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楚云飞实在是个精明的家伙,钱伯钧叛军在营部围攻楚大团长和警卫班的枪声一响,他就判断会有“援军”到来,因为深知李云龙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连副官孙铭都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然。而钱伯钧事败逃跑的时候,背着的是一把驳壳枪,无论火力还是射程都超过楚云飞的佩枪勃郎宁。

如果不带把趁手的家伙,楚云飞别说什么“清理门户”了,搞不好自己都得被钱伯钧给收拾了。

而晋绥军358团团部警卫班士兵用的是司登冲锋枪,号称二战时期最烂的武器之一,射程近、精度差并且还容易走火,逼得英军规定抗司登式的士兵必须走在队伍前面,英军士兵甚至相信“只要将司登冲锋枪扔出去,绝对会有走火的子弹击伤敌人”,对于追杀单个目标显然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单枪匹马对决时,无论是中正式还是三八式步枪,都因枪身过长而不太方便,最合适的就是骑兵专用枪,比如魏大勇身背的这把“四四式步骑枪”。

我们知道“三八大盖”定型于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同时列装的其实还有三八式骑枪,模样和结构跟三八式普通步枪没什么区别,只是把枪管缩短使枪身长度下降到965毫米(步枪是1275毫米),以便于骑兵在马上使用,也可以称为“三八式卡宾枪”。但该枪重量重量仍然达到3950克,并且在颠簸的马背上加装三十年式刺刀时较为困难,于是日军骑兵要求研制专用武器。

新的步骑枪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研制成功,因此被命名为“四四式骑枪”(日本称为四四式骑铳),枪重虽然只降到3900克,枪长也仍然有966毫米,但设计更为紧凑,有效射程有所增加。该枪最显著的特征是枪口部分,为了加装可以折叠的三棱形刺刀,它有一个与枪口头箍相连的刺刀座,看起来像个钩子。

还算是日本二战期间设计不错的武器,生产成本较高,到1942年停产时大约服役91000多支。

这款“四四式骑枪”不仅装备了日军东北和华北的骑兵部队,还成为二线部队或特种兵部队(伞兵和装甲兵)的制式武器,毕竟三八大盖实在太长了,小个子的日本兵在装甲车里、战马上使用起来太不方便。八路军当然也有缴获,由于也使用6.5毫米的有坂子弹,所以很受战士们喜欢,同时数量毕竟不多,也只有魏和尚这样的“老兵油子”才有资格佩带,人家是李大团长的警卫员嘛,长短家伙和子弹都装备比较齐全。

后来魏大勇被黑云寨山猫子截杀时,仍然在使用这把骑枪,笔者注意观察过,和尚并没有拿掉专用刺刀,细细品味才能看懂刺刀座的作用。这枪直到朝鲜战场上我军还曾使用,《亮剑》中特意加注这个细节,应该是道具容易获得,否则如此画蛇添足有些说不通,本来就是个小成本制作。

其实该枪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枪口部分结构复杂有点“头重”,造成瞄准较为困难,无依托射击时需要很好的臂力,这一点魏和尚没有问题,那是少林寺出来的练家子。偏巧楚云飞也是个玩枪的高手,能够被称为“快枪手”足以说明楚云飞的射击水平,之前赠枪给李云龙时曾经秀过枪法,因此能在那个紧急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瞄上和尚的武器:“兄弟,借你的枪用用”。

钱伯钧中校是忙着逃命,而楚云飞团长是正义追杀,前者携带的是精度和威力都很一般的的盒子炮,后者拎着射程和精度远超手枪的骑兵专用卡宾枪,无论是心理还是武器钱伯钧均处于劣势,最终被长官一枪爆头毫不奇怪。这事其实不太公平,楚云飞应该借李云龙常用的驳壳枪去单挑老部下,那才显得不占便宜,想来是不好意思面对李大脑袋,家丑如此外扬。

他自己都说了:“我楚云飞也是个要面子的人”。

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楚云飞向和尚借的枪是日本的四四式步骑枪,一支专为骑兵使用的步枪,比三八大盖短很多。

楚云飞为什么要向和尚借枪呢?按理说,楚云飞去追钱伯钧可以选很多枪的。让我们先看看楚云飞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些什么枪:

1.楚云飞自己的佩枪,应该是伯朗宁手枪(母的,公的送李云龙了,呵呵);

2.三八大盖、中正步枪(或汉阳造),抗日战场上使用最多的枪;

3.斯登冲锋枪,楚云飞的卫队用枪;

4.驳壳枪,抗日部队中指挥员最喜欢的枪;

5.就是楚云飞借和尚的枪了--日本四四式步骑枪。

以上就是楚云飞在当时的情况下大概可以选用的枪械了。楚云飞的佩枪勃朗宁M1910,此枪弹容小(只有7发)、射程短(有效射程只有50米,其实打过手枪的人都知道,超过25米,手枪是很难打准的了)。所以,追钱伯钧,只带一支勃朗宁是不够的。

(一雌一雄的勃朗宁M1910手枪)

三八大盖、中正步枪(或汉阳造),这是楚云飞随手就能得到的步枪,但这些枪太长,不适合骑兵作战用。

(中正步枪)

斯登冲锋枪,楚云飞的卫队用枪。这支枪倒是火力密集也算短小的,但斯登冲锋枪也是有名的“黄油枪”,射程近、准度低,最大缺点是故障率高。在这种一枪决胜负的时刻,要是开枪时卡壳了,那是要命的事情。楚云飞一个老兵,深谙武器优劣,当然不会选斯登的。

(其实当时楚云飞卫队是不可能有斯登冲锋枪,斯登冲锋枪直到我组建远征军时才进入中国,不过影视作品就将就一下吧)

驳壳枪,抗日部队中指挥员最喜欢的枪。选驳壳枪去追钱伯钧,是一个很好选择。但是问谁借呢?当时身边有驳壳枪的就李云龙、赵刚、和尚及自己的副官。问李云龙、赵刚借,这有点不合适,将友军最高指挥的枪要去了,不妥。只能向和尚与副官要,但和尚的双枪是老枪,镗线已经磨得差不多了(楚云飞赠枪时检查过和尚的驳壳枪),不好。自己副官的驳壳枪当然会比和尚的好很多,楚云飞可以用。但楚云飞有其他考虑(下面谈到),也是不会用的。

(李云龙与楚云飞大闹鬼子生日宴会时就是用驳壳枪的)

这样,就只有选和尚的日本四四式步骑枪。可以说,其实一开始楚云飞就是要选和尚的四四式步骑枪的。楚云飞战场上什么风雨没见过?对各种武器自然是了如指掌,追钱伯钧用什么武器最好,楚云飞想都不用想一定是选和尚的马枪的。日本四四式步骑枪,相比三八大盖,轻巧灵便得多;相比勃郎宁、斯登冲锋枪则射程远多了,精度也高多了。

最后,就是决斗时的考虑了。钱伯钧用的是驳壳枪,楚云飞用的是马枪,在近距离内对射,马枪是吃亏的。但是,只要稍稍拉开一点距离,比如五十米之外,马枪则绝对占优了。楚云飞追钱伯钧,一定会是站在50米外的,50米外,无论准度、威力,驳壳枪都不是马枪的对手。此时,钱伯钧唯一的胜算就是出枪快了。可惜,楚云飞是晋绥军中有名的快枪手(钱伯钧自己都承认的),钱伯钧一枪毙命,结束了短暂的汉奸生涯。

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楚云飞单枪匹马追杀钱伯钧,除了魏和尚的步枪外,其他枪械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首先从枪法来讲,钱伯钧应该不输于楚云飞 。虽然楚云飞在第一次到独立团参观时展示了一下枪法,用随身的勃朗宁手枪,左右开弓射杀了两只飞行的小鸟。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当钱伯钧发现楚云飞是单枪匹马追来时,他选择停下来和楚云飞决斗。从这点来看,钱伯钧对自己的枪法还是很有信心的。

楚云飞当然也深知老部下的实力,所以为了万无一失,他必须在武器上寻找优势。

当时楚云飞的选择虽然不少,有勃朗宁手枪、驳壳枪、中正式步枪或自己卫兵的斯登冲锋枪。但都没有必胜钱伯钧的把握。

拿勃朗宁来说,它的装弹量少,有效射程及威力都不如钱伯钧的驳壳枪。驳壳枪就不用选了,那是和钱伯钧赌运气,没必要。

我们再看看中正式步枪,虽然威力够大,有效射程1000米,远高于驳壳枪的百把米。但中正式步枪缺点也明显,比如说远距离精度差,枪机也很难拉动。

这对于马上作战很致命,因为马在奔跑时人只能单手持枪射击。

斯登冲锋枪就更加不行了,精度差不说还容易卡壳,虽说有效射程比驳壳枪高几十米,但对于马上作战也就是一个冲锋的事。

楚云飞久经沙场,对各类枪械非常熟悉,排除其他可能后,他一眼就看中魏和尚背的日式四四式步骑枪。

四四式步骑枪是日军专门为骑兵设计的,马上作战相比而言精度自然不差。它的有效射程高达500米,是驳壳枪的3-4倍。

就即使双方子弹都打光了,四四式步骑枪暗藏了折叠刺刀,也可以要了钱伯钧的命。

所以说魏和尚的四四式步骑枪,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完胜钱伯钧的驳壳枪。

也正因为如此,在两人对决时,叛徒钱伯钧被楚云飞一枪毙命。楚云飞从而兑现了自己“如果钱伯钧敢投敌,我就亲手毙了他”的诺言!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楚云飞为何管魏和尚借枪?很简单,和尚的枪好哇!魏和尚平时携带“两短一长”三把枪,两把短枪是抗日战场上常见的驳壳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令人眼热的是那把长枪,因为那可不是一般的步枪,它是专供军中贵族使用的四四式步骑枪。

日军的骑兵部队发端于幕府时期的贵族阶层,在日本军队中,能当上骑兵的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些贵族对手中武器十分挑剔。起初,日军给骑兵部队配备的武器是缩短版的三八式步枪,这些贵族对此意见很大,觉得枪身还是太长,不适合骑马作战。后来,有坂成章为他们专门设计了一款短小精悍的骑兵武器,史称“四四式步骑枪”。

虽说专为贵族订制,可四四式步骑枪绝非浪得虚名,其作战性能十分优异。《亮剑》剧中,魏和尚给师部送文件途中偶遇一队日军步兵,他用四四式步骑枪连续干掉三个鬼子。当时我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会被鬼子乱枪打死。谁知,魏和尚竟然能够在射击位置已经暴露的情况下,不慌不忙地骑上战马、从容撤退。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魏和尚手里的这把步骑枪不是一把普通的步枪,它拥有超高的便携性和超远的射程。

四四式步骑枪的长度966毫米,仅相当于三八式步枪的四分之三;其重量为3.3公斤,比三八式步枪轻了一斤多。而且,考虑到骑马作战时不容易安装刺刀,有坂成章专门为四四式步骑枪设计了折叠式刺刀。这种刺刀在结构设计上,与我军56式半自动步枪的刺刀基本一致,而四四式步骑枪却研制于1911年,可见这款步骑枪在当时的先进程度。

别看四四式步骑枪的枪身长度不到一米,可有效射程却高达500米,比三八式步枪还多出40米。其原因在于,四四步骑枪采用了更为合理的枪管结构设计,减小了火药能量损耗,而且其膛线绕距比三八式步枪更大,从而增大了射程。

《亮剑》剧中,团长楚云飞打算清理门户,去追杀他手下的叛徒营长钱伯钧。由于钱伯钧是骑着马逃跑的,楚云飞要想追杀得手,必须有一款合手的骑乘武器,正巧看见魏和尚身上背着一把四四式步骑枪,他当然要借来一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关注慕什塔戈,领略军事百科!

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楚云飞与叛徒钱伯钧本是好兄弟,他们一起打过仗,对各自的身手都有很清晰的了解。

钱伯钧是神枪手,出枪速度快,远非一般人可比。

但这货却是一个软蛋,被日本人用银钱收买,企图带着自己一个营投奔日本人,去当汉奸。

楚云飞听说之后,连忙带着自己的警卫连赶到了钱伯钧的驻地,他本来是想诉诉兄弟情,看能否将兄弟劝回来,回心转意。

哪知道钱伯钧看到楚云飞之后,一点兄弟情都不念,还想拿楚云飞当投名状。于是双方在钱伯钧的司令部发生了一场战斗,楚云飞的警卫连一水的花机关,挡住了钱伯钧的进攻,但依旧危在旦夕。

幸好旁边驻着李云龙的独立营,他听到枪声知道,迅速分析出,这是楚云飞与部下钱伯钧发生了内讧,抱着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的心态,李云龙带着自己的部队上前,一个冲锋就干翻了钱伯钧的部队。

钱伯钧一看不是事,带着一个警卫骑马逃之夭夭,楚云飞不愿放虎归山,抢了和尚的骑枪,一个人追上了钱伯钧,先是用言语说降了钱伯钧的警卫,又一枪干翻了钱伯钧,出了这口恶气。

为什么楚云飞在追杀钱伯钧的时候,借用了魏和尚的枪?

说起来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钱伯钧是一个快枪手,楚云龙虽然身手不错,但凭着手里玩具一样的勃朗宁M910,想要胜出够呛。

比如勃朗宁只是好看,象征身份而已,真上了战场,也就是兵败自杀用的。

而钱伯钧用的则是德国镜面匣子,射速快,弹匣长。

楚云飞手下的警卫虽然精锐,但配发的都是由阎锡山在山西兵工厂里生产的仿制花机关。

花机关,也就是MP18冲锋枪的俗称,这款冲锋枪是德国在一战末期生产的武器。而生产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在1918年3月,德意志帝国发动了最后一次西线攻势,在这次攻势中,花机关大放异彩,并且在西线巷战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成为当时西线德军士兵的最爱。花机关MP18全枪长815 mm,枪重4.17 kg,供弹方式为20、32发弹匣,射速达到400发/分,初速380m/s,射程150米。使用的是和著名的鲁格手枪一样的9mm帕拉贝卢姆手枪弹。

一战结束后,根据协议德国不能拥有冲锋枪,于是MP18远渡重洋来到了我们国家。成了当时军阀的最爱。沈阳、大沽、巩县、汉阳等兵工厂先后对其进行了仿制。冯玉祥、阎锡山张作霖都非常喜欢“花机关”MP18冲锋枪。他们的卫队人手一把花机关和盒子炮。在当时MP18和毛瑟手枪都能连发射击,因此军阀卫队的火力非常凶猛。

这是二战时期最烂的枪械之一,不仅精度和射程都差,还特别容易走火。万一和钱伯钧同时拔枪,子弹卡壳了,楚云飞就交待了。

相反,和尚的配枪,并不是步枪,而是当时日本生产的一款骑枪——四四式步骑枪。

明治三十八年,日本的主要步兵武器三八式步枪列装,同时生产的还有三八式骑枪,两个的模样和结构没什么区别,只是枪管缩短,使整枪长度下降到965毫米,以便于马上射击。但由于重量重,在马背上加上三十式刺马比较麻烦,就在1911年,也就是明治四十四年,重新研制成功了新的骑枪,这就是四四式骑枪。枪重3900克,枪长996毫米,设计紧凑,有效射程有所增加。

这款“四四式骑枪”不仅装备了东北和华北的骑兵部队,还成为二线部队或特种兵部队(伞兵和装甲兵)的制式武器,八路军当然也有缴获,由于也使用6.5毫米的有坂子弹,所以很受战士们喜欢,由时数量不多,也只有魏和尚警卫才有资格装备,毕竟人家是李云龙的警卫员。

正好楚云飞是骑马追逐钱伯钧,在颠簸的马背上,这种枪更加方便瞄准,再加上楚云飞这个“快枪手”,用来干掉钱伯钧,胜算会更大一点。

所以,楚云飞借用了和尚的骑枪,从这也说明《亮剑》在军事细节上的考虑还是很周到的。

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亮剑》中这一集确实挺精彩,楚云飞原本要调动部下钱伯钧,前去阻击日军,然而始终联系不上,久经沙场的楚云飞一下就闻到了危险的气息,他毅然决定带着一个警卫班前去寻找钱伯钧,也就是一营驻军地李家镇。

找到钱伯钧,几番对话下来,钱伯钧承认了自己要投靠日军的心思,楚云飞自己部下要投敌,按照他的性格断然是不能同意的,但是此时楚云飞仅仅只带了一个警卫班,而钱伯钧知道自己要投敌,必须要先下手为强,好在楚云飞的警卫班战斗力强悍,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最后还苦苦支撑等到了附近的李云龙部队。

钱伯钧剧照

李云龙来了之后,很快解决了钱伯钧部队,钱伯钧看形势不妙,拔腿就跑,李云龙自然是不会让他跑,立刻下令骑兵前去追击,楚云飞突然拦下,说要自己清理门户,自家事总得自己去解决,更何况自己用人不明,这么信任的部将竟然要投敌,想想都觉得来气,再加上自己又不想让李云龙看笑话,所以决定自己亲自去追。

这时,楚云飞对着魏和尚说:“把你的枪借我用用。”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要借魏和尚的枪?楚云飞明明有配枪。

楚云飞骑着马拿着魏和尚的枪追到了钱伯钧,还没等钱伯钧出手就被楚云飞击毙,也不愧为晋西北第一快枪手,其实这里大有文章,楚云飞借魏和尚的枪可谓是非常老道,也表现出一个军人对武器性能的了解程度。

魏和尚的枪是中正式步枪,这款步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前身是汉阳兵工厂的88式步枪,而88式步枪的前身又是德国造的88式步枪,所以说魏和尚的中正式步枪是经过两次改良的,优势非常明显。

其一是使用的7.92mm×57口径的子弹,在射程威力和精度上都要远超其他步枪,有效射程是500米;

其二是中正式步枪的枪身比三八大盖要短,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灵活;

其三是楚云飞的配枪是手枪,射程受到限制,况且是前去追击,距离长了没有杀伤力,距离短了自己有危险;

确切来说是“中正式步骑枪”,所以说借魏和尚的枪是再好不过的,当然这只是自己的分析,然而从画面上来看,也就魏和尚离他近,也只能借魏和尚的枪,剧情需要。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