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大刀队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土匪劫杀正规军,团长要灭黑云寨,李云龙暴怒之下命令把新一团团长孔捷下了枪关起来的时候,独立团其它干部战士没人敢轻易动手,因为这明显是个严重错误的命令,居然抓捕和扣押兄弟部队的团长。然而冲上来一左一右扭住孔二楞子胳膊的,恰恰是已成为团参谋长的张大彪和刚刚参军的段鹏两个楞头青,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国民党的军队私有化极其严重

魏大勇出身中央军第72师,而张大彪来自西北军余脉第29军,都沾染了国民党新军阀部队的习气:只认顶头上司,其它天王老子来了也不鸟。这就好像当年西安事变张学良的卫队营捉蒋一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卫队营长孙鸣九带兵乘车架着机枪就冲进了华清池,击毙侍卫组长蒋孝镇,干掉一群贴身侍卫后活捉蒋介石。

要知道,张学良不过是国民政府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而蒋介石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是当时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武力扣押蒋介石那就是“犯上作乱”,是个兵都明白这个简单道理,然而东北军和孙鸣九不管这些,只服从于张少帅的命令,因为他们是“老张家的军队”,虽然头上也顶着青天白日的帽徽。

张大彪的政治头脑确实非常简单

李云龙身上多多少少有些军阀作风,喜欢重用死忠于自己的干部战士,鲜有主义,只认兄弟。为了给和尚报仇,捆了自己的老战友孔捷之后,立即率领一营荡平黑云寨活劈了二当家山猫子,为什么单单出动一营?除了主力营战斗力较强的因素之外,恐怕张大彪营长会无条件服从他攻打土匪窝的命令,也是绕不开的理由,因为道理和轻重,孔捷已经当场说的很明白了。

张大彪的政治头脑非常简单,注意这不是指智商,李家坡战斗时大彪兄弟第一时间就猜到了团长准备土工掘进的作战方式,打仗时的脑瓜子还是够用的。所谓政治头脑,就是没有对错,只认长官,哪怕后来晋升华野二师参谋长,他在李云龙面前与邢志国的表现仍是迥然不同。

李云龙偏爱完全听话的军事干部

邢志国那是四方面军出身的老红军,受党教育多年,李云龙干点什么出格的事情,比如打平安县城、比如亲自率侦察连夜袭楚云飞师部,他都会本能的站出来反对或者提意见。哪怕是每每遭到李云龙训斥和挤兑,“邢挨怼”仍然不改初心,这是长期培养出来的作风使然。

然而张大彪不管那些,回答完“新一团团长是李云龙”之后,让干什么干什么。从俞家岭突围、虎亭伏击战、剿灭黑云寨到扒了晋绥军的衣服去受降,几乎每次李云龙犯错误的事件都离不开他的参与,看好一个头,认准一个理,死心而踏地,跟着走到底。这样的部下李大脑袋当然喜欢,看着顺眼,用着顺手,转任独立团时哪怕旅长骂娘,也坚持谈条件要把张大彪调来。

张大彪对李云龙充满折服与感恩

当然也少不了五体投地的崇拜和生死兄弟的情谊,在新版亮剑中有关于张大彪和李云龙初次相识的桥段。受命组建新一团的李云龙带着沈泉等几个人去端伪军一个营的营部,邂逅离开部队诛杀日伪的单干户张大彪,亲眼得见李云龙是如何活捉伪营长并缴了400多敌人的械,从此死心塌地,成为新一团早期骨干。

俞家岭突围时负伤的张大彪陷在包围圈里,又是李云龙率领已经冲出去的队伍重新杀回去营救,背着张大彪脱离险境,救命之恩是所有重情义的汉子永远不能忘却的。但这仍然不算主因,八路军不是他李云龙个人的部队,并且他也会如此对待所有的部下和兄弟,张大彪无非是个代表而已:“咱们新一团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有扔下一个兄弟”。

深刻反映了八路军的发展历程

李云龙的身边除去张大彪和魏大勇之外,还一个性格鲜明的骑兵连长孙德胜,也是从杂牌军石友三的第67军出来的,这种现象诠释了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壮大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即老红军底子太少的苦恼。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新兵虽然思想纯洁,却毫无军事素养和作战经验,而吸收来的国民党官兵,难免带来旧军队的不良习气,虽然在戎马倥偬时期占首位的是军事能力,但也会带来类似新一团、独立团这样的新建部队成分和思想问题。

这也是赵刚式人物的重要性所在,李云龙是个桀骜不训的战将,也是个经常犯错误的刺头,所以跟两任政委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如果由着他的性子胡来,带着张大彪这样的死党肆意妄为,鬼知道会把队伍带成什么样子,能打仗只是一方面,坚持正确方向更为重要,后来在赵家峪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差点把独立团定性为聚啸山林的梁山好汉,多亏赵政委及时拨乱反正啊。

(新亮剑里的张大彪)

《亮剑》中大刀队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李大脑袋手底下有两员悍将,一个是一营长张大彪,另一个是骑兵连长孙德胜。张大彪出身二十九军,孙德胜出身石友三的部队,这都是原西北军一脉,同时这两人也都是经过北方抗日这个大筛子筛选出来的硬汉:—— 都是原单位抗日失败撤走,自己主动脱离原单位,留下来自己抗日报仇的。

这样的人到李云龙手底下,同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李云龙是老红军,发动群众拉队伍,打击敌人缴获物资壮大自己是很拿手,但八路的问题是发动起来的群众文盲多,文化素养低,文化素养低的兵员训练起来由费功夫,八路还偏偏就是缺乏正规军事训练的队伍,包括李云龙自己,都是文盲出身,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一个八路军团长。这样,现在我们看不上眼的那些地方军阀部队,它们当中的战斗骨干和低级军官,当年对于八路军,对于李云龙可真是宝贵人材。特别是对李云龙,旅长对他的态度可是要人没有、要枪没有、要钱还是没有!你李云龙全得自己出去划拉出来,而且你李云龙划拉到好东西,你还得给我送一批过来,老子还得派用场呢!就是这样子没道理好讲!这样李云龙遇到张大彪,孙德胜这样可以辅助自己建设队伍的人材,还是自己留下来死心抗日,无需再考验其抗日决心的人材,李云龙怎么宝贝都不过份。

对张大彪、孙德胜两人来说,更是了:自己留下来抗日,在那个年代,靠自己单打独斗杀鬼子,有多苦、有多无力,他们理解的比谁都深刻,周边形形色色的抗日队伍的行为,他们也看的最清楚,谁是真抗日,谁是假抗日。真抗日里谁是真能打,谁是嘴炮。他们也分辨的很清楚,对他们这样的人,这时候选择出一个队伍投靠,那就是真心服气这队伍抗日是真硬核,自己加入进去才会有更大舞台,他们到李云龙手下,可就是已经考虑清楚,把命都交给李云龙了!

李云龙带队伍,对外小气抠门,对内可是护短宝贝的很,虽然物资困难,条件艰苦,但李云龙能拼命打战抢物资,他那么小气吧啦,死皮赖脸的跟所有人抠门,别人不知道,自己团里干部战士还能不知道都是为啥?不都是为自己、为团里大家伙儿吗?打战团长总有好主意,不让大家吃亏,总让团里越打越富。打起来团长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魏和尚都按不住他。为多给团里留一点缴获,团长不惜跟兄弟部队争抢,自己去背锅吃处分。战斗中团长突围出去,会掉头回来救大彪和别的弟兄,魏和尚牺牲,团长根本不考虑自己前途就带人出去报仇,这些都不是李云龙作秀,是团里每个人都深深切切感受的到的,所以李云龙几上几下,哪怕当马夫伙夫,团里照样是他李云龙说了算。

这也说明,李云龙在团里是已经把整个团都捏到一块了,非但是张大彪,而是是所有人都死心塌地。

《亮剑》中大刀队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此乃中国古代的传统信条!

《亮剑》中有一个细节,李云龙打坂田联队,张大彪没有突围出来,当战士向李云龙报告这一情况后,李云龙一边吼着“独立团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没有丢下过自己弟兄”,一边带领身边人马杀了回去。

此时的张大彪本已做好同敌人血拼到底英勇献身的准备,看到团长不顾自身安危杀回的一刹那,这个七尺男儿竟然感动的哭起来。李云龙更是二话没说,一把将已经受伤的张大彪背在自己肩上向外突围,张大彪强烈要求团长放下自己,李云龙怒斥:“给老子闭嘴,只要我李云龙在,就不会丢掉一个弟兄。”

在这里,李云龙豪气干云,侠肝义胆的劲头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爱护下属,关心下属,关键时刻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战友和兄弟,试想,这样的上级,但凡有一点良心、有一点正气的下属谁不会尊重,谁不会死心塌地地去效忠。

张大彪其实原属国军,是宋哲元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至于如何成为八路军,成为李云龙手下,李幼斌版《亮剑》并没有交待,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大彪在李云龙这里,不但亲眼看到了八路军誓死抗日的决心,坚定了自己永远跟随这支队伍的信念,还看到了李云龙身为长官,敢于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勇气和豪气,这些都还不够,李云龙能同下属们打成一片,亲如兄弟,同当时的国军队伍形成鲜明对比。

这也使张大彪深深认识到,跟这样一个领导一起出生入死,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没有什么可说的,干就完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单单是张大彪对李云龙死心塌地,骑兵连连长孙德胜、警卫员魏和尚、段鹏,还有整个独立团,不但打仗嗷嗷叫,对他们的领导李云龙,也同样都是死心塌地。

此前看到有评论说,张大彪的死心塌地有愚忠在里面,头脑单纯,不管跟谁都是一根筋。大错特错,因为这样的说法解释不了他当初为何会离开国军,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他深深地被李云龙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前几年热播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曾有一句感人至深的话,“不抛弃,不放弃”,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感召,正是这样的一种团队作风,才使得一支部队、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始终秉持这种精神理念,能做到像李云龙一样同下属荣辱共进,又何愁这个单位会人心向背!

很可惜,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很多企业,创业时大家同甘共苦,昨天的董事长能和员工一起到大街上共同推销,而今天的董事长则高高在上,员工想见一面都难,结果导致众叛亲离,就算是一同创业的元老也纷纷出走,又何来死心塌地。

所以,李云龙在军事上是一把好手,而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做法,绝对值得今天的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效仿!

《亮剑》中大刀队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知遇之恩重如山……!刚刚认识没几天就给了大彪一个营长的职务(大彪以前是副连长)重情重义之人岂能不死心塌地!谢谢

《亮剑》中大刀队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从小就对军事题材战争片很感兴趣,每场看也是非常热血沸腾,恨不得自身替代参与进那场战争,长大了参军入伍也是同样因为怀着这样的热血涌入军营,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其实军人真的很纯粹,没有那么多心眼和想那样多,只会做自己应该做的,曾经作为军队中的普通一兵,我深刻亲身体会到,军人真的很纯粹,你对我好,我就会死心塌地为你干事,没有威逼利诱没有压迫的环境下自然而然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亲身体会过,曾经新兵连时候,听说过太多太多事迹认为老连队很黑暗,但是事实上我很幸运,下连后在班长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很快适应了陌生环境,同时自己也对自己默默定了目标,怎样提升自己的军事怎样提升自己内务,别的人我管不着但是我不能给自己班长丢脸!作为新兵有时候经常会站在班长角度替他思考问题的轻重,所以我认为张大彪之所以会死心塌地跟着李云龙第一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铁汉子,通俗来讲就是你对我好我可以把命都交给你,第二也确实是李云龙人格魅力真的能够令人折服,虽然经常爆粗口,但是这不就正是那个时代没文化没知识的乡下汉子应该有的真性情吗?第三就是军队就是一个不参杂任何杂质的地方,有的只是纯粹。

《亮剑》中大刀队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不请自来

《亮剑》我陪着家里的大人看了不说上百遍,至少也有20几遍了,还记得以前重庆电视台一天播8集《亮剑》。感觉整个暑假都是《亮剑》,其中,张大彪是除了李云龙外我最喜欢的角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大刀队。

大刀队隶属于29军,1933年,29军与日军在长城进行激烈的战斗,史称长城抗战。在长城抗战的过程中,王长海和董升堂组建了大刀队。

1933年3月12日,29军在连续多次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冯治安师长决定对日军阵地发动一次夜袭来鼓舞士气,挽回不利的战局。当天夜晚,大刀队在对日军的夜袭中重创日军。作曲家麦新根据大刀队的事迹创作了《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张大彪作为大刀队的成员,在与日军的血战中练就了一身本事。结果最后为了吃一顿猪肉把李云龙揍了一顿。

我们还可以从《亮剑》中看出,张大彪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花花肠子,而且张大彪屡次对对手(中央军、日军、伪军等)进行嘲讽,从心底里蔑视对手。这么一个有本事、心气高的人为什么就对李云龙死心塌地呢?

1、李云龙拿他当兄弟

第一集,张大彪被围了,李云龙本来都突围了,一听张大彪被鬼子堵住了,又带着全团杀回来了,亲自把张大彪背了出来。

2、李云龙有血性,重感情,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

老婆被抓了,老乡被鬼子屠杀了。李云龙冲冠一怒,率部攻打平安县城,把整个晋西北搅翻了天。

3、报答李云龙知遇之恩,张大彪在李云龙地下当了多年的兵,从连长干到了营长。最后当到了师长。

《亮剑》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这部剧却是最经典的军旅剧,比后面什么《我是特种兵》系列高了不知多少,特种兵系列也能叫军旅剧?为什么我老是忘不了《亮剑》?因为有他们

除了他们,还有那些为中华民族牺牲的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