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论文中提到亮剑精神由军队首任首长决定,可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孔杰,你怎么看?
“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与首任军事主官有关,他强悍这支队伍就嗷嗷叫”,这个理论最早是由《亮剑》独立团政委赵刚总结出来的,时间是赵家峪突围后,地点在野战医院。有关这一细节的矛盾性,当年观剧时就发现了,想不到今天还有人记得,锃光瓦亮的亮剑迷。
注意不能称为“首长”,而是“军事主官”,也可以称为“部队长”,一般来说,部队团以上级别的单位才有首长这一叫法,但赵刚描述的“一支部队”未必就一定指团以上建制。另外一个原因,团政委、参谋长也是团首长,但却不是军事主官,赵刚单指的其实只是团长,
而李云龙接的话茬是,即便他死了,他的魂还在,独立团的军魂就在。这就等于默认了赵刚口中的独立团“首任军事主官”是他李云龙,貌似与首任团长孔捷这一事实对不上号,如今看来,这句话也并非是台词漏洞,简单的把孔捷定义为首任军事主官是不准确的。
首先,我们都无法确认,孔捷是不是独立团的第一任团长,也没有证据可以说明这支队伍是他创建的。但新一团却有清楚的交代,是李云龙从无到有组建起来的,“一年时间什么都有了”。那么说丁伟接手后的新一团气质还随他李云龙咯?如此,晋西北铁三角的部队作风属性就乱套了。
孔捷实在是一名个性不鲜明的指挥员。孔二楞子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革命立场坚定,执行命令坚决,但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作战指挥都非常的中规中矩。在他任内,独立团并没有留下明显的气质烙印 ,几乎可以视为一名过客。既然团长都没有鲜明的个性,一支部队的气质更无从谈起,所以孔捷被划在了这个理论的圈外。
赵刚想表达的是军事主官对部队的影响。在孔捷担任团长的一段时间里,独立团连吃败仗抬不起头来,对阵日军坂田联队,团长孔捷负伤政委李文英牺牲;对阵鬼子山本特工队,叫人家干掉200人扬长而去,气得副总指挥大骂:“什么主力团,屁,我看是发面团”。
然而这个团队到了李云龙手里后,万家镇奔袭皇协军骑兵营得手,李家坡一战全歼山崎大队,张大彪所部打掉战地观摩团,平安县消灭山本特工队,独立团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与李云龙带兵有方密不可分,他才是最先给这支部队注入气质的军事主官。
孔捷撤职以后不幸沦为李大团长的副手。这就是污点了,本来是一撸到底罚他去喂马,结果李云龙出于几方面的考虑,向上级申请把孔捷留下来担任副团长“戴罪立功”。既然成为了副职,再称呼孔二楞子为“军事主官”就过分了,这个名词在部队里是专属的和唯一的。
赵刚这个理论是成立的,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军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很多有特点的部队,善攻的,善守的,善机动的,都是与军事主官的作风和平时对部队的训练、影响有关。比如华野著名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就因为宋时轮善打阻击善打硬仗。
但是赵刚的表述多少有点bug,因为首任军事主官很可能短时间就因故离任、也可能没有性格和气质,那就不能影响部队的作风,最接近准确的表达应该是:
部队的作风与“有性格的首任军事主官”有关,只有这个人,才能给这支队伍打上标签。李云龙论文中提到亮剑精神由军队首任首长决定,可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孔杰,你怎么看?
论文中提到:“一支部队的性格和传统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由于电视剧的艺术效果,观众也许都认为独立团的性格与传统都是李云龙所为的。而李云龙写出这一篇论文,可是他自己深有体会的,所以,我认为独立团不单单和李云龙有关,而且和孔捷有大大的关联。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孔捷的性格孔捷和李云龙是老战友,也都是是大别山人,他们俩在红四方面军从当战士起就在一个班,说明他们从军生涯的开端就来自于同一个部队,按照论文中的理论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军事首长,他们都传承了这支部队的性格与传统。从一些片段可以看出:“在反围剿时,孔捷服了重伤,左胸被一发机枪子弹击穿,是李云龙把他从火线上背下来。谁知孔捷归队后,非但没有感谢李云龙,反而提着大刀,找李云龙还情,说,你救了我,是我欠了你的情,可是老子最不喜欢欠人情,今天做个了断,老子砍了两个手指还你。说完便举刀就剁,吓得李云龙抱住他,说了一篇硬话软话,给足了孔捷面子,才让孔捷就此作罢。”可知孔捷的脾气和性格跟李云龙可以说是臭味相投,不愧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二、李云龙接管独立团孔捷被山本偷袭之后,被总部首长怒斥为“发面团”,还撤了孔捷的职位,让李云龙接管独立团,李云龙来了之后,就打电话死皮赖脸的求总部首长把孔捷留下来给自己当副团长。李云龙这个家伙可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他明明知道孔捷最多被撤职一段时间就会去别的地方当团长,他还留下孔捷干嘛呢?
首先呢,他们俩是兄弟情义,他很了解孔捷的心情,他留下孔捷也是为了让他带着独立团的兄弟亲自去复仇,以解孔捷的心结。然后最重要的一点呢就是,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都看出来了一些东西。李云龙刚到独立团的情景是从营长到士兵没有人搭理他,人人都排斥他,而战士们不管孔捷撤没撤职就认孔捷这个团长,从战士们的这段话:“我是为了孔团长才打鬼子的;孔团长要是走就干脆拿着机枪把我突突了;独立团只有姓孔的团长没有姓李的团长……”可以看出孔捷的魅力,他就是这支部队的魂。
如果孔捷不留下来做思想工作,李云龙恐怕就很难接管这个团,由于李云龙和孔捷的性格相像,来自于同一支部队,所他也很快在孔捷的帮助下真正的接管了独立团。
如果孔捷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也不会带出一支这么嗷嗷叫的部队,这次偷袭也是对特种作战的不知才失败的,李云龙接管独立团能把这支部队带的这么好,不单单与他李云龙的人格魅力有关,也和这支部队原本的魂有关系,而这个魂就是孔捷。
如有不同观点,敬请评论。
李云龙论文中提到亮剑精神由军队首任首长决定,可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孔杰,你怎么看?
好剧随心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亮剑》中的精髓--亮剑精神!
所谓的亮剑就是古代剑客们再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说明白了就一个字“侠”,狭路相逢勇者胜,其实我们发现李云龙的战争基本都符合,他一点不怂,作为领导者,他的部队更是不怂,一个字就是上!就算大本营被人一窝端了,但是他能紧接着调动部队打回去,典型的你咬我一口,我打你一下!
论文原话: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军魂来说,一支部队的灵魂,亮剑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李云龙,更多的是军魂!
那么就有人说了,李云龙最开始的是新一团,而独立团最初的是孔捷,这是不是与他说的不符合吗?我们就一起看一下!
铁三角关系我们交朋友也有一个道理,那就是臭味相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能够称为铁三角,就可以看出他们作战水平,一个常胜将军怎么可能会和一个常败之人再一起,或许因为孔捷之前打过败仗,我们认为他不行。后来他能够去抗美援朝就可以看的出来,他的作战水平!
败军到常胜孔捷当时打了败仗,旅长很是生气,因为当时的独立团被老总称为发面团,这才有了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当时有一个情节,孔捷端酒让旅长喝,旅长不喝,但是一出门全团的战士端着碗等着旅长喝,可以看出全团战士的脾气,他们渴望翻身,渴望胜利,渴望洗刷冤屈!
塑造精神独立团精神的塑造离不开孔捷但是更离不开李云龙,可以说李云龙的出现让这个团重生了,独立团因败仗衰败,这时候需要一个大胜仗来振奋士气,在李云龙的指挥下获得了一场大胜仗可以说终于扬眉吐气了,这时候来说李云龙在战士的心中更胜于孔捷!
时间长久在此之后李云龙一直担任的独立团团长,政委还有张大彪等人的作用也分不开,就算李云龙最后升值,他还有老底子在,独立团是一直跟随着李云龙,这种精神能够传染!
还有就是他们铁三角都是在一个旅长下的带领,这个旅长不用说了吧,旅长的秉性也间接影响部队军魂!
有什么看法一起探讨!
图片来源与网络!
李云龙论文中提到亮剑精神由军队首任首长决定,可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孔杰,你怎么看?
一部电视神剧,不过是编剧导演的神杜撰,还值得拿到这里来讨论?答案只有一个都是编剧编的,
李云龙论文中提到亮剑精神由军队首任首长决定,可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孔杰,你怎么看?
孔捷,李云龙老战友,红军时期一起爬过学生,走过草地!与丁伟、李云龙合称晋西北“铁三角”。
作为独立团首任团长,在军事方面必有过人之处,面对山本特工队夜袭,损失过半,被鲁成团副,这不是他能力不行,在那个特战还是新鲜词的年代,换作李云龙,也必定吃大亏!
当李云龙轰轰烈烈攻打平安县城时,包括八路军总部都不知道李云龙在干什么,孔捷自己却能凭借对李云龙的认识以及军事上的分析,作出准确判断,“那只是一个团啊,他他妈有一个师,他敢打太原”。
后期在朝鲜战场一个师打不赢一个营,这是现代战争的体现!
李云龙论文中提到亮剑精神由军队首任首长决定,可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孔杰,你怎么看?
一个稳扎稳打,一个狭路亮剑;
对于老孔稳扎稳打,李云龙则是充满了血性虎气,战场狭路敢于亮剑,贯彻的全剧的主要精神。
这部电视剧毕竟叫亮剑,不叫稳扎稳打。当时的情况所迫,作为中国军人,就必须要拿出自己的血性虎气,奋勇杀敌,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