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军中央集团军抵过日军多少个甲级师团的战斗力?

德国从来没有中央集团军只有中央集团军群

先看数量,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顶的上多少个日本甲级师团

(1)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可是人类历时上最大的一个战役集群,兵力最鼎盛时达193万人,编成3个装甲集团军和3个步兵集团军,总计76个师,其中17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拥有2000辆坦克和突击炮、1320架飞机、4000门中、重型火炮(如果加上迫击炮、步兵炮、反坦克炮的话总数将达到14000门),可谓兵强马壮、战斗力空前强大。

▲兵强马壮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2)日本甲级师团

在二战期间,日本总计拥有100多个师团,但甲级师团只有17个,其中又有5个师团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悍,这些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二师团、第三师团、第五师团、第六师团。

▲日本最精锐的甲种师团

一般一个甲种师团,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又有2个步兵连队,工、骑、炮、辎各一个联队,一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本常备主力师团兵力在2.4-2.8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小结:仅从兵力上看的话,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193万人,可以顶的上将近70个日本师团,而且德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也是碾压优势。当然不同级别的作战单位比较战斗力有点欺负人,下面以德军师一级的单位与日本师团对比。

再看质量,德军师与日本甲种师团战斗力对比

(1)步兵师战斗力对比

德军步兵师一般有1.2-1.8万人左右,武器配置为三千多支手枪、1.2万支步枪、300多支冲锋枪以及600多挺轻重机枪,此外还有50多门100mm口径大炮

▲德国火力强大

日本甲级步兵师团兵力在2.4-2.8万人,武器配置为步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从人员配备上来看日本占人数优势,日本士兵身材矮小,作战灵活,善于拼刺刀,但是在德军绝对火力面前,日本的刺刀优势得不到发挥,近战的德国的冲锋枪火力可以大量杀伤日本士兵。

▲日本精准的掷弹筒可以有效消灭机枪阵地

从武器配备上,德军的毛瑟步枪也不逊色于日本的三八大盖,同时轻重机枪配置数量是日本的一倍,德军的MG-42机枪也远优于日本的歪把子机枪,在火炮方面,德军的重火炮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日军在便携式掷弹筒方面,打击精准、快速、机动性强,可以有效帮助日军作战,1个德军师战斗力抵得上1.5个日本甲种师团。

(2)机械化师战斗力对比

由于日本资源匮乏,装甲坦克数量配备较少,并且在坦克性能上远逊于德军坦克,并且德军的步坦协同做的非常好,可以说1个德军装甲师的战斗力顶的上4-5个日本机械化师

▲二战德军装甲集团是德国闪电战的王牌

总的来说,如果是在平原地形作战,德军的装甲师战斗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扬,如果是在山地作战,日本灵活机动作战的战术,顽强作战的意志,精准的掷弹筒打击,可以弥补自己的火力方面的不足。此外在后勤补给方面,空中打击方面,德军也是完胜。

所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的战斗力与68个日本甲种师团相当,剩下的60个步兵师基本和90个日本甲级师团相当,那么整个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至少至少可以与158个日本甲种师团战斗力相当。

二战时期:德军中央集团军抵过日军多少个甲级师团的战斗力?

我是个干货党,不喜欢虚的!

讲历史咱们用史据说话,讲军事咱们用数据说话!

所以对于这种问题,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直接上干货。

首先分析一下德军中央集团军的客观战力!

准确的讲应该是叫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其乃是当年苏德战争中,德军三大集团军群之一,于1941年6月组建,其主要目标就是拿下莫斯科。

由于是集团军群,不是固定编制,不同时期其规模和组成编制是不同,所以咱们就取初建之时的一个数据。

当时的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第四和第九两个集团军以及第二和第三两个坦克集群。总计是34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旅,以及其他独立作战单位。

其总兵力在145万人左右,还有两千多辆坦克与自行火炮。

如果但从人数上来比较,日军一个甲种师团,以平均满编2.8万人计算,差不多是52个甲种师团的规模。

但是如果从战斗力来算,那可就不好说了。

因为双方无论是单兵素质和武器装备的配置上都差距巨大。

1941年,德军一个1.8万人的普通步兵师,仅仅105口径以上的大口径炮都在50门以上。

其中担当炮火主力的炮兵团,150毫米榴弹炮8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也有4门。至于其他的步兵团,各自还配有相应的重炮,比如两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

至于日本,以第三师团为例,其最强重火力就是12门105毫米的榴弹炮。

105以下的,日军同样被碾压。德军一个反坦克营就能掏出36门75反坦克炮出来,日军一个炮兵联队,除去那12门105榴弹炮,也就36门75毫米山炮了。

此外在迫击炮、轻重机枪等配比数量上都是要超过日军的。

不夸张的讲,仅仅从炮火的火力强度来讲,德军至少能顶2个日本甲种师团,其足以弥补人数上的差距。

个人认为德军一个步兵师,是能够抵得上日军一个甲种师团的。

也就是说,中央集团军群里面的34个步兵师,相当于34个日军甲种师团。

此外,德军还有9个装甲师啊,那可是德军的王牌儿。

在1941年,经过了改组的坦克师,每个师拥有152辆坦克,此外还有81迫击炮、自行反坦克炮等等武器搭配。一个装甲师拿出来,打你甲种师团,基本上就是碾压局,因为日军根本没有相应的反坦克部队或者装甲部队与之对抗。日军的小豆战车打德国动物园,那基本没戏。保守估计,一个顶两。

那就是18个甲种师团。

至于摩托化步兵师,那基本算是介于步兵师和装甲师之间的编制,主要是给德军坦克部队当辅助,以弥补其步兵不足的劣势。不过,其相对于普通步兵师来讲,装备有一定的装甲力量,且行动迅速,战力颇高,打1.5个甲种师团不成问题。

那就是9个。

后面再加上德军骑兵师、以及其他独立作战单位,以及配合其多兵种大兵团作战的优势,保守估计顶70个甲种师团。

更严重的是,这样一支军队集合起来的战力,往往不是人数可以弥补的,70个甲种师团算是给日军留面子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还只是中央集团军群初建,并不是其巅峰。

其巅峰是在后来的3加3时代,其拥有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总计76个师,接近200万的规模。

其中装甲师都有17个,火炮达到了14000门,其中中、重型的大口径火炮达到了4000门,此外还有1300多架战机。

这种规模,感觉100个甲种师团也不够打的啊!

更惨的是,日军只有17个甲种师团!

二战时期:德军中央集团军抵过日军多少个甲级师团的战斗力?

谢谢邀请: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空旷野地作战,其战力胜过日军50-100个甲级师团。在其他地形下则很难判断。

中央集团军群,是二战中德国在东线苏德战场上的方面军级单位。最多的时候,下属70多个德军师,包括20多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还有大量的独立部队和辅助部队。总兵力接近200万人,拥有2000辆坦克或突击炮,4000门重型和中型火炮,以及1万门轻型火炮。

而二战中日本的甲种师团,是日军最大的战役单位。一个师团下面有两个步兵旅团、四个步兵联队,另有炮兵联队、辎重联队、工兵联队、骑兵联队等,总兵力2.8万多人,拥有48门重型火炮,60门轻型火炮,300个掷弹筒。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人数上,中央集团军群大约相当于甲种师团的60多倍。从轻型火炮上,中央集团军群大致相当于甲级师团的30倍(算上掷弹筒)。从重型火炮上,中央集团军群相当于甲级师团的80倍。坦克上,中央集团军群有2000辆,甲级师团为0。

当然,这种比较本身是不太公平的。因为中央集团军群本身是方面军级别的单位,拥有大量的独立炮兵、装甲兵,而甲级师团是师级单位。实际作战中,日军会给师团配上骑兵旅团、坦克联队、工兵联队和独立炮兵联队等。比如重炮方面,如果每2个甲种师团配属1个独立重炮联队,那么日军平均每个甲种师团的重炮数量增加到72门,中央集团军群是日军的50多倍。

由上面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从兵力和炮兵火力上,中央集团军群大致相当于60个左右的日本甲级师团是比较靠谱的。

问题是,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上,日军远远没法和德军相比。毕竟两国钢产量和工业化水平差异巨大。这直接造成双方装甲部队不在一个档次上。日本的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编成战车师团和独立战车旅团。整个战争中,全日本一共只有区区4个战车师团和9个独立战车旅团,每个师团坦克400余辆,全部师团和旅团的坦克数量约3000多辆。整个二战时期日本生产坦克不过6000多辆,而且4000辆都是薄皮大馅的轻型坦克,德国则生产了近5万辆坦克。德军坦克的单体战斗力是二战中最强的,日本的坦克则基本是最差的,只能欺负装备匮乏的中国军队。如果两军装甲部队交锋,中央集团军群的2000辆坦克和突击炮,足以轻易将日本的全部6000多辆坦克扫平。如果按照50个甲种师团兵力相当于日军后期常备兵力半数,给其分配4个战车师团的话,那总共坦克数量为1500辆左右,不但数量上少于德军,且质量上更是没法比较。

因此,如果双方在没有空军、海军参战的情况下,在空旷中立地带展开战斗,很显然,德军的2000辆坦克将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对日军展开大穿插,将50-60个师团的日军击溃。综合评价,中央集团军群对付日军100个以内的甲种师团取得战场均势没什么问题。

但也不能因此一味强调德军的特长。实际上,日军虽然装备落后,但在步兵战术方面做得非常精致。硫磺岛上的步兵突袭与反突袭,令拥有绝对火力的美军都伤亡惨重。所以,如果战场放到不利于装甲部队大举进行的区域,如森林、山地,那么中央集团军群能对付的日军师团数量将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面对30-40个日军甲种师团也难以获胜。

二战时期:德军中央集团军抵过日军多少个甲级师团的战斗力?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全盛时期拥有193万人,总数达76个师,包括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以及大量的独立加强部队,拥有坦克和突击炮2000辆、中、重型火炮(75毫米及以上)4000门,如果加上迫击炮等轻型火炮的话总数将达到14000门。

日军的一个甲级师团的编制是总兵力2.8万人,中、重型火炮48门,算上轻型迫击炮和步兵炮的话总数在150门左右。如果仅仅是以人数为战斗力评价标准的话,日军至少需要67个甲级师团才行,这也仅仅是在人数上赶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其实对比军队战斗力较为公平的是看机枪等自动武器的数量、中型及以上火炮的数量还有坦克的数量。以中型及以上火炮数量作为对比标准的话,日军需要83个甲级师团才能够的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远程打击能力。

兵力和火炮到还好说,最关键的就是坦克,日军的甲级师团是步兵师团,根本就没有坦克,日军组建了专门的坦克师团,每个坦克师团拥有约300辆左右的坦克和装甲车。不过日军的坦克在性能方面实在是没法和德军坦克相比,1941年的德军三分之二已经是三号和四号坦克,而日军的坦克顶多和德军的一号和二号坦克相抗衡,在三号和四号坦克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而且日军步兵在反坦克方面也严重不足,反坦克炮的数量非常少。所以日军在坦克和反坦克炮方面的缺陷是致命的,并不是靠步兵和炮兵能够弥补的,没有反坦克炮意味着日军步兵无法阻止德军装甲集群的突破,没有强大的坦克就无法击退突入后方的德军装甲部队,只能坐视德军不断深入其后方,摧毁其补给系统,没有了武器弹药补给,再强悍的部队也会垮掉。

所以无论多少个日军甲级师团也无法达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那样的战斗力,整个日本陆军加起来也没有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那样强大的进攻能力,不过介于日军狂热的武士道精神,会像诺门坎战役中那样依靠日本士兵绑满炸药的“肉体炸弹”去摧毁坦克,弥补其反坦克能力的不足,个人认为需要100个左右的甲级师团才能勉强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相抗衡。

大家怎么认为呢?

二战时期:德军中央集团军抵过日军多少个甲级师团的战斗力?

若想跟德军进行比较,首先总得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甲级师团”?近来在头条上发现好些对甲级师团或者甲种师团一知半解却拼命介绍的文章,这叫误人子弟。用三句话特别说明:第一,甲级师团不等于所谓的17个“常备师团”;第二,甲级师团出现在日军1940年改制以后,都是三单位师团;第三,甲级师团的说法只存在于中国战场。

所谓三单位师团就是取消了旅团建制,师团下辖“步兵团”和四个特种兵联队,步兵团设少将“步兵指挥官”一人,直辖三个步兵联队。而所谓的甲级师团是日军大本营根据中国战场上各师团的实力和表现选定出来的,到抗日战争末期“中国派遣军”编成内还有八个甲级师团,番号分别是第3师团、第13师团、第22师团、第27师团、第39师团、第47师团、第104师团和第116师团。

甲级师团的步兵联队人员比较充实,满编状态下约4000人甚至更多,骑兵联队调整为摩托化的“搜索联队”,工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没有任何削减,同时保留和加强了炮兵联队(乙级师团仅有炮兵大队)。因此虽然只剩下三个步兵联队,总兵力仍然接近20000人,担负各战略区的机动和攻击任务。

以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前的第六师团为例,它已经完成了三单位调整,拥有兵力20433人,战马9000多匹,炮兵联队有75毫米以上口径48门,轻重机枪400多挺,马步枪和手枪不到8000支。作为老牌常备师团它当然入选“甲级师团”,不过一旦调离中国前往太平洋战场,名号就变成了“重装备师团”,可以理解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有些无厘头,因为日军甲级师团的火力和战斗力是基本固定的,还算有个标准。然而二战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的作战师有好几种,比如步兵师、摩托化师、装甲师和后来出现的装甲掷弹兵师(机械化师),装备和火力各不相同,实在难以进行准确的量化。

同时,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序列也是不断变化的,苏德战争爆发时有51个师又两个旅(党卫军机械化旅)约97万人,在执行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时又得到南方和北方两个集团军群的加强,兵力超过180万人,既然是动态下的编成,又将如何比较呢?

唯一的办法,是先核算德军作战师对一个日军甲级师团的战力比,再根据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即时编成来折算。德军一个普通的步兵师额定兵员约12800余人,兵力是日军甲级师团的65—70%(日军能够达到20000人的甲级师团很少,多在18000人左右);轻重机枪约400余挺,马步枪等轻武器是6000余支。

火炮数量基本相同,德国步兵师的炮兵团也有48门105和150毫米榴弹炮,但火力强于日军,哪里还有什么弱爆了的山炮。

德军步兵师还拥有400多辆摩托车和900多辆卡车,机动性和后勤运输能力远胜日军;同时德军师装备的冲锋枪数量多达1000余支,再考虑机枪的先进程度和火力持续性,其实一个德国步兵师战斗力要比日军甲级师团略强,日本人的优势除了兵员数量外,恐怕就是“武士道精神”了,总体看来,综合战斗力可以认定基本接近。

如此推算的话,德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因更强的机动能力约等于一个半甲级师团;而装甲师的火力、突击能力至少等于二个甲级师团(恐怕说少了点,凑合吧)。那么,“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时,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有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约等于日军35个甲级师团。

另有6个摩托化师和2个党卫军摩托化旅,换算成10个甲级师团完全没有问题。而装甲师的数量是9个,可以折算出18个甲级师团,总和就是中央集团军群此时战斗力约等于日军63个甲级师团。乖乖隆地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1月,日本全部陆军才有51个师团,只有17个常备师团够格成为“甲级师团”,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到了1942年初,中央集团军群加强到74个师又一个旅,拥有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52个步骑兵师,按此推算的话,几乎可以顶上日军92个甲级师团,这数字太吓人,不敢算了,因为日本人到投降也没有这么多精锐师团。

然而这又是真实的差距,我们还没有计入德军各级参谋部门的专业高效、德国空军数千架飞机的支援和德军弹药巨大的投放量,还有武装党卫军的强悍包括其中。

按德国人在诺门坎的战地评价,日军的战术和装备,还停留在欧洲的一战时期,与20年后的德军比较,能有如此之大的差距,根本不足为奇。

二战时期:德军中央集团军抵过日军多少个甲级师团的战斗力?

二战中,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是在1941年6月组建起来的,而到了1941年10月的时候,这支集团军群达到了最强大的时刻,而且,那个时候的德国即将发起“台风行动”,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是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是在苏德战场上三个主要集团军群之一。

这支军队的作战能力相当凶悍,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整个东欧平原上所向披靡,而和这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作战的苏联军队也损失惨重,伤亡超过了百万。

仅仅从这个苏联军队损失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只军队的作战能力究竟有多么强大。而且在后来的莫斯科战役中这支中央集团军就像一把利剑一样,直插苏联的心脏。

在发动“台风行动”之前,这支中央集团军群管辖了76个德国野战师,还有很多加强作战单位。装甲师、摩托化师、骑兵师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德国政府配备给这支军队的坦克、飞机、重炮等等多的数不胜数,这就极大的增强了这支军队的作战能力。

从实行“台风行动”之前来看,这支中央集团军群人数位193万人,德国一下子集结了这么强大的军队,在历史上还是头一次发生。

我们再来看看当年日本的军事力量,如果将陆军空兵排除在外,日本的师团数量为51个,这是在1941年时的准确数字,师团的总人数为202万人,在人数上日军是占优势,超过了德军九万人。

而日军在坦克、飞机、重炮数量上是远远比不上的德军的根据确切统计,当年仅仅在坦克数量上面,德军就要比日军多出八百辆。

要知道,在这51个师团中,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甲级师团就算是把这51个师团全部看成是甲级师团,从坦克、重炮、飞机上面来看,德军的优势非常大,仅仅在人数上的9万人优势根本无法弥补在重型装备上的劣势。 如果在1941年,日军倾尽全力,把这51个师团全部看成是甲级师团的话,日军的胜算依旧非常渺茫。

就步兵作战能力来看,德军依旧占有不小的优势,特别是日军的重机枪,和德军的机枪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在步兵配备的迫击炮方面,日军的劣势更大,根本无法和德军抗衡。 如果让些51个师团和德军正面对抗的话,在火力方面,德军处于对日军压倒性的优势之中。

而且,德军还有三支强大的装甲集群,这也是日军甲级师团根本无法抗衡的,要知道,日本陆军的反坦克炮配备非常少,德军出动装甲集群,日本根本无法抵挡。

所以,在德军对日军压倒性的优势下,那193万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根本不用倾巢而出,仅仅用一半的数量,完全可以和日军这51个师团相抗衡,毕竟在火力上面,日军的劣势可不是一点半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