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能否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不能,不要低估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总体实力和作战能力,否则1941年日本人不敢挑起太平洋战争,任何一个国家军队的总参谋部,都不会从一开始就做出没有胜算的自杀式作战方案。另外,也不要被日本陆军在1941年只有51个师团的数据带沟里去,事实上,这一年度是小鬼子兵力最强的时期。
二战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在1941年有三次兵力变化,这也是本题不太严谨之所在。在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有第二、第三两个装甲集群、第四和第九集团军,共51个师约100余万人,战争进程中随着预备队的投入,在明斯克战役后达到150万人。
期间为了进行基辅战役,中央集团军群被调出一个装甲集群和部分陆军师,因此只好停下来等待兵力恢复。到1941年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发起前,中央集团军群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下辖三个装甲集群和三个野战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76个师约190万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一方向重兵集团。
然而面对苏军三个方面军125万人马的防御,中央集团军群并未达成战役目标,在苏联援军到达后不得不转入防守和退却。尽管这里面有气候以及后勤等方面的因素,但显而易见的是,190万德军没有彻底击败125万苏军。此时的中央集团军群一度拥有2000多辆坦克和4000多门大口径火炮。
日本陆军在1941年11月虽然只有51个作战师团,但同时拥有独立混成旅团、独立守备队和野战补充队等大批其它建制单位,实际总兵力是240万人,另外还拥有300万经过训练的预备役兵员,包括1931年和1937年首批侵略中国的不少老兵其实已经复员,这是由日本的兵役制度、财政能力和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在1941年的整体实力已经达到540万人,如果需要它们可以很快完成战争动员和作战编组。到日本投降前不是搞出来600多万军队吗?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在没经过太平洋战争的消耗之前,日军各精锐师团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如果苏军想击败同等数量的日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不能用1945年苏军击溃关东军来衡量,那时候的150万苏军是百战之师,而80万关东军已经是拼凑起来的部队,骨干师团要么调回本土,要么在南洋被美军打残。如果是1942年“关特演”时期的百万关东军,苏军没有200万兵力是啃不下来的,打仗不是简单的数人头,要看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所以,想击败1941年的540万日本陆军,苏军没有500万左右的军队也是没戏,这几乎是苏联当时一半的武装力量。这也就是斯大林极力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如果日本人能够配合德国的战略,动用200万以上的陆军北进,还真够苏联人和斯大林喝一壶的,虽然历史不能假设。
既然中央集团军群在兵力峰值时不能击败125万苏军,它也很难迅速击败240万日本现役陆军,更别提动员以后的540万兵力。尽管德国人的单兵装备、战术能力和重武器配备要优于日本陆军,但是国防军的战斗意志和疯狂程度其实不如日本鬼子。
在战争进入1943年后,德军经常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投降或者被俘,而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鬼子有上万人的被俘情况发生吗?动不动就“全体玉碎”或者自杀冲锋这事,德国人干不出来的,东西方的战争理念有很大差异。斯大林格勒一战,90000多名德军官兵走进战俘营,而在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日军的伤亡比率都在90%以上,投降的真心不多。
总体而言,个人看法是,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就综合战斗力来说,在大兵团会战中,有可能击败日本全部现役陆军,但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并且付出很大代价。如果是面对完成动员的日本陆军,应该打成僵持状态,日本人会用尸体数量来弥补技术兵器的不足,但无论如何,用“碾压”一词是不正确的,有高估德军而轻视日军的成分。
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能否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将日本陆军全部放在了东欧平原,也就是说,将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军全部换掉,换成了日本陆军的话,那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是有能力消灭日本的全部陆军的。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双方的实力:
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是德军进攻苏联的主攻方向,其总兵力有190多万人,拥有76个师,其中还包括了17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以及其他独立的作战单位。整个集团军群拥有2000多辆坦克、突击炮、1320架飞机、4000多门中、重型火炮,如果加上各种迫击炮、步兵炮等能达到14000多门。
就日本陆军来说,虽然在数量上远超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在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万人,但其战斗力是参差不齐的。日本陆军最为精锐的是前20个师团(编号从1-20的师团)、近卫师团和前期的关东军,弱一些的就是抗战时期以及太平洋战争初期新增的师团,最弱的是战争后期全国动员后新增的部队。可以说日本在二战时期,中前期的部队相对来说精锐一些,后期的部队很多都是渣一样的战斗力了,不要说跟美军打,就连跟国民党军打起来,伤亡比也比国军要大。其作战力强以及较强的部队大约有300多万人,作战力较弱的部队大约有400多万人。
▲面对德军的机械化作战,日本陆军显然是要吃大亏的
就整体作战效能来说,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损失约1200万人,苏军损失约2959万人,苏德双方的作战效能比是2.47:1。而从日军与苏军交手的情况来说,早期的诺门坎战役中苏军伤亡24954人,日军伤亡17206人,前期日军作战效能高于苏军,大约是苏军的1.5倍。而在1945年苏军进攻东北的时候,苏军仅付出了伤亡3万多人的代价,就歼灭了70万关东军,后期苏军在使用闪电战术的情况下,其作战效能达到了日军的20倍以上。总的来说,德军做作战效能明显是远高于日军的。
如果双方的战场在东欧平原,那么这个地方就正好是德军发挥其闪电战优势的最佳战场,因为这个地方太适合德军的机械化作战了。如果在这里作战,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双方的战术体系了。从战术体系来说,二战时期日本陆军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基本以阵地战为主,没有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观念。而德军则在战术体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一战的阵地战进化到了以坦克快速突进为主,飞机、火炮、步兵辅助进攻的闪电战体系,如果日军面对的是这样的战术的话,在东欧平原日本陆军无疑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名将辈出
就将领的能力来说,德军在二战期间可以说是将星荟萃,出现了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等一大批世界级的名将。而反观日军,在二战期间能称得上世界名将的仅有山本五十六,还是个海军将领。
在苏德战争初期,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手是古德里安和霍特,两人各带领了两个装甲集团军担任前锋,对苏军发动钳形攻势。如果换了是日军的话,其结果肯定比苏军还要差,开战仅一个多星期,苏军的几十万西方面军就被德军包围,换了是日军的话恐怕其几乎全部的精锐在战争初期就会被德军包饺子了。
我们都知道,苏德战争后来德国的战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拥有极为强大的动员能力,而苏联极为强大的动员能力,说到根本是缘于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只有生产了足够的武器,才能装备出足够的军队。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做后盾,不能生产出大量的武器,无论有多少人,在缺乏武器装备的情况下走上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那就等同于自杀(对付德军这样的对手,不是简单有武器装备的问题,还要武器装备精良才能与德军对抗)。二战时期,苏联的工业能力远超日本,就拿钢铁生产能力来说,1941年苏联钢铁产量有1690万吨,日本仅为684万吨,是苏联的40%,日本陆军在战争初期主力部队遭受德军严重打击的情况下,动员能力会明显弱于苏联,很难像苏联一样在一个又一个重兵集团被歼灭的情况下还能迅速动员起新的重兵集团对抗德军。即便日本拥有广袤的战略纵深,但是由于无法及时组织起新的有生力量对抗德军,很可能在德军闪电战的进攻下,日本陆军很快就全军崩溃了。
▲如果纯粹跟日军打夺岛战役,中央集团军群就赢不下日本陆军了
当然,这是战场在东欧平原的情况,如果换个战场,换成了太平洋的夺岛战,那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就无法打败整个日本陆军了。
在夺岛战役中,德军快速机械化进攻为主的闪电战将无法发挥,德军将不得不跟日军打起阵地战,德日双方就只能一个岛屿一个岛屿、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甚至是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打消耗战、肉搏战,这样的作战就纯粹是拼人头的战斗。就日军在二战时期的作风来说,在夺岛战役中基本是全部战斗到死的节奏,德军要是遇到这样的战斗,最多也只能打出1比2的伤亡比例,中央集团军群的190多万人也迟早会被日军消耗光,取胜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能否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不行了。
很多人认为日本陆军很弱,这是不对的。
1941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兵力很强。
1941年10月,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达到苏德战争中的顶峰。
它的兵力总数达到了1929406人,编成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总计76个师,其中包括17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以及其他独立单位。
集团军群拥有2000辆坦克和突击炮、1320架飞机、4000门中、重型火炮(加上迫击炮、步兵炮、反坦克炮的话总数将达到14000门)。
中央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是消灭苏军主力,占领莫斯科,是主攻力量。
它的坦克数量占到东线总量的80%,重型火炮占到东线总量的60%。
德军从来没有在一场战役中同时投入3个装甲集群的强大突击部队,这让中央集团军群成为最具进攻能力的战役集团。
然而,日本陆军并不弱。
首先,我们看看日本陆军的规模。
日本陆军的规模很大。1941年,在中国境内就有130多万军队,在东南亚的南方军也有40万人,国内还有30万军队。
仅仅这3支军队,就有200多万规模,不亚于中央集团军群。
实际上,日军战争潜力是很大的。
到日本投降时,日军总数已经高达700多万,其中在中国境内的部队(包括关东军)就有200多万人的规模,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
自然,德军要精锐不少,尤其装甲部队比较强大,坦克有2000辆,还有独立的装甲师。
然而,1941年德国装甲部队也不算强大,主力还是使用短管火炮的4型坦克以及性能平平的3型坦克。这2种坦克性能,比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强不了多少。
虽德军有质量优势,但中央集团军群只有200万,而日军可以拿出700万,大家说谁会赢。
另外,德军强大的主要是陆军和空军。
然而,日本空军也很强。无论海军航空兵还是陆军航空兵,无论战机还是飞行员都是世界一流的。
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空军压倒苏联,占据了上风。
所以,即便德国空军要更强,但分给中央集团军群终究只是一部分,大体和日军旗鼓相当而已。
然而,日本海军实力比德国要强十倍。
所以双方如果吃就决战,日本陆军会赢得。
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能否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首先,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小姐姐我来回答。小姐姐个人认为以1941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是有机会战胜整个日本陆军实力的。
首先,找一个典型案例,法国当时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坐拥300w军队。当年德国的闪电战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能击败装备精良的法国,法国成为亡国奴,大量人员被俘。可能有人说,当年,德军当年是绕过马奇诺防线,穿越阿登高地,绕道法国佬背后进行战术突袭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敌军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等待来进攻。
从二战德军表现上看,德军的战术指挥、战术配合、兵员的战术素质来看,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是有很大机会战胜整个日本陆军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强悍,德国一个集团军群不可能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那么,1941年的德国中央军群的实力如何?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是专门为了进攻莫斯科专门组建的,此时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达到了巅峰时期,德国为中央集团军群配备了最精锐的配置。整个集团军群编制人员190多万,涵盖很多德军的王牌精锐,其中包括德军:第10、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装甲师、武装党卫队通信师、第286警卫师。
德国党卫军作战凶狠,视死如归,在苏德战场上苏军5倍军队才敢围歼党卫军,可见党卫军作战凶悍程度。在装备配置上,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配置了坦克2k多辆。飞机近1500架、重炮4k门,炮击跑、步兵炮数以万计。这几乎是 “第三帝国”家底很大一部门实力。可见德军为了拿下莫斯科是下了血本的。
日本在二战时陆军士兵战斗力这块,我们抛开民族大义,对于日本陆军士兵战斗力还是很佩服的。日本陆军类似德军党卫军,作战凶悍,宁可战死也不投降,1941年的日本陆军加上在华、东南亚各国、本土的日本陆军超过200w,在士兵数量上这一块基本跟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规模相差不多。但是我们知道,二战,日本陆军装备和英、法、美、苏联等国的装备相比,那就是和烧火棍一样的二流装备。
日本士兵主要装备三八大盖,停留在一战装备的水平,而此时德军已经列装自动步枪,一个师的通用机枪也远远超过日本。除了甲级师团装备少量的重型155榴弹炮,一般的师团都是装备75毫米的山炮,下属联队基本都是炮击跑、掷弹筒为主。反观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重炮装备几千门。
(二战德军重炮)
在坦克方面,德军的坦克质量是享誉全球,数量上也不比日本相差,日本坦克装甲防护很弱,整个二战日本才生产坦克5k多辆,装甲防护就连美国同时期的轻型坦克都打不穿,遇到德军坦克就是被虐杀。在诺门坎战役中,日本最精锐的第23师团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下基本损失殆尽,他们很多都是抱着炸药包跟苏联坦克同归于尽。但是还是没有挡住苏联的钢铁洪流。
(二战时日本95式坦克)
另外一点,二战日本陆军士兵战斗力虽然凶悍,不过日本士兵教条主义严重,不懂得灵活运用战术,当面对一帮战斗力、战斗素养、装备都实力强悍的对手德军时,日军是溃不成军的。毕竟德军在组织上百万军队的围歼战还有非常有经验的,反观日本陆军,组织数十万会战都非常少。德军是有围歼整个日本陆军实力的。
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能否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1941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无需太多的描述,毕竟在欧洲大陆上东挡西杀战斗多年,作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让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去和日本陆军单挑,那么可以确定的是德国中央集团军会占据上风。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当时的德国中央集团军总的人数超过了150万人,而且拥有大量的装甲车辆,这是日本陆军没有办法比较的。
其次就是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和德国军队的没有办法比较。而且战术战法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最后就是其实如果单纯的将这两支军队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战争真正打的是后勤,如果没有充足的后请补给,那么即使再强大的军队也没有办法打胜仗。
毕竟当时的德国军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虽然大部分后勤部队仍然是骡马化,但是前线作战的兵力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比日本陆军的机械化程度高了很多。
在坦克这方面进行比较,日本军队和德国军队差的非常远,不用说虎王坦克这类盟军都非常头疼的怪物。单单是虎式坦克加四号坦克这样的组合日本军队基本上就无可奈何了。而且当时的德国军队在布坦协同上非常强大。日本士兵即使想要发动自杀式攻击,基本上也会被冲锋枪的火力打成筛子。
所以,当时德国的中央集团军,不管是机械化程度,还是整体战斗力,都要强于日本陆军。
1941年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力能否战胜整个日本陆军?
我认为,中央集群能把日军打得满地找牙。
首先要限定一下前提条件:第一,要在大陆作战,能有一个摆开几百万地面部队的战场环境,允许双方有发挥战役战术策略的条件。否则搞个抢滩登陆那种对防守方极为有利的地形,就没有可比性了。第二,以双方1941年10月的现役总兵力为标准,不能再增加其他力量。有人把的日本的动员力量计算进去这也不公平,日本能陆军动员,德国一样可以加强集群力量,这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一样没有意义。第三,双方国家的后勤力量均能满足这场战役的需求,不能让一方吃牛肉另一方吃野菜饭团子。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开战,才能大体的比较出真正的实力差距。
先看一下当时德日双方兵力对比
德军的中央集群,是当时德国陆军四大集群中的主力集群,拥有庞大的地面突击力量。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之前,下辖第二、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第三、第四坦克集团军,兵力有76个师(内含14个坦克师,8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另有“大日耳曼”团、党卫军骑兵旅、第900摩托化旅等独立精英部队。主战装备有坦克/自行火炮2000辆,重炮4000门,其他反坦克炮迫击炮上万门。德国中央集群总兵力达190多万人,是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战略集群。
再看日本陆军,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日本陆军包含本土防第一第二总军,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四大战略集团,总兵力也就是250万出头。第一第二总军有30多个师团,100万人不到。关东军有13个师团,75万人左右。中国派遣军23个师团又14个旅团,兵力85万。有人说到南洋派遣军,实际上这个方面军是珍珠港时间之后组建,并且他的兵力也是从其他方面军抽调来的。重装备的话不太好统计,几个坦克师团有轻坦克总共1000辆不到,重炮数量更少,轻型炮的数量约20000门。所以,1941年10月的日本陆军,兵力并不是很多。
仅从纸面力量对比上,日军的优势就没有多少了。德国中央集群强大的地面装甲突击力量,优良的兵员素质,再加上古德里安,博克,克鲁格,舍尔纳等一大批优秀的陆军将领指挥,能把日本陆军打得他妈妈都认不出来。
我们可以拿一个参照来进行对比一下,这个就是苏联陆军。两年前的1939年,诺门坎战役。此战中日本动员了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的几乎所有精锐机械化力量,甚至唯一的一个坦克师团也被动用。即便如此,依然被苏联打成了猪头,损失十分惨重,坦克部队几乎被全歼。同样还是苏联陆军,到了欧洲战场,形势就反转了。苏德战争初期,几乎就是被德军吊起来打,被歼灭的部队动辄就是几个集团军,人数都是以十万为单位。要不是国土纵深和天气的原因,德军的坦克早就推过莫斯科了。
战争不是斗兽棋,能互相克制老鼠可以吃大象,就是一个简单的规则,A打不过B,B打不过C,那A可定会被C完虐。有人会拿苏德战争最终苏联取胜说事,那是因为苏联的资源要远远比德国丰富,消耗得起。一直到德国投降,苏联红军的伤亡数字依然远远大于德军。并且,苏军没有取得过一次劣势条件下的战争,赢得的胜利都是在兵力,坦克,压制火炮,飞机远远大于对手的情况下取得的。
所以,1941年10月份的德国中央集群,推平整个日本陆军不是什么难题。日本幸运的是当时亚洲除了他之外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所以他仅凭薄弱的陆军力量就能吊打东亚的农业国。以今天来讲,我国只用中部战区的陆军,也能推平东亚和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无压力。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