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
历史上是没有所谓“不败将军”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比如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之中,彭总有陇东西府战役之挫,粟裕有南麻战役和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之败,包括林总也有四平街的两次不堪回首。总体而言,在较大战役中确实立于不败之地的,其实是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元帅。
(青年刘伯承元帅)
西府战役,彭总差点毙了擅自撤退的新4旅旅长,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华野撤退北渡黄河时,纵队司令陶勇的回忆是“比长征还艰苦”,四平街就不用说了,让廖耀湘和陈明仁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大型战役中,刘伯承元帅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战役指挥失误,堪称不败。
许多军事爱好者忽略了刘帅在长征时期的重大贡献,作为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刘帅始终率部担负开路先锋的任务,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与小叶丹结盟过彝区等等,刘帅都是在第一线亲力亲为。抗战爆发后,由红四方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129师,以刘帅为师长不仅有政治因素,这位“军神”在长征路上表现出来的指挥艺术,也是加分项。
(抗日战争时期)
刘帅是战术大师,《亮剑》里的七亘村“叠伏”就是其指挥艺术的体现,再如响堂铺伏击战(干掉鬼子180辆汽车)、神头岭伏击战(歼灭鬼子1500多)、长生口伏击战都是他的战场佳作。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时,只带了一个旅部、三个作战团(769、771、772)和一个教导团,所以陈赓将军386旅的所有大规模战斗,其实都是在刘帅的直接指导之下。
仅仅四个主力团的兵力,第129师用三年的时间发展到接近50个团(百团大战129师共出动46个团),开辟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能够成为几大军区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刘帅功不可没。其实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也是兵力最强的,野战军加地方部队有42万之多,只不过,只有四个主力纵队参与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另派往东北25个基干团)。
(解放战争时期)
上党战役、平汉路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驰骋中原大地,直接牵制着敌“郑州绥署”的全部和“徐州绥署”的一部兵力。在华东野战军最困难的时期,是刘帅率领改称的中原野战军拖住了邱清泉整5师、胡琏的整11师等王牌部队,使其不能经常性出现在苏鲁战场,而1947年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大别山区的斗争是中原野战军最艰苦的时期,刘帅指挥的四个纵队拖住了白崇禧指挥的33个整编旅,其中包括整11师和桂系第7军等精锐。国军在山东战场经常兵力不足,正是中野用巨大牺牲换来的,试想一下,如果这33个整编旅有一半能够增援山东,华东野战军不可能恢复和发展的如此之快(指七月分兵以后)。
即便是被白崇禧指挥优势兵力围剿期间,刘帅也没有出现过重大指挥失误,中野在频繁的战斗中虽然减员很大,但是并没有整建制损失的记录,这已经非常难得了。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严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十几万人马,还能够包围住拥有12万大军的黄维兵团,这是何等的强劲?
“瘦驴要拉硬屎,狭路相逢勇者胜,拼光中野也是值得的”,这都是刘帅的战斗动员口号,马瘦毛长的中野在刘帅指挥下,配合华野取得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渡江战役后二野直插浙赣线,配合三野解放华东诸省(二野是战略预备队,准备对付可能的武装干涉的),刘帅兼南京首任市长,之后接到了经略大西南的任务。
(刘伯承元帅)
第二野战军仅以两个兵团为主力(陈赓兵团配属四野指挥),在四野和一野一部的配合下,以不到60万的兵力,全歼西南地区90余万残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足见刘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回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战斗,刘邓大军几乎是无役不胜,这才是不败之将统领的百战之师。
天下大定后,西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请解兵权,转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致力于我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教育,其高风亮节和广阔胸襟, 实军人之楷模。
(刘司令员检查战士武器)
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不败的战将,他们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面对变化莫测的战争形势,能够准确把握与应对,对敌军横扫千军如卷席。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不乏这样的战神,如粟裕、韩先楚等等。
韩先楚一生立有三大军功,有“旋风司令”的称号,面对强敌,每每都能战而胜之,令敌人闻风丧胆,与他交手,如遇战神,或被歼灭,或者投降,或者逃遁,总之无胜算可言。
这样的战例很多,这里只介绍他是如何用木船击溃敌军舰,以少胜多,一举解放海南的。
1950年2月1日,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广州召开会议,研究攻打海南岛作战方案,叶剑英、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等领导参加。会议决定:5月底完成渡海作战各项准备,6月份渡海登陆作战。
韩先楚保留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不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发起进攻,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理由是渡海主要是靠风帆船,应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
会后,他召开40军党委会,提出要求: 6月份登陆作战的时间问题不传达,强调渡海时间只能提前,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在3月份前完成。
韩先楚给中央发电报说:“如果四十三军没有准备好的话,我愿意亲自带领四十军去过海作战”。 在获得中央批准后,他率部挺进雷州半岛,开始筹措船只,组织海战训练。
把守海南岛的是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字伯陵),他有19个师,总兵力约10万人,另以海军舰艇50艘、飞机45架组成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薛岳把它命名为“伯陵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
在攻岛作战开始前,第40军、第43军从1950年3月5日开始,已经成功进行了4次偷渡,共有8000人成功登岛,加上琼崖纵队的全力接应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为登岛作战创造了条件。
1950年4月16日晚,韩先楚指挥40军近2万人,分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出发,横渡琼州海峡。
4月17日,指挥木船打跑了敌军舰,抢到了海南岛临高角一带,他率先带头在敌火下涉水抢滩,战士们用身体给他做盾牌。
在琼崖纵队、先头部队和海南岛人民的接应下,我主力部队成功登岛。
当日凌晨6点,参谋长聂荣臻问韩先楚的所在位置,得知已经上岛了。聂荣臻舒了一口气,登岛就等于胜利!
面对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伯陵防线”防御体系,韩先楚发扬“旋风司令”的作风,亲率主力向敌纵深推进,在美亭、海口一带成功歼灭敌军主力。是役击溃敌守军3万多人,一部分残余力量逃往台湾。5月1日,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
韩先楚立了这一奇功,避免了海南成为第二个孤岛。
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
谢邀!
历史上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有名的将军数不胜数,常胜将军也有很多,但不败将军可能没有。三国时期的赵云赵子龙虽有常胜将军的美誉,在长板坡七进七出救阿斗,但也不是从来不败,只是打胜仗比较多而已。
纵观历史上能征惯战的将军,我认为还是共和国的将军们是最能打胜仗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和五十七位上将及中将少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谓是将星闪烁战果累累。像朱德元帅乃红军之父,开国第一元帅,有帅才有谋略,从南昌起义到共和国成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有彭德怀元帅,横刀立马百战不殆!领导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同仇敌忾,打击日寇,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大西北,歼灭马家军,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他元帅如刘伯承林彪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皆为独领方面,抗战救国。在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丰功伟绩。
十大将中的粟裕陈庚徐海东王树声等及上将中的许世友韩先楚宋时轮杨家三将等等,都称得上是历史名将!他们为共和国的成立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赫赫战功!按最后的胜利来说,他们都可以说是不败将军!
因为题主问的是战争名将,所以搞政工的将军们就不列举了。
我们一定要永远记念这些为了抗日救国、为了共和国的成立而出生入死百战不殆的英雄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
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开国大将陈赓绝对是一个。
真实的历史中,战功越显赫的将军,往往打的败仗就越多。比如彭德怀曾败于西府、关家垴,林彪曾败于四平、青树坪,粟裕曾败于临朐、帝丘店,即便是最讲谋略的刘伯承也因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兵力和所有重武器。那么,我国熟悉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中,就没有不败将军了吗?
有,陈赓就是这样一个人。
陈赓出身将门世家,陈赓的爷爷虽然虽是御封的“武显将军”,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得从军,不得为官”的训示。按照父母的要求,陈赓要12岁结婚,然后读书继承家业。对于这样的生活,陈赓没有认命,而是选择了离家出走,投笔从戎。陈赓那时候,才只有14岁。
在黄埔军校,陈赓发起成立了血花剧社,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国民党右派戴季陶、王柏龄等“孙文主义学会”势力,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陈赓的杰出表现,他被同学们称为“黄埔三杰”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陈赓长期在中央特科工作,从事最危险的谍报工作,为保护党中央、获得情报做出了卓越贡献。直到1931男,陈赓才离开上海,在红四方面军担任第四军第12师师长。当时陈赓保卫黄安县城,利用“列宁号”飞机投掷传单和迫击炮弹,43天之内歼灭国军1.5万人。这一点,在《铁血红安》电视剧中,有所体现,可惜被人当做是“神剧”和“奇葩战术”。
在潢川的豆腐店,陈赓一个师就击溃了疯狂进攻的国军16个团。当时担任12师36团的徐海东说,陈赓是我的好师长。潢光战役中,陈赓使用了周总理教的“三面攻击,网开一面”战法,再一次取得大胜。许世友回忆说,此战充分表现了陈赓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
抗日战争中,陈赓的的指挥艺术更加灵活。1937年10月,129 师师长刘伯承和 386 旅旅长陈赓,在七亘村、石南峪间给日军运输队以重创,歼灭日军300 多人,缴获骡马 300 多匹及大批军用品和食物。1937 年底,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卡尔逊上校到晋东南访问八路军部队时,盛赞第 386 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1938年刘伯承决定袭击晋东南黎城,吸引潞城敌人来援,打一个伏击战。在神头岭,陈赓一举消灭了日军1500多人。这一战的战绩,丝毫不亚于平型关大捷和万家岭大捷,只是很少人知道而已。仅仅在神头岭伏击战半个月后,响堂铺伏击战又歼敌 300 多人,击毁汽车 108 辆,获得了大量的军需物资。还是晋东南,长乐村,日军第 108 师团 104 旅团的 2200 多人又被歼灭。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虽然名义上属于晋冀鲁豫军区,实际上却受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四纵刚成立时,南面是胡宗南部 6 个旅,北面是山西阎锡山的 5 个师。陈赓先灭了胡宗南6000人,又打了阎锡山12000人。更为厉害的是,陈赓还在临(汾)浮(山)公路旁全歼了国民党的“天下第一旅”国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黄正城的几门山炮摆在院子里一炮未发,直接就被缴获了。
1947年大反攻中,陈赓率部南渡黄河,经过半年的斗争,陈赓兵团与刘邓、陈粟兵团成“品”字型展开于中原战场,引起了全国战局的根本变化。渡黄河过程中,陈赓一个晚上就突破了敌人的黄河防线,老百姓中间流传开了一个“陈赓大将军骑神龙飞渡黄河”的传说。
陈赓兵团在豫西一带转战,战绩不小,伤亡却不大。以至于到淮海战役时,整个中原野战军只有陈赓纵队才有电台,中野总部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收发电报,都要用4纵的电台。淮海战役中,中野最强的三个纵队4纵、9纵和11纵交给陈赓统一指挥,形成对黄维兵团围歼的东集团。
淮海战役后,陈赓担任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成为百万大军过长江的先头部队,迅速攻占马当要塞和沿江阵地,并乘势直捣和解放了国民党的首府——南京。
渡江战役后,陈赓不仅指挥了二野四兵团,还指挥了四野十五兵团。陈赓指挥两个兵团二十多万人,沿粤汉路而下解放广州,并乘势以每天七八十公里的速度,对企图逃往海南岛的 3 万多敌人,合围于濒临南海之滨的阳江、阳春,将其全歼。当华南被我军占领,广西的白崇禧部16万人,再也无法通过海上逃跑了,只能承受被全歼的命运。
随后,陈赓又率部发起滇南战役,在云南边疆全歼了20000多敌人,自此,中国大陆基本得到解放。
值得一说的是,渡江战役后陈赓兵团配属第四野战军指挥,陈赓却和昔日师弟今日首长的林彪发生了两次战略上的分歧。最后中央军委都认可了陈赓的决定,尤其是大迂回包围战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军事战略。
毫无疑问,陈赓是解放军历史上最为顶尖的军事将领,是一个难得的常胜将军。
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
粟裕大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败将军,虽然当年红十军团兵败于谭家桥,但当时的粟裕只是军团参谋长还不是军事主官,军队的实际上是由军团长刘畴西负责指挥,在伏击孤军深入的王耀武补充一旅时,由于军团长作战部署不当而且部队配合严重失误,致使伏击战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为怀玉山红十军团的惨败于埋下了伏笔。
谭家桥一役不久后,粟裕率领残余的部队转战浙闽并与地方部队组建了挺进师,从此独立开展了艰难的浙南三年游击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剿,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粟裕才正式结束了艰难曲折的游击战生涯。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不仅磨炼了粟裕坚韧的性格,也造就了粟裕过硬的军事本领。抗战期间,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等职,率部在苏中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而未尝一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粟裕军事生涯的辉煌点是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不少战役而未尝一败,能够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也不少,如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中战役、淮海战役等等。其中,苏中战役可谓一鸣惊人,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粟裕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迎难而上,在运动中不断地捕捉和创造战机,这也是粟裕高超军事艺术的体现,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完美战绩。战后,粟裕得到了苏中地区百姓的歌颂,赢得“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美誉,也从此开始,粟裕迈向了大将之路。
粟裕可以说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指挥作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特别是捕捉战机和创造战机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在莱芜战役间,敌人重兵集团南北两路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夹击方式,企图寻求与华野在临沂进行大决战。靠近临沂南线的敌人兵力过于密集,华野很难寻找到战机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而远在莱芜北线的敌人兵力较为薄弱。
此时的粟裕看到了战机,为了陷入避免被动,粟裕当机立断,决定至南线敌人于不顾,集中兵力迅速隐蔽北上,仅用了六十多个小时,以极小的代价,干净利落地围歼了敌人五万余人大军。而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粟裕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战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围歼了孤军深入了敌人王牌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最艰苦、最复杂的战役莫过于豫东战役了。当时敌人在河南战场上有四个机动兵团,特别是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实力强大,四个兵团控制着各个战略要道而且对对华野所在的鲁西南形成了合围之势,局势已经不利于华野了。而华野此时只有13个纵队而且兵力尚未集中,主力所在地背靠黄河地形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当时华野的目标是围歼邱清泉兵团,但是战机未成熟,打援兵力不足一旦作战进入胶着状态,华野立即陷入被动的局面。
为了在中原地区歼灭更多的敌人,粟裕决定创造战机,兵行险招抓住敌人兵力空虚的开封,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扰乱敌人企图在鲁西南与华野决战的部署,在打援运动中创造战机。敌人果然中了粟裕的计,围住敌人省会开封后,将委员长立即组织多路大军增援,在华野拿下开封后,粟裕果断弃城打援,在运动中引诱增援的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拉开距离以创造歼敌战机,最终在睢杞围歼了区寿年兵团,并顺带重创了突然冒出的黄百韬部,后粟裕率部安全撤离了战场,豫东战役最终完美收场。
历史上有哪些不败将军?
我想到了一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陈明仁就是这样一位命运青睐,能力超群的不败名将。
真正在战场上能够全胜不败的大将是很少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偶尔打输一仗不足为奇。
但是近代史上的虎将陈明仁这一位传奇人物,一生却没有打过什么败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运气好,没遇到必输之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治军和指挥能力确有过人之处。
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生,1925年,陈明仁参加讨伐军阀的第一、第二次东征。在东莞战斗中,抱病率领一个排冲锋在前,消灭陈炯明一个营,当即升任连长。在惠州战斗中,他率领敢死队最先攻入城内,第一个登上城楼。在庆功会上,总指挥蒋介石命令全体官兵举枪向他致敬:“向陈明仁看齐!”并当场提升他为营长。
1928年之后,陈明仁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参加了中原大战,对红军作战和镇压福建人民政府的战争,多有战功。但因为脾气倔强,性格耿直屡遭排挤,1938年起,他先后参加了九江战役,昆仑关战役等著名战役,打得日军溃不成军,1942年初,他因为直言顶撞了蒋介石,被明升暗降,调任第71军副军长。
在1944年的龙陵战役中,71军87师与日军鏖战伤亡惨重,师长张少勋认为再无法抵挡,要求变换阵地,放开公路。陈明仁认为这样做,正符合敌人意图,则日军松山之围可解。张师长接到陈明仁不准后退的电话后,心急如焚, 背着陈明仁直接打电话给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报告伤亡惨重,坚守不住,要求撤退。
恰逢这时陈明仁要打电话给别的地方,总机告诉他已占线,现在张师长与宋总司令正在讲话。陈明仁当即要总机将塞子插上,旁听他们通话。
当听到宋希濂同意第87师后撤时,陈明仁忍耐不住,大声吼道:“现在第71军归我指挥,师长不能直接报告集团军总司令,总司令也不能直接处理这个问题。”张少勋精神崩溃,只得提枪自杀,幸而自杀未死,陈明仁知道后又杀气腾腾地对宋希濂说:“自杀而不死,是为了逃避责任,我一定要枪毙他。”宋希濂也为之胆寒。
1945年1月,由于畹町门户回龙山久攻不克,第11集团军总司令黄杰找来陈明仁,陈明仁二话不说,当着黄杰和美军联络官的面立下军令状:“我的部队明天到达,后天接防,第三天攻下。”他顿了一顿,补充道:“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与回龙山共存亡。”
第三日上午六时许,第71军在陈明仁指挥下向回龙山敌阵发起进攻,陈明仁沉着冷静,协调炮兵与美军飞机协同进攻。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况惨烈,观战的黄杰等高级将领与美军顾问无不为之变色,到下午四时许,回龙山主峰遂为中国军队占领。
抗战胜利,陈明仁又率军随杜聿明进军东北,成为打内战的马前卒,只因他生性不懂得逢迎拍马,蒋介石对他是用而弃之弃而用之,一些战功不如他的的黄埔一期同学都是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的位子坐得屁股发热,他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第71军军长。
1947年6月14日,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7个师十余万人的兵力,以李天佑(开国上将)为总指挥,向国民党第71军3万多人防守的四平发动猛烈进攻。
在军长陈明仁的指挥下,国民党守军打得十分顽强,民主联军伤亡惨重而进展缓慢。但在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的压制下,到6月21日民主联军终于全部占领了四平路西区,陈明仁设在路西区的指挥部被占领,其胞弟陈明信被俘虏。
结果,由于陈明仁率部拼死抵抗,国民党5个军的援军又大举增援,民主联军到最后都没有拿下四平,林彪不得不于6月30日撤兵。但是,战后陈明仁因为得罪了陈诚,被陈诚扣上了“贪污军粮”的帽子撤职离开了东北战场,也因此与一年多以后的辽沈战役擦肩而过。
1948年10月,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统治,蒋介石又任命赋闲的陈明仁为第1兵团司令驻守湖南,但此时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失望透顶的陈明仁已决心走向人民。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一起通电起义,促成长沙和平解放,为人民立下了大功。
1955年全军授衔时,毛主席就对陈明仁说: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此言虽有一半戏言,却也可见毛主席对陈明仁将军的认可。
陈明仁将军一生光明磊落,坦荡做人,在解放战争中阴差阳错地与一些国民党军必败的战役如四战四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完美错过,最后率部光荣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在国共双方都做到了兵团司令,不可不谓是吉人天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