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战力第一,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
在1944年底阿登反击战的“巴斯托涅保卫战”中,美军第101空降师死守这座小镇长达一周之久,一直坚持到巴顿将军麾下的第4装甲师到达解围,期间顶住了德军五倍兵力的进攻,该师由此一战而名扬天下,被美国报纸誉为“打不死的巴斯托涅杂种”。
(第5装甲集团军曼陀菲尔将军)
德军垂死挣扎的阿登反击战被盟军称为“突出部战役”,它是希特勒酝酿已久的一次反攻作战,几乎就是1940年闪击法国“曼施坦因计划”的小型翻版。希特勒试图通过这次反击首先打垮美英盟军,之后再掉头对付苏联,德军几乎所有高级将领都反对实施这次战役,因为这将抽干东线仅有的预备队。
当陆军参谋总长古德里安表示苏军正在准备进攻不应抽走兵力时,希特勒勃然大怒:“这是自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虚张声势!这些胡话是谁说的”?他已经接近疯了。
(曼陀菲尔在前线)
巴斯托涅是个仅有4000人口的比利时小镇,但阿登南部地区的公路网却有七条通过此地,因此战略位置非常要命。负责中路进攻的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原以为巴斯托涅守军力量很薄弱,只派出第47装甲军的第26国民掷弹兵师“顺路”去攻占它。
不料艾森豪威尔在战役打响后,紧急派出了盟军总部直属的战略预备队第18空降军(军长李奇微)驰援前线。其中第101空降师增援目标就是巴斯托涅,该师同时指挥被击溃的第28师余部、增援而来的第9装甲师一部和第10装甲师“B”战斗群,总兵力接近一个半整师,德军掷弹兵师因此碰了颗大钉子,进攻未能得手。
(阿登战役中的虎式坦克)
阿登台地使德军无法发挥兵力优势阿登台地遍布森林和山丘,特殊的地形并不适合于装甲部队的大规模使用,四年前法国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被打个措手不及。而一旦美军主力师卡住要点,德军即便拥有兵力优势也无法形成扇形甚至环形攻击,只能是各师“轮番”攻击。
吕特维茨的第47装甲军全力攻击时也只能一次展开两个师的兵力,虽然累计投入了两个军五个师番号的部队,但既非五个整师(主要是装甲师兵力不全),也无法一拥而上,而是从“群殴”变成了“单挑”,从开始的轻视到后面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这些都是兵家之大忌。
(第101空降师麦考利夫准将)
战争末期的德军部队素质已经严重下降什么是“国民掷弹兵师”呢?1944年7月,希特勒下令以陆军后备军部队组建首批30个国民掷弹兵师,主体是伤愈复员的老兵、空军野战师步兵和空军地勤人员、海军步兵以及刚完成训练的新兵,每师10000余人。这几乎就是个大杂烩,虽然战斗意志较为狂热,但作战经验普遍不足,一旦失去军官或军士的指挥,战斗力立马大打折扣,而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编成内的三个军七个师里,有四个都是国民掷弹兵师。
为了迅速完成向安特卫普突破的战役目标,德军装甲部队主力选择绕过了巴斯托涅继续向纵深挺进,等到德军认为必须拿下这个小镇时,可用的坦克数量又已严重不足,仅有装甲教导师的一部配合进攻,绝大部分参战部队都是步兵,难以完成突破任务,而战机则是转瞬即逝。
(在美军后方捣乱的斯科尔内)
德军配合进攻的炮兵和空军力量薄弱第101空降师已经在法国兰斯休整了两个多月,四个团全部是满编状态,师属炮兵营、第10装甲师“B”战斗群的第420野战炮兵营和原守军第28师的炮兵部队统由代理师长麦考利夫准将指挥,而这个家伙原本就是101师的炮兵指挥官,因此美军在火力上其实一点不吃亏。(“B”战斗群拥有坦克营在内的四营兵力)。
空军更不用说了,整个阿登反击战戈林才拼凑了500架飞机,能够支援第5装甲集团军的更屈指可数,全赖天气恶劣盟军飞机无法出动。而到了12月22日天空放晴,盟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空投弹药给养的运输机遮天蔽日。曼陀菲尔悲哀的回忆道:“从12月22日晚间起,巴斯托涅战局已经逆转,从这以后,投入的部队转为守势,在24日晚上已经看得很清楚,我们的目标是绝对达不到了”。
(美第3集团军冒雪驰援)
美军第3集团军的解围行动迅速而坚决在西线盟军的所有高级指挥官中,唯一对德军发动反攻有所预判的就是巴顿将军,他在12月16日便通过德军突然的无线电静默和部队调动,判断出德军有可能在卢森堡方向进行反攻,并且因此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事实成立,第3集团军将放弃东进,转弯90度向北驰援。
德军于12月20日完成对巴斯托涅的孤立和包围,而巴顿集团军从12月22日便开始顶风冒雪向北出动,仅用三天时间该集团军第4装甲师已经突破德军防线接近101空降师阵地,期间德军不得不分出兵力去阻击巴顿的部队,进攻巴斯托涅的部队进一步被削弱。
(巴顿到达巴斯托涅)
总体而言,1944年的西线德军已经不再是什么“战力第一”,希特勒投入的不足30万反击部队也无法形成兵力优势,装甲部队缺乏燃油不能过多机动,而盟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又是坦克的克星,再加上巴斯托涅地形和战斗的特殊性,使德军未能在短时间拔除这个据点,单纯的用“五个师打不过一个空降师”作结论是不恰当的。
巴斯托涅由此成为德军身上一根坚硬的肉中刺,牵制其大量兵力,也威胁着它的补给线路,严重影响了德军推进速度,最终导致了德军阿登反击战的失败。
二战时德国战力第一,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
这个说法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说的是在1944年西线的阿登反击战中,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在巴斯通包围了美军第101空降师后没能将其彻底歼灭,反而被美军的装甲部队所解围。美军101空降师能够免于全军覆没自然离不开其顽强的抵抗,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德军并没有投入异常强大的兵力来进行坚决的进攻。
当时负责该方向作战指挥的是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他的装甲部队在巴斯通遭遇了美军第101空降师的顽强抵抗,在最初的进攻遭到挫败后,曼陀菲尔便放弃了对巴斯通的强攻,他的集团军的目标是更后方的默兹河一线,在那里封闭对美军的合围圈。所以在巴斯通每浪费一分钟时间便意味着美军后方的防御的增强,所以曼陀菲尔只留下了一个国民掷弹兵师外加一个自行榴弹炮团用于对巴斯通的牵制性进攻,并没有集中所谓5个装甲师的兵力进攻巴斯通,否则在如此强大的德军的持续进攻下,就算美军101空降师的战斗力再强,其武器弹药也不足以支撑持续的高强度作战,当时的天气非常恶劣,这意味着在最初的几天中美军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支援和补给。
随着曼陀菲尔的部队最终进攻受阻,他向最高统帅部询问他的集团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是继续向前进攻还是转入防御,如果继续发起进攻就必须立刻向该集团军调遣预备队,尤其是提供必需的燃料;如果是转入防御,那么他将全线转入防御,腾出兵力先拿下巴斯通,以彻底改善前线的补给情况。最终他得到的命令是继续进攻,所以他的主力部队必须坚守现有的防线等待援军的到来,而不是回过头去进攻巴斯通。
当然德军的攻势没能再度恢复,天气转晴后盟军的大规模轰炸随即展开,德军的后勤补给几乎被完全切断,预备队和补给根本不能及时到达前线,而盟军的力量却在急剧增加,全线的反攻开始了,希特勒拒绝前线任何的退却行为,德军为了守住前线耗尽了最后的力量,早已经顾不上巴斯通的美军了。整个作战中除了最初的进攻是比较坚决的外,大部分的时间里德军都是在进行牵制性进攻,所以问题的说法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过于夸张。虽然德军在1944年的战斗力下降很快,但是装甲部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不可能比美军差那么多。
二战时德国战力第一,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
101空降师对好多军迷来说是如雷贯耳,但好多人了解101空降师还是在伊拉克战争中,大家从“战略忽悠局长”张召忠将军的解说中知道的。
其实,101师的光荣历史可悠久了,在二战中就声名远扬。大家可能不知道101空降师,但不会没看到《兄弟连》,那部电视剧说的就是101空降师的故事,不过电视剧里描述的,只是它编制下的一个连。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影片讲的就是101空降师的真实故事。
影片中出现过一个美国将军死在滑翔机里的镜头也不是虚构的。在诺曼底登陆中,美军第101空降师一个准将副师长唐·普拉特,乘坐滑翔机在诺曼底的犹他滩头实施空降作战中不幸殉职。
第101师1918年七月就组建了,但那时候是步兵师,当时一战正打的热火朝天,101全体官兵摩拳擦掌等着去大显身手。怎奈命不好,他们还没有出征呢,当年11月战争就结束了。
美国人以为 一战结束了,世界上再不会有大战了,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把101师解散了。后来经过改编成了预备役部队,就像我国的民兵一样,不是正规军。可见,101师的官兵有多憋屈了。
到了1942年,101步兵师解散,101空降师才正式问世,它的全部装备都来自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在当时这装备是非常现代化的,世界上除了德国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装备。因为101师官兵的臂章上有一个嚎叫的鹰头,所以大家又把101师称作“呼啸的鹰”。
101空降师有3个伞兵团,两个滑翔机步兵团,外加一个滑翔机营,3个炮兵营,此外还有1个空降工兵营,1个通信连,1个空降医务连和1个空降军需连。
1944年6月6日,第101空降师参加诺曼底登陆,他们率先在犹他滩头登陆,成为急先锋。
101空降师官兵连续奋战五天五夜,赶走了德军第6伞兵团,占领了卡朗坦,一直坚守到跟美军装甲部队会师。第101空降师的官兵连续战斗一个月,没动地方,为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这场战役是101师初露锋芒,小试牛刀,但已经让盟军交口称赞,让德军闻风丧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接下来的巴斯托涅才是101师大显身手的时候。
阿登东部公路网的中心在巴斯托涅位,它扼守着德军西线的交通咽喉,失去了它,德军就会在西线被掐断血管,整个战役德军就会陷入被动。
第101空降师的任务是夺占巴斯托涅,掐断德军的动脉。
可是101师前脚刚到巴斯托涅,德军后脚就赶到,他们把巴斯托涅镇的道路全部堵住,把101师包围到里面,101师的处境万分危急。
德军在西线的胜利取决于击败第101空降师和占领巴斯托涅。德军装备精良的装甲部队和士气高昂的步兵部队联手从北面、南面和西面发起进攻,企图速战速决把101师吃掉。
德军久攻不下,指挥官大发雷霆。德军孤注一掷,又调来了一个师参与进攻。这时候德军像马蜂一样越来越多,最后德军参与进攻的师达到了5个。但101师 的官兵越战越勇,毫不畏惧,顶住了德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因为他们知道这就好像拔河,扳手腕,他们哪怕是有那么一点点松懈,德军就会潮水般涌入,把他们淹没,把他们埋葬。
101空降师勇士们面对德军5个师的轮番进攻,一点也不含糊。让德军碰的头破血流。
12月26日这天,101师的官兵终于迎来了救兵--美军第4装甲师。他们像利剑一样穿透德军的重围打进巴斯托涅兄弟会师。接下来101师和第三步兵师兄弟联手,对德军开始狂虐。此后的三周,101师和第三步兵师狂灭德国、势不可挡,德军的残余被美军一一消灭。
巴斯托涅保卫战的胜利意义重大,它让德军在西部陷入了被动,等于敲响了纳粹的丧钟,希特勒的末日越来越近了。
101空降师一战成名,被世界各国军队所关注,也因此二战史上的神话。101师后来还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军的一面旗帜,一段传奇。
二战时德国战力第一,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在阿登反击战中的巴斯通作战德军从来没有投入过5个师,所以不存在5个德国师打不过1个美国空降师的说法。
在阿登反击战中,驻守巴斯通的美国第101空降师对面是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然而第5装甲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突击以撕开美军防线,因此在巴斯通仅仅是21日白天以两个装甲师进行了试探性进攻,在发现美军火力强大以后,就只留下了装甲教导师的一个团配合后续的国民掷弹兵第26师负责解决第101空降师,主力则继续突进。
而此时巴斯通除了第101空降师外,还有第10装甲师、第9装甲师各一部和第705坦克歼击营,共约80辆坦克和坦克歼击车,此外还加强了5个野战炮兵营,双方兵力相差无几,因此战斗是互有攻守。
到24日夜,国民掷弹兵第26师又得到了一个装甲掷弹兵团的增援,次日再次发起进攻,但是还是被101空降师击退。而到下午美军增援部队也已经赶到并打破了包围圈。此后德军攻击巴斯通的兵力倒确实增加到了5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但是美军也增加到了8个师,其中装甲师也有3个,兵力上美军占优。
所以101空降师在巴斯通独自对抗德军时,大部分时间对手也不过只有一个师加一个团,自己也有装甲部队和炮兵加强,还有空中支援好补给,能坚持下来也就不奇怪了。如果一开始第5装甲集团军就开始硬啃的话,估计101空降师就要歇菜了。
二战时德国战力第一,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这个应当说的是1944年冬的阿登战役。我个人认为当时出现这个情况,是有一定因素的。
1.作战地区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展开
阿登战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张战役主要是在,比利时东南、卢森堡北部和法国东北部的阿登山脉进行的。
熟悉二战的朋友都知道,1940年,德国制定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里,德军主力就是从这里奇袭突破。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打败了法国。而当时法国之所以没在这里布置重兵防御,就是因为阿登山区的地形不利机械化部队展开和通过。
1944年当德国打算再复制一次当年的成功时,可是在盟军有了防备的情况下,阿登山区的地形反到限制了德国装甲部队的展开。而美军101空降师占据有利地形自然可以一夫当关。
2.时间短,支援来的快
从1944年12月17日,101空降师接到,支援并坚守巴斯通命令。到12月26日美军第4装甲师冲入巴斯通解围,拢共不到10天的时间。101空降师作为美军王牌支持这点时间问题不大。想想当年的上甘岭,难么艰苦的条件志愿军都能守住。
3.德国没有制空权
对于现代战争来说,制空权可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1944年阿登战役时期,德国在与盟军争夺制空权的较量上处于下风。虽然1944年12月中下旬,阿登地区大部分时候天气不好无法进行有效的空中支援,但是一旦天气放晴,盟军的空军就回来轰炸和空投补给。
4.德国物资匮乏
1944年的时候,德国的物资非常匮乏,特别是油料。很多描述阿登战役的电影,都有德军坦克推进到半路,没油抛锚的桥段。动不了的坦克能有什么威力,只能当活靶子。缺少补给的德国军队只能越打越弱。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打个广告,喜马拉雅APP搜索“王存旺”,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听一下。
二战时德国战力第一,为何五个德国师打不过一个美国空降师?
战斗到1944年,经历了东线的失败,德军精锐已经被大幅度歼灭。征兵年龄也逐步放宽,少年新兵和老年新兵的比例逐步加大。因此战斗力与1941年之前相比大幅度削弱。
美军精锐尽出,几年的战争并未有所损失
按说,重装装甲师击败轻装空降师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阿登地区的地形,造成了德军不能兵力不能展开,无法形成兵力上局部的绝对优势,而是只能投入一部分军队,再投入一部分的添油战术。因此美军控制了要点,破坏了公路桥梁,德军只能一步步缓慢前进。这很像亮剑中丁伟迟滞增援的重装备日军。战术对头。再加上美军第三军不顾代价的全力增援,最后德军腹背受敌。
地形地貌和战术的运用成就了101空降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