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张大彪和邢志国职位差不多,可为何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将?
如果张大彪同志的军衔跟邢志国拉平,那就该说明1955年的军衔制度有问题了,因为军衔的评定要综合考虑资历、职务和功绩的“德、才、资”,而在这三个层面上,张大彪与邢志国之间都不具备可比性,恐怕“大校”是最高军衔,现实中未必真能够达到。
《亮剑》的原著是有读过的,并没有准确交代李云龙这俩左膀右臂的下落,是否牺牲的金门也没有文字说明,当然也就没有授衔的具体情况。不过,这不妨碍我们根据剧中两位的角色设定,讨论一下55式军衔的授予可能性。
首先是资历,能够跟李云龙、孔捷和丁伟自称“四方面军老战友”的邢志国,老红军的身份板上钉钉,就算没有参加过“黄麻起义”,也至少是三十年代初就参加红军的老革命。而55年授衔时,红军资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那是经历过最艰苦时期的标志,抗战初期就能够成为主力团副团长,老邢也必定是党员。
张大彪显然就弱很多了,他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国民党西北军宋哲元第29军转投八路的,属于“旧军队排长出身”。红军时期投身革命和抗战时期入伍,是明显的区别,解放以后军队老干部的各种待遇评定,1937年都是个重要的坎。况且,邢志国最初来独立团出任副团长时,张大彪还只是一营长,参谋长那是后提的。
然后说到职务,在许多军事爱好者看来,晋西北时期的“独立团副团长、团参谋长”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华野二师副师长、师参谋长”级别都应该是一样的,都算是“副师职”干部,其实谬也。根据1952年的军队级别评定,在这个区间实际是分为了正师职、副师职和准师职三档,干部级别分别是五等一、二、三级。
也就是说,以邢志国的军龄和党龄,虽然担任的是副师长职务,但他的“军队级别”是完全可以达到正师级甚至准军级的,要特别注意,军队职务和级别不是100%对应的,虽有挂钩,但未必一一对应。按照1955年的授衔原则,正师级多数授予大校军衔,而“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因此邢志国确有可能评定为少将军衔。
而以张大彪的资历,其实最合适的军队级别是“准师级”,搞好了能弄个“副师级”,根据1955年的授衔原则:“副师、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所以张大彪的基准军衔其实应该是上校,当然也有可能是大校。
这就要看淮海战役之后的表现了,可惜并没有交代,但是只记住一点:他一定比邢志国低一档,老邢大校他上校,老邢少将他至多大校,这是不含糊的。
至于战功问题,这两位都一直在李云龙麾下作战,一荣惧荣一损俱损,上下区别不大,然而邢志国在红军时期打过的仗和获得的荣誉呢?显然是张大彪所不具备的,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两个人在级别和军衔上存在一些差距,是完全正常的,而不能仅仅以战争时期的职务来粗略衡量。
《亮剑》中,张大彪和邢志国职位差不多,可为何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将?
电视剧《亮剑》无论是李幼斌版还是黄志忠版,大授衔时都没有出现邢志国和张大彪!因此,张大彪和邢志国一个授大校、一个授少将根本无从说起!实话实说,都梁的原著本人并没有细看,只粗略翻了翻,似乎也没有关于张大彪、邢志国授衔的内容……两个虚构的人物,我们无法与真实历史上的某位将军直接挂钩。因此,我们只能进行合理化猜测。
假使张大彪和邢志国后来的职务与和李云龙搭班子时类似,我们姑且认为张大彪担任军参谋长、邢志国担任副军长。那么,一个大校、一个少将合理吗?答案是肯定的,合理!在如今我军的编制中,军参谋长和副军长都属于副军级干部,但是在五五年大授衔时却不是这样的。彼时还存在准军级这一级别,而军参谋长就属于这一级别。换言之,张大彪是准军级、邢志国是副军级,二者相差了一个级别!
五五年大授衔时不仅要参考现任职务,还有几个硬杠杠,那就是历史资历、历史职务、军功,历史资历大致是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分为了三个层次,差不多对应三枚勋章,而历史职务则基本对应勋章的三个等级。如果张大彪的职务为军参谋长,他的历史职务抗战时期是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师参谋长,而土地革命时期的经历为零。这几个条件基本上也就够授予大校军衔,少将的硬杠杠并不符合。著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将军就是五五年的准军级少将,而甘将军就是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与张大彪的资历对照,很明显,张大彪不够少将的最低门槛!
再看邢志国,老红军、虽然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没有交代,大概和李云龙级别差不多或略低吧。抗战时期是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副师长。如果邢志国担任副军长,那么,他的资历是全面的,三个阶段都不缺,只是历史职务可能并不太占优势。因此,他获得副军级中的较高一个等级的军衔少将是可以说得通的。实际上,李云龙也是副军级,他的职务只是代理军长,是因为军长有事不在,李云龙以副军长代理军长职务。但是,无论怎么说,邢志国也够不上中将。五五的副军级中将只有一位,那就是杨秀山将军,杨将军土地革命时期曾经担任过副师级职务,而这一点邢志国明显够不到!
综上所述,张大彪授大校、邢志国授少将是合理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合理化猜测,电视剧里没有提、原著中也很少涉及,两个虚构的人物又根本无法与具体历史人物挂钩,我们无从论起……只能随便说说,诸位看看就行,别较真!
《亮剑》中,张大彪和邢志国职位差不多,可为何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将?
在《亮剑》整部剧中,张大彪的资历和官职都要比邢志国低,如果评衔张大彪自然也要低。
邢志国虽然在剧中出镜率不高,但革命的资历很老,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也是李云龙的老战友,在剧中邢志国见到李云龙都是直呼“老李”,可见他的资格比较老。
而张大彪本来是29军大刀队的一名排长,后来为了照顾母亲离开了部队。不料他母亲被日军杀害,为了给母亲报仇,他又加入了八路军。从资历上看,张大彪要低于邢志国的。
另外,孔捷带领独立团在杨村遭遇战中吃了败仗,被免了团长的职。在被服厂当厂长的李云龙,被调来当团长。
不久邢志国接替孔捷当副团长,而张大彪此时是独立团一营营长,这个时候邢志国职位就比张大彪高一级。
到了淮海战役时,独立团扩编为华野2师,师长李云龙,邢志国担任副师长,而张大彪出任师参谋长。
由于《亮剑》剧中并没有交代解放后,邢志国和张大彪的职务变化,所以只能按照上面两个阶段,对两个人进行军衔对比。
抗战初期,红军主力改称八路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时,曾被国民政府授过一次衔。按照当时的标准团长、副团长是上校军衔,而营长是中校军衔。
1940年,我军为了完善军队制度,也搞了一次评衔,不过由于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仅发布了新四军的评衔标准。
参考这个标准的话,师长、师政委是中将军衔,副师长是少将军衔,而师参谋长是少将或上校军衔。
之所以有个“或”字,是因为要评为少将需要相应的资历,张大彪明显不符合,所以按这个标准他只能是上校军衔(这时还没大校军衔)。
总之,不论是依照哪个阶段标准去评衔,张大彪都要比邢志国低一级,这也是十分合理的。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亮剑》中,张大彪和邢志国职位差不多,可为何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将?
其实,华野某纵队第二师师长李云龙同志负伤住院,天赐良缘与美丽而不仅仅只是漂亮的护士田雨双双跌入温柔陷阱以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副师长邢志国和师参谋长张大彪的任何消息,原小说中没有具体交待,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自然也没有提及。
因此,不知道原华野某纵队第二师副师长邢志国被授予少将、师参谋长张大彪被授大校,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只能权当是好事者的想当然了;不过这个想当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起码懂得一定的军事常识,作为军迷个人也来谈点看法。
一般军迷眼中,副师长和师参谋长,尽管职务不对等,但在军中级别是相等的,都属于副师级别,但在全军1955年首次正式授衔是,关于级别师级就有正师、副师、准师三个不同的等级,非常遗憾师参谋长属于准师级,自然是副师级别高了。
此外,授衔时,不同年代参加革命工作,其待遇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是授衔时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军中同等级别时,一位红军时就参加革命的师长,与一位与八路时参加革命的师长,授衔时由于红军在军中的资历,前者就可能被授予少将,后者顶多授予大校军衔,因为师长的基准军衔就是大校,只有资深的师长譬如红军时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才有可能被授予少将军衔。
至于职务,战争年代升迁比较快,如果邢志国和张大彪都活着迎来新中国的解放,且全都继续待在军中,没有转业到地方工作,且非常有可能邢志国已经由副师长改任师长或副军长,张大彪则成了副军参谋长,1955年授衔时都依然健在。
作为长征时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独立团副团长的邢志国,华野也即此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师长,以后可能的师长或副军长,符合授予少将军衔的条件,从哪个方面都够格了,从资历、职务、能力等方面考量。
张大彪被授予大校军衔,也是与其职务相对等的,只是在我军中的资历尚浅,按都梁的长篇小说记载,张大彪原本是第29军宋哲元麾下大刀队的一个排长,曾经参加过长城喜峰口战役。
此后,为安置母亲开小差离开部队,不想老母与其他村民已被日军烧死,于是参加八路军,在野狼峪伏击战中,已经是李云龙所部一名连长的张大彪砍死了一名骁勇善战的日军中尉。
张大彪在电视剧中,成了李云龙的一营长、团参谋长、华野某纵队第二师师参谋长,在军中的职务升迁很快,与张大彪个人技战术能力出色有关,且善于带兵打仗,每次战斗总是手持大砍刀或是提着捷克ZB-26轻机枪冲在队伍最前面,可谓身先士卒。
以张大彪参加革命队伍晚,作为准师级师参谋长,或准军级军参谋长,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距离少将还不够格。
当年许多正师级的高级军官,有些也都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也只授予了大校军衔,也即正师级军官的基准军衔就是大校,只有少数在军中资历深的,才有可能被授予少将军衔。
《亮剑》中,张大彪和邢志国职位差不多,可为何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将?
职位差不多看军功,军功差不多看资历。资历差不多再平衡来历。
《亮剑》中,张大彪和邢志国职位差不多,可为何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将?
张大彪最后一次出现在《亮剑》里,就是赵庄之战,也就是淮海战役。这之后他就领盒饭下线了,没有再出现。邢志国的情况也类似,所以最后授衔的时候并没有交代他们两个人所得到的军衔的情况。
不过按照1955年授衔时的相关标准以及这两个人的能力、资历,还是能够大体推测出两个人到授衔时的职务和级别,也就可以大体推算出两个人的军衔,邢志国得到少将的军衔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张大彪也很有可能得到大校军衔。
如果纯粹从能力来说,邢志国和张大彪表面上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作战的时候,李云龙在抗战到解放战争中每次作战,张大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都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而邢志国的存在感并不那么强。更多的时候,邢志国的作用像是一个副政委,而不是副团长。
但两个人的资历相差是比较大的。从《电视剧》里的交代来看,邢志国一出现就是独立团副团长,而张大彪一开始是营长,后来才升任团参谋长,说明两个人的资历是很不一样的。张大彪原本是29军的下级军官,抗战开始后才参加八路军,而邢志国是老红军。
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的老红军数量本身就是极其有限的,总共大约不到五万人,而这些人毫无疑问是后来人民军队的原始股,所以本身在军队中的地位就是比较高的。加上军队本身是一个很讲资历的地方,同样级别的情况下,早参军就是资历更老一些。
所以,李云龙在表达对授衔不满的时候说,丁伟和孔捷和他相比,就是新兵蛋子,孔捷参军的时候他都已经入伍十个月了,是老兵了。这就是说,李云龙觉得自己的资历比丁伟和孔捷都要高,军衔也应该更高一些才是。
李云龙和丁伟孔捷的交情当然没说的,他尚且都有这种不满,就更不用说张大彪和邢志国了。到抗战结束的时候,邢志国和张大彪也还是原来的职务,并没有相应的晋升,张大彪如果要和邢志国相提并论,起码要等他升到副团长兼任参谋长,才有这个资格,否则就是比邢志国低一级的。
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各种相应的待遇中,老红军干部一般也都享受一定程度的优待。比如说如果都是正师级干部,在实际享受的待遇上,老红军干部是要比三八式干部高半级的,可能会享受副军级的生活待遇。在离退休的时候,如果没有其它因素,也差不多如此。
假如说在1955年的时候,邢志国和张大彪同样是正师级干部,那么很自然的,在授衔的时候邢志国是可以得到少将,而张大彪只能得到大校。如果邢志国此时是副军级干部,而张大彪是军参谋长,甚至是副军长兼参谋长,也是同样的情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