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片中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是勃朗宁M1910手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李云龙更多的还是使用毛瑟手枪。

勃朗宁M1910手枪是在20世纪初诞生的,当时缺乏一种杀伤力在军用和民用手枪之间,同时更容易携带的自卫型手枪,因此后来勃朗宁就设计了M1910这款手枪。该枪有两个口径,一个是7.65X17毫米弹版本,另一个就是9X 19毫米弹版本。一战的导火索斐迪南大公遇刺时,杀手普林西波使用的就是M1910的9毫米版本。

所以片中所说的6.3毫米并不对,不过在原著中出现的是M1906式手枪,其才是采用6.35毫米弹的勃朗宁手枪。但是M1906太过娇小,威力也很弱,还不如M1910。而M1910也只是稍强一些,但是杀伤力还是不如毛瑟手枪的。

然后就是弹药补充的问题。如果是M1906,其弹药很难补充。即使是M1910,如果使用的是7.65毫米弹补充难度也很大,9X19毫米弹虽然在国内也有,但是还是不如毛瑟手枪使用的7.63X25毫米弹普遍,该弹在国内非常容易得到,不愁补充的问题。

所以说主要就是杀伤力以及弹药补充上的问题,让李云龙更多的选择了毛瑟手枪。

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谢邀,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数据党请先看看这两款名枪的具体参数“

1,云飞兄的勃朗宁手枪

口径:6.35mm

枪长:114mm

枪管长:53.5mm

重量:350g

使用枪弹:6.35×15.5mm

膛线:6条,右旋;导程243.8mm

(由美国柯尔特公司所产的导程为431.8mm)

容弹量:6发

有效射程:30m

2,李团长的德制毛瑟手枪

枪长288mm,

口径7.63mm,

重1.24千克,

20发弹匣供弹,

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可单发,可连发,

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特点;子弹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简便,火力凶猛

从数据来看,勃朗宁定位于军官的个人自卫工具,而毛瑟则是彻头彻尾的进攻武器。

从用途来讲,对于李云龙来说,由于经常其运用的是需要短兵交接的游击战术,需要毛瑟这般高效的火力输出神器,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在毛瑟吃香的中国,当时最早的特种部队就是手持该枪,标配一把大刀,两把毛瑟,这这样豪华的火力阵容,往往是成为决定战场上的天平上的那颗砝码。相比之下勃朗宁无法胜任这样的作战任务,作为射程较短的自卫武器,只是适合在指挥部狭小的空间中来去自如,一旦转移到开阔的野外,就力不从心了。因此从作战角度来说,我们团长当然要选毛瑟了。

另外就是子弹的补充问题了。

毛瑟的墙内不墙外香的中国缘分,使得该枪在中国军队中到处都是,除了从德国原装进口外,还有不少厂家对其进行仿造,如此一来,毛瑟手枪需要的7.63毫米手枪弹也是在我国遍地都是,对于当时后勤补给条件极差的我军来说,就是一个福音。

而反观比利时产的勃朗宁,什么都和毛瑟相反,由于是军官配枪,自然数量有限,当然也没有多少相应的6.35子弹。对于团长来说,自然是打一枪,少一颗子弹。

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谁说的?华野二师师长李云龙枪指常乃超时用的就是勃朗宁,这是要看军官级别的。在晋西北时期,八路军的团长跟国民党的团长可是有天壤之别,抗战期间国军的上校团长已经是高级军官,因为民国没有“准将”军衔,所以团长有副官、有勤务兵、有乘马,最关键的是,国军是正面战场作战,高级军官很少顶在前沿一线,这是普遍作风。

所以楚云飞可以使用装饰性的配枪,因为他直接参加战斗的机率很小,类似于勃朗宁或者马牌撸子这样的手枪,外型小巧精致,重量轻携带方便,是高级将领的最爱。但是也只能用来装饰和自杀,在战场上无论是射程、弹容量、威力和杀伤力都严重不足,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楚云飞其实也吃过这个亏,他和警卫班被包围在李家镇钱伯钧的营部时,双方交火,他先是拿过卫士的斯登冲锋枪抵抗,追杀钱伯钧时又借了和尚的“四四式”骑枪,而他自己腰里别的家伙,完全成为了摆设。这就是追求佩枪小巧的下场:中看不中用。

李云龙则不同,八路军遂行的是敌后战场作战任务,时刻面临可能发生的战斗,一般除了旅长以上会有专门的作战指挥所外,团以下干部都是随部队行动,随时可能跟日伪军遭遇,团长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火力强大的驳壳枪才是首选。

问题弄的还很专业,所谓C-96就是“毛瑟C96”军用手枪,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盒子炮”、“匣子枪”等俗称的所指,它的称谓来源是因为“1896年”正式由毛瑟兵工厂出产的。不过要注意,那会还不能称为“快慢机”或者“二十响”,早期的C-96只能单发射击,配备10发弹夹,但是枪弹初速度达到了425米/秒,已接近当时普通步枪的水平,因此射程、精度和威力还是远超勃朗宁、马牌撸子等小型手枪。

C-96真正的升级发生在1931年,毛瑟兵工厂对其枪击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使其可连发射击,并特别配备了配备20发长弹匣,这就是“冲锋手枪”的范畴,这一改进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通过手柄的拨动,C-96实现了单发和连发射击的转换,火力持续性更加优秀,并大量销往中国,国军曾有一次万支的采购,自然,红军和后来的八路军也有缴获和装备。

李云龙的佩枪一定是改进型的“快慢机”,因为在大闹河源县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生日宴会上,他跟和尚人手双枪,其中左手的一支就是20发长弹夹,恣意扫射满屋子的鬼子和伪军军官,打的非常过瘾,如果早期型的C-96那非得吃亏不可,射速太低,会给敌人拔枪反击的机会。

不约而同的是,楚云飞和副官孙铭携带的也是快慢机,想来楚云飞也知道勃朗宁是佩在腰间的样子货,真要是短兵相接的时候,根本不是个趁手的家伙。如果在那个环境下用两支勃朗宁跟鬼子伪军对射,晋绥军358团的团长一准得换人,楚云飞上校必然当场阵亡,火力根本压制不住敌人。

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那支勃郎宁“雄枪”,只能是个用来防身或者珍藏的“军用玩具”,在战场上的实用性很低,并非基层指挥员的武器首选。李云龙要么保存起来作为应急之物,要么干脆送给了老婆秀芹,平常仍然不嫌麻烦挂着“盒子炮”,哪怕是去358团团部与楚云飞相会,长长的枪盒清晰依旧,笨重是笨重了点,打起仗来真管用呐。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陈大雷也是双枪,另外一支好像是个左轮,手枪是战争年代军人的最爱,高级军官拥有两支也不稀奇,但都会有个日常使用的首选。

李云龙所处的作战环境要求他,还是快慢机最是趁手。而到后来成为华野二师师长时,不是也配上了勃朗宁小手枪,职务级别和作战情况有变化了嘛,无非拔出来震慑抢仓库的五师战士、吓唬装13的暂七师师长,也就这点作用了。

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战斗中杀伤力驳壳枪比勃朗宁小手枪大吧,再一个勃朗宁子弹稀少,用惯了驳壳枪使用顺手。

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亮剑》里楚云飞送的勃朗宁是6.35毫米小口径手枪。因其小巧可靠,是深受民国时期军政要员和达官显贵们喜爱的自卫手枪。

但那不是用于战场上的军用手枪。

李云龙作为喜欢亲自上阵冲杀的指挥员,自然要使用军用手枪毛瑟C-96。

毛瑟枪体型硕大,威力强劲。弹头初速425m/s,超过当时所有手枪弹,弹头飞到千米外还有杀伤力,故又名“盒子炮”。

其子弹7.63*25毫米,有效射程50米,接驳上木壳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达150米。

而战争时期国内使用的各种老旧步枪射程不过200米。

毛瑟C-96驳壳枪在中国使用历史长达70多年,是当时国人最熟悉的手枪,没有之一。

在中国的战争岁月里立下过汗马功劳,并留下许多传奇故事的驳壳枪,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影视和文学作品里出镜率最高的手枪。

仅到30年代,中国各路军阀进口的德国造毛瑟手枪就超过40万支,另外中国的各地大小兵工厂也仿制了大量的毛瑟手枪。

毛瑟C-96驳壳枪实际上应算是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的制式手枪。

毛瑟枪最适合的用途,就是巡逻中的短兵相接遭遇战和夜袭偷营。

待到解放战争,李云龙因为资历深,战功显赫,直接晋升为师长,成为高级指挥员后,就改为佩带楚云飞送的勃朗宁小手枪了。

勃朗宁自动手枪,俗称“撸子”。无论有哪一种,在旧中国都是身份和面子的像征。

《亮剑》小说里楚云飞所送的比利时造6.35毫米口径勃朗宁M1906手枪,因枪体小巧,国人称之为“掌心雷”。

建国后,缴获自国党高官的勃朗宁M1906及其仿制品,也依旧在公安战线和党政军领导手中继续使用过很长一段时间。

现上海公安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孙中山先生曾佩带过的两支护身手枪之一,就有这支勃朗宁M1906袖珍枪。

此枪是勃朗宁大师于1905年完成设计的世界第一支袖珍自动手枪,1906年由合作伙伴比利时FN公司推向市场。因其性能超过以往的所有微型枪,在欧洲大受欢迎。

据传说此枪还是孙中山先生在1895年“伦敦蒙难”事件时其老师赠送的自卫用枪!??

还有这支西班牙产的仿毛瑟手枪——阿斯曲拉镀金驳壳枪。

实际阿斯特拉公司于1927年获得毛瑟公司授权后才生产此枪。而孙中山先生去世于1925年,跟这支枪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

原来现代国产神剧里有若天马行空的穿越道具,都是一脉相传的。

电视剧《亮剑》中,道具组将楚云飞的枪更改为勃朗宁M1910“花口撸子”。

其实也不算多大错误,至少都是勃朗宁。

民国时代最有名,流行最为广泛的高级自卫手枪就是由勃朗宁大师设计的“一枪、二马、三花口”。

“一枪”是中间的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勃朗宁M1900,因其商标上有一手枪图案,故称“枪牌撸子”。

此枪是进入中国最早的半自动手枪之一,仿制者众多。因其短小轻薄、可靠、易携带,“打得准,打得响”,而拥有极高的声誉。

“二马”是美国柯尔特公司购买勃朗宁的专利生产的M1903手枪,因其商标有立马🐴图案而得名“马牌撸子”。

“三花口”是FN产的勃朗宁M1910手枪,其枪口帽上有一圈放射状防滑纹路,因此称为“花口撸子”。该枪流入中国数量较少,主要使用者还是社会上层高官。

“花口撸子”的口径有7.65和9毫米两种。在国内常用7.65*17毫米子弹,抗战时日本军官自费购买此枪的也不少。

此枪于战争年代被缴获后,一直作为师长以上军官佩枪。

解放后,在国内作为高级领导和公安用枪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

《亮剑》当初看的是小说,作家都梁先生描写的战争中各种武器装备使用,人物在历史大潮下的悲欢离合,都完美契合于时代背景。

而电视剧则没有看全,所以对演员、道具什么的不多作评价。

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晋绥军第358团上校团长楚云飞,听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李云龙团长敢于与日军板田联队硬碰硬,炮轰了日军联队指挥所,炸死了板田大佐联队长,率部从日军正面突围出来,就非常想会一会这位英雄善战的八路军团长。于是,借第二战区司令部组织到晋西北考察八路军的机会,指名道姓要到李云龙所在的独立团来考察。

两名各自阵营的团级指挥官,可谓一见如故,对抗战前景的预测等,真的尿到一个壶里去了,大喜之下的楚云飞,露了一手好枪法以后,就将随身携带的一对勃朗宁雌雄双枪中的雄枪赠予了李云龙。

当然,原本楚云飞是想将那把小巧玲珑的雌枪相赠,李云龙说大老爷们,怎么能用雌枪呢!这把勃朗宁小手枪,口径7.65mm,弹匣容量6发,用来防身自卫尚可,用来亲临一线率兵打仗,就不堪重用了。因此,李云龙在担任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时,每次打仗仍然使用那把10发弹仓供弹口径7.63mm的毛瑟C-96军用手枪,民间称“驳壳枪”或“木壳枪”等,不仅射程远而且威力大,枪柄接驳随枪的木质枪托时,有效射程能提高至150米。

其中,李云龙率领魏和尚,以及楚云飞和副官孙铭,四个人大闹县城“醉鲜楼”,击毙日军少佐宪兵队长等日伪军军官时,李云龙手中多了一把20发弹匣供弹,可连发射击的毛瑟C-96改型自动手枪,俗称“盒子炮”或“二十响”等。那把楚云飞相赠的勃朗宁小手枪,在李云龙担任华野某部师长时,就别在了腰带上,毕竟师长是我军高级指挥员了,不用率兵上一线冲锋陷阵,战时有师指挥部,师长是在指挥部指挥作战的。

此时,体积大、重量大的毛瑟C-96军用手枪,就不适合当师长的李云龙佩戴了,勃朗宁小手枪,就非常合适李云龙。因此,楚云飞相赠的那把勃朗宁小手枪,就非常适合李云龙使用了,挂在腰间上,除了显示高级指挥官身份,以及壮胆和自卫以外,其实,勃朗宁小手枪,已经没什么大的作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