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有奖活动!拿破仑再意气风发,也没料到60万大军“冰败”俄罗斯,元军所向无敌,却也没有敌过日本海的狂风…世界战争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许是破釜沉舟的项羽、或许是骑象翻山的汉尼拔,亦或是扭转乾坤的诺曼底登陆,还是一直在搞笑的意大利军?欢迎大家参加“世界战场神操作”问答活动,优质内容还可以获得丰厚奖励! 活动时间: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参与方式:回答带有本段描述的问题,聊聊世界战争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则参与成功!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1000元奖金 二等奖4名:500 元奖金 三等奖10名:300 元奖金 最火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赞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热操作奖1名: 300元奖金 最意想不到脑洞奖1名:300 元奖金 注意事项: 1、参评内容须为原创; 2、内容充实、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3、与战争有关,非史料堆砌或盘点,可读性强; 4、综合发文量、阅读量、互动量(包括点赞、评论)等数据考量; 5、最火操作奖、最赞操作奖和最热操作奖分别参考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 6、最意想不到脑洞奖:奖励给最意向不到的观点,不限题材。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演出了一幕悲壮史诗.:卧薪尝胆。再用美人计送西施、郑旦给吴王夫差,最后大逆转灭掉吴国称霸。西施作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为吳越春秋留下千古芳名,为一个女子(艳碟)创造颠覆一个政权的开了先声。西施在吴越风云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甚至决定性的翻盘作用。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到9月份时中国军队的局面已非常不利,近70万大军拥挤在地域狭窄的上海及周边,在日寇优势的陆海空火力杀伤下损失惨重,战场主动权实际已经易手。国军高层具备战略眼光的将领不断提出及时撤出,退至吴福线国防工事凭险再战,蒋介石多次否决了这个动议,终至局面不可收拾。作战命令自然是蒋介石下达的,然而事情的关键却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根据时任第8集团军司令的张发奎上将回忆,淞沪会战后期10月份的某一天,蒋介石在松江的一节车厢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白崇禧、顾祝同、陈诚、薛岳、罗卓英等大员,以及黄埔一期的领兵将领俞济时、胡宗南、宋希濂、孙元良、王敬久全部参加,列席的还有财政部长宋子文,这几乎是决定会战走向的一次会议。

作为两个重要的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和薛岳一致认为应该把部队撤下来,有序退至早已修建完成的国防工事一线,既缩短了战线宽度利于防守,也让日本海军的舰炮失去作用,同时还可以将一些伤亡过大的军、师转移至二线进行整补,可谓一举三得。其中顶在闸北一线的第88师孙元良情绪最为激烈,言及他的部队实在打不了了,车厢里一时嘈杂起来,就在这时,宋美龄出现了。

张发奎在回忆录里写道,他清晰的记得这位“第一夫人”穿着毛皮大衣,虽然名义上也是来列席军事会议,但仍然作了重要发言,要求前线将领们多守几天,以便有时间取得国际支持和援助,她主要指的是美英等国,考虑到宋家和美英的特殊关系,张发奎的回忆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而第36师师长宋希濂的回忆是,宋美玲讲完,只有陈诚等少数几人附议,大多数将领用沉默来表示反对,最终蒋介石一锤定音:上海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要命的是,在这次车箱会议之前,蒋介石已经作出了交替掩护撤出淞沪战场的命令,尽管只传达到了部分部队,现在又宣布撤销命令要求各部队坚守原阵地,朝令夕改使得前线守军一度出现混乱,士气也大受影响。

并且淞沪战场已经成了绞肉机,为了补充正面防线的兵力,蒋介石不得不抽调原本用于警戒杭州湾的部队,到11月初,从杭州湾北岸到乍浦几十公里的防线上,仅剩下第62师的两个连、炮兵一连和少量保安队。而日军为了打破僵局包抄国军侧后,已经秘密组建了柳川平助中将的第十军,10月底在海上完成部队集结。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6、第18、第114三个精锐师团和第5师团的国琦支队共计12万人,在海军的掩护下突然在金山卫及其太仓等地登陆,轻松击溃守军后向国军阵线侧后迂回,行进间粉碎了前来增援的吴克仁第67军(吴军长战死)。同时,日军“上海派遣军”的六个师团开始强渡苏州河,与登陆日军形成合围之势,几十万中国军队顿时陷入巨大危险之中。

蒋介石见大势已去,遂于11月8日晚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由于命令仓促和指挥失控,以及道路拥挤不堪,70万人的大撤退演变成大溃退,兵力兵器损失极为严重,不仅无法在吴浦线国防工事立足和组织防御,在日军的追击下干脆一路溃往南京。根据何应钦的战后汇总,战役期间伤亡18万余人,而溃退途中的损失却高达10万,血战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就以这样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

虽然不能把淞沪会战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宋美龄,但蒋介石在抗战爆发之初总是幻想西方干涉的思想,确实受宋氏兄妹影响极大,直接导致战役决心一变再变(张治中的最初攻击也曾经被叫停),使中国军队不能完全根据战争法则自主的灵活作战,造成了战役的失败和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这种问题怎么会少了杨角风的回答: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就是,不管是世界战争史,还是什么文学史,哲学史,凡是跟人类有关的东西,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子,那就是母亲!

我们人类能延续到现在,都少不了每一个人的母亲,比如拿破仑的母亲,貂蝉的母亲,爱因斯坦的母亲,希特勒的母亲……

这些母亲虽然影响到了世界战争史,但是并没有留下什么有意思的典故或事例,往往不能被人们记住。

那么杨角风就来讲一个留下过典故的母亲,而且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史:

这个人就是孟母,孟子的母亲!这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我来给大家简单的描述一下:

这个典故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说的是孟子小时候,父亲早丧,是母亲一手把他抚养大,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经常会碰到办丧事的人家从门前走过,时间久了,孟子总是一副哭丧脸,甚至跟小伙伴们“过家家”也是玩办丧礼的“家家”,这下子让孟母大为担忧,于是开始了第一次搬家。

这次孟子他们家搬到了集市附近,结果孟子又有样学样学着怎么叫卖,怎么做生意,怎么跟客人点头哈腰。时间久了,孟母又觉得不对劲,这样下去可不行,再搬!

这次又搬到了屠夫邻居,结果这个孟子又开始学习屠夫的那一套,孟母觉得这也不是她希望儿子做的,于是有了第三次搬家。

最终搬到了一家书院附近,孟子开始学习文化,学习诗书礼乐,孟母这才停止了搬迁,最终孟子成为一代大家。

当然,孟母不仅仅有三迁之功,还有断机杼的育儿方法等等。

那么为什么说孟母影响到了世界战争史呢?

那就得从孟子的学说谈起,想必大家读书的时候没少背诵这样的诗句: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的主要学说就是关于人性本善的问题。

其实人性到底是恶还是善,是一个至今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哲学问题,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人性本善,对社会有着良性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孟子的学说构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道德基础!

与此同时的西方,还单纯地靠宗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而有些宗教不容其他宗教,这也导致了中世纪西方的黑暗,宗教战争不断发生,即使到了当代社会,中东地区还因为这种原因在争斗,比如以色列为什么总被阿拉伯国家围攻,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比如叙利亚内战等等,其实都离不开宗教的力量。

比如最有名也是最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

相反,由于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延续和改进,我们通过道德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也能得到荣誉,其实也就类似于一种宗教,只不过我们的道德教,比较友善,从来都是从人性本善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不仅如此,孟子也提出了仁政思想,正是这个“以民为重,社稷次之”的思想,让有志君王追求统一的路上,少了很多杀戮。

孟子还提出了财富均分的概念: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还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思想都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大同世界。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孟母的三迁,假如没有孟母的三迁,很难保证我们的国家能五千年后仍然是一个整体,还通过文化输出,儒家思想的输出,得到世界的认同!

从某个层面上讲,孟母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战争史,不然的话,大秦帝国,大汉帝国,说不定就真的去征服世界啦!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世界战争史上英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有很多。

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她率领一支7万人的“娘子军”,帮助李渊推翻隋朝,平定天下。

著名的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就是因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守于此才得名的。她死后,整个军队为她举殡,真了不起!

还有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宣称得到上帝启示的法国圣女——贞德。她率领法军击败英军,成为法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象征,被封为“圣女”,成为法国守护神之一。

但要说对世界格局影响极大,对后世战争史起到决定作用的,少不了这位著名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她是真正的女王,不是王后,她的卡斯提尔王位是合法继承来的。她极其坚强又聪慧,十几岁时不顾兄长反对,与伊比利亚半岛东部阿拉贡王国的王子斐迪南私定终身。

1469年,两人正式结婚,卡斯提尔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实现了伊比利亚半岛政治统一。夫妻二人平起平坐,共治国家,奠定了现代西班牙的雏形。

▲伊比利亚半岛局势

自公元8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就被来自北非的阿拉伯摩尔人占领,统治了700多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原住民不断反击,经过数百年的“收复失地战争”,阿拉伯人退到南部的格林纳达王国。

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和丈夫斐迪南二世率领联军攻克格林纳达,将阿拉伯人彻底驱赶出去,结束了持续700多年的战争。被教皇册封为“天主教双王”。

▲“收复失地战争”时间流程

如果仅仅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那还说不上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决定性影响。伊莎贝拉女王最让人称道的,是资助了哥伦布远航。

哥伦布是意大利人,热爱远航,立志发现新大陆。但辗转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英国等各国王室寻求资助,都遭到拒绝。只有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雄才大略,独具慧眼,决定资助哥伦布远航。

只是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刚刚结束,西班牙王室也穷的叮当响。为了支持哥伦布,伊莎贝拉东挪西凑,据说连自己的首饰也拿出去当掉了。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女王的国书,率领3艘100来吨的帆船出发了。经过70天艰苦航行,终于到达新大陆。然而这里并不是印度,也不是他心目中的东方大陆,而是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马群岛。哥伦布一登陆,就立刻宣示主权,宣布这里成为女王的新领土。

地理大发现为西班牙带去了巨额财富,也让欧洲掀起了殖民狂潮。1502~1660这一百多年中,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黄金200多吨,白银186吨,占世界同期金银总产量(450吨)的80%多。

西班牙成当时世界上的顶级强国,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并打造了一支豪华“无敌舰队”,横行了上百年。

但欧洲殖民者给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带去了灾难。从哥伦布登陆,到1890年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的翁迪德尼之战结束,400年间,有9500万~1.14亿印第安人死于殖民战争中。

侵略成性的欧洲列强,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直到二战后,随着民族主义和现代国家意识的觉醒,这些殖民地才重新独立,自主掌握命运。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是地理大发现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所以,她是影响世界历史和战争史的决定性女性之一。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欢迎关注,一起了解有趣的知识。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镇压尼卡起义的精神支柱——拜占庭皇后狄奥多拉

首先讲述一下背景:民主政治相对浓厚的风气在拜占庭也得到了部分继承,因此市民议政的现象也很多见,他们往往会通过参与娱乐赛事来表明自己的政见和一些看法,通过赛事中的竞争押注来彼此对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赛车中的蓝党和绿党。

532年,绿党首先发难,而他们除了对查士丁尼支持的《尼西亚信经》,反对一性论派的宗教政策表示不满外,还暗中支持查士丁尼的政治对手原皇室贵族进行复辟,很快蓝绿党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械斗,但查士丁尼处死两派暴徒之后,这两派人反而联合起来反抗查士丁尼了。

无论是军队镇压还是谈判都无法解决叛乱,查士丁尼不得不打算弃城出逃,而在持不同意见的大臣议论纷纷,他自己举棋不定时,皇后狄奥多拉站出来说道——“陛下,你可以自行离开。喏,大海就在那边,船只也已经准备起航,您也有足够的盘缠,但我会留下,我认为凡是穿上帝王紫袍的人就再也不应该把它脱下,当人们不再称呼我为皇后时我绝不会苟且偷生。”

听完此话,重新振作起来的查士丁尼和皇后一起设计将暴民引诱到大赛场,然后等来了贝利撒留的援兵,最终包围了暴民并且镇压了起义。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感谢“头条军迷大本营”邀请。虽然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让我回答这个我完全陌生的领域的题目。

天马行空的回答可以吧?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海伦。

对,就是那位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引起特洛伊战争的海伦。虽然这是希腊神话里的故事,但谁说神话就一定没有现实依据呢?谁能保证远古的历史上没有过那样一场战争,没有过那样一位美人?

一个人引起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关键是战后还没被划入“红颜祸水”的行列,那才真叫倾国倾城。

海伦与特洛伊战争之一:神祇认证,世界最美的女人,引发两国十年交战。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是万神之王宙斯与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美貌绝伦,为当时世上第一。这一点,得到了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认证。

传说有一天,不和女神埃里斯因为没有被邀请参加佩琉斯和忒提斯婚礼,心生怨愤,决定在众神中制造混乱。她把一只金苹果扔在宴会上,天后赫拉、女战神雅典娜和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为了争夺这只写有“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起了争执,三人决定找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彼得·保罗·鲁本斯油画《帕里斯的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夺冠,都对帕里斯进行了贿赂,赫拉答应给他至高无上的权力,雅典娜要给他最聪明的头脑,而阿芙洛狄忒要给他世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最后这个奖品打动了帕里斯,帕里斯裁决阿芙洛狄忒得到金苹果,阿芙洛狄忒则帮他得到那位世上第一的美人。

那就是海伦。当时已婚并有一个女儿的她,已经是斯巴达的王后。帕里斯得到阿芙洛狄忒的帮助,在探访斯巴达期间成功把王后海伦拐跑。

斯巴达可是希腊的著名城邦,王后被拐跑了,这还了得!斯巴达国王立马联合希腊各城邦,组成大军浩浩荡荡前往特洛伊,兵临城下,要求交出海伦。

奈何特洛伊城池坚固,希腊大军居然围了九年都没能攻下来。期间各路英雄包括天上的神祇都纷纷站队帮助双方作战,整个过程荡气回肠惊心动魄。最后,希腊军队通过一出木马计成功骗开城门,十年战争才以希腊军队的获胜告终。

这是公元前1193至公元前1183年间的事。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不知道,不过这场战争通过著名的《荷马史诗》传播,可谓举世闻名。

照理来说,如果真有这么一场战争,照理原因会是争夺资源、政治扩张什么的,不会是为了一个美女。但史诗就这么写的。美女也是资源,引发两大城邦十年交战的美女,是相当稀缺的资源了。

海伦与特洛伊战争之二:十年战争死伤无数,神与英雄皆不能幸免,唯有美丽的海伦全身而退。

海伦到底有多美?除了引发特洛伊大战之外,神话传说里有几处可以作为旁证。

她的生父是宙斯,但名义上的父亲是斯巴达国王廷达柔斯。据说在海伦仅仅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雅典国王忒修斯和好友庇里托俄斯看中。他们把海伦抢走,藏在阿弗得纳。海伦的两位哥哥到雅典要人没要到,最后兵围攻了阿弗得纳才救出海伦。——可见年纪轻轻的海伦,已经惊动过一场小规模战争了。

后来海伦长大了,求婚者众。求婚者为了她内讧争斗,海伦的父亲廷达柔斯不知所措。还是点子多的奥德修斯出了个主意,让求婚者用掷戒指的方式决定谁能娶走海伦,并且所有人都得起誓,不但不能攻击海伦的丈夫,还要在他需求支援时全力帮助他。最后是墨涅拉俄斯用这种方式娶到了海伦,并且后来接掌了斯巴达王位。——可见海伦的魅力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成为海伦丈夫的人,不但没有收获一堆情敌,反而收获了一堆盟友。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海伦被拐跑后,墨涅拉奥斯可以发动那么多城邦组成军队联盟的缘故了。其实墨涅拉俄斯并不是大军统帅,他的哥哥阿迦门农才是。特洛伊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主角,墨涅拉俄斯并不是特别出众的那个,然而大家都是为了帮他抢回妻子海伦。十年战争两军死伤无数。其中不乏半神半人的大英雄,阿喀琉斯之类。希腊将士漂洋过海二来,背井离乡十年,最后回去的寥寥无几。特洛伊城破之后,城里的人们肯定也不好过。战争,一定会付出许多鲜血和生命。

为了一个女人,值得吗?传说中,战争久持不决时,海伦曾经在特洛伊的城头出现。虽然是惊鸿一瞥,城下的战士看了之后都惊呼,为了这样一个美人,再打十年也愿意!——明明得到海伦的是帕里斯,却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为她而战,不得不说世界头号美女的魅力无可抵挡。

最后,城破了,帕里斯死了,死得比较窝囊,没有得到前妻的原谅。是的,他带着海伦私奔时,已经有妻子。他们是各自背叛了各自的家庭。然而,海伦是什么结局呢?墨涅拉俄斯找到她,准备杀死她的时候,居然还是看着那张世上最美的脸,下不了手。于是墨涅拉俄斯就把海伦带回去了,据说两个人最后和美恩爱地过了一辈子。——很狗血啊,十年战争,那么多人死的死伤的伤,始作俑者帕里斯也算以死谢罪了,而海伦还是因为美貌,啥事没有就快快乐乐回家了!

(电影中的帕里斯和海伦)

对比我国古代那位褒姒,那位因为烽火戏诸侯而被后世吝为红颜祸水的美女,海伦的待遇真是好得无与伦比啊。

当然,说起来海伦也确实无辜,一切都是神祇捣鬼,阿芙洛狄忒做的好事嘛。美人海伦只是被命运推着走,这是作为一种资源的被动。最后她能全身而退,也是人们对美丽这种资源的爱护和礼赞吧。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