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
感谢邀请!独立团的骑兵连是李云龙的心肝宝贝,进攻山崎大队时,李云龙就不让骑兵连参战。骑兵连连长孙德胜要求参战,在政委赵刚的帮助之下,独立团骑兵连徒步参加战斗。此战骑兵连伤亡十几人,连长孙德胜打扫战场时被日军伤兵打了一枪,李云龙非常心疼。
反扫荡时,骑兵连为了掩护独立团的步兵突围被日军的骑兵联队包围。李云龙亲自抱起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去营救被日军包围的骑兵连,由于日军的兵力和火力过于强大,在独立团政委赵刚的劝说之下,李云龙放弃了打回去救骑兵连的念头。孙德胜见团长、政委已经突围出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战至一兵一卒,最终倒在了敌人的剑下。
李云龙为什么不替孙德胜报仇呢?独立团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是哥们义气和江湖豪杰,一切行动都要听指挥。身为指挥官的李云龙当然不会这么干,即使李云龙呈一时之快,政委有最终决策权,赵刚也绝不会允许这么干。电视剧《亮剑》弱化了政委的权力,政委不仅仅是只管生活这么简单而已。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
赵刚有句话可能误导了亮粉们,他在病床上对李云龙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不适合独立团,而是有仇必报,马上就报”。但这句话是有特定含义的,它并不包括正规的作战行动,独立团突围时虽然牺牲重大却是正规作战范畴,去找谁报仇?第4旅团还是黑岛骑兵联队?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战争期间没有私仇,双方军人都是在尽自己的本份而已。并且孙德胜及其率领的骑兵连是牺牲在日军大部队手里,双方是在战场上进行的正面对决,既无苟且也无犯规,李云龙没有仇家可寻。
《亮剑》里独立团突围时遭遇的敌人,是平陆勇夫少将指挥的第4旅团(应为独立第4混成旅团),以及临时配属给该旅团指挥的骑兵联队,因为日军只有早期的“四单位师团”才编制骑兵联队,三单位师团辖骑兵大队、旅团则不辖专门的骑兵部队。
在日军第4旅团的合围之下,李云龙率领部队分散突围,不过当时鬼子搞的是“滚筒扫荡战法”,这是华北方面军新任司令官冈村宁次的发明,即日军会交替推进形成多层包围圈,再反复清剿包围圈内的八路军,很是毒辣。独立团在撤进山区之前再次被围,多亏骑兵连断后砍杀日军步兵,李云龙赵刚才能率部撕开口子。
在平原上鬼子步兵也怕八路骑兵,所以平陆勇夫紧急下令黑岛骑兵联队“消灭支那骑兵”,孙德胜这一缠一拖,独立团大部分干部战士就冲了出去。而面对1000多骑的鬼子骑兵联队,独立团骑兵连再想撤也撤不掉了,索性死拼到底,为团主力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
这是很正常的两军战场拼杀,并没有什么个人的仇恨,与李云龙追杀山本特工队和黑云寨二当家山猫子有本质的区别。山本一木是以小股特种部队在叛徒的里应外合下偷袭赵家峪,绑了李云龙的老婆、伤了政委赵刚、屠杀了赵家峪村的乡亲,所犯下的罪行已经超出了战争范畴。
山本特工队的所做所为,连楚云飞都看不下去了,大喊“打这群灭绝人性的日本畜牲”。最关键的是,山本残部还没有逃出独立团的驻防区域,所以李云龙有条件“你砍我一刀,我反手一剑”,此时独立团发展到7000余人,也具备了报仇的能力和资本,是以有了伟大的“平安格勒战役”。
在真实的战史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确实派出便衣队,深入敌占区诛杀了“益子挺身队”的一个小队,最终还迫使鬼子解散了这支特别部队。八路军为什么寻仇?各位有所不知,“益子挺身队”不仅造成了左权参谋长的牺牲,战后这帮畜生还掘坟拍照,也超出了战争的范筹,所以“虽远必诛”!
而孙德胜骑兵连全体牺牲后,日军骑兵联队长黑岛森田大佐出于对勇士们的尊重,曾经下令厚葬了八路军指战员的遗体,就战争法则而言,不仅没有私仇,反而比什么“益子挺身队”的所做所为讲究得多,李云龙更没有报仇的必要。
山猫子更不消说了,黑云寨明明答应接受改编参加八路军,却截杀了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魏大勇,还把和尚的头颅砍下来泄愤,这是逼着“此仇不报,我李云龙誓不为人”了。虽然李云龙刀砍俘虏犯了纪律,可是从后面总部的处分力度和李云龙继续在独立团称王称霸来看,上级领导其实也认为山猫子死有余辜。
这都跟孙德胜战死有明显的区别,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独立团官兵只需敢于亮剑,那么用李云龙的话说:“倒在对手的剑下也不丢人”,亦无私仇可寻。至于说到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那么李云龙在孙连长牺牲后能够带着独立团多杀鬼子,那就是报仇!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独立团的骑兵连长孙德胜是李云龙的宝贝疙瘩,因为独立团之前在孔捷的带领下并没有什么家底,这个骑兵连还是李云龙来独立团后建立的,算是有了点成本,因为那个时候,一个骑兵部队对于八路军来说就是机械化部队,属于刀刃性质,就连打冈崎大队时李云龙就不舍得用。
后来在百团大战后,小鬼子疯狂报复八路军,在突围的过程中骑兵连目标太大被鬼子包围了,在骑兵连长孙德胜的带领下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完美诠释了亮剑精神。后来在晋西北铁三角聚会聊天谈到,这次扫荡八路军各部队都损失惨重。
我想说的是:这是战争,战争有铁的法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这不是一个人的仇恨,是全民族的仇恨,所以不存在为某个人报仇。这不像魏和尚死,魏和尚是死于土匪之手,目标明确,那就是黑云寨,土匪是为了钱财杀了魏和尚,这个仇当然要报,而且可以马上就报。再说参战日军部队那么多,就凭李云龙一个团,无异于拿鸡蛋去碰石头,只能说在运动中不断地消灭敌人,多打几次胜仗,没打死一个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那就是给孙德胜报仇,那就是给那些屈死的中国人报仇,这个仇李云龙一直在报。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
抗战剧《亮剑》中,孙德胜的骑兵连,是独立团的宝贝疙瘩,平常李云龙真的舍不得用,在打孤军深入我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时,李云龙都不让骑兵连顶上去。
孙德胜直接上团部,找到李云龙,一番软磨硬泡以后,才准许骑兵连上,但下命令只能跟在全团屁股后面屁颠,绝对不能冲上去。
孙德胜绝非孬种,骑兵连打仗在全团最后面,在其眼中就是岂有此理,感觉脸上也无光,骑兵连最后上去,不骑马就冲到最前面去了,此战牺牲了几个骑兵,让李云龙好一阵心痛。
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日军出动了两个野战师团和大量伪军,对我八路军第129师实施分割包围战术,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不得不采取化整为零策略,以连排为小规模作战单位,各自作战分批突围出去。
李云龙的团部随某连转移,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遭遇日军重兵包围,随时都有被全歼的可能,孙德胜率领骑兵连主动攻击日军,为团部打开了一个缺口,趁机跳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
但骑兵连,却被日军上千人的骑兵联队所包围,孙德胜左臂被砍断,全连仅剩下他一人时,依然高喊“骑兵连冲啊!”的口号,挥刀冲向日军骑兵联队。
骑兵连,以自身的全部战殁,保障了独立团团长、政委的暂时安全,有仇必报是剧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但由于失去了骑兵连自己手中作战最强悍的机动部队,仅凭独立团这点人马,难以战胜日军精锐的骑兵联队。
因此,帮孙德胜报仇,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既然独立团无力全歼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骑兵联队,那么李云龙率领全团多杀鬼子,也是对牺牲了的以孙德胜为首的骑兵连的最好祭奠。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
看了那么多回答我觉得都没有回答到点上,对于孙德胜这是亮剑里非常鲜明的角色,亮剑是一部男人的电视剧,里面铁骨铮铮的汉子有很多,而孙德胜绝对是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汉子,他的死亡冲锋震撼人心,
而要说到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这个问题上,先说说当时的大环境吧,那是日军规模最大的扫荡,可以说八路军伤亡惨重,死亡的又何止一个孙德胜,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几乎都被打残了。
几乎营连排干部全部牺牲了,李云龙也病倒了,还是魏和尚力挽狂澜,但在这里我们不能忘记这个神枪手独立团二营四连八班的战士王喜奎,我们都知道他叫喜子,没有他的拼死掩护和尚也没有那么容易带着李云龙撤退。
不是李云龙不报仇,而是这本来就是战争,在当时的情况下八路军所有武装力量都是各自为战的,冲出包围圈到达指定的据点才是统计伤亡的时候,而孙德胜就是再这样的情况下发起了死亡冲锋,早知道李云龙已经突破包围圈后他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在明知跑不掉的时候,拼死一战,这不就是亮剑精神吗,逢敌必亮剑,整部剧没有任何一个情节能比此刻更能诠释亮剑精神了。
最后我要说,打败日本鬼子就是对口这些英雄最好的交代,谁说李云龙没有为孙德胜报仇的?在赶跑日本侵略家的时候,大仇已经得报。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不帮孙德胜报仇?
话可不能这么说,孙德胜是在严酷的大扫荡时期,带领骑兵连殿后掩护部队主力撤退转移,以骑兵连全连牺牲为代价,拖住敌人,为独立团撤退转移争取到重要的时间和空间。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部队主力加大运动节奏,想方设法保存主力实力,为将来发展赢得时间。李云龙在骑兵连掩护下,逃出生天,然后他是隐姓埋名躲进民间?还是出国留洋去经商了?!都不是,他没有离开抗日战场,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把独立团发展到八个营出来,继续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最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就是帮孙德胜以及全体牺牲的骑兵连报仇!战争是一个整体,不是一听说孙德胜的骑兵连牺牲了,立即集结部队杀回去拼命才叫报仇。在那个敌强我弱,民族危亡的时刻,就是无数先烈用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为自己的战友,为后来者堆砌起来一座长城,一条通向胜利的血肉通道!用自己的牺牲,掩护战友活下来继续战斗。而如何让战友的牺牲,更具价值,则是活下来的人需要珍惜的,要提高战斗水平、要提高战斗策略、要跟多的消灭敌人!动不动就不讲策略的拼命,那是侵略者的最爱,是鲁莽的左倾冒险主义!看着是热血有情义,但战争不是影视作品,这样做恰恰是对烈士牺牲最大的不尊重、最大的浪费,烈士们之所以要牺牲,不是为了让你证明自己够情义愿意陪他们一起死,而是要给你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带上他们的份额继续打击敌人!去完成他们未竟的目标!早在战争爆发之前,著名的蒋百里先生,已经总结出以当时贫弱之中国,如何战胜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日本帝国主义,到战争爆发后,伟大领袖同样总结出著名的《论持久战》,其中,对所谓“速胜论”的批判力度,一点也不亚于对投降论的批判,无论我们有多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但对当时中日国力和战争动员能力、战争潜力、实力对比,都必需有明确而真实的认知。速胜论就是建立在无脑热血,狂妄自大的基础上,既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也对日本没有真实的考量,靠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来鼓吹动员自己原本就不是很理想的军力,来一波一次性的送死,这种彻底断送民族家底的行为,真正所产生的破坏,其实还远胜于投降论!越是愚昧无知的群体,反而还越是会被这种“爱国主义”所鼓动,所以从长远来看,一个真正健全的国家和民族,更要警惕这种其实是破罐子破摔的伪爱国主义。综上所述,李云龙坚持活下来壮大独立团继续战斗,就是为孙德胜和千千万万为抵抗日本侵略而牺牲的烈士报仇,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给先烈们最好的祭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