洲国”的末日时分: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的轰炸机很快就光临伪满“国都”长春,当天中午,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和所谓的“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中将赶到皇宫,向溥仪通报战争形势,说明长春已不安全,而此时关东军已经在通化建立了“战斗司令部”。
(吉冈安直剧照)
山田乙三对溥仪说:“苏联已对日宣战,关东军准备退至南满与苏军决一死战,为了陛下的安全,国都暂时也应迁到通化”,同时要求溥仪尽快做好“迁都”准备。溥仪表示东西太多,启程时间需要延缓三天,山田也只能同意,然后跟参谋长匆匆离去,先期赶赴通化野战司令部进行指挥。
然而8月11日的深夜,吉冈安直就全副武装赶到伪满皇宫,命令溥仪必须立即出发,溥仪无奈只好遵从。逃跑车队的第一辆车,坐的是“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捧着裕仁“赐给”溥仪的三件所谓“神器”,溥仪只能坐第二辆车,然后皇后婉容、福贵人李玉琴和随侍们纷纷上车,在日本宪兵的护卫下赶往长春东站。
(汉奸张景惠)
这群人登上一列火车前往通化,为了躲避空袭和查看路线,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8月13日才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镇(今白山市临江县),当时那里是日本的“大栗子铁矿株式会社”,是掠夺东北资源的日企。刚刚喘口气,隔一天的8月15日,就收到了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伪满一干人等顿时呆若木鸡。
1945年8月17日夜里,就在这家铁矿公司的食堂里,召开了伪满洲国最后一次“紧急参议府会议”,日本方面代表、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首先发言。他认为既然日本天皇已经发表所谓“停战诏书”,那么伪满洲国就没有存续的必要,也应该宣布解体同时由溥仪发表诏书退位,伪满“国务总理”、张作霖的盟兄、大汉奸张景惠立即支持,随后带着一帮子人去见溥仪。
(伪满洲国溥仪)
张景惠草拟了“退位诏书”的内容,溥仪当场也表示同意,然后在铁矿公司的二楼简单布置了一个会场,一小撮日伪头目到场,溥仪仅仅用了两分钟就宣读完诏书,再与到场的人握别。1932年被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这个傀儡政权,就这样终于在十三年后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吉冈安直随后通知溥仪,日本方面接受他去本土“避难”,但随行人员不可过多,最终溥仪挑选了二弟溥杰、妹夫瑞麟以及贴身侍从等共13人准备逃往日本。但是要从吉林飞往遥远的日本,通化野战机场并没有合适的大型运输机,于是8月18日凌晨,溥仪一行人先赶到通化,乘坐三架小型军用运输机赶往沈阳东塔机场,准备在那里换乘大型飞机转赴日本。
(秦彦三郎签字投降)
当天中午溥仪一行到达沈阳机场,准备在候机楼里稍事休息等候安排飞机,然而就在这一天,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为了尽快控制协议区(8月17日秦彦三郎到哈尔滨乞降),下令三个方面军必须专门编组和派出快速支队,以迅速占领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重要城市。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甚至连机械化支队都嫌太慢,特别命令组建50到500人的空降群,其中外贝加尔方面军第6坦克军约250人组成的空降群奉命飞临沈阳,由一名中校军官率领。
(溥仪被俘)
所以溥仪还未等来去日本的大飞机,中午刚过就迎来了苏军空降部队,身份暴露后当场被俘,从苏军空降行动的时间和计划来看,根本不存在掌握溥仪逃亡计划的可能,苏军空降部队与这个儿皇帝确实是“不期而遇”,因为同一天长春和哈尔滨也被苏军空降兵控制。而就算溥仪逃到日本,也仍然逃不掉作为战犯被审判的命运,同时对美国人来说,溥仪真的没什么用。
当晚溥仪作为重要俘虏被用飞机转送至苏联境内的赤塔,从此开始了五年多的战犯生涯,后来南京政府曾要求引渡溥仪回国受审,但遭到苏方拒绝(目的不可告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才转交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1959年被特赦。
(溥仪被转送苏联)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溥仪在1945年的8月被苏军抓获,从此他被带到苏联,在苏联被关押了五年,虽是关押,但苏联人知道溥仪是个重要人物,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让人们感到疑惑的是,溥仪在被抓住之前,他当时是在沈阳的机场候机,溥仪当时要飞去日本,可是这个时候苏军却突然出现了,那么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的下落的呢?
在同年的8月10日当时日本战败,并开始退守到伪满洲国的南部地区,溥仪后来被转移到通化,本来溥仪就是日本人的傀儡,所以溥仪的一切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他当时也只能听从日本人的安排,第二天晚上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吉冈安直希望溥仪可以尽快动身去日本,随后溥仪就按照指示坐火车去了通化。后来溥仪得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并安排溥仪十七号去日本。十五号当时日本大势已去,可是日本人不服气,不接受现实,他们依然在作战,但是苏军已经占领了伪满洲国的大部分地区,日军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性,随后苏军还发动了空中力量进行作战,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马上锁定溥仪的位置,并抓获溥仪。
十七号溥仪被苏军抓获,当时苏军出现在沈阳机场时让溥仪一行人十分震惊,因为苏军的动作十分迅速,而且溥仪不知道苏军是如何找到他的下落的。结合当时的苏军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苏军当时就是通过空中力量搜查到溥仪位置的,但是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其次苏军当时是突然间从天而降,仿佛没有经过什么搜查的过程,他们直奔机场候机厅,并很快就解除了日军的武装,随后一个个苏联士兵出现在溥仪的眼前,并将溥仪带走。在溥仪看到苏军的时候十分惧怕,而且他们都拿着武器,所以溥仪是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性的,他只能乖乖的跟着苏军走。
第二天溥仪被抓到苏军司令部,在过了半个月之后,溥仪就被送往巴罗夫斯克,溥仪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间。其实从溥仪被苏军俘虏的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苏军在查找溥仪的时候可以用稳准狠来形容,而且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力气,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苏军是获得了相关情报才会动作如此迅速,而透露情报的应该就是日本,毕竟当时只有日本知道溥仪的行踪,日方和苏联交换这个情报可能是有些利益交换,虽然至今没有定论,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1945年8月18日夜,苏军突袭奉天机场,溥仪等人在候机大厅被俘。至于溥仪为何会被苏军俘虏,主流观点认为是一次偶然的巧合,但溥仪的贴身随侍却认为,溥仪是关东军献给苏军的投降礼物。苏军说溥仪被俘时试图自杀。
日本投降的六天前,苏军出兵占领东北。日本被比如绝境,此时的关东军还试图负隅顽抗,但第二天日本就作出了撤退的决定。为了避免溥仪落入苏军之手而成为证人,日军决定带着他撤退到边境城市通化。
溥仪此刻的主要工作就是焚烧文件和胶片,但因时间紧促并未烧完。溥仪只带了随身行李和近六十箱的紫禁城宝贝,匆忙登上了开往通化的火车。由于害怕苏军的空袭,火车改道从更远的吉林、梅河口到通化。
经过三天三夜的旅途,溥仪等人在大李子沟镇下车,被安置在山脚下的一个日本矿长家中。三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方将消息告诉溥仪,并说美军承诺保证天皇的地位,溥仪到日本便可得到安全保障。
溥仪随后向东方拜了几拜,嘴里说着:感谢老天爷。8月17日,一架小飞机准备接溥仪飞往日本,但必须减少人员和物品,溥仪选了弟弟溥杰、两个妹妹、三个侄子和几个仆人随行。让嫔妃去座火车前往日本。
日军计划先飞到沈阳,再转机到日本。日本宣布投降后,关东军并没有缴械。苏军为了拿下满洲里附近的几个城市,决定进行空降作战。8月19日夜,苏军决定派空降兵占领奉天,迫使关东军投降,顺带寻找溥仪。
随后苏军对参战的225名空降兵进行了动员,之后数十架飞机直飞沈阳。与空降兵一同执行任务的还有数架歼击机和轰炸机。飞行编队在临近沈阳时,突遇暴风雨,编队紧急降落在已被苏军占领的乌兰浩特。
恶劣天气过后,编队再次起飞,顺利降落在沈阳机场。机场的日军纷纷投降,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时机场指挥塔中走出一名俄籍的日军警卫队长,他对苏军领队将军说,溥仪一行就在候机大厅里。
苏军随后进入候机大厅,大厅中约有二十多个人,其他人均站立起来,唯独溥仪坐着没动。多了几分钟,溥仪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也站了起来。领队将军走到大厅中央,大声宣布:“我以苏军的名义劝说你们投降并交出武器。
其他人纷纷交出武器,溥仪是最后一个。他将自己镶有宝石的手枪放拿着看了看,在空中比划了几下,随后扔在了枪堆里。这位领队将军后来回忆说,他敢肯定当时溥仪确实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不知为何又放弃。
溥仪当时也在纳闷,他们前脚刚到机场,苏军随后就进行了空降。从整个过程来看,苏军好像早已知道溥仪的行踪。但据当时参与行动的苏军中校热尔瓦科夫后来回忆,他们在突袭沈阳遇到了意外之事,搜查机场时发现了溥仪等人准备逃跑。
还有部分公开的资料也显示,苏军当时的突袭行动与溥仪的被俘完全是个意外,苏军搜查奉天机场时意外的发现溥仪,作战前根本不知道溥仪就在奉天机场。
而溥仪的侄子毓嵣对此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说后来才知道,这是关东军与苏军方面的交易,日方许诺在沈阳交出溥仪。所谓的去日本都是骗人的鬼话,估计连护送溥仪的日本人也不知道当时的详情。
溥仪的亲信随侍李国雄也认为,溥仪是日本献给苏联的投降礼物。从当时的古怪行程便可看出,飞机在奉天机场上空长时间盘旋,就是在等待苏军飞机。在空中滞留五个小时后几乎与苏军飞机同时降落。
因此,李国雄认为他们的飞机早已被苏军监视,这就是精心策划的陷阱。李国雄是溥仪的随侍,与溥仪一起被俘入苏,从他回忆的溥杰、润麒等人的经历来看,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与一些专家看法相同。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对已经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来说,把溥仪作为礼物献给苏军,显然不如让其失踪更为有利,因为溥仪失踪,就等于失去了一个知道日军大量内幕的整人和证词。
总之,关于溥仪在奉天机场被苏军俘虏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估计真相只有个别日军最为清楚,不管哪种说法,都是已推断为主,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据资料记载,溥仪一行最先被安置在苏联赤塔市的一个疗养院种独立的楼房里,溥仪住的是单间,能收听广播节目,而且可以出去散步。两个月后,溥仪等人被送往伯力红河子看守所,住的是二层小楼。五年后,被遣返回国。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这个完全是巧合,苏军并不知道溥仪出逃的具体行程,他们在沈阳降落的目的也不是去抓捕溥仪,而是去控制驻在沈阳的日本关东军第3方面军司令部的,只不过巧的是溥仪的出逃时间正好和苏军的到达时间碰上,当时的苏军指挥官发现了溥仪这个可疑的人物,经现场审问中识破了溥仪的真实身份,遂当即将其逮捕并运往苏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关东军主力大都集结于长春和沈阳等待苏军的到来,而此时苏军的地面部队由于燃料的不足和此前日军对道路的破坏而导致行动缓慢,尽管派出了许多由机械化部队组成的“快速大队”,但是仍旧难以迅速赶到长春和沈阳以接受日本关东军的正式投降。由于当时日本是向同盟国投降,而不是单独的向苏联投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关东军的投降就是谁先到达谁就可以接受关东军的投降。苏军担心美国人会捷足先登飞往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和沈阳(第3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所以便迅速的向沈阳空运了225人,向长春空运了200人,抢先去接受日军投降,占据更多的地盘。
8月19日由贝加尔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普里图拉少将率领的225名苏军空降兵下午1点降落在了沈阳机场,日军没有进行武力抵抗,沈阳机场遂被苏军控制。而在8月18日,溥仪在前往通化的列车上宣布了退位,“满洲国”从此不复存在,随即在关东军的安排下准备紧急逃亡日本。8月19日溥仪先飞到沈阳,准备换乘大型飞机,当时正在机场的休息室休息,不想苏军飞机突然赶到,被苏军发现的溥仪当即被拉上苏军飞机,运往苏联去了。与此同时,另一支苏军空运小队也降落在了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正式向苏军投降。
额外提一下,当时负责向沈阳推进的苏军地面部队是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尽管得到了空中燃料补给,但仍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不得不派出一支1000人左右的先遣队先行赶往沈阳,即便如此,还是到了8月20日中午才赶到沈阳,比空运分队足足晚了一整天,当时的沈阳城内有6万名日军。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1945年8月16日,伪满皇帝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军抓获。与他一同被抓获的,还有他的弟弟溥杰,以及几个随行。
溥仪被捕之后,很多好奇的苏军士兵都跑来围观。其中几个胆子比较大的,竟然还特意跑过来和溥仪握手!这一幕恰好被苏军的一个少将看到,于是,他得意的笑着向溥仪说道:
“你看,苏维埃的士兵和皇帝握了手了!”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知道,苏军早就知道了眼前的这位“精瘦”的男人,就是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架日本飞机在飞往满是苏军的沈阳机场时,没有被沿途的苏军击落。
换言之,苏军在溥仪降落之前,就已经完全掌握了他们的动向。
这么大一条鱼,苏军又怎么会让他如此轻易的逃走呢?要知道,苏军为了摧毁伪满洲国,可是在东北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
1945年8月初,苏军在远东地区部署了近160万人作战部队,装备了2.6万门火炮、五千多辆坦克、三千多架飞机,还有太平洋舰队等等。这些作战部队都是从欧洲战场撤下来的精锐,其目的便是占领东北。
8月9日,苏军对日军突然宣战,随即发动全面进攻。苏军分为三路,从北、东、西三个方向进攻伪满洲国。同一天,美国在日本本土扔下两颗原子弹。
如此突然的袭击,把关东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到一周的时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东京宣布投降。
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的记述来看,苏军9号早上宣战,当天晚上长春就遇到了空袭。第二天早上,伪满洲国就宣布“迁都”通化。可见苏军进攻之迅猛,同时也显示了苏军的计划之周密。
“迁都”的命令一下来,整个长春伪满“皇宫”的不安,立马显现了出来。
最不安的那个人,当属溥仪了。不管是走是留,他都是伪满洲国名义“元首”。甭管天皇是否宣布投降,在伪满洲国,唯有溥仪宣布投降,战争才算结束。如此,溥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抓捕溥仪,也成了苏军的作战任务之一。
然而,溥仪这个墨迹鬼直到8月11号这天晚上,才在吉冈安(负责监视溥仪)直强制要求下,撤离长春、前往通化。此时,苏军对日作战已经进行了三天。
长春距离通化只有200多公里,这么短的距离,搁平时也就一天车程。溥仪一行人足足用了两天三夜,而且这一路上,尽是逃亡败走的关东军。可见,从地狱模式走出来的苏军,是多么的威猛!
当然了,苏军长驱直入更重要的原因,是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完备的作战计划。
溥仪逃到通化之后,吉冈安直还没安排怎么筹建“战时陪都”,日本天皇便向全世界宣布投降了。
对于溥仪而言,日本投降与否,与他关系不大。他只关心一点:自己是否安全。
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尽管此时日军已经投降了,可是他还在日本关东军的手里。根据吉冈安直的“建议”,溥仪会被送到日本去。对于这一点,溥仪颇感绝望,他在回忆录里如是描绘当时的心情:
“我认为死亡已经向我招手了。”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吉冈安直的任务,便从监视溥仪,转为将他带到日本。
在苏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吉冈安直的任务就尤为迫切了!他一刻也不敢耽误,在接受了新的任务之后,吉冈就马上安排关东军守着溥仪,同时联系去日本的飞机。
但是通化并没有飞机可以飞往日本;要去日本,必须前往沈阳换乘大飞机才行。
要知道,溥仪等人刚刚从长春逃回了,而沈阳在长春北,那里势必已经被苏军包围了。可是,为了带走溥仪,吉冈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溥仪的动向,一直都处于苏军的严密监视之下。从溥仪所乘的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苏军都没有放松警惕:如果溥仪敢逃离东北,要么束手就擒,要么当场击毙。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要去的沈阳机场,早已布满了苏军的飞机和士兵,目光所及,皆是丢盔弃甲投降的日本兵。这些苏军,早就“翘首以盼”溥仪的到来了。
因此,溥仪一行人刚刚走出飞机,就被苏军给包了饺子。一大帮人,一个都没能逃脱,全都被抓了现成的。当夜,溥仪和他的几个弟弟,就被押往苏联,接受人生中最舒爽的几年“软禁”生涯。
至于为什么溥仪在苏联过得很爽,一言以蔽之:利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